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卫生问题范文篇1
关键词:水质监测农村饮用水策略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461-02
1目前广西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工作开展情况
早在1983—1988,广西就已经加入了国家爱卫会组织举办的全国范围内生活饮用水质量以及水性疾病调查工作。对广西农村生活饮用水的质量以及水性疾病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所收集到的水质监测数据高达8万多条,对于广西农村饮用水质量以及水性疾病的基本情况,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给广西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规划提供了强而有力的科学依据。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期,我国经济体制开始转变,工业生产规模越来越大,这就导致生活饮用水出现了严重的污染问题。对此想要改善广西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情况,保证农村饮水质量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在1996年,我国建设部以及卫生部联合发表了《生活饮用水监测管理方式》过后,在卫生监督执法的支撑下,有条不紊的开展广西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工作,对于建设广西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网络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3]。在这个世纪初广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一些县城以及农村饮用水类型、水处理方式以及供水模式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对于广西农村生活饮用水品质以及供水方式有了基本的了解。
尽管广西农村生活饮用水进行了各项卫生调查,并且收获大量宝贵的数据,但是因为资金短缺以及保障制度等等客观原因,当时还没有一个完整的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体系。在国家爱卫办和卫生部的支持下,由2005年开始,广西卫生行政部门开始组建全区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网络,从最初只有20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每年10多个县的规模递增,直至2011年,广西已经有了相对完善的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体系,建立了一系列的水质监测点,可以实现对水质的动态监测。从2007年起,广西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工作每年都能得到中央财政给划拨的地方补助经费,对此,广西自治区可以将农村饮用水卫生监测工作当作契机,让广西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体系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在2010年广西的农村水饮用水品质监测工作已经覆盖到全区大部分地区,近些年来也收获了不少监测得到的数据,客观的反映了广西农村生活饮用水目前的卫生情况,给当地政府部门的决策以及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些相关的依据。
2当下广西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方面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2.1当下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工作没有适当的政府保障以及资金投入,让其工作不能够很好的开展。从近些年看,因为广西当地政府资金投入以及对饮用水卫生监测工作认识上的不足,由市到县全都没有把对水质卫生监测工作需要的资金投入归纳到当地政府的财政预算当中去[4]。从2010年开始,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部门每年划分到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全区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工作方面的资金仅仅为26万元,由于资金投入不足,这就使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饮水卫生监测工作难以开展,这重点表现在以下方面:
2.1.1资金投入不足,广西疾控机构在进行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的时候,在很多时候是以有偿服务的模式进行的,但是很多乡镇与村级供水工程,因为其发展规模相对较小,并且经济效益低,在一定程度上就对有偿服务的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服务有所排斥,具体的说,就是不想出水质卫生监测费用[5]。
2.1.2广西饮用水卫生监测没有专项款,所以其主要收入来源于水厂所交的检测费,借此来维护检验机构工作的正常开展,但是在广西大约只有一半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可以收到水厂缴纳的水质卫生监测费[6]。因此,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就能很难严格执行卫生部以及自治区卫生厅的水质卫生监测相关文件。
