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测方法(6篇)

时间:2024-10-31 来源:

医学检测方法篇1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检测方法

中图分类号R51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805(2016)8-0159-02

doi:10.14033/ki.cfmr.2016.8.091

浓度通过测定荧光强度来检测,极微的荧光就能被特别的感光结构感应到,使其检测灵敏度更高。ELISA和MEIA对HBV血清标志物的检测均有较高的特异性,但ELISA的敏感性低于MEIA[12]。

化学发光微粒免疫检测法(CMIA)是目前应用较多的化学发光法。谭璐[13]报道ELISA和CMIA灵敏度差别不大,但从自动化程度和方法学角度看CMIA法优于ELISA法。

3分子生物学法

3.1HBVDNA检测技术

HBVDNA是HBV具有传染性和复制的标志,是判断抗HBV药物疗效的重要指标[14-15]。检测方法有PCR、支链DNA(bDNA)、核酸杂交、杂交捕获系统、基因芯片技术。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采用荧光技术和闭管检测,完全克服了常规PCR方法操作繁杂,不能准确定量、产物间的交叉污染、重复性差和强致癌物溴化乙啶的使用造成的环境污染[16-18]。目前的试剂盒多采用FQ-PCR进行HBVDNA的定量检测。bDNA技术的缺点是放大倍数少、检测范围窄、敏感性低,不适用于低水平检测。袁静等[19]报道FQ-PCR用于HBVDNA含量的检测灵敏度明显高于bDNA法。核酸杂交包括斑点杂交和液相杂交。基因芯片技术为近几年发展的新技术,根据HBV高度保守的特异性基因序列设计寡核苷酸探针制备基因芯片,将待测患者的样本进行PCR扩增,PCR扩增的同时进行产物荧光标记,标记产物与基因芯片进行杂交,杂交结果经扫描仪读数并输出图像,然后通过计算机分析,从而检测样本是否存在病毒感染[20]。由于基因芯片可以一次性对大量序列进行检测分析,具有快速、高通量、并行等特点,解决了传统核酸印迹杂交技术自动化程度低、检测序列少、操作繁杂、效率低的缺点[21]。

3.2HBV耐药性检测技术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HBV耐药性检测主要是针对HBVDNA聚合酶P基因的检测,鉴别野生型(YMDD)及耐药突变型(YVDD、YIDD),检测结果可为抗病毒药物治疗中HBV耐药性的产生提供依据,以指导临床用药和监测病情。常用的检测方法有FQ-PCR、核酸杂交和基因芯片技术等。

3.3HBV基因分型

常用FQ-PCR、PCR-反向点杂交法(PCR-RDB)、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DNA测序和基因芯片技术进行HBV基因分型。上述方法各有优缺点。基因测序除能准确确定病毒株基因型、亚型外,还能发现其他方法很难鉴别的重组病毒株,是检测病毒基因变异公认的金标准,但是技术要求高,价格昂贵,操作复杂,很难常规开展。实时荧光PCR、多位点基因芯片技术等只能检测单一突变位点[22]。刘蒙等[23]用PCR-RFLP技术检测维生素D受体(VDR)FokI基因的多态性在慢性乙肝患者的分布,并进行基因型分析,认为VDRFokI基因的多态性与慢性乙肝患者的不同临床表型存在一定的关系。等[24]用PCR-RFLP技术检测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第4内含子1176G/C多态性,认为HMGB1基因多态性与HBV感染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有关联。

综上所述,由于HBV是一种变异较高的病毒,免疫学方法检测的是表型指标,而且免疫学指标的出现晚于HBVDNA的出现。随着对HBV的不断深入研究,PCR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HBV检测的准确度,实现了对HBVDNA的定量检测,能够准确地判断HBV在体内的复制情况。但是这些检测技术的成本相对较高,在国内的普及有一定难度。因各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不同,在临床中,医生可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为提高临床确诊率,必要时采用多种方法联合检测。

参考文献

[1]何林咏,仲晓燕,肖琦.阻断乙肝妊娠患者母婴垂直传播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2,9(6):158.

