军神教学设计(整理10篇)

时间:2024-04-28 来源:网友

军神教学设计篇1

一、复习导入

1碧羁眨嚎挝闹械摹熬神”是指_________,这是________对他的敬称。

2敝该朗读课文。

二、抓中心句突破全文

1蔽挚艘缴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呢?你知道沃克医生当时是怎么想的吗?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小组交流、讨论。

2比班交流。

三、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导学课文

(一)导学“求治”部分

1敝该朗读第一自然段。

2蔽挚艘缴开始是怎样识别刘伯承是军人的?

3绷醪承的“镇定”是从哪几个地方反映出来的?

4狈纸巧朗读第一自然段。

(二)导学“术前”部分

1倍炼痢⑾胂搿⒒画、议议。

刘伯承为什么不肯用麻药?

2绷系课前收集的关于刘伯承的资料猜想:刘伯承担心损坏脑神经只是从爱惜自己身体的角度考虑的吗?说说你的理由。

3辈挥寐橐┮馕蹲攀裁矗

4绷醪承能忍受这种难以忍受的疼痛吗?课文是怎样反映出来的?

5庇懈星榈乩识粒根据提示读出坚定的语气。

(三)导学“术中”部分

1弊杂啥量挝模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手术中刘伯承、沃克表现的词句。想想这些词句各起什么作用?

2笨翁媒涣鳎–AI演示两个句子的不同之处)。

比较句子(正面描写):

一条崭新的垫单竟被抓破了。

一条崭新的垫单被抓破了。

比较句子(侧面描写):

手术中,一向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却双手微微发抖。

手术中,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却双手微微发抖。

3绷系自己生病的经历,说说刘伯承忍受的是怎样的痛苦。

4敝傅加懈星榈乩识粒从对比中感悟刘伯承的“军神”形象。

5毙〗

(四)导学“术后”部分

1蹦读课文。

2绷醪承在手术中除了一声不吭紧紧抓住垫单外,还要求什么?

3蔽挚艘缴听了有什么反应?

4蹦憔醯梦挚艘缴可能会“失声喊”些什么内容呢?

5蔽挚艘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

6敝傅几星槔识粒骸白鐾晔质酢…了不起的军神!”

7闭鹁的沃克医生不敢相信地注视着眼前的这位年轻人,他心中可能会怎么想呢?

8蔽什么问名字时,要“关上手术室的门”?

9被出本节中的提示语,根据提示自由朗读,注意根据提示语揣摩语意、把握语气,突出“军神”形象。

10敝傅挤纸巧朗读,表演这一段。

四、小结全课,布置作业

军神教学设计篇2

一、揭题导入

1、板书课题,学生随教师书空。

2、齐读课题,简要谈谈读后的感受。

3、大屏幕出示刘伯承元帅生前的一组照片,简介元帅生平。

(刘伯承,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他在硝烟与战火中度过了几十个春秋,戎马生七十多年,他为中国革命事业,解放事业新中国的建设建立了卓越的功勋。他的一充满了传奇色彩。人们不仅尊称他为“军神”,还有人称他为“武神”“教书先生”“编外参谋”等,这每一种称呼的后面,都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那么,《军神》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点评:真实的照片,极富感染力的语言,让刘伯承元帅光辉而活的形象印入学生的心田,心油然升起一种崇敬之情,带着这样的情感走入文本,为后面的教学作好了情感铺垫。这样的情境创设,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急于探求军神”背后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看谁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2、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3、简单交流读后的感受。

(点评:对于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来说,学生很容易就能了解故事的梗概。要求学生快速阅读,可以训练学生快速捕获文章重要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习惯。)

三、锁定重点,品读“军神”内涵

1、再次快速浏览全文,到沃克医生称赞军神刘伯承的话,并画下来。

(大屏幕出示重点句:沃克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2、齐读这句话,体会沃克医生说这句话时带着怎样的感情?

(惊讶、激动、美、崇敬……)

3、带着自己的体会再读读这个句子!

4、引导质疑:此刻你最想弄明白什么?

(学生问题预设:沃克什么会惊呆了?为什说刘伯承是一个真正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为什么称他为军神?……)

5、引导学生自主解疑:其实这些“为什么”的答案就在课文之中,只要我们用心去读课文,去体会,你一定会从文中找到答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问题阅读讨论、合作解疑;教师参与讨论。)

(点评:带着自己的疑问与文本进行全身心的对话,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能力和阅读经验,进行自我解疑的尝试,是语文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自主实践过程。同时,个性化的学习,也需要群体合作,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四、汇报交流,解读“军神”内涵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自己的研读成果,进行集体交流。

(学生自由表达,老师相机点拨,把握重点。)

(点评:在以自学探究为主的课堂里,“交流”成了提升探究过程的重要环节。老师因势利导,更不可缺。老师、学生、文本的再次对话,使学生对自己获取的信息印象更为明晰,更为深刻。)

