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大附中创建于1940年11月21日,其时,黄钰生、冯友兰、吴有训、查良钊、陈雪屏诸先生临危受命,始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附设学校”。1942年中、小学分置,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抗战胜利,组成西南联大的清华、北大和南开三校北返,1946年附中更名为“国立昆明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接管,1950年附中更名为“昆明师范学院附属中学”。1984年“昆明师范学院”更名为“云南师范大学”,附中随之更名为“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学校地处昆明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洪源路36号,校园占地面积169.28亩,建筑面积11万多m2。校园布局合理,设计精巧,环境优美,四季鲜花盛开,营造了一个优雅、舒适的育人环境;设施设备齐全,功能完善,有配备了各种现代化教学实验设备、气势恢弘的教学综合楼,现代化程度很高的信息中心,适合学生发展特长的音体馆,功能齐全的生活服务综合楼,温暖舒适的学生、教师公寓;另有达到国家标准的塑胶田径运动场、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等;馆藏图书66326册,电子图书3万册,书刊杂志220种,报纸20多份;实现了教育、教学和管理网络化。这里已成为有理想的教师实现个人价值的舞台,万千学子放飞理想的乐园。
学校现有57个教学班,学生人数近3000人;教职工288人,专任教师248人;硕士研究生80人,博士研究生2人;正高级教师11人,副高级教师104人;省、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名师52人;形成了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学有方、为人师表、优秀稳定的教师队伍。
建校至今,历尽沧桑,先贤垂范,来者竭诚。秉承西南联大“刚毅坚卓”的校训、“爱祖国、重科学、争民主、求进步”的优良传统,经过几代附中人的不懈努力,学校形成了“求实、认真、团结、进取”的校风,“严格要求、科学管理、勤奋好学、勇于探索、团结协作、以身作则”的领导作风,“严谨治学、开拓创新、诲人不倦、为人师表”的教风,“严格广博、勤奋好学、勇于探索、追求不息”的学风。
学校一贯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奠基”的思想,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先学会做人,再学做学问,不仅要学会,关键要会学”,做到“做人、求知、健体、办事”协调发展。结合学生兴趣和特长,开设了形式多样的活动课和选修课,组织了40多个学生社团,定期开展“五大青春”文艺汇演、足球赛、排球赛、篮球赛、艺术节、体育节等文体活动,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80多年来,桃李芬芳,硕果累累,为国家培养了6万多学子,造就了一大批栋梁之材。其中有为新中国的建立抛洒青春热血的席淑筠、郎宝媛、庄任秋烈士;有参加抗美援朝的魏兆德等19位英雄战士;有著名作家罗广斌、宗璞;有著名数学家朱永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万哲先、戴汝为、严陆光;有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位计算机女博士谭小南;有省级干部齐怀远、朱志辉、戴光禄、刘勇;有全国青年十杰优秀企业家郑天一,优秀企业家黄思烈;还有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王佳,上海大学生十大风云人物吴媛媛,昆明“十大杰出青年”曹军、文镇、郝亚敏等一大批优秀同学。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领域,数以万计的附中学子为国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恢复高考以来,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一直保持云南省领先地位,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近800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深造,40多学子获云南省高考第一名;全国中学生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成绩斐然,实现了云南省物理、地球科学竞赛历史上金牌零的突破;为西藏培养了250多名学生,为我省20多个少小民族培养了2300多名优秀学生。
