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与动力工程前景范文篇1
关键词:节能型技术;风景园林施工;应用
前言:恶劣的环境污染是人们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风景园林作为社会发展中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的一个重点项目,在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建设资源友好型的社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风景园林建设是基于资源友好型社会而提出的,然而在过去的传统的园林建设中,消耗了大量的资源,耗费了太多以环境为代价的资源。在具体的风景园林建设施工中节能型技术,减少对资源的消耗,是现阶段园林发展中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
1风景园林中的节能技术概述
在传统的风景园林建设中,要得到良好的建设效果,往往会忽略一些环境污染、成本超支、资源浪费等因素,采用不够合理的技术进行施工建设。基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提倡可持续发展,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背景,在现有的风景园林建设施工中采用节能型技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节约资源,降低施工成本。
近年来,在风景园林建设中,节能型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具体的施工中,为园林建设开辟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在风景园林建设施工中,节能型技术可以分为两种主要形式的技术。一种是主动式的节能型技术,另一种则是被动式的节能型技术。主动式的节能技术可以有效应用在风景园林局部的景观构造上,运用自然资源以外的方式对园林的建设进行合理的控制,可以促进资源的再生和持续可利用,表现在具体的太阳能光伏的控制使用。被动式的节能技术可以用来考虑园林施工的具体地点。根据园林建设地的气候条件和地形条件等因素,采用被动式的节能型技术对风景园林的施工加以指导,可以是园林建设更加趋于美观、合理。
风景园林建设中的节能型技术是完成园林建设的重要技术,在建设施工中,将传统的技术与节能型的技术相结合,能创造去更加适合园林建设发展的新技术,指导风景园林的建设,为创建资源友好型的社会提供了有效的发展机遇。
2节能型技术在风景园林施工中的具体应用分析
根据具体的园林建设施工实例,分析其节能型技术的应用,能为园林建设施工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以某景观绿化工程为例,分析节能型技术在具体的景观绿化施工的中的应用。
(1)园林建设项目情况概述。风景园林施工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通过人工建造的方式,为人们提供一个绿色的、美丽的、可以供人们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自然环境景观。一期景观绿化工程建设要求包括植物景观、水景、丛林小道以及假山等内容。在建设过程中,对园林路径、假山、整体的布局设计都不能忽视,要做到有计划、有步骤的施工。在园林工程项目施工之前,有结合施工队伍的施工技术和经验对整体的风景园林建设有一个大体的掌握,保证园林建设施工的质量,使节能型技术更好的应用在园林施工中。
(2)节能型技术在风景园林建设施工中的应用。在一期景观绿化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将节能型技术应用在建设施工的每一个需要的环节中,值得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节能型技术的应用在具体的风景园林建设中首先表现在对材料和资源的节约上。传统的园林建设会消耗大量的建筑材料以及自然资源,节能型的技术会考虑材料的循环利用和资源的高效利用。对于建筑材料选择绿色的建材,在具体的施工现场进行及时的分类,可以有效利用废弃的材料进行施工。另外,选择节水型的设备,在园林建设中提高用水的效率,可以有效的节约水资源。其次,节能型技术的应用还表现在对环境的保护上。传统的园林施工会破坏周边的环境,土壤环境及水体环境、大气环境,也会有噪音及固体垃圾的污染。在节能型技术的应用汇总能有效减少这些污染的发生。最后,节能型技术的应用也表现在对施工人员的管理上。施工人员实施节能型技术的第一操作人,因此,改变传统的施工技术,将节能型的技术应用在园林建设施工中,就要对施工人员进行系统合理的管理。
①主动式的节能技术。在一期景观绿化工程建设施工中采用太阳能技术减少大型设备对电能的损耗,该园林建设项目的面积较大,露天的面积占主要的区域,采用太阳能技术可以方便园林的建设没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可以满足建设过程中的所需要的电能,控制园林内的整体采光,有利于植被的生长。太阳能的无污染、安全等优点是园林建设施工中节能型技术的要求之一,在施工过程中能有效指导其园林建设。在该项目工程中,主动式的节能型技术也是有效利用小区内的生活污水灌溉园林中的景观植被。水资源的耗费是园林建设施工中的一大问题。在风景园林建设施工中,将该小区内的生活污水排放进下水道,会浪费较多的水资源,然而铺设专门的管道将生活污水引流到园林中,用来灌溉园林植被,可以很好地节约水资源。
