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市场研究范文篇1
关键词:新兴市场;商业模式;创业企业;边界拓展
一、引言
创业企业商业模式构建是一种动态视角的商业模式研究,有利于从深层次把握商业模式生成的内在机理,同时为商业模式创新提供更可行的实践指导。学者主要从试错学习、动态调整、边界决策和生态适应等角度进行了分析。其中边界决策过程与商业模式构建的联系,一方面为传统理论研究开拓了新的领域,另一方面也为商业模式研究寻找到了理论渊源和新的思路,两者的结合有利于理论研究的深化。本文主要通过对新兴市场中创业企业在高度模糊和不确定情境下如何进行商业模式构建的问题进行探索性案例研究,尝试探寻创业企业的组织边界决策、市场边界决策和商业模式构建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二、文献回顾与理论模型
边界决策研究一直是管理学和经济学研究的经典问题,学者重点关注的是边界拓展问题。然而在信息和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在边界拓展上呈现了新的问题,一方面是组织无边界化的情况逐渐增多,另一方面是组织与市场的互动更加重要。在新问题的激发和作用下,一些学者对边界拓展重新焕发了新的研究热情和兴趣。国内学者以魏江等为代表的学者探讨了边界拓展对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国外学者Esenhardt等(2009)探讨了新兴市场组织边界决策问题对创业企业成长的影响。先前学者的研究,探讨了边界拓展对新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提炼出了组织能力边界拓展和市场边界拓展的重要维度,但尚未发现边界拓展和商业模式创新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尤其是在新兴市场条件下,创业企业的商业模式构建不仅涉及到组织边界的塑造,还涉及到市场边界的塑造问题。Holloway和Sebastiao(2010)研究了新兴市场条件下的创业企业新商业模式的生成过程,结果发现手段导向逻辑和市场驱动战略会共同影响创业企业的新商业模式调整过程,并塑造新兴市场的结构。因此,在新兴市场上,商业模式构建过程和组织边界、市场边界的塑造过程是协同演化的。
通过以上分析,本文构建了案例分析的工作模型(如图1所示),市场边界拓展和企业边界拓展相互匹配共同促进了创业企业商业模式的构建。
三、研究方法
根据研究问题和目标,本研究采用案例研究法。案例企业的选择采用了如下标准:(1)企业必须属于处于新兴市场中的创业企业,从而确保本研究的案例具有理论典型性;(2)目前,企业已成立一段时间且经历了转型环境变化下的商业模式构建,从而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丰富的情境。基于以上标准,本文选择的案例企业为成立于2001年的天津森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简称森罗,所属行业为氮气保鲜,主导产品为氮气保鲜设备,公司在高压氮气、保鲜与催熟技术领域内已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核心技术,逐渐形成了军用高压制氮系统、军用保鲜贮藏系统等优势专业,始终保持行业龙头地位。这家企业是具有代表意义的民营高科技企I,案例结论对于其他企业具有指导意义。
本研究的数据收集以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相结合的方式为主,通过三角验证来提高案例研究的信度和效度。本文把数据收集的重点放在追踪案例企业基于组织边界和市场边界拓展的商业模式构建过程,主要从两个数据来源来收集数据:档案和访谈。
四、案例分析
根据对森罗企业发展历程的研究,结合创业者自身对企业成长的认识,本文将森罗的发展分为传统农业客户阶段、科研院所阶段、高端农业客户阶段、军用客户阶段。通过对这四个不同阶段森罗商业模式构建过程的研究,试图提炼森罗商业模式构建的内在机理。
