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日记》读后感篇1
《安妮日记》读后感19xx年—19xx年,战争与种族灭绝的阴云布满了天空,盖世太保的铁瓜伸向每一个无辜的犹太人,在历史上上演了一场惨绝人寰的浩劫。安妮是位犹太少女,19xx年7月,由于压迫犹太人的风声紧急,他们家和另外四名犹太人到她父亲公司的“密室”躲藏。密室的生活十分枯燥,单调的饭菜、性格怪癖的居伴、几年不能出门、用水和去卫生间都有非常严格的限制。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她所经历的一切并没有使她的心田荒芜,那里已经成为一片生机勃勃的希望的田野!安妮想成为作家和记者,可这个美丽的愿望在当时那股势不可挡的黑暗洪流下显得那么脆弱,像闪着彩光的泡沫。但是安妮仍写道:“这场残酷也会告终和平与安详会重新回来。在此同时,我必须执着我的理想。也许有一天,我能实现我这些理想!”读到此我仿佛看到一个不屈的灵魂在黑暗的密室中呐喊!经过密室中无数个漫漫日夜,安妮由一个任性、少不更事的女孩蜕变为一名成熟的少女。在安妮的15岁生日时,安妮有了惊人的成长。她已将自己的反省提高到了社会层次,开始思考男女平等等问题了:“现代妇女要争取完全独立的权利了!”“但独立也不够,妇女还应该获得尊重!”“我谴责的是我们的价值系统,和不承认女人在社会中的角色多伟大、多困难,同时也多美的男人!”……实现在让人难以想象的那样一个战火蔓延、人人自危、无数人倒在血泊中的时代,身居密室接近两年的十五岁少女安妮居然能真知灼见地谈起了男女平等这个深刻的社会问题!读到此处,我不禁感叹,战争能摧毁一切,唯独不能侵占一颗坚强、勇敢、自由的心!我相信《安妮日记》会一直流传下去,控诉战争与丑恶,宣扬和平与友善,用她真挚的文笔,感动和启迪一代又一代人!感动和启迪一代又一代人!
《安妮日记》读后感篇2
“战争”是一个多么骇人听闻的词,听到它,人们就会联想到暴力,血腥。在纳粹登上德国政坛后,进行疯狂的种族清洗,安妮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写下了《安妮日记》。
这本日记是犹太少女安妮弗兰克在二战中遗留下来的一本个人日记,它真实地记述了她与家人以及另两个犹太家庭为逃避纳粹迫害躲在密室里而度过的长达两年的隐蔽生活。密室的生活十分枯燥,尤其对安妮这样一个好动多话的13岁女孩。单调的饭菜、性格怪癖的居伴、几年不能出门、用水和去卫生间都有非常严格的限制,而且常常担惊受怕。安妮是多么的不幸啊,她只是跟我们一般大的孩子,却只能待在密室里,不能自由自在的成长,生活。但她同时又是幸运的,在这种生活条件的磨砺下,她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忍耐,学会了以乐观的.心情对待每一天,逆境是人生最大的老师。虽然她在德国的逼迫下搬进了密室,可这个单纯的小姑娘依然相信着这个美丽的世界,相信人心最终还是美好的。正如她在日记中所说:“尽管人们都有这样那样的荒谬和缺陷,但我坚信人们内心的最深处都是真正善良而美好的……”。
在这些无数个黑暗的日子里,安妮迅速地成长起来,变得成熟了。她开始思考一些问题,想为祖国出一份力,同时更加向往外面的世界,可是她不得不为了逃避屠杀而继续躲在密室里,在这样的心境下,安妮愈发讨厌战争。她在日记中写道:“人为什么这么疯?”对于这个问题,所有人的心情都会感到沉重,战争让人类失去了太多太多,不只是鲜活的生命,更是人类本应该有的善良,理性以及包容。安妮的疑问让战争那丑恶的嘴脸暴露无疑。安妮在日记中并没有多少战争的描写,不提,并不代表安妮会遗忘,或许只是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语言去描写心中的无助与悲伤,也或许她不想再触及那悲愤的回忆。
《安妮日记》用另一种方式让我们领略了战争的可怕,更加深入人心。安妮曾经说:“希望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是的,她做到了,因为她的精神永远在人世间流传!
