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心理学基础知识(6篇)

时间:2024-07-01 来源:

色彩心理学基础知识篇1

高职院校所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尤其在艺术类的高职院校。因此尤其注重设计技能的培养。多数高职院校,大一开设设计基础课,大二开设设计专业课,大三则是毕业设计创作和顶岗实习。大部分学生的美术基础都是较为薄弱的,且大一所学的设计基础课程的时间也是极其有限的,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在基础薄弱的情况下,进行有效的学习,学到够用的专业基础知识,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色彩构成对设计类专业的重要性

色彩构成这一概念是在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伊顿开设的色彩基础课程上发展而来的。它是按照构成原理,将色彩按一定的关系法则去组合、调配出适合目的的美好色彩关系;是从色彩的物理性、心理性、生理性,配色原理及色彩调和等方面来进行系统的研究;是通过对具有一定形状、面积、位置关系的不同色彩之间的搭配关系,来探索色彩美的构成规律和提高色彩敏感度。伊顿主张“从科学的角度研究色彩使学生能够对色彩有一个实在的了解,而不仅仅存在于个人的不可靠的感觉水平之上”。通过这种教学,学生形成了对色彩的明确认识,并且能够熟练地运用色彩,所以色彩构成是一门理论性强的实践课。它着重于一种思维方式的视觉训练,把学生美术高考学过的视觉习惯完全洗掉,取而代之的是理性的视觉规律。

三、关于色彩构成结合各课程设计专业特点的教学研究

很多学生学习了色彩构成,了解了色彩的基本原理、色彩的混合、色彩的对比、色彩的调和及色彩与心理等知识后,能做出符合色彩构成课相关的作业。但不能把这些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设计中或是运用到其他设计领域,不会主动地去思考它们之间的连贯性。因此,在教学中,除了对本身固有色彩知识的学习外,还应注重对后续学科的延展性。针对服装设计专业的特点,我们可以将色彩构成的其中一项课题作业这样设计:(一)让学生寻找杂志上的服装模特图片(或者鼓励学生自己创作素材,如用数码相机进行拍摄后打印出来),复印成高20CM,宽10CM的4张相同黑白图,然后剪下来;(二)我们给学生两组作业命题:1.色彩同类色(临近色)之间的强对比1张,以及相对应的弱对比1张;2.色彩对比色(互补色)之间的强对比1张,以及相对应的弱对比1张。这里所指的强对比是指高纯度色彩之间的对比,弱对比指的是低明度低纯度色彩之间的对比。这两组作业命题同时考验了色相、明度、纯度之间的对比关系和对冷暖鲜灰调的掌控能力。然后学生对黑白图中的模特进行服装色彩配置(这个过程中服装的式样不需要改变,只需在原有式样上搭配色彩关系),并且设计背景颜色。这一步,需要同学们注意的是,色相对比是否准确,模特与服装之间的色彩搭配关系是否协调,服装模特与背景的色彩关系是否协调;(三)色彩整体关系搭配好后,还要注重和深入细节,通过对衣服配饰、头饰、服装花纹的色彩配置的练习,达到深入画面细节的能力。

四、结语

色彩心理学基础知识篇2

【关键词】动画基础课教学探索

动画的原意就是活动的漫画,来源于中国早期的“美术片”。随着动画的发展,动画色彩逐渐成为了该项技术的基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色彩构成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并被引入高校,成为动画专业教学的基础课程,要求动画专业学生入门时必须掌握。这门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就是让学生能够掌握色彩的基本概念,学会运用相应的技术表现手法。所以,在色彩教学过程中,要依据教学要求和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训练,使学生充分掌握观察色彩、分析色彩、识别色彩和掌握色彩的能力,并注重对学生思维方法的培养,以提高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创新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写实色彩

写实色彩就是在对具体物象色彩进行写生的基础上,结合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发挥想象使其部分色彩发生改变。学生要掌握好写实色彩技巧,就需要在平常对事物多加细心观察,培养敏锐的观察力。不仅要养成从事物整体上发现色彩、理解色彩的习惯,还要善于从细处分析,通过对事物局部特质的观察,发现和掌握其规律,从而为学好动画专业的其他课程打好基础。

