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护理的基本内容篇1
关键词:物联网;RFID;医院;母婴识别;防盗管理
0引言
在医疗体制不断完善的今天,医院的信息化程度已经大大提高,现在的大型医院都已经用上了医院信息系统(HIS),它是医院管理同现代软件技术、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应用HIS系统后,确实方便了群众就医,也提高了医疗服务水平和医院管理水平。但是,目前的HIS系统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例如,妇产科的婴儿防盗管理、母婴配对识别管理、特殊病人实时定位管理、档案电子标签化管理、医疗设备自动识别管理等,都是医院信息系统难以胜任的功能。随着RFID的发展及在各个领域的成功应用,在医疗行业的应用优势也显现出来。针对医疗行业的特殊应用,市场也有不断的软、硬件产品推出,为提高医院现代化水平、更加方便人们就医、方便医院管理做出了贡献。
1系统应用背景
医院妇产科在婴儿初生时,一般采用给母、婴佩戴标志环(一直到出院,住院时间一般为3~4天),以此来识别母亲及婴儿。此标志环为纯物理性质,容易被调换。在婴儿出生后,母亲也时常叮嘱护士,别把自己的孩子弄错。护士出于职业道德及责任,肯定不愿自己把孩子弄错,所以当护士听到婴儿母亲的叮嘱时,觉得是对自己工作的不放心,不免内心产生不悦。
医院现有管理制度不会让探视婴儿的家属随便进入,有人数限制,控制闲散人员随便出入。即使这样,出于家属急切探望母婴,实际管理中很难做到。这样又增添了工作中的隐患:进入的大门为敞开式,人行楼梯也可以直接通往病房区,而且每间母婴室也是敞开式,外人很容易进入,并且不同母婴室的人员可以随便走串……这种情形难免会发生新生婴儿报错,婴儿被盗的可能。
医院方面,在防抱错婴儿方面也会处于职业责任不会抱错婴儿,但站在患者的角度,给婴儿采用一种切实可靠防止抱错的措施以及防止人员随意进出,对不相关人员禁止入内,防止嫌疑人抱着婴儿畅通无阻地离开。母婴识别及婴儿防盗管理系统正是这样一个系统,它以其极大的灵活性、适用性、可靠性、完整性等优点代替了传统的物理管理方法。
母婴识别及婴儿防盗管理系统立足于开放原则,既支持集中式管理,又支持人性化的服务,符合目前和未来的发展需要。因此,在高品质的母婴识别及婴儿防盗管理系统支撑下,医院爱婴区将是一个既投资合理又拥有高效率的舒适、温馨、便利的环境。
2系统设计原理
婴儿和母亲佩戴腕带,婴儿腕带内含有有源远距离RFID标签,母亲腕带内含有源短距离RFID标签,并且保证婴儿腕带一旦被戴上,如果再取下,其有源标签就会经过系统发出报警信息。腕带具有防水防潮处理。婴儿的有源RFID用于系统识别其活动范围,婴儿及母亲的近距离检查用手持读卡器直观地识别配对关系。
在腕带数量上,可以根据母婴室房间数及床位数,制作若干对,(每个房间可以设置多对,再设置一些额外临时配对卡,以满足房间不够、临时安排的情况),可以重复回收使用,也可以在出院时卖给家属作为纪念;在外观上,可以将母婴配对的腕带设计成形状及花色等一致,不同母婴的腕带在外观上容易区别开来;在使用上,系统使用之前,将母婴配对使用的腕带都设置好配对关系,孩子出生就带上腕带,直至出院。
在活动空间内布置读卡器,用于采集婴儿的信息。婴儿所在的每个房间安装定位器(距离可调,3~8m),过道走廊安装长距离读卡器(距离在20m)。每个婴儿腕带信息都会自动上传至应用软件管理子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在重要通道处,设计为只有授权人员才可以出入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杜绝无关人员随便进出。
3系统网络结构示意图
图1所示是一种基于RFID母婴识别防盗管理系统的网络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该系统的硬件设置平面示意图。
图1RFID母婴识别防盗管理系统的网络结构示意图
图2系统硬件设置平面示意图
4系统功能
(1)电子标签的区域识别、定位和寻迹
系统能够对部署设备的整个病房区域进行监控,具备标签的区域定位和跟踪能力。能够实时监控佩戴防盗标签的病患所处的位置,并跟踪记录病患的移动情况,可以更加有效地实施监控和保护。
(2)报警事件的区域识别、定位和寻迹
系统能够对部署设备的整个病房区域进行监控,具备事件的区域定位能力。当发生偷盗、设备被破坏等事件时,能够立即触发报警,并定位报警事件发生的位置,有效地提高报警的处理速度,及时遏止盗窃事件的发生。具有快速灵敏报警功能。
(3)独有防抱错功能(面向母婴系统)
提供母亲、婴儿捆绑监控功能,当婴儿不在母亲或者医护人员的带领下离开病房或者婴儿被误放到其他母亲的病房时,均会立即触发系统报警,最大限度减少抱错事件的发生。
(4)出入口监视功能
系统提供出入口监控功能,一旦某个携带防盗标签的病患未经许可进入出入口监视区域(出入口0.6~3.5m范围),就立即通过专线向控制电脑发送信息,触发报警。
(5)友善实时的电子地图显示功能
系统采用电子地图显示,能够显示医院平面图和相关资料;在配置系统的病房区域内,能够实时显示各个区域内标签的数量和工作状态。
系统具备报警事件的定位功能,发生报警事件时,能够立即定位事件发生的位置,发出提示音,弹出报警框,并立即调出对应地图,在相应位置做出标识。
(6)方便快捷的出入院操作功能(本功能需根据客户需求做定制性调整)
系统支持激光扫描枪、ID卡读卡器等方式(根据客户需求选配)录入数据,输入方便快捷。
