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垃圾的整改措施范文篇1
1.1领导不重视随着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水平提高,部分院方领导更多的关注于临床治疗效果而忽视医院感染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性。片面的认为对医院感染的管理工作投入不能产生相应的经济效益,只是临时的应对检查工作,未形成医院感染的系统管理模式[2]。未能建立医院感染管理的组织并制定相关制度。
1.2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缺乏医护人员未认识到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重要性,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对医院感染的标准未形成正确认识,对医院感染相关知识掌握不足,知识知晓率低。
1.3医院感染的管理混乱杀菌消毒设施简陋,器械消毒程序不明确,医疗器械杀菌消毒不彻底,操作方法不规范,甚至使用过期消毒剂杀菌消毒,盛放消毒液的器具未及时更换造成污染,不能保证杀菌消毒的有效性。无菌包出现过期及潮湿等情况。医护人员在治疗及护理过程中无菌操作规程不规范。未建立医院感染临床诊断标准,对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例监测不规范。高压灭菌容器的操作需要专业人员,经过考核培训,持证上岗,参与调查的卫生院的高压灭菌容器的消毒人员均未进行专业培训,不了解消毒的具体操作规程。医护人员对手卫生重视程度不足,部分医护人员对手部清洁的具体步骤不了解,部分医院为了节约费用,甚至没有洗手液及消毒剂。医护人员在进行诊断、治疗及护理过程中未严格洗手,造成感染。
1.4医疗垃圾管理不规范医疗垃圾及生活垃圾未分类处理,医疗垃圾未进行妥善处理,增加再次流入市场的风险。多数卫生院存在医疗垃圾存放地点及医疗垃圾的处理记录不完全。
1.5环境布局不合理部分卫生院的手术室、处理室、产房及供应室布局不合理,未严格划分各个区域。
1.6消毒记录不完善消毒记录应真实、完整的记录器械的消毒情况,同时消毒记录也是在产生医疗纠纷时具有法律效率的依据。消毒记录的规范化书写是发生医疗纠纷时医护人员对自我的保护措施。
2乡镇卫生院医院感染的预防对策
2.1领导需提高重视卫生管理部门加强对各卫生院进行监管及交流,相互学习,相互补充,提高整体工作水平。卫生院领导及上级领导应提高对医院感染的重视度,充分认识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预防传染病在院内爆发的重要措施。应加强消毒供应室的投入和建设。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确保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正常运行。
2.2建立独立科室通过专业人员的管理模式,在院内设立消毒供应室,消毒供应室需专人负责,消毒过程及消毒标准需要严格遵照卫生部的规定进行规范化的消毒,消毒供应室人员分工明确[3]。
2.3提高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定期组织全院医护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医院感染的防控意识,了解国内外医院感染的新知识,针对在防控医院感染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同专家进行交流讨论,及时掌握文件的精神、具体要求,并更新医院感染相关知识,提高控制医院感染的整体水平[4]。通过学习提高全院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定期组织考核,考核成绩同职称评比挂钩。医院感染的专职人员需要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医院医务人员需要加强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将培训学习的知识,应用于日常工作的各个环节。
2.4加强医疗垃圾的管理力度制定医疗垃圾的监管制度,明确医疗垃圾的分类及相关管理责任人,将生活垃圾同医疗垃圾分类。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后需要及时毁型,防止再次流入市场。设立医疗垃圾储存站,并定期对医疗垃圾储存站进行消毒,对医疗垃圾的转运及处理进行登记,妥善保管记录。对医疗垃圾储存站的工作人员需进行关于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并提供相关防护措施。
2.5建立监督及考核制度加强医院感染的监督队伍建设,通过绩效及激励机制,提高监督人员及医护人员工作的积极性。监督部门应定期进行全院医院感染工作的检查,针对检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组织学习及讨论,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
2.6加强病例监控加强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控工作,制定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在诊断及治疗过程中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应及时上报,妥善处理,防止医院感染的爆发[5]。医护人员若出现迟报及漏报的情况应根据奖罚制度给予处罚。
