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南开中学

时间:2024-11-04 来源:

重庆南开中学简介



历史底蕴  绿色校园  人文素养  现代科学

重庆南开中学创建于1936年,是著名爱国教育家张伯苓先生创办的南开系列学校之一。

 

学校因爱国和教学质量高而闻名。抗战期间,毛泽东、周恩来、华莱士等政要多次光临南开中学,重庆南开是抗战时期中国基础教育的典范。现为重庆市重点中学,全国首批文明校园。 

建校80多年来,学校先后为国家输送了7万余名各个领域的骨干。他们中有20余位国家和省部级领导,有33位院士,有将军、教授、艺术家和经济学家等。国家领导人邹家华,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中国工程院院长朱光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主任张存浩,著名科学家邹承鲁,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茅于轼,著名理论家郑必坚,著名词作家阎肃,南极科学考察队队长颜其德,“大爱铸忠魂”的中华信仰楷模冯理达,“翼龙”无人机设计师李屹东,中华骨髓库跨国捐髓第一人吴渝,抗震救灾中“最美的微笑”盛于峰,2009年感动重庆十大人物庹蓝兰,中国最美村官、感动中国2016年度十大人物秦玥飞等人都是重庆南开中学的校友。

重庆南开中学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南开中学就率先以课程设置改革为突破口,探索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建设的新途径。目前学校已经建立起了有南开特色的“必修课-选修课-自修课”和“学科课程-活动课程-隐性课程”有机结合、相互补充的课程体系。并以“普通高中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成果获得了2014年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另获得重庆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南开中学每学期开设40余门选修课;特色活动课程“南开讲坛”定期邀请著名高校校长、院士、专家、社会知名人士等前来演讲,每周一次,已达298讲;正式出版了《南开大讲堂》第一辑、第二辑,学术期刊《新课程 新教材》5期。

重庆南开中学.jpg

学校的体育、艺术、科技活动丰富多彩,成果突出。女子篮球、田径、排球、足球、网球、板球、棒球、高尔夫球、乒乓球、跆拳道、国际象棋等运动队,在各种竞技中屡创佳绩。群众体育活动丰富多彩,每年一届的全校运动会,高一年级的篮球联赛、高二年级的足球联赛、高三年级的排球联赛,以及自2012年开始改革的课间操,都受到全校学生真切期盼。艺术方面,合唱、民乐、管乐、舞蹈等团队有着很高的表演水平,多次获奖。每年组织艺术活动月,通过艺术特长生专场汇报演出、年级歌咏比赛、学校迎新晚会、雷雨话剧节、电波达人校园歌手大赛等活动,使全校师生体验艺术魅力,增强艺术修养。科技活动丰富多彩,2005年以来,6人荣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34人获得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或市长奖提名奖, 90余人次获国家级科技创新奖项,近600名学生在各种科技比赛中获得奖励,校园里洋溢着蓬勃的创新气息。

南开中学秉持“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坚持以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方向,使学生既具备世界眼光,又有中国情怀;既全面发展,又学有特长。由于出色的办学业绩,重庆南开中学被誉为“中学里的大学”和“办中学的一面镜子”,2017年11月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 

不同时期的校徽



校风:严谨、科学、求实    

校训:允公允能  日新月异  

教风:学高身正、诲人不倦

学风:勤奋、自主、开放    

 

重庆南开中学校歌歌词

渤海之滨,白河之津,巍巍我南开精神。汲汲駸駸,月异日新,发煌我前途无垠。美哉大仁,智勇真纯,以铸以陶,文质彬彬。大江之滨,嘉陵之津,巍巍我南开精神。

  



重庆南开中学办学基本条件


学校占地面积22.2万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12.8万平方米,运动场地面积5.6万平方米,校舍总面积15.4万平方米。森林覆盖面积达83%,保护古树9株,四季常青,满眼皆绿,孕育勃勃生机。玉兰、荷花,品格高洁;金桂、腊梅,暗香氤氲。岁寒,三友显志;年新,桃李报春。

 

学校布局合理,建筑规划科学,中正大气,典雅平衡,被誉为“中学中的大学”。

 

教学设施完善,教学用楼9栋,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达6.7万平方米。范孙楼、勤俭楼书声琅琅,公能楼、午晴堂弘道谆谆,科学馆、实验楼格物致知,艺术馆、图书馆涵养人文。文物保护群落5处,历史与现代交织,传承与创新并举。教室205间,其中实验室及功能教室72间,完全满足新课程、新高考改革的各类要求。“最美民国建筑”忠恕馆春绿秋黄,发煌莘莘学子前途无垠;“都市宁静村落”津南村冬暖夏凉,陶铸青年才俊汲汲骎骎。 

图书馆藏书20万册,报纸杂志300余种,方便书山攀登学海遨游。体育馆游泳馆,运动设施器材丰裕,尽情挥洒青春强健体魄。宿舍5栋,寝室418间,床位2358个。食堂2个,就餐座位1462个。配套科学,舒适惬意。