[2]卢雁英,李少芳,赵丽萍,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与HBV-DNA的检测结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9):81.

[3]石华,董涛,刘丽红.乙肝病毒的检测进展及临床应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4,24(3):454-455.

[4]崔春霞,解希帝,郑瑞芬.乙型肝炎病毒的研究进展[J].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13,7(4):229.

[5]冉光义.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3):264-265.

[6]王健,闵福援.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检测方法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8(1):113-115.

[7]郑卫东,田彩霞,左万超.1427例乙型肝炎患者PreS1、HBVDNA和HBV-M相关性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7):802-803.

[8]杜立树,平龙玉,王际涛,等.HBV-DNA定量与HBV血清学标志物的相关性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09,6(25):147-149.

[9]王荣香,祝建军,王祖芳.胶体金法快速检测血HBV、HIV、HCV、TP在门诊患者创伤性操作前检测的意义[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20(6):1419-1420.

[10]王克珍,安社刚,顾培芬.TRFIA与RIA定量检测乙肝五项血清标志的分析与比较[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4,17(2):123.

[11]富宏然.乙肝五项标志物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对比观察[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9,30(1):38.

[12]彭仕芳,傅蕾,谭德明.MEIA法测定HBV血清标志物的临床应用意义[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7,6(3):161-163.

[13]谭璐.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与酶联免疫法测定乙肝标志物的比较[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294-295.

[14]雷平.HBV血清标志物与HBV-LP及HBV-DNA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初探[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1):33.

[15]贾红龙.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检测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1):110-112.

[16]孔建新,王保龙.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肝病患者HBVDNA[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2,17(4):252.

[17]钟永根.荧光探针定量PCR检测HBVDNA临床应用评价[J].中国医师杂志,2003,5(7):968.

[18]马洪熹,周淑贤,黄晓,等.FQ-PCR和TRFIA联合检测乙肝标志物的应用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4):68-69.

[19]袁静,马为民,周伯平,等.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与分支链DNA信号扩增法检测血清HBVDNA的比较[J].广东医学,2000,21(10):839.

[20]谭少明,杨友新.分子诊断技术在乙型肝炎病毒诊断中的应用[J].内科,2013,8(3):307-308.

[21]马丽国,徐兴伟.基因芯片在乙肝病毒检测中的应用[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5):270.

[22]王念跃,孙梅.乙型肝炎实验室诊断的研究进展[J].临床检验杂志,2012,30(11):870.

[23]刘蒙,赵龙凤.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关联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2):22-24.

医学检测方法篇2

【关键词】降钙素原;电化学发光法;免疫层析法;RocheCobasE601发光仪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4)30-0044-02

降钙素原(PCT)即降钙素前体,由神经内分泌细胞(包括甲状腺、肺和胰腺组织的C细胞)表达,生理情况下,血液中检测不到。它是一种脓毒诱导蛋白,作为新的炎症指标,广泛地应用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病情监测及抗生素应用指导等[1]。随科学技术发展,检测降钙素原的方法有许多,如电化学发光免疫法、胶体金免疫荧光层析定量法、酶联免疫法等[2-3]。本文就前两种方法的降钙素原结果进行比较,旨在分析这两种方法的相关性。

1材料与方法

1.1仪器与试剂

RocheCobasE601发光仪及配套试剂;广州万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免疫荧光定量分析仪及配套试剂。

1.2标本来源

收集笔者所在医院ICU病房、新生儿科、儿科、呼吸内科、心内科、外科等相关临床科室120例不同浓度的PCT进行同时检测。

1.3方法

利用笔者所在医院现有两种仪器,一种是广州万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免疫荧光定量分析仪(免疫层析法原理),一种是RocheCobasE601发光仪(电化学发光原理);将120例标本离心沉淀,每份标本分成两份,一份用广州万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免疫荧光定量分析仪做PCT测定;一份用RocheCobasE601发光仪做PCT测定;两种仪器各测得120份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2.1分组