写实色彩是动画专业学习的基本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这一能力。写实色彩教学的形式可以是活泼多样的,甚至课堂可以开设在大自然中,让学生切身去观察、感受和分析大自然的各种事物,能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创作丰富的色彩。

二、色彩概括和提炼

动画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如何借助物质材料进行动画设计,从而进行有效的动画宣传或利用。而色彩的规范性、人为性和限制性等基本上决定了事物的特征,所以,在动画创作过程中,创作人员需要具备色彩的概况和提炼能力,通过对事物的色彩进行描述、夸张和升华,来象征性地表现该事物,完成动画的设计。

对色彩的概括和提炼是建立在事物写实色彩的基础上,通过将区间类的各种色彩理性地调配成平均值色,实现对事物的总结和提升。因为现实中事物色彩比较突兀,从审美上来讲搭配也不太恰当,运用动画技巧对色彩进行处理后,其效果相对柔和,比较符合人的感官欣赏。通过这一教学训练,能够深化学生对色彩的认识,在以后的设计中摒弃主观臆断的概念,能从色彩效果和人的主观感受去思考,从而实现对色彩认识的转型。

三、空间色彩训练

空间色彩训练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对色彩的组织和秩序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能够从空间的角度去观察审视事物的色彩。教师在进行这项教学训练时,可以选择一个较小的空间来放置被观察对象,而且要分别放在不同的位置。这种训练方法的主要优点有:1.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整体认识能力,学生被要求从观察对象的整体或色彩整体来分析色彩,这就克服了其从单一事物或单一角度认识色彩的缺点;2.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以对色彩的认识和理解为基础,从深度空间和平度空间层面上对色彩进行审视,不仅能够帮助其提升对空间色彩的认识,而且对学习效果的提高也很有帮助;3.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求主动去分析和认识的事物,尤其是要通过解析事物的色彩变化来认识空间色彩区域,这对加强学生对区域色彩的认识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4.学生在对色彩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为了准确地提炼出对象原来的基本色彩,必须密切关注各种色彩的结合,同时也为分析色彩、搭配色彩、设计新的色彩图画提供可能。

四、抽象色彩训练

抽象色彩就是色彩的抽象性,是作者在认识事物时不以人的现实直观性为依据,而是凭借个人丰富的想象和主观能动性来改造的部分。抽象色彩训练是设计专业学习中较高的阶段,必须以较好的写实色彩能力和对色彩的概括和提炼能力为前提进行抽象色彩训练,能够使学生从写实色彩形式中转变过来,在色彩设计上得到更好的提高,从而逐步形成通过想象来创造色彩的能力。

因为抽象色彩在一定形式上是主观想象的,来源于作者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要设计出优秀的抽象色彩,学生就必须学会密切体会和观察生活,同时积极地总结经验,丰富自己的思想,并善于利用所学的色彩表达技巧,才能创造出传神的抽象色彩。

五、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现阶段动画专业的色彩教学模式通常是“注入式”,教师是传播知识的主体,学生只需要被动地接受。这种“你教我学”的教学模式呆板且缺乏活力,是开发学生的创造力的阻碍。对于动画色彩专业的学生而言,除了要熟练掌握色彩构成等基本知识外,最重要的就是具备一定的创造和创新思维能力。要想真正地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就必须打破传统,将教学方式改变成“启发式”,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立地去发现和探索。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一切真理都得由学生自己去获得,或由他去重新发明,至少也要由他来重建,而不是简单地传递给他。同样,从事心理研究的布鲁纳也提出:“学习的重要性不在于记忆事实,而是获得知识的过程。”他还提出了“发现法”,就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参与进来,独立地去发现问题,并通过收集资料和积极研究来解决问题。尤其是在动画制作学习中,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该专业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所以关于动画专业色彩培养的教学,一定要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

结语

色彩教学是动画专业最基本的教学内容。要提升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的,必须首先要注重学生写实色彩基本功的培养,使他们形成一定的色彩敏感度,能够准确把握事物本质,并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对事物的抽象色彩进行创新性的表达;教师也应该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创更多新颖的教学方式,注重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动画专业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何晓东.谈高职动漫专业美术基础课的理实一体化教学[J].辽宁高职学报,2012(10).

[2]周媛媛.艺术设计专业色彩教学初探[J].科技传播,2010(5).

