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栽培技术要点范文篇1
【关键词】红薯;栽培;育苗;田间管理
红薯亦称甘薯,是一种种植历史较长,分布面积较广的旱地作物。发展红薯生产是调整种植业结构,提高生产效益的需要;也是改善食物结构,提高生活水平的需要。本着“因地制宜,选用良种,依靠科技,主攻单产,促进加工,提高效益”的指导思想,在红薯种植过程中,其栽培技术重点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备耕
1.1深耕
土壤板结会造成甘薯生长缓慢,就算多施肥料也难增产。深耕能加深活土层,疏松熟化土壤,增强土壤养分分解,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蓄水能力,改善土壤透气性,有利于茎叶生长和根系向深层发展,从而提高甘薯产量。
1.2起垄
甘薯主要是起垄种植,垄作比平作栽培能增加地表面积、增大受光面积、增加土体与大气的交界面、昼夜温差大且有利于田间降湿排水。在起垄时要尽量保持垄距一致,如宽窄不匀会造成邻近的植株间获得的营养不同,造成优势植株过分营养生长,而弱势植株可能得不到充分的阳光及养分,生长不匀影响产量。
2育苗选苗
2.1品种要纯
甘薯生产应尽量采用同一品种和种苗质量一致,当不同品种或优劣种苗混栽时,极易导致减产,这是目前南方甘薯低产劣质的主因之一。由于甘薯不同品种间和优劣种苗间存在较大差异,有的前期生长旺盛,有的前期生长迟缓,有的品种耐肥,有的品种耐瘠,还有的品种蔓较长,有的品种蔓较短,那么,混栽后的部分植株获得优势,营养生长过盛,从而影响了另一部分弱势植株的生长,另外,有些优势植株的茎叶旺长,反而会导致薯块产量低于正常水平。一般情况下,就算两个高产品种混栽也会降低产量。
2.2壮苗
要用壮苗,剔除弱苗,壮苗与弱苗的产量可相差20%~30%。因为壮苗返苗快,成活率高,长出的根多、壮,吸收养分能力强。因此造苗时要求薯苗粗壮,有顶尖,节间不太长,无病虫害症状。采苗时如乳汁多,表明薯苗营养较丰富,生活力较强,可作为诊断薯苗质量的指标之一。培育壮苗必须采用薯块育苗,一般在插植前100天,选择大小适中(单薯重以200~300克为宜)、整齐均匀、无病虫、无伤口、薯块做种。在计划种植前5~8天薄施速效氮肥培育嫩苗壮苗,当薯苗长度达25~30厘米时,应及时采苗种植,尽量使用第一段苗,切忌使用中段苗。
2.3选择好的育苗至关重要
2.3.1甘薯脱毒育苗
脱毒甘薯是利用生物技术清除甘薯内的病毒,培育出无病毒的甘薯秧苗,恢复优良种性,提高产量和品质。目前我国主要采用“组培育苗”的技术,进行茎尖脱毒后繁育薯苗,主要措施包括试管苗快繁和土壤扦插嫩尖苗等。
2.3.2灭菌杀虫
灭菌的主要目的是预防因病害而造成老小苗的发生,杀虫主要是为了杀灭种苗虫源。
3栽插
3.1栽插时间
栽插甘薯,以免形成柴根。应待雨过天晴,土壤水分适宜时再栽。也不宜栽后灌水,栽后灌水或在大雨后栽插,成活率虽较高,但薯苗往往长时间长势不好,久旱缺雨,则可考虑抗旱栽插,挖穴淋水,待水干后盖上薄土,栽苗后踩实,让根与土紧密接触,提早成活。
3.2合理密植
3.2.1温棚培植
每亩插植2500~4000株,在一定密度内,一般产量随着密植程度提高而增加,而大中薯率随着密植程度提高而下降,如果是作为食用,不需要大薯,可适当密植,收获中小薯,容易销售。
3.2.2栽插方法
甘薯栽插方法较多,主要有以下5种栽插法,一般以水平栽插法为佳。
水平栽插法:苗长20~30厘米,栽苗入土各节分布在土面下5厘米左右深的浅土层。
斜插法:适于短苗栽插,苗长15~20厘米,栽苗入土10厘米左右,地上留苗5~10厘米,薯苗斜度为45度左右。
船底形栽插法:苗的基部在浅土层内的2~3厘米,中部各节略深,在4~6厘米土层内。适于土质肥沃、土层深厚、水肥条件好的地块。