②被动式的节能技术。在道路两侧绿化项目工程中,整体的绿化项目工程预算花费为506724元。但如果运用节能工艺就能适当的减少建材的使用量,使预算成本大大降低。通过运用节能工艺来节约园林施工中的建材,减少其减少成本。钢筋焊接技术中传统的搭接技术不仅浪费材料而且容易造成一定的不安全事故。而采用螺丝连接的的方法可以节省钢筋材料,减少对建材的浪费。在植被灌溉上,运用滴灌技术代替传统的漫灌,可以提高灌溉水平,节约水资源。这样的被动式节能技术能帮助园林建设走上新的发展道路。另外,被动式的节能技术也可以应用在道路两侧的绿化项目工程中,包括优化园林工程建设的施工方案。制定合理科学的施工方案,将有效的资源、技术、人员等进行合理的协调,确保绿化工程建设施工顺利进行。在节能灯、节能开关的使用上考虑其产品的质量。在进行植被移植时,考虑最佳的移植种植时间,安排合理的灌溉时间。优化具体的园林建设施工方案,保证人力、物力的有效合理利用。
3结束语
风景园林建设施工中应用节能型的技术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如何在具体的园林建设施工中有效应用节能型技术,将不同的技术应用在同一个园林项目建设中,实现园林景观建设的美观性、实用性。将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作为节能型技术应用的主要目的,加强节能型技术在具体园林建设中的应用。促进风景园林建设的不断发展,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渠丽.对节能型技术在风景园林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园艺,2014,(18):168.
能源与动力工程前景范文篇2
[关键词]园林施工;节能型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1-0273-01
引言:生态风景园林建设项目是城市基础建设项目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建设节能型风景园林,不仅顺应了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推动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因此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1节能型技术概述
1.1主动式节能
如果采用主动式节能技术,那么就要对可再生资源进行充分利用。例如,可以使用太阳能光板以及风车,对资源进行再分配与合理利用,充分展现这些工艺的定量与可控性强等独特优势,全面提高对于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但是,这些工艺并没有在实际施工中获得广泛应用,因为这不仅需要专业人员的参与,还需要控制好收益与投入之间的比例,可见总体操作难度比较大,并且与节约的基本理念背道而驰。因此,这些工艺只能在园林的布局构景中获得一定的应用。
1.2被动式节能
被动式节能技术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环境与气候,对各种园林要素进行综合利用与规划,并且充分利用各种地势或者是水等有利条件,保持好园林建设与环境的协同统一性。对于园林建设而言,最根本的目标就是实现在优美景观的基础上获得舒适的使用效果。可见,被动式节能技术在场地内部建筑中的应用前景更为广阔,因为场地内部建筑对于自然条件的要求更高,而且从应用效果来看,被动式比主动式节能技术可以更好地节约能源。为了充分利用好被动式节能技术,就必须对当地的地形与环境进行全面掌握。
2风景园林施工中节能技术的应用分析
2.1优化风景园林施工方案,确保工程能够顺利开展
在进行风景园林施工的过程中,如果要确保节能技术得到很好地运用,并且取得较好的收益,那么就要从最开始的施工方案开始抓起,因为施工方案是进行后续施工工作的主要参考依据。在进行施工方案设计时,需要将节能理念贯穿与整个设计方案之中,并且认真落实到每一个环节,确保工程的高效节能性。风景园林工程所需要的面积比较大,而且工程相对比较复杂,具有可连续操作性。在进行风景园林设计时,施工企业必须综合考虑资源,尽可能提高对其利用率。为了做好风景园林设计工作,需要通过如下途径保障其合理性与科学性。第一,对整个工程中的人力和物力进行综合分配。第二,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全面掌握施工的实际现状,然后设计合理的方案,并做好进度安排。
2.2在风景园林施工中充分利用太阳能
