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册语文总结范文篇1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课文复述复述方法
一、复述课文的提出及重大意义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英语课程的任务有这样一段描述:“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缺乏语言环境的情况下,课堂上应多开展意义和形式相联系的活动,将语言知识的传授、语言技能的训练与交际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运用课文复述这一教学策略,是使学生获得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口头表达能力的行之有效的策略。复述课文不是简单地背诵课文内容,而是对课文内容进行归纳、概括和总结。不仅可以帮助教师评估课文教学的效果,而且可以为学生提供锻炼口语和写作能力的机会,这既有助于学生对篇章内容的理解,又有助于他们复习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具有重大意义。
二、复述课文的几种方法及实施策略
由外研社出版的《英语》(新标准)的初中部分教材选用了多种体裁、题材和风格的英语材料,内容涉及生活中的众多领域,因此复述课文的方法也灵活多样。本文分为两类来讨论:学生自主型和教师提示型。
(一)学生自主型
在课文教学结束后,学生能在把握原文主旨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复述课文内容。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学生自我设计复述的内容和方式。根据参与复述的学生人数,可分为单人式、双人式和多人式。
1.单人和双人式复述
单人式复述是指单个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或是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简略表述自己对课文的见解。多人或多人式复述则可让学生通过合作的形式复述课文。其中最常见的是对话或是采访这样的形式。在新标准教材中有多篇课文适宜采用单人复述或是双人式形式复述。
例如,新标准初中二年级上册Module8Unit2“TheLondonEyeisonyourright.”老师可以安排学生开展如下两种课文复述活动:
一,假设你是一位带团的导游,向你的游客们介绍今天在伦敦的行程安排及景点介绍。
二,以采访或是问询的方式向一位咨询处的负责人问路,可围绕下列问题复述课文。
(1)HowcanIgettothestationfromtheNationalGallery?
(2)HowcanIgototheTowerofLondon?
(3)Whereisthepark?
(4)I’matthestation.Iwanttovisitthemarket.
2.多人式复述
在教学中比较常见的多人复述主要有表演式采访和故事接龙两种。以新标准初中二年级上册Module12Unit2“Youmustn’ttalktooloudly”为例,这篇课文有关跨文化交际知识,完全可以设计成访谈类节目,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讨论。既重组了课文内容,又对文章加以浓缩和提炼,既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复述能力,又给了学生展现自我表演能力的机会。例如具体方案可以设计如下:
采访对白(4人一组,各有分工,两位主持人,两位嘉宾)
Host(主持人一):Goodafternoon,ladiesandgentlemen,welcometowatchCCTV-9.Theseprettyandhandsomepeopleareourguests(嘉宾)whocamebackfromEngland.
Host(主持人二)TodayweinvitethemtointroducetraditionallifeinEngland.First,let’slearnsomethingaboutgreeting,givehimawarmwelcome.
Guest(嘉宾一):介绍greeting方面文化
Mynameis?摇?摇?摇.LastSunday,IreturnedtoDalian.IenjoyedmystayinEngland,however,Inoticedsomethinginterestingaboutgreeting.Youcanjustsay?摇?摇?摇?摇,butyoucanuse?摇?摇?摇?摇?摇.
Host(主持人一):Oh,itsoundsinteresting.Whataboutfoodanddrinkcustom?
Guest(嘉宾二):介绍foodanddrinkcustom方面文化
I’m?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Iwillgiveyousomeadviceaboutfoodanddrinkcustom.WhenyouvisittheEngland,itisimportanttorememberthefoodanddrinkcustom.Youcan’t?摇?摇?摇.Youcan?摇?摇?摇.
Host(主持人二):Ok,we’dbetterrememberthose.Thankyouforourguestsandthankyouforyourlistening.seeyounextweek,goodbye!
对于故事的时间和逻辑顺序清楚的文章,教师可以采用故事接龙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复述。例如新标准初中一年级下册Module9Unit2“Goldilocksrushedoutofthehouse”一课,课文明显有表示时间顺序的first,next,then,andfinally,方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复述课文。
(二)教师提示型
课文复述的实施过程也是教师退居后台当导演,学生站在台前唱主角的教学过程。若要学生“唱得好”,教师就必须做许多工作。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给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
1.补充信息式
这是一种简单的复述形式。可以用于教材复述的初级阶段,帮助学生理顺课文内容,抓住文中关键部分。教师要做到将文本整体结构呈现出来,空去个别信息点,让学生补充完整。
例如,新标准初中一年级下册Module5Unit2“LondonisbiggerthanCambridge”可以设计成补充信息式复述练习。
Myhometownandmycountry
CambridgeisasmallcityintheeastofEngland.Ithasabout100,000people.Therearelotsofoldbuildingsandchurches.LondonisthecapitaloftheUKwith7millionpeople.TheRiverThamesis336kilometerslong.Londonis2,000yearsold.InthenorthofEnglandtherearesomelakesandlowmountains.InthewestofEngland,therearelotsofsmallvillagesonthecoast.EnglandisaregionofBritain,andBritainisanisland.It’snevertoohotinthesummer,orverycoldinthewinter.
