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与制度(收集3篇)

时间:2024-06-17 来源:

管理与制度范文篇1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对学生实行制度化管理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规范学生的行为,引导学生做诚实人,行阳光道,求真善美,立天地间。

我校根据管理实际,结合国家相应法律法规,不断修订学生管理制度,把全体学生纳入其中,听取他们对制度修订的意见。我校属于城乡结合部小学,结合孩子们家庭生活的实际,主要培养学生的三大习惯,即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礼仪习惯。针对不同年龄层次,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培养方式,校领导、班主任和教师一起研究各年级学生养成教育办法,编写“习惯养成教育校本教材,并在实践中严格实施和改进。针对学校43%的留守儿童,学校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导处、总务处、少先队负责人及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留守儿童关爱工作领导小组,并以“关爱留守儿童,共建和谐校园为主题,建立和完善了各项工作制度。同时,学校领导和老师密切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图书阅读、作业辅导、各类竞赛、谈心交心及外出参观等活动,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留守儿童之家。

因此,学校的制度要充分遵循学生生命的轨道,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个性和兴趣,创设良好的环境,通过适合的教育启发和熏陶,使学生学会思考,领悟生活,理解生命,懂得合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学校的制度管理要体现以激励为本的教师理念。

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从根本上讲取决于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和教师投入的多少,在教育体制创新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重在激励。制度约束只是基本要求,激励才是最高要求。学校的制度建设要把尊重人的价值,开发人的潜能、谋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最终目的。要实现让每个岗位都是必需的,每个岗位都有最合适的人,每个人都在最合适的岗位上,每个上岗的人都有责任和忧患意识。

我校在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以及各部门的通力配合下,对学校过去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奖罚条例进行了大幅的修订和全新的突破,进一步完善了以教学为中心的激励机制,打破了长期以来存在与教师头脑中的“大锅饭思想,实现了学校管理制度建设的一次与时俱进。针对我校3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50%的实际,学校制定出相应的青年教师培养与培训制度。如导师制,即给每位青年教师配备一名指导教师,从业务、生活、学习等各方面进行指导,学校领导也与这些教师一道,共商教学计谋。中年教师责任感较强,且有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学校领导应向中年教师放重担,这也是对中年教师能力的认同,让中年教师取得更大成就的一种方法。老年教师是学校的依靠力量,他们虽然无法负担过于繁重的教学任务,但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对学校管理也比较了解。他们更多地倾向于情感需求,他们需要他人的尊重,希望自己仍然能够发光发热,希望自己多年的经验能够得以传播,受人认同。学校领导要多向他们咨询意见,并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管理中来,也要让老年教师以一带多的形式,带领几位青年教师进行教学活动。我们坚持以教师为本的价值激励观,鼓励教师参与校务管理与决策,确立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使教师人人自觉树立学校主人翁意识。通过制度建设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营造有利于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用人环境。

三、学校的制度建设要发扬民主。

既然规章制度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权益,我们就应该将制度的制定权交给全体教职工,通过规章制度的制定来调动大家的管理积极性,提高执行制度的自觉性。这样做一是尊重教职工,相信教职工,依靠教职工的过程,也是规章制度的宣传贯彻和思想认识统一的过程。这样做在充分发挥教师主人翁作用的同时,也激活了他们工作的主动精神,增加了管理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我校一贯很好地保持了教代会制度,这是学校依法、民主、科学治校的途径,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教代会通过的决议总支行政坚决贯彻执行。教代会代表、党代表等参与学校重大问题决策已成制度,在招投标、物质采购、经费审计等工作中都有他们的身影;再如校务、党务公开制度,多渠道全方位进行校党务公开,让教职工知实情,向教职工亮家底;学校还根据代表提议,不断修订相应的规章制度。最为典型的就是今年我校的职称评定申报制度。学校行政充分走群众路线,分多个层次召开讨论分析会,完善学校评审方案。我校现行的评审方案既符合上级政策,又让教师明确努力的方向,被评对象可以旁听评审组的集中评议,把材料摆在桌面上比,不搞暗箱操作,讲公开、公正、公平,充分体现了以师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

四、学校的制度执行要实行人性化。

制度建设虽是刚性化的、原则化的管理。但硬管理并非就是非人性化。“无情制度,有情操作,初看起来,似乎有矛盾。其实具体操作中,引导教师积极主动参与是关键。如教师行为规范类的制度,让教师对照制度自查自省,有问题的主动认错领罚;可先打后抚,批评处理在前,促膝谈心随后,既体现制度的严肃不可违,又充满了人性关爱。

管理与制度范文篇2

本期专题刊登的文章是《江苏教育》编辑部主办的第六届“苏派”班主任论坛的部分成果,本届论坛的主题为:班级制度与自主管理。作者全是一线的普通班主任,他们的思考说不上多高深,但他们努力在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因为他们说的正是他们所做的,他们是真心为了学生的成长发展。

经常听到班主任抱怨“工作辛苦”:学生难管,责任太重,身心疲惫……然而从学生的角度看,他们也有自己的抱怨:管得太多,不尊重人,没有快乐……再从社会的期待看,许多人认为现在的学生“缺乏创新精神”“缺少责任意识”,等等。问题在哪里?影响的因素可能有很多,我们仅将视线聚焦在“班级”这个学校最基本的教育场所进行探寻。

