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南京中考250分左右可以上的职业学校

时间:2025-08-20 栏目:高中学校资讯

2024年南京中考250分左右可以上的职业学校?这是很多中考失利的学生以及学生家长都非常想要知道的问题,确实,如果中考只考了250分,想要上高中几乎是没有希望了,如果不愿意再复读一年,或者觉得自己复读了也没什么希望的话,读职校,去学一门实用的技术也是可以的,毕竟现在职校升学也是路的,而且即使孩子不想继续升学,还可以掌握一门技术,出来找工作也容易,有个一技之长。

南京中考250分可以读的当地中等职业学校

南京艺术学院附属中等艺术学校

南京艺术学院附属中等艺术学校(中专)创建于1958年,坐落于南京艺术学院内,隶属于南京艺术学院。作为江苏省唯一的综合性高等艺术学府,南京艺术学院属于国家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是我国独立建制创办最早并延续至今的高等艺术学府,是具有艺术学科门类下全部五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的高校,是文化部和江苏省共建的综合性艺术院校,其前身可追溯到1912年中国美术教育的奠基人刘海粟先生创办的上海图画美术院。经过一个世纪的建设和发展,南京艺术学院经风雨而茁壮,历沧桑而弥坚,已发展成为在国内外卓有影响的综合性高等艺术学府。

南京艺术学院附属中等艺术学校师资力量

浸润于南京艺术学院;闳约深美的育人环境下,南艺附中立足校园文化建设,稳步发展。目前校舍面积2.5万平方米,现代化教学、生活设施齐全。现设有音乐、舞蹈两个专业,学制有六年制、五年制和三年制,共20个班级,在校学生700余名。文化课教师队伍拥有一批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特级、高级教师及学科带头人。附中设有交响乐团、弦乐团、民族管弦乐团、合唱团和舞蹈团。曾被评为;江苏省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艺术氛围浓郁、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资源丰富、办学条件优良、办学机制灵活、管理严格规范,有特色、高质量的艺术类品牌学校。

南京艺术学院附属中等艺术学校办学目标

南艺附中始终将;培养优秀专业艺术人才,为高等艺术院校输送优质生源作为学校的办学目标,依托南京艺术学院优质的教育资源,共享大学部一批专家教授的师资力量,通过加强素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管理,不断完善育人机制,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果,培养了一批享誉国内外的艺术名家。本科升学率保持在90%以上,每年有相当数量的毕业生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北京舞蹈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曼哈顿音乐学院、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等国内外知名高等艺术学府。

南京下关区职业教育中心

南京市下关区职业教育中心是2004年1月在南京市下关区成立的学校

南京市下关区职业教育中心主要职责

南京市下关区职业教育中心是2004年1月,经下关区政府批准,由区内原南京市港口职业学校、扬子江职业学校、下关电大合并而成。其中原港口职业学校自1981年开始开办职业教育, 1988年被认定为首批省级重点职业学校,1994年被认定为国标省级重点职业学校,2004年,下关职教中心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2005年被评为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奋斗目标有功单位。

南京市下关区职业教育中心设施设备

目前,学校占地面积达到6117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到38240平方米,在校生2317人,教职工211人,其中专任教师120人,双师型教师45人,开设了十五个专业(方向),建设了8个校内实训基地,实训设备总值800余万元。二十多年来,学校发展目标明确,思路清晰。

在;十五、;十一五这一职教发展的关键期,学校连续创建了两个省级示范专业,建成了;下关区职业教育中心鉴定所、;南京市软件人才培训基地、;南京市普通话鉴定站、;开放教育汽车维修专业教学责任单位、;中央电大三星级考点等,走上了规模办学、特色办学、多元办学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形成了以省级示范专业为龙头、以多元办学为特色、以密切联系新兴技术为中心、以培养专门技术人员为目标,独立设置、特色鲜明的中等专业学校。

江苏南京技师学院

南京技师学院创建于1952年,隶属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是一所以培养中高级技能人才为特色的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江苏省重点技师学院。

江苏南京技师学院发展历史

占地575亩,总投资3.6亿,于06年9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学院立足于南京市经济发展需要,以培养既具有一定专业理论水平,又具有较强实际操作技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重视理论学习,突出技能训练为办学特色。专业设置科学合理,办学层次不断提高,形成以高技能人才培养为主体,技工教育和高等学历教育并存的教育模式。