⑴就诊时,抓沃克医生的语言和表情神态的词句进行体会。

①“你是军人!”沃克医生一针见血地说,“我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

②“他愣住了,蓝色的眼睛里闪出惊疑的神情。”

③从沃一开始的“冷冷”到“目光柔和”。

……

沃克医生的语言和神态变化足以说明刘伯承的伤势严重;而刘伯承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依然保持着从容镇定,可见他的坚强、勇敢,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而正是他的坚强意志使沃克的“目光柔和了”。

(出示刘伯承这次负伤前后经过的资料,让学生的体验更加强烈、明晰。)

(点评:有意识地给学生提示阅读的价值取向,渗透阅读的方法,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人物的语言、神态的描写之上。)

⑵手术前,抓伯承与沃克医生关于“拒绝麻醉剂”的对话,进行体会。

(大屏幕出示:沃克医生与刘伯承的这组对话。)

在学生自我感悟的基础上。重点指导学生分角色读,在读中体会刘伯承为了有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甘愿承受剧烈疼痛时的坚毅;体会沃克医生生气到吃惊,再到由衷佩服的情感变化。

(出示刘伯承在不同时期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不朽功勋的资料)

老师小结:事实证明,刘伯承的确以自己清醒的大脑,超凡的才智以及他的勇敢无畏,为中国革命事业、解放事业,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但此刻他将为此付出──承受常人难以忍受的剧痛!他的确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

(点评: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因为学生只有真正明白了蕴含在言文字中的情感,才能读出感情;而读的过程正是学生正确理解文本,领会作者表达的过程,这种体验是心灵深处的,也是最长久、最深刻的。)

⑶手术中,抓住课文里沃克医生和刘伯承的表现,体会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

在学生自我感悟的基础上,适时播放电影《青年刘伯承》“手术台上”的片断。通过让学生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设身处地地去感受刘伯承承受的剧烈疼痛,去体会做手术的沃克医生的心情是何等紧张。再反复朗读课文第16和第17自然段,从文字中再现画面。

⑷手术后,抓住“72刀”,体会刘伯承超凡的意志。

通过让学生回忆不小心使自己受伤的经历,老师相机引出:据医生介绍,摘除眼球手术要比割口子疼几百倍、上千倍,因为视神经和颅内神经紧密相连……,而刘伯承在没有使用麻醉剂的情况下,整整承受了72刀!这样的对比使学生的体会更深刻。

2、此刻大屏幕再次出示重点句,师引读:“沃克惊呆了,大声嚷道:……”(生齐读!)这是沃克医生发自内心深处的赞美!(生再读)

3、老师小结,升华情感,再读重点段。

刘伯承以他超凡的意志征服了沃克,也征服了我们。手术台上那惊心动魄的一幕更让我们每个人难忘!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第16和第17自然段,永远记住刘伯承在手术台上的表现!

(生再读第16和第17自然段。到此,学生对“军神”已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点评:教学紧扣刘伯承在手术台上的表现,并辅之以撼动人心的电影片断。画面扣人心弦的艺术效果,刺激着学生各种感官,他们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对军神刘伯承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在此基础,让学生谈感受,说体会,再带着这种情感体验回到语言文字之中,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此刻,无论是军神的光辉形象,还是文章撼动人心的语言文字都已深深刻入学生的心灵。疑问迎刃而解,可谓水到渠成。)

五、升华情感,小结写法

1、抓沃克医生前后情绪变化的关键词:

“冷冷的”──“肃然起敬”

是什么让沃克医生的态度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是刘伯承的钢铁般意志!)

2、从“冷冷”到“肃然起敬”,沃克医生的心中充满了敬佩!那么此刻你想对刘伯承说些什么?

(生自由谈话,升华情感。)

3、小结:为了表现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课文不仅从正面描写刘伯承的表现,还用了大量的语言去表现沃克医生的神态、情绪的变化,从侧面进行烘托。课后,请同学们从文中画出描写沃克医生神态、情绪变化的词句,再读一读,好好体会。

六、延伸拓展

这节课,我们读懂了《军神》这个故事,知道了“军神”是人们对刘伯承的由衷赞美。还有人称刘伯承为“武神”“编外参谋”“教书先生”,那么这些称呼的背后又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继续查阅刘伯承的相关资料,看看他的其他称号背后又会有什么样的故事。

(点评:拓展语文学习广阔天地,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此环节设计与开课遥相呼应。)

军神教学设计篇3

一、课前解析

课文是一篇小说,作者是毕必成。该文主要讲述了刘伯承右眼受伤后,到德国人开设的诊所就医的故事,表现了他钢铁般的意志,体现出能全身心地投入革命,不惜自己承受巨大痛苦的精神。旨在让学生体会刘伯承意志如钢的英雄气概。教学时,要抓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内心变化,再以沃克医生的口吻讲述这个故事。