1.传统农业客户开发阶段。森罗在创业之初对很多项目进行过研究和思考,经过半年的斟酌最终选择了一个农业保鲜项目。森罗在创业初期采用的是以研发为主、市场为辅的方式,工作重点主要聚焦于产品开发。在这个过程中创业者自筹了研发资金,以原来研究所的退休人员为科研骨干,进行了技术攻关。在这个过程中,最困难的问题是产品研发出来之后企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客户。这不仅快速消耗了企业的资金,而且对创业者信心造成了沉重打击,导致创业者开始怀疑企业的方向选择。幸运的是,在当企业最困难的时刻,终于在市场上寻找到了第一个客户,当年实现了一百多万的销售额。在此之后,企业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市场开拓中,逐渐打开了局面。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商业模式主要是以研发为导向,市场开拓为主,基于价值网络分析的企业边界以研发网络为主要内容,市场边界主要以传统农业客户为主(如图2所示)。
随着森罗逐渐将模糊的市场逐渐塑造出一定的边界,即农用氮气保鲜,竞争与模仿的问题也逐渐出现了。随着竞争的加剧,导致森罗对新兴市场感到越来越矛盾,在企业内部产生了很多冲突。森罗在对这些问题和矛盾进行分析后,总结认为这是属于企业的价值观与市场不相符的原因。企业自身的边界与市场的边界在能力和资源上没有实现匹配。这就导致了企业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能力边界和市场边界。
2.科研院所与高端民用客户开发阶段。森罗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都很高,加上运用国外的系统,森罗在初期扩展的非常快。由于新兴市场的竞争加剧,森罗在传统农业市场的份额却越来越小,这个时候开始考虑拓展企业边界和市场边界。在市场搜索的过程中,森罗发现科研单位的需求跟他们的价值观相一致,主要表现为农业科研单位需要大量的运用气体保鲜技术。森罗经过两到三年的科研,慢慢这个市场就打开了一个缺口。到现在为止森罗在科研院所市场做的越来越好。这个市场的技术壁垒较高,并没有引入更多的市场竞争者。
与此同时,森罗在传统市场拓展的过程中逐渐开发了一些高端客户,主要是国家投资的一些气调项目。比如中南海中央首长吃的水果保鲜项目,这是森罗比较骄傲的一个项目。在这个过程中,森罗逐渐开发了一些区别于传统农业客户的高端客户,摆脱了红海竞争走向了又一个蓝海市场。这个阶段森罗的企业边界和市场边界及商业模式的架构如图3所示。
在这个阶段,企业逐渐实现了基于身份机制的企业边界和市场边界拓展。企业的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对自身的认识,以及企业应如何做好重点工作。森罗在以往工作经历的过程中养成了高技术和高品质的价值观,导致企业在传统农用市场难以形成有效的竞争力,以技术为依托不断开拓新市场。企业一方面不断向客户宣扬自身的价值观和对产品质量的追求,树立行业领导者和技术先行者的市场标签,另一方面不断与多样化的客户进行匹配,并没有采用市场驱动的方式来生成传统产品,而是采用了驱动市场的方式来不断拓展市场边界。
3.军用市场开发阶段。在农业市场的开发过程中,森罗通过对市场信息的收集探索到了一个新的市场机会,了解到氮气对军需物资保鲜和武器存放具有广泛的用途,而且军用市场有这方面的需求。由于森罗的创业团队很多具有军队科研背景,他们对氮气在军用保鲜和武器存放上的用途早有研究。2007年以后森罗开始在海军的舰船上做保鲜。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海军舰船特殊的保鲜应用发展的越来越快,产值大,而且利润比民用的要高。该阶段的关系如图4所示。
在森罗企业边界和市场边界不断扩展的过程中,它主要通过价值的匹配为标准来选择重点开发市场,通过建立行业标准和认知标杆来控制市场。森罗通过战略联盟的方式来进行能力边界的拓展,基本模式是重点关注研发和市场方案的设计,中间加工的环节放在外面,做好装配、调试和交付、服务两大块。企业能力边界的拓展使得核心技术逐渐可以实现产业化和批量生产。
五、内在机理提炼
通过对案例企业的分析,本研究发现案例企业在商业模式构建的过程中体现出以战略行动来塑造边界的特点。