系统预留有HIS数据库接口,可减少重复录入;并独有PDA(选配)操作方式,可以在病房完成出入院,标签监控状态修改等工作,操作更方便快捷,为医护人员在对婴儿做应急护理时提供极大便利。
(7)方便快捷的历史事件查询
提供有各类历史事件查询界面,能方便回溯查询历史事件;同时提供有事件查询结果导出接口(XLS格式)。
母婴护理的基本内容篇2
【关键词】母乳喂养临床观察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4-8824(2009)-02-0032-02
母乳喂养是最原始的喂养方法,也是最科学、最有效的喂养方法。母乳是婴儿天然的最理想的必需食物,是婴儿生长发育的基础。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实行母乳喂养作为全球卫生战略之一。哺乳自己的婴儿是母亲的天职,吸吮母乳是婴儿的权力,因此,我们必须做好母乳喂养的宣教和指导工作,保证儿童身体健康,提高人口素质,对解决母乳喂养困难,促进母乳喂养成功,提高产科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近年来,专家认为婴儿娩出后20~40min内婴儿吸吮力最佳,为96%;产妇胎盘剥离后,胎盘催乳素、雌激素的水平急剧下降,利用新生儿断脐后皮肤接触及立即哺乳,吸吮受刺激,反射性地使催乳素分泌增加,而哺乳是促进催乳素分泌最有效和最特异性刺激,故早开奶是增加乳汁分泌和提高纯母
乳喂养率的一种最有效方法。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2007~2008年随机抽样产妇132例,年龄22~35岁,孕34~41周,接受产前母乳宣教的120例,入院后强化宣教的12例,自然分娩115例,剖宫产17例,婴儿体重2.2~4.2kg。
2方法
符合上述条件的产妇,临产前填写好有关表格,并做好产妇清洁护理。
婴儿断脐后称体重,产后5~10min母婴皮肤接触30min并帮助吸吮,观察婴儿首次哺乳的吸吮力,观察产妇哺乳的感觉。
产后1~3d内在产休室内观察了解婴儿吸吮情况,产妇等情况。
3结果
3.1婴儿吸吮能力吸吮能力佳为96%,其中产后20~40min吸吮能力佳者率高于产后15min以内和产后1h后。见表1。
3.2哺乳时产妇的感觉哺乳时产妇有欣慰感126例,不适感6例。
3.3产后1~3d内对产后1h内哺乳组和产后3~4h后哺乳组婴儿吸吮顺利程度及产妇乳量充足者高于产后3~4h的4:1。
3.4产后出血量产后1小时哺乳组132例,除一例胎盘粘连,剥离困难发生大出血外,其余产后出血量减少。见表2。
4体会
本组资料说明,早皮肤接触,早吸吮,是分泌乳汁和纯母乳喂养的保证,也是减少产后出血的一个措施。
护士要及时了解产妇分娩后的心理状态,帮助产妇建立母乳喂养的自信心,并向产妇讲解清楚,产后头几天,虽然奶量少,但少量初乳完全能满足新生儿需要[1],要坚持母乳喂养,而且让婴儿多吸吮,以刺激建立射乳反射。提高对母乳喂养的认识使产妇在心理上和生理上做好产后立即哺乳的准备,从而树立喂养信心。
产前对母乳喂养宣教率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十三年时间的观察,使我们认识到加强宣教和指导是推动母乳喂养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纯母乳喂养对婴儿柔嫩的呼吸道、肠道黏膜,而且方便、卫生、经济,并能增进母子感情和心理上的联系,还可促进子宫复原,减少产后出血。所以我们要把宣教工作从理解、支持到放心、满意,从而达到纯母乳喂养的目的。
从本组资料看出,新生儿刚出生时需要适应周围环境的过程,在这段时间里是呈睡眠状态,因此,吸吮能力极度差。产后20~40min这段时间,新生儿已有对外界环境适应的能力容易建立条件反射,所以产后20~40min吸吮力较好,但50min~1h以后,新生儿由于吸吮时用力和外界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疲劳,又要睡眠,此时的吸吮能力也较差。
以往一般认为婴儿出生后短时间内不宜哺乳,喂养后容易引起呕吐窒息,认为产后6h才可以哺乳,经过我们一段时间的临床观察,80%的新生儿吸吮和吞咽反射好,未出现过因吸吮而窒息的,经过早开奶,勤吸吮,按需喂奶,产妇乳汁分泌早,新生儿黄疸少,产妇的心情
欣快、轻松,保证产后4~6个月足够的母乳喂养。
5讨论
总结我院从1995年5月开始创建爱婴医院以来,实行母婴同室,母乳喂养,早接触,早吸吮,按需哺乳等有利于纯母乳喂养实施后,提高了母乳喂养新观念、新知识的认识和理解。经过13年的临床观察,总结了产妇接受过母乳喂养的教育、婴儿吸吮能力及产妇乳汁分泌情况,通过护士在产前、产时、产后对孕产妇进行母乳喂养知识的宣教与技巧的指导,临床观察结果表明,接受过宣教的产妇,在产后有足够的母乳喂养自信心,并能熟练地进行母乳喂养,因此,积极开展母乳喂养健康教育是保证母乳喂养成功的关键。
母婴护理的基本内容篇3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8―2409(2016)04―0146―04