将120例标本按如下浓度进行分组统计分析:A组(阴性组):PCT

0.5ng/ml,17例;C组(轻度升高组):0.51ng/ml≤PCT

2.2两组检测方法不同组别浓度值比较

A、B、C三组在低浓度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两组在高浓度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两种方法总阳性率比较

以PCT>0.1ng/ml为阳性,免疫荧光层析法组阳性率为46.66%,电化学发光法组阳性率为44.16%,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151,P=0.697>0.05),见表2。

表2两种方法总阳性率比较%

方法0.1g/ml

免疫荧光层析法(n=120)53.34(64/120)46.66(56/120)

电化学发光法(n=120)55.84(67/120)44.16(53/120)

字2值0.151

P值0.697

3讨论

RocheCobasE601电化学发光法检测PCT是采用双抗体夹心二步法。其原理利用待检样本与生物素化的单克隆PCT抗体以及钌复合物标记单克隆PCT抗体一起孵育,形成抗原抗体夹心复合物。加入包被链霉亲和素的磁珠微粒,复合物与磁珠通过生物素和链霉亲和素的作用结合,通过电磁作用将磁珠吸附在电极表面,给电极加以一定的电压,使复合体化学发光,并通过光电倍增测量发光强度[4]。这种方法线性范围为0.039~63.25ng/ml[5-6],且具有快速、所受干扰因素少、与国外最先进的仪器具有良好的相关性[4]等优点。

免疫层析法原理是利用高度特异性的抗原抗体反应,标本中的降钙素原与预先包被在聚酯膜上的金标记的降钙素原单克隆抗体结合,结合物在毛细效应下向上层析,随后会被固定在膜上的降钙素原单克隆抗体结合捕获,标本中的降钙素原的含量与被捕获的结合物含量呈正相关,通过免疫定量分析仪扫描检测区,获得相应的光学信号,然后通过内置的标准曲线将信号转换为降钙素原的浓度。免疫定量分析仪是融合了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的定量检测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精密度高、线性范围宽、重复性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种实验室[7]。但由于方法学的局限性,会出现假阳性及假阴性结果[3],同时免疫荧光层析法与国外先进仪器的相关性未见文献报道。

本次实验研究两种方法检测降钙素原相关性良好,与文献报道一致[2]。但PCT检测目前尚无公认的参考方法,各检测方法的溯源性也不一样[8]。在本文研究中发现中、高浓度值(PCT≥2.0ng/ml)两种检测方法存在一定的差异,是否与此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PCT作为急诊项目,临床医生往往根据结果来诊断脓毒血症和指导临床及时用药[9-12]。出于成本和工作人员安排,多数医院检验科电化学分析仪不可能24h待机状态;相比较而言免疫荧光层析法操作简便、实时性强受到检验医生及临床医生的青睐。

综上所述,两种方法检测降钙素原各有其特点,笔者认为急诊检测PCT采用免疫荧光层析法,能及时提供检测结果,于临床诊断疾病及指导抗生素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对于PCT高浓度的的监测,建议使用电化学发光法或者经电化学发光法校正后的免疫荧光层析法。

参考文献

[1]GilbertDN.Useofplasmaprocalcitoninlevelsasanadjuncttoclinicalmicrobiology[J].JClinMicrobiol,2010,48(7):2325-2329.

[2]顾向明,胡嘉华,方玲,等.两种方法检测降钙素原的正确度性能评价[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23):3138-3139.

[3]陈燕,李文静,石冬敏,等.免疫定量分析仪MD-QMT001检测降钙素原的方法学性能评价[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23):3209-3211.

[4]范华杰,张鹏,唐古生,等.Roche降钙素原电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试剂盒的临床性能评价[J].检验医学,2010,25(8):654-658.