1.基于身份机制的市场边界拓展。在市场边界拓展的过程中,创业企业所面临的环境没有清晰的顾客、没有明确的产品特征、没有广为接受的产业价值链。案例表明,新生市场中的创业者经常要付出大量的努力来宣战市场,即为企业和市场界定一个独特的身份,以使这两者融为一体。创业的创业者就成为了新市场的认知标杆,以顾客、合作伙伴为代表的利益相关者群体就认为该组织是初生市场的缩影。即使森罗在军用市场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依然在农用市场被认为是市场的标杆,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身份机制在市场拓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Eisenhardt(2009)的研究认为创业者采用三种机制来宣占市场:采用模板,展示领导力和传播故事。本研究的数据表明,在新生市场中创业企业主要通过价值观宣传、展示领导力、象征性故事三种方式来拓展市场(如表1所示)。
2.基于能力方式的企业边界拓展。在创业企业企业边界的拓展,主要体现在创业企业在能力边界上的拓展。新企业谋求生存是创业能力转化为普通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转化过程中,创业学习调节着创业能力与普通能力的转化关系。新企业绩效创造过程不仅是以普通能力为基础的价值实现过程,而且是动态能力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即组织不断获得新的资源组合方式的过程,动态能力有助于新企业发现和开发机会,塑造竞争优势,从而不断提升组织绩效。案例研究表明,在新生市场情境下创业企业拓展企业能力边界的主要方式为:关系型治理、引入战略投资、参与规则制定。案例企业的组织能力边界拓展机制如表2所示。
六、结论与局限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在新兴市场情境下,创业企业商业模式的构建过程是企业能力边界和市场边界不断拓展来实现的;第二,在新兴市场情境下,创业企业市场边界拓展的主要方式是宣传价值观、展示领导力和传播故事;第三,在新兴市场情境下,创业企业能力边界拓展的主要方式是关系性治理、引入战略伙伴、参与规则制定;第四,当创业企业实现组织能力边界与市场边界相互匹配时,其商业模式才逐渐生成。本研究l现在新兴市场环境下,创业企业的商业模式构建并非是漫无目的的随机行为,而是遵循企业能力与市场匹配的内在逻辑。
本研究采用典型案例研究方法剖析了创业企业的边界拓展与商业模式构建的过程,虽然严格遵守了案例研究的规范和内在逻辑,但还存在以下局限和不足。首先是结论的普适性有待检验。好的理论具有简洁、精确和普适的特点,案例研究具有精确性,但让理论做到简洁和普适还有待进一步的提炼和实证检验。其次,本研究虽然提炼了创业企业市场边界和组织边界拓展的行为机制,但尚未提炼理论概念和具体维度,有待进一步研究。最后,本研究虽然揭示了创业企业商业模式构建的内在机理,但尚未揭示如何才能在此基础上实现商业模式创新,这一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OzcanP,EisenhardtKM.Originofallianceportfolios:Entrepreneurs,networkstrategies,andfirmperformance[J].AcademyofManagementJournal,2009,52(2):246-279.
[2]HollowaySS,SebastiaoH.Theroleofbusinessmodelinnovationintheemergenceofmarkets:amissingdimensionofentrepreneurialstrategy?[J].JournalofStra-tegicInnovationandSustainability,2010,6(4):86-101.
[3]EisenhardtKM,MartinJA.Dynamiccapabilities:whatarethey?[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2000,21(10-11):1105-1121.
[4]云乐鑫,薛红志,杨俊.创业企业商业模式调整研究述评与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3,35(11):21-28.
[5]王琴.基于价值网络重构的企业商业模式创新[J].中国工业经济,2011,(1):79-88.
[6]魏炜,朱武祥,林桂平.基于利益相关者交易结构的商业模式理论[J].管理世界,2012,(12):125-131.
[7]王鑫鑫.软件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学位论文,2011.