产科危重患者是指从妊娠到产后42d发生的严重威胁母婴生命危重症的产妇Ⅲ。临床多见产科危重病种包括合并高血压、合并心脏病、羊水栓塞、胎儿宫内窘迫、先兆子宫破裂、宫外孕、子痫、前置胎盘、产后大出血、胎盘早期剥离、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等。产科危重症往往发病急、病情危重、进展迅速,加上一些产妇未及时进行产检或缺乏应急保护知识,人院就诊时病情可能急、危、重,严重威胁母婴健康。危重症产妇产后的护理内容主要为积极预防并发症,促使产妇产后恢复,传统的产后护理内容多为对症支持治疗、生命体征监护,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护理人员护理主动性不足,心理干预不够,效果并不理想。本研究分析了我院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对危重症产妇产后生活质量改善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90例危重症产妇采用单双号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所有产妇均经积极的医疗护理治疗后存活。对照组危重症产妇年龄22~37岁,平均(30.8±5.1)岁;初产妇28例,经产妇17例;产后大出血19例,重度妊高征15例,妊娠合并心脏病3例,子宫破裂2例,胎膜早破3例,羊水栓塞2例,胎盘植入1例,婴儿存活43例,婴儿死亡2例。观察组危重症产妇年龄21~38岁,平均(31.2±5.4)岁;初产妇30例,经产妇15例;产后大出血20例,重度妊高征14例,妊娠合并心脏病2例,子宫破裂4例,胎膜早破1例,羊水栓塞2例,前置胎盘2例,婴儿存活42例,婴儿死亡3例。两组孕产妇在年龄、初产妇比例及危重症妊娠疾病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传统的产后护理,包含生命体征监测(密切监控产妇产后每小时尿量,产后阴道分泌物量、颜色及性质、血压、呼吸频率、瞳孔变化情况)、药物应用、肿胀护理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2.1心理优质护理①告知母婴结局:危重症产妇由于起病急、快、重,分娩多采用剖宫产,受到麻醉因素、分娩疼痛及产后失血的影响,产后不清楚分娩结局状况,而母婴平安的分娩结局对于危重症产妇产后心理无疑有巨大的宽慰作用,对于分娩结局为婴儿存活的产妇,护理人员在危重症产妇清醒后第一时间告知产妇母婴平安;对于分娩结局为婴儿死亡的产妇,主治医师在宣布婴儿状况后,护理人员密切监控产妇的情绪变化、应激反应,做好应急处理准备,如镇静剂滴注、宽慰产妇情绪、束缚肢体等。②个性化心理干预:婴儿存活的产妇产后心理状况获得宽松,多希望尽快与婴儿接触,母婴状况良好的产妇在医生同意后可较早实现该目的,但对于多数危重症产妇,由于婴儿生命状况不稳,需要在育儿室或ICU接受相关治疗,护理人员详细告知母亲婴儿目前状况,使其保持宽松心态,待婴儿状况平稳后,尽快安排母婴接触,满足产妇的心理需求,若产妇仍旧存在一定的心理担忧,护理人员可用手机拍婴儿照片给产妇。对于婴儿结局为死亡的产妇,护理人员在密切关注应激反应及情绪变化的基础上,首先对产妇的遭遇表示同情,鼓励产妇勇敢地接受事实,告知产妇今后还有分娩的机会,减轻身心压力,努力减少由于婴儿死亡带来的心理刺激。
1.2.2感染预防优质护理危重症产妇产后极易引发各种感染,有效控制感染是危重症产妇产后护理的工作重点,护理措施如下:①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医源性感染,做好危重症产妇产后会的护理工作,避免尿液反流引发逆行感染。②充分确保产妇产后的充足睡眠及休息危重症产妇产后身体状况较差、身体虚弱,身体抵抗力降低,在ICU各种侵入性操作、补液、纠正水电、酸碱平衡治疗基础上易引发感染,充足的睡眠、休息是增强抵抗力的重要措施,待产妇生命体征相对平稳后,告知产妇应多注意休息,对由于心理因素影响休息的产妇护理人员加强心理指导,对由于ICU检测仪器噪音引发的睡眠干扰,护理人员征得医生同意后适当调低ICU各类设备的音量。③营养补充产妇产后身体状况较差,充足的营养补充可为产妇提供必要的糖分、脂肪及蛋白质,充足的营养供给有利于产妇产后抵抗力的提升,产妇产后对无法经口摄食的采用中心静脉营养或鼻胃管保证充足的营养供给,提高身体抵抗力。
1.2.3病房优质护理危重症产妇产后经ICU抢救治疗后,生命体征相对平稳即可转入普通病房,此时护理的重点应加强对危重症产妇产后的生活护理:①角色转换:危重症产妇从入院实施抢救至脱离ICU病房,面临较长时间的恢复阶段,此时由于患者较长时间脱离社会生活环境,患者多迫切希望恢复健康,离开医院。护理人员加强对危重症产妇产后的角色转换护理,鼓励产妇与同病房内病友、亲属、朋友沟通交流,尽快适应向社会角色的良性转换。②生活护理: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做好多种基础性护理,如积极预防皮肤压疮、口腔溃疡,对无法起床活动的产妇进行定时翻身,卧床时保持肢体的功能位置及卧位的舒适程度。③环境护理:保持病房内通风、透气、安静、整洁,减少各种不良因素的刺激,保持产妇产后的正常休息。
1.3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产妇产后产褥感染、心理焦虑州(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分)、抑郁(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12分)、睡眠障碍(入睡困难、浅睡、易醒或早醒)。②采用Mossf-36量表用中文版评价两组产妇产后的生活质量状况,该量表包含有躯体疼痛、躯体角色疼痛、躯体健康、总体健康、精力、社会功能及情绪角色功能,得分越高代表产妇产后的生活质量越高,评价时间为产后第10天。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2结果