色彩心理学基础知识篇3

关键词:设计色彩;实践;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摇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19-03

一、改革的背景及意义

苏州科技学院色彩课程改革于2008年立项,目的在于探索和研究色彩基础教学的教学思路、内容、方法和规律,建立具有较强学术内涵和应用价值的课程架构。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其他专业院校的经验和成果,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及所遇到的难题进行教学内容、方法上的探索是本人研究的重点。

基于调查研究,本人认为,“设计专业的色彩基础课程”对于设计色彩训练与造型表现的形式,并未有明确的教学理念与模式。由于涉及色彩与色彩构成之间本来存在着许多共同的理论,如果不能在色彩理论认识和造型表现的形式上形成自己的特色,就有可能混淆于色彩构成,造成观念上与教学上的混乱。

因此,只有理顺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形成明确的教学理念与操作模式,才能有效促使设计色彩教学与其专业特性的衔接,充分发挥设计色彩教学的重要作用。而这种学科体系所涉及的内容不单单只是对色彩基本原理、基础知识、造型塑造表现上的认识,更要注重它对设计专业主体课程的引导作用,从色彩教学的观念、方法、内容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思维模式和实践训练。

二、改革的内容与目标

《设计色彩》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更多应用的是主观色彩,针对学生主观色彩意识的树立、色彩审美情趣个性的培养和自主驾驭色彩的表现能力的锻炼就是设计色彩教学的方向。过去的教学一般是以20世纪80年代的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的色彩构成理论为主,当时很多人认为设计色彩教学是色彩构成教学的附庸,这是一种片面的说法,设计色彩应该是设计课程的基础,它为设计专业其他课程的实施打下了良好的设计思维与审美意识及造型表现的功底。

因此,针对上述分析及本科学生特点,本人提出构建一个科学的、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设计色彩教学体系,具体内容如下。

1.针对设计专业低年级学生对色彩认识存在的误区进行分析,结合对20世纪不同派别和风格的绘画大师经典作品的剖析,为学生讲述基本颜料色的属性、品性、类别知识,让学生对颜料色有一个全新的、理性的认识,了解颜色衍生和梯度变化的规律。

2.结合20世纪绘画大师的经典作品,精读其局部的色彩语言,如形体结构与颜色明暗法的语言合理转换关系、形体结构与颜色的强弱变换的平面化语言、颜色冷暖在形体构造中空间推移关系等,通过局部色彩语言的分析让学生理解色彩在画面中的形成原因。

3.结合20世纪绘画大师的经典作品,感知色彩。通过临摹分析画面色彩的色性,认识色彩作品结构中的基础色、派生色以及不同色域之间的渐变关系,理解色彩结构中的颜色固态和流动的关系,使学生明确色彩形态结构中的明度秩序关系和色彩明度和梯度之间的关系,形与形态的关系。

4.结合20世纪绘画大师的经典作品,解读色彩。认识色彩结构中参与组构的每一块颜色具有的形状和大小对比关系。理解特定的色彩构造具有的整体形态结构关系,来让学生理解色彩画面构造视觉扫描路线在画面的锚定作用。

5.结合20世纪绘画大师的经典作品,表现色彩。理解色彩构造是一次主动的绘画过程,理解色彩现象中具有颜色形状与形状之间的对比关系,形状与大小之间的关系,形状具有的方向性和颜色具有的强弱对比关系所形成的吸引与排斥的关系,理解色彩构造之间的色域与色域转换以及颜色的渐变推移关系。

设计色彩课程是培养学生色彩造型能力的基础课程,它能够使学生了解设计色彩与绘画色彩的区别与联系,能强化绘画写生与艺术设计的相互关系,为学生能够达到应用色彩规律设计、整合自然色彩奠定基础。学生通过对大师作品的解读、感知,以提炼、归纳的手法练习,并借助这个训练过程,体验、掌握设计色彩的内在规律,具备对纷繁复杂的物象进行秩序化、条理化的处理能力;具备对物体立体感和画面空间感的塑造能力;具备对物象丰富微妙的色彩层次关系进行归纳和限定的能力,为后续的课题训练做铺垫。通过写生课题,结合摹写大师作品的色彩经验,自由表现色彩,全面提高对于形与色的自我借鉴、转换及造型的能力,使学生建立起在观察表现上的新的造型观念,训练学生对组织色彩能力的把握,激发学生的观念性的视觉思维,提高学生艺术设计的创造和表现能力,为后续的设计课程训练打下厚实的基础。