江苏南京技师学院师资队伍

学院设有技师部、高级部和中级部,技师班和高级工班学生人数已占全院学生人数的72%,在校生已突破6200人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280人,专职理论、实习指导教师184人,具有中、高级职称及本科学历教师占90%以上,双师型教师占40%。学院开设了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应用电子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等近四十个专业。学院具有一流的现代模具加工、现代焊接加工、数控机床加工、智能化加工中心、数控网络编程、电工电子、电力电子、电气液压、工业电气自动化、PLC、柔性控制、通信电子、楼宇智能化、计算机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实习、实验室上百个。

实训区内配备比同类学校领先的各类高、新、尖实训、实验设备2700台(套),教学设备总资产3000余万,为学院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学院教育质量优良。几年来,学生等级工鉴定合格率均达99.87%以上,毕业生;双证考核合格率均在99%以上。

学院毕业生以;适应岗位快、动手能力强、发展后劲足受到用人单位广泛认同和欢迎,就业率稳定在98%—99%,就业去向主要集中分布在南京地区的中外合资、股份制、外商独资等大中型企业以及机关、事业单位。许多毕业生由于在岗业绩突出,有的成为优秀员工和生产骨干;有的被提拔到管理岗位;有的被选派出国继续深造;有的获得;最佳青年志愿者、;年度最佳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这些优秀的毕业生为学院赢得了良好声誉。

江苏新闻出版学校

学校与江苏印刷技工学校合署办学,是江苏唯一培养出版、印刷、发行中、高等人才的省属中专校,是全国新闻出版系统重点职业学校、全国新闻出版系统教育培训先进单位、全国新闻出版系统首批专业教学评估达标学校之一、全省首批合格中专校之一、省新闻出版系统文明单位,党总支、团委、工会先后被评为省级机关;坚强堡垒、;五四红旗团委、;先进工会。

江苏省新闻出版学校师资力量

学校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多名教师受到新闻出版总署和省、市有关部门的表彰,拥有设施先进的实验实习场所和布局合理的校外实习基地。学校在举办三年制普通中专教育的同时,与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开办大专层次的五年制高职班,印刷技术专业被评为江苏省示范专业。此外,学校还承办北京印刷学院江苏成教工作站、江苏省新闻出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举办大专、中专成人函授教育,面向全省印刷、发行行业开展技术培训、岗位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形成多层次的办学体系。

江苏省新闻出版学校办学理念

在20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形成独特的办学优势和专业特色。学校加强办学针对性,密切与社会用人单位的联系和合作,注重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和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学生代表队多次在全国和华东地区技能竞赛中获奖,荣获第三届华东地区新闻出版职业学校学生胶印技能竞赛团体冠军,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较强。多年来,学校向社会输送大批技术和管理人才,他们分布在全省新闻、出版、印刷、发行、广告、传播等单位工作。

南京中考250分可以读的五年制大专学校

正德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大专

正德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筹建于1998年,2001年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教育部备案正式建立,举办方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友会。

截至2018年9月,学院占地面积250余亩,建筑面积17.4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约2.41亿元,设有7个教学系部,开设33个高职专业,有在岗教职工390人,其中专任教师251人,有在校学生5258人。

正德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大专优越的区位优势

为学生完成学业、就业和创业开辟广阔天地: 学院位于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军路校区仅一路之隔,毗邻河海大学新校区、密集的高新技术研究机构和公司企业,具有浓郁的科技、经济开发和文化学术氛围。学院办学 10 年,已先后投入 3.7 亿多元,建成了一个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现代化新型校园。

18万平方米的校舍、现代化的报告厅、标准田径场、运动馆、大学生活动中心以及藏书 53 万多册的图书馆,星罗棋布于绿色校园中。

青山、碧水,红墙、绿草交相辉映,成了南京翠屏山下一道亮丽的风景。学院充分利用这得天独厚的人文环境,建立产学研结合的高效长效办学机制,与企业开展合作办学,接受企业;订单定向培养,毕业班学生最后一学期 80% 的学生到企业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为我院学生实习、就业和创业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正德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大专凸显的专业特色

为培养紧缺人才建立快速通道: 紧密结合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以就业为导向,结合自身优势,加强专业建设,把专业建设作为学院开展高职教育与服务社会经济的接口。在专业建设中,根据市场需求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结合学院自身优势来设置专业。

目前,学院已经形成以工科为主导,工、文、管、经、艺各类专业协调发展的布局。2009 年,学院招生的专业有 25 个,其中工科类专业占 13 个。每个专业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经常对专业如何设置、学生应该学习哪些课程和技能进行研讨。