2.1产后并发症率比较
观察组产后产褥感染、心理焦虑、心理抑郁及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生活质量评价
干预后观察组产妇的躯体疼痛、躯体角色功能、躯体健康、总体健康、精力、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及情绪角色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3讨论
3.1优质护理可有效降低危重症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
危重症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不仅影响产妇产后的生活质量、恢复状况,亦是衡量医院对危重症产妇的抢救、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对危重症产妇产后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后与传统的常规护理服务比较,观察组产妇产后产褥感染、心理焦虑、心理抑郁及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3.2优质护理可有效提升危重症产妇产后的生活质量
母婴护理的基本内容篇4
[关键词]纯母乳喂养;支持系统;指导
[中图分类号]R71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4721(2014)03(c)-0159-03
Influenceofprofessionalguidancetobreastfeedingcounselingonexclusivebreastfeedinginbabyzone
LIANGWei-lunZHONGYuan-meiZHENGPing-ping
MaternalandChildHealthHospitalofFutianDistrictinShenzhenCityofGuangdongProvince,Shenzhen518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establishexclusivebreastfeedingsupportsystemandstudytheinfluenceofprofessionalguidancetobreastfeedingcounselingonexclusivebreastfeedinginbabyzone.Methods100pregnantwomenfromJunetoDecember2013wereselectedasthestudyobjects,andtheyweredividedintoguidancegroupandcontrolgroupaccordingtowhethertherewasprofessionalguidanceonexcusivebreastfeedingsupportsystemornot,50casesineachgroup.Babiesincontrolgroupweregivenwithexclusivebreastfeedingwithoutprevention;whilethepregnantwomeninguidancegroupwereintheprofessionalguidingbythesupportsystem.Then,therateofexcusivebreastfeedingbetweenthetwogroupswereanalyzedcomparativelywithinsixmonths.ResultsThreedaysafterbirth,babiesweremostlyunderexclusivebreastfeeding(100%vs98%),whichhadnostatisticalsignificance(P>0.05).Fourweekslater,therateofexclusivebreastfeedingdecreasedgradually;and16weekslater,therateofguidancegroupandcontrolgrouphaddecreasedto68%,28%respectively;after24weeks,therateofguidancegroupandcontrolgroupwere56%and18%respectively,thedifferencesbetweenthetwogroupswere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whichshowedthatprofessionalguidancecouldimprovethebreastfeedingratesignificantly.ConclusionProfessionalguidanceinbabyzonefortheexclusivebreastfeedingsupportsystemcanpromotewomentotakeexclusivebreastfeedingsignificantly,whichdemonstratedthevalidityandpracticabilityofexclusivebreastfeedingsupportsystem.
