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水稻栽培技术范文篇1
关键词年代;栽培技术;水稻;产量;关系
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6)24-0052-01
120世纪50―60年代的粗放型栽培技术
20世纪50―60年代最原始的粗放型栽培,是将水稻种子用温水浸泡,量大的则在水池中浸泡7~10d,拿出用日光催芽,待水稻种子全部破胸露白后待播。一般在5月20日左右播种,播种方式是用目测,撒播地用种量在400~550kg/hm2,播种前先水耙地,用牛马拉着木制的捞子用目测捞平待播。播种时用簸箕装种子,用宽布带把簸箕系好,套在脖子上,放在胸前用手一把一把地人工撒种。每人每天播种2hm2左右。等水稻出苗后长到5cm左右时深水灌溉,通过3~4cm水层控制草害,否则水稻苗长的就比较细弱,节间距离拉长,直接影响了水稻产量的形成。当时技术水平比较滞后,没有化学除草剂,只能用水的深度来控制田里的杂草或人工除草,没有技术性的配套设施与机械设备,收获时是人工用小镰刀一点一点的割,割完还要人工码垛,倒垛晾晒,用牛马车从地里拉到脱谷场,脱粒时用人工摔,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这样劳作一年,产量在3000~3500kg/hm2。这样收获来的大米是纯天然绿色有机米。
220世纪60―80年代撒播与大垄条播相结合栽培技术
20世纪60―80年代是撒播与大垄条播相结合的种植方式,先做成大垄,灌水泡田,到待播时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人工目测播种,如有大风天气要尽力避开,以免播撒不均匀或是播后被风吹的种子稀厚不均造成减产,播种时田面不宜过硬或泥浆过薄,否则灌水后易漂种造成稀密不均影响产量。病虫草的防除主要是用水的深浅来控制,防鼠主要是靠人工制造的简单器皿来完成。播种时间是5月20日左右,撒播下种量为400~550kg/hm2,大垄用种量为450kg/hm2左右。大垄的产量在4000~4500kg/hm2。比正常撒播的产量高出500~750kg/hm2。但并不是所有生产稻谷的单位都具备拉大垄的条件与实力。
320世纪80―90年代大垄撒播和小拱棚人工插秧栽培技术
20世纪80―90年代主要是通过大垄撒播和小拱棚人工插秧的方式进行水稻生产的。有了初步的晒种过程,浸种时采用1%澄清石灰水或其他化学制剂来防除恶苗病。小拱棚的规格刚开始时是2m宽、20~30m长,拱高在50cm左右,南北走向。一般是在秋季或春季把苗床做好,到春季时在自家留好的田里取土,配制营养土(不在用过化学除草剂的大豆田或玉米田取土,以免受药害造成秧田危害甚至出现秧田全部死苗现象),在做好的苗床上覆上厚2.5cm左右的营养土待播。小拱棚人工插秧的播种量为干种100kg/hm2左右,比大垄撒播的省种350kg/hm2。农闲的时间缩短了,大约在4月初就开始清雪、拉苗床土、平整苗床等农活,4月15日开始播芽种扣棚,播种前苗床压实整细耙平,浇足底水,用水找平苗床,以免苗床坑洼不平起苗时伤根等不利现象的出现影响产量。
播种方法是人工目测播种,人工覆土,覆土厚度在1.0~1.2cm。播完种扣好棚后等待出苗,一般要7~10d后在6:00前或3:00后棚内外温差基本不大时打开苗床,根据情况浇足水扣棚,苗长到1叶1心时,在避风那头打开一处开始通风炼苗,在早上温差不大时打开,在3:00左右关上。然后根据苗情和天气预报情况进行炼苗[1]。
插秧前3d根据天气预报昼夜炼苗。一般在5月15―25日丰产期插秧。插秧前进行大田整地,主要是打好池埂子以防漏水,每个池子要整平耙细,施药进行苗前封闭除草。等待插秧。人工插秧的规格是30cm×13cm,插秧的深浅度要适宜,插秧后7d复水返青,10d后施返青肥并进行科学灌溉及大田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2]。乳熟期排水晒田,完熟时人工收割机械脱谷。这样生产的稻谷年均产量大约为6000kg/hm2。
4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高科技栽培技术
