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整理9篇)

时间:2024-04-23 来源:收集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篇1

【教学设计理念】

新颁布的课程标准力图在“课程标准”“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面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功能,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经验,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打破单纯的强调学科自身的系统性、逻辑性的局限,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教学目标】

1、在认识生字的基础上,正确熟练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十分美丽、富饶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十分美丽、富饶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景入情,xxxx导入

1、教师出示课件,播放江南美景。

2、师:欣赏完了这么美的风光,你有什么话要跟大家说,或者有什么问题要问?

3、重点指出这是江南的美景。

二、自主选择,初步感知

1、课件出示图片:

问:图中的小男孩撑着的是什么?什么是竹排?小男孩在干什么?

从学生的回答中教师要有激励,还要有要求,可以这样问:想不想和图中的小男孩一起去看看,不过有个要求,必须把儿歌读熟练了,有信心吗?

2、课件出示诗歌:

你认为我们怎样才能把儿歌读熟练了?老师也给你提供几种方法,做参考意见。

⑴自己借助拼音把课文拼出来,如果遇到困难,找周围的同学或者老师帮忙。

⑵也可以四人一小组,每个同学都要读给其他三个人听,让其他同学帮你正音。

⑶如果想要做得更好,那就把课件中红色的字在文中圈出来重点读读,能够做到不看拼音就能把它读给同学听,然后练习读课文。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学习,师巡视指导。

4、师检查学习的结果:

⑴找同学读课文,纠正读音。

⑵把课文中的生字,拿出来重点读一读

⑶读读词语。

三、质疑解疑中深入理解课文

1、生闭上眼睛,搭上竹排,听师配乐朗读课文,和小男孩一起体会江南的美。

2、通过刚才你的体会,你觉得你看到了什么?江南很美,到底美在什么地方?(重点指导朗读,把课文的美读出来)

3、齐读课文,找找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⑴运用课件动态演示“顺水流”的过程。

⑵理解树木密的“密”先找学生说,然后总结。“密”指一棵挨着一棵,而且树木特别密又特别绿。

⑶引导学生理解“江南鱼米乡”。课文哪个地方讲到鱼儿?哪个地方告诉我们稻米多,稻米乡?

⑷理解“小小竹排画中游”这句话。再次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体会江南的美。听师描述:我们坐在小竹排上,鸟儿在空中动听的歌唱,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两岸的树木葱葱茏茏,远处的田野里到处是绿油油的禾苗。

再次谈自己的感受,师可以问:你感觉像在一幅画中吗?因为江南鱼米乡很美,就像一幅画,所以说小小竹排就像在画中游。

4、给课文取个好听的名字。

总结:课文用了最精彩的一句话作为题目“小小竹排画中游”,请大家带上题目,有感情的来朗读课文。

四、练习朗读课文,跟唱课文,能够达到背诵课文

五、自主延伸

课外搜集江南的风景图片。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篇2

【课文说明】

在景色秀丽的江南水乡,一个男孩撑着小竹排顺流而下,他观赏着两岸美丽的风光,感觉自己如同在画中游览一样。课文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情感线索,易激起学生身临其境之感。小竹排顺流而下,“鸟儿唱,鱼儿游”,表达了作者欢快的心情。课文对两岸树木、禾苗的描述,饱含着赞美的感情。全诗形象生动,语言优美,节奏感强,适宜学生诵读。

【教学目标】

1、认真看图,理解图意。通过看图学习短文,让学生知道祖国江南十分美丽、富饶,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会3个新偏旁:山(山字头)、木(木字旁)、艹(草字头)。

3、会认1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口、日、中。能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4、通过学习短文,理解句义、词义。

5、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12个生字。

2、读懂短文,理解句义、词义。

3、学会新偏旁,识字,写字。

【教学设计思路】

1、尊重儿童文化,让孩子“享受语文,快乐语文”。

2、为学生提供应有的背景知识,学生能凭借背景知识展开丰富的想象。

3、让孩子能够凭借对课文的理解,学会融情入景,让朗读水平更上一层楼。

【教学准备】

词语卡片,图片,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看图,理解图意。通过看图学习短文,让学生知道祖国的.江南十分美丽、富饶,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读懂句子,理解词义。

3、正确朗读短文。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读汉字卡片:工田鱼鸟水儿

2、读韵母卡片。

二、看图,初步了解图画内容,练读短文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2、练读短文:

⑴借助拼音自己练习读短文,读准字音。

⑵出示音节词语卡片练读:

⑶自己练读短文,逐步做到一目双行。

⑷指名分句读,齐读短文。注意“绿油油”的读音。

三、看图读文,学句、学词

1、指名读第1句,学词、学句:

⑴教师指图问:

①谁知道什么是小竹排,它有什么用处?(板书:小竹排)

②小竹排上坐着谁,竹排上还有什么?(一个男孩,在撑船)

③什么叫顺水流?(顺着水流的方向往前行)

④这男孩在竹排上听见了什么?看见了什么?