新兴市场研究范文篇2
关键字:连锁董事网络;创新投入;企业绩效;组织学习;制度
引言
社会网络对企业行为与绩效的影响不容忽视(SavinhasA,HeideJB,JapSD.,2012)[1]。连锁董事作为社会资本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方式。研究发现销售量最大的上市企业1/3以上具有连锁董事(MahmoodIP,ZhuH,ZajacEJ,2011)[2]。网络演进与控制的重要性甚至得到自然科学家的重视(LiuYY,SlotineJJ,BarabásiAL,2011)[3]。本研究讨论连锁董事网络成员的创新行为,以及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
1相关研究评述
连锁董事在转型经济的作用结论不一(任兵,区玉辉,彭维纲,2004)[4]。研究表明网络影响着产品创新乃至企业的协同行为(StoryVM,BosoN,CadoganJW,2015)[5],为企业获得和分享知识提供了途径(CrossanMM,MaurerCC,WhiterRE,2011)[6]。孙永磊等阐述了网络惯例的双元学习能力对对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孙永磊,党兴华,宋晶,2014)[7]。Tortoriello等认为个体知识可以跨越组织边界获得分享(TortorielloM,ReagansR,McEvilyB,2012)[8]。新兴市场国家制度缺失和发展不平衡是显著特征,其决定着学习和创新的形式及特点(何建洪,贺昌政,2013)[9]。外部环境伴随的不确定性通过连锁董事对企业财务绩效产生影响,这使得组织学习行为愈显复杂(MartinG,G?zübüyükR,BecerraM.,2015)[10]。社会网络往往成为制度缺失的替代品,发挥着获取资源、降低交易成本的作用。例如,研究发现专利联盟鼓励企业创新,促进专利研发(杜晓君,罗猷韬,谢玉婷,2014)[11]。
以往研究表明连锁董事能够弥补市场失灵和制度漏洞,从而改善企业绩效。同时,其可能会成为一种社会凝聚工具,从而对企业绩效有消极影响。讨论组织学习与网络协同有助于理解创新能力的提高过程(StanM,VermeulenF.,2013)[12]。本研究构建包括创新投入、网络中心度、制度环境在内的研究框架,更加完整地阐述连锁董事网络成员创新行为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及制度环境的作用机理。
2理论和假设
2.1组织学习与网络中心度
组织学习引起学者们的关注,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由于组织可以将知识进行编码并储存,所以保存着习性、心智模式(MentalMaps),这些因素影响着组织内成员的行为。网络中心度对网络企业的绩效具有积极作用。社会关系对嵌入其中的个体、群体或组织的行为和结果有着重要影响。网络指标在以往文献中广为采用,包括度中心性、居间中心性和结构洞。本文更为关注度中心性,结合新兴市场环境,阐述网络中心性对网络成员创新行为乃至绩效的影响作用。连锁董事网络中心度较高的企业,拥有更多学习机会,可以寻找外来的知识、经验,与网络成员分享知识,这便是网络镶嵌的作用。网络中心度较高的企业可以降低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影响,从而提高企业绩效。因此,我们有如下假设1。
假设1:企业在连锁董事网络中所具有的度数中心度(网络中心度)与企业绩效正相关。
2.2创新行为的调节作用
创新行为主要表现为创新投入,其不仅对企业而且对国家创新系统的构建都有着重要意义。市场结构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可以从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两个维度来理解,创新投入在中国是企业创新的决定性因素。技术创新投入对企业绩效有着直接影响,并且高技术产业整体与其下属行业之间、以及下属各行业彼此之间,其技术创新投入对企业绩效影响的效果存在明显差异。企业正是在既竞争又合作的复杂网络中获得创新的信息和知识,完成创新行为,分享创新成果。这也是协同创新愈显重要的原因之一(DavisJP,EisenhardtKM,2011)[13]。研究表明合作基础上探索式创新远大于个体企业的搜寻(KnudsenT,Srikanth,K.,2014)[14]。综上所述,连锁董事网络为企业创新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分享成员的信息与知识。当企业投入的R&D越多时,企业通过网络获取的资源也会增多。我们有如下假设2。
假设2:企业创新行为正向调节网络中心度和企业绩效的关系:当创新行为越强烈,网络中心度和企业绩效正向关系越强。
2.3地区制度发展
新兴市场国家中的制度环境是分析企业不可忽视的因素(唐跃军,左晶晶,2014)[15]。新兴市场国家中显著特点之一便在于外部制度缺失(InstitutionalVoids)。制度发展相对不完善时,外部交易成本较高,企业需要寻找和建立连锁董事网络获取资源,寻求发展。这时,连锁董事网络起到降低交易成本的作用,有助于改善企业经营、提高企业绩效。与此情景相反,制度发展不完善时,市场交易成本较高,企业需要寻求其他获得信息和资源的途径。连锁董事此种情景下便为企业提供了有效途径。制度环境发展越完善,连锁董事网络的重要性就越下降,网络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也会减缓和降低。我们有如下假设2。
假设3:制度发展程度负向调节网络中心度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即当制度发展程度越高时,网络中心度和企业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越弱。
3研究设计