2.1.3由于广西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资金没有归纳到饮水工程建设当中去,这就使得相关部门难以对饮水工程动工前以及工程验收的时候进行水质卫生监测[7]。特别是对广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以及出厂水开展日常监测显得尤为困难,不能及时有效的把握其卫生现状,这就使得农村生活饮用水存在很大程度上安全风险。
2.2协作机制不强。
2.2.1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其他卫生部门之间的协作机制不完善。早在这个世纪初卫生体制改革之前,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工作基本都是由卫生防疫站来开展,在卫生体制改革之后,卫生防疫站一分为二,成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所两个单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和卫生监督部门,协作较好的地方,工作进行得比较顺利:比如市政供水水质卫生监测,但是协作不好的地方,水质卫生监测工作就很难进行,比如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8]。
2.2.2卫生部门和水利部门协作机制不健全。目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水利部门没有一个规范的协作体系,部门之间就难以形成完善的合作机制,这样就导致了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工作得不到有效的开展[9]。
3广西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工作开展的建议与策略
3.1加强对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工作的重视。加大饮水卫生宣传力度,强调饮水安全理念,从而引起各级政府部门对于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的重视,让其了解饮水卫生安全的重要性,并且给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一定的资金支持,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检测能力[10]。
3.2强化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能力。首先对于水利建设部门以及改革部门之间的联系进行强化,让各个部门能够最大化的发挥其作用,并且结合督导检查,对于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当中一些重点问题共同研究,落实岗位责任制[11];其次强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部门之间的协作机制,这样才能保证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能够顺利解决,保证卫生部门在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工作这方面的职能能够顺利履行[12]。
3.3与当地政府进行协商,加大广西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投入力度。因为目前广西很多农村地区水质监测都是有偿服务[13]。但是这是属于公共卫生产品,理应由政府支付这一部分费用,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来执行此项工作[14]。对此,政府部门应该把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费用纳入全年的财政预算当中,让各个卫生部门的职能够更好的发挥,保证居民饮用水水质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陈银萍,罗永清,陶玲等.兰州市农村饮用水中硝态氮分布特征及评价[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1,30(1):183-189
[2]钟格梅,唐振柱,刘展华等.2007-2008年广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结果分析[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9,26(4):325-327
[3]申玉军.盱眙县2012年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结果分析[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3,26(6):113-114
[4]张俊华.桐庐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结果[J].浙江预防医学,2013,25(3):61-63
[5]聂志学,赖建萍,侯义强等.鹰潭市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及安全状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7):1802-1804
[6]黎明强,刘韧,梁庆香等.主成分分析法在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4):653-654,657
[7]黎明强,刘韧,梁庆香等.主成分分析法在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C].//城镇供水水质保障技术暨推进新国标实施研讨会论文集.2011:111-113
[8]张峰,刘萍,张永茹等.西安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2):378-379,393