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班级是学校教育管理的基层单位,学生不仅在这里接收文化知识,还在这里实现初步的社会化。为保证班级教育、教学和班务活动达到预定的目标,学校要进行班级管理,班主任这个“最小的主任”应需而生。合理有效的班级管理极其重要,这考验着班主任的智慧,也是从根本上消除学生、教师、社会对教育不满的切入点。

国外对学生自主能力的研究已日益系统化,从理论构想到影响因素,再到自主与学生适应和发展的关系等,都取得了丰硕成果。相比之下,国内有关学生自主的研究显得比较匮乏。自主能力是人的一种重要素质,是“人支配自身达到一定目的的能力”。学生要想在校园生活得快乐,班主任要想不“累”,社会想要培养出“有创新精神的人”,都离不开“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

管理与制度范文篇3

一、引入延伸性集体管理制度的潜在问题

(一)官方化和行政化易导致垄断在我国,缺乏市场化的运作导致了我国的集体管理制度过于官方化和行政化,进而使得集体管理组织产生行政领域内可能出现的弊病例如权力寻租、滋生腐败等现象。集体管理组织产生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作品利用的效率,与著作权人建立委托关系或信托关系,因此集体管理组织的定位应偏向于市场管理主体而不是行政管理主体。定位的偏差是集体管理组织的延伸管理职能产生垄断的一部分原因。(二)信息不透明,缺乏平等协商的机制首先,在权利人和使用人之间,由于著作权客体的无体性,作品的流通往往缺乏市场化的机制,使用人要想合法使用著作产品,可以通过集体管理组织来实现。然而,在网络版权日益发展的今天,对于权利人来说不论是在著作财产权如许可使用费的确定上,还是在著作人身权方面,往往难以实现与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平等协商。其次,在一个信息不对称的集体管理组织中,非会员由于无法享有与会员相同的权利,不论是在话语权或者是信息的全面了解上,都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因此,延伸性管理一方面可能会迫使非会员同会员一样接受相应的负担,另一方面由于权利人往往难以知晓作品被哪个集体管理组织所管理,将缺乏与集体管理组织协商议价的前提。以上弊端不但对非会员来说是不公平的,长此以往可能导致著作权激励机制的丧失。(三)相关法律条文规定过于宽泛,缺乏具体细则具体来讲,笔者认为延伸性集体管理职权的延伸范围和集体管理组织之间管辖范围的划分是急需解决的两个问题。我国则缺乏对于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权能、著作权中的哪些权利可以延伸等问题的具体规定,易造成权力的滥用。另外,关于延伸性集体管理的管辖范围不明问题,由于作品类型的划分不易且同一类型的作品可能存在于多个集体管理组织的管辖范围内,在集体管理组织多元的情况下,由哪个集体管理组织来管理该作品往往处于不确定状态。

二、延伸性集体管理制度在我国的出路

(一)去公权力,是否引入竞争有人提出,为了破除集体管理组织垄断性的地位,应借鉴日本等国外对集体管理制度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解除行业自发建立集体管理组织的限制,放宽私人联合起来建立集体管理组织的条件,以此来分散现有官方性集管组织的权力,即在集体管理组织中引入竞争机制。然而,从我国的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的发展程度来看,一方面各行各业的管理能力和自律性参差不齐,另一方面相关立法较不完善,过度松散的竞争性集体管理制度不但难以保证著作权人的权益,还可能因监管难度大而导致版权环境的混乱。鉴于此,笔者认为不应当生搬硬套地采用完全竞争性的集体管理制度,而是考虑到我国各方面条件尚未成熟的基础上,在集体管理制度中引入有限竞争。(二)提高透明度,加强各方监督如前文所述,著作权人和使用人、会员与非会员间的地位不平等是导致信息不对称的根本原因。笔者认为如果制度实施过程中没有政府相关部门、公众、媒体舆论等各方的监督,相应立法将只是空纸白话,并不能切实保障著作权。另外,为使各方地位及权利平等,政府部门在这里只能对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起监督作用,并不能对其集体管理职权进行过度的干预。(三)加强制度构建,提高延伸性集体管理的正当性和合理性无边界的权力比权力本身更容易导致垄断,因此制度不健全与公权力主导相比,前者才是延伸性集体管理垄断的根本原因。要缓解著作权人相比集体管理组织较为弱势的局面,具体来讲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立法完善:1、借鉴俄罗斯关于延伸性集体管理制度的规定,赋予著作权人事前禁止,事后否认合同的权利;2、明确规定延伸性集体管理的范围;3、落实监管主体,使监管方法具体化、合法化;4、制定有效措施保障著作权人的权利救济。

作者:甘露璐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2011级本科生

【管理与制度(收集3篇) 】相关文章:

绿豆观察日记[精选](整理9篇) 2024-06-16

我的日记精选(整理6篇) 2024-06-15

[精选]小学三年级日记(整理3篇) 2024-06-14

[精选]小学生日记(整理9篇) 2024-06-13

[精选]重阳节日记1(整理9篇) 2024-06-13

放风筝日记[精选](整理5篇) 2024-06-12

绿豆观察日记精选(整理7篇) 2024-05-30

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整理4篇) 2024-06-17

管理与制度(收集3篇) 2024-06-17

身边的科学作文(整理20篇) 2024-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