《安妮日记》读后感
在生活中,大家每天都写日记吗?前一段时间,我读了一本书,叫《安妮日记》,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了我。
《安妮日记》这本书是以犹太小女孩安妮的视角记述二战期间密室里的人的生活实录。它主要讲的是:安妮原来居住在德国的法兰克福,纳粹兴起后随家人避难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他收到一个日记本作为生日礼物,从此开始写日记。在漫长的25个月内,她用她的笔记录了她在密室里的每一天的成长经历,并对战争、反犹太人主义、与父母的关系、自然、宗教等问题进行了反思。
安妮的日记从1942年6月12日写到1944年8月1日。8月4日这天,纳粹警察冲进密室,逮捕了安妮他们,把他们投入了集中营。在战争结束的前夕、在黑暗即将过去的时候,安妮和她的妈妈、姐姐都惨死在集中营里,彼得一家和杜瑟尔医生也惨遭不幸,只有安妮的父亲一人生还。
读了这本书,我感受到了:安妮在与世隔绝的密室里度过了花季少年最重要的两年时间,没有享受到花季的`幸福、快乐和友情,只有日记本陪伴着她。她向它诉说心中的苦闷,讲述身边发生的事情,描写各种感受和情感。他以少女特有的清纯的语言,记录了成长中的困惑与好奇以及青春的萌动与期待。同时,她以勇敢的笔墨,控诉了法西斯邪恶的战争,谴责了毫无人性的种族歧视,描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的灾难。从中,我也感悟到了安妮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阅读和学习的人生态度,永远满怀着理想,身处逆境不气馁、不屈服。我们还要学习她善于思考、敢于深刻剖析自己、正视自己的缺点,不断提升自己的品格。
《安妮日记》这本书不仅让我读到了历史、战争、种族迫害,还读到了期盼、成长与困惑。这本书给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安妮日记》读后感篇4
安妮是一个普通的小女孩,但她的命运却不同寻常。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战争对德国来说越来越紧迫,同时,他们对犹太人的大肆屠一杀也在不断加剧。安妮就是众多受害者当中的一个。那时,安妮刚刚过完她13岁的生日,他们一家就开始了躲藏生活,竟在密室里生活了25个月之久。而这25个月里,他们却过着痛不欲生的生活:白天,他们不能说话,不能穿鞋,不能有任何动静,就连上厕所也不能。只有到晚上,他们才能依靠父亲同事给的食品和生活用品维持生命。而在这25个月的漫长岁月里,小安妮用她的笔记录下密室内的点点滴滴和自己的成长。她思考战争,思考反犹太主义,思考一切的一切。显然在她幼小的心灵里,已经有了对生命独特的感悟。她每天生活在战争的阴影下,面对着随时被发现的恐惧,但却坚持着记录下生活的.点点滴滴。在那样的环境里,空气都是令人窒息的,她却依靠她成为作家的梦想写作着,直到被发现送往纳粹集中营。
在阅读这本书时我们能感受到安妮的乐观、坚定和执着。她说:“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躲藏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险”。她还说:“当我仰望天空时,我总会感到事情会越变越好,残酷终将结束,和平与宁静会重新来临,我更加坚定自己的梦想,也许有朝一日我能够实现它”。安妮,这个充满乐观自信的小女孩,她是寒冷时的篝火,是沮丧时的星光,是绝望时的朝阳,有她在,就有生命的存在。
安妮从13岁生日写起,一直写到1944年8月4日,直到他们的隐居地被德国军队发现不久。这个年龄和我们一般大的小女孩,经历了多少,又忍受了多少?