[9]栗冬霞.2011-2012年洪洞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结果分析[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12):797-798
[10]闫旭洲.关于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结果的探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3):395-397
[11]王春红.松阳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检测结果[J].浙江预防医学,2012,24(11):41-42
[12]胡艳玲,齐学斌,黄仲冬等.主成分分析法在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1,(11):139-141,145
农村卫生问题范文篇2
【关键词】食品处理和加工;组织和管理;定性研究;学生保健服务;农村卫生
【中图分类号】G478.5R1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9817(2008)06-0534-02
中小学时期是儿童青少年体格与智力发育的重要阶段。学校集体食堂是广大学生的重要就餐场所,其卫生状况的好坏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比较集中,尤其在中西部的农村地区,越来越多的学校设立了学生食堂,以方便离家远的学生在校就餐。为了解中西部农村学校集体食堂的卫生状况,笔者走访了中西部农村学校主管食堂工作的领导,了解他们对农村学校食堂卫生现状的看法和改善食堂卫生状况的建议,以便为今后相关部门制定适合农村学校的食堂卫生法规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根据经济水平及地理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选取重庆、陕西、湖北、吉林、山西和内蒙古中西部6个省(直辖市或自治区)为研究地区。每个省(直辖市或自治区)各选择1个省会城市郊区县和处于该省经济发展中等水平的县,每个县抽取2所小学、2所初中、2所高中,其中1所是位于县城的学校,另一所是位于乡镇的学校。共走访72所学校,有61所学校设有食堂(87.1%),其中中部学校31所,西部30所。本次研究是针对61所设有食堂的学校主管领导进行访谈,每所学校各访谈1位主管食堂领导。
1.2方法采用定性研究中的半结构式访谈法,由专业人员对学校食堂主管领导进行个人深入访谈(in-depthinterview)。访谈内容包括农村学校食堂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等。每位受访对象的访谈时间控制在30~60min。通过定性分析软件MAXqda2.0对资料进行标记、编码和分类,确定分析主题,并采用主题框架法[1](thematicframeworkanalysismethod)归纳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食堂建筑与硬件设备大部分领导反映食堂面积不足,内部布局不符合“生进熟出”的卫生要求,且未设立独立的食品操作间和加工间等。食堂面积不足主要与学校的资金不足和场地大小有关,而部分偏远农村学校虽有场地但无资金建设新的食堂,也有个别位于县城附近的学校由于地理位置限制而无能力扩建食堂。部分领导反映食堂内部布局不合理的原因是“食堂是在学校旧食堂的基础上改建的,而以前无食堂卫生标准”,因而改造后的食堂也很难做到合理的内部布局。一些新建食堂布局不合理的原因是学校领导不知道修建食堂前需先向卫生部门申报,由卫生部门对食堂的选址和内部设计进行审查和监督。多数学校领导指出学校食堂的基础卫生设施简陋,无消毒保洁和冷藏设施等,主要原因是农村地区经济落后,政府投资相对较少,“学校教育经费紧张,无多余的资金投入食堂建设”。其次,偏远的村级学校就餐人数少,此类大型设备学校无能力购买,也“承担不起日常的运转费用”。
2.2食品采购多数领导认为食品采购环节对食堂卫生工作很重要,原材料的质量好坏与食品安全密切相关,“关系众多学生的生命安全”。县城附近的学校食堂基本都设有专门的采购员,在采购时多数可以做到定点采购、索取食品有效证件;但部分偏远的农村学校无专门的食品采购员,无法做到索取食品的有效证件。可能原因是“学校食堂小,工作人员比较少,每个工作人员都是身兼数职,甚至食堂只有1个人”;同时现今农村市场管理不够规范,许多商家的商品无食品卫生证件,导致学校食堂很难做到完善的索证记录。部分领导反映食堂采购过程中会有购回劣质食品的情况发生,主要与多数食堂采取承包经营,承包者为追求经济利益,故意购买质量差的食品材料;市场上有许多假冒伪劣产品流通,食堂采购员能力有限,只能凭经验来判断食品质量的好坏,如大米的质量、肉类的新鲜,但农药的残留状况就无法辨别。
2.3食堂从业人员学校领导反映没有多余的教师来从事食堂工作,同时学校教师也无食堂经营和食堂从业经验。调查结果显示,食堂从业人员几乎都是从社会上聘请的临时工,但基本上都持有健康证。目前食堂从业人员接受的培训主要是学校组织的基本卫生知识培训,如“上班戴工作帽,穿工作服;工作前洗手;简单消毒;食物生熟分开”等基本卫生知识。食堂从业人员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文化程度低、素质差和流动性强,主要体现在缺乏法律意识、不注意个人卫生及业务水平较差。一方面可能由于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较低,另一方面从业人员所接受的培训也比较少。同时由于学校待遇较差,从业人员一般工作1a左右就会辞职。
2.4食堂管理食堂管理存在的问题包括部分学校领导不重视食品卫生,意识不到食品卫生的重要性,多数领导不知晓或仅仅是听说过教育部所颁发的《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办法》;学校管理人员缺乏法律意识和管理经验,对食堂的具体经营环节不了解,管理水平不高。被访领导认为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关于学校卫生的文件有很多,并没有针对某个法令法规专门组织培训”;“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多根据当地政府制定的卫生法规和自己的经验来管理食堂”。