直栽法:多用短苗直插土中,入土2~4个节位。优点是大薯率高,抗旱,缓苗快,适于山坡地和干旱瘠薄的地块。缺点是结薯数量少,应以密植保证产量。
压藤插法:将去顶的薯苗,全部压在土中,薯叶露出地表,栽好后,用土压实后浇水。
3.3栽插注意事项
浅栽。由于土壤疏松、通气性良好、昼夜温差大的土层最有利于薯块的形成与膨大,因此,栽插时薯苗入土部位宜浅不宜深,在保证成活的前提下宜实行浅栽。但在阳光强烈且地旱的条件下,要注意如果过浅栽插,因地表干燥和蒸腾作用强烈,薯苗难长根,茎叶易枯干,导致缺苗,应考虑适当深栽等措施。
干旱季节可用埋叶法栽插。埋土时,要将尽可能多的叶片埋入土中,埋叶法成活率高,返苗早,有利增产,由于甘薯的叶面积较大,通常需要较多的水分供其生长,特别是薯苗栽插后对水分需求较高。
4科学施肥及注意病虫害防治。
早施提苗肥,壮苗肥在10~25天内,也可以亩追施尿素3~5千克。重施催薯肥大约在植后55天,占总施肥的20%左右,以少量尿素加硫酸钾肥,在靠垄的一侧坡土施肥。在生长后期,叶面喷施0.5%的硝酸钾溶液或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喷施时间宜在下午进行。
地下害虫有蛴螬、地老虎、蝼蛄、金针虫。亩用3%~5%辛硫磷颗粒剂2─3千克拌细土15千克,在起畦时撒入或者栽植时施入穴中,可有效防治地下害虫。
5田间管理
红薯是旱地块根作物,需肥量大,又没有明显的成熟期,同时整个生育期都忌土壤渍水。因此,根据红薯的生长特点进行管理才能保持红薯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平衡生长而获得高产。
5.1发根缓苗期至分枝结薯期管理:这一时期是红薯的定根返青阶段,需水量不多,消耗养分少,因此,重点是查苗补缺保全苗。
5.2分枝结薯期至茎叶盛长期管理:这一时期是分枝长苗、根系生长和结薯阶段,重点是进行控蔓促分枝并注意防治虫害。
5.3茎叶盛长至薯块膨大期管理。这一时期是薯块膨大、营养充分向块根积累的重要时期,重点是通过水分管理保持甘薯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平衡生长期,以防止水分过多造成生长过旺。因此,要注意疏通沟渠,做到涝排渍水、旱灌跑马水,并注意防治虫害。
综上所述,本文从种植的各个方面对栽培技术须注意的要点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在种植过程中须注意的问题,切实把握好每个环节是是获得高产的基础。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王家才;杨爱梅;孟自立;;商丘甘薯试验站能源甘薯新品种生产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18期
[2]吴文明;甘薯龙薯1号特征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红薯栽培技术要点范文篇2
关键词马铃薯;特征特性;无土;栽培技术;浙江景宁
马铃薯(Solanumtuberosum)为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食用,是重要的粮食、蔬菜兼用作物。马铃薯产量高,营养丰富,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气候温和湿润,昼夜温差大。环境无污染,生态条件好,均适宜马铃薯生长,其中以雨多、雾多、气温较低特别适宜马铃薯的发展,可生产高产、优质、无毒的马铃薯。马铃薯个体均匀、病虫害少、淀粉含量高、味正、个大、皮薄、色鲜,食品香甜可口。
1马铃薯形态特征