[5]肖倩,陈茶,丁海明.RocheCobasE601电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降钙素原的方法学评价[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1):3638-3640.

[6]黄燕华,张秀明,王伟佳,等.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降钙素的空白限、检出限和功能灵敏度的评价[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20):2539-2541.

[7]郭卫红,宋红先,安艳芳.血清降钙素原的测定及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2):1092-1093.

[8]杨石,秦雪,李山,等.血清降钙素原2种检测系统测定结果可比性及相对偏差评估[J].临床检验杂志,2014,32(1):67-68.

[9]夏振雄,高春娜,曾沛丰,等.探讨不同病原体致小儿肺炎中的降钙素原改变[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3):67-69.

[10]张明路.降钙素原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14(3):84.

[11]李辉,卞文安,汪露.降钙素原检测对感染性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7):74-75.

医学检测方法篇3

【关键词】胃蛋白酶原;检测方法;敏感性;特异性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6.048

血清中胃蛋白酶原(PG)的检测,作为胃癌筛查的血清学指标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其检测方法有多种。本文对临床较常见的检测4种检测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健康体检者自愿进行胃镜检查,未发现胃部黏膜有任何异常者137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90例,女47例,平均年龄(48.73±10.58)岁。选取在本院经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的未经过任何治疗的胃癌患者98例,其中男68例,女30例,平均年龄(56.97±7.84)岁。

1.2方法受试者采集空腹静脉血3ml,分离血清后,-20℃保存。检测前1h血清复融,并离心取上清液检测。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法试剂盒由江苏原子医学研究所提供。仪器采用西安XH-6020放射免疫r计数仪。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法试剂盒由江苏原子医学研究所提供。仪器采用PE公司AutoDELFIA1235全自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仪,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剂盒由北京九强公司提供。仪器采用奥林巴斯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酶联免疫法(ELISA)法试剂盒由芬兰BIOHIT公司提供。仪器采用深圳爱康UranusAE-180全自动酶免疫分析仪。以上4种检测方法,按照试剂及仪器操作说明进行操作,结果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进行结果判读,并按如下公式计算各种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敏感性=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特异性=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

1.3统计学处理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RIA法敏感性最高为74.49%,特异性最低为73.00%,另外3种检测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与其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及敏感性和特异性见表1。

通讯作者:杨瑞生

3讨论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其死亡率位居恶性肿瘤的第二位[2]。长期以来,胃癌的诊断主要依靠胃镜及病理检查,缺乏相应的血清学检查方法。而胃镜检查不便作为常规的普查手段,故使得胃癌早期诊断率较低,而死亡率居高不下。因此,寻找一种方便快捷、灵敏可靠的胃癌早期筛查方法显得很有必要[3]。

PG是胃蛋白酶的前体,可分为PGⅠ、PGⅡ两个亚型,其血液中含量的变化可反映胃黏膜的分泌水平[4]。本研究显示,PG的4种常见检测方法中,以RIA法敏感性最高为74.49%,另外3种检测方法敏感性稍低,但与RIA法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与敏感性呈负相关,敏感性越高,其特异性越低,但4种方法相比较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

由于PG的检测不是胃癌的确诊方法,只适用于大面积人群的早期筛查[4],因此,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就显得较特异性更为重要。临床要选择敏感性相对较高、操作简便、成本较低的检测方法,对发现的阳性病例,及时进行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即可达到早发现、早治疗、提高患者生存时间的目的。

RIA法虽然敏感性较高,但试剂具有放射性,可造成环境污染,且有效期短、不易保存,应用受到一定限制[5],可不作为首选。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PG检测方法,可以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其操作简单,短时间内可完成大批量的检测,因此,有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医院可作为首选[6]。TRFIA法敏感性居4种检测方法的第二位,但其试剂成本较高,且需要昂贵的仪器,故有条件的医院可选用此法。ELISA法试剂成本低廉,不需要昂贵的仪器,但其敏感性相对偏低,且只能定性或半定量检测,不能动态观察PG的变化,可作为基层医院的首选。

参考文献

[1]尹惠卿,黄凯达,段昱,等.胃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变化及其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77.