2.5供餐多数领导提出学校食堂的饭菜质量差、品种少、缺乏营养,会影响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主要是食堂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无营养观念,不能做到合理搭配,难以保证学生膳食的合理搭配;中西部地区经济落后,学生支付能力有限,不能制作价格偏高的饭菜;与当地的饮食习惯也有关系。
3讨论
定性研究是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领域的调查方法,可用于探讨难以用定量研究发现和解决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并可逐层深入了解某些问题产生的根由[2-7]。主题框架法是分析定性资料常用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包括资料整理和分析[8]。此次研究是从食堂管理者的角度(学校主管领导)进行探讨,了解他们对农村学校食堂卫生问题的看法和建议,以便为今后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食堂建筑和设备是设立食堂的基本条件,食堂内部布局合理、基础设施达标,可以有效减少食品的交叉污染,防止食源性疾病的传播。研究发现,农村学校食堂普遍存在食堂面积不足、内部布局不合理、基础卫生设施差的问题,给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埋下隐患。笔者建议:(1)学校食堂工作可适当向农村学校食堂的基础建设倾斜,并由地方政府加大投资力度,逐步改建卫生不达标的食堂,并确保新建食堂卫生达标;(2)教育行政部门联合卫生部门定期对学校领导进行食堂卫生管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提高校领导的食品安全意识。
食品采购是保证食品卫生安全的第一道关。食堂采购员采购食品时做到定点采购、索取有效证件,可以有效保证原材料的质量和食品卫生安全。目前农村学校食堂在食品采购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没有专门的食品采购员、无法做到完善的索证记录、承包商购买劣质食品等。这主要可能是由于农村地区地理位置比较偏远,同时人力资源匮乏,且农村市场比较混乱。需要相关部门继续加强对学校食堂工作的监督,特别是对偏远的农村学校食堂,要求配置专门的食品采购员,并做到有索证记录,保证食品采购工作顺利进行。同时建议学校食堂尽可能采取自主经营模式,避免采用承包经营。若选择承包经营模式,须硬性要求学校承担对食堂监督的职责[9]。相关部门也可对采购员进行定期的食品卫生方面的专业培训,提高采购员的业务能力,从而把好食品原材料的质量关。
食堂从业人员参与食堂经营的各个环节,个人卫生意识会直接影响食堂的卫生状况和饮食安全。而农村学校食堂的从业人员个人卫生意识比较差,且人员流动性强。是否可考虑将食堂从业人员的管理纳入学校的整体管理体系中,提高食堂工作的准入标准和工资待遇,加强法律法规和相关卫生知识与行为养成方面的培训,从而提高食堂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学校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食堂的整体卫生状况和各方面的操作[10],但农村学校食堂的管理人员管理水平不高,对食堂管理的相关办法知晓度也有待提高。建议相关部门对学校领导培训的次数和对新上任领导的培训要求要有所规定,培训内容着重在于食堂管理的相关法规和卫生知识。
研究表明,农村学校有获得营养知识的需求。建议相关政府部门可根据当地的饮食习惯,制定切实可行的营养指南,并组织对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进行营养知识培训,以提高从业人员合理搭配膳食的能力,达到改善农村学生营养状况的目的。
(致谢:衷心感谢重庆市、陕西省、湖北省、山西省、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项目学校对本次研究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4参考文献
[1]汪涛,陈静,胡代玉,等.运用主体框架法进行定性资料分析.中国卫生资源,2006,9(2):86-88.
[2]MATTNEWB,MILESA,MICHAELH.Qualitativedataanalysis,2nd.London:InternationalEducationalandProfessionalPublisher,1994.
[3]张孔来,刘民.定性研究方法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0,21(1):72-73.
[4]王英,赵国本.定性研究方法概述.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4,21(4):178-181.
[5]陈静,胡代玉,,等.对涂阳肺结核病人实施直接面视下服药影响因素定性研究.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1):2024.
[6]HURSTSA,HULLSC,DUVALG,etal.Howphysiciansfaceethicaldifficulties:Aqualitativeanalysis.JMedEthics,2005,31(1):7-14.
[7]HESKETHK,WATERSE,GREENJ,etal.Healthyeating,activityandobesityprevention:AqualitativestudyofparentandchildperceptionsinAustralia.HealthPromotInt,2005,20(1):19-26.
[8]刘晓云,严非,詹绍康.卫生服务研究中的定性研究方法.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3,15(11):535-536.
[9]郭小玲,应晨江.HACCP体系在学校餐饮管理中的应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5,16(2):67-68.