[Keywords]Exclusivebreastfeeding;Supportsystem;Guidance
近年来,由于有的女性过于注重身形或者较早的回到工作岗位,使婴儿缺乏母乳的喂养,然而母乳喂养有着诸多好处:有利于婴儿健康成长,母乳别是初乳,含有婴儿所需要的丰富营养;有利于产妇恢复身体健康;有利于增强婴儿抵抗力、免疫力;有利于婴儿消化和健康发育;有利于增进母子情感;经济实惠、快捷方便、安全卫生等[1-2]。正因为母乳喂养的诸多好处,为了有效提高母乳喂养率,国家积极开展爱婴行动,创建爱婴医院,实施母乳喂养咨询项目,广泛开展母乳喂养宣传等方式[3]。本研究通过观察有无爱婴区纯母乳喂养支持系统的专业指导对半年内两组纯母乳喂养率的变化情况,探讨爱婴区纯母乳喂养支持系统提供的母乳喂养咨询专业指导对提高纯母乳喂养率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6~12月本院爱婴区100例产妇为为研究对象,排除文化水平、地域习俗等可能影响因素,分别将其分为指导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0例。指导组中,产妇年龄24~35岁,平均(28.1±4.1)岁;初产妇47例,经产妇3例;新生儿性别:男27例,女23例。对照组中,产妇年龄23~36岁,平均(27.8±3.9)岁;初产妇48例,经产妇2例;新生儿性别:男28例,女2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对于对照组不施加过多的人为干预,主要是孕妇自然喂养。
1.2.2指导组制订《爱婴区母乳喂养情况调查问卷》,并请专家指导认可,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新生儿基本信息及喂养方法等。同时,在产后第2、4周派遣专业妇保人员对两组产妇进行回访,并进行常规检查、评估及相关健康知识教育。在第4周回访结束时进行问卷调查。产后第2、4、6个月再进行电话回访,对婴儿的喂养方式进行全面、详细了解并强调母乳喂养的优点及意义,必要时可上门对喂养方法进行指导(采取爱婴区纯母乳喂养支持系统提供的母乳喂养咨询专业指导),具体如下:对于产后1个月以内的婴儿,开始时的哺乳时间为3~5min,随后根据婴儿的不断成长,哺乳时间逐渐提高至20min左右;对于孩子的哺乳建议时间为1年左右;在哺乳前,产妇可热敷并按摩,保证乳汁分泌充分,同时指导母亲在哺乳时的各项注意事项,包括哺乳的等;哺乳过程中与婴儿进行积极交流,并对母亲进行专业的饮食指导,确保母亲的营养得到充分保证。爱婴区纯母乳喂养支持系统培养并提供特定的经专业母乳喂养培训的护理人员为产妇提供专业指导,并为后续出现的问题提供合适的解决方案。
1.2.3随访观察整个过程进行追踪调查,可以采用电话访问、实地访问等多种调查方式,观察和分析两组纯母乳喂养率的变化情况(调查时间从婴儿出生后开始实施,持续半年)。评判标准:由调查员直接上门或电话调查并进行数据统计,根据所需要了解的内容,逐步统计。对相应小常识的了解程度(了解或不了解)进行统计,如当事人了解该常识便记1分,累计评分;纯母乳喂养指从婴儿出生到调查结束时一直采用母乳喂养。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对科普知识了解情况的比较
调查结果提示,两组产妇对哺乳过程中小常识的了解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1)。
表1两组产妇对母乳生活小常识了解程度的比较[n(%)]
2.2两组产妇纯母乳喂养率的比较
指导组及对照组孕妇在婴儿出生后3d内采用纯母乳喂养的方式占绝大多数(100%vs98%),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周后,两组纯母乳喂养率开始逐渐下降;16周后,指导组和对照组的比例分别降为68.0%、28.0%;24周后,指导组和对照组的比例分别降为56.0%、18.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表明专业指导能明显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表2两组产妇纯母乳喂养率的比较[n(%)]
3讨论
3.1纯母乳喂养支持系统的特点