为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发挥附中在云南基础教育的引领和辐射作用,我校领办了“云南师大附中呈贡学校”“云南师大附中西山学校”;大力推进教育帮扶工作,积极响应财政部、教育部“三区三州”教育脱贫攻坚、省管校用“组团式”帮扶、“县中托管”帮扶计划,与迪庆州民族中学、迪庆州藏文中学、梁河一中、昭阳一中、武定一中、易门一中、金平一中、鹤庆一中、禄劝一中、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等兄弟学校建立对口帮扶关系,承办云南省教育领域基层人才对口培养工作,教育帮扶辐射全省16个州市,促进了当地教育质量的提高。
为开拓学生视野,树立全球化意识,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眼光的人才,我校先后与泰国朱拉隆功大学附中、澳大利亚墨尔本威斯理学院、美国伏蒙特学校、英国家林学校、印度圣泽维尔学校等结为友好学校;多次接待缅甸、泰国、伊朗、日本、美国、英国、瑞土等国和港澳台地区的教育参观访问团。
含英咀华,兴文教于边隅;续火传薪,继绝响于乱世。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新的教育改革大潮中,将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加强干部、党员和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促进学校提升内涵、科学发展,朝着“省内领先、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方向而迈进,为民族复兴、强国建设培养更多更好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现任领导班子
党委书记 关磊党委副书记、校长 马永文
党委副书记 王光兴
副校长 杨永
副校长 孙毅
副校长 吴元永
副校长 施加玺
副校长 王永生
现任各部门中层管理干部
党政办公室主任 黄伟
党政办公室副主任 石蕊
党政办公室副主任 陈昱嘉
教务处主任 张怀素
教务处副主任 张毅
教务处副主任 付加国
教科室主任 王洁
教科室副主任 颜坤
教科室副主任 胡光启
学生处主任 王冬
学生处副主任 王梅
学生处副主任 赵航
总务处主任 李海涛
总务处副主任 唐胜红
对外合作处主任 黄倩
保卫科科长 杨世民
信息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李玉宏
财务科科长 李琴
离退办副主任(主持工作) 陈吉松
工会主席 徐斌
工会副主席 肖梅
团委副书记(主持工作) 马钊
团委副书记 赵一青
现任年级主任
2024届年级主任 张春和
2025届年级主任 高燕
2026届年级主任 宝晓东
现任各学科教研组长
语文教研组长 存少辉
数学教研组长 段尔超
英语教研组长 孙艳屏
物理教研组长 王勇
化学教研组长 缪森
生物教研组长 董坤
政治教研组长 余群
历史教研组长 杨晓罡
地理教研组长 李继宏
音体美教研组长 王凤鸣
学校历史介绍:
联大附中的成立
1937年7月,日寇全面侵华,五千年文明的中华民族告急,龙的传人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奉教育部令南迁联合办学,于1938年4月抵达昆明,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从此,三校一体,精诚合作,为中华延续文明,使世界不绝汉声,成为教育史上的奇迹。英美国家大学誉之为“中邦三十载,西土一千年”,意为:西方大学从中世纪诞生至现代大学制度建立,历一千年之久,才出现一流大学,而中国从清末的京师大学堂算起,到西南联大不过三十余年时间,即有此成就。
1940年,联大师范学院遵部令,由黄钰生、冯友兰、吴有训、查良钊、陈雪屏成立筹备委员会,设立附属中小学校,并于当年11月开学。始称“国立西南联大师范学院附设学校”,次年奉令改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附属中小学校”,又次年中小学分开,中学称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简称“联大附中”。附中教师颇多联大毕业生,如杨振宁、王浩等;联大教师也纷纷在附中兼课,如杨武之、许浈阳、孙毓棠、张清常、李广田等;或在附中举办学术讲座,如冯至、雷海宗、罗庸、潘光旦、费孝通、蔡维藩、马约翰等。大师云集,成一时之盛。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西南联大完成历史使命,于1946年5月结束,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复员北返。这所世界一流大学虽被解散,但其血脉犹存,生生不息。联大附中先改称“国立昆明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继改称“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名随世易,血缘不变,沧海桑田,精神永恒。
师院附中的成立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西南联大完成历史使命,于1946年5月结束,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复员北返。这所世界一流大学虽被解散,但其血脉犹存,生生不息。联大附中先改称“国立昆明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继改称“云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云南师大附中(老校)

云南师大附中(新校)