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进入高科技的稻谷生产阶段,如采用大棚旱育壮苗,秧田是机械播种机械覆土微喷浇灌,机械插秧深施肥,测土配方平衡施肥,先进的病虫草鼠害的综合预测预报技术及综合防治技术,浅湿干的科学灌溉技术,先进的大机械深松整地技术及机械连片收割技术。旱育苗大棚的规格是6m宽、60m长、2.0~2.2m高钢架结构,南北走向。农事提前,大约在2月末至3月初准备工作即开始,先是苗床地附近道路的清理,苗床地清雪,钢架的搭建,棚布扣完在3月中旬,这样提前1个月扣棚能提高棚内积温使棚内解冻深度达到50cm以上,避免棚内解冻层过浅造成秧田期危害[3]。
种子的化学处理基本上杜绝了恶苗病的发生,播干种量75~90kg/hm2。机械播种、机械覆土的好处是播种及覆土均匀一致,避免了人工作业不均匀造成的减产现象的发生,为水稻的丰产奠定了初步的基础。机械插秧规格是30cm×13cm,南北走向,以利通风。机械插秧弥补了人工作业出现的行距宽窄不一、株距长短不一的缺点,使秧苗整齐均匀一致,使单位面积保苗数有了科学的保障,为丰产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4]。除草剂的使用和水层的管理仍是人工凭经验操作。成熟后适时用机械连片脱粒。这样耕种的水稻产量达到7000~7500kg/hm2。
521世纪初至2015年高产栽培技术
21世纪初至2015年的水稻生产仍保持比较先进的基础上,智能化浸种催芽,科学地预防恶苗病的发生,机械播种、机械覆土,大棚育苗技术也在改进和提高,大棚规格也由60m长、6m宽、2.2m高改为100m长、8m宽、2.2~2.5m高的双侧带燕尾槽通风的大棚。南北走向大棚为主。浇灌苗床的微喷技术更完善更科学,更有实际效率,插秧机的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由原来每台每天插秧1hm2提高到20世纪80―90年代的3~4hm2到现在的5~6hm2。病虫草鼠害的预测A报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完善。灌溉技术更科学了,收割技术也大大提高了,由原来每台每天收1hm2发展到2~4hm2到现在的6~7hm2。水稻的产量也由7000~7500kg/hm2提高到7500~9000kg/hm2。
6参考文献
[1]陈彦楼,刘立中.怀宁县无公害优质水稻标准化生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6(08X):35-36.
[2]郭荣海,齐建俊,李光宗.有机水稻栽培技术研究[J].北方水稻,2009(3):83-84.
北方水稻栽培技术范文篇2
关键词:科学理论水稻栽培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1(a)-0094-01
水稻,做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一直是我国尤其是南方和东北地区食物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数据统计显示,2011年中国的水稻总产量超过1000万t,而且还有逐年提高的趋势。东北地区,尤其是三江平原区,是我国传统的水稻重要产区,2011年,我国东北三省水稻产量达到3427万t,较2010年分别增加了11.47%和15.67%。目前,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社会对水稻的需求也日益增大,因此,构建水稻高产栽培模型,发展水稻成产已经迫在眉睫。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力量,实现高产的水稻栽培就必须以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为基础,通过技术力量使得水稻栽培管理技术更加地科学有效。以下将从水稻栽培过程中几个环节入手,以科学理论基础对水稻栽培管理技进行探讨。
1做好水稻育苗管理
良好的稻苗是开展高产栽培的基础,所以,首先就要从培育壮苗开始。水稻的育秧苗床要选在地势平坦,背风向阳等,运输方便的地方,而且水稻秧苗适合土质肥沃的土壤中,最好是稍微偏酸的土壤。秧本田比例大小要安排适当,应根据本田地力情况、自然条件、插秧密度、秧苗素质、育苗及移栽方式等确定,一般667m2本田需绿色育苗面积5~7m2即可。做育苗床时,要施用一定量腐熟好的猪粪,一般3~5kg/m2,浅翻10cm,然后耙碎整平。另外,苗床要坚持常年培肥,秧苗移栽后,秧田地要耕作施肥,实行复种