课后的“阅读连接”安排了《丰碑》一文,供学生拓展阅读使用。文章讲述了红军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把棉衣让给了战友,自己却冻死在严寒之中,赞扬了他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然后运用本课所学的方法体会人物的内心。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沃、匪”等5个生字,会写“庆、诊”等15个字,会写“诊所、年龄”等16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3,能说出沃克医生是怎样发现刘伯承是军人的,以及称他为“军神”的原因。

4,能从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中体会人物的内心。

5,能用沃克医生的口吻讲述这个故事。

三、教学重点

1,能说出沃克医生是怎样发现刘伯承是军人的,以及称他为“军神”的原因。

2,能从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中体会人物的内心。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沃、匪”等5个生字,会写“庆、诊”等15个字,会写“诊所、年龄”等16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3,能说出沃克医生是怎样发现刘伯承是军人的,以及称他为“军神”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走进这样一位革命者。

军神教学设计篇4

设计理念:

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让学生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尊重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多元反应,让学生自读感悟,自我探究。通过读一读、演一演,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习生字,掌握并会运用新词。

2、理解课文,体会“军神”一词所包含的含义。

能力目标:理解表现“军神”的重点词语,能说出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

德育目标: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初步感受刘伯承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

教学重点:根据提示读出语气、语调。理解表现刘伯承为“军神”的重点语句体会刘伯承坚强

教学难点:理解沃克先生称赞刘伯承的话。

教学媒体:多媒体投影。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图文对照,初读感知。

师:伴随着悦耳的铃声,我们又要开始了新的学习、新的探索。通过以前的阅读,我们认识了许多英雄人物,如英勇的狼牙山五壮士、视死如归的刘胡兰、舍身炸暗堡的董存瑞……他们都是普通战士,但他们都具有坚强的意志、崇高的信念。今天,我们要了解的,也是一名军人的故事。他,堪称“军神”。

1.课题让你想到什么?

2.浏览课文,想一想,谁是“军神”,文中讲了他的什么事?

二直奔中心,理清脉络。

1.看图,请你用一句话说说画面的内容。

(手术后,沃克与刘伯承谈话的情景。)

2.文中哪句话最能反映画面上沃克医生翘起大拇指时说的内容?读课文,在书上用直线画出。

3.交流并出示: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不是普通的军人,你是一位了不起的军神!抓中心句突破全文

4、学生提出问题: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呢?

(理清文章脉络:1、求治2、术前3、术后)

5.过度:沃克医生为什么要称刘伯承为“军神”呢?(出示问题)相信大家也有这样的疑问。那就让我们一起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课文,寻找答案。

三抓住关键,读中感悟。

1.(出示: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不是普通的军人,你是一位了不起的军神!)你有什么疑问吗?

2.生交流:为什么称刘伯承为“会说话的钢板”?

3.理解“钢板”,钢板有什么特点?(说明刘伯承意志坚强)

4.文中哪些词句具体反映了刘伯承有坚强的意志?

请大家分小组学习课文,并划出有关的词句。

小组合作分工采用的学习方法:

屏幕出示:自主学习方法

1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

2结合课文插图、查资料、讲故事体会;

3注意标点符号体会;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其他方法。

在小组合作交流之中,教师可以参与进去。

教师指导重点参考如下:

细节体会文章所传达的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共鸣

如:“他愣住了,蓝色的眼睛里闪出惊疑的神情”“惊疑”反映出来人伤势严重。

“平静”说明这位军人此刻没有丝毫怯意。

“病人一声不吭……居然被抓破了”说明手术过程对病人来说是痛苦的,而他却一直坚持着,更反映出病人的钢铁意志。

“七十二刀”准确地数出刀数说明了军人的冷静,更衬托出他的惊人毅力。

“你堪称军神”充分流露出沃克医生发自内心的惊叹与赞赏。

“肃然起敬”表明沃克医生对刘伯承由衷的敬佩。

四、深入探究,体会中心。

师:对刘伯承这样特殊的病人,沃克医生也是第一次遇到。文章从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过程中,对沃克医生的神态和语言作了大量细致的描写,让我们一起找出这些语句,体会一下沃克医生当时的感受。

出示幻灯(重点摘出沃克医生的“四句话”,指导朗读)

1、“我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惊疑)

2、“你,你能忍受吗?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珠,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怀疑)

3、“你挺不住可以哼叫。”(关爱)

4、“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敬慕)

师:这篇文章的主要人物是谁?(刘伯承)

师:那文章为什么用这么多笔墨描写沃克医生?

师:侧面描写是为了正面烘托刘伯承,这种方法我们也应该在今后的习作中学习和借鉴。

(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5.交流:

出示第二节文字、交流

☆重点体会:

①“坚决不愿意”、“恳切”

(感受刘伯承不怕疼痛的勇气)

指导朗读第一、二句话,通过提示语读出人物的语气。

②“能!我一定能!”

能!我一定能!