本文为全文原貌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原版全文
(划线部分是需要学生补充的课文信息。)
2.问题串联式
在逻辑结构不明显的课文中,教师可以设计概括性强的问题,帮助学生复述课文。例如,新标准初中三年级上册Module5Unit2“There’snoshoutingandnorunning”一课可以设计下列三个问题:
(1)InwhatwayistheScienceMuseumdifferentfromothermuseums?
(2)WheredoesTonygowhenhevisitstheScienceMuseum?
(3)WhatelseistheretoseeintheScienceMuseum?
教师有时也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成一个mindmap。例如,新标准初中二年级下册Module4Unit2“Ifasnakebitesyou,takeaphoto.”
借助上述问题,方便学生快速理清思路,以便完成复述任务。
3.提炼脑图记忆式
传记、说明、议论等对初中学生来说较复杂且篇幅又长的文章可以借助脑图的形式帮助提示记忆。例如,新标准初中二年级上册Module5Unit2“ViennaisthecentreofEuropeanclassicalmusic”为例设计脑图如下:
还可以有更简单的文章结构设计,例如新标准初中三年级上册Module2Unit2It’sstillreadandloved中的简化脑图如下:
4.表格提示式
将课文内容转换成关键词提示的表格,让学生根据表格提示复述课文内容。例如,新标准初中一年级下册Module8Unit1“Iwasborninasmallvillage”可归纳表格如下:
复述课文的方法多种多样,例如,根据归纳好的段落大意进行复述的文章结构回顾式,根据重要词汇提示来复述的重要词汇提示式,以及关键句提示式,等等。
三、复述课文的几种方法的效果评价
我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提炼脑图记忆效果最好,背诵完整,所用时间短。但关键在于透彻理解课文基础形成自己的脑图。问题串联和表格提示效果相当,学生能抓住句子的主要部分,但往往遗漏描述性短语或词汇。补充信息和学生自主复述多半都是强行记忆,遗忘率比较高。
总之,课文复述是促进英语学习的有效策略,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教材难易程度、文章的体裁题材和学生的能力选择最有效的复述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初一上册语文总结范文篇2
[内容]
——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教读本)评价
1993年秋季开始,全国初中起始年级正式使用义务教育教材,这表明我国实施义务教育又向前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这套初中语文教材吸收了原教材的合理成分,并参照国内外编选语文教材的经验,有所创新,是一套色调鲜明的新教材。由于它是在原教材基础上产生的,为说明它的特点,有必要将其与原教材作一些比较分析。
一
语文教材主要有综合型与分科型两类。我国传统的语文教材都是综合型的,即将知识体系、训练序列和课文三部分编入一套教材里,又有按文体分类、年代顺序和训练要求三种不同的编排方法。近代语文教材又基本上按文体分类或训练要求组成单元的方法编选课文。50年代中期,我国学习苏联经验,编选了一套《汉语》和《文学》的分科型教材。所谓分科型教材,是根据语文知识和训练体系将语文教材分编为几种。实行分科教学,知识系统、完备,各成体系,便于教学,也有明显的优点。
1978年以前,我国中学语文教材都是全国统一的。这种做法不能适应各地发展的不平衡和要求的不相同,也不利于教改实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了开展各种教材和教学的研究与实验,一些学校和教育研究机关编选了一些实验教材,有综合型的,也有分科型的;分科型教材一般分为“阅读”“写作”和“汉语知识”三种。统编中学语文教材吸收了各种实验教材的优点,也分综合型和分科型两种,即“初(高)级中学语文课本”高、初中各6册和“三年制初级中学语文课本(试用本)”《阅读》和《作文·汉语》各6册。
综合型初中语文教材根据教学大纲的“以读写训练的要求”“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体例分单元编排。读写训练主要通过课文(每册30课)体现,是教材的主线;语文知识贯穿其中,编写成短文,是教材的副线。
分科型初中语文教材《阅读》和《作文·汉语》配套使用。
《阅读》课主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作文·汉语》课本的“说写训练”配合。课文篇数多(每册平均40课),分讲读和自读,文言文与白话文混合编排,练习的内容与形式丰富多彩。
《作文·汉语》课本包括“说写训练”和“汉语知识”两个系统。“说写训练”包括“作文训练”和“说话训练”:每次“作文训练”由作文知识、例文、作文范围和作文指导四部分组成,每学期6次;“说话训练”即口头作文,要求进行成篇的讲话练习,每学期围绕一个中心训练2—3次。“汉语知识”编为44篇短文,包括“语汇”“语法”“修辞”。语法知识按新的中学教学语法系统编写。
这两套语文教材吸收了建国以来语文教材编选的经验,受到广大语文教师和学生的欢迎,但都不能适应义务教育的需要,有明显的不足:
1.为适应升学教育的需要,原教材不能满足各类学生的不同需求,知识更新慢,反映经济建设实际的内容薄弱。但义务教育要变升学教育为素质教育,教育的目的不是单纯为上级学校培养后备生,因此,教学内容要扩大,要适应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