三、研究的方法

针对本科设计专业学生特点,鉴于每个学生的基础差异性,在设计色彩课程训练中强调的重点要有所差异,但重要的是要以启发和激发式的教育手段为主,培养学生在写生色彩中的主动性。

本人将课程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集中全体学生,利用现代多媒体的手法,讲述色彩的基本知识,明白色的由来和色彩的三大属性;展示大师作品图片,带领学生认识作品中的色彩语言,并布置练习任务;二是实践练习阶段,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进行单个的辅导。练习的过程分为两步,其一熟悉颜料色的性能及颜色混合的规律,通过单个物体写生,注重调色盘里颜色混合链的形成,在原始色彩的基础上去发展新的颜色和色域。其二以临摹的方式,深入学师作品。在临摹的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三人一组,合作研究,分析画面无彩色和有彩色的价值,冷色和暖色在画中的作用;感知物象色彩语言所构成的形体轮廓和结构具有的内在凹凸变化所导致的明度转换关系及空间转换关系,用纯平面化的色彩语言构建新画面。其三结合作研究的经验,以写生的方式,单独完成命题作业。根据所给静物,自由组合,合理构图,以主观意识运用色彩的属性客观的表现物体的形态结构关系及空间关系,最后形成画面具有一定的设计意识性和观念性。

教学过程大体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训练调色。调色是学习设计色彩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因为调色就是认识颜料相、明度、纯度的一个过程,也是学生对色彩理论知识进行系统性学习的一个实践过程,有利于感性的吸收和理性的分析。

2.通过写生单个物体,积累新的颜色混合链产生的经验。一是限色练习,通过颜色控制在不同的蓝与无彩色构成画面。二是根据写生对象所呈现的色彩冷暖变化,依据色彩调和的规律,扩展出多种不同品貌的冷暖颜色链。

3.在学生做完上述练习后,对颜料色的基本属性有了一定的了解,并积累了颜色混合规律,对色彩的三大属性有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经验总结。为进一步对色彩造型语言有更深入的理解,以小组合作方式欣赏、分析、临摹大师作品,感悟解读大师作品的色彩组合奥秘。

4.了解大师作品中有彩色和无彩色的结构形式分布,进一步对色彩中具体的形态结构和明度结构所展现的色彩语言进行学习。要求根据塞尚原作,以小组分工的方式,用不同的语言方法各自总结画面,并互相讨论。

四、成果总结

通过两年的设计色彩教学及总结、讨论、改革及再实践,同以往的教学方法相比本课程教学有了明显的成效。

1.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提高。对学习目的更加明确,之前的学习偏重于写生色彩,因为时间限制,学生自己信心不足,自认为没有“色感”。而上述方法能使全体同学得到针对性的色彩锻炼,使其不再惧怕写生,信心十足地完成学习任务。

2.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本课程主要针对设计专业新生,与之前的色彩学习方法有了大的变化,从死记硬背式的模式色彩训练到初级的调色练习,使其在色彩认识的兴趣上有了改变。从临摹到解读大师作品,由不懂大师作品的色彩形态表现到逐渐看懂的过程,使学生充满好奇并表现积极。

3.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特色更加明显。这种教学方法不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更注重自主设计意识的加强,缩短了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距离,同时还使学生研习了许多艺术大师的经典作品,在有意识的色彩语言解剖中,无意识地学会了品味高尚作品的手段。

设计色彩以培养设计人才为主要目的,需要强化学生的色彩构思和创意性思维能力,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色彩训练,融入设计意识,打破狭隘的色彩观念。设计色彩课程的训练能够使学生了解传统色彩与设计色彩的区别与联系,能够强化绘画写生与艺术设计的关系,能够提高学生对于色彩的概括、提炼、创新能力以及形色的塑造能力。同时,引导学生以主观视觉思维方式理性地创造具有色彩空间、色彩意境的画面,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组织色彩的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吕华斌.设计色彩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6).

[2]汤佩文.关于高校设计色彩教学的思考[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6).