能,我一定能。

(比较两个句子的异同,体会语气的坚定并读好这句话)

③“自个儿爬上手术台”

(联系自己打针时的情景说说体会)

④师小结,引读——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

⑤分角色朗读§2

出示第三节文字、交流

☆重点体会:

①“一声不吭”、“紧紧抓住”

(体会刘伯承强忍剧痛时表现出的坚韧不拔的意志)

读好这句话

②“崭新的垫单竟被抓破了”

(体会刘伯承当时所忍受的疼痛是何等剧烈)

③分角色朗读§3

④师小结,齐读: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

出示第四节文字、交流

☆重点体会:

①“笑着说”

(在难以忍受的手术后竟还能笑着说——坚毅顽强)

根据提示语读好这句话

②“吓了一跳”、“不禁失声喊道”

(在常人无法忍受的疼痛过程中竟能清楚地数刀数,所以沃克医生会…)

感情朗读,感受沃克医生的由衷敬佩

③小结,引读——你不是普通的军人,你是一位了不起的军神!

④分角色朗读§4

⑤师小结:

六拓展空间。

1、想象空间:选择以下词语围绕课文说一句话或一段话

过度、拒绝、施行、麻醉剂、肃然起敬、诊所、惊疑、勉强、过奖、

从容镇定、目光柔和、沃克医生、哼叫、晕过去、刘伯承、绷带、吭声、由衷

2、拓展练说

同学们,慈祥的刘爷爷就在我们面前(屏幕出示照片),此时此刻你想和刘爷爷说什么心里话吗?

七、教师总结。

师:刚才同学们谈的很好。在战争年代,象刘伯承这样的英雄还有许许多多,他们凭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不怕流血牺牲,推翻了反动统治,建立了新中国。我们这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们,不仅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更应该发扬老一辈革命家的高贵品格,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八板书设计:

求治

28.军神术前坚忍不拔真正的男子汉

(刘伯承)术中钢铁意志会说话的钢板

术后

九、教后反思:

军神教学设计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3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年龄、土匪、拒绝、麻醉剂、施行、勉强、过奖、诊所、惊疑、从容、镇定、目光柔和、肃然起敬。

2、理解描写人物神态、情绪变化的句子,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

3、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理念:

1、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课内容以沃克医生神态、情绪的变化衬托刘伯承坚强的意志。教学时要切入中心,引导学生质疑、多层次读书解疑,自主探究,以深入理解、体会。

2、教学准备:

3、让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刘伯承的资料(图片、生平事迹)。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军神,好响亮、好威风的称呼!扣紧神,你怎么理解军神一词?设想一下,被称为军神的一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学生发言。

3.经过预习,知道军神是指--刘伯承。由同学们谈对刘伯承的了解,教师补充介绍刘伯承的事迹。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对词语的预习情况。

2、指导难写字龄匪承的写法,学生把13个生字正确书写一遍。

3、指名读课文,并评价,要求把课文读正确,随课文理解个别新词,如施行、由衷、肃然起敬等。

4、质疑问难。

三、整体感知: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叙述的顺序、主要人物、主要事情)

2、读了文章后,你有什么感受?

3、学生交流读书感受。

4、仔细再默读课文,尝试自读品味,根据描述人物的文章特点,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作阅读批注,思考解决质疑中提到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朗读课文。留意人物描写的方法和文中的几种表述方式。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916年,重庆临江门外,一个外国人开设的诊所里,发生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故事,一个军人在治疗受伤的眼睛,拒绝用麻药。沃克医生也情不自禁地称赞他是军神。这位军人就是刘伯承。

二、抓住中心,提挈全文:

1、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了解刘伯承的令人震惊之处。上节课的学习中,许多同学很快就被文中的人物形象深深地感动了,还记得沃克医生是怎样称赞刘伯承的吗?快速默读课文,找出那段话并画下来。

2、读一读这段话。理解关键词,抓住学习的重点问题。(为什么说刘伯承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为什么说他堪称军神?)

三、体会军神,领悟写法:

1、快速浏览课文,在文中找出最能体现刘伯承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堪称军神的描写,用-画下来。

2、指名汇报。

3、出示描写刘伯承在手术台上表现的文句:病人一声不吭......居然被抓破了。请学生朗读。

4、听了朗读,你有什么感想?

5、出示图,师描述图意,调动学生情感:看,躺在病床上的刘伯承正以惊人的的毅力忍受着巨大的痛楚--他一声不吭,双手紧紧地抓住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6、集体练读这段话。

7、刘伯承坚强、无畏的表现,让沃克医生大感意外。描写沃克医生神态、情绪变化的语句很多,用~~画下来。仔细读一读,看看沃克医生的情绪、神态有什么变化?

8、生交流汇报。(师引导学生分'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来说)

9、沃克医生为什么会有这么强烈的变化?从他神态、情绪的变化中,你体会到什么?

