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栽培技术与管理范文篇1
关键词:孟连县,小香蒜,免耕栽培技术
孟连县小香蒜因食用味香、种皮紫红、个小而得名,在我县冬季农业开发上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由于其独特的风味产品深受国内外客商所喜爱,产品远销缅甸、泰国、马来西亚等国,我县长年固定种植面积在1800亩,年销售量1200000kg创纯收入3600000元。更由于其栽培技术上实施免耕栽培,省工、省时、经济效益高。生产规模逐渐扩大至各乡镇和相邻澜沧、西盟两县,具有较高阔的发展前景。
1营养价值
小香的营养价值丰富每公斤可食部分含蛋白质16g、脂肪6g、碳水化合物80g、灰分7g、钙640mg、磷320mg、维生素C140mg、硫胺素0.2mg、核黄素1.2mg、尼克酸8mg。
2用途
2.1小香蒜白净透明皮软肉糯、脆嫩无渣、香气浓郁,自古被视为席上佐料佳品,鳞茎和嫩叶均可炒食、煮食,鳞茎可醋渍、盐渍、蜜渍加工成淹渍品。
2.2小香蒜具有一定的药用保健价值食小香蒜具有增进食欲、帮助消化、解除油腻、健脾开胃。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胃神经官能症、肠胃炎等,素有“菜中灵芝之美称。论文参考。
3免耕栽培技术
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要达到亩产1000kg以上必须做到精细整地、选用良种、适时播种、坚持点播、合理密植、及时除草和防治病虫害,孟连小香蒜的单产还可以提高的。要获得高产应切实做好以下技术措施:
3.1田块选择
孟连县小香蒜一般前作为水稻或蔬菜类,宜选用富含有机质、疏松、能排能灌的田块为种植田,PH值在5-6.5为宜,在水稻收割后排水控田。
3.2整地施肥
3.2.1前作水稻收割后,把大田积水排干,做到大田潮而不干、湿而不烂,以土壤不粘脚为标准的平整田面,用适宜刀具把稻桩割平于土面。
3.2.2;每公顷施腐熟农家肥15000-30000kg,过磷酸钙750kg,硫酸钾150-225kg做底肥。
3.3种子处理
3.3.1晒种
小香蒜在收获后都有不同的后熟期(休眠期),尤其是我县收获期又遇雨季,空气湿度大容易使刚收获的蒜种提前发芽,应做到通风透光、日照均匀,使种子干燥均匀,吸水快慢一致,发芽整齐。
3.3.2选用良种
孟连县小香蒜的品种主要是当地的常规种紫皮蒜和白蒜两种,紫皮蒜的蒜瓣少而大,辛辣味浓,产量高,而耐寒力较弱;白蒜一般辛辣味较淡比紫皮蒜耐寒,多做秋蒜播种,成熟期较早。选种时应注意蒜头不能太小,一般直径为5cm为宜,蒜瓣大小均匀蒜皮无黑斑(霉烂或病斑)现象,无病虫害不脱皮的蒜瓣做蒜种。播种前将蒜瓣分为大、中、小三级分级播种,使香蒜种出苗整齐便于管理。
3.4适时播种
小香蒜为长日照作物,生长适温为12-25℃,蒜瓣萌芽最低温度3-5℃,20℃左右为发芽适温,幼苗生长适温14-20℃,香蒜蒜头膨大适温20-25℃,温度过高时蒜头转入休眠状态。我县一般种植适期为9月中旬至10月下旬,每公顷播900-1500kg,下种时将分级的蒜瓣按10×10cm或10×13cm株行距桩点或手压将蒜瓣根部向下置入土中。论文参考。
3.5田间管理
播后用前作稻草均匀平铺于蒜田,起到防治杂草和保温、保湿的作用,要求田面土壤湿润。出苗后15-20天(3叶期)每公顷施尿素225-300kg,并保持田面湿润,蒜头形成期和膨大期各施一次尿素225kg、300-600kg草木灰、150-225kg硫酸钾,并喷施叶面肥2-3次(可以和喷施杀虫剂、杀菌剂相结合),并保持田面土壤湿润,大雨后应注意排水。
3.6病、虫害防治
3.6.1小香蒜防治杂草的主要措施也就是在播种前进行的芽前除草,每公顷用60%丁草胺乳油3000ml兑水900kg均匀喷雾或拌细潮土1500kg均匀撒施;也可以每公顷用60%丁草胺乳油1500ml+25%西草净可湿性粉剂1500g兑水900kg均匀喷雾或拌细潮土1500kg均匀撒施;其次,用前作稻草均匀平铺于蒜田内也是抑制杂草和稻桩萌发的有效途径,中、后期进行2-3次人工除草。
3.6.2小香蒜主要病害是紫病斑和叶枯病,以预防为主,第一次在小香蒜3-4叶期开始防治,每公顷用50%多菌灵1500g兑水750-900kg喷雾;第二次在5-6叶期用高效杀菌剂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g兑水750-900kg喷雾,10天左右一次,连续4次。论文参考。
3.7适时收获
3月底至4月中下旬收获,收获时应注意放水灌田使大田湿润易收,防止蒜头的损害,放置于大田2-3天曝晒,等大部分鲜蒜晒干后拿回家中储存,晾干后加工出售或选种留种。
4品种退化及预防
小香蒜种植中,往往会出现植株矮小、蒜头变小、小瓣蒜和独蒜增多,产量逐年降低,这种现象就是种性退化,原因是由于长期进行无性繁殖加在不良的栽培条件所导。为防止种性退化、提高种性可采用建立小香蒜种子田、异地换种等措施预防。
【参考文献】
[1]胡生会.免耕与耕作栽培蚕豆对稻田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8,(15).
