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留守儿童心得体会篇1
《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体会》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
来到了一个留守儿童的地方,这里离镇上还是比较远的,渠道目的地也是经历了很长的时间,我们一行人这次哦的目的就是去了解一下情况,给们带来欢乐,到了目的地,这地确实是很偏,我们去到了那里的学校,当时孩子们都在上课,我们去到了目的地之后就看到了很多孩子,这里的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留守儿童,孩子们的家长很多都在外面工作,因为这里地方还是比较偏的,大多数的孩子家长都选择了外出工作,来到这里之后经过我们的调查,孩子们大多多数都是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到了之后最让我的感触的就是很多孩子们的眼神,这是不一样的`,能够感受到他们需要温暖,一想到自己从小都是跟着爸爸妈妈长大,再联想到这些孩子就觉得自己很幸运了,或许我是无法去体会这种感觉的。
这次来到了这所学校,在跟孩子们互动之后能够看出孩子们还是很开心的,我们能够带来的也不多给孩子们带去欢乐就是最让我觉得开心的事情了,然后我们还组织了一些互动游戏,跟孩子们互动,大都在积极的参与,还有一些节目或许这就是很简单,但是又不失温暖的举动,大家都积极的参与了进来,我能够看到孩子们脸上那真的是很真实的笑容。
自己以前没有做过这方面的社会实践,关注留守儿童一直都是被很多人关注,其实我是很建议亲子去经历一下的,能够去带来一些帮助什么的当然是更好,这次的活动意义很深刻尽管就是短短一天的时间,但是大家都在用心的去感受这次活动,大家都在用心去经历,很多的同学都觉得自己实践活动经历的很少在,这次留关爱留守儿童的实践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以后我也会积极参加即相关的实践活动的。
这是篇好参考范文内容,讲的是关于孩子、我们,活动,很多、这次,能够、自己、这里等方面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关爱留守儿童心得体会
开学一半,我们学校进行了一次以“关爱留守儿童”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次活动让我愈加了解留守儿童是什么样的有群体,也让我为他们感到心疼。这个世界总是会有这样的一个群体,尽管社会在不断的进步,可是社会也也越加的残酷。所以本次实践活动真的让我有了很大的体会。
现在的我已然成为了大学生,我也是从村里出来的,所以我了解我自己的村子情况,为此这次我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地点就是我村——xxx村。我们村子虽然还可以,但是村里人也还是有一些不太富裕的家庭的。在我们村里就有好几户目前家里只有爷爷奶奶陪伴的,父母都是出门打工去了的,平时很难回来一趟,一般都只有过年才回来,也就只有几天。这次因为活动,我去对他们进行了了解,并在了解之后,发现他们比我想象中的还要穷。即使他们也都在上学,但是身上穿的衣服是补了无数次的,身上的鞋子要不就是大了,要不就是小了。家中真的是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了,用的灶台竟然还是土堆得,我都无法想象自己要是这样会是个什么样的情境。
因此在了解之后,我们对其进行了关照,买了一些必要的生活用品,也对其的家进行了清理,帮这些儿童买了秋冬衣服和书包,并帮他们的情况上报到村里的办事处登记,以为他们争取到贫困补贴。在做完这些事后,看到他们的爷爷奶奶和孩子脸上的那不知道该怎么办的表情,真的特别的心疼。虽然我们是同村的.,但是我的家庭也是属于小康的,而且我父母都是陪伴我长大的。以前知道村里有这么几户贫困户,但是不知道是这样的境况,无法感知他们的痛苦和对生活的无奈。可是他们还那样的坚强,真的让我很敬佩,亦难受。在他们都看到家里新添的物品时眼睛里透露出来的泪水是,我更加的庆幸自己来对了。最后他们对我们表示了感谢,真的是特别乖巧的一些儿童。
经过了这次对他们这些留守儿童的关爱活动,我希望未来也能帮助到他们一些,也希望村里能够关注到这一些人,帮助他们摆脱贫困。当然此次的活动我也感触非常大,原来留守儿童是这样的一个境况,根本无法做出比较,只觉得让人悲伤。社会发展越来越快,可是贫富的差距也拉得越来越大,不禁感叹社会的不公平,可是这现象也是一直都在去解决的。只是赶不上变化的速度。但此次经历终将让我明白我们应该对这个群体多一些关爱,让他们感受到这个世界还是有美好的一面。