2水稻栽培地的环境选择
种植地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水稻产量,我们必须选取较为肥沃而且适合水稻生长的栽培地。只有对将要栽培水稻的栽培地提前进行全面的检测,保证这片土壤的各项指标能够符合水稻栽培的标准要求,才能够真正实现水稻的高产。除此以外,土壤的周围环境以及空气质量也间接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在种植前,必须再次检测土壤指标和确保周围没有污染源。
3水稻种子品种的筛选
种子品种的好坏对于水稻的产量也有关键性的影响,在播种前必须将种子品种进行筛选,筛选出来的种子种必须具有抗病性和高产性。只要严格筛选出优良的种子才能够种出更好更高产的水稻。
4必须做好种子的处理工作
在种子播种之前,通常需要做好以下几个环节,既晒干种子、清洗种子、浸泡种子和种子消毒,这都是种子在播种前必须做好的几大步骤。做好这些才能增强种子的吸水能力、清除种子的病菌、提高秧苗的成秧率、减少水稻在生长过程中的发病率。
5秧盘育秧的水稻育秧方式
我们应该选择背风向阳、土地比较平缓,土质优良、离江水河水等水源较近的菜园或者旱地作为苗床,而且还要配制好适宜秧盘育秧的土壤。在播种前,应该用水反复地清洗苗床,在播种的时候,摆盘中加入土壤,继续加水加土,除掉杂草和及时盖膜。盖种的土壤要比较潮湿,土壤对种子的覆盖要均衡和压实,不能使用带有碱性的土壤。盖好土壤后要采用化学物质将杂草清除,同时,为了防范田间的田鼠,应该在田园周围撒上有毒的诱饵。
6科学合理的移栽技术,合理密植
水稻的移栽技术的质量对于水稻以后生长状况也有很大的联系。从科学的角度来控制秧龄,常规的水稻苗子在秧龄30~40天左右是最好的移栽时间,而杂交水稻最好的时间是在20~30天。移栽的最佳月份是四月份,因为这段时间一般降雨比较多,这样可以提高水稻的结实率。合理地移栽规格能有效的促进水稻茎叶变得粗壮,这样有利于提高水稻的抗病性。在播种过程中,水稻要合理地密植,这样才能让水稻可以更有效的利用阳光、水分和各种营养物质。
7科学的田间管理技术
在大田移栽前,通常在初期要施加足够的肥料,而且要注意各种化学元素的比例,而在后期,可以通过追肥的形式添加土壤中缺少的有机含量,如果有些土壤地质较差,可以采取加量的追肥方式。在水稻生长中,灌水也有一定的要求,要根据水稻不同的生长状况进行有针对性和合理性的灌水,和遵守灌溉“浅水栽秧,深水护苗,薄水分蘖,深水含苞”的原则,这样才有助于水稻对水分的吸收。除此之外,施加的农药的量要适度,可以用加强农药药剂强度的方式代替过度用药,合理地施加农药有助于水稻在生长过程中防止害虫的侵蚀。合理地农药时间有利发挥农业的作用,最合理的时间是早上或下午4点。
8结语
水稻作为全国60%多人口的主食,它的产量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只有把水稻种植质量提高,增加稻米的产量,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但是,水稻种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既要注意到种植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又要注意以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水稻栽培管理,只有把科学理念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才能促进水稻的高产。
参考文献
[1]杜雍,春萍,陆甬,等.土壤PH值偏高地区机插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探讨[J].江苏农机化,2005(3):32.
[2]棉花、水稻高产三大宝――早衰灵、谷哥、硅锌肥――富强“八佳益”牌产品在棉花、水稻高产优质栽培上的应用[J].湖北植保,2010(6):25.
[3]殷国平.植物激素在水稻高产栽培中的应用[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8(2):66-67.
[4]贾宝艳,王启芝,王伯伦,等.不同穗型水稻品种生理特性及其与产量关系的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4(3):173-176.