2.为适应封闭性教学的需要,原教材课文教师要篇篇讲,作业学生要题题做,因此课文和练习都受到一定“量”的限制,影响学生开拓视野和开发智力,也适应不了义务教育建立开放式教学体系的要求。
3.由于对语文教学整体结构认识不够,教学内容没有超出智育和德育的范围,教学方法停留在传统的“读写讲练”上,因此,原教材没有为开发智力、审美教育提供充分的条件,特别是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4.传统的语文教学重读写轻听说,着重培养书面语的理解与表达能力。但是,口语是书面语的基础,口语的运用在现代生活和工作中更为广泛、重要。“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几经修改,虽已明确提出语文训练包括口语即听说能力的训练,原教材也相应增加了一些口语训练的内容,但没有形成完整的训练序列。
二
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实行“一纲多本”,即在同一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分编为多种,整理的包括“教读本”和“自读本”,还有适合不同地区需要的地方教材。教读本供课堂讲授使用,配套发行“教师教学用书”。这是一套综合型教材,在总结教材编选经验的基础上,吸收了原教材的优点。
它吸收了原综合型教材的如下优点:
1.从语文学科的整体性、综合性的特点出发,以语文训练为主干,把教材的各种因素综合起来,建立起一个整体教学结构。
2.重视知识和能力的科学性和序列性。语文知识贯穿于读、写、听、说训练之中,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密切结合,既联系了课文和学生实际,各个部分又有自己的体系和序列。
3.重视通过练习培养能力,练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化,富于启发性。
它又吸收了原分科型教材的如下优点:
1.教学内容容量大,课文多,教读本每册30—40课,还有配套的、篇幅相当的自读本。
2.作文训练线索分明,目的明确,梯度合理,一次一个中心,前后形成系列。既重视口头作文,又重视书面作文;既重视片段练习,又重视综合练习;既重视写作训练,又重视修改训练。形式多样,配有例文,紧密联系了课文与学生实际。
3.白话文和文言文混合编排,文体特点和表达方式的应用更加突出。
但是,新教材在吸收原教材优点的基础上,从义务教育的需要出发,教学内容更为扩大,知识层次增多,练习份量更重,又有自己的一些特点:
1.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了语文学习的合理顺序。总体结构改变了以文体为主的安排形式,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册要使学生认识语文
的运用与生活的关系,培养观察、分析生活的能力,培养一般的吸收和表达能力。第二、三、四册在继续培养观察、分析生活能力的同时,培养积累、运用书面材料的能力,依次侧重培养记叙、说明、议论的吸收和表达能力。第五、六册培养综合运用观察得来的材料和书面材料的能力,在日常生活实践中运用语文的能力和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为了体现各个阶段的要求,第一册按课文反映的生活内容,第二、三、四册按文体和表达方式,第五、六册按实用体裁和文学体裁组成单元。2.大量增加适用性强的内容,突出语文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从第二册起,系统安排了各类应用文教学,第五、六册则重点培养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
3.重视语文能力的全面培养,突出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这套教材,听、说、读、写都有各自的训练内容和序列,围绕阅读训练的要求,分散在各个单元和课文中,使各训练序列既自成体系,又互相配合。
4.语文基础知识改变了编写短文的形式,结合课文的提示、练习和注释介绍,有利于与读写结合;同时,每册都有附录,系统归纳本册有关的语文基础知识,供学生复习,不作课堂讲授。
三
教师要掌握好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必须转变几个观念。
第一,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这套教材既有整体性、综合性、又有科学性、序列性,目的就是从根本上改变传统语文教材的封闭体系,沟通语文和其他学科,沟通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沟通课内和课外,建立一个符合语文学科特点的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的开放系统。因此,掌握这套教材,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和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要处理语文知识系统和能力系统、教师教读和学生自读、课堂教学和课外语文活动之间的关系,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指导他们更广泛地学习和运用语文。