3.1样本选择
我们选择中国上市公司数据,收集年限为2005年至2010年。由于2010年后连锁董事网络受到2009年金融危机影响,规模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通过观测,发现2005只2010年的网络比较平稳,为了保证数据的稳定性和结果的科学性,我们提出了变化较大的样本,只保留2005年至2010年的数据。
3.2变量定义
本研究的因变量采用Tobin’Q衡量企业财务绩效。我们采用滞后一年的Tobin’Q作为企业绩效的衡量方式。自变量包括:社会网络中心度、制度发展和创新投入。连锁董事网络是一种正式的制度安排,有利于我们规范地研究企业在网络中的创新行为和企业绩效。网络中心度的计算方法有很多种,依据网络中心度的定义,我们有如下公式(1):
我们采用市场发展指数作为制度发展程度的衡量方式,包括市场发展程度(Maktscore),政府与市场的关系(Govnscore)和市场中介和法律完善程度(Lawscore)。研究者取其均值作为衡量标准。制度指数的信息截止2009年,2010年的数据用最近一年,即2009年的代替。我们采用R&D衡量企业的创新投入,其为企业每年在创新方面投入的资金数量,并将其做对数变化。控制变量包括企业规模、无形资产、行业与年份。企业规模为总资产的对数,无形资产也取对数。另外,包括行业与年份两个哑变量。
3.3分析方法
研究中采用横截面数据普通线性回归。我们采用了横截面数据的分析方法。回归模型如下公式(2)所示。
公式(2)是以假设3为例的模型,字母为回归中的随机项。
4实证分析
我们在此分别详细地汇报分析结果如下。下图1为2009年2010年上市公司连锁董事的网络图,由于篇幅的限制,我们没有罗列所有年份的网络图示。表1是变量的描述性和相关性分析,表2是对假设1至3的分析结果。
上图1是以两年为例的连锁董事数据。连锁董事作为上市公司一种正式的制度安排,在2005年已经达到相当的规模,之后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发展。
我们在假设1中认为,企业在社会网络中自身所处的网络中心度与企业绩效正相关。从表2模型2中可以看出,变量Degree的系数显著为正值(0.408;p
假设2认为,企业创新投入正向调节网络中心度和企业绩效的关系。从表2模型3和模型4可以看出交互项(变量社会网络×创新行为)的系数显著为正(0.034;p
假设3认为制度发展程度负向调节网络中心度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表2模型6中可以看出交互变量(制度发展×社会网络)的系数显著为负(-0.135;p
5结论
以新兴市场中连锁董事网络成员的创新投入与绩效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社会网络为视角,结合制度理论与组织学习理论,论述了网络成员创新投入、市场发展程度之间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网络成员的创新投入可以通过连锁董事提高企业绩效。连锁董事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不仅可以传递资源、分享信息,而且将创新投入在网络中扩大并提高了企业绩效。当制度环境发展不完善时,网络的正向效应消失,并带来企业绩效的降低。研究结论对理解制度、网络和组织学习作用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尽管如此,我们的研究依然具有局限。组织间的社会网络我们采用上市公司连锁董事网,这并不能完全涵盖组织间的所有类型的网络。其次,我们忽略了耦合网络的动力学演化机制,只是从相对静态视角开展研究。因此,我们提议以后的研究不仅关注组织层次的研究,而且更多地关注组织内部的行为,包括组织内部群体和个人的研究。
参考文献:
[1]SavinhasA,HeideJB,JapSD.Consistencyjudgments,embeddedness,andrelationshipoutcomesininterorganizationalnetworks.ManagementScience,2012,58(5),996-1011.
[2]MahmoodIP,ZhuH,ZajacEJ.Wherecancapabilitiescomefrom?Networktiesandcapabilityacquisitioninbusinessgroups.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2011,32(8),820-848.
[3]LiuYY,SlotineJJ,BarabásiAL.Controllabilityofcomplexnetworks.Nature,2011,473(7346),167-173.
[4]任兵,区玉辉,彭维纲.连锁董事、区域企业间连锁董事网络与区域经济发展[J].管理世界,2004,3:112-156.
[5]StoryVM,BosoN,CadoganJW.Theformofrelationshipbetweenfirm-levelproductinnovativenessandnewproductperformanceindevelopedandemergingmarkets.JournalofProductInnovationManagement,2015,32(1),45-64.
[6]CrossanMM,MaurerCC,WhiterRE.Reflectionsonthe2009AMRdecadeaward:dowehaveatheoryoforganizationallearning[J]?AcademyofManagementReview,2011,36(3):446-460.
[7]孙永磊,党兴华,宋晶.基于网络惯例的双元能力对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J].管理科学,2014,27(2):38-47.