北方水稻栽培技术范文篇3
水稻是人们生活的主要粮食作物,我国大部分居民都是以水稻为食,北方居民也不例外,因此,重视水稻事业的蓬勃发展对改善大国粮食自给问题和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科技迅速发展,现代化的步伐日趋加快,为了稳定提高水稻产量和市场竞争力,满足人类发展的需求,我国进一步增加水稻生产效益成为水稻生产的重点目标,水稻栽培方式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关系着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1.水稻栽培技术的发展
1.1直播法水稻栽培
水稻栽培技术的发展是一项久远的历史,古代粮食作物产量不多,为了获得粮食,在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学会了直播法水稻栽培技术,从水稻栽培技术下手,提高水稻粮食产量。直播稻是指不经育秧移栽,把稻谷直接播种于大田而栽培出的水稻,这种栽培方式方便简单,便于操作。据史书记载,我国水稻最初是采用直播的种植方式,也就是说直播是一种原始的水稻栽培方式。所谓的直播就是在稻田里撒上种子之后没有移植的过程,让水稻单纯地在稻田里生长,直至水稻的成熟。这种原始的栽培方式一直保留下来,延续至今。现在许多农村的农业生产就是引用的直播法水稻栽培,但是产量不尽人意,所以在后期逐渐被淘汰。
1.2移栽法水稻栽培
随着时代的日趋变化,社会也逐渐进步,人们逐渐发现直播法水稻种植存在着大量的缺陷,比如说产量不高,秧苗长势不一等,为了解决直播法水稻移栽的缺陷,人们又引进了移栽法水稻种植。所谓的移栽法水稻种植,指的就是让水稻秧苗在初期时在某个地方长大,等到长大到某个阶段就对秧苗进行移栽,移栽到稻田里。这种栽培方式不仅提高了作物的产量,而且这种早期水稻移栽还解决了直播稻草害严重的问题和多熟制季节矛盾,大大地提升了水稻的产量,在那个时期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耕作制度的不断完善,水稻育苗也不断发展,完善和提高。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南北各地均以水育苗为主,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北方则稍微受限制一些,但北方也同样是采取移栽法对水稻进行栽培,但是,移栽法水稻栽培依然存在着缺陷,就是水稻在初期发育会出现烂根的现象,导致水稻死亡,又在一定的程度上限制了水稻的产量问题。为了解决烂秧并培育壮秧,人们开始对水稻种植进行大量的实验,与此同时又进行了保温育苗试验,防止烂根的现象出现,后来发现保温对烂根现象的作用巨大,于是又发展了保温育苗,尤其是在东北地区,保温育苗显得至关重要。最初的保温用物用的是油纸,后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改成了塑料膜,能够有效御寒。
2.当前我国北方的水稻栽培方式
2.1抛秧法水稻栽培
受南方文化因素的影响,东北地区也效仿南方的抛秧法水稻种植,并逐渐发展起来。北方气候偏冷,到了9月份气候转凉,水稻的生存受到限制,因此北方的水稻种植大都是一年一收或者一年两收,达不到南方的一年三收。抛秧法水稻种植简便易于操作,对于粮食的增产起着关键作用。所谓的抛秧栽培指的是采用塑料秧盘或旱育苗床,育出根部带有营养土块的秧苗,在播种时往空中抛投,然后秧苗由于自身重力插入到稻田中,随后任其在稻田中生长,这样就解决了一颗一颗插秧的麻烦,简单省事。
2.2机械插秧法水稻种植
随着科技迅速发展,抛秧法栽培显得比较落后,与机械相比,效率变得好低。为了解决人工抛秧法种植水稻的问题,人们苦思冥想终于制造出了插秧机,这也就有了机插秧技术的出现。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是采用规范化育秧,机械化插秧的水稻移栽技术,主要内容包括适合机械栽插要求的秧苗培育。机械插秧法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及水稻秧苗的成活率,较之前的抛秧法先进了许多,有着大量不容否认的优点,机插秧后发优势强,稳产高产,从技术层面上看,机插秧具有定行,定穴和定苗栽插的优势,实现了插深株距和插秧量的量化调节,作业质量显著提高,成为了我国当今水稻种植的主流方法。
【北方水稻栽培技术(收集3篇) 】相关文章:
过年日记[精选](整理5篇) 2024-08-05
精选写人的日记(整理1篇) 2024-08-04
精选笑猫日记(整理2篇) 2024-08-02
三年级日记精选(整理6篇) 2024-08-01
学游泳日记精选1(整理9篇) 2024-07-28
我的日记[精选5](整理3篇) 2024-07-28
四年级日记[精选9](整理5篇) 2024-07-27
北方建筑材料特点(收集3篇) 2024-08-07
北方水稻栽培技术(收集3篇) 2024-08-07
有趣的实验作文(整理8篇) 2024-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