2.7加强消毒隔离监管力度做好物品的清洁和杀菌消毒工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掌握消毒剂的使用方法,配置浓度,合理使用紫外线灯进行消毒工作,做好高压灭菌炉的监测,做好消毒隔离人员的知识培训,需要定期检查杀菌消毒的效果,保证杀菌消毒的效果。针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高整改措施。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手的规范化管理,手部卫生是预防卫生感染最有效的方法,对医护人员进行手的正确清洁方法培训,医护人员需要及时合理的佩戴无菌衣帽及手套,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2.8加强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监管是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的一次性医疗物品需严格执行准入制,一次性医疗物品需核查三证,进货时严格把关,防止伪劣物品进入医疗部门。
医疗垃圾的整改措施范文篇2
1北京市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概况
北京市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于2002年开始建设,以生活垃圾处理为依托,立足低碳环保产业,发展再生循环经济,围绕建设城市固体废物综合处理、资源循环利用、环保科研教育、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园区的目标,已建成并投入运营的包括卫生填埋场及配套设施、医疗垃圾处理厂、生活垃圾焚烧厂和餐厨垃圾处理厂等4个项目,成为北京市当前惟一初具规模的生活垃圾综合利用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并于2010年被确定为北京市第1批循环经济园区类试点单位。北京市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高度重视垃圾处理过程中的异味防控问题,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实践,开展异味排查防控工作,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积极采纳专家意见,及时向社会通报异味防控情况,确保了垃圾处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为城市垃圾处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2垃圾处理过程中的异味源分析
高安屯卫生填埋场:一是填埋区的填埋气体外溢。由于填埋区全部采取膜覆盖,对于填埋气体进行收集和处理。在覆盖膜有漏洞、密封不严和负压过大的情况下,可能会有少量填埋气体外溢,臭味较轻。二是填埋场渗沥液处理车间及调节池。车间硝化罐罐体或管道如果存在密封不严或漏气的地方,以及渗沥液调节池入口漏气、池内负压未有效建立或除臭效果不理想等情况下可能产生臭味。高安屯垃圾焚烧发电厂:一是引桥。由于卸料大厅在第2层,引桥的建设为陡坡,垃圾运输车辆经过引桥时会造成渗沥液遗洒,尽管每日多次用清水冲洗,但仍然是焚烧厂最大的异味源。二是卸料大厅及垃圾池。由于卸料大厅集中了垃圾料坑、渗沥液排放口等设施,尽管采取了安装负压风门、更换玻璃、定时清洗等措施,但在风门不开的情况下,也可能有臭味扩散到厂区。三是运送垃圾的车辆。目前,每天进入焚烧厂的垃圾量在2000t左右,垃圾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可能存在渗沥液遗洒和异味飘散的隐患。高安屯餐厨垃圾处理厂:餐厨垃圾处理厂目前处于调试阶段,每日处理垃圾约30t,设计日处理垃圾400t,如果正式运行后按照设计垃圾处理能力每日进料,异味治理更要加强。一是卸料厅。垃圾车往卸料坑卸料时,虽然目前要求垃圾卸料不落地,也在卸料厅门口开启了负压风幕,但仍可能存在异味外溢。二是污水处理站。厂内污水处理站目前不能满足达标处理出水需要,现阶段采取污水外运方式处理,由于运输车辆需从储液池内抽取污水,此过程中可能造成异味外溢。高安屯医疗垃圾处理厂:医疗垃圾处理厂的物料成分以含有塑料的一次性薄垫、手套、输液管,针头和镊子等为主,易腐性物质含量非常少,可通过喷洒药剂进行消毒灭菌,消毒液气味也可能成为微弱异味源。
3异味排查工作主要做法
3.1强化制度管理,形成异味防控长效机制园区成立了异味防控专项工作小组,制定了《北京市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异味排查实施方案》、《园区异味防控工作预案》、《园区整体异味控制方案》,并组织专家进行研究论证,保障了异味防控工作的长效性。
3.2加强园区内部管理,增强异味防控管理在精细化管理上下功夫。一是强化填埋场日常管理,规范作业流程,严格做好日覆盖工作。加强对作业现场、调节池、提升泵井、园区道路等区域和设施的除臭药剂喷洒,提高全方位立体除臭效果。二是加强对园区内垃圾焚烧发电厂、餐厨垃圾处理厂和医疗垃圾焚烧厂检查和监督力度,规范企业运行标准,监督企业对卸料平台、卸料仓等重点部位的除臭频率和力度,要限时整改排风系统和渗沥液处理系统,确保各项指标达标排放。三是强化园区各单位设备及建筑物日常维护维修保养工作,加大巡查频次,保持建筑物外观整洁,设备功能齐全,运转有效。提升园区道路质量,防止渗沥液道路遗洒。协调区环卫服务中心,对存在问题的垃圾车进行拍照登记,对不合格的垃圾运输车辆及时整改。加强园区内道路遗洒的清扫、冲刷和喷洒除臭药剂工作,增加夜间道路除臭人员。提高在极端气候和突发事件条件下异味防控的能力。建立应急响应领导小组、不断完善极端气候和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落实阴雨天气领导带班制度,确保应急区域积水和作业现场渗沥液导排及时,堆体无积存。
