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沟的水范文篇1
过去的三十年里,在这块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瞩目的经济成就和越来越巨大的国际影响力令中国这个昔日大国的复兴在望。然而持续二十多年经济高速地增长所带来的环境承载压力也是历史罕见的,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粗放型的发展所产生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已经开始越发严重地消耗掉经济发展的成果。毫无疑问“保护生态”和重视环境将是今后中国改革的共识。2007年的中共十七大报告将这种共识上升到国家层面:在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这是代表着“生态”这个以前多见于生物学领域的词将全面进入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1978年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九寨沟也许是三十年来中国在生态保护所做的探索和努力的最佳见证者――在这被称为改革开放元年的年份,九寨沟才正式进入人类的视野。
发现九寨沟,被伐木声惊醒的童话世界
九寨沟位于四川省西北部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与甘肃省接壤。因沟内热西、尖盘、部郝、树正、热果、则查洼、荷叶、亚纳和盘亚9座藏族村寨而得名。群山环抱之中的一条蜿蜒约60公里的“Y”字型山沟谷地,大大小小118个海子(高山湖泊)星罗棋布地点缀其中,与原始的生态环境,一尘不染的清新空气和雪山、森林、湖泊组构成神秘、奇幻、美艳绝伦的童话世界――由于被厚厚的原始森林所覆盖,又有岷山的天然屏障,九寨沟这个世所罕见的美景在深山中躲藏了数万年之久,仅有寨子里为数不多的藏族同胞过着半农半牧、自给自足的世外桃源般的生活。长期以来,九寨沟内只有马道和山间小路,藏民们很少与外界交往,因而九寨沟一直鲜为人知。在《南坪县志?翠海》一节中,对九寨沟的记载只有一句话:“羊峒番部内,海狭长数里,水光浮翠,倒映林岚”。
直到1960年,号召支援边远的山区,由此平原一带的人们响应号召分别走进阿坝州,甘孜州及凉山州进行三线建设,开发森林通过林业来发展当地经济。于是,两个林场在1966年在九寨沟内相继建立,开辟人工道路,进行大规模的林小采伐,直到1978年四川发文禁止九寨沟砍伐,刺耳的伐木声在九寨沟整整响彻了十多年,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根据当时进入沟内进行考察的专家们描述,当时的九寨沟人工道路沿途都有丢弃的边角木材和码得整整齐齐的原木,青翠的山坡上残留有星星点点的树桩,而工人们依旧忙着砍倒一棵棵粗大的树木,在震惊于九寨沟绝世容颜的同时,这样的景象令在场的专家痛心不已。林场伐木的痕迹在今天依然可见,一个突出的例子就是沟口一带没有树林存在。
为保护蕴藏着丰富动植物资源和世界罕见景观的九寨沟,一些专家开始着手用各种方式向相关政府机构呼吁停止在九寨沟内的砍伐,同时进行妥善保护,尽快恢复九寨沟伐木而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这其中,中国林科院院长,著名的林学家吴中伦教授是必须提及的名字,1975年他在对九寨沟进行细致而翔实的考察后感慨万分:“我曾到过欧美数国,也未见到有这样奇美的自然景色,必须很好的保护起来”,后立即上书四川省政府及林业部门,强烈建议要很好地保护这一奇美的自然景色。
1978-1984年:“生态保护”意识警醒