战争的残酷并非常人能想象的。战争就是一种悲剧,它会摧毁我们美好的生活,摧毁我们的一切,如果真的爆发战争,那将是更痛苦的深渊,让我们感到痛苦和无助。
《安妮日记》读后感
这个星期,我读了《安妮日记》这本书,这是一部真实的以书信为形式的日记体小说,主要内容是作者安妮·弗兰克用日记记录了在两年多时间里经历的许多事情。通过阅读,使我对战争与和平有了更多的认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受德国迫害,1942年,13岁的犹太女孩安妮·弗兰克随着家人躲藏到父亲公司的密室里生活了25个月之久。这段时间,安妮用她的笔,描写了在秘密小屋里的每一个日日夜夜和每一件难忘的事情,记录下在狭小的空间里自己的成长。在面对死亡的恐惧中,她开始思考战争、自然、宗教等等,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对生命有深刻感悟的人。
直到1944年8月,因为被人告密,和安妮一起隐匿的八个人被捕并被关进了集中营。到战争结束,只有安妮的父亲弗兰克先生一人得以生还。后来,他整理了女儿在藏匿期间的日记,出版后引起极大的反响,这本书已成为世界上非常受欢迎的一本书。
读了这本书,我深深地为安妮的遭遇而十分难过,也无比憎恨发动战争的法西斯。中国也是深受日本法西斯伤害的国家,我们更应该呼唤和平,反对战争,让当今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作为一名小学生,学习《安妮日记》,就要珍惜我们的幸福生活。主人公安妮原本出生于富裕的犹太人家庭,可是因为战争受到迫害,被逼躲进了秘密小屋。正如《安妮日记》中所说:白天连去洗手间都不行,也不能发出一点声音。
想想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是多么幸福啊!所以,日常学习生活中,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和父母发脾气;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和同学吵架;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和老师顶嘴;不要……总而言之,让我们行动起来,为我们今天的生活而满足吧,并且为了我们更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奋斗吧。
《安妮日记》读后感篇6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非常残酷的,有无数人为此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安妮日记》的主人公是安妮·弗兰克——————来自德国的犹太人,1929年6月12日生于德国的法兰克福。1933年希特勒法西斯政权执政后,开始疯狂地对犹太人进行残酷的伤害。安妮一家被迫移居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安妮在这里开始上学,度过了一段愉快的学校生活。后来,由于法西斯已进军荷兰,安妮的父亲带着他们一家与同样是犹太人的凡·佩尔斯一家,牙医医生阿·杜瑟尔躲进了他公司大楼后的一些隐蔽的房屋里面。1942年7月6日躲进,1944年8月四日被逮捕,这期间,全靠公司的几位员工向他们提供物资。安妮在与世隔绝的密室里度过了花季少女最重要的两年,没有人听她内心的苦闷,陪伴她的只有日记本。八人被逮捕后,相继去世,只剩下安妮的父亲一人生还,后来,他在密室里发现了安妮的日记,并与1947年出版。
读了这本书,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伤感,就是这残酷的战争,让无数无辜的人献出了生命;让所有人都厌恶,厌恶这残酷的战争;厌恶这无情的屠刀;更厌恶满手鲜血的希特勒。
想想吧,想想战争付出的不仅仅是鲜血,还有各种各样的悲欢离合;想想战争到来只会让地球母亲的子女们互相争斗;想想我们的地球母亲要遭受怎样的灾害;想想……
如果没有这残酷的战争,人与人之间都多一份关爱,还会让年仅15岁的倩影少女安妮惨死吗?是的',安妮是无辜的。她的死不仅仅是因为她是犹太人,许多不是犹太人的人也被这残酷、无情、可怕的战争害死。
让我们共同呼响“要和平不要战争”的诺言,把曾经满是鲜血的战场化作泡影,用对生活的热爱来换美好的明天!
《安妮日记》读后感篇7
最近我很热衷于世界名著。后来品德书里有《安妮日记》资料,我便顺便把《安妮日记》找来读了。
刚开始读的时候,真的没什么感觉。唯一的感触也就是觉得,安妮是个很朴素很认真的女孩,她偶尔受了委屈,也能默默地忍着,但面对自己觉得不正确的现象就会勇敢地反驳。我认为安妮是个很不错的少女。尽管她也有自己的小脾气,但也正好反映了一个花季少女的倔强、纯真与可爱。而在搬进密室后,她变得更加成熟了。当然,这是后话。