10、交流汇报。集体练读。

11、故事的主人公是刘伯承,作者为什么具体地描述沃克医生的神态、情绪的变化呢?分角色朗读刘伯承与沃克的对话,了解侧面烘托的写法。

四、升华探究,赞美军神:

1、读完全文,刘伯承将军的伟大形象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到底是人还是神?为什么堪称军神?(联系上节课收集的课外资料理解,随机板书)

2、出示刘伯承将军的照片。这位有着钢铁般意志、抱负远大的刘伯承,让我们面对他,和沃克医生一道赞美他--齐读称赞军神的话。

五、课外延伸:

1、阅读拓展:《中华名将--刘伯承》。

2、学习了课文,结合阅读拓展,写写读书感受。

板书设计:

17、军神

手术前手术时手术后

刘伯承拒绝麻醉→强忍剧痛→受到赞赏--意志坚强堪称军神

沃克态度冷漠→由衷赞叹→肃然起敬

军神教学设计篇6

[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分角色朗读课文。”难点是“从课文中体会刘伯承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分角色朗读课文,既是本课的训练要求,又是帮助学生领会刘伯承伟大人格力量的重要途径。为切实开展好这一活动,在精读课文时,教师采用追问、组织学生听、评、小组内分角色读、教师适时点拨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并读好每一处对话,体会刘伯承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

一、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第七单元第20课《军神》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11个二类字。理解生词意思。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悟到刘伯承具有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要学习他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难点:从课文中体会刘伯承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

四、学情预测:

课文写刘伯承将军年轻时有一次眼睛负重伤后,坚持不用X,忍受巨大疼痛接受手术治疗的故事,表现了“军神”刘伯承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课文共有6个自然段。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分为“求治(1)——术前(2)——术中(3、4)——术后(5、6)”几个部分。

(1)三年级的学生对刘伯承的事迹了解较少,教学时让学生收集了解刘伯承将军的生平事迹或故事,可以增加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本文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的内心世界,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展示人的精神面貌。这样的写作方法三年级不可能一下子在读中体会、领悟,教师要有适当的点拔。

五、教学准备:

生字卡图片

搜集刘伯承的资料、录像

六、教学时间:

三课时

学案

1、收集有关刘伯承的有关资料。

2、查字典理解“神”的意思,说一说“军神”的意思。

3、你能根据课题提出哪些问题?

4、标出课文中生字新词,认清字形、读准字音,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担心损伤外科男子汉军医职员失声年轻人沃克伤势

土匪手术X刀数一共愣住崭新晕绷带

理解下列两个词语的意思:

镇定:

损伤:

土匪:

5、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根据下列段意,尝试给课文分段。

(1)求治:镇定自若

(2)手术前:坚决不使用X

(3)手术中:忍着剧痛、一声不吭、抓破床单

(4)手术后:勉强一笑,被赞为军神。

6、再读课文,找一找文中是谁把刘伯承称为军神,他是怎么说的?用“XXXXXXXX”把它画出来。

7、在这篇课文中,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

8、用“~~~~”画出刘伯承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刘伯承是一个怎样的人?

9、请你用自己了解的词语来赞扬刘伯承。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8、用钢笔描红下列生字:

沃势局职担损刀共药承

9、读一读,再抄写下列词语:

担心损伤苍白男子汉

军医职员失声年轻人

军神教学设计篇7

[教材解读]

《军神》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九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主要讲述了刘伯承到一家外国诊所做眼部手术,拒绝使用麻醉剂,为他做手术的外国医生沃克称他为“军神”的故事,赞扬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严酷的革命斗争中表现出来的钢铁般的意志。本文以“手术前——手术时——手术后”为序组织材料,以人物对话为主线,推动故事向前发展,并通过对人物语言和沃克医生神态、情绪变化的描写来表现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刘伯承的钢铁意志,既是本文学习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目标预设]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懂得在文中的意思。

2.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3.理解描写人物神态、情绪变化的词句,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学习课文运用侧面描写、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4.读懂课文,了解刘伯承的钢铁意志,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了实现革命理想坚定刚毅、勇于战胜一切困难的伟大精神。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媒体运用]

1.硬件媒体:计算机投影仪

2.软件媒体:文字画面声效

[教学理念]

1.体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2.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重视学生独立钻研文本,潜心会文,使学生经历阅读实践。在师生与文本平等对话的过程中,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4.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沟通课堂内外,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教学过程预设]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故事导入。

昨天,老师给同学们讲了一个发生在三国时期的故事,故事的名字是什么?(关云长刮骨疗伤)那么,关云长刮骨疗伤与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学生交流)

教师相机小结:三国时期,蜀国名将关云长不用麻药刮骨疗伤,全无痛苦之色,神医华佗尊称他为“天神”。而本文,刘伯承以当年关公刮骨之气概在不使用麻醉剂的情况下忍受了72刀的刀割之痛,却一声不吭,为其实施手术的沃克医生尊称其为“军神”。