第二,“过去教科书只有一本,凡是编入教科书的都要教给学生。有所遗漏,教师就会被认为没有尽到责任。这几乎成了多年的通例,必须打破这个观念。这一回,教科书不只一本,而且用于课堂上讲授的一本,内容也有许多层次,不要求全部由教师教给学生,相当一部分要由学生自学。课文分教读和自读,练习分必做和选做,自读课文后的练习尤其可以灵活处理。厚厚的一本书,要求教师讲授的只是其中一部分,这是一个很大的改变。”(《教师教学用书》“说明”)教材编者十分强调这一观念的转变,给教师教学以相当的自。因此,教师一定要处理好自己掌握“一桶水”和教给学生“一杯水”!的关系,处理好教读和自读的关系,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学要求,选择最恰当的教学内容。使用同一套教材,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要求可以有所区别,这有利于联系实际,改变“一刀切”的做法。一般地说,对接受义务教育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实用性强的知识可以多传授,实用能力要着重培养;对接受义务教育后准备继续升学的学生,知识面可以宽些,理论性可以强些。对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和班级,内容不要过深,要求不要过高;对语文基础较好的学生和班级,内容可以深些、宽些,要求可以多些、高些。但无论对什么学生,都要重视培养自学能力和自学方法,教师不要什么都包下来,一定要改变保姆式的教学方法。
第三,教材的总体结构要求语文能力的全面培养,因此,要改变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读写轻听说的教学思想,改变重记忆轻理解、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方法。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之外,要特别重视实用能力的培养。过去,中学生不会组织整理材料,不懂基本实用文体的格式和要求,适应不了工作、生活和学习的需要,常有一定的普遍性。这并不是因为知识高深,能力复杂,而是因为重视不够,缺乏训练。使用义务教育语文教材,固然不能放松传授基本知识,培养基本能力;但是,语文训练必须全面,实用能力必须加强。只有这样,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教学才能落到实处,协调发展。
四
要学好、用好义务教育教材,除了转变观念外,还要掌握好教材的组织结构系统。
这套教材的组织结构,从纵向看,包括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的四个系统和一个培养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的系统;从横向看,各种知识和能力相互配合,通过单元形式体现出来。
四个知识和能力系统是:
1.阅读训练:它体现每个单元和课文的基本教学要求,主要通过课文的教读、自读和练习来进行。教学内容的课文为中心,根据教材的总体结构来安排,是总体教学内容的具体化。要求具体,有一定弹性;既有总体目标,又有合理梯度。例如,第一册着重培养观察和分析生活的能力,以及一般的吸收和表达能力。课文就按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革命生活、自然景物、经济文化生活、科学世界、想象世界的顺序组成八个单元。为培养观察和分析生活的能力,安排了生活的启示、反映生活要渗透感情、认识和理解生活、文章与生活的关系等教学内容;为培养一般的吸收和表达能力,又安排了划分段落、概括段意、归纳中心、反映生活的各种表达方式等教学内容。第二册以训练记叙能力为主,兼及说明、议论的起步,认识表达方式的交叉现象。课文包括七个记叙文单元和一个诗歌单元。教学内容安排了记叙的要素、顺序、详略,中心和材料,记叙和描写,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说明和议论中的记叙等,体现了第一册“一般的吸收和表达能力”的深化和提高,反映了语文学习螺旋上升的客观规律。
2.作文训练:根据总体结构的训练目标,按照各册的教学要求,安排在各个单元和课文中。作文训练包括片段练习和全篇训练,片段练习安排在课文练习中,全篇训练每学期6次。每次作文根据该册和单元要求提出一项具体目标,例如,第二册着重培养记叙能力,六次作文依次要求:交代清楚记叙要素,注意记叙顺序,围绕中心自动检索,根据中心确定详略,叙述结合描写,记叙中穿插议论。每次突出一个重点,前后连贯,序列鲜明,最终形成综合能力。
3.听说训练:包括随机训练和集中训练。随机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在课文练习里安排一定的内容。集中训练每学期两次,每次突出一个中心,与作文训练交错进行。例如,第一册要求“说话要大方,口齿要清楚”和“要说得清楚、简洁”;第二册要求“说话要有中心、有条理”和“说话要连贯、严密,学习听记”。不难看出,听说训练的要求与作文训练的要求基本一致。
4.语文基础知识:包括现代汉语知识、文学知识、文章知识和读写听说知识。基础知识不再采用短文形式,在课文提示、练习、注释中介绍,通过教读和自读理解,通过练习运用。短文形式有利于知识系统化,但不利于与课文结合,与读写听说训练结合。改变短文形式后,为弥补知识分散的缺点,每册课本都编了附录,指导学生系统复习本册所学知识。
5.除知识能力系统外,这套教材还有一个培养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的训练系统,这是以往教材忽视了的问题。教会方法、培养习惯、也是培养能力,但不是单纯的语文能力,而是学习其他知识和从事各项工作必须具备的综合学习能力。例如,第一册要求培养学生掌握勾画摘录词语、查字典词典、学习圈点批注、做摘抄、列提纲、做分类资料卡片、做读书提要等学习方法,养成边读边思考、注意提出问题自求解决的学习习惯。这都体现了这套教材重视培养自学能力的特点,它的要求也分散在各个单元中,每个单元突出一个重点。
使用这套教材,要处理好上述五个知识能力系统的相互关系。五个方面的要求融合在各个单元中。每个单元由单元提示、课文和作文训练或听说训练三部分组成。
单元提示主要介绍
课文,提出教学要求。教学要求体现了各种知识和能力系统的配合,尽可能一致。例如第二册第一单元阅读训练要求掌握记叙的要素,作文训练就要求写记事性文章,交代清楚六个要素,学习方法着重培养学生默读。课文分教读课和自读课,约各占一半。