⑵读第1句,注意句号的停顿,要读出人乘小竹排顺流而下、头上小鸟鸣叫、水中鱼儿成群这种美景。

2、指名读第2句:

⑴看图,读第3行,问:什么叫两岸?(板书:两岸)

①河的两岸有些什么?(引导学生先看竹排的左岸)(岸上有许多树和古式建筑)师述:岸上有这样多的种类不同的树,我们总的叫它们“树木”。(板书:树木)

②这些树木长得怎样?

③读短文第3行。

⑵看图,读短文第4行。

①指图上竹排的右岸,问:河岸上还有什么?什么是禾苗?(禾苗)师述:稻子、麦子、玉米、谷子等等粮食作物的刚长出来的幼苗都叫禾苗(板书:禾苗)。

②看看图,读读短文第4行,说说禾苗长得怎么样?(“绿油油”讲禾苗很绿,长得好)

⑶指导读第2句。

两岸/树木密,禾苗/绿油油。

3、指名读短文第3句,读懂句子,理解词语:

⑴看图,师述:在这里河中小鱼儿成群,河岸上树木茂密,禾苗绿油油,小燕子在空中鸣叫着,疾飞着,风景这般美,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⑵“江南”是指什么地方说的?(教师板书:江南)师述:江南是指长江以南的地区。这里气候温暖,河流、湖泊多,鱼多,虾也多;江南适合稻子生长,每年成熟季节收获多,所以说江南是鱼米乡。(板书:鱼米乡)

⑶看图,读短文最后一行,问:为什么说“画中游”?

师述:这是用打比方的方法,告诉我们江南风景美如画。有人在竹排上顺水前行,一路观赏着两岸如画的美景。真好像在画中游览一样。

⑷指导朗读第3句:

江南/鱼米乡,小竹排/在画中游。

四、巩固复习

1、读词语:树木禾苗小竹排江南两岸鱼米乡。

2、朗读短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板书设计】

3、小小竹排在画中游

鸟儿唱鱼儿游禾苗绿油油江南玉米乡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3个新偏旁:山(山字头)、木(木字旁)、艹(草字头)。

2、会写3个生字:口、日、中。能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3、正确书写生字。

4、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读词语卡片。

2、指名读短文。

二、学习2个新偏旁

1、山,山字头。

2、木,木字旁,注意最后一笔是点。

3、艹,草字头,笔顺是一艹,共3笔。

三、学习生字

1、口:

⑴识记字形。(让学生自学后说识记方法)

⑵口头组词语。

2、日。(让学生自学后,进行书空练习,与“口”相同)

3、中:

⑴识记字形,让学生自学后,回答问题。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中”字的?

⑵书空练习。

⑶读短文第6句。

4、朗读短文,要求正确、流利。

四、指导书写,巩固字形

1、让学生自学后,找三位写字好的同学,按田字格字帖写在小黑板上,大家评议,教师订正。

2、学生练写,教师巡视,订正。

五、巩固复习

1、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

2、做“汉字开花”游戏:展示课件,一个花瓶上插着一些花,告诉小朋友,每一朵花可以开出一个词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开花竞赛,比一比哪一组开的花多。

3、读词语。(课后习题我会读)

4、练习用说词语,帮助学生积累词汇:

教师板书、学生练习说:

绿油油的小草白茫茫的雾

黑糊糊的小屋亮晶晶的星

金灿灿的太阳黄澄澄的梨

红通通的柿子胖乎乎的脸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篇3

【教学要求】

1、正确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读课文知道江南是“鱼米之乡”。

3、明白勤劳是美德。

【教学重点】

读课文了解江南是“鱼米之乡”。

【教学难点】

小竹排为什么在画中游?那这幅画的作者会是谁呢?

【教学准备】

课件、贴图(树、鸟、鱼、禾苗)、生字卡片、图片、音乐。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对,小竹排是江南地区水上的一种交通工具,相当于船。它能帮助游人过河、观光,也能帮助渔民捕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小竹排的课文,第3课。(板书:3、小小竹排画中游)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请同学们翻开语文书第64页,借助拼音朗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检查一下生字的读音和该要认的字。

3、检查字音:

⑴生带读;

⑵齐读。(一类字、二类字、轻声:鸟儿、鱼儿)

4、再读一遍课文,注意不仅要读准字音,而且要读通课文。

三、观图,质疑

1、刚才小朋友们读得很认真,现在让我们轻松一下,坐着小竹排去游玩吧!(放音乐,课件)

2、瞧,图上有谁呀?他在干什么?河里有谁?两岸呢?

3、问:小竹排在哪里游?而我们的课文写的小竹排在哪里游?(板书:小竹排在画中游)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齐读一遍。

4、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为什么小竹排在画中游,而不在水中游?)

四、体会,解疑

1、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先来看一片动画片,请同学们边看边想,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扮演。比如说扮演树、鸟、鱼、竹排、人、禾苗……。还要想想他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等一下看谁说得好,谁就来当小演员。(播放朗读材料)

2、说说你们都想扮演谁?(师相机贴板书)

⑴小鱼、小竹排:你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

⑵小鸟:你为什么唱歌?唱了什么?

⑶男孩:你看到了什么?(理解:树木密,禾苗绿油油)为什么禾苗会绿油油?