[3]张璐琪.谈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设计色彩教学改革[J].大众文艺,2010,(17).

[4]胡发仲,郭静.从色彩构成教学看色彩的角色演绎[J].艺术教育,2007,(5).

色彩心理学基础知识篇4

[关键词]中职;美术教育;色彩教学

一、中职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的现状

(一)学生的色彩基础差

大部分的中职学生在上学之前都没有学习过美术,更加不了解色彩,所以严重缺乏对色彩的认知,以及一些基础色彩理论知识的掌握。因此,中职美术教育在色彩教学中很容易陷入脱离实际、学生听不懂、无法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等问题。需要美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内容的改变。

(二)忽视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目前大部分中职学校的教学模式还是照着书本进行理论教学,对于色彩的实践教学不够重视。导致在教学的过程中枯燥乏味,不能有效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严重下降。而且在色彩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模式过于呆板,老师只重视对色彩课程的理论知识教授,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个性化的培养不够重视。这将导致学生的思维方式、想象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受到严重的限制,不利于学生对色彩的掌握,使学生的作品缺乏创造力与想象力,同时呈现高度模仿的迹象。长此以往将最终导致学生的色彩感与艺术素养得不到好的发展。

(三)教育方式落后

在现代化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在许多其他的教学领域中已经开始广泛的应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辅助教学了。但是,现今的许多中职学校都还没有做到这一点。他们大部分都还停留在书本教学模式的时代,没有结合现在发达的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这就使色彩教学陷入枯燥无味的境况,同时因为没有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使学生无法了解到最新的绘画软件,比如PS、SAI等。这样将不利于学生对色彩的学习以及与社会发展的与时俱进,使学生学习到的色彩知识落后,不能与现今的社会需要相符合,对学生的未来可以说是帮助甚微。同时这还严重限制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严重下降。

二、中职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策略探讨

(一)加强色彩基础教育

由于大部分中职学生在进行色彩学习之前都没有接触过色彩,因此中职美术教育在进行色彩教学时要加强对学生们的色彩基础知识教育。因为没有一个良好的色彩基础,将会使学生在学习色彩的过程中困难重重,使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无法活灵活现地运用色彩的知识与技能,无法完全激发自身的创作潜能。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因该重视对学生色彩基础知识的教育,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在实践与引导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色彩感知力,再通过与色彩理论知识的相结合,使学生在摸索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掌握了基础的色彩知识,为学生之后学习更深入的色彩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一幅优秀的、独特的美术作品需要具备创作者丰富的感情以及其独特的色彩表达方式。因此教师应该在色彩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对学生个性化的培养。老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多鼓励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实践,使其能在实践的过程中结合学到的色彩知识与自身的实际情况,创造出一种属于自身的色彩表达方式,形成一定的色彩风格。同时也能通过实践大大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在课程之外的时间主动学习,提高自身的美术素养。

(三)创新教育方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美术在现在化的社会背景下运用的也越来越广泛。因此,中职美术教学也应该与时俱进,多多与现代的多媒体信息技术结合,研究出一套适合现今社会人才培养需求的色彩教学方式。老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入一些现代的绘画软件教学,比如PS、SAI等,使学生在学习色彩的过程中不再那么枯燥无味,同时也能使学生学会一门技术,使学生在进入社会后多一项谋生手段。同时现代化的多媒体美术教学,也能大大地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拥有更广阔的知识面,也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总而言之,中职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想要有进一步深入,需要所有老师不断探索新的色彩教学方法,同时也要不停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要多关注学生的自身情况,多加引导与鼓励,使学生在学习色彩的路上更有信心,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1]顾俊锋.浅论中职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策略[J].教育教学研究,2013(5).

[2]蔡江萍.对中职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策略的探讨[J].点滴,2016(7).