在进行风景园林施工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很多设备的配合,这不仅可以大幅度减少工作量,降低相应的工作难度,但同样也会增大耗电量。园林占地面积很大,而且很大一部分是处于露天环境中的,因此为充分利用太阳能技术提供了可能。在进行实际施工的时候,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然后供应整个工程的能源需求,这就减少对于原有电能的使用量。太阳能最大的优势就是清洁无污染而且不会受到地理因素的限制,设备安装过程比较简单,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施工效率,而且可以实现高效节能的目标。
2.3充分利用生活污水,提供充沛的水源
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来讲,会产生很多生活污水,而且这些污水如果直接排放到下水道中,不仅可能引起水污染,而且还造成了极大的水资源浪费。况且我们国家的水资源相对比较短缺,因此必须加大对生活污水的利用率,并安装相应的管道进行污水输送,将其送至园林施工工程中并加以利用。
2.4运用节能工艺,达到节约减材的目的
在园林工程施工中,应该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对施工的工艺技术进行改进,以减少对于建筑材料的消耗,从而实现节约能源的目的。例如,在以往的园林建筑施工中,与钢筋的连接通常都是使用搭接工艺,但是这样会造成一部分钢材的浪费,而如果采用螺丝连接的方法代替搭接,则可以有效的节约资源,同时在安全性和便利性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同时,可以在施工中选择低碳材料以及各种新型节能材料,来代替传统的钢材、水泥、玻璃等,不仅可以减少建筑对于能源的消耗,还可以控制建筑在施工过程中的碳排放,降低园林工程的维护成本。在风景园林施工建设中,为了实现节能的最终目标,需要注意每一个环节的施工工艺,确保其始终符合节能要求,这样可以实现节约建材的目标。
3风景园林施工中应用节能型技术的注意事项
在节能型风景园林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关注几个关键问题。首先,要重视施工人员的素质,选择专业技术过硬,认真负责的施工人员,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其次,在对人力资源进行配置时,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严格的规范和标准,通过明确的制度以及良好的贯彻落实,确保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避免出现人员庞杂,管理混乱的现象。然后,在对节能材料进行选择时,要充分考虑材料的性能和使用寿命等,以体现建筑的节能需求,避免盲目选择新材料的情况。风景园林施工工程由很多项目组成,因此必须充分利用节能技术来实现节能建材的目标。在这个施工过程中,不仅需要监管人员的大力监督,而且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保证所运用节能技术的安全性,避免出现安全事故。第二,尽可能选择寿命较长的节能材料,确保得到持久的、高效的节能效果。
4结语
对于我们国家而言,在基础设施建设中,节能型园林建设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有利于美化城市。因此进行绿化施工时必须要严格进行规范要求,加强监管,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从而合理的利用园林资源。只有通过不断实践,才能发现更多节能型技术,从而更好的发展园林施工节能型技术。但是风景园林施工项目比较繁杂,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必须通过一定的节能技术来提高对这些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为了充分体现对于节能理念的深刻认识,必须将其贯穿于整个设计方案中,并且实施各种节能技术,这样不仅可以实现节能的最终目标而且可以使施工企业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孙奇伟,华萌.浅谈节能技术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3(6)
能源与动力工程前景范文篇3
关键词:社区主导型;乡村旅游发展;利益相关者;行动策略
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一词源于管理学概念,20世纪80年代旅游研究领域正式引入利益相关者这一概念,关于社区参与旅游方面,国内一些学者依据对社区概念的理解提出了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群体,但大体上都会包括政府、社区居民、企业。本研究的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类型为社区主导型参与类型,通过笔者长期在该社区的观察,发现社区参与旅游发展过程中的核心利益主体有三个:村民、村干部、村办旅游企业。在这三个利益相关者中,我们通过社区参与旅游过程中一个事件的描述,来分析三个利益相关者在参与旅游过程中所采取的行动策略。
一、社区参与旅游发展过程中村办景区企业利益纠纷事件