⑷小树、禾苗:你看见、听见这一切后,心里是怎么想的?

3、你们觉得这个地方怎么样?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小竹排就像在什么地方游?(板书:画框)

4、这么美丽的图画让人看了都特别开心,那谁能用高兴的语气来读一读这两句话。(出示书本上的课文)

5、小朋友,你们知道这美丽的地方在哪儿吗?(板书:江南)对,江南就是长江以南的地区,那里气候温和,物产丰富,不仅河多、鱼多,而且还出产许多大米,所以我们把江南一带叫作“鱼米乡“。(板书:鱼米乡)我们就生活在江南。欣赏图片。

我们生活在这么美的地方,就像在画中一样,你会感到怎么样?那我们该怎么朗读最后一句话呢?(出示课文)

五、朗读感悟,领会含义

1、课文学完了,智慧爷爷向我们提问了:江南风景如画,那这幅画的'作者会是谁呢?请同学们4人一组,进行讨论。

2、汇报:画家是大自然,人民……

六、扩展

最后,让你面对着美丽的江南,说一句自己最想说的话。

七、作业

画一幅江南美景图。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十分美丽富饶的地方,能喜爱江南,热爱自己的家乡。

2、会写“口、日、中”3个字,认识2个笔画和三个偏旁。

3、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开小火车认读12个生字。

2、游戏:一字开花(口头扩词)

二、学习生字、偏旁、笔画

1、先出示“日”教师范写,学生书空。认识笔画横折钩并书写三个。

2、引导学生找找“中”的压线笔,再跟老师一起书空,认识新笔画横折。

3、学生自己书写“口”,互相评价交流。再写三个。

4、认识3个偏旁,找找带有该偏旁的字。(课文中学过的、自己知道的)

三、背诵课文

指名读,自由准备,同桌互背,指名背,集体齐背。

四、扩展延伸

1、出示“绿油油”齐读,请学生自由说说“绿油油的什么”。

2、照样子说说abb形式的词,如:“绿油油的禾苗”“黄澄澄的梨子”“红通通的柿子”“圆溜溜的乒乓球”“胖乎乎的脸蛋”“蓝盈盈的天空”“翠生生的秧苗”“酸溜溜的梅子”等,帮助学生积累词语。

3、请学生展示搜集的有关旅游资料和照片,进行介绍,感受祖国山水的美丽。

【板书】

3、小小竹排画中游

鸟唱鱼游

树木密

禾苗绿

鱼米乡画中游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及“山、木、艹”三个偏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并能进行朗诵表演。

3、引导学生主动识字,习得识字的方法。

4、学会欣赏美,知道江南是美丽、富饶的地方,萌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若干,词语(装入信封),2人一只。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悟江南

1、出示:“江南”,谁认识这个词语宝宝?那你们去过江南吗?想不想去江南游玩?今天我们就让电脑带我们一起去江南看看好吗?(播放配乐动画)说说你都看到了,听到了什么,有哪些感受。

2、图上这个小朋友乘坐的叫什么啊?(竹排),谁会读这个词语宝宝?你们坐过竹排吗?学习“排”,它是什么旁,为什么是提手旁?

3、有位诗人把刚才看到的江南水乡的美景描绘的如诗如画,还编了一首儿歌,你们想读读吗?(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课文第三课《小小竹排画中游》,(指名读课题)。

二、认识词语宝宝

别急!要读课文前,还得先认识几个词语宝宝。信封里的词语宝宝说也要游江南,小朋友愿意带路吗?(愿意)

1、贴词语。赶快打开信封,同桌2人合作,先拼读信封里的词语宝宝,再把词语宝宝帖到相应的图上。贴后校对。

2、词语宝宝说,他们玩得很开心,如果能大声地把它们读给在坐的老师和小朋友听,它们会更开心,赶快读读吧!(自由读──个别读)

3、接下来,让我们也读得更开心,请同桌再次合作,你指我读,会吗?读得好,夸夸他,有困难就帮帮他,开始。

4、老师也想和你们合作,愿意吗?老师指小朋友读。随机认读“游、苗、唱、绿、岸”

5、摘去拼音,你还能认出它们吗?

6、游戏:大转盘。(课件)

三、赏江南:读儿歌

这些词语宝宝跳到儿歌里,你们认识吗?(出示儿歌全文)

1、马上认读这首儿歌,如果碰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拼拼音)

2、学生自由读儿歌。(个别读)

3、儿歌中,你最喜欢哪一句,把读得最棒的读给大家听:

⑴小竹排,顺水流,鸟儿唱,鱼儿游:

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一句?

让我们来做做鱼儿游的动作,鸟儿唱的'动作吧!(表演动作)

我们也像鱼儿、鸟儿一样快乐地读一读,可以把唱、游读得响一些。

⑵还喜欢哪一句?两岸树木密,禾苗绿油油:

理解密:树木很多。让我们来做做树多的动作吧。

(全体起立,手拉着手举起来,感悟树木密),老师说:“哇!树木真密啊!”