农村卫生问题范文篇3
饮用水的安全卫生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健康,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是全球普遍重视的主题。现阶段,全世界约有1/5的人缺乏安全卫生的饮用水,而我国也约有多达3亿人缺乏安全的饮用水。因为我国农村人口的逐渐增多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综合开发以及乡镇企业对水资源的需求量逐渐增加,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也日益增多,加之各种农药化肥的使用,导致我国农村地区的饮用水环境逐渐恶劣。
近年来,我国政府部门逐渐重视农村地区的饮用水安全卫生问题,相继实施了农村饮水安全规划等饮用水安全管理策略,投资程度逐渐增加,一系列饮水安全工程相继建成,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地区的饮水安全卫生问题。但因为我国幅员辽阔,水资源相对短缺。城乡发展环境尚不平衡,加之大部分农村群众对于饮用水安全卫生的内涵还没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一些农村地区的饮用水还存在水量不足、饮水不便以及水质性地方病等问题,对农村群众的生命健康产生了很大威胁,因此我们应从根本上重视这一问题。
二、影响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的主要因素
(一)自然、经济等因素
我国部分农村地区浅水井较多且靠近污染源,卫生条件相对恶劣,地表污水通过渗透或者直接流到井内,农民群众引用了受到污染的水源后常常导致很多疾病的产生。部分农村靠近工业生产区域,工厂所排放的废水也常常都流入了农民群众的饮用水源之中,工厂废气内的有害物质借助于降雨或者沉降等方式渗透到饮用水源之中。由于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目前还有很多农村地区没有完善的排水以及垃圾处理系统,很多污水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到农村沟渠,降雨时被冲入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农村地区集中供水率相对城市来说较低,很多农村地区往往是一家一井或者多家一井进行采水,一些农村地区甚至要借助人畜背水来解决饮水问题,这样来说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就更加难以保障[1]。
(二)工业和农业污染
在农村群众日常生活以及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因为不科学的使用农药等化学投入品,人类和牲畜的粪便不能及时清理且任意排放,导致氮素、磷素等营养物质或者其他有机无机污染物流入农村饮用水源地,导致农民群众的饮用水污染。我们应当认识到,农业面源的污染具有影响范围大、影响因素多、污染强度难以准确评估等特征,加之近年来国内禽畜养殖业的飞速发展,农业饮用水污染也逐渐严重。大量禽畜粪便并未得到较好的应用与处理,任意排放,导致农村地表水与地下水受到严重污染。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受到重金属污染土壤已经超过2000万公顷,约占我国总耕地面积的六分之一,而因为工业三废的污染的农村耕地约为700万公顷。当前,全国大约有超过65%的耕地受到各种程度的污染,很多耕地的重金属含量甚至超过土壤环境质量Ⅱ级标准,导致农村饮用水水质日益恶化。
(三)固体废弃物污染
农村地区固体废弃物并没有得以充分的利用和有效回收。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中所产生的主要固体废弃物,而这些秸秆通常并未得以合理的利用,任意燃烧或者随意堆放于田边地头。秸秆中含有大量的植物蛋白,在我们对其堆放时,秸秆发酵会产生大量的氮素与磷素,在降雨时这些富含氮素与磷素的液体会随着沟渠渗入地表或者直接排放于农村饮用水中,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另外,因为水中的氮、磷含量增加,水中的水藻迅速生长,引起生态恶化,由于部分藻类所形成的藻毒素也会对人类的生命健康产生威胁。同时还有大量农业使用中的薄膜残留在耕地、土壤以及农村河流中,成为影响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的重要因素。
(四)生活垃圾污染
我国农村地区年产生生活污水约为80t,生活垃圾约为1.5t,禽畜粪便排放量约为25t,但是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的普及率仅仅为29%,大量的生活污水垃圾并未得到规范的清理,被任意的排放于水塘河流中;而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禽畜类粪便也越来越多,没有进行处理便任意排放,这也是农村饮用水污染的重要来源。在农村生活污水垃圾中含有大量的有害成分,而这些有害成分流入到饮用水水源地中,导致水体发黑、发臭,导致持久性污染的发生;另外,禽畜类粪便还会导致水体内产生大量的细菌和病毒,从而对水体造成长期污染,很容易引起伤寒、病毒性肝炎、血吸虫等水质性传染病的流行[2]。
三、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问题的管理对策
