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邑县:拓展五育并举工作成效 厚植德智体美劳融合沃土

时间:2025-09-16 栏目:教育新闻

近年来,夏邑县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三全”育人,践行“五育”并举,强化“五育”融合,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道路上行稳致远。

谋划为纲,围绕“三项重点一整体”


夏邑县始终把“五育并举”纳入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重要内容,建组织、明责任、创机制,为全面落实“五育并举”立柱架梁。

建强组织。成立五育并举建设工作组,夯实组织保障。

明确责任。出台《夏邑县中小学五育并举实施方案》等6个文件,配套发布重点任务清单、工作手册、考核办法、学生成长激励办法,形成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责任人4张清单。

完善机制。建立县领导、局长、副局长、152名督学四级五育并举督查机制,形成“党政统筹、城乡联动、家校协同、社会共育四位一体工作格局,督查结果占目标考评20%,倒逼责任落实。

德育为先,打造“三个课堂一课程”


打造实境课堂。广泛开展“行走的思政课”活动,年均组织3万余名学生到彭雪枫纪念馆、博物馆、红埔教育基地重走红色路线。

打造视听课堂。围绕“家国情怀教育”“红领巾心向党”等主题录制微课,三年来,共推送德育线上教育资源600余条。

打造实践课堂。以红色教育为底色,以社团为载体,2024年以来,100余所学校组织学生走进长寿苑文化景区、樱花园法治文化长廊,教育引导学生做到知故乡人、说故乡事、赏故乡景、品故乡文、修故乡礼;“一课程”即建设德育课程。依托名班主任工作室,利用“四节两日两礼”等时间节点,整合家、校、社三方资源,综合教育学、心理学、德育等10个领域专业知识,开发传统节日课程、美德课程,以德育高质量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

智育为重,推进“三个强化一助力”


强化队伍建设。建立“1356”教研工作机制,以“创生课堂”为路径,践行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模式,各学校班子成员每周推门听课不少于3节。

强化家校共育。通过邀请家长进课堂、开设家长接待日等形式,凝聚家校协同育人强大合力。2024年以来,共回复学科类教育咨询和工作建议共800余条,人民群众对教育满意率98%以上。

强化养成教育。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落实“上课3分钟预学、课中提问题+评价、课后错题回头看”教学机制,培养学生会学习、懂倾听、敢质疑、善反思的良好习惯。2025年,全县科技社团增至116个,参与学生1.3万余人,多人在省级机器人、无人机赛事中获奖;“一助力”即用阅读助力。推进“书香校园”建设,新开辟校内“阅读角”50余个、班级“读书角”380余个,开展“好书交换站”“图书跳蚤市场”等活动120余校次,时时处处营造校园浓厚阅读氛围。

体育为基,实施“三个推进一唤醒”


推进课程改革。实施“健康知识+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用知、能、行、健四个任务目标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2025年中招体育加试学生运动技能达标率90%以上。

推进体教融合。采取课余自培、校内选培相结合的方式,培训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150人。今年7月份,该校被省体育局评为“河南省县区新型青少年体育训练阵地试点单位”。

推进特色体育。创建“一校一品+”特色体育课程体系,创成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校14所、国家级校园篮球特色校2所、国家级武术特色校1所、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2所、省级轮滑示范校1所;“一唤醒”即唤醒“课间十分钟”。实施“活力课间”计划,全县400余所学校将武术操、跑步、眼保健操融入课间,全部学生参与率达100%,学生日均运动时常均超过1个小时,近视率较去年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

美育为要,坚持“三个突出一开发”


突出融合发展。以学校文化理念为核心,以艺术课程为主体,各学科互相渗透、融合,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三年来,学生跨学科项目式学习作品达2万余件。

突出多元育人。开足开齐音乐、美术、书法课程,开设古筝、合唱、剪纸、空竹、国画、电子琴等特色社团课程,艺术教育形式更加丰富多彩。目前,全县共成立艺术类社团1100余个,参与学生9.7万人,占在校生总数46%;

突出业余活动。每年举办覆盖各乡校的夏邑县课后服务展演暨中小学文化艺术节活动。三年来,参演师生累计达2万余人次。

开发一套体系。打造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参与,能工巧匠、名家艺人、志愿者定期到校授课的“3+X”美育课程体系,李集镇将非遗扎染、杂技安塞腰鼓引进校园,火店镇将非遗宫灯、剪纸引入第二课堂。

劳育为本,夯实“三个聚焦一联系”


聚焦场地建设。巧用校园“边边角角”,打造劳动教育“金角银角”。如,该县第五小学利用操场北侧空地,建成耕读园、静思阁。

聚焦师资培养。建立“教研员+教研组+学科教师+志愿者”四级队伍建设机制,全县现有专兼职劳动教师1000余人,师徒结对开展“青蓝工程”,培养对象1000余人。

聚焦实践教育。依托龙港湾智慧农业、一帐营地、南圃农庄等劳动实践场所,开展手工制作、非遗展示、农蔬采摘等活动200余校次,覆盖师生5万余人。

家校联系。通过召开家长会、推送劳育视频、发放“致家长一封信”、开展“我是劳动小能手”活动等方式,加大对劳动教育意义的宣传,确保家长、学生知晓率100%,活动覆盖率100%。

(商丘市教体局供稿)

相关文章:

1、新乡市教育局:“三名”聚力 师德为魂 培育壮大教育领军人才队伍 2025-09-16

2、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构建“三维驱动”模式 以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赋能高 2025-09-16

3、广州市教育局网站-教师节快乐!弘扬教育家精神,致敬广大教师 2025-09-16

4、广州市教育局网站-“AI+实习实训”赋能职教助力区域人才培养变革 2025-09-16

5、锡山区:区教育局召开2025年秋季学期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会议 2025-09-15

6、枣庄教育大讲堂(第七十二期)暨庄西真教授专题报告会举行 2025-09-15

7、广东省教育厅关于2025年中小学教辅材料进校园有关问题的解答 2025-09-15

8、东莞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践项目学校遴选结果的公示 2025-09-15

9、江苏如皋职业教育中心校2024年招生简章 2025-09-15

10、南京江宁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2024年招生简章 2025-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