[2]师江澜,刘建忠,吴发启.保护性耕作研究进展与评述[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6,(01).
[3]杜永林,杨洪建.江苏作物免少耕栽培技术发展探讨[J].耕作与栽培,2008,(01).
[4]王育红,蔡典雄,姚宇卿,王小彬,吕军杰,李俊红,丁志强,张洁.豫西旱坡地长期定位保护性耕作研究——Ⅰ.连年免耕和深松覆盖对冬小麦生育及产量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9,(05).
[5]陈冬林,屠乃美,关广晟,邓小华.水稻免耕栽培技术的研究及应用[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5).
[6]黄虎兰.中国油菜免耕直播栽培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J].湖南农业科学,2007,(04).
[7]马云祥,王淑珍.保护性耕作及其配套技术研究进展[J].辽宁农业科学,2007,(04).
[8]吴文革,张健美,张四海,张玉海.保护性耕作和稻田免耕栽培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8,(01).
大蒜栽培技术与管理范文篇2
[关键词]大蒜;地膜覆盖;种瓣;覆膜;肥水管理;及时收获
大蒜地膜覆盖栽培能大大改善其生长环境条件,具有良好的增产和提高商品率的作用,豫东蒜区多采取此种栽培方式。据试验,地膜覆盖栽培能使蒜头增产30%,蒜薹增产25%,一级商品率(即蒜头直径在55mm以上)达85%以上。其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一、施足基肥,整地作畦
地膜覆盖栽培与一般栽培相比,大蒜根系较发达,吸肥能力增强,植株生长旺盛,需要供给充足的养分,但盖膜后追肥不便,所以必须施足基肥。一般每667m2施入腐熟有机肥4000kg左右,大蒜专用复合肥50-60kg,耕透耙匀,平整后作畦,生产中多采取平畦栽培,一般畦长10-15m,畦面宽1.3-1.4m,畦埂底部宽30cm。
二、种瓣的选择与处理
蒜种的大小、好坏与产量关系密切,要选择瓣大色鲜,无伤无烂,无病虫害,不脱皮的蒜瓣作种瓣。按大小分级分畦播种,使植株生长整齐。播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加水配成500倍水溶液,每100kg稀释液可沁泡种瓣100kg,将种瓣沁泡24h后捞出,晾干表面水分,立即播种。这样不仅能有效抑制蒜衣内外部病菌的滋生和蔓延,减少烂瓣,提高出苗率,还可促进根系生长,使蒜苗健壮,产量增高。
三、播种覆膜
豫东地区地膜覆盖栽培大蒜适播期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过早,不利越冬,播种过晚,抗寒能力差,影响产量。播种时按20cm的行距先开沟,沟深8-10cm,按8-10cm的株距进行点播,播深3-5cm,每667m2播30000株左右。要求播种沟深浅一致,覆土薄厚一致。摆蒜时,将蒜瓣背腹连线与播种行的方向相垂直。这样可以减少叶片间的重叠,使叶片能接受更多的阳光,增加光合产物的积累,并能达到苗齐、苗壮的目的。
播种结束即可浇水,待水完全下渗后喷洒除草剂,选用44%戊.氧.乙草胺乳油(二甲戊灵10%,乙氧氟草醚4%,乙草胺30%)每667m2150-200g,对水50kg进行土壤均匀喷雾。此配方杀草彻底,持效期长。喷药结束后随即覆膜。
四、肥水管理
蒜苗出土后,即可划破薄膜将苗引出,引苗的膜孔要用细碎潮土盖好。
由于地膜覆盖栽培底肥施入充足,冬前一般不再追肥浇水。待次春幼苗返青后,浇足返青水,并追施尿素10kg。清明节前后,种蒜达到“退母期”,此期易出现叶片黄尖现象,要在“退母”前进行一次追肥浇水,每667m2施尿素7.5-10kg,以减轻或防止黄尖现象的发生,促进鳞芽花芽的分化。进入抽薹期生长旺盛,对肥水需求明显增加,当蒜薹“甩尾”时,结合灌水每667m2施尿素20-25kg。采薹后,一般不再追肥,以免茎叶徒长,使蒜头晚熟而且不耐贮藏,但在蒜头膨大期气温较高,水分蒸发快,为使蒜株维持健壮生长,要保持土壤有较高的含水量,加速鳞茎膨大,应及时灌水。为了促进鳞茎的成熟,增强耐贮性,收获前5-7d停止灌水。