后来继承自己奇怪的读书习惯,直接翻了结尾。看到“后记”,我简直是义愤填膺,气愤不已。在当时纳粹的'侵略下,住在密室里的8人,7人死于惨无人道的集中营、监狱等。而那几位帮助密室住户的几个好心人,也被加害,或是心力交瘁而死去。安妮执着的立场,认真的叙述,尽管只是一本普通的日记,但还是深深感动了我。
“生活最真实的就是背叛。”没有谁背叛了犹太人,他们却被命运所背弃。安妮心中所向往的正义、公平之所以是一个奢望,终究在于这个满目疮痍的社会。在当时的世界,公平啦、正直啦,即使有人怀着这样的情感,但也无法在社会上立足。犹太民族是个智慧的民族,可惜智慧无法改变命运,这正可谓“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既然如此,所谓的正直有从何而来呢?因为血统而被杀,因为言行而被杀,因为反抗而被杀——这就是战争所带来的残酷和无奈。这些灾难的罪魁祸首,还是战争罢了,还是野心罢了。
我所庆幸的是,那样一个被权利和战争所左右的年代结束了。在安妮的生命里,有着太多的不公平,假如安妮能够看到这一切,该是多么美好。我静静地沉思着。
《安妮日记》读后感
许多人都会有写日记的习惯,但这些日记都只是记录着每天平凡而快乐的生活,都是千篇一律。但是安妮的日记却不一样,这本日记记录着每天都处在死亡的威胁下的犹太小女孩儿的生活。在这本日记中,她自然、透明地分析这自己和同伴的本性。在这种压抑的环境下,她表现出了一种从容和淡定。她的.日记十分坦率,她会把许多问题握在手中,自己慢慢反复掂量,所以仅仅一两年的时间里,他在内心成长的路上走得很遥远,并且用日记将自己的成长丰富地表现出来。
安妮是一个犹太人,希特勒上台后,她们一家就流亡到了荷兰。“二战”以后,德国占领了荷兰,为了逃避纳粹的迫害,全家躲进了父亲公司大楼的几间密室里。他们在密室里必须保持绝对安静,因为楼下每天都有人工作。安妮就是在这种暗无天日的情况下成长起来,并用日记记录了下来。密室里有两户人家和一位牙医,他们全都是犹太人,他们从此整天提心吊胆,轻言慎行。这种日子对于安妮来说比白天逼她上床都要难,更何况还要将本来各自生活的两家人扯到一起,日子就更难过了。读完这本书我觉得安妮是个天生的作家。她可以生动的勾勒出几间无趣的房间,表现出夜里几小时的恐怖,和房间里的氛围,这些描绘都透露出她的从容和天性的活泼。她还跟我们分享了她聪明的父亲,没有耐心的母亲和善良的姐姐等在密室里的人,她把他们都看得很清楚,并且总是带着成年人的公正。她的日记没有无病呻吟,也没有装腔作势,给人一种真实的感觉。安妮走的不远,她只活了十五年多,并且是在16岁生日的不久前才去世的。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这个女孩儿将快乐、耐心、真诚播种在了自己身上,并且幸福地微笑着。我深深的体会到她说的:“我想活下去,即使在我死后。”。
《安妮日记》读后感篇9
《安妮日记》这本书主要讲述了犹太人安妮一家原来居住在德国的法兰克福,纳粹兴起后避难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在安妮十三岁生日时,她收到了一本硬皮日记本,随后开始写日记。这本日记陪伴了她人生最后自由的2年1个月零21天,最终她在集中营因斑疹伤寒而去世。
日记的开头和结局气氛截然不同。开头写了她收到日记本的喜悦以及她和朋友们之间的交往,写出她自由、快乐的心。结尾是他们听到了好消息。但结局是在3天后,他们躲藏的秘密被告发,8人均被送往集中营。有两个保护人也受到了连累。8人中,唯一的幸存者就是安妮的父亲,他帮安妮发表了这本日记,同时告诉全世界:他、安妮和所有人都渴望和平!
安妮在日记中,多次写出她对和平的渴望,当好消息传来,她表现了她的激动,当坏消息传来,她表现了她的恐惧,也痛恨那些残忍的德国兵。德国军队伤害了无数无辜的犹太人,用残忍的手段拆散了美好的.家庭,剥夺了别人生活的权利。
安妮的性格也很引人注意。她的姐姐马戈和凡·丹先生家的儿子彼得都比较内向,大人们都比较喜欢他们。但安妮的性格活泼,不是很细腻,所以总被大人们指责。但她内心很懂事,为了密室的平静和安全,她不发泄自己的情绪,尽量不让大人们因她而伤心。她感受到了不公,却会自我反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以大局为重。虽然大多数人都没有注意到她好的一面。我们应该学习她的性格,忍住自己的小性子,学会理解别人。
战争的结局是死亡,和平的意义是美好。为什么要选择战争呢?那么多犹太人就因为自己是犹太人而死亡,这才是最大的不公平,让他们没有生活的权利。为了让世界变得更美好,为了达成我们共同的宿愿,停止战争吧!和平!
【《安妮日记》读后感(整理9篇) 】相关文章:
父母课堂心得体会(整理9篇) 2024-07-07
《安妮日记》读后感(整理9篇) 2024-07-07
大一新生军训的心得(整理9篇) 2024-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