关爱留守儿童心得体会篇3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因长期与父母分离,再加上代管人多为家中老人,隔代教育中的溺爱现象比较严重,学习上、思想上与孩子进行交流较差,因此,这些孩子在学习上、思想上、行为上、心理上容易发生偏差。作为一名教师,如何作好这些留守学生的教育工作,关爱他们,帮忙他们,让他们能健康快乐成长。对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体会很深,我认为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我与五(1)班张萍同学结了对子,她是一个学习成绩中等,性格很内向的小女孩,很少与他人交流,从而养成沉默寡言的性格,上课回答问题也胆小,不敢举手发言,针对这一状况,我就经常请班上活泼开朗的同学跟他一齐玩,在班级群众活动时,让他多与同学交流,在课堂上经常鼓励他,我也经常与他交流,这样他就慢慢学会与同学交流了。
二、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习
张萍同学学习成绩中等,完成作业时常会遇到困难。我找到班主任和课任老师,针对她的状况,专门拿出方案,进行补课。她的成绩稳步提高了,在外打工的家长也放心了,还经常打电话和我交流。
三、关爱留守儿童的生活
留守儿童的情感波动性较大,对周围的反应敏感性强,他们需要平等友善、关心、理解和尊重。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他们更容易被宠坏、更容易构成娇气的`不好习惯、也更容易在自尊心上受到伤害。作为教师应当采取措施使留守儿童经常持续乐观、稳定、愉快的用心情绪,使他们获得爱的互助、爱的激励,从而促进其在学校、家庭的学习与生活。并引发全体同学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和帮忙。比如我利用写信的方式,让所有的同学都写一封给父母亲的信,往往写得感情最真挚的是那些留守儿童,因为他们的心中是那么的思念父母。而后将好的作文展出或诵读,让全体同学都感受一个孩子对父母的真挚的心。这样所有的同学都深受感染,他们都会用一颗诚挚的心关心身边的留守儿童,认为自我应当帮忙,体贴父母不在身边的同学,那么,留守儿童也不再觉得自卑、孤独、可怜。他们要与同学、与教师、与社会上关爱他们的人亲切的交流。我班同学也相处融洽,构成了一个和谐的班群众。
我所做的这一切就是让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相当长时期内都会存在的现象,那么,只要留守儿童存在,关爱留守儿童这项活动就务必深入、持久地、有声有色地开展下去。
关爱留守儿童心得体会篇4
我们来到了一个很多留守儿童的地方,这里离镇上还是比较远的,这次渠道目的地也是经历了很长的时间,我们一行人这次哦的目的就是去了解一下情况,给孩子们带来欢乐,到了目的地,这地确实是很偏,我们去到了那里的学校,当时孩子们都在上课,我们去到了目的地之后就看到了很多孩子,这里的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留守儿童,孩子们的家长很多都在外面工作,因为这里地方还是比较偏的,大多数的孩子家长都选择了外出工作,来到这里之后经过我们的调查,孩子们大多多数都是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到了之后最让我的感触的就是很多孩子们的眼神,这是不一样的,能够感受到他们需要温暖,一想到自己从小都是跟着爸爸妈妈长大,再联想到这些孩子就觉得自己很幸运了,或许我是无法去体会这种感觉的。
这次来到了这所学校,在跟孩子们互动之后能够看出孩子们还是很开心的,我们能够带来的也不多给孩子们带去欢乐就是最让我觉得开心的事情了,然后我们还组织了一些互动游戏,跟孩子们互动,大都在积极的参与,心得体会还有一些节目或许这就是很简单,但是又不失温暖的举动,大家都积极的参与了进来,我能够看到孩子们脸上那真的是很真实的笑容。
自己以前没有做过这方面的`社会实践活动,关注留守儿童一直都是被很多人关注,其实我是很建议亲子去经历一下的,能够去带来一些帮助什么的当然是更好,这次的活动意义很深刻尽管就是短短一天的时间,但是大家都在用心的去感受这次活动,大家都在用心去经历,很多的同学都觉得自己实践活动经历的很少在,这次留关爱留守儿童的实践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以后我也会积极参加即相关的实践活动的。
关爱留守儿童心得体会篇5