教读课由教师讲授,课文前面有学习重点和预习提示,后面有练习。预习提示根据单元要求和课文的重点难点,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和要求学习利用工具书查检的字词。练习包括课文练习和基础知识练习,全面体现各训练系统的教学要求。练习形式多,份量重,分必做和选做。课文练习有三个层次:(1)理解分析——着重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2)揣摩运用——在理解的基础上推敲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妙处,进行读写听说训练;(3)记忆联想——巩固、扩展学习成果,熟读背诵,抄录词语警句,选取与课文有关的文字材料和课文比较,以加深理解和开阔视野。基础知识主要是现代汉语知识,先对有关知识作简要阐述,然后安排适量练习。
自读课由学生自学。课文前面有自读提示,后面有练习。课文可以在课堂上由教师指导,学生自学,也可以安排让学生课外阅读,自读提示中所提的问题不要求学生回答,练习由学生自己选做。注释从简,有的词语要求学生自查工具书解决。自读课文,教师可以作必要的提示、检查和讲评,但不能包办代替,主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作文训练与听说训练交错安排,每册八个单元安排六次作文、两次听说训练。作文培养书面表达能力,听说训练培养口语的吸收和表达能力。二者训练目标一致,一般包括三个部分:作文提示或听说训练提示,介绍有关知识,提出训练要求;作文例文或听说预备活动(根据听说要求进行分解训练);参考题目。
每个单元的组织结构,下列图表可以清晰地显示出来:
每个单元都包括图中所述三个部分,有的单元后面还安排“语文活动”。“语文活动”是语文教学的辅活动,每学期一个中心,在课外组织。例如,第一册的“语文活动”是写字比赛,要求“字要写得清楚、匀称、整洁”。开展课外语文活动,是突破封闭或教学不可缺少的一环,教材作了一些安排,但教师不必受其限制,可根据实际搞得更为丰富多彩。
五
初一上册语文总结范文篇3
《语文》第七册教学计划
王蓉芳
班级情况简析:
班级人数
61
上学期合格率
100%
上学期优秀率
91%
本学期合格率指标
100%
本学期优秀率指标
上期差生率
本期转化率
经过三学年的学习,本班学生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掌握常用汉字1258个左右。知道多音字要根据在词语中的意思确定读音,,能认读学过的多音字,能用音序、部首方法查字典,能在教师指导下,从字典中选择恰当的意思。初步学会了独立识字。会读写课文中出现的新词,懂得意思,一部分会口头或书面运用。能给部分学过的词语找出近义词和反义词。能集中注意听对方讲话,听出别人讲话内容上明显的错误;已初步学会了听懂别人讲述的事和儿童广播,能复述主要内容;能说一段话叙述自己看到的事。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会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说出自然段的主要意思,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总起分述和并列两种连句成段的方法。能阅读程度适宜的儿童书报,了解主要内容。能观察图画和事物,能说语句通顺连贯的话。已基本上学会了用总分和并列句子写一段话。初步学会了写简短的日记。但也有个别学生未能很好地掌握。铅笔字能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行款整齐。学写毛笔字,初步掌握基本笔画的运笔方法,能临帖写毛笔字。写字姿势基本正确,但还有一部分学生执笔方法不够正确。
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学生了解了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就,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流血换来的,树立了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学了革命导师和英雄模范的故事,已初步养成了遵守纪律、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的品德和集体主义精神;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情趣和乐观、开朗、积极进取的精神也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本班中有三、四个学生由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学习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有待这一学期进一步加强教育。
全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是以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为序编排。教材编写时,把《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指导纲要》规定的六年制第四学年的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个训练点。这些训练点按照难易程度和四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的水平,分别安排在第七、第八两册教材中。从纵向看,教材按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把训练点排列成阅读训练、习作训练和听说训练三条线索;从横向看,按横向联系,协调发展的原则,把这些训练点组成单元。各单元按教学目标编选课文和练习。