禾苗绿油油,也可以说绿油油的禾苗,还可以说绿油油的什么呢?(草、农田等)

再读这一句,要读出树木的密,禾苗的绿来。

⑶江南鱼米乡,小小竹排画中游:

①为什么说江南是鱼米乡呢?(学生回答后,看课件)

江南鱼米乡:江南一带小河多,河里有许多鱼虾,那里还种了很多水稻,水稻成熟了可以碾成大米,所以把江南一带叫做“鱼米乡”。

②竹排只能在水中游,为什么说它在画中游呢?(江南的风景很美,就像在图画中游一样。

③全体齐读最后一句。

4、江南的风景如此优美,让我们再一次来游玩吧!(课件,动画朗读课文)。

5、能背诵这首儿歌吗?(指名背诵──集体试背)

四、颂江南

江南自古以来就是让人们向往的地方,清朝的乾隆曾多次下江南游玩,一些文人墨客也作诗赞美江南,你知道还有描写江南的诗歌吗?(江南江南可采莲──略)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口、日、中”3个字。认识2个笔画3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十分美丽、富饶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识记生字和朗读课文。

2.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让他们体会到祖国的江南是风景秀丽、物产丰富的地方。

教学准备

悠扬的江南音乐、多媒体课件(或彩色粉笔)、字卡、词卡、导游旗帜、江南旅游介绍(介绍中包含有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等。

教学流程

一、推荐旅游景点,组织小小旅游团。

1.小朋友,你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哪些地方?今天我这位导游想向各位推荐一个特色旅游景点,不知道各位是否有兴趣听我介绍一下。

2.用多媒体或是小黑板等展示旅游介绍。(介绍中包含有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

3.导游展示旅游景点介绍(文字全部注音),游客阅读。

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您阅读我们旅行社推出的江南游介绍。江南一带位于中国的东部,那里物产丰富,有“鱼米乡”之称;那里河流密布,两岸树木茂密,禾苗油绿。在那里,您可以乘坐“竹排”这种特殊的水上交通工具领略如画美景。

4.各位小游客,对我们的旅游景点满意吗?如果介绍中的字让您为难了,请跟我读。学习红色字。

5.出示字卡(排、中、游、流、唱、两、岸、树、苗、绿、江、南),开展各种形式的朗读。

6.出示词卡(江南江水禾苗树苗树木树叶竹排木排两岸两天绿色绿地中国旅游流水河流唱歌),开展各种形式的朗读。

7.再读景点介绍。

8.老师(导游)挥动导游旗,愿意参加这个旅游团的小朋友请报名。咱们出发吧!

二、乘竹排,畅游江南美景。

1.师:我们乘着飞机越过高山、河流,向着江南飞去,白云在向我们招手,太阳在向我们微笑。到了江南以后,我们开始了愉快的旅行。(播放江南乐曲)

2.多媒体展示“竹排”画面(或简笔画勾勒“竹排”)

导游:这是江南特有的水上交通工具,我们将乘坐“竹排”顺流欣赏两岸的美景,愿您此次旅途开心!

3.演示课件,展现课文中动态图画。游客们你们都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可以和身边的`其他游客交流交流。游客们你们觉得江南的景色怎样?可以谈谈吗?请生交流。

4.看来大家非常喜欢江南的景色,我也和你们一样喜欢,我还写了一首小诗来赞美江南的景色呢,大家有兴趣读一读吗?

5.多媒体展现课文内容。开展多种形式朗读:示范读,个别读,同桌读,配图画读,配音乐读,赛读等形式。

6.游戏:我会找(在相应的图画旁贴上字条)

字条:小竹排,顺水流.鸟儿唱,鱼儿游

两岸树木密.禾苗绿油油

三、创造性朗读:我也试着做导游。

小朋友们,喜欢这次江南游吗?你知道江南还有什么迷人景色吗?谁能做导游介绍介绍?老师建议你们用上书中的诗句,会把这个地方介绍得更美,看哪些导游最受人欢迎呢?

四复习巩固生字,书写生字。

1.出示带田字格的“口、日、中”三个生字。

2.读准字音(日、中为翘舌音),认清字形(都为独体字)。

3.同桌交流看准关键笔画。

4.谈谈书写时注意的笔顺。

5.学生描红、书写。

作业设计:

江南竹排树苗绿色

南方中国红日唱歌

照样子把句子说完整:

1、鸟在空中。

2、小朋友在。

3、在画画。

4、在。

板书设计:

小小竹排江中游

>小竹排流

鸟儿唱

鱼儿游

树木密

禾苗绿

教学反思: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新课标的理念之一。在教学中以孩子们熟知的“组团旅行”为线索,串以“推荐旅游景点,组织小小旅游团”、“乘竹排,畅游江南美景”、“我也试着做导游”、“生字书写”几个活动版块,巧妙地将识字写字、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享受审美乐趣等贯穿其中。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篇6

教学目标:

1、结合原有知识经验和偏旁的形状认识“木、艹、纟”3个偏旁,进而认识相关汉字“树、苗、绿”,借助拼音和多种识字方法随文识字,认识和理解“排、中、游、流、唱、两、岸、江、南”等生字。认识两个新笔画“横折、横折勾”,会区分并正确写“口、日、中”3个生字。