这一次我进行社会实践的主题是关爱留守儿童,这也是我们学院组织的一次集体社会实践。现在留守儿童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很多的小城镇都有这样的问题。特别是在偏远地区,问题特别的严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向往大城市的生活,去到大城市工作。但大城市的生活压力是很大的,平时有要忙于工作,有了孩子之后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只能交给爷爷奶奶的照顾。也因为经济的压力,没有办法把老人和小孩都接过去一起生活,老人们也不是很习惯大城市的生活,所以就有了这些留守儿童。
网络上有很多的人会说既然养不了孩子就不要生,但若是有办法谁不想让孩子待在自己的身边呢?所以这一次我们就来到了xx村,这个村庄里面大部分都是孩子和老人,几乎没有青壮年。在了解之后我发现,其实有很多的地方的留守儿童的生活条件都是很不错的,只是长年见不到爸爸妈妈,跟那些在父母身边的孩子相比会有一些孤单。除了一些偏远的山区和贫困地区的留守儿童之外,他们都能够接受到很好的教育,生活得也比较的快乐。
生活比较困难的就是那些爷爷奶奶年纪比较大了的儿童,爷爷奶奶可能连行动都比较的困难,自己可能都照顾不好,但还要照顾他们。留守儿童会比其他的儿童更加的早熟一点,会懂事很多。虽然他们的父母是为了给他们更好的物质生活,但是心灵上是怎么都补偿不了的`。我是跟着爸爸妈妈一起长大的,虽然生活条件比不上别人,但我觉得我过的是很开心的。在我还在爸爸妈妈怀里撒娇的时候,他们已经开始帮爷爷奶奶做事了。所以我也了解不了留守儿童的内心活动和他们的感受,只能通过调查,来了解他们的一些信息。
其实我们能做的事情非常的少,我们只能短暂的陪伴他们,并不能让他们的生活得到改善。我们也只能让社会更加的关注这些留守儿童,给他们多一点的关心和照顾。他们并不需要我们的怜悯,他们其实过的也挺自在的。大城市的孩子从上幼儿园开始就要承担学习的压力了,从小学到高中要上很多个补习班,学习的压力是很大的。我觉得我是承受不了这样的压力的,也不免觉得自己是很幸运的。我既是在爸爸妈妈身边长大的,也不是在大城市里长大的,没有那么多的压力,所以我觉得我应该要更加的珍惜自己现在的生活。虽然现在留守儿童的数量还是很庞大,但我相信,之后留守儿童的数量一定会越来越少的。
关爱留守儿童心得体会
今天,我们的江西农业大学赴赣县帮扶教育社会实践营队一行13人来到了赣县储潭镇储潭村。今天来到储潭村是想要看望村里的留守儿童,陪他们玩玩游戏,聊聊天,教授他们一些知识,了解下他们的生活,也给他们讲下自己的大学生活。在这次储潭村教育服务活动过程中,我们经历了许多事情。这些事情让我们心情心态随着加以转变。
每当看到一群群孩子们背着书包的样子,总会想到自己小时候。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生活水平的的不断提高,家庭的胆子跟着加重,许多家长迫不得已背井离乡,抛下年迈的父母以及年龄尚小的孩子而外出打工。他们也有不情愿,但为了维持生计而被迫于自己的孩子天各一方,这却苦了对世界好奇的孩子们,没有了父母那温暖的怀抱,却要自己独自面临成长路上的风风雨雨,孰知这对还小的孩子们是一个怎样的事实。
年幼的他们缺少父母的关爱,大小与老一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给他们那幼小的心灵造成了多大的心灵创伤。而作为新一代年轻的我们,他们眼里的大哥哥、大姐姐们,理所应当尽自己所能,给予他们帮助。我们少玩几次游戏、少逛一次街,也许就能给他们多买一件新衣服,多买一个文具盒,用我们的关爱填补他们内心的缺失的爱。
在储潭村村长的带领下我们拜访了当地八户留守家庭和留守儿童,根据村长介绍,村里大多数青壮年都在外打工,只有农忙的时候才会回来帮助家里务农。留在村子里的大多都是妇女,老人和儿童。每到一家,迎接我们的都是一张张纯真可爱的小脸,纯真可爱水汪汪的大眼睛。
其中一个孩子给我的印象很深刻。他有着一双稚嫩的脸庞,一双眼睛炯炯有神,脸上有点肉肉的,可爱又活泼的孩子张梦玲。她对我们的到来也有些吃惊,一开始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但是通过慢慢的交流,他们也露出来孩子的天真和我们聊了起来,父母和姐姐都去武汉打工去了,自己一个人和奶奶一起住。通过这些问题的交流,渐渐的我们也成为了好朋友,她亲切的叫我哥哥,我很感动。通过我们的活动,让孩子们也知道,尽管爸爸妈妈都不在身边,但仍然有很多的人在关心着他们,让他们的心里多了一份温暖。
岁月伊始,未来的日子还长,在我们的空余时间,真真切切的'走进孩子们,给孩子们的童年更多的关爱。我们细微的一小步,就能促进社会的一大步,我想用我们的微薄的力量,让更多的孩子得到爱与保护。我将亲力亲为的为梦玲小朋友带去童年的快乐,让她快乐得成长,拥有美好回忆的童年。我们要用关爱、用亲情去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园氛围,让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并让每一个留守儿童不再孤单,不再无助,在学校同样能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通过这次“三下乡”我相信我会渐渐地让身边的人也关注起身边的儿童,让他们也能得到一样的关爱,一样的健康快乐的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心得体会篇7