[2]顾光大.血清胃蛋白酶原、胸苷激酶联合检测对胃癌的诊断意义[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5):715-717.

[3]吴志成,陈娟,何敏,等.血清胃蛋白酶原对胃癌早期诊断的应用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8):786-787.

[4]马颖杰,王惠吉,鲍晓厉.血清胃蛋白酶原与胃溃疡及胃癌[J].中国医刊,2008,43(12):46-48.

[5]王翌,蔡刚明,俞蕾,等.胃癌及溃疡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的测定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24):3008-3009.

医学检测方法篇4

“要让孩子茁壮成长。”“要赢在起跑线上。”为实现这样的目标,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去做天赋基因检测、微量元素检测、智力检测等,尽管有不少检测早已被证实是忽悠,有的还被明令禁止。六一儿童节前夕,记者采访发现,这些五花八门的检测并没有消停。

别被天赋基因检测忽悠了

“小孩教育要结合天赋,这样更容易成功。”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天赋基因检测一片火热。只需千元左右就可以得到一份孩子的基因报告,其中包括是否有“多情基因”“害羞基因”“酗酒基因”“网瘾基因”等。记者随机登录一家基因中心的网站,与在线客服交流。对方介绍,4800元就可检测19个基因位点,预测孩子在音乐、绘画、舞蹈、体育等6方面的天赋潜能。

“儿童天赋基因检测到底有无科学依据,需要进一步探索和论证。”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教授张嵘表示,孩子的成长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环境的作用甚至更大。

比如,孩子即便有音乐天赋、艺术天赋,也需要有人“领进门”,需要刻苦练习。

北京某妇幼保健机构的一位遗传学专家提醒家长,带孩子做基因检测要谨慎。目前,人类基因中研究得较为透彻的只占很小一部分,完全解读天赋基因的奥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儿童天赋基因检测已经被一些机构商品化,不仅检测结果的真实性难以评估,培养方案的效果也难以验证。”

“基因检测的意义是帮助诊断某些疑难和罕见的疾病,不提倡在全人群中推广,成为普查项目。若以此迎合一些不当的教育观念,则属于科学技术的误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汤亚南说,作为母亲,自己不会带孩子做这种检测。

微量元素并不是人人都需要检测张女士的孩子1岁了,看到市面上琳琅满目的补钙、补铁、补锌广告,张女士不甘落后。“大家都补,我的孩子要补什么才好?”

“去做个微量元素检测吧,可以及时发现孩子需要补什么。”张女士的同事说,“我家小孩每年做一次微量元素检测,每次都合格,要是不合格可就得抓紧补起来。”

“孩子吃得好、睡得香、生长发育正常,就没有必要进行微量元素检测。”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主任委员、首都儿科研究所研究员戴耀华教授说,不能把微量元素检测当成体检。当患儿是早产儿,或生长发育迟缓,或患有慢性疾病、异食症,医生怀疑患儿缺乏某种微量元素时,才建议做相关检测,为临床诊断作参考。

戴耀华介绍,国内微量元素检测的对象主要包括钙、锌、铜、镁、铁(钙与镁是宏量元素,即占人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即使检测发现微量元素缺乏,也要在医生指导下补充微量元素。否则,钙补多了会引起便秘,某一种微量元素多了会影响其他微量元素的吸收。”戴耀华说。

2013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发文,明令禁止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针对儿童开展非诊治需要的微量元素检测。“儿童微量元素检测属医疗行为,只有部分科研机构、部级及部分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少数大型医疗机构具有微量元素检测的能力。”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上海市微量元素学会理事长颜崇淮教授说,“市面上一些低端仪器的检测结果不一定准确,加上一些机构把检测与保健品销售等挂钩,甚至可能误导家长。”颜崇淮说,在正规医疗机构,微量元素检测的推荐方法是原子吸收分光光谱法,还有近年普及的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