结束后的七十年代后期和八十年代初,是九寨沟单纯的保护期。1978年8月,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在《关于建议在四川建立几个自然保护区的报告》中,提出了在九寨沟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必要。此报告经中科院指示后,引起了四川省委的高度重视,省委指示省林业厅和中科院成都分院生物所共同制定,包括九寨沟在内的新建自然保护区的具体规划。
1978年11月30日有关部门下令停止在九寨沟采伐木材。1978年12月15日国务院正式下达文件,批转国家林业总局《关于加强大熊猫保护、驯养工作的报告》。以此为标志,九寨沟自然保护区正式成立。
1978年,对于在这年成立自然保护区的九寨沟而言有着凤凰涅磐般的重大意义,而对于整个中国而言,更是再也没有比“涅磐”更确切的词来形容中国发生的巨大变革:在九寨沟自然保护区成立两个星期后的12月28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邓小平的主持下在北京召开,短短5天的会议,掀开了新中国一段光彩夺目又历经波折的历程。
此后,无论是中国大地和九寨沟的各种工作开始真正步入正轨:
1979年,进驻九寨沟的两个林场迁出;
1980年,九寨沟自然保护管理处成立;
1982年,国务院批准九寨沟为部级风景名胜区;
1984年,九寨沟风景区管理局成立,九寨沟正式对外开放。
短短5年间,封闭数千年的九寨沟开始向世人展示她不出世的容颜,而同样封闭多年的中国,好奇却又小心翼翼地打量或者被打量外面的世界。
这段时间的九寨沟,虽然经历了十多年的砍伐,但由于几年的封山修养,九寨沟完整地保持了原生态。根据南京大学教授张捷的回忆:开放之初的九寨沟,当地的旅游配套设施跟不上,每年的客流量仅有几万人次。游客到九寨沟,住宿还是以前伐木工人的招待所。张捷指出,那个时候的游客享受的才是真正的生态旅游,他们可以直接接触到真正的原始森林风貌,深入到森林的内部。他第一次进沟的时候,地面上有着厚厚的一层苔藓,保留了最原始的自然风光。这些在如今的九寨沟游览区域已经鲜见了。当时不仅自然风貌保持着原始的风光,就连当地人也保持着淳朴的民风,并不愿受到太多的外来打扰。
特别是在1979年9月,中国颁布了建国以来第一部综合性的环境保护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把中国的环境保护方面的基本方针、任务和政策,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为其后陆续颁布的多部重要环境保护单行法规奠定基础。
1985年到2000年。光荣照不进现实
1984年以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管理成立为标志,九寨沟正式对外开放,游客数量增长很快。到1990年,进沟人数超过15万,其澳台游客数超过7D00人,九寨沟逐渐成为旅游业的新热点。这一方面自然是因为九寨沟有着世界罕见的景观所无比吸引人的魅力,另外一方面,则是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国经济开始复苏、并出现快速增长的势头,中国老百姓在解决温饱问题后,开始考虑游山玩水,中国的旅游业也正是这15年里,实现了飞跃式发展。
1992年,是九寨沟又一个重要的年份,在前一年九寨沟管理局收到了省建委转来建设部城建司30号文,国家把九寨沟列入了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加入《世界自然遗产目录》的名单。九个多月后,所有申遗所需的申请书、电视片、幻灯片等
整套资料准备完成。1992年6月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席考察官,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高级督察桑塞尔博士走进了九寨沟。根据当年专家陪同的人回忆,桑塞尔从九寨沟口到诺日朗,只看了一个序幕,就被九寨沟的奇景陶醉了。当他留连于树正群海情不自禁地说到:“这是世界上最优美、最神奇的自然景观,形态优美、色彩斑斓。”随同考察的世界自然与自然遗产保护联盟、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区委员会主席卢卡斯博士到了孔雀河景区时,深有感慨地说:“这里湖水的颜色太丰富了,有的颜色我在英语中一时找不到恰当的词语来形容。”