五、及时收获
大蒜栽培技术与管理范文篇3
关键词蒜苗;西葫芦;夏黄瓜;阳光棚;高效;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33.4;S642.6;S64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2)20-0106-01
亳州市谯城区常年蔬菜种植面积4.67万hm2,阳光棚种植面积1.00万hm2,五马镇是谯城区蔬菜发展重点乡镇,特别是五马村具有多年的种菜历史,现有阳光棚1630棚,种植模式主要是蒜苗—西葫芦—黄瓜间作套种植,正常年份年收入30万元/hm2左右,最高可达37.5万元/hm2以上。
1蒜苗种植
1.1品种和种蒜选择
选用休眠期短、发芽快、幼苗生长快、假茎粗而长、叶片宽大肥厚、黄叶和干尖现象轻的品种。
1.2施肥做畦
一般施腐熟农家肥60~75t/hm2、磷肥300~450kg/hm2、钾肥75.0~112.5kg/hm2。蒜苗要求肥水条件高,一般灌溉次数较多,采用平畦栽培。在整地施肥后,一般做成宽1.5~2.0m的平畦,做到土细、畦平、畦垄直。
1.3播种时间及密度
每年9月中旬播种,一般行距为10~12cm,株距3~5cm,种植180万~225万株/hm2,用种量为3000~5250kg/hm2。
1.4扣棚,覆膜
每年10月中下旬扣大棚,一般大棚跨度6m,顶高2m,棚体结构竹木或钢架皆可。入冬后一般气温降到0℃以下时,有条件的可以在大棚内再覆盖小拱棚,促进蒜苗冬季正常生长。
1.5加强田间管理
播种后若土壤过干,要及时浇水,使土壤湿润,确保蒜苗早出苗、出齐苗。出齐苗后施1次提苗肥,施高氮复合肥150~225kg/hm2。入冬前要浇透越冬水,同时施1次越冬肥,使蒜苗大苗、壮苗越冬[1-2]。
1.6病虫害防治
蒜苗生长期主要在秋冬季,前期主要防止根蛆危害,发现根蛆后用毒死蜱、敌百虫等高效低毒农药进行防治。入冬后一般病虫害较少,主要防止冻害,如果温度过低,蒜苗会停止生长,并出现黄叶现象,影响蒜苗的产量和质量[3]。
1.7收获
进入1月,可以根据市场行情,开始采收上市,一般春节前后收获结束,单位面积产蒜苗37.5~60.0t/hm2,收入可达15万元/hm2。
2西葫芦种植
2.1品种选择
一般选种早熟抗病品种,如新早青一代、早抗嫩玉等。
2.2育苗
一般在1月中下旬播种育苗,在温室或多膜覆盖阳光棚中进行,采用营养钵育苗。播种后至幼苗出齐前应保持日温28~32℃,夜温不低于20℃,争取3~4d出齐。幼苗出土后应注意通风,适当降低温度,白天控制在20~25℃、夜间12~16℃,防止夜温过高,幼苗徒长。定植前1周左右适当降低温度,白天控制在15~20℃、夜间5~8℃,进行炼苗,提高幼苗抗逆性。一般苗龄约30d时即可定植。
2.3定植
在春节前后,蒜苗卖完后,及时施肥、整地、做畦,按照大行距80cm、小行距50cm起垄,垄高20cm,及时进行定植,采取地膜覆盖、加盖小拱棚、盖草帘子等多种覆盖方式,有条件的可以覆盖黑色地膜,既可以提高地温,又可以防止草害,确保西葫芦正常开花、坐果。
2.4病虫害防治
西葫芦春提前栽培主要防治病毒病,在西葫芦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主要危害叶片和果实。叶片受害后呈花叶、厥叶状[4]。果实受害导致畸形果,果面具瘤状突起而凹凸不平。病株矮小,结果少,甚至不结果,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要及时进行防治:一是化学防治。发病前叶面喷施核苷酸、牛奶等抗病毒药物;发病后叶面喷施病毒A、高锰酸钾、植病灵等药物进行防治。二是要及时防治蚜虫、飞虱等害虫,防止病毒的传播[5]。
2.5采收
一般2月下旬至3月上旬开始上市,5月中下旬露地蔬菜上市,西葫芦价格降到0.6元/kg时收获结束,一般产西葫芦60t/hm2左右,效益在12万元/hm2左右。采收时一定要适时采收,避免坠秧,不仅可以提高前期产量,也可以提高经济效益。