“微量元素检测方法没有国际统一标准,不同医院的试剂、仪器有可能是不一样的,检测结果也可能有差别。”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临床营养科主任刘喜红提醒。

智力检测结果只能供参考

“表现不好、学习吃力,老师让我带孩子测智力。”一位父亲在诊室外告诉记者,其孩子的检测结果是76分。“我相信孩子就是多动,不是智商问题。我需要医生推荐药物,帮助孩子提高考试成绩。”

“从临床情况看,多数来医院做智力检测的学龄儿童都是老师推荐来的。”汤亚南介绍,智力检测方法多样,有标准化的量表和工具,如DDST筛查量表、ASQ量表、韦氏量表等。目前,世界上使用广泛的是韦氏量表。检测结果由医生解释,供临床参考。

“大脑功能复杂,每种方法都有局限性,很难用某种量表客观、全面衡量所有人的智力水平。如孤独症的孩子,因为语言沟通障碍,用韦氏量表测量得分会很低,但是这些孩子的特殊才能,如数字记忆、音乐领会能力等无法用普通量表体现。”汤亚南说。

医学检测方法篇5

关键词医疗器械;洁净度;检测方法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2)73-0071-02

1医疗器械洁净度检测材料与方法

任何医疗器械不分新旧,在使用之前都必须进行彻底的消毒和洗涤,必须彻底地去掉医疗器械上的污渍、油渍等无机物和附着在医疗器械上的脓血、血液等有机物,医疗器械消毒和洗涤可以有效的控制感染,保障安全。假如在使用医疗器械前不认真消毒和清洗,将严重的影响灭菌气体对微生物杀菌效果。为了控制医疗感染,对此国家卫生局特意颁发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消毒技术规范》中都明确指出再灭菌和消毒前必须要进行彻底清洗。但是如何鉴定清洗后的医疗器械是否达到标准,目前还没有法规给出相应的规定和标准方法,本文将带着这些问题对医疗器械洁净度检测方法的探讨。

1.1材料

各种不同种类的医疗器械(血管钳﹑持针器、镊子﹑换药碗﹑吸管﹑容器)300件、杰力试纸、检测剂﹑纱布﹑吸管等。

1.2检测的方法

把300件各种不同种类的医疗器械随机的平均分成二组,每组各150件,分别定为A、B组。

将A、B组采用传统的清洗发法:即将各种医疗器械的开关节和缸子盖用打开,用检测剂反复充分地对其刷洗,后待流动水中冲洗,并浸入五十五度的酶洗涤剂中,等待四十分钟,在对其反复充分地刷洗,最先用自来水洗干净后,再用离子水洗干净。

1.3检查方法

采用专人分别对A、B两组进行检查,检查者对A组检查之前必须将双手洗干净,然后用目视法进行检测。检查者对B组检查之前必须将双手洗干净,并用杰力试纸技术,检测B组医疗器械,尤其是器械的关节和弯盘换药碗边缘等不易清洗处。

2医疗器械洁净度的检测结果

在两种检测方法中,杰力试纸法检测效果比较好,准确率达96%,而采用目视法的检测准确率仅为70%,采用目视法检测医疗器械清洗度作用令人很不满意。实验表如下:

3对医疗器械洁净度影响因素的讨论

3.1对加强医疗器械洁净度的清洗和包装灭菌的卫生管理

医院的医疗器械在医院各个部门之间的流动使用是非常频繁的,所以医疗器械的感染性比一般手术器械相对来讲要大许多,因此必须要加强医院各部门的器械管理来控制医疗器械的感染。医疗器械具有精密性和结构复杂性两个特点,一般情况下都采用目测的检测方法,检测的准确率比较低,这主要是受到检测成本的影响,还有许多的检测者在检测过程中随意孤行,不顾检测规程,甚至只做简单的检测就完事了,对于金属灭菌包装盒的检测更是不在意,难以保证检测的质量。因此必须把医院供应中心和管理中心相互结合,确保医疗器械的检测准确性,必须保证检测的时间和条件,严格按规范来执行检测的每个环节,对需要检测的医疗器械进行清洗后的再做检测,清洗不合格的必须要求重新进行清洗,并对每次灭菌后的医疗器械进行检测合格后才可使用,必须保证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和检测质量。