2、学生借助拼音,读通课文;通过随文识字,读懂课文;

3、在老师引导下看图梳理文章内容,感受树木密、绿油油等词语表达出来的含义,理解“小小竹排画中游”,了解祖国江南十分美丽、富饶,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课文。

4、通过再创情境,介绍别的地方的景色,练习说话。

教学重点:

随文识字,会正确理解,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鱼米乡”、“画中游”等词语和句子,知道江南是风景秀丽,特产丰富的地方。

教学过程:

一、以景入情,课件导入。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很大,也很美,我们生活在我们国家的北方,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不一样的,美丽的江南去看一看,看看那里美不美,和咱们这里有什么不一样。

2.出示课件,播放江南水乡美景。黑板下边一些板书:江南。

3.请同学们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有什么地方或者东西在咱们这里见不到的?

当同学回答到水里的竹排时,板书:竹排,重点认读汉字“排”,简单了解竹排。

“排”要求认识的字,引导学生分析字形,左边提手旁,需要用手做,右边可以理解为好几根竹子绑到一起,可以让学生结合图画认字,巩固记忆“排”,用手把一些东西绑到一起就是“排”;用手把许多竹子绑到一起就是“竹排”。江南水比较多,“竹排”是南方特有的一种水上交通工具,方便人们在水上活动和运输。图中游览美景的是一个小男孩,做的竹排的根数也少,可以说是“小竹排”。

根据学生的回答,简单介绍江南的风景,让学生初步感受江南的美丽。

4、引入课题,这幅江南美景画的名字是《小小竹排画中游》,一位小作者根据这幅画写了一首小儿歌,咱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板书:小小竹排画中游

(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欣赏美景的同时观察和发现与自己周围的不同,进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借助拼音,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1、教师导语:小竹排应该是在水中划,为什么说是在“画中游”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第3课,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自己先拼读一下课文吧!

2、要求学生在拼读时先把不认识的字用笔圈起来,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多读几遍,然后再通读课文。

3、同桌合作,互相读课文,重点比一比谁读得字音准。然后交流一下本课的生字哪些是原来认识的,怎么认识的;哪些是今天新认识的,有什么识字的好方法。

4、师:有了同学们识字的好办法,我相信大家都能更准确地记住这些生字。现在请同学们们再一起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设计意图:课堂要以学生为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个环节,让学生借助自己的已有知识经验拼音来认识新字,同桌互相交流学习,比教师的讲解、指导更有效。)

三、看图读文,图中感悟,随文识字,读懂课文。

1、学习“小竹排,顺水流,”

导语:请同学们观察图画,小竹排,在哪里?它在向哪个方向前进?仔细观察水往哪个方向流?

引出小竹排是顺着水流的方向前进,所以说“小竹排,顺水流,”“顺水流”指顺着水流的方向跟着水流流动。板书重点观察、分析认识“流”,要求认识的字,左右结构,左边三点水,和水有关,没有水就不能“流”,右边的下半部分就好像是水在流动。撑着竹排需要用力划动去自己想去的地方。课文为什么说没说“小竹排,用力划”而说“小竹排,顺水流”?“顺水流”也体现出作者惬意、悠闲的心情,没有目的,没有方向,只是在顺着水流,欣赏美景。

2、学习“鸟儿唱,鱼儿游。”

导语:请同学们看看图,猜猜小男孩在竹排上可能听到什么?引出听到小鸟的叫声。

课文里说小鸟在干什么?重点指导识字“唱”,理解为什么用唱。

“唱”,要求认的字,形声字,左边口字旁表形,要用嘴唱的,右上下两个日表音,合到一起读昌。鸟儿不会唱歌,只会叫,有时我们说鸟儿叫喳喳,这里没有用“叫”而用“唱”一方面是一种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鸟比作了人,像人一样唱歌;另一方面,“唱”字也体现出了作者的心情。你在什么时候才会唱歌?心情好,很高兴的时候,作者说鸟儿唱,唱字也体现出了作者愉快的心情,鸟儿的叫声在他听来都是美妙的音乐!

导语:在水里看到什么?看到小鱼在水里游出水面。

课文里怎么说描写小鱼的?随文识字“游”。

“游”,要求会认的生字,左中右结构,结合“流”理解和水有关,中间“方”指方向,右边有人还有孩子。本义指人或动物在水中行动,如“游泳”,这一句中就是本义指鱼儿在水中游泳。鱼儿是在水里游来游去的,而图中的鱼儿跃出了水面,鱼儿表情也能体现出鱼儿的高兴。

3、学习“两岸树木密,禾苗绿油油。”

导语:看看图中,在水的两边都有什么?他们都是什么样子的?课文里又是怎么说的?

先让学生自己尝试用简单的词语描述景物,然后在对比课文,体会课文用词的简练和形象。

水的两边就是岸上,可以用“两岸”这个词,重点认识“两”,要求认的字,一个房子下面两个人,这里指双方,可以结合学过的“雨”辨别区分记忆;岸,要求认的字,水边的陆地,看字形可以解释为水边上高出干的地方。理解两岸就是指河水的两边。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树”,边写边分析,左中右结构,木+又+寸,是木字旁,和木有关,木头是砍树做成的,结构记忆。认识木字旁,延伸木字旁的字还有什么?