2.板书“沃克”和“刘伯承”,相机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沃”和“承”。

3.了解学生生字词掌握的情况。

(1)出示含有本课要求认识和要求学会的生字的词语,学生认读。(课件出示生字词)

年龄土匪绷带拒绝施行麻醉剂

哼叫由衷勉强堪称晕过去一声不吭

(2)引导学生更换语境,给生字组词扩词。

〖学情预设〗

学生在读词语时易把“施行”的“施”读成“shí”、“勉强”的“强”读成“qiáng”。

学生在给生字“拒”扩词时,可能组成词语“距离”“规矩”等。

〖教学策略〗

若学生出现读错的现象,教师引导其他同学为其正音。

若学生出现同音替代的现象,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区分形近字“拒”和“距”“矩”,并分别组词。

【用学生熟悉的相类似的故事导入新课,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既注意了故事之间的联系,又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课文有个大致了解。学生对字词的学习不是孤立的,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让学生组词扩词,是为了更换语境,在新的语境中强化学生对生字的再认识。】

二、速读课文以学定教

1.请同学们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大致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同时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圈画出来。

〖学情预设〗

学生有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为什么说刘伯承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

为什么称刘伯承是军神?

刘伯承保持清醒的大脑做什么?

开始,刘伯承为什么谎称自己叫“刘大川”?

……

〖教学策略〗

教师倾听学生提出的问题,对那些在课文中能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当即予以解决;

对那些易于回答的问题,请知道答案的同学予以帮助;

对那些有思考价值、值得阅读探究的问题,将其逐一梳理,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实践自主解决。

在这里,教师还可以转变角色,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问题,和学生一起探究:如,本文主要人物是刘伯承,但写沃克医生的文字更多,这是为什么呢?

【关注学情,以学定教,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细读课文顺学而导

在下面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相机引导学生通过读书,逐一解决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做到顺学而导。

教师相机过渡:下面就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回到1916年的重庆,来到临江门外那个外国人开设的诊所里,与刘伯承、沃克医生一起经历那次特殊而又令人难忘的手术,解开我们心中的不解之谜。

1.朗读对话,体会从容镇定。

(1)引导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前11小节,边读边想:这一部分主要写什么?(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把这部分内容说得更清楚一些。)

(2)借助资料,了解刘伯承的伤势,体会刘伯承的从容镇定。(课件出示刘伯承受伤的资料)

资源共享:1916年,在一次战斗中,刘伯承为了救一位战士,猛扑过去,敌人的一颗飞弹射中了他的太阳穴,又从右眼飞出,刘伯承当即昏倒在地,血流如注……

(3)分角色读前11节,注意人物语气、情绪的变化。师读沃克的话,生读刘伯承的话,体会这一部分人物对话的特点。

教师相机小结:这是一个军医和军人之间的对话,所以他们的语言简短、干脆、有力,很好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看来,写人物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突出人物的特点。

(4)相机解决学生在阅读这一部分时可能提出的问题。

2.借助资料,体会意志之坚。

(1)指名读12-15节,了解刘伯承拒绝使用麻醉剂的原因。

〖学情预设〗

学生在前面提出了“刘伯承为什么拒绝使用麻醉剂?他保持清

醒的大脑做什么?”的问题。

〖教学策略〗

教师可以从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切入,借助课外资料,帮助学生了解刘伯承拒绝使用麻醉剂的原因。(课件出示资料)

资源共享:“孙膑失去了双腿,依然可以指挥千军万马;我失去一只眼睛,只要还有健全的大脑,也可以驰骋疆场,为祖国效汗马之劳。”

军神教学设计篇8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所讲的人物不是一个普通的人,而是(学生答:军神),齐读课题

2、学生质疑课题,提出问题(估计学生会提出:军神指的是谁?为什么称他为军神呢?)

大家提的问题非常好!让我们一起回到1916年,在一场讨伐袁世凯的护国斗争中,年仅24岁的刘泊承率四川护国军,率先攻下了丰都,不幸右眼受伤。当时袁世凯悬重赏要捉拿这为川将军名将,他只好在一家外国人开的诊所里治疗,于是就向一场特殊的手术,大家想知道吗?》请打开书本。

二、初读感知,谈感受

1.请同学们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2.交流你感受最深的内容(①沃克医生的感情变化②刘伯承很勇敢,爱国,拒绝用麻醉剂,一刀刀割掉,需以后继续为祖国作贡献。③很坚强,堪称军神,您们是怎样体会神的?什么都不怕,超乎寻常的人是神)

三、梳理问题,确定重点

大家都说出了自己的感受,我想问问同学们,沃克医生为什么会露出惊疑的神情?根据内容,你觉得本文应重点研究什么问题?哪个问题最能概括?(为什么称他为军神)

四、研读交流,提炼主题

紧紧围绕最有价值的哪个问题来引导学生阅读,讨论交流,体会感悟,然后再指导他们有感情的饿朗读课文。

1.抓住课文第13自然段,讨论交流读后感受,理解刘泊承手术时拒绝使用麻醉剂的原因,感受其高尚品质。

2.朗读第14自然段,理解沃克医生第二次发愣的原因。抓住“沃克再一次愣住了”中的“再”字让学生学习7—9自然段,理解沃克第一次发愣的原因。

3.小结;从沃克医生两次发愣的表情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4.阅读理解第18—21自然段的内容

(1)抓住“数刀数”、“七十二刀”等关键词并联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病人的坚强意志(播放课件,轻轻地数数刘伯承做手术的刀数)

(2)出示课件并朗读沃克的话:“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勘称军神!”