3.2医疗器械洁净度对检查质量有较大差异原因

在两种方法中,B组采用杰力试纸技术的检测准确率相对较高,达96%;A组采用传统的目视法清洗,A组的准确率比较低,仅仅70%左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检测准确率不同。当然也有一些其他的原因。对于医疗器械灭菌都是有检测者进行实验的,虽然检测者有很强的实验水平和职业态度,但是,其中不乏有一些人对医院系统的消毒灭菌知识专业,没有对重灭菌轻洗涤足够重视,造成灭菌包装盒和器械清洗不达标,对检测的细节没有足够的重视。检测中也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必须进行多次实验来说明检测的合格率。

3.3重视医疗器械洁净度使用后的检测质量

手术后的手术器械都很可能附着了大量的有机污染物,如果不能对其进行及时清洗,那么污染物干涸后就很难再对其进行彻底的清洗,污染物还会腐蚀器械,造成医疗器械的损坏,所以,在每次手术后都必须对其进行彻底有效的清洗,并进行严格的检测。但在现实情况中,很多的医院没有对手术器械术后的进行严格的检测,这样医疗器械交叉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了,对以后的手术的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所以,必须在手术后必须对所有的手术医疗器械规范的进行清洗,在以后使用该医疗器械时克更安全可靠。对此相关部门也必须加强医疗器械的卫生监督和管理,医院方面也必须要足够的重视医疗器械使用过程中的卫生管理,提高医院医疗器械检测准确率。

3.4从医疗器械洁净度可以充分的认识清洗工作的重要

医疗器械清洗是灭菌成功的必要前提条件,如果医疗器械清洗的不够彻底,那么就会导致医疗器械上附着的无机物和有机物存在而不能进行有效的灭菌。有统计资料显示医疗器械清洗不合格灭菌成功的只能达到百分之十五左右,而清洗合格的医疗器械在进行灭菌后合格率为百分之九十五左右。有实验数据可知,经过专业人员清洗后,两种方法岁医疗器械的检测度准确率相差很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提高对医疗器械的洁净度检测质量和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检测,必须充分的认识到高压灭菌是不能代替清洗的,改变操作人员的轻清洗习惯,以确保医疗器械的灭菌成功,采用杰力试纸技术法对其进行检测,来提高检测的效果。

4结论

医疗器械进行检测用杰力试纸技术法比目视法准确性要高得多,因此医院必须要配备先进的检测设备,来保证器械检测的准确率,不同类型的医疗器械需选择不同的检测方法和流程,还要实时保证使用的检测液、消毒液的有效性。只有对检测效果采取最有效的方法,在只有目视法和杰力试纸法时就应选择杰力试纸法,进而来才能不断的提高医院医疗器械的清洗效果。

参考文献

医学检测方法篇6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医院感染;大肠杆菌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3-0037-01

医院感染也叫做院内感染,在医院的日常工作中始终存在。在控制医院感染时,抗生素药物和消毒方法应用的比较多,也具有一定效果。近年来,随着临床新技术和新材料的不断更新,使医院感染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控制医院感染工作带来极大挑战。在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控制医院感染中微生物检验的相关资料,分析医院感染率、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感染菌种,现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控制医院感染中微生物检验的相关资料,主要包括住院病人和医院工作人员,分析医院感染率、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感染菌种。