学生会说树很多,课文中的“密”就是指树木很多,一棵挨着一棵,而且枝叶茂盛,说明了树木长得很茂盛。

介绍“禾苗”,禾苗主要指谷物类种子的幼苗,农耕时期,农民先利用一块土地培育种子,在培育期间生长的幼苗,泛指为“禾苗”,图中南方的禾苗和北方不同,南方的气候高温多雨、耕地多以水田为主,所以当地的农民因地制宜种植生长习性喜高温多雨的水稻。苗,要求会认的字,会意字,艹+田,指田里生长的形状你象草的东西。认识草字头,和像草一样的较小的植物有关,比如“花、草”等。

文中用“绿油油”形容禾苗,告诉了我们禾苗的颜色和长势,不仅绿,而且像油一样有光泽,形容浓绿而润泽的样子,长得特比好。像“绿油油”这样后两个字一样的三个字词语就叫abb式词语,延伸这样的词语你还知道什么?“绿”,要求认的字,左右结构,认识绞丝旁,表示与线丝有关,板书“丝”对比讲解。

4、学习“江南鱼米乡,”

导语:同学们还记得这幅图是哪个地方的美景吗?回忆,认识“江南”两个字。

江,要求认的'字,左右结构,氵+工,大河的通称,通常指长江。南,要求认的字,方位名,重点强调最下面里面的不是“羊”。江南,一般指长江下游以南。

导语:看图想一想,在江南一带什么东西比较多,引出“鱼和禾苗”,介绍这里小河多,河里有许多鱼虾,那里还种了许多水稻,成熟后就可以碾成大米,所以把江南一带叫做“鱼米乡”。

5、学习“小小竹排画中游。”

导语:齐读文章的最后一句,提问“画”指什么?哪里像画一样?这里的“游”还是指“游泳”吗?

小竹排应该是在水中划,为什么说是在“画中游”呢?一个小男孩,正撑着竹篙站在竹排上顺流而下,有鸟儿欢快的歌唱,有鱼儿快乐的舞蹈,看着两岸茂密的树木和绿油油的禾苗,他不只是在水中划竹排,而是在这样美丽的景色中游览,就像在画中游一样!“游”在这里和前面的意思有所不同,这里是延伸意思是指像在水中游泳一样从容地行走,比如“游山玩水”“旅游”“游览”,文中是延伸意游览风光。

四、整体梳理,指导朗读,激发情感,尝试背诵。

1、导语:同学们,课文咱们已经读懂了,现在咱们来一起根据老师的问题回忆一下。

出示江南美景图,然后逐句出示课件,课文内容关键字、词填空。

小小竹排画中游

小(竹排),顺(水流),

鸟儿(唱),鱼儿(游)。

两岸(树木)(密),禾苗(绿油油)。

江南(鱼米乡),小小竹排(画)中(游)。

2、逐句填空时引导巩固课文,在了解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激发对江南美景的赞美之情,熟读成诵。

导语:如果是你坐在竹排上面,会听到什么?看到什么?看到这些美景会说些什么?你的心情怎么样?

小(竹排),顺(水流),鸟儿(唱),鱼儿(游)。读得轻快些,读出喜悦、欢快的心情。

江南(鱼米乡),小小竹排(画)中(游)。读得缓慢些,读出赞美之情,

3、学生多种形式练习朗读,感悟朗读,根据提示尝试背诵,

五、指导书写,巩固笔画和字形。

1、出示要写的三个字,一起来拼一拼,读一读。

2、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这三个字,发现什么共同的地方?

注意到都有“口”,但形状又不太一样,进而认识新笔画横折和横折勾

指导书写新笔画,先书空,再写。

横折的写法,出示示范笔画,折下来是稍微向左斜的。

横折的写法,出示示范笔画,折下来是直的,然后有小勾。

3、引导找三个字的不同:这三个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怎样可以变成相同的?

“口”中间加一横变成“日”;“口”中间加一竖变成“中”;

4、逐个字进行书写指导,让学生描述占格位置及笔顺,教师示范书写,然后学生书空,读笔画名称,最后在书上先描后写,边写边读。

5、教师巡视,对书写规范的同学提出表扬。

(设计意图:这三个字虽然比较简单,但是写漂亮,写规范较难,还有认识新笔画。因此,教学的重点应放在书写的规范和美观上。)

六、再创情境,练习说话。

1、导语:江南鱼米乡很美,咱们的家乡也很美,请同学们说一说咱们的家乡有什么,是什么样子的,你在家乡喜欢做的事是什么?

2、学生分组说话,然后请代表汇报,锻炼说话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篇7

【设计理念】

1、情景中学文。根据课文创设情景,让学生始终在情景中读课文、学生字。

2、在读中感悟。本课教学,通过不同形式的反复朗读,在以读为本的基础上有所思、有所悟,在读的基础上感受语言的魅力。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读准字音,识记字形,认识偏旁“山、扌、艹”。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知道祖国江南十分美丽、富饶。

【教学准备】

《小小竹排画中游》的课件、一个小男孩的剪贴画。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课文

1、课件出示竹排:

⑴这是什么?