(3)播放《青年刘伯承》中的有关片段,感受手术时的气氛,再次体会病人坚如钢铁的意志。

(4)分角色感情朗读

5、谈感受:望着这只青筋暴起,汗如雨下的手,你想说些什么?让我们牢牢记住这位伟大军神的名字---刘伯承。

五、总结延伸,强化主题

1、请大家读读课文,走进刘伯承,当你亲眼看到刘伯承做手术的经过后,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

2、联系我们所看过的影视作品和学过的课文想一想,你心目中哪些任务还可以被称为“军神”,让我们再次借用沃克医生的话来表达对所以军神的崇敬之情!(齐读)

六、拓展思维,升华主题

搜集有关刘伯承元帅的英雄事迹,并结合字的实际情况,筹备《学英雄,颂英雄》的主题班会。

军神教学设计篇9

教学理念:

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营造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多样的阅读方式,让学生体会情感,积累情感,升华情感,使学生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自主探究,体会人物内心世界,感悟刘伯承坚强的意志,培养学生对革命领袖的崇敬。

3、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体会人物内心世界,感悟刘伯承坚强的意志。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刘伯承将军的资料、图片;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二教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刘伯承像,问: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

2、谁来介绍刘伯承?(让学生用课前搜集到的资料介绍刘伯承)

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速读感知把握情感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你有什么感受?用简洁的话概括。

3、检查:

(1)出示词语:沃克年龄土匪拒绝麻醉剂施行晕过去勉强刘伯承

(2)交流感受。

三、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再读课文,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处,好好的多读几遍,细细的体会,为什么会获得这样的感受?再在小组内交流。

(二)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三)全班交流。(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出示有关语段,在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的同时,指导感情朗读,读中悟因,读中生情。)

重点交流以下几处:(其余几处让学生自由交流,结合理解,指导感情朗读)

a、出示:“他愣住了,……他冷冷的问……”

1、“愣住”、“冷冷”分别说明什么?

(学生说体会,师相机板书:冷冷)

2、指导学生读好开头至课文11自然段。

(指名分角色读,评议;男女生分角色再读。要读出刘伯承的镇定,沃克医生的傲慢。师相机板书:微笑)

b、出示:“沃克再一次愣住了……一刀刀割掉!”

1、引读,问: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交流。(师相机板书:愣住)

3、再读这一段。(“能忍受”“摘除”“一刀刀割掉”

用红色显示,读出沃克医生吃惊、难以相信的语气;突出手术之重、之大。)

4、引读第15自然段,你有什么感受?

c、出示第16、17两自然段。

1、学生抓住重点字词或联系上下文、或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颤抖汗珠滚滚忍不住一声不吭

紧紧抓住青筋暴起汗如雨下居然”用红色显示)

(师相机板书:颤抖汗珠滚滚一声不吭青筋暴起汗如雨下)

2、指导读好这两段。

d、出示22自然段。

1、学生抓住重点字词谈体会。(师板书:惊呆勉强一笑)

2、指导读好这两段。(指读;评价;再指读,齐读。读出沃克医生的无比敬佩、由衷赞叹之情。师板书:肃然起敬)

3、(师指板书)追问:是什么使沃克的神态、情绪有这样大的变化?

4、再次齐读22自然段。

5、(点击段落中“军神”两字,使其呈现红色)问:现在,你怎样理解它?

6、让我们带着对刘伯承的敬佩之情再读一读课题:军神!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师指刘伯承像)说:现在,这位可敬的军神就在我们面前,你想对他说什么?(学生先写下来,再交流。)

2、师述:全体起立,向这位可敬的军神献上我们最崇高的队礼!敬礼!

3、深情朗读全文。

4、总结:同学们,学了课文,你有哪些收获?(让学生自由交流,可以是感想,可以是写法,也可以是其他,只要与课文内容衔接,都可以。)

5、出示作业超市:

(1)写一篇简短的读后感。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并谈谈自己的感想。

(3)继续搜集刘伯承(其他革命前辈也可以)的故事,举行讲故事比赛。

附板书:军神

沃克刘伯承

冷冷微笑

愣住平静

颤抖汗珠滚滚忍不住一声不吭青筋暴起汗如雨下

惊呆勉强一笑

肃然起敬

军神教学设计篇10

设计理念:

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把“读”落到实处,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升华感情。把课堂作为信息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平等、自主的交流中丰富语言积累,情感得到熏陶,价值观得到培养。

教学目标:

1、通过文章重点语句感悟刘伯承的顽强毅力,从而使学生情感得到熏陶;

2、培养快速阅读能力,丰富语言积累;

3、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文章重点语句感悟刘伯承的顽强毅力,从而使学生情感得到熏陶。

教学难点:沃克医生为什么称赞刘伯承是军神。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板书“神”字师提问:你知道传说中的哪些神?他们有什么特殊本领?