1.2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控制医院感染中微生物检验的相关资料,微生物检验操作流程如下:(1)鉴定细菌及药敏试验:纯菌种后采用ID32E试条对细菌进行鉴定。接着进行药敏试验,试条为ATBG-5。最后采用半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检测;(2)在检测期间,采用专家系统给予初筛提示,接着使用K-B法对试验进行确诊,如果抑菌环直径大于5mm,则为ESBLs,基于微生物检验结果,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3)标本采集:使用(75%)酒精清洁局部皮肤,待干后,采用(2%-2.5%)碘酒对穿刺中心点部位进行消毒,碘酒干后,进行穿刺采血,成人采血量为5-19ml,小孩为1-5ml。根据被检验者疾病的潜伏期,对自身感染和医院感染进行区分,如果患者在入院前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感染,此为自身感染,患者如果为住院期间或在院内获得且出院后发生感染,此为医院感染。

1.3统计学处理

在本次研究中对数据进行处理的统计学软件包为SPSS19.0,采用X2进行感染率比较,P

2结果

医院感染率:2012年为33.4%,2013年为19.8%,2014年为12,6%,从2012年至2014年医院感染率逐渐下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当今医学界属于比较关键的生命学科,在临床感染诊断和治疗中,微生物检验为主要依据。院内,一旦发现感染病例,需要快速鉴定病原菌,进而使用常规检验方法对感染类型进行鉴别,接着对微生物进行进一步鉴定。在临床上,鉴定细菌感染的方法很多,主要有质粒图分析鉴定法、噬菌体分型鉴定法、分子分型鉴定法、细菌素分析鉴定法、血清学鉴定法等。

在微生物实验室中,可以采用梅里埃细菌鉴定仪和K-B纸片法做好药敏试验,有利于临床治疗药物的选择。细菌学检测方法包括对媒介和感染源的监测。在控制医院感染的预防中,微生物实验室属于重要科室,可以及时提供第一手资料,对整个医院感染监测意义重大,在临床医师研究抗菌相关信息时,可以予以有效指导。当前,医院感染比较常见,因此,做好医院感染的监测工作,有利于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在本次研究中,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控制医院感染中微生物检验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医院感染率、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感染菌种给予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医院感染率:2012年为33.4%,2013年为19.8%,2014年为12.6%,从2012年至2014年医院感染率逐渐下降,可见在2014年时,医院感染率的控制已经取得了显著效果。其中部分患者为轻度感染,主要是由自身免疫力过低导致的,且这些医院感染患者,经过对症处理后,均在1周后痊愈。

在2014年之前,医院感染率分别为33.4%和19.8%。在住院期间,患者感染的原因主要有自身状况、临床抗生素使用、医院环境卫生等其他因素。在2013年,医院感染事件也比较少,均得到了及时控制。综合三年来医院感染率情况,微生物检验在控制医院感染方面具有重大意义,有利于监测感染人群、预测感染传播途径、病原菌监测等。分析病原菌的抗菌药物敏感性发现,在3年内,不同菌种的耐药性变化明显,阿奇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性均比较明显,且对糖肽类万古霉素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在重度感染中作用显著。

可见,做好病原菌的监测、阻断传播途径和监测易感染人群,有利于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在控制医院感染期间,强化微生物检验,有利于降低医院感染率。且在微生物检测工作中,监测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在临床应用中应该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孙迪迪,张亚琴,杨雪华.647株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4,22(11):661-662.

[2]段巧玲.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地位和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23(8):120-121.

【医学检测方法(6篇) 】相关文章:

小型超市店长工作总结范文(整理7篇 2024-10-10

护士个人工作总结范文(整理2篇) 2024-09-14

教学质量教学工作总结范文(整理7篇 2024-09-04

工作总结范文(整理10篇) 2024-08-26

幼儿园教师年度考核个人工作总结范 2024-08-14

售后客服试用期工作总结范文(整理4 2024-08-02

小学学校工作总结范文(整理5篇) 2024-06-19

如何护理老年患者(6篇) 2024-10-31

医学检测方法(6篇) 2024-10-31

电工基本安全技术(6篇) 2024-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