色彩心理学基础知识篇5

关键词:色彩;色彩设计教学;训练;艺术性

生活化的设计与艺术化的生活在当今社会呈现出相互交融的趋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人们在享用生活用品的同时,个人的审美态度、审美情趣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而艺术设计在创造高品质生活和高品位的艺术享受这一过程中,具有非常独特的作用。于是乎,艺术设计教育迈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时期.而色彩构成是艺术设计的一门基础课程,以科学的方式认识色彩、分析色彩、掌握色彩美的基本规律,是色彩构成教学的主要目的。

谈及色彩构成教学,面对没有美术基础的学生如何进行教学呢?我针对学生的情况与特点制定了三步走的教学方法,即:色彩的再现性教学,色彩的表现性教学,色彩的抽象性教学。

一、色彩的再现性教学

何谓色彩的再现性教学?即:以色彩写生为主,通过写生让学生观察色彩,认识色彩,掌握色彩的基础知识。色彩基本常识包括色相环、三原色、间色、三队互补色、色彩三要素等;写生中应注意到的问题包括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色彩的冷暖、空气透视中色彩变化规律、色调等。

在学习色彩基本常识时,主要是对色相环的认识与学习,并引出其他知识。如讲解三对互补色时,先请同学们观察室外的阳光后谈一谈自己的感觉,讲出红色的补色,教师再讲述出现补色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色光对视网膜的刺激而造成的生理反应。这种讲解方法既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在写生中,通过对一个苹果的写生示范来讲解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并分析这三类色与物体的受光、侧受光、背光的关系。通过实例讲解分析色彩的冷暖,如红黄使人联想到火焰感到温暖,蓝绿使人联想到大海、冰山等感到寒冷等,同时指出色彩的冷与暖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如绿色,在黄色与绿色对比中属冷色,在绿色与蓝色对比中属暖色。通过对室外景物的观察分析引出空气透视理论,阐述空气透视中色彩变化规律:由近及远,暖色变冷,冷色变灰,如一片树叶与远处的树林之间的关系,近为绿色远则为蓝灰色。通过欣赏大量的美术作品来分析色调的问题,并强调这是我们色彩课研究的主要问题。

二、色彩的表现性教学

色彩的表现性教学主要是研究色彩给予人的心理影响。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格列高利认为:“颜色知觉对于我们人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是视觉审美的核心,深刻地影响我们的情绪状态。”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色彩往往是一种先声夺人的传达要素,就远程效果而言,色彩传达更优于图形传达和文稿传达。

在这一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特殊情况,主要是以临摹装饰画为主。在临摹过程中主要学习色彩的意义、色彩的构成原理、色彩的直觉练习、色彩的调和、色彩的情感。这种先讲解知识点再临摹,在临摹过程中研究体会知识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为何采用装饰画进行临摹呢?因为装饰画对色彩义的表达更直接,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如在色彩的调和练习中,装饰画本身的特点就是色彩在画面中不孤立,这样既练习了色彩的调和又练习了色调,调和解决了色调也就解决了。对于色彩的调和,特别是初学者很困难,一块颜色总不知道放到哪里合适,调配到何种程度恰当。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请同学们完成四组练习:单色调和、类似调和、对比调和、多色调和。四组练习结束后,学生基本上掌握了调和,理解了色调,同时还体会了色彩的情感。

三、色彩的抽象性教学

这一阶段是综合性较强的一个阶段,学生应将所学的知识(包括素描知识、色彩知识、心理知识、社会常识等等)综合运用,以几何线性构成基本图形结构,抑制三维空间的存在,抑制具象形体的存在,将造型符号化,突出主题,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色彩心理学基础知识篇6

文章以建筑创新设计理念培养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具有艺术创新思维为目的,以改善以往的教学方式为主要内容,提出了建筑学专业色彩课程教学改革的新理念。

关键词:

建筑学专业;色彩课程;创新设计;改革

一、概述

建筑设计创新是建筑学发展的生命力,是时代与社会的需求,而这些更离不开建筑设计师源源不断的创新设计理念。以往的色彩教学一般是艺术专业教师依照艺术设计类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对理工类学生状况研究不够,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色彩课程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二、现状分析

自近现代起,建筑学美术基础课程教学一直沿用美术学院的基础教学模式。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建筑学美术色彩课程教学呈现出一种模式化的、技法训练不足的现状,从而导致学生思维模式僵化、学科利用度低、不适应市场需求等问题。因此,应对建筑学色彩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以培养具有创新设计理念的、适应学科发展与时代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三、教学内容改革