随着生活质量渐渐提高,生活得压力也逐渐加大。为了家庭能够解决温饱和奔向小康,有好多人开始了外出打工生活。一方面为了生活,一方面为了家里经济,只有先放下家里小孩,外出挣钱,为孩子学业家庭生活而艰苦奋斗。
殊不知家中孩子有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或者在亲戚家里寄住苦楚。从小我也是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由于观念跟理想不一样,在童年时光里,缺少了父母陪伴,我深有体会这样感受。为此我对这次“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十分积极。我只想用自己那份微薄热情去温暖那些只有过年或者几年不见父母孩子们。
我们在村委会帮助下,对部分留守儿童进行家访,这是我们与留守儿童及他们现时监护人直接面对面交流大好机会,在与这些儿童交流中我看到了他们对父爱母爱渴望,他们最常说就是能够像其他孩子一样在父母身边。过多忧虑使他们过早缺去或失去了童真,他们自我觉得与其他孩子是不平等,有甚至不知道父母是什么概念。在与他们现时监护人交谈中我得知这些小孩平时贪玩,功课作业基本无人监督,他们作为现时监护人也没什么办法,自己有小孩,也需要干活,或者年事已高,有心无力。我觉得这不单单是这部分留守儿童出现问题,是全社会留守儿童一个缩影,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儿童是祖国未来,他们健康不仅体现在身体,更体现在心理。我跟着我团队,走去走访。看了才真正体会到,城市小孩与向下小孩就是完全不一样。城市孩子干净整洁,但是也只是温室花朵;乡村孩子谁没有整洁外表,但是他们快乐着,因为他们自由。这就是城乡之间区别,包括环境,更包括孩子。面对着我们走进他们世界,他们明显没有城市孩子自信,有意识抗拒。但是我们花了心思去与他们游戏,与他们说话,他们才慢慢接纳我们这样对于他们来说是城市来大哥哥姐姐们。可他们不知道,我们有多少人也是从他们年纪里走出来。他们心思我们懂——他们缺少了一种关爱。
在交流中我们也了解到了这帮孩子很想像电视里面那样,爸爸妈妈带着去玩,特别是六一儿童节那天,这是专属于他们那一天。而不是学校就放假一天那么简单。可惜有孩子父母不在身边,家里老人更不可能会陪着孩子玩(指大部分)。城里面会有孩子父母带来广场或者去吃大餐,玩个痛快。也会有孩子默默地在家看喜洋洋度过。而村里孩子最快乐地方就是田里地里和河边。慢慢他们缺少了一种特殊关爱。从而会使一些孩子变得叛逆和过度调皮。这将是对孩子们一种慢性心理破坏。所以我们从家里长辈入手开始我们第二项活动。
经过我们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我们这次更加深入到了村民们生活中,我们划分区域分工合作,随机调查,调查只是一种形式,我们有机会便会与他们拉家常,感受他们几十年来生活变化从他们口中读出他们历经沧桑,从他们眼神中读出他们生活喜怒哀乐。这次调查也非一帆风顺,有部分村民还是不了解我们目,对我们还有排斥心理,我也尽所能去化解他们这种心理,这对我也是一种考验与磨练,用我所学知识去解释给他们听,这样不仅锻炼了我表达与应用能力,也锻炼了我人与人之间沟通能力。在我们努力之下,问卷调查终于如期完成。这既有我自己努力,也有我们团队分工协调,我不仅更加深刻认识到知识作用,也感受到团队力量。
这次“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活动是我大学生活以来首次亲身步入社会,尽自己能力将学到知识用应用出去。同时也学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知识。为以后社会生活积累了很多经验。最后希望我们这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引起社会对留守儿童关爱。
关爱留守儿童心得体会篇8
留守儿童,这是一个我们都非常熟悉,却有无比陌生的词。近些年来,通过媒体的宣传,我们对于留守儿童的情况也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作为一名大学生,在生活中,我很幸运父母都能陪伴在我的身边。在日常生活中感受父母的无私的关爱和温暖的怀抱,对我们而言非常平常的事情。但当我了解到了留守儿童的情况后,我也不禁为此敢到痛心。童年本是最开心,最快乐的`时候,但他们却不能充分享受到来自父母的爱!