(一)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第一,做好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的配套建设工作,对于饮用水水源地必须要做好保护区的界碑、界桩以及警示牌的安置摆放,按照饮用水水源地的具体位置以及附近土地利用情况,沿着水源保护区边界,在农村生活垃圾可能直接排放的区域,设置好隔离带,比如说物理隔离方式(护栏、围网等)以及生物隔离方式(比如防护林)。第二,要做好农村引用水水源地的宣传保护工作,农村政府部门要积极运用文化站、卫生院、广播和板报橱窗等基层宣传途径,让农村群众能够真正意识到饮用水水源地安全卫生和自己切身利益直接相关,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水源地保护工作中来。第三,要进一步健全农村水污染防治机制,在人口相对密集的乡镇还必须建立生活污水处理站,做好下水道系统的建设规划,对于偏远地区来说,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比如化粪池、人工湿地或者土地处理系统,尽可能的降低生活污水污染与废弃物污染,将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的建设和农村污水处理有机联系起来,确保水源地的安全清洁。
(二)落实水源地水质监测制度
首先,完善农村水质监测系统,逐渐完善农村水质化验机制,负责当地饮用水水质检测工作,由乡镇一级水质监测部门进行技术指导与监督工作。有条件的农村地区可以借助于已有的集中式供水厂或者县级卫生防疫部门成立水质监测中心,配置一定的人员与设备,对农村饮用水水质以及供水水质进行监测。其次,逐渐健全农村水质监测网络,在完善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中心的前提下,各个地区必须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建立有针对性的农村饮用水水质安全卫生监测网络,建立完善水质数据库以及预警系统,从而真正实现饮用水水质常态监测化,定期将水质监测结果进行公示。最后,要制定科学的饮用水水质监测指标,结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结合当地农村饮用水水源水质实际情况,水质监测指标必须包含以下内容:毒理性指标如砷、氟化物以及硝酸盐,微生物指标如菌落总数和大肠杆菌,感官性状与一般化学指标如色度、浑浊度、总硬度。部分地区也可以增加针对地方病相关的检测指标。
(三)提高农村群众环保意识
一方面,大力宣传水环境保护知识,帮助农村群众树立环保意识,建立以乡镇环保知识巡回讲座为主,村级环保知识宣传位置的宣传工作机制。大力组织进行农村饮用水安全科普活动,通过宣传工作帮助农村群众认识到饮用水安全卫生问题的重要性,进一步普及饮用水安全卫生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农村群众对于饮水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和责任感。进而最大程度的降低农村生活生产污水的排放,减少污染物,保护饮水环境。另一方面,农村乡镇企业必须要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宣传,争做绿色企业[3]。对于农村中小型企业来说,其生产污染相对严重,因此清洁生产宣传是降低污染的有效方法。第一是农业生产必须要合理控制农药化肥的使用,尽可能的选择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从源头上对农药化肥的使用量进行控制,积极的开发推广现代化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提升有机复合肥的施用量,积极推广生物肥料;第二是对农村企业来说,要进一步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污染物的排放,贯彻落实三废处理技术,最终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统一,确保农村饮用水的安全卫生。
(四)农村水源工程的持续性
农村水资源布局必须科学合理,应当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尽可能的达到农村饮用水水质以及水量的要求,部分条件较好的地区还应当建立一些高标准的水资源工程,确保农村群众的饮用水充足。同时要珍惜农村地下水资源,确保深层地下水的采补均衡,站在长远的角度来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另外还应当进一步强化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工程的建设,对于拥有集水条件的地区,但现阶段供水基础设施还相对简陋且饮用水不卫生的农村地区,应当建立自来水工程;对于饮用水水源受到污染且难以在短期内恢复的引水工程应当尽快更新水源;对于缺少必须水质处理设备的饮水工程要尽快进行完善。我们必须要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以及当地的实际发展情况来制定饮用水水源工程的建设标准。农村饮用水水源工程资金要保证充足,工程应配套,质量要达标,在对水源工程方案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吸取农民群众的意见,以更加民主的方式来对建设方案进行选择,确保水源工程的可持续性[4]。
【农村卫生问题(收集3篇) 】相关文章:
三年级日记精选6(整理3篇) 2024-08-25
我的日记精选(整理4篇) 2024-08-24
三年级日记精选[5](整理3篇) 2024-08-24
我的日记精选10(整理6篇) 2024-08-23
我的日记精选6(整理3篇) 2024-08-19
寒假趣事日记精选1(整理9篇) 2024-08-16
优秀日记[精选](整理5篇) 2024-08-12
走上领奖台的那一刻作文(整理10篇) 2024-09-16
农村卫生问题(收集3篇) 2024-09-16
我的一天作文(整理22篇) 2024-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