⑵你坐过吗?在哪里?

⑶想不想坐上去游览江南的美景?(师在黑板上帖了一位小朋友的剪贴画)

⑷这是一位江南的小朋友,叫丁丁,今天他要带我们坐上小竹排一起去旅行,欣赏美丽的江南风景,你们想去吗?

2、创设情景:

让学生想象自己坐上了竹排。

课件一边播放表现江南风光的民族乐曲,一边播放美丽的风景(课件上的小竹排在顺水漂,这时画面依次出现树木、禾苗、小鱼……)。

3、让学生说说,你刚才坐在竹排上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自由谈)

4、有一首非常好听的儿童诗就是写刚才我们看到的景色,你们想读吗?

5、出示课题:

小小竹排画中游。

⑴学生齐读课题。

⑵你们读了课题,想知道什么?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学生自由说)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帮助正音。(注意“两”是后鼻音,“绿”是撮口音,“流”和“游”的读音)

3、齐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

1、师激趣:丁丁说,在这儿歌中藏了几位生字宝宝,他要带我们去认识它们。

2、课件上出示本篇课文中的12个生字(每个生字上注有红色的拼音)。

3、看看这些生字宝宝,哪些是你的老朋友,请在课文后面的生字中找到后打上√,和它打个招呼。哪些是你还不认识的`新朋友,也在课文中找到,用〇圈出,然后读读拼音,看看字形,争取认识它,和它交上好朋友。

4、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随时帮助学习有困难的人。

5、反馈:

⑴你和哪个生字宝宝交上了好朋友?你是怎么和它们交上朋友的?

⑵让会的学生自由上台当小老师来教其他学生,教师在旁边帮助表达不清楚的“小老师”。(在学生字的同时,认识偏旁“山、扌、艹”)

6、同桌拿出生字小卡片互相读。

7、开小火车读。

四、课中操

让学生起立,师生一起一边听歌曲《小小竹排画中游》,一边自由做动作。

五、美读课文,升华感情

1、这首歌好听吗?那个小朋友唱的这首歌就是我们今天学的儿歌,你们能不能读得比她唱的还要好听吗?自己试一试。

2、学生自由读。

3、齐读:

认为自己已经读得很棒的,请一起站起来读(其他同学可以坐着读)。

4、指名读:

(可以多请几位,师生共同评价)认为自己已经超过那唱歌的女孩的,大胆地站起来读给小朋友听。

5、师生共同朗读:

师:丁丁听见我们小朋友读得这么棒,忍不住要和我们一起来朗读这篇课文了,现在我就是丁丁,你们欢迎我吗?那我们就一起来美美地把课文读一遍。

6、解决学生读完课题时,提出的疑问(能解决多少,就解决多少)。

六、快乐加油站

师:这时,我们坐的小竹排在岸边停了下来,我们来到了草坪上,呀,草坪上有许多五颜六色的野花和小蘑菇,真美啊!丁丁说,这野花的花瓣后面都有一个词语,你读出了,这野花送给你!而那小蘑菇后面藏了一个句子,假如你读出了,就送你蘑菇。(课件:点击花,就会跳出词语;点击蘑菇,就会跳出一个短句)

词语:江南竹排木排江水禾苗树苗树木树叶两岸两天绿色绿地中文水流河岸江河上游排球雨中高唱

句子:

1、大白鹅在水中游。

2、两个人在河岸边(biān)画画。

3、江南鱼米香(xiānɡ)。

4、田里有绿绿的禾苗。

5、我在竹排上唱歌(ɡē)。

七、写字(书写“中”)

1、师:这时,我们来到丁丁家,丁丁家墙上贴了他写的一个字,是什么?

2、在黑板上出示“中”,让学生读一读。

3、学生在书上描一个“中”(一边写,一边看看“中”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4、让学生说说在写“中”时,应注意写什么。(口写得扁,中间的一竖竖在竖中线上。)

5、教师在黑板上范写一遍,一边写,一边说要注意点。

6、学生在作业本上写,教师巡视,及时指导个别学生。

师:今天,我们跟着丁丁,乘着小竹排进行了快乐的旅行,现在,小竹排回到了教室里,下节课,我们还会跟着丁丁乘坐小竹排进行新的旅行。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篇8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首节奏感较强的诗歌,诗歌不仅描绘了江南的美丽风光,而且物产也非常丰富。文中图上画出江南的风光,还有一只竹排在河水中行驶,一个小男孩在撑竹排,鱼在河里游,鸟在天上飞,河边有绿油油的禾苗,这些都与我们的课文内容相呼应。

学情分析

学生刚学完拼音,学生的拼读能力还不是很强,识字最少,除了老师在学校要求认记生字,学生自主认字却很少,而且一年级学生上课容易好动,而且难于集中注意力。因此教学中我采用了直观的多媒体课件,以及各种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会认“排、中、游、绿等”12个字,会写“口、中、日”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江南十分美丽、富饶