3.3采取多种措施,提高科学防控异味能力组织专家指导评审。组织成立异味防控专家组,对园区异味防控工作进行评审,针对不同时期特别是极端天气异味防控提出指导意见,督促园区各单位不断提升异味防控管理水平,提高科学防控异味能力。密切关注气候变化。不断总结经验,把握天气变化规律,发挥园区空气监测数据信息在日常管理中的作用,及时调整除臭设施,运用科技手段提高防控能力。定期开展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标准意识和工作质量,使工作人员规范操作,增强异味防控意识,最大程度减少异味产生。
3.4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强化沟通交流充分发挥园区网站、《循环产业报》、电子显示屏作用,扩大信息公开,自觉接受监督;不断总结经验,规范园区对外开放工作,完善对外开放档案,提升园区影响力。关注舆情信息,增进与居民的联络和沟通;落实居民代表和人大代表联络制度,认真做好居民群众来电接访工作。4异味防控工作的主要经验1)高度重视,统筹安排异味防控工作的开展。园区领导高度重视异味防控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部署和落实,制定排查方案,启动工作预案,成立专项小组,推动异味防控工作的实质性开展。2)督查严格,全面掌控异味可能产生的条件。由园区管理中心统一安排,建立异味防控长效机制,按照各单位自查为主的原则,对园区内各项目单位进行全面检查,对重点运行的设备设施进行抽查,针对可能产生异味的环节组织监督整改,及时消除了隐患,推进了异味防控规范化管理工作。3)加强巡查,及时掌握居民反映的异味信息。加强对周边地区异味源的排查,重点落实有居民反映的区域,调整排查线路,及时汇总排查结果,对异味产生问题进行分析,及时发出通报,制定应对方案,提出控制要求或整改建议。
医疗垃圾的整改措施范文篇3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1.403
社区卫生服务站是社区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的基础环节[1]。社区护理服务的对象为老年人、妇女和儿童、诊断明确的慢性病及残障人群等。他们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也是传染病的易感人群。由于社区卫生服务站分散并偏离医院,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相对薄弱,为减少社区卫生服务站医院感染的隐患,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工作显得尤为重要[2]。
医院感染是当前公共卫生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它直接影响着医疗质量和患者的安危[3]。为了探讨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院感染管理方法,制定对策,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完善的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发挥监督、检查职能。通过对存在问题的分析,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使医院感染的工作也逐渐步入了规范化管理轨道。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站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是预防医院感染、确保社区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的重要保障。
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医务人员感染知识缺乏,院感观念淡薄:16个卫生服务站中的医生大部分是原来的乡村医生,除护理人员外,院感概念均含糊不清。未意识到医院感染的危害性,医院感染控制意识淡薄,对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重视不够,进行各项诊疗、护理操作时,不能严格执行操作规范、无菌技术及消毒隔离制度,认为这样做了几十年没出大事,存在侥幸心理。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意识淡薄,标准预防的概念不清:在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务人员防护知识缺乏,职业防护观念不强,对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方法全然不知,自我防护意识较差;未配备防护用品,在医疗护理操作中,特别是医疗废物的回收处理过程中,只能凭工作经验来保护自己,这样对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存在着很大的隐患。
医院感染控制措施落实不到位:多数服务站为了科室或个人的利益,想方设法该领的消毒物品不领,到期该换的消毒液不换,有洞的包皮布不补、不换、不洗,损坏的容器不更换,一次性物品存放、使用不规范等等。
手卫生执行不到位: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生缺乏手卫生意识,“六步”洗手法洗手操作不规范。