学院教学委员会定期讨论各专业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对各年级教学计划、各专业理论课的教学、实验实训课的开课等作出规划和调整,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他们的职业综合素质能够适应未来岗位群,保证人才培养的规格。

同时以抓重点专业建设为龙头,不断推进专业教学改革。在专业建设上舍得投入,不仅提供组织、经费上的保障,而且采取多种措施推动各专业建设不断上水平、上台阶,努力做到以强势专业显办学特点,以鲜明特色树学院品牌。

目前,除院级八个重点建设专业外,;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还被列为江苏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是江苏省民办高职院校中唯一获此殊荣的专业。在课程建设中,努力以课程建设促专业建设,把课程体系的构建作为教学工作的重心之一,构建符合高职培养目标的;公共课和基础课—职业技术基础课—职业技能课的课程新体系,同时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

目前,学院有 13 门课程是院重点专业建设课程,有 4 门课程被评为院精品课程,计算机系;网络技术及应用课程、电子工程系;数字系统设计与 PLD 应用技术课程还先后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正德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大专优质的教育资源

提高教育质量的可靠保证: 学院瞄准创建一流民办高校目标,至今已投入 3.7 亿多元,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现代化新型校园。

并先后投入 3950 万元,高标准、高起点地建设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全院共建设有电工电子、计算机技术和应用、视频与动画、经济与管理、艺术设计、机电中心、建筑工程、汽车、语言、计算机等 10 个实训中心和 60 多个个实验实训室,多媒体教室 40 多个,形成了特点鲜明的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在实验室建设中,电工电子实验实训中心已经通过验收,成为江苏省高等学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同时投入 400 万元建设校园网,投入 400 万元建成报告厅,投入 400 万元建成塑胶跑道人工草坪标准田径场,投入 400 万元绿化校园,投入 560 万元建成运动馆。

在加强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建设中,先后与南京朗驰一站式汽车服务中心等数十个企业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建立了一大批校外教学实践基地,拓展了学院的办学空间。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为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构建了优良的平台,赢得了各界的高度评价。

正德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大专师资

学院拥有教职工 450 余人,其中专任教师 300 余人,教授、副教授占 35.28% 。还从其他高校、著名企事业单位聘请具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学者、专家、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

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好、能够适应高职教育的师资队伍为他们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提供了可靠的师资保障。

正德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大专证书

完善的;双证教育——打开就业的通道: 推进;双证教育和职业技能培养。学院已经 取得了电子商务、软件技术等数十个证书考试及 ATA 国际 IT 认证中心考点资格,实施了计算机、外语、会计、电子商务和数控加工技术等职业技术证书考试制度 ,许多专业把职业技能证书考试列入培养计划。

学院学生就业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双证教育取得好成绩。如我院学生参加 Delphi 开发工具国际认证联机考试,通过率达到 76% ;参加数控加工(中级工)职业技术证书考试, 85% 以上学生拿到该项证书。

在推进学生就业工作中,学院 加强就业指导,促使学生多就业,就好业。学院注重学校的品牌建设,努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充分适应用人市场的需要。

正德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大专学生就业

为了让学生多就业,就好业,学校开展了订单教育,努力为企业对口培养人才。另外,在学生最后一学期到企业实习期间,积极促进企业和毕业生的有效沟通,使毕业生在实习中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

同时,在校内校外实训中,促使一批动手能力强的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很快被企业相中,解决就业问题。学校还举行;双选会、;招聘会等,为毕业生找;婆家搭建平台。十年来,已经培养七届 10000 多名毕业生,七届毕业生年内就业率均在 96 %以上,近三届毕业生就业率高达 98% 以上。

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良好的人才培养质量,使历届毕业生广受用人单位的青睐,他们走上社会充分就业,为经济、社会的建设发展建功立业。

正德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大专公认的教学质量

构筑成才高平台: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大量差异更大的学生进入民办高校。我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实施分级、分班教学和多元化培养。新生入校后,学校对他们的数学和英语能力进行摸底测验,并在此基础上对《高等数学》、《英语》和《计算机应用基础》三门基础课进行分级和分班教学,让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吃饱、;吃好;学习基础差的学生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较大提高,达到高职的基本要求。

无论选择何种学校,重要的是要有积极的态度和努力学习的精神。学校仅仅是一个学习的平台,你的努力和进取心将决定你未来的发展。同时,与家长、老师和辅导员保持沟通,获得更多关于学校和专业的信息,以便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记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展轨迹,用自己的方式追逐梦想,并为未来打下坚实基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