教学重点:会认、会写、会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江南是个物产丰富、风景秀丽的好地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美丽的江南风光,并配上美妙的江南的民族乐曲,让学生边欣赏边看。

2.看了图,同学们有什么感受?谁来说一说图中有什么美景?或者你听到了什么?(学生可自由说)

3.你们知道这美丽的景色是哪里吗?(江南)这里还有一首非常好听的诗歌,你们想学吗?让我们一起打开书本吧。

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字

(读课文时注意坐姿,不要添字、丢字,同桌之间可以互问)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1)课件出示会认的`生字词,指名认读。

(2)注重“南”字的前鼻音读音,“两”字的后鼻音读音,“绿”字的“l”读音。

(3)小老师领读,小组读,齐读

(4)“摘苹果”游戏生字词巩固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读了这首诗歌,我们都知道江南很美,美在哪里,谁能说一说?

(1)结合看图,理解“竹排”(用竹子扎成的,是江南水乡的交通工具)

(2)理解“顺水流”运用课件动态演示

(3)看图理解树木密的“密”(一棵挨着—棵,而且树木特别密又特别绿。)

(4)指出图中禾苗的颜色(绿油油),顺带说出一些叠词。

2.大胆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或句子

(1)引导学生理解“江南鱼米乡”。

课文哪个地方讲到鱼儿?(鱼儿游)

课文哪个地方讲到稻米?可结合文中插图看看游没有?(禾苗绿油油)

(2)师讲述:江南一带小河多,河里有许多鱼虾,那里还种了很多水稻,水稻成熟了可以变成大米,所以把江南一带叫做“鱼米乡”。因为江南鱼米乡很美,就像一幅画。所以说小小竹排就像在画中游。

四、朗读、背诵课文

1.朗读课文,感受江南水乡的美。

2.请学生朗读。先个别读,再小组读,男女生赛读,最后全班伴随乐曲朗读。

3.看图试着背诵。

五、总结延伸,作业

1.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这篇优美的诗歌,让我们感受到我们的祖国美丽的大好河山,让我们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最后,让我们再次随着音乐来唱一唱《让我们荡起双桨》。

2.课后积累"ABB式”的一些叠词。

六、板书设计

小小竹排画中游

小竹排——游

鸟儿——唱

鱼儿——游

树木——密

禾苗——绿

七、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词

二、回顾课文,再次感悟

三、指导写生字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篇9

【预设目标】

1、知识:

认识12个生字,三个偏旁。

2、能力:

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3、情感:

在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十分美丽富饶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一切教育资源,拓宽学习的空间,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课前准备】

乐曲、图片,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策略】

关注兴趣、创设情趣、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操作程序】

谈话创境导入新课──自主探究初读课文──合作学习欣赏朗读──再创情境巩固创新──开放作业知识延伸

【教学活动过程】

教学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谈话创境导入新课

1、导入:

出示江南风景图,播放表现江南风光的民族乐曲,讲述:我们的祖国有一条很长的江,叫长江。长江以南就叫江南。

2、出示课题:

江南风景优美,而且土地肥沃,适合各种庄稼生长。被人们称为鱼米之乡。今天我们就坐上竹排随着音乐和这个小男孩一起去欣赏江南的美丽风景。

板书课题。

学生一边看图,一边欣赏乐曲。

看了图,自由说说有什么感受。

学生读课题,质疑:不明白的地方或想知道的地方。

以丰富的`视听感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之情。

激起学生探究的意识。

二、自主探究初读课文

1、自主读文:

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字形,读通课文。

2、学习生字:

组织交流:哪些生字的读音应提醒同伴注意;哪些生字已经会了或有好办法记;哪些生字要向老师同学求助。(鼓励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经验识记生字,相机出示新偏旁)

3、初读课文:

组织朗读,引导倾听(读准、读通),评价鼓励。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识记生字。

1、同桌互读生字,交流各自识记生字的办法,互帮互学。

2、集体交流。

3、“搭积木”游戏:读生字卡片。

个别读,小组读;互评互学。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合作学习。

给学生思维的自由,以鼓励为手段激发学习的主动意识,把教育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

三、合作学习欣赏朗读

1、再读理解:

⑴提出要求:在读准、读通的基础上读好课文。

⑵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例:一学生当堂读后,集体评议。如读得好,请该生介绍如何能获得此成果,得到了谁的帮助;读得不够,请大伙儿想想办法,他(她)该怎样做(说),就能获得帮助,读得更好。

⑶指导分组,合作读文,质疑解疑。

2、美读课文:

看图美读课文,重点引导学生读好“江南鱼米乡,小小竹排画中游。”

相机鼓励个性化的理解朗读,启发回忆。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个体展示读──评议──再小组合作读,质疑解疑──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并相机理解课文,在图的相应位置上贴上词卡,如竹排,顺水流(画出水流动的势态),树木密,禾苗,绿油油等。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整理9篇) 】相关文章:

语文《搭石》教学设计(整理8篇) 2024-04-25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整理9篇) 2024-04-23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整理7篇) 2024-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