医务人员对生活垃圾与医疗垃圾的概念与区别不清:常出现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混放、混装现象,将大部分废物都装入医疗废物袋内;利器盒使用不规范、不合标准要求;其中一些有可回收利用价值但被污染的医疗垃圾流入社会,造成疾病的扩散传播,给人类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
预防和控制社区卫生服务站医院感染措施
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机构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医院感染管理科制定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消毒、隔离管理制度,每个站各设医院感染兼职管理人员1名,并为社区医护人员不断进行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医院感染的概念、诊断标准、《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社区医院感染的特点、社区消毒隔离管理制度等,每年考核1~2次,增强医护人员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意识,并真正落实到实处。
制定手卫生制度,在引起医院感染的诸多因素中,医务人员的手是医院感染传播的重要媒介,医务人员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的环节[4],落实手卫生工作,对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知识培训,强调手卫生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重要作用,用多种形式进行手卫生宣传,配置必要的洗手设施,严格按“六步”洗手法洗手或手快速手消毒液擦手,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有正规的购货渠道,厂家资质齐全、有效,建立登记账册,记录生产厂家、供货单位、产品名、数量、规格、单价、产品批号、消毒或灭菌日期、失效期、出厂日期、卫生许可证、经办人双方签名等。一次性物品要专柜存放,柜子每周擦拭,保持清洁干燥,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管。
消毒灭菌物品管理:含氯消毒液每天更换,监测浓度1次/日;2%戊二醛每周更换1次,每周监测浓度1次,如有不合格及时更换;碘酒、酒精容器拿到中心消毒;针对服务站使用量小,消毒液改用小瓶装(500ml的碘伏改成60ml装,2500ml的戊二醛改成500ml),避免了浪费和过期的现象发生;纱布和棉球改用二片装的无菌纱布和小包装的消毒棉球,保证了社区卫生服务站换药、清创操作的安全,防止伤口感发生。
职业暴露与个人防护:实施标准预防的措施,医护人员在诊治患者、进行操作时戴口罩、帽子、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用过的针头、刀片等利器立即置于利器盒内,严格禁止回套针帽,必要时采取单手回套技术,避免发生锐器伤,增加职业暴露的危险。
医疗废物的管理:严格执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制定医疗废物管理制度,严格区分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将感染性废物置于防渗漏黄色垃圾袋内,用过的针头、刀片、缝合针等利器放入利器盒内,至3/4满时采取有效封口方式,由专门的医疗垃圾处理站进行回收处理,并做好交接、登记工作,内容包括废物类别、重量、数量、服务站,收集员与服务站人员双方交接确认签名,要求登记记录本保存3年。
监督、检查机制
医院护理部和医院感染管理科坚持每个月对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检查、指导和监督,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同时把检查的结果评分与医院科室管理的考核挂钩,有效消除医院感染的隐患。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涉及多环节、多领域、多学科,需要全体医务人员共同参与才能完成。做好院内感染控制工作,不仅关系到医疗质量,更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医务人员的职业健康。因此,卫生服务站依法管理、科学防控医院感染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发〔2006〕10号.
2张惠珍,魏全珍,刘丽华,等.医院社康服务中心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8):1127.
【医疗垃圾的整改措施(收集3篇) 】相关文章:
[精选]成长日记作文(整理5篇) 2024-08-10
我的日记6[精选](整理3篇) 2024-08-09
校园生活日记精选1(整理9篇) 2024-08-09
实用的日记作文精选(整理6篇) 2024-08-08
三年级日记精选(整理3篇) 2024-08-08
过年日记[精选](整理5篇) 2024-08-05
精选写人的日记(整理1篇) 2024-08-04
化学纤维市场分析(收集3篇) 2024-08-11
医疗垃圾的整改措施(收集3篇) 2024-08-11
可爱的小精灵作文(整理6篇) 2024-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