为此,我利用自身的时间,积极参加了xxx志愿者活动,与各位热情的志愿者们,一起去关心和看望这些孩子。以下,是我在活动中的心得体会:
回顾这几天,在社区管理人员的帮助下,我们来到了一些留守儿童的家中,一方面送上了我们准备的礼物,一方面与孩子和家长们进行了一些活动。
通过与留守儿童的交流和接触我感受到,许多留守的孩子,因为缺乏父母的关爱,所以在性格上大部分比较内向和孤僻。在活动的接触中,尽管我们志愿者队员们使出了浑身解数,才让孩子对我们放开内心。但好在,也有一些比较外向的孩子,尽管爷爷奶奶们都说他们比较调皮,但在我看来,这也是一个比较乐观的心态。对于孩子的生活和交流都比较好一些。
后来,我们还辅导了他们的作业,一起玩了简单的游戏。相比起单纯的聊天,他们在玩的时候反而能更加体现出孩子的天性,并也渐渐接受了我们的到来。
如今,回顾这次的活动,我心中感到很多的震撼。许多孩子虽然嘴上倔强的说不想,但其实心中却无比的渴望父母能早一些回家,但却一直强撑着不说出自己的委屈,甚至还默默的为家庭做出贡献!
现在,我再反思自己的内心,我认为自己想的太过于简单和单纯。在之前,我以为留守儿童们是因为父母出门打工无奈而感到寂寞。但如今,看到他们不少人坚强的样子,看到他们在生活中为爷爷奶奶帮忙,支撑起一片天地的样子,他们小小的背影也变得“高大、坚强”起来。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从这次的活动中体会到了很多的事情。对于留守儿童,我们不能仅仅只期盼着他们的父母能早日的归来。他们也有生活的难处,也在努力的为这个家而奋斗。我们应该更多的献出自己的力量,为这些留守与家的孩子们,带来更多的关爱,更多的温暖!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关爱留守儿童心得体会
在荣县义工联合会团总支的招募下,我作为大学生志愿者来到鼎新镇学堂村进行为期15天的志愿者活动。这段时间内,我和其他5名志愿者分工协作,给学堂村的24名留守儿童带来了形式多样的暑期夏令营活动。
1、书法课程
由于孩子们几乎都是小学二、三年级学生,从未接触到毛笔字,课程开始之际,有一定的难度,但我们志愿者迎难而上,从最基础的握笔姿势、坐姿教起,从一点一横、一撇一捺最基本的笔画学起。书法课堂上,以讲述书法知识为辅,以毛笔字练习为主。慢慢的,练习时间长了,孩子们也越写越好了。写毛笔字讲究心静,在写字的过程中,也磨练了孩子们的心性。
2、绘画课程
素描是一切绘画的基础,我们就让孩子们接触了素描。我们教孩子们如何握笔,如何描线。在掌握线条后,就开始教他们画立体事物,并详细讲解其中的透视、明暗关系。虽说他们年纪普遍偏小,不是很理解,只懂了一小部分,但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以后学起来会更容易。
3、手工课程
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我们开展了手工课。手工课上,孩子们跃跃欲试,跟着志愿者老师的步骤,独立完成了一个个手工作品。有活泼可爱的老虎、五彩斑斓的花朵、憨态可掬的大象……这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力、创造力、动手力,还培养了孩子的自信心,增添了生活的乐趣。
4、体育课程
生命在于运动。在体育课上,我们带孩子们亲近自然,锻炼身体,组织他们打乒乓球、羽毛球。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我们还教他们跆拳道。踢腿、冲拳一招一式,孩子们学得极其认真,最终效果也很好。
5、作品展示
在最后一天,为给这为期15天的夏令营活动画一个圆满的句号,我们举办了作品展。当天,共展出素描作品24幅,书法作品28幅,手工作品60件,24名留守儿童还进行了跆拳道表演,受到了人们的广泛赞赏。