云南师大附中是云南省教育厅主管的、云南师大领导的唯一一所一级一等高级中学,是国家基础教育重点科研课题基地学校,是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是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项目优秀实验学校,是云南省德育先进集体,是云南省文明学校。
学校有优良的传统和丰厚的文化积淀,在几十年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求实、认真、团结、进取”的校风,“严谨治学、一丝不苟、诲人不倦、为人师表”的教风和“严格广博、勤奋好学、勇子探索、追求不息”的学风,成为历届毕业生口口相传的名校。
学校勇担重任,根据省政府要求,每年面向全省十六个州、市招收两个班民族生,用爱心培养少数民族的杰出学子;派出骨干教师赴全省各地讲学支教并对口帮扶三个兄弟学校……紧跟时代潮流,自觉承担社会责任,成为富有社会美誉度的名校。
在教育竞争日益激烈、教育改革持续推进的新形势下,学校以课程教学为中心,向科研和管理要质量,每一个附中人,以自己的实践,书写着辉煌的当代史。
云南师大实验中学
云南师大实验中学坐落在交通便利的昆明城区东风西路484号原云南师大附中旧址,这里高校林立,具有浓郁的学术文化氛围。云南师大实验中学脱胎于云南师大附中,继承了云南师大附中60多年的办学历史,积淀了丰富的学术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校园环境优美、古树繁茂,基础设施完善,办学条件优越。高耸的教学楼,宽敞的教室、学生阅览室、音乐教室、体操房;设备先进的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室、语音室和音像阅览室;设备完善的理、化、生实验室;学术报告厅、大礼堂等,无一不显示了实验中学的勃勃生机与活力,处处为学生读书和学习创造了最佳环境。

云南师大附中呈贡校区
根据昆明市《关于加快呈贡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意见》精神,2015年,昆明市教育局与云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集团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共同举办云南师大附中呈贡校区,由云南师大附中进行全面管理,至此,云南师大附中开始了在呈贡新区的办学,形成“一校两区”的办学格局。
云南师大附中呈贡校区管理团队由高新校区的各级领导组成,教师团队以高新校区教学经验丰富的一线特级、高级教师和省、市、区、校级骨干教师为核心,兼以北师大、华东师大等名牌师范大学的优秀毕业生以及部分名校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共同组成。课程设置、教学进度、学生考试、教研活动等与高新校区同步进行,学校的宗旨是让进入呈贡校区的每一位学子都享受到最纯正的云南师大附中的优质教育。
学校在立足备课团队、教研组的基础上,结合“三名”工程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成立了“教学工作室”和“德育工作室”,以团队引领推进学校教学研究和德育探讨。
学校占地面积为193亩,建筑面积89000平方米,有综合楼、教学楼、实验楼、报告厅、培训楼、艺术活动中心、社团活动中心、体育馆、学生宿舍楼、学生食堂等单体建筑,配有田径运动场、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和室内乒乓球桌等体育场地,还配备3D打印教室、智能机器人教育实验室、心理咨询室、舞蹈室、书法室等特色教室。
学校每年都会组织体育节、艺术节、律动青春等大型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们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示自己的个性,优美的校园、完善的设施设备,为学生的学习生活与社团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云南师大附中呈贡校区区位优势明显,教育教学资源丰富。学校积极推进特色办学,多种机制培养人,多种渠道输送人才,让学生在校园平台上发掘潜力、发展特长、展示才华。学校每年面向全省16个州市招收擅长足球的优秀应届初中、小学毕业生作为校园足球精英训练营队员,组建了初高中男女足球梯队,积极推进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
始于2015年的云南师大附中呈贡校区,如同始于2003年的高新校区,它虽为响应政府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号召、承担名校的社会责任而生,却并非云南师大附中办学规模的简单扩大,而是在教育变革的新形势下,继承优良传统,推陈出新,以更具活力、更有前瞻性的办学机制,承担着新的历史使命,寄托着附中教育人的希望和未来。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简介 】相关文章:
西山区第一中学 2024-11-03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简介 2024-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