学校共有教职工554人,其中专职教师50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特级教师9人,正高级教师14人,市级骨干57人。中高级职称388人,占比77%。南开教师多出身名门,爱生乐业,勤勤恳恳,受人礼敬。专业功底深厚,教学技艺精湛,课程开发能力突出,既能引领“双新”示范,又能培养拔尖人才,还能助力国际课程中心学生申请牛津、剑桥、哈佛、耶鲁等国际名校。教师平均年龄35岁,精力充沛,经验丰富。


现任领导介绍



  冉孟凯,男,土家族,重庆石柱人,中共党员,大学学历,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高级教师,重庆市南开中学校党委书记。

 

  肖力,男,汉族,四川巴中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入选重庆英才·名家名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重庆市南开中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

 

  吕珍律,男,汉族,重庆忠县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高级教师,重庆市南开中学校党委副书记。

 

  陈荣,男,汉族,重庆云阳人,中共党员,大学学历,正高级教师,重庆市南开中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

 

  张昌福,男,汉族,重庆巴南人,中共党员,大学学历,高级教师,重庆市南开中学校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杨华跃,男,汉族,四川郫县人,中共党员,大学学历,高级教师,重庆市南开中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工会主席。

 

  张莉花,女,汉族,福建建瓯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高级教师,重庆市南开中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

 

  吴燕春,男,汉族,四川自贡人,中共党员,大学学历,正高级教师,重庆市南开中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

 

  严春,男,汉族,重庆合川人,中共党员,在职大学学历,高级教师,重庆市南开中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


重庆南开中学创办历史简介



1935年11月,张伯苓校长赴四川考察。在由湘入川的客船上,校长触景生情,口占一绝:“大江东去我西来,北地愁云何日开?盼到蜀中寻乐土,为酬素志育英才。”表达了开拓中国西部教育的宏阔理想。

12月,校长在成都参加全国禁烟总会,受到了四川籍校友的热烈欢迎。在川期间,校长自念从事教育三十余载,志在造就人才,挽救中国。彼时国难深重,欲多报国,亦唯有在教育上多多努力。四川是彼时西部文化中心,夙称天府,政局安定,交通便利,前途发达,未可限量。加之四川学生资质聪颖,性情活泼,若施以良好教育,均可成为建设新四川及新中国之人才。遂决定在川设立南开中学,作为将南开学校办到全国各地的发端。闻听校长有意在川设校,渝蓉二地人士都极力争取。几经考虑,校长决定选址重庆,“以交通便利故”。校名“南渝”,取南开与重庆结合之意。

翌年2月,校长即派天津南开中学主任喻传鉴及严伯符、宋挚民来渝筹备设校。三人以高度的责任感投入到建校工作中,夜以继日,未敢放松丝毫。选址、购地、建筑场馆、购置设备,诸多复杂之事,仅半年就全部完成!8月底,开始商讨招生事宜。聘请教员、计划招考、内部组织等诸多复杂事,仅10日便已处置妥当。1936年9月11日,南渝中学正式开学上课,揭开了重庆南开中学历史的扉页。从筹建到开学,足见南开人之责任心与南开之效率。

重庆南开中学建校“三杰”

初,南渝招初一、初二及高一三个年级,学生二百余,教职工十余人。两年后,初高中两部增至六个年级,场馆基本齐备,图书、仪器设备均得到充实,初具规模。1937年,“七七”事变,平津沦陷,天津南开校舍被日机轰炸焚毁,校长悲愤不已。蒋介石慰苓公曰:“南开为中国而牺牲,有中国必有南开。”语至明断而诚恳,苓深受感动,自念当益加奋勉,为南开前途而努力。

重庆南开中学师生建校劳动

是年,津校部分师生于抗战序幕初展时,即辗转来渝,得以继续工作、求学,南开团体得以维持不散。1938年,南渝中学更名为重庆南开中学,以示南开学校生命之延续及不屈之决心。彼时,因战区学生来渝纷请入校,学生人数增至1500人。此后10年,重庆南开在校学生人数在2000内。

建校初期重庆南开中学的校门

重庆南开中学创办历史简介.jpg

校长注重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并重,为当时的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当时,重庆南开中学升学率极高,师资队伍强,学生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广大青年以当南开学生为荣。十多年间,国际友人有来渝参观战时教育者,政府当局必令南开妥为接待,隐然认为南开为中国战时中等教育之代表。重庆南开中学的大气和斐然成就也给外国友人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被美国总统特使、各国驻华使节誉为“中学里的大学”。


【重庆南开中学 】相关文章:

重庆市第八中学校 2024-11-03

重庆市经贸中等专业学校 2024-11-03

重庆市第八中学校介绍 2024-11-02

重庆辅仁中学校 2024-11-06

重庆南开中学 2024-11-04

重庆市第八中学校介绍 2024-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