母乳有着“五多二少一适宜”的特点:白蛋白、微量元素、乙型乳糖、必需氨基酸、消化酶含量多,维生素D、K含量较少,钙、磷比例适宜[4]。因此,纯母乳喂养不仅有利于婴儿发育,促进消化,而且也能提高免疫力、减少感染,同时还能增加母子感情,并能预防心血管系统[5]。爱婴区纯母乳喂养支持系统的主要内容包括完善病区相关管理制度、进行产妇个性化评估、责任制护理持续监督管理、扩充护士母乳喂养理论相关知识及技能、加强陪护人员行为规范及意识培养、出院后母乳喂养咨询等[6]。并通过临床应用进行适当的调整,建立成熟的爱婴区纯母乳喂养支持系统,帮助产妇顺利适应母亲角色,乐于母乳喂养,掌握母乳喂养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在出院前达到母乳分泌量足够,无乳胀情况发生或发生乳胀时能掌握解决方法的目的,出院后能主动坚持纯母乳喂养并了解获得帮助的途径[7]。切实提高纯母乳喂养率,促进母婴健康。
3.2纯母乳喂养支持系统的应用效果
3.2.1纯母乳喂养支持系统有利于普及哺乳常识从调查结果我们不难发现,产妇及家属在纯母乳喂养意识、母乳喂养技巧及母乳喂养常见问题的解决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对推进落实纯母乳喂养造成很大的实际困难[8]。住院期间的纯母乳喂养支持系统对产妇在住院及出院后坚持母乳喂养显得尤为重要。纯母乳喂养支持系统通过提供专业的指导来进一步提高母乳喂养小常识的普及度,本次调查发现,这种小常识的普及度和了解度与纯母乳喂养存在正性关系[9]。
3.2.2纯母乳喂养支持系统能提高纯母乳喂养率纯母乳喂养支持系统能有效提高纯母乳喂养的比例。本次调查发现,16周后的指导组和对照组的比例分别为68.0%、28.0%;24周后指导组和对照组的比例分别为56.0%、18.0%,表明专业指导能明显提高纯母乳喂养率,并且与沈红仙等[2]的研究结果一致,再次证明其临床应用价值。
目前,关于母乳喂养的优点已被大众广泛知晓和认可,其与各类疾病预防的相关性也得到了进一步的研究和证实,例如其能降低心血管疾病和哮喘等疾病的发病率[10],但如何建立一个成熟的纯母乳喂养支持系统,当前还处于探索阶段。虽然本院纯母乳喂养支持系统的初步模型已经建立,也表现出一定的积极效果,但我们仍需不断努力和完善,促进纯母乳喂养的推广。
[参考文献]
[1]胡冰,宋云亮,曾月兰.爱婴区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与护理对策[J].全科护理,2009,7(4):876-877.
[2]沈红仙,吴琳莉,潘玉芳.基层母乳喂养咨询室的专业指导对纯母乳喂养的影响效果[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13,20(18):62-64.
[3]孙艳辉.责任制护理在爱婴病房母乳喂养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0,17(6):860-861.
[4]朱毓,万宏伟,黄蓉.产后6个月母乳喂养的护理干预进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3,33(8):1176-1181.
[5]郑彩霞,涂晋梅,邓瑞梅,等.母婴同室合理喂养对妊娠期糖尿病产妇新生儿血糖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1):2537-2538.
[6]何萍,黄迎,黄璧琨,等.对301名孕产妇母乳喂养知信行的调查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2,23(4):430-432.
[7]张悦,王惠珊,罗倩,等.新生儿院内纯母乳喂养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20(6):507-509,513.
[8]郝卫楠,张红朵.护理工作在母乳喂养成功中的重要性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35):279-280.
[9]GuerrantiC,PerraG,CorsoliniS,etal.Pilotstudyonlevelsofperfluorooctanesulfonicacid(PFOS)andperfluorooctanoicacid(PFOA)inselectedfoodstuffsandhumanmilkfromItaly[J].FoodChem,2013,140(1-2):197-203.