本册教材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序列如下表:
单元
阅读训练
习作训练
听说训练
一
找出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
写留言条
正确地转述别人的话
二
用自然段归并法分段
有条理地主活动的经过
三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一)
看单幅图,把一件事写完整
有条理地介绍自己
四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二)
把游览的过程写清楚
五
读懂儿童科普文章
把自己做的一件事写清楚
完整地讲述一件事
六
注意文章的题目
把看到的一件事写清楚
七
借助重点词句,背诵一段话
有顺序地记叙图中的景物
听写一段话
八
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给同辈写信
本册教材的思想教育,有的单元有相对集中的思想教育中心,如第一单元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第二单元认识学习要下苦功夫才能有成果,第三单元教育学生热心助人,在危难时刻能见义勇为,第五单元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精神,第七单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但课文是按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的目标编选的,不一定每单元的课文都围绕一个中心,如本册第四、六、八单元,思想品德教育以课文为单位进行,不强求一个单元的思想教育围绕同一中心进行。
本册教学总的目的要求:
1、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识字285个。能辨别常见的同音字和形近字,能认读学过的多音字。掌握部首查字的几种特殊情况,能在字典中选择恰当的意思,学会独立识字。
2、会读写400个左右的词语,懂得意思,一部分会口头或书面运用。
3、初步学会写钢笔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初步学会用毛笔临帖,继续练习基本笔画的运笔方法,注意字的间架结构,初步养成认真临摹的习惯。
4、初步养成有礼貌地认真听人讲话的习惯,能正确转述别人的话;初步学会完整的讲述一件事,条理比较清楚,语句比较连贯;能听写一段话。
5、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借助重点词句,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内容;读课文时能注意到文章的题目;初步学会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和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能读懂程度适宜的儿童文学作品和儿童科普文章,了解主要内容。
6、初步学会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图画和周围的事物,能条理比较清楚地记叙一件事,语句通顺连贯;初步学会写留言条,学会给同辈写信,掌握一般书信和信封的格式。
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使学生了解祖国山河壮丽,历史悠久,有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初步培养民族自豪感;初步培养勤奋学习、乐于助人、谦虚谨慎、敢于拼搏的精神;初步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教学措施: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
2、扎实进行语言训练,本学期着重进行分段的训练,但仍应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朗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习的时间。要设计有效的方法,扩大训练面,努力让全班学生人人参与训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间。教师应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
3、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表达,从读中学写。在作文训练中,要充分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初一上册语文总结(收集3篇) 】相关文章:
[精选]开学日记(整理5篇) 2024-07-04
精选小学四年级数学日记(整理2篇) 2024-07-04
开学第一天日记精选(整理9篇) 2024-07-04
[精选]暑假旅游日记20(整理12篇) 2024-07-03
万圣节日记精选1(整理9篇) 2024-07-02
初二的日记精选1(整理9篇) 2024-07-01
打羽毛球日记精选1(整理9篇) 2024-06-28
踮起脚尖作文(整理22篇) 2024-07-05
初一上册语文总结(收集3篇) 2024-07-05
消防逃生演练安全预案(收集3篇) 2024-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