普通栽培种马铃薯由块茎繁殖生长,形态因品种而异。株高约50~80cm。茎分地上茎和地下茎2个部分。块茎圆、卵圆或长圆形。薯皮颜色为白、黄、粉红、红或紫色;薯肉为白、淡黄或黄色。由种子长成的植株形成细长的主根和分枝的侧根;而由块茎繁殖的植株则无主根,只形成须根系。初生叶为单叶,全缘,随植株的生长,逐渐形成羽状复叶。聚伞花序顶生,有白、淡蓝、紫和淡红等色[1]。
2马铃薯营养特性
马铃薯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一般新鲜薯中所含成分:淀粉9%~20%,蛋白质1.5%~2.3%,脂肪0.1%~1.1%,粗纤维0.6%~0.8%。100g马铃薯中所含的营养成分:热量66~113J,钙11~60mg,磷15~68mg,铁0.4~4.8mg,硫胺素0.03~0.07mg,核黄素0.03~0.11mg,尼克酸0.4~1.1mg。除此之外,马铃薯块茎还含有禾谷类粮食所没有的胡萝卜素和抗坏血酸。从营养角度来看,它比大米、面粉具有更多的优点,能供给人体大量的热能,可称为“十全十美的食物”。人体只靠马铃薯和全脂牛奶就足以维持生命和健康。因为马铃薯的营养成分非常全面,营养结构也较合理,只是蛋白质、钙和VA的含量稍低,而这正好可用全脂牛奶来补充。马铃薯块茎水分多,脂肪少,单位体积的热量相当低,维生素种类和数量非常丰富,所含的VC是苹果的10倍。每百克鲜薯含量高达20~40mg,VB含量是苹果的4倍,矿物质比一般谷类粮食作物高1~2倍,含磷尤其丰富,是苹果的几至几十倍不等,有机酸中,以含柠檬酸最多,苹果酸次之,其次有草酸、乳酸等[2]。
3马铃薯用途
马铃薯是一种粮饲菜兼用的作物,营养成份齐全,在欧洲被称为第二面包作物,由于营养价值高,马铃薯食品已成为目前的一种消费时尚。因鲜薯块茎体积大,含水量高,运输和长期贮藏都十分困难,为此,世界各国十分注重马铃薯的加工食品生产,如法式冻炸条、炸片、速溶全粉、淀粉以及糕点、蛋卷等,达100多种。马铃薯的鲜茎叶通过青贮,可以作为饲料,但其中含龙葵碱须引起注意,以防牲畜中毒。中国一些地区利用马铃薯茎叶作绿肥,其肥效与紫云英相似。
4无土栽培技术
马铃薯无土栽培的方式将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不用覆土,直接种植每颗种子可至少产出10个马铃薯,每株产量在0.4kg以上,折合产量至少有45t/hm2,而传统种植的马铃薯折合产量30t/hm2已经是高产,可见,无土栽培对促进山区或半山区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2]。其具体技术要点如下[3-4]。
4.1播前处理
4.1.1消毒。用种量1800kg/hm2,原种用瑞毒霉400~500倍液喷湿。
4.1.2切块。将每个种薯切成8块以上。因其具有顶端优势,尽量在顶端有芽眼处多切块,然后用10mg/kg赤霉素1包加水10kg浸种5min或对水75kg喷洒种块。
4.1.3催芽。将薯块平放在适墒净土上,使薯芽向上,上铺2cm土再平放1层种薯,反复3~4层后再在其上铺5cm厚土,堆放在背阳处,用农膜盖严,15d后即可播种。
4.2播种
在1月中旬播种,因土豆在膨大期如外界温度超过25℃,块茎则停止生长,秧蔓则生长旺盛,所以必须有90~100d的适宜生长期,播种不宜推迟。
4.3基质选择
在地块上铺3cm左右厚的草木灰作栽培基质。
4.4栽培密度
株行距以30cm左右为宜,把马铃薯的种子放在草木灰上,再铺1层8cm左右厚的稻草干。
4.5收获
经过80d的生长,其间不用施肥,除草,当植株停止生长,茎叶逐渐枯黄,匍匐茎与块茎脱落时,即可收获马铃薯。
5参考文献
[1]康朵兰,王惠群,萧浪涛,等.马铃薯主要生理性状和产量性状相关性的研究[J].中国马铃薯,2007,21(3):149-152.
[2]方贯娜,庞淑敏,杨永霞.无土栽培生产马铃薯微型薯研究进展[J].中国马铃薯,2006,20(1):33-35.