母婴护理的基本内容篇5
关键词:母婴分离;产后护理;产妇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315-01
按照正常的情况来看,产妇产后应该是与婴儿同室并进行母乳喂养的,但是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医院的早产儿数量不断增加,产后母婴分离的产妇也越来越多,通过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来消除产妇由此而产生的心理压力和情绪变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有效的干预方法也能够确保母乳的正常分泌,并使产妇掌握有关知识,增强她们照顾婴儿的信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所涉及的对象为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来我院住院分娩并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母婴分离的230例产妇,年龄为22~35周岁,平均年龄(25.5±2.8)周岁。230例产妇均为剖宫产,无精神性疾病和其他并发症。根据患者的年龄、术中术后出血量、产次等因素将其平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无显著差异,具备可比性。
1.2方法:2组产妇均接受常规的护理,而干预组产妇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同时还接受了心理干预等护理措施,现介绍如下:
1.2.1心理干预:母婴分离大多会使产妇处于紧张、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不仅会影响产妇的正常休息,还会使一些产妇出现拒绝接受治疗的情况,严重影响产妇的身体机能恢复。为此,护理人员加强了与产妇的沟通和交流,给予她们理解和支持,用心理疏导的方式来消除她们的负面情绪,并与监护病房积极联系,及时将婴儿的有关情况告知产妇,并适当安排其探视婴儿,从最大程度降低产妇的焦虑水平。
1.2.2护理:干预组产妇从产后30min开始进行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按摩,在根部沿着乳腺管的方向进行按摩,每次按摩5min,每隔2~3h按摩1次。(2)热敷,使用温度为40~50℃的毛巾对双侧进行热敷,每次3~5min。(3)挤奶,每隔3h挤奶1次,一般在热敷及按摩后进行。这样能够促进缩宫素和催乳素的分泌,有利于子宫收缩和乳汁分泌。
1.2.3健康教育: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有关婴儿护理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主要包括如何判断和处理新生儿疾病、新生儿的哺乳、抚触、沐浴和看护等内容。同时,还使产妇明确有关自我护理、人工挤奶以及产褥期的有关知识和做好产后护理的重要性等。
1.2.4生活基础:根据医院的实际条件,尽可能为产妇提供一个单独的、安静的休息空间,同时做好基础护理工作,每天对恶露排出及宫缩情况进行观察,并指导产妇清洁外阴,避免产后感染。
2结果
2.1产妇满意度对比:2组产妇对护理满意度的对比,可以看出,2组产妇对护理满意度的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产妇泌乳及硬度比较:2组产妇的泌乳情况与产后第4日硬度比较情况,可以看出,干预组产妇产后的泌乳时间和泌乳量充足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产妇,产后第4日硬度情况也要优于对照组产妇。
3讨论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医院的早产儿数量逐渐上升,早产儿大多在出生后被转入新生儿监护病房,由此造成的母婴分离给产妇的心理和生理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母乳是婴儿最为理想的食品,除了营养丰富以外,还含有多种抗体,有助于提高婴儿的免疫能力。而母婴分离则使产妇的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吸吮,使泌乳时间推迟。本次研究所采用的护理干预措施有效改善了产妇的心理情况,加快了产后恢复的速度,不仅提高了护理满意率,也使产妇的乳汁分泌时间、分泌量、肿胀程度得到了有效改善,确保了母乳喂养的顺利进行。
本次研究表明,在产后母婴分离期间开展针对性、系统性和持续性的护理干预活动,能够使产妇得到科学有效的护理和指导,不仅能够使其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还能让她们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更好的完成对婴儿的照顾。同时,护理干预也能够帮助产妇尽快适应母亲角色,并且使护理工作注入了人文关怀的情感,提高了产后护理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何静.产科母婴分离产妇的护理体会[J].医疗装备,2010(9):90~91
母婴护理的基本内容篇6
【关键词】产后访视;母婴保健;健康指导
产后访视是围生期保健的重要部分,直接关系到产妇康复和新生儿的健康成长[1]。为了更加主动地实施母婴保健措施,让每位产妇充分了解产褥期康复的生理过程,同时及时得到产妇的反馈信息,以更好地为母婴服务,降低母婴疾病发生率,促进母婴健康,提高母婴生存质量。作者对江苏省太仓市璜泾镇王秀卫生院所辖区域内172例产妇及172例新生儿进行产后访视,了解产妇的健康状况和新生儿各项体征的变化,给予必要的健康指导,取得了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院辖区内自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共访视产妇172例,新生儿172例。其中产妇年龄19~41岁,初产妇129例,经产妇43例,自然分娩79例,剖宫产93例,孕周<37周12例,孕周>37周160例,早产儿2例,足月产160例,低体质量儿1例,巨大儿9例。