3夏黄瓜种植
3.1品种选择
栽培时应选择抗热、耐涝、抗病、高产、生长势强的品种。
3.2适期播种
西葫芦收获结束后,5月下旬至6月上旬及时施肥、整地、做畦,一般夏黄瓜种植采取直播。播种越晚温度越高,对植株生长影响越大,因而应适当早播。
3.3加强肥水管理
夏黄瓜栽培时底肥不宜过多,有机肥应充分腐熟[6]。夏季追肥不宜追施人粪尿,一是易发生病虫害,二是易产生肥害。应在下雨后追施复合肥225kg/hm2。可采取小水勤浇的原则,避免大水漫灌。
3.4病虫害防治
夏季正值高温多雨的季节,越夏黄瓜栽培病虫害发生较重。虫害主要有蚜虫、红蜘蛛、瓜绢螟、白粉虱等;病害主要有霜霉病、白粉病、炭疽病、细菌性角斑病、枯萎病、猝倒病等。对越夏黄瓜病虫害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株发病后及时用药。
3.4.1蚜虫、红蜘蛛、白粉虱。发现后及时选用10%吡虫啉、5%啶虫脒、1.8%阿维菌素300mL/hm2、甲维盐有效成分30~60g/hm2进行叶面喷施,注意叶片正反面要喷匀[7]。
3.4.2瓜绢螟。及时用20%氰戊菊酯乳油2000倍液、5%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48%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等药剂进行防治。
3.4.3霜霉病。用多菌灵、代森锰锌防治,或用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25%甲霜灵600~800倍液等进行喷雾,每隔5~7d喷1次,连喷2~3次。
3.4.4细菌性角斑病。可用30%Dt杀菌剂500倍液、细菌灵500倍液、5mg/kg高锰酸钾进行叶面喷雾防治。
3.4.5枯萎病。用70%敌克松1000倍液、98%恶霉灵3000倍液、枯萎灵600倍液等药剂进行灌根,7~10d灌药1次,连续灌2~3次。
3.4.6炭疽病。发病初期,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50%炭疽福美400倍液等药剂进行叶面喷防。
3.5及时采收
夏黄瓜生长快,瓜易老,应及早采收,一般黄瓜在开花后8~10d即可采收。如果水肥充足,采收愈勤,产量愈高,采收应在9:00进行,下午采收不仅易使瓜产生苦味,影响品质,而且会因温度过高而不耐贮运。
4参考文献
[1]沙永秀,裴刚,杨志军,等.大棚黄瓜—蒜苗高产栽培技术[J].汉中科技,2012(3):46.
[2]陈志宏,郭丛阳.古浪县蒜苗—娃娃菜一年两茬高效栽培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2012(5):35.
[3]王生.高寒地区蒜苗无公害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12(5):36-37.
[4]赵李锋,马志伟,董铁成,等.西葫芦秋延后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瓜菜,2012(4):59-60.
[5]苏彦丽.日光温室无公害西葫芦栽培技术[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2(10):57-58.
【大蒜栽培技术与管理(收集3篇) 】相关文章:
学游泳日记精选1(整理9篇) 2024-07-28
我的日记[精选5](整理3篇) 2024-07-28
四年级日记[精选9](整理5篇) 2024-07-27
描写秋天的日记精选1(整理9篇) 2024-07-27
下雪日记[精选](整理5篇) 2024-07-13
[精选]开学日记(整理5篇) 2024-07-04
精选小学四年级数学日记(整理2篇) 2024-07-04
心中的风景作文(整理26篇) 2024-07-30
大蒜栽培技术与管理(收集3篇) 2024-07-30
拆迁土地规划(收集3篇) 2024-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