密云县石城镇桃源仙谷风景名胜区于1997年开发、1998年运营,现已成为部级AAAA级景区和北京市风景名胜区。1997年为了开发利用南石城村西的丰富的山林资源,变山林资源为旅游资产,解决开发资金严重困难问题,经村党支部、村委会和村民代表讨论决定,以农民股份合作制的形式开发山林资源,兴办旅游业,并通过以协议的形式确定村西的山场、林木、土地、山溪和水库由景区管理处独立使用。根据股份合作制的章程规定,规定1000元为1股,年终税后利润分红为自然股东占南石城村法人股东和自然人股东分红总额70%,南石城村法人股东占30%,明确了红利的分配原则。1997年6月份桃源仙谷旅游管理处正式成立,村民投入股金12.6万元,村西山林资源作价5.4万元,景区注册资金18万元。2000年,景区引进北京金凤凰公司投资入股资金30万元。根据景区发展情况,经双方商定,北京的入股资金按分红比例实行专项分红。从2003年开始股东分红以30%、60%、100%、110%、120%、130%的比例逐年递增。随着逐年分红比例的提高,利润的增大,普通村民、村干部、景区企业三者之间的利益矛盾问题出现了。在经营与管理景区的过程中,村生产队干部往往兼任景区管理处的职务,这种兼任导致了景区实际管理权仍然掌控在村生产队干部手中,这也为村干部谋取私利提供了方便之门,如私自入股,领取双份工资等,这也造成了后来是堵路事件中普通村民对村干部行为的严重不满,2009年五一之前,南石城村部分未入股的村民集体堵路,要求参与桃源仙谷景区的利益分配,经桃源仙谷景区管理处与村民协商,允许村民入股,但每股为8000元,村民觉得价格太高,不能接受,故此事作罢。2010年五一之前,村民发现了该村生产队长等几名干部既拿生产队工资,同时又拿景区工资,且村干部不经过董事会同意私自入股等行为,导致了收益分配在全村内部的不均衡,引起了村民的强烈不满,进而又爆发了规模更大的村民集体性堵路与上访事件,在这次事件中,村民的理由有三个:一是村内旅游企业入股时候没有严格遵守制定的规章制度,导致村民入股机会不均等,一些村干部竟然自己不遵守景区管理处制定的入股制度,私自入股,且领取景区与生产队双份工资,在村民中造成很坏的影响。二是入股比例的问题,村民认为既然是村集体企业,村集体就应该占多数股份,而不应该仅仅为30%。三是收益分配阶段,自然人股东按照税后70%领取红利,而村集体只能税前领取30%的红利,也就意味着实际上村集体的实际红利不到30%,最让村民不满的是,北京金凤凰公司和一些与村两委有关系的外地人后来也介入了进来,并参与了税后分红,这让开始没有入股的村民很是愤怒,觉得本村人没有机会入股,反而外来企业和人员有机会入股,这是对本村人不公平。而且均分的税前30%的那部分红利,多数村民都认为他们拿到的可能不是公司的30%股份,也许连10%都得不到,因为公司的财务多数村民谁也不清楚,从来没有公开过,到底是否分了30%股份谁也不清楚。上述几点原因导致了村民要求公开公司的账目,要求重新核算入股比例,村集体要占绝对股份,村民有权利二次入股、撤销村生产队和大队干部的双份工资等问题。在村民的强烈要求下,2010年换届选举后的新一届村领导集体开始重视景区的收益分配问题,对景区中存在管理与利益分配的问题进行纠正,并承诺解决村民提出的合理要求。
二、事件中利益相关者的行动策略
在上述村办景区企业的利益纠纷事件中,我们看到了村民、村干部、村办旅游企业三个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关系与动态博弈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进一步看出三个利益相关者的行动策略。
(一)村干部的行动策略:公共权力的私利化运作
公共权力体现的是一种公共关系,它的执行以创立公共身份及其关系为基础。这些公共身份被强制性地要求以公共规则去行动,从而建立起统一的公务角色来对社会价值进行权威性分配,但在实际上,乡村干部的行为显然并非意在发展出与国家权力普适性要求相一致的公务角色和治理规则,恰恰相反,他们的一切努力旨在通过公务关系的私密化来建立局部支配性权力关系,以此巩固个人的权威地位与权力关系网络。从上述旅游参与过程中的案例事件可以看出,村生产队干部通过兼任景区职务的方式,利用公共权力达到了对村办景区企业的控制,并绕过景区董事会,利用手中权力私自入股,并领取双份工资,从而形成了一种“化公为私”的行动策略,从而建立起一个权力与利益网络,该网络可以有效地保护自己及网络成员的利益,如上述事件中,该村生产队长在村民的强烈要求下答应可以放弃双份工资,但他的要求是其他村镇兼职干部也要放弃双份工资,并认为这种行为不是自己一个人的行为,而是各村及镇干部整体行为,结果导致此事不了了之。
(二)村办旅游企业的行动策略:集体收益与私人收益的双重标准运作
较外来旅游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对乡村生态环境、居民切身利益方面不负责任的态度,缺乏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与道德感而言,村办股份制旅游企业虽然也以利润为最终目的,但由于桃园仙谷景区由村集体开发,村民入股,因此较外来企业来说更多地关注本村村民的利益,尤其是在景区管理和就业机会方面,如笔者问村民“桃园仙谷景区景区是否都雇佣了咱们村的人参与工作?”村民回答“有外人,一般我们都不愿意让外人进来,就愿意都用本村的。有的村民的工作就是买票检票,山上执勤,看管公共厕所。还有在办公室工作的,正副经理也是本村的,从事日常管理工作。