红薯栽培技术要点范文篇3
关键词:库山乡;红心地瓜;栽培技术;优质高产
中图分类号:S531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70533067
苏薯8号红心地瓜由南京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苏薯4号为母本、苏薯1号为父本,经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适应性很强,在瘠薄或肥沃地均适宜种植。莒县库山乡地处N35.24°,E118.4°,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土壤多为沙壤土和粽壤土,属中性土壤,适宜种植苏薯8号红心地瓜。由于该品种具有结薯早、产量高、商品性好、品质优、抗性强的特点,深受当地农民欢迎。通过多年来种植,库山乡在苏薯8号红心地瓜的优质高产栽培方面,也研究出了全新的方式方法。
1良种的选择
在对苏薯8号红心地瓜进行选种的时候,首先要了解苏薯8号红心地瓜的品种特性,仔细观察其外观特点。苏薯8号地瓜具有薯皮光滑,呈紫红色,薯肉桔红色,薯块呈纺锤形或短纺锤形,薯块大而整齐等特点。因此,一定要选择具有品种特征、薯皮鲜亮光滑、未受冻害、无病无伤、种薯大小在150~250g之间的薯块作为种薯。
2土壤的选择
红心地瓜是块根作物,它要求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透气、爽水的土壤条件。因此,要选择比较疏松、肥沃的土壤,才能保证红心地瓜生长。为了能创造一个优质高产的良好的环境条件,可以适当进行深耕和深翻,但不要过度进行深翻,以免打乱了整个土体结构。
3合理施肥
在施肥过程中,要根据土壤实际情况,本着“轻施氮肥、多施磷钾肥、重施有机肥”的施肥原则,对土壤进行施肥。施足基肥,一般情况下,基肥可以选用家禽牲畜的粪便等有机肥。在起垄阶段,每667m2地基肥施用量保持在3000kg左右。因红薯的根系多集中在25~30cm土层内,所以基肥要施在25~30cm深的土层中,才能有利于根的吸收;要巧施追肥,补足营养,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对施肥不足的地块,一般在薯块膨大前期进行追肥,可每667m2追施氮磷钾(15,15,15)三元复合肥7.5~10kg。施肥方式为穴施或用水溶解后浇根,每株浇肥液0.25~0.5kg;在薯块膨大中期,根系吸肥功能开端下降,可进行叶面喷肥,常用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每667m2喷液75kg,每隔15d喷1次,连喷2次。
4补苗和中耕
在地瓜插秧的时候,要利用斜插或者水平插的方式,插秧完成之后还要保持充足的水分,提升红心地瓜秧苗的成活率。苏薯8号红心地瓜秧苗一般要在6月10日以前栽完,然后逐行查苗补缺,及时中耕培土消灭杂草,返苗后及时中耕,以利薯苗快发,同时注意提土培埂。
5茎蔓管理
苏薯8号红心地瓜具有泥生根的特点,雨后土壤湿度较大时,苏薯8号容易产生不定根。而库山乡地瓜种植上都有翻蔓的传统习惯。理由是拉断不定根,避免长成小薯。事实证明,翻蔓扰乱了茎叶自然生长状态,造成人为机械损伤和重叠,降低光合效能,同时拉断了不定根,减少了水分和B分的吸收,同样制约生长,造成减产。因此,在茎蔓管理上要积极改变传统习惯,做到不翻蔓、不提蔓。
6科学浇水
苏薯8号红心地瓜属于耐旱作物,一般年份是不用浇水的。但是,如遇到特别干旱的年份也需要进行灌溉,注意浇水时切忌大水漫灌。因此,需要科学合理的灌溉方式来进行灌溉,一般对红心地瓜秧苗的灌溉需要在早晚进行,既要保证地瓜在生长过程中保持充足的水分,又不能造成田间积水。在雨水过于充足的情况下,要防止红心地瓜的腐烂现象,在雨水过后需要进行松土。
7病虫防治
在红心地瓜的生长过程当中,需要对各种病虫害进行有效的防治。
8适时收获
苏薯8号红心地瓜无明显的成熟期,一般都是采用现收现卖的方式,在当地平均气温降至12~15℃时进行收获,莒县库山乡最迟在10月底收完,以免受冻。收获的时候要轻刨、轻装、轻运、轻放,以免损伤薯块,影响收入。
9结语
库山乡在苏薯8号红心地瓜种植过程中,经过不断地探索,从选种、育苗、田间管理到收获,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农民运用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种植苏薯8号红心地瓜,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收入,带动了当地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红薯栽培技术要点(收集3篇) 】相关文章:
下雪日记[精选](整理5篇) 2024-07-13
[精选]开学日记(整理5篇) 2024-07-04
精选小学四年级数学日记(整理2篇) 2024-07-04
开学第一天日记精选(整理9篇) 2024-07-04
[精选]暑假旅游日记20(整理12篇) 2024-07-03
万圣节日记精选1(整理9篇) 2024-07-02
初二的日记精选1(整理9篇) 2024-07-01
妇产科发展规划方案(收集3篇) 2024-07-14
红薯栽培技术要点(收集3篇) 2024-07-14
医疗机构病案管理规定(收集3篇) 2024-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