九寨沟对于专家们的称赞自然受之无愧。3个月后,九寨沟顺利入列世界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评估报告上列出了九寨沟成功入列世界遗产的两大因素:独特的美景,重要而濒危的动植物资源。这个人类观赏历史仅三四十年的景区,只用了十年的时间,成为全人类共同的遗产。然后,在1997年,被纳入世界人与生物保护圈。至此,九寨沟包揽了作为一个景区所能取得的至高荣誉。
然而,所有为九寨沟拿下世界自然遗产而欢欣鼓舞的人们,不应该忽略在颁给九寨沟“世界遗产”证书时专家的警告:“委员会应该对保护区正增长的人口及人为影响问题表示其关心”。
而此时的九寨沟旅游经济,呈现出爆发式增长:1984年,全年游客仅5000人,1995年的游客是15万次,1998年则为加万人次,而2000年更是超过100万人次,2004年每天平均游客就有7000人,高峰期达到九寨沟所能承载的最大游客数每天1.2万人。其别要指出的是1998年设立“黄金周”,每年的“黄金周”九寨沟皆人满为患,景区车队排成了长龙,堵车数个小时是家常便饭,有的游客在沟外排队排到夜里也没能进来,沟内沟外的旅馆均爆满,不少人睡在车上。
这个期间内,一直关注九寨沟的张捷教授,再次走进了九寨沟,作为一个专家发自内心对世界遗产的尊重与爱护,不免对九寨沟一些状况开始担忧。他回忆说,旅游者蜂拥而至,九寨沟内忙着修葺旧屋,平地起新楼,几百户人家都成了客栈,有的还建起了带“星”的宾馆,整个沟里竟然有5000多张旅客床位。水泥、石灰、瓷砖,马赛克、卫星接收器等城市化的设施遍布九寨沟。虽然有关部门早就要求九寨沟要“沟内游,沟外住”,但是很长时间九寨沟都处于“屋满为患”的状态。张捷教授说“1990年左右的时候,我去了一次九寨沟,确实很为当时看到的情景担忧。不讲规划的房屋大批出现,废弃的建筑材料随意堆置,土质和植被被伤害。宾馆饭店四周污水横流,垃圾丛生。水是九寨沟的灵魂,素有‘九寨归来不看水’之说。但九寨沟管理局的监测结果表明九寨沟的水体已经有富营养化的趋势,湖泊有沼泽化倾向。”
在张捷教授看来,关于“九寨沟将在20年后消失”的论点并非杞人忧天。
2001年――:进入生态文明的漫长旅程
2001年5月1日起,九寨沟管理局下令:景区内的宾馆饭店一律关闭,游客一律“沟内游,沟外住”。投资近百万元的跑马场也在一片责骂声中被拆除。管理局从每年的门票收入中拨钱给当地居民作生活保障费,同时安排当地人给景区打工。沟里1000多居民绝大部分都在景区内找到了保洁、护林、消防、票务等工作。有了稳定的收入,农民自觉地退耕还林还草,64000公顷的保护区,森林覆盖率恢复到63.5%。
从2001年7月1日起,九寨沟管理局又实行“限量旅游”,限制每天进沟的人数。所有旅行社都必须在网上预订,给沟内减压。为了避免游人直接践踏林区,九寨沟管理部门投资了数千万元在各景区建立起人行栈道,游人全部在栈道上行进,既能不受干扰地观赏美景,又可避免直接接触景区。为了满足游人接触自然的愿望,有关部门在一些次森林地带用铁丝网圈出一定的区域。
车辆不得进入景区,游客一律乘坐环保大巴。目前各候车点已安装了7个隔离栏,做到人车分离,有序排队上车。景区内还采用了不少国内甚至国际领先的环保设施――景区内原本是旱厕,游人的排泄物就地处理,现在28座生态厕所取而代之。这些环保厕所采用电子监控,自动更换保洁用袋,排泄物通过自动打包后,由专用清洁车运出景区进行处理,另外还有8辆车载式流动厕所。
原本在九寨沟沟内设有垃圾厂,景区内产生的垃圾就地埋在山里,这对九寨沟的破坏可想而知。诺日朗、火花海两座现代化污水处理厂启用,景区内的生活垃圾也一律运出沟外处理。管理局还委托四川省环境科学院制定了九寨沟环境保护规划和景区污染防治规划,建立了九寨沟环境监测站,开展水质、大气和噪声等监测。
九寨沟的水范文篇2
九寨沟导游词作文一亲爱的游客:
大家好!