2、再板书“军”字,师:“同学们!一提到神你们都神采飞扬的,说明你们非常佩服神的超人本领。那么,我们今天所学习的《军神》一课,文中被称为军神的人是谁?通过你们的预习谁来告诉大家?”

3、汇报一下你搜集到的有关刘伯承的资料。

二、创设情境,读书感悟

(一)播放课件课文背景资料(《川中名将》)引入新课。

(二)开展研读。

1、找出沃克医生称赞刘伯承的那句“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朗读。

2、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想问?

3、师根据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归并。(可归并为“沃克医生为什么称赞刘伯承是军神?”)

(三)学生快速浏览课文进行研读。

(四)集体交流,重点品读。(引导学生重点学习以下内容)

1、“就诊”从容镇静。

(1)从哪里能看出刘伯承从容镇静?

(2)他受了什么伤?(补充资料感受刘伯承伤势严重。)

(3)你读懂了什么?

(4)带着这种敬佩之情朗读“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2、“术前”拒绝麻醉。

(1)刘伯承要做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手术?(师随即出示语句“我可再一次愣住了……一刀刀割掉”)

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手术很痛苦?

②感情朗读,感悟刘伯承面临的手术的危险及痛苦。

(2)刘伯承为什么要拒绝麻醉?

(3)他需要一个清醒的大脑做什么?

(4)你读懂了什么?

导语:这样的人配不配当军人,配不配称作军神?

(5)感情朗读“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3、“术中”一声不吭。

(1)出示语句“病人一声不吭……崭新的白垫单居然被抓破了。”

(2)病人一声不吭是不是不痛苦?从哪里看出来他痛苦?

(3)感情朗读,感悟刘伯承的坚强毅力。

(4)带着敬佩之情再次朗读“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升华感情。

4、“术后”说出刀术。

(1)感悟七十二刀的痛苦。

(2)在我们看来,72刀只有割在什么上才一声不吭?

(3)你懂得了什么?你觉得刘伯承是一个怎样的人?(毅力顽强)带着敬佩之情再次朗读“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升华感情。

5、师总结:刘伯承一个年仅24岁的普普通通的军人,它不是传说中的神仙,不具备孙悟空的72变,也不具备哪吒的三头六臂,但是,他却有着一种常人所不具备的特殊本领顽强的毅力。

6、了解沃克的情绪、态度的变化,从侧面感受刘伯承的精神,学习文章侧面描写的方法。

过渡语:通过学习,我们感受到了刘伯承的顽强毅力,我们每个人的心灵都得到了一次震撼。那么,在震撼之余,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归根结底是什么原因让刘伯承拥有这种顽强的毅力,是什么原因让刘伯承甘愿忍受剧痛拒绝麻醉?”(爱国主义)是的,爱国主义的力量是伟大!在它面前,人的爱生之念,畏苦之情,算得了什么呢?在它面前,人本身又算得了什么呢?就让我们再一次读一读这篇文章,再一次感受一下这位五产阶级革命战士的顽强毅力与他的爱国情怀吧!

7、角色朗读。

过渡语:刘伯承的名字传遍了大江南北,刘伯承的事迹震撼了中华儿女,沃克称赞他是军神,也有人称赞他是“手术吓不倒的铁汉!”是“中华民族的骄傲!”“祖国的自豪!”……我想,此时此刻你们一定也有许多话想对刘伯承将军说,请你们敞开心扉,让我们来一次真情流露。

三、个性表达,升华感情。

1、生自由发言。

2、师:千言万语、万语千言都无法表达我们对军神的赞美,都无法表达我们对英雄的敬仰,都无法抒发我们内心的情感。那么,就让我们把所有的话语,所有的情感都融注在这句话里(沃克赞美刘伯承的那句话)再有感情的读一读。

3、生齐读。

四、课件展示黄继光等英雄人物的图片师配解说词。(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军神,感受了刘伯承这位英雄的一次惊心动魄的感人故事。其实,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现在的和平年代,像刘伯承这样的军神还有许多,像刘伯承这样的英雄还有许多。黄继光……)

板书就诊从容镇定

军神

术前拒绝麻醉毅力顽强

(刘伯承)

术中一声不吭

术后数出刀数

【军神教学设计(整理10篇) 】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田忌赛马教学设计(整理12篇) 2024-04-28

军神教学设计(整理10篇) 2024-04-28

五年级《捞铁牛》教学设计(整理3篇) 2024-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