把人带到景区,能否进去取决于他”虽然桃园仙谷景区较多地关注当地居民的利益,但仍然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侵犯了村民的利益,我们从村办景区企业入股事件中能够看出,由于入股比例严重倾向于私人权益(占70%税后股份),而集体权益占很少的比例(占30%税前股份),村办旅游企业的收益大部分流入少数人手中,这种在实践中执行的集体收益与私人收益的双重标准,引起了村民的强烈不满。除了在收益分配过程中的双重标准外,在景区的管理过程中,虽然都是本村人在管理,但经笔者调查发现,景区管理处的管理层除了董事长张义兴外,其余管理层领导均为村大队与生产队干部人员担任,其余重要岗位如会计等也由与领导层关系密切的人员担任。也正因为如此,村干部才可能饶过董事会私自入股份,并领取双份工资,这也导致了该企业在实际管理与利益分配过程中更多地倾向于占股份比较多的村干部,而不是村民。
(三)村民的行动策略:从“日常沉默”走向“以法抗争”
在对农民表达利益的行动日益深入的研究中,一些学者已关注到行动方式的历时性变化。如李连江与欧博文提出的“依法抗争”,于建嵘提出的“以法抗争”,此外,肖唐镖教授通过对二十余年来大陆农村政治稳定状况变化的详细分析,认为农民表达不满的行动方式呈现出递进的“三部曲”特点。一般,农民首先会选择“和平的沟通性”方式,然后才会选择“施压的迫逼性”方式,最后即有可能实施“抗争性”行动。细究起来,他们所指出的这些行动的特征变化,都是以非特定的农民群体为分析对象的。而本文所做的是对特定的同一个具体群体的分析,南石城村村民在上述事件的行动过程中实际上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的变化。首先,或者沉默或者选择和平性行动。南石城村村民可以说在一开始的时候虽然看到不公平,然而起初大部分村民都是选择沉默,敢怒不敢言,深怕行动后会遭来不明之祸。即使后来有村民单独的向上级反映意见,其行动方式也是一种温和的和平性行动。但是,这些行动根本不起任何作用。接着,在村民们普遍都很愤怒、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就会联合起来走向了施压性行动―上访与上告,将自己的诉求公开化、社会化,向政府施加压力,希望政府基于对社会稳定的敏感性,而出来平息事态,以期自身问题可以得到上级政府的重视和社会的关注,从而得到有效的解决。南石城村办旅游企业事件中,村民希望上级政府能够关注他们,进而采取了上访的方式,虽然引起了关注,但利益分配的问题仍没有彻底解决。最后,走向了“对抗性“行动。当村民感觉上访告、奔走呼吁,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可以说是疲惫不堪但没有结果的时候。村民对各种上访与上告失去了信心,他们往往采取更为极端的方式,走向了施暴的对抗性行动。南石城村的堵路事件就是村民集体对抗村办企业与村干部的的对抗性行动。
三、结论
从整个事件中各利益相关者的行动策略分析中,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这种行动策略背后所折射出的根本问题是村基层权力对景区资源的控制而导致村民对景区资源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丧失的问题。正因为缺乏景区资源的控制权与收益权才导致了村民的集体利益表达,这也正是为什么村民想参与到旅游中而参与不进去的重要原因。因此,缺乏资源控制权才是村民参与旅游程度比较低的根本原因,也是阻碍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当然,本研究虽然分析了各利益相关者的行动策略,并指出旅游资源控制权的本质及其性质问题,但却没有进一步触及旅游资源控制权的权力运作情况及旅游资源控制权的保障系统等问题,这也是本研究继续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宋瑞.我国生态旅游利益相关者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
2、张伟,吴必虎.利益主体理论在区域旅游规划中的运尉――以四川省乐山市为例[J].旅游学刊,2002(4).
3、何艺玲.如何发展社区生态旅游――泰国HuayHee村社区生态旅游(CBET)的经验[J].旅游学刊,2002(6).
4、翟学伟.“土政策”的功能分析:从普遍主义到特殊主义[J].社会学研究,1997(3).
5、于建嵘.利益、权威和秩序――对村民对抗基层政府的的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00(4).
6、肖唐镖.二十余年来大陆农村的政治稳定状况――以农民行动的变化为视角[Z].
【能源与动力工程前景(收集3篇) 】相关文章:
绿豆观察日记[精选](整理9篇) 2024-06-16
我的日记精选(整理6篇) 2024-06-15
[精选]小学三年级日记(整理3篇) 2024-06-14
[精选]小学生日记(整理9篇) 2024-06-13
[精选]重阳节日记1(整理9篇) 2024-06-13
放风筝日记[精选](整理5篇) 2024-06-12
绿豆观察日记精选(整理7篇) 2024-05-30
培训心得体会(整理4篇) 2024-06-17
能源与动力工程前景(收集3篇) 2024-06-17
难忘的一件小事作文(整理9篇) 2024-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