1.2方法按照苏州市妇幼保健规范要求,自然分娩者于产妇出院后2~3d、产后14、28d;剖宫产者于产妇出院后2~3d、产后18、28d通知产妇及婴儿来院复查。产后随访的目的是指导产妇合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指导产后母乳喂养及新生儿护理的要点,对本院不能解决的,可转至上级医院。
1.3访视内容
1.3.1产妇健康状况了解产妇健康状况,包括:血压体温和体质量、检查溢乳情况、检查子宫恢复情况、顺产并行会阴侧切的产妇检查会阴伤口愈合情况、观察有无恶露及性状,提供合理的母乳喂养指导。并及时发现与治疗乳腺炎,会阴切口感染及产后抑郁症等。接受母婴健康状况的咨询及处理,指导母亲及其家属做新生儿抚触、按摩。访视的同时,告知其预防接种的时间、并预约产妇42d做产后检查。
1.3.2婴儿方面情况观察新生儿的一般情况,包括皮肤颜色,呼吸节律,吸吮能力,脐带清洁度,测体温体质量,检查有无贫血,黄疸,臀部有无尿疹等。指导小儿护理及科学喂养知识,做好呼吸道及肠道感染的预防。每次访问完毕,都要填写访问记录,发现新生儿疾病要早诊断,早治疗,以免病情加重。重病患儿要及时住院治疗。
1.3.3建立产后随访专线建立专门的产后随访专线电话,定期和产妇联系询问产后恢复及婴儿健康情况,如有问题及时来院就诊。
2结果
接受产后访视的172名产妇血压,体温均正常,2例并发乳腺炎、1例会阴切口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治愈,子宫收缩均良好,无异常溢乳或血乳,5例母乳汁分泌不足者通过产后合理饮食指导,亦进行了纯母乳喂养,纯母乳喂养率达到92%以上,阴道均无恶露产生,2例轻度产后抑郁症,经心理疏导后症状好转;新生儿方面,生命体征均平稳,2例轻度黄疸经治疗后好转,5例脐带清洁度欠佳予局部消毒处理,3例尿疹进行正确的局部护理指导后改善,全部患儿无一例出现呼吸道及肠道感染。
3讨论
3.1社区产后访视是孕期和住院分娩服务向社区的延续[2]。产妇在产褥期和婴儿在新生儿期均处于特殊的生理、心理状态期,是妇幼保健期重点的服务对象。产后访视提高了产妇的自护能力[3],产后访视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居住环境、衣着、膳食营养、母乳喂养、产妇自身保健、避孕节育知识、新生儿护理等进行指导和具体处理,实现了服务观念积极主动、服务方式系统连续、服务内容综合细致,以满足孕产妇的基本保健需求,从而保护产妇及新生儿的健康,提高母婴生活质量[4]。产后保健对于母亲的健康和生存至关重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的产妇开始关注自己的健康问题与生活质量。以往传统的方法给产妇带来一些误导,如产后不开窗、不下床、盛夏季节不开空调和电风扇,产妇不能洗澡、不能梳头、饮食诸多忌口等,直接危害产妇的身体健康。开展产后访视,讲明产褥期身体的生理变化,开窗通风以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新鲜;嘱产妇产后24h后起床活动,并且逐日增加活动范围,做产后体操,以促进子宫恢复,恢复体力,使腹壁及盆底肌肉紧张度恢复,同时注意个人卫生,主张洗淋浴。饮食多样化并且营养丰富,多食新鲜蔬菜及水果,以促进产妇的身体健康。大量的研究表明:母乳成分最适合婴儿尤其是新生儿的消化、吸收能力和代谢能力,母乳中的蛋白质、脂肪、钙、磷等营养成分最适合婴儿早期的营养需要,且母乳中所含的大量免疫物质增加了婴儿抵抗感染的能力,从而促进小儿的生长发育。但是,许多母亲因产后食欲差、发育欠佳、疾病、休息不好等原因不能坚持母乳喂养。实验证明[5],加强产后访视,可使产妇及时得到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指导,克服自身条件(如平坦、凹陷等)导致的喂养困难,以及认为乳汁清淡,担心婴儿吃不饱等心理障碍;纠正错误的喂养姿势,掌握正确的喂养技巧,减少乳腺肿胀及皲裂的发生;树立母乳喂养的信心,从而有效地提高婴儿纯母乳喂养率[6]。本研究亦表明,加强社区产后访视,坚持母乳喂养,母乳喂养明显提高,有效地促进了母婴健康。产后访视及系统儿童保健过程中,积极宣传育儿知识,坚持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及补充钙剂,指导婴儿沐浴和脐部护理,指导智力潜能开发等一系列措施,促进婴儿体格发育及智能发育,有效地防止了新生儿脐炎、佝偻病、消化不良等常见病的发生。
3.2产褥期健康教育是产后访视的一项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到产妇及家属的健康行为,关系到母婴的身心健康。在产后访视过程中,不断发现和总结影响产后母婴健康的问题,及时制定全面性、专业性、可行性的健康教育内容,为产褥期保健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彭淑梅,曾静,陈以荣.社区产后访视对母婴健康水平的影响.实用全科医学,2007,3(5):245.
[3]张艳玲,隋凤湖.产后访视在产褥期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中国社区医师,2010,13:376.
[4]刘玲,李佳红,崔娟.产后访视的一点体会.哈尔滨医药,2005,25(2):47.
【母婴护理的基本内容(6篇) 】相关文章:
季度工作总结范文(整理4篇) 2024-06-11
转正工作总结范文(整理10篇) 2024-05-21
数学教研组教学总结范文(整理10篇) 2024-05-20
幼儿园大班的工作总结范文(整理4篇 2024-05-15
班主任家访工作总结范文(整理4篇) 2024-05-15
慢病工作总结范文(整理7篇) 2024-04-28
学习委员工作总结范文(整理10篇) 2024-04-23
公租房合同(6篇) 2024-06-19
母婴护理的基本内容(6篇) 2024-06-19
节能减排先进应用技术(6篇) 2024-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