在县关工委、镇政府、义工联团总支的合力组织、支持下,学堂村暑期夏令营活动圆满结束了。学堂村夏令营是为把孩子们从繁琐的假期作业中解脱出来所举办的一个兴趣夏令营,主要包含书法、绘画、手工、体育四个课程。虽说夏令营的最终成果不错,每个孩子完成的作品都很优秀,但脱离整体,从局部来看,我们能够明显感觉到孩子们间良莠不齐,存在不小差异。一方面是由于孩子间存在理解差异,接受外来事物的能力有高有低,这就影响了学习的结果。而且由于孩子喜欢凭喜好做事,对待喜欢的课程就认真些,对待不喜欢的课程就很敷衍,也会造成差异。更重要的一点,由于我们6名大学生志愿者所学专业和所交课程并不匹配,我们也只是懂一些皮毛,并不精通,在某些细节上容易犯是是而非的错误,让学生生成错误的理解。以上种种,都是从这次夏令营活动中得出的体会。而且由于这是学堂村第一次举办夏令营活动,经验、人力不足,所以有待完善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⑴延长夏令营的时间。此次夏令营只有15天,每天只有3个小时,除去休息的时间,真正学习的时间所剩无几。⑵提前做好志愿者的招募,最好选择和所教课程挂钩的专业的人员。毕竟术业有专攻,这样能更好地进行学习指导。⑶进行科学的学法指导。俗话说:“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在讲述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设身处地的用他们能理解的方式进行指导,变“学会”为“会学”。⑷相关的负责人要切实地履行职责,不要只在乎结果,要看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⑸不能忘记夏令营的初衷,是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要根据孩子们的实际兴趣爱好进行培养,不能加重孩子们的负担。
快乐的`时光总是弥足珍贵,短暂的经历总是耐人寻味,我反复回忆、思索这段时间的点点滴滴。这15天的志愿者活动有汗水,有欢笑,更有沉甸甸的收获。作为大学生志愿者,这次活动使我走出校园,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上了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到社会的大课堂上去见识世面、施展才华、增长才干、磨练意志,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深刻领悟到了这句话的含义。在这半个月的志愿者活动中,我给学堂村的孩子们上书法课,讲一些书法知识和教他们写毛笔字。上课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而且还发现自己所学的不能完全运用到实际,这才领悟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这次志愿活动,让我学到了在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它让我开阔视野、了解社会、深入生活、回味无穷。也让我对团队合作和人际关系交往有了新的理解。“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实践出真知,唯有实践,才能够把书本上别人总结出的经验真正地化为己有。充分的实践对完善我们的人格也很有帮助,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中,我们必须身经百战才能够完成自我的升华。更关键的是,我们处在中国现有的国情之下。竞争极其激烈,就业的压力时时刻刻压迫着我们的神经。很多大学毕业生,高学历,但空有一身功夫无处使,满腹经纶,却毫无社会经验,什么也不会做。毕业同时失业,到那个时候方才知道大学四年皆枉然,一切又全部得从零开始,重新学习,学习如何才能摆脱多年来与社会的脱节,融入到社会当中。如果不在大学期间就认识到这一点,一点一滴的积累社会经验,丰富假期活动。难道非要待到追悔莫及的时候才骤然发现年华的虚度?
这次志愿者活动,对我来说,是一个开始,也是一个起点,也希望这个起点能让自己更好的融入社会,不断的学习、不断地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心得体会(整理9篇) 】相关文章:
大学人军训心得(整理9篇) 2024-06-27
关爱留守儿童心得体会(整理9篇) 2024-06-27
提高课堂效率的心得体会(整理9篇) 2024-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