首先欢迎大家来到九寨沟我是九州旅游工司导游我姓赵大家叫我小赵。很高兴见到你们接下来的路程都要我来带你们。
九寨沟在四川北部的万山丛中,它是因为四川北部中的完山丛中,有几条神奇的山沟。周围散布着九个藏族村寨,所以,人们称它九寨沟。
进入九寨沟了大家现在可以边听我说边看风景。
我们现在到了密林深处游人很稀少有很多珍稀动物但要小心警惕。
旅游到这就结束了,欢迎大家提出你的宝贵建议。
九寨沟导游词作文二大家好我是你们这次的导游,你们可以叫我小刘,我们现在乘坐的是蓝天旅游社的车。
我要先提醒大家:1、不大声喧哗2、不要乱丢垃圾,如果被管理员看见会罚款200元3、如果带了孩子请看好自己的孩子。
下面我就和你们介绍一个美丽的传说:九寨沟因有九个藏族人居住的寨子而得名。传说有一个貌美如花的姑娘住在这个胜地,一天她在绣楼绣花,一个英俊的青年向她求婚,并送给她一面宝镜。她特别喜欢这面宝镜,拿着它照来照去,结果一失手,宝镜掉在了地上,被摔成了108片碎镜片。这108片摔片竟变成了大小不同的湖泊九寨沟风景区共720平方公里,现在开发出供大家游览的仅50平方公里。在这片风景区中,景点以丫行的三条沟分布。
游人进入九寨沟先到树正沟。
九寨沟真的很美你能去看就更好了。
九寨沟导游词作文三各位游客们!大家好!我姓李,大家可以叫我李导游,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是有名的名胜景区九寨沟。在游览过程中希望大家做一个文明的游客,不要乱扔垃圾等不文明的事。要保护环境,下面我们开始游览了。
我们首先来到的绚丽群山倒影景观,那河水哗哗的流着,旁边还生长了很多棵桃树,那香味,在200左右好能闻到呢!好了!现在我说说九寨沟的资料吧!
九寨沟风景区位于阿贝(土字旁的贝,我不会打)、(上面两点中间三横一竖下面做个无)族自治州南坪县的中南部,距成都424公里,距公元约320公里。九寨沟以飞瀑、翠海、森林、雪山构成的自然风光,九寨沟有着称做童话世界的美誉。1982年被我国列为重点风景名胜保护区,近年又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人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好了,我就介绍到这里,九寨沟还有许多故事和历史呢!游客们!你可以去查九寨沟的故事和历史!大家可以继续参观,记得要注意安全!谢谢!
九寨沟导游词作文四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是彭xx,今天由我为大家做导游。欢迎各位到九寨沟观光游览!
九寨沟以原始的生态环境,一尘不染的清新空气和雪山、森林、湖泊组合成了一幅神妙、奇幻、幽美的自然风光,显现自然的美,美的自然,被誉为童话世界、人间仙境。九寨沟的高峰、彩林、翠海、叠瀑和藏族风情被称为五绝。九寨沟既是自然保护区,又是部级风景名胜区,同时,还被列入世界人类自然遗产名录。
九寨沟之美在水。这里湖泊很多,当地人叫海子。据说大大小小的海子共有108个,最小的面积不到半亩,最长的长海长7公里,长海的景色最为动人。近处绿水,清澈见底;远方蔚蓝,平静无波;两岸山树,映入海中,以绿为主调的色彩和周围宁静的环境,使人恍如踏入仙境。这里的湖,水的透明度有的达30米,在别处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因为这里森林多,地层是石灰岩,含大量碳酸,对水起到了净化的作用。透过清亮的水,湖底的澡类、沉积物和山峰树影一起映入眼帘,显得五光十色,称为五花海。
九寨沟的瀑布也叫人神往。这里河道纵横,水流顺着呈台阶形的河谷奔流而下,构成数不清的瀑布。有的细水涓涓,有的急流直下,有的如玉带飘舞,有的似银河奔泻。宽度或长度超过贵州黄果树瀑布的就有6条之多,其中诺日朗瀑布,宽100米以上,高20多米,水流凌空而下,银花四溅,水声隆隆。树正瀑布不宽,但高30余米,湖水分两路猛泻谷底,震耳欲聋。有的瀑布呈多级下跌,崖壁上长满繁茂青翠的树,瀑水从林间穿流下泻,形成罕见的森林瀑布。
九寨沟的水范文篇3
九寨沟位于中国四川九寨沟县岷山山脉南麓,处于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因周围有九个藏寨而得名.九寨沟景物特异,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早上九点整,我和爸爸便跟团向九寨沟进发.从成都出发到九寨沟有四百都公里的路程,虽然还不算太远,但汽车走的都是盘山公路,再加上海拔不断的升高,我晕车晕得很厉害,但我一直忍着,为了看到那美丽的风景,这点难受只得忍下去了.经过一天的车程.晚上九点整,我们终于到达了离九寨沟不远的川主寺,今晚在这儿休息,明天再坐五个小时的汽车,我们就可以到达目的地九寨沟了.