1.基本做法

色彩教学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一种技法,而且要具备色彩的综合创造能力。综合创造能力的培养分为两大部分:其一是技法的运用,包含认知讲解、训练、技法操作与运用;其二是思维拓展结合,包含认知思维练习、创造力结合专业发挥、自我表述训练。文章将色彩课程教学分为准备、构思、完善、表达四个阶段进行阐述:第一,准备阶段,发现美、发现生活,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该阶段也叫素材采集阶段;第二,打破思维定式,引导学生探索,激发其学习主动性与个性发展,进行艺术作品赏析、不同材料运用实践;第三,完善阶段,结合工具与技法表达艺术语言,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训练;第四,表达阶段,运用材料工具表达个人思维,进行文字表述、公开讲解分析、综合表达等。

2.改革重点

每一件艺术品都必须表现某种东西。”对于建筑设计来说更是如此,而表现”显得至关重要。教师应教授学生如何探索,使学生由学习知识变为主动探索,由认知色彩变为发现色彩。只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才能更好地产生。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思维理念便是教学改革的重点。

(1)突出课程特色,合理设计一体化课程

色彩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让学生系统掌握理论知识之外,更应该注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现精神。建筑与艺术息息相关,与时代紧密联系在一起,从多角度进行讲解自然会激发学生的强烈兴趣。首先,通过启发认知色彩训练,使学生对色彩课程学习有更广泛的认识,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发现知识;其次,色彩视觉语言与情感抒发训练,不仅使知识认知更牢靠,而且学生训练的主动性得到了提高;再次,互动交流环节,提高了学生的知识表达能力、团队配合能力;最后,综合表达环节,此环节增加了图文讲解、作品案例分析,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是最后的阶段性作业成果分析,也是此次色彩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

(2)一体化模块组成

在教学手段和方式上,通过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段和各种媒介材料的综合运用,开发学生的思维与创新意识。在此基础上,进行色彩知识的实验训练、色彩关系研究实验训练、色彩和谐组织训练等,实验多种绘画材料与表达方式,使色彩练习训练中同时体现工艺制成感和审美元素,从而提升学生在建筑学方面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其创新设计思维理念。

(3)统筹安排学时,突出重点内容

色彩课程建议设置为64课时,其中讲解18课时,实训与表达46课时。课程大纲分为四个模块,分别为:色彩基础知识讲解,学期学习要求,课程进度,知识掌握等;色彩三属性与渐变,作业配合知识练习,色彩调和、冷暖以及色彩的心理感觉等知识运用;结合阶段题目,色彩设计作业练习色彩心理的应用,掌握用色彩表达语意;色彩的设计表现,结合课程要求、知识配置,分析主题的创意与色彩是否和谐统一。其中,色彩的设计表现是关键环节,通过色彩设计表现,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意表达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学习程度好的学生可以在此阶段得到质的提升。

四、教学改革反思

笔者通过色彩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发现,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与内容能使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内容最大限度地相互关联,专业理论课同色彩基础课相结合,各专业教学环节更为紧密、科学,学生能更系统、全面地掌握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更加合理,教学目的更加清晰,在学生的学习效率显著提高的同时,教师的知识也被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在教学中,理论与实践、技术与艺术均找到了合理的契合点。建筑色彩课程开设在一个学期内,课程改革和教学效果在短时间内难以显现。另外,由于课时量限制,学生实训和实验还不够深入、系统,学生难以在色彩方面真正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并进行基于色彩与建筑结合的创新设计,这是需要在今后的教学改革中认真思考的问题。

结语

随着教学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入,建筑学色彩课程改革也将不断向前推进。新时期赋予了教育者更深刻、更光荣的责任与义务,我们也必将坚持创新教育的目标和方向,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作者:赵静单位: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建筑学院

注: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教改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3JGYB53。

参考文献:

【色彩心理学基础知识(6篇) 】相关文章:

小学学校工作总结范文(整理5篇) 2024-06-19

季度工作总结范文(整理4篇) 2024-06-11

转正工作总结范文(整理10篇) 2024-05-21

数学教研组教学总结范文(整理10篇) 2024-05-20

幼儿园大班的工作总结范文(整理4篇 2024-05-15

班主任家访工作总结范文(整理4篇) 2024-05-15

慢病工作总结范文(整理7篇) 2024-04-28

色彩设计(6篇) 2024-07-01

色彩心理学基础知识(6篇) 2024-07-01

阅读训练指导方法(6篇) 2024-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