[8]TortorielloM,ReagansR,McEvilyB.Bridgingtheknowledgegap:Theinfluenceofstrongties,networkcohesion,andnetworkrangeonthetransferofknowledgebetweenorganizationalunits.OrganizationScience,2012,23(4),1024-1039.
[9]何建洪,贺昌政.创新性企业的形成――基于网络能力与创新战略作用的分析[J].科学学研究,2013,31(2):298-309.
[10]MartinG,G?zübüyükR,BecerraM.Interlocksandfirmperformance:Theroleofuncertaintyinthedirectorateinterlock-performancerelationship.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2015,36(2),235-253.
[11]杜晓君,罗猷韬,谢玉婷.专利联盟创新效应实证分析:MPEG-2、TD-SCDMA和闪联为例[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4,26(1):78-88.
[12]StanM,VermeulenF.SelectionattheGate:DifficultCases,Spillovers,andOrganizationalLearning.OrganizationScience,2013,24(3),796-812.
[13]DavisJP,EisenhardtKM.Rotatingleadershipandcollaborativeinnovationrecombinationprocessesinsymbioticrelationships.AdministrativeScienceQuarterly,2011,56(2),159-201.
新兴市场研究范文篇3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改进Lotka-Volterra模型创新驱动超生态性
一、引言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作为现代产业集群的典型代表,是能够在未来成为主导产业或者是支柱产业的新兴产业集群。当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群还处在萌芽期,面临着产业技术储备的不足与市场培育的相对滞后,迫切需要在产业集群的协同发展上有所突破。相对于传统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除了地理邻近性特征外,还具有超生态性特征。基于这种新特性,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技术与市场之间的协同发展模型,对进一步探索该产业集群协同发展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学术界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研究已有一定成果。喻登科(2012)以价值链、知识链、物联网为媒介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三种协同发展路径,进而研究了单核、多核和星形发展模式。李煜华(2013)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运用演化博弈理论,研究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内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协同创新过程。赵红凌(2014)结合广东省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和高校学科特点,通过政府引导、产学研互动搭建五大学科集群协同创新平台,研究了学科集群与新兴产业集群的协同发展。因此,本文在借鉴这些成果的基础上,针对目前产业集群面临的问题,结合产业学、生物学相关理论,对产业集群技术与市场的协同发展进行研究。
二、理论模型
为深入了解该产业集群发展,本文基于改进Lotka-Volterra模型,从产业生态位视角数理分析技术与市场间的关联性。由于竞争具有正效应和负效应,在不影响分析的前提下,模型中假设竞争只有抑制作用,本文选择两个企业种群为例,用下面模型来描述种群之间竞争合作协同演化:
三、模型分析
1.竞争性协同演化模型
将上述微分方程线性化,据其走向研究系统平衡解的稳定性,可知两线相交点是稳定解,这意味着两种群由于在知识技术、市场等方面的合作、共享而增加了各自种群的产量,产生了协同发展效应。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综合产业学、生物学、协同学,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超生态性、创新驱动性,运用改进Lotka-Volterra模型,对技术与市场的协同发展进行了建模研究。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超生态性能够促进种群产出量的增加,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协同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为增强超生态性对集群发展的促进作用:第一,加大投入创新资源,以在技术知识方面增强创新能力;第二,赢得政府支持,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共同建立成熟的产-学-研-用的产业群体;第三,积极培育高水平的技术人才和创新人才,实现人才、技术、信息、资金等的最优配置以达到最大效用。参考文献:
[1]刘志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群特征、培育模式与政策取向[J].学新兴产业研究,2011(3):49-55.
[2]喻登科,涂国平,陈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路径与模式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4):114-120.
【新兴市场研究(收集3篇) 】相关文章:
我的日记精选(整理6篇) 2024-06-15
[精选]小学三年级日记(整理3篇) 2024-06-14
[精选]小学生日记(整理9篇) 2024-06-13
[精选]重阳节日记1(整理9篇) 2024-06-13
放风筝日记[精选](整理5篇) 2024-06-12
绿豆观察日记精选(整理7篇) 2024-05-30
关于运动会的作文350字 运动会的作 2024-05-20
阅读教育的心得体会(整理9篇) 2024-06-15
新兴市场研究(收集3篇) 2024-06-15
参加大学社团心得体会(整理3篇) 2024-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