第二天早上八点,我们便向九寨沟进发.一路上,我再也看不到那一片片”楼林”,这里只有蓝蓝的天,白白的云和那一片片绿草地.过了五个小时,我们的目的地九寨沟终于到了.我的心情无比激动,因为我马上就可以看到那一处处美不胜收的景色,走进一个神奇而又美丽的童话世界中去.
九寨沟有一百多公里长,主要有三条沟,我们重点观赏了两条沟的景色,一条是日泽沟,是专门看海子(湖泊)的;一条是泽查洼沟,是专门看瀑布的.我们先去日泽沟看海子.因为九寨沟很长,所以我们乘坐?游巴士进行观光,然后再从每一个景点的车站下车,去仔细观赏大自然创造的一个个美丽饿景色.九寨沟有大大小小一百零八个海子,其中个个都有自己的特点,在阳光的照射下,每一个海子都向游客们展示了不同的色彩:红的,蓝的,绿的等等,把九寨沟装扮得五彩缤纷。从日泽沟一路游览下来,我看到的风景一处比一处美,其中我最喜欢的海子还还是镜海和芦苇海了。
芦苇海中长着大量的芦苇。听导游说,秋天一到,漫天的苇絮好似春日里的飞雪纷纷扬扬,无处不在。落在地上滚成了球状的棉絮,一团一团,被微风吹动着,打着滚似的你追我赶……听了导游的话,我真希望也能看到着苇絮漫天的场景。芦苇还中有一大片芦苇,这里自然成为了野鸭的天堂。只见几只野鸭在芦苇间穿梭,嬉戏。鸭妈妈带着几只鸭宝宝在水中游来游去,一副大自然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景象出现在我们面前。在芦苇海中,有一条玉带河,在碧绿的芦苇的映衬下,玉带河真的好比一条玉带,这条玉带绑在九寨沟这位美丽的姑娘身上,使她变得更加美丽,更加诱人,更加婀娜多姿。
从芦苇海往下走,便到达了镜海。镜海是九寨沟第三大的海子。当人们来到镜海前是,便知道了镜海名字的由来了。无风的时候,水面平静如镜,将对面的山倒映在水中,好比一面镜子,这就形成了奇特的景象“鱼在云中有,鸟在水中飞。”
中午十二点整,我们游玩了日泽沟,准备去泽查洼沟看瀑布。在去看瀑布的路上,我们走进了一条林阴小道。漫步在林间小道中,呼吸着那新鲜的空气,两耳听到的不再是那喧闹声,而是一阵阵清脆的鸟叫。在路旁的一些小海子里,我发现了一种奇特的现象:参天的古木死后倒入水中,经过几千年的钙化后,上面的树干露出了水面,风带了一些种子留在了树杆上,这样,种子生根发芽,形成了“巨树回春”的神奇景象,水中的树多了,就形成了“树在水中生,水在树间留”的奇特景象。
半小时后,我们走出了这条林间小道,来到了九寨沟最壮观的瀑布----诺日郎瀑布前.虽然诺日郎瀑布没有给人一种庐山瀑布那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的感觉,但诺日郎瀑布的气势绝不亚于它.诺日郎瀑布有三百多米宽,他气势磅礴,大量的水倾泻而下,产生震儿欲聋的声音,水雾笼罩着瀑布周围,一阵阵风带着潮湿而又凉爽的空气迎面吹来,让我顿时感到神清气爽,一切烦恼都抛到了九霄云外.
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那么快,日落时分,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九寨沟.在宾馆里,那一幕幕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还时不时在我眼前浮现.
【九寨沟的水(收集3篇) 】相关文章:
精选笑猫日记(整理2篇) 2024-08-02
三年级日记精选(整理6篇) 2024-08-01
学游泳日记精选1(整理9篇) 2024-07-28
我的日记[精选5](整理3篇) 2024-07-28
四年级日记[精选9](整理5篇) 2024-07-27
描写秋天的日记精选1(整理9篇) 2024-07-27
下雪日记[精选](整理5篇) 2024-07-13
我相信我作文(整理7篇) 2024-08-02
九寨沟的水(收集3篇) 2024-08-02
九寨沟游记(收集3篇) 2024-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