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人的张家界》教学设计(整理9篇)

时间:2024-04-30 来源:其他

《迷人的张家界》教学设计篇1

教材分析

《迷人的张家界》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的第4课。

张家界以其举世罕见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旅游资源而闻名中外,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本课正是介绍张家界自然景观的一篇美文,条理清楚,语言生动,意境优美。如何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欣赏文章的语言美,感受张家界的景色美,了解武陵源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原因,是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也是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张家界的迷人景色,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设计理念

新课标强调,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的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那么,如何上好这节阅读课呢?课堂上,我以“神游”导入,贯穿全课,层层深入,步步激趣,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功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会读书的方法,得到情感的体验。让学生通过自己动脑想,用眼看,用手找,足不出户,就领略到了大自然的无限风光,从而完成了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受张家界迷人的自然风光,增强对祖国壮美山河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

3、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继续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4、了解张家界的武陵源在世界自然遗产中的地位,揣摩文章的写作顺序。

教学重点

课文从哪几方面描写张家界的迷人景色。

教学难点:

感受、欣赏张家界迷人的自然风光。

教学方法:

品读法、整合法、情境教学法

教具准备:

cai课件(优美词语、张家界的风景图、张家界的风光录像、网址链接——“说说张家界”、“养在深闺人未识”、“精彩图片”“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名人赞张家界。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出“神游”,揭示课题。(出示课件、板书课题。)

1、与学生交流谈话:文章写得好,我们把书也读好了,就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就叫“神游”。

2、交代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想调动起学生与老师对话的积极性,想让学生投入到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来,为后面的师生互动奠定基础。]

二、准备“神游”,扫清障碍。

1、出示课件“我来读读”,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教给读书的方法:不管读任何书,不能有不识之字。]

2、检查词语的理解情况:

出示课件“我来猜猜”,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看画面的内容用文中的哪一个词形容最恰当。

[这一环节的设计,首先肯定借助字典理解字词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接着出示画面,让学生猜词,使学生知道根据画面及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字词也是一种解词的方法,同时也体现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

3、快速默读课文,理清写作思路。

[突破教学难点,学习写作方法(抓住有代表性的景物,有顺序地写),注重生活的体验(旅游的经济效益——短时间内,看完美景。)]

三、“神游”品美,感受“迷人”。

1、指导“神游”。

①教师讲“神游”方法:必须到文章的语言中去“游,才会有如临其境的感觉。把心放到文章的每句话中,细细体会文章的语言文字,看脑海中是否出现一幅幅优美的图画。

[真正学会读书,学会感悟:静下心来读,入到文中读,到语言文字中读,读中想象,读中感悟。]

②学生默读课文,进行“神游”。

[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给学生以思维、想象和感悟的空间。]

③学生谈“神游”的感受,教师评价,适时朗读。

[发扬课堂民主,让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个人见解,交流个人独特的读书感受,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去感悟文章的语言文字之美,大自然的造化之美。在交流中学会倾听,学会读书,学会感悟;在交流中分享读书的快乐,体会成功的喜悦,得到个性的张扬,受到情感的熏陶。]

④教师总结学生的“神游”感悟。(板书:山奇、水秀、物丰、人间仙境)

2、放张家界风光录像,欣赏美景。

学生用自己最想说的一句话表达你看完录像录像后的感受。

[体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与网络对话,拓展知识。

出示课件,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网址,自由进行“张家界网上旅游”。

学生表达:用最简练的语言说说自己看到的张家界。

[体现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张家界是人间仙境,是绿色的海洋,大自然的迷宫,是鸟兽的天堂,是地质博物馆,也是扩大的盆景,缩小的仙境,又是巨大的风景园林。它浓郁的民族风情,动人优美的传说,古老的历史演变……有待学生理解,而文章是有局限性的,所以,在这里给他们拓展知识的机会,给他们自由驰骋的空间,找到自己想马上知道的信息,对张家界迷人的感悟也就更深了。]

2、教师呈现资料,拓展感悟。

教师语言描述景点之多,课件展示“名人赞叹之美”,学生真正感悟张家界被联合国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原因。(板书:自然遗产)

[丰富知识,激发探索大自然之美的兴趣,激发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情感。]

3、总结“神游”之妙,启迪升华。

[鼓励学生学以致用,自己到书中感悟,到大自然中感悟,生出独特的个人感受,培养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因为语文能力。]

《迷人的张家界》教学设计篇2

教养目标:学习生字词,有感情读课文。

教育目标:能通过查字典理解词句,感受张家界迷人的自然景色,增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发展目标:培养自主学习的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

2、读题。

3、根据课题,大家想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些什么知识?

①为什么说张家界是迷人的?

②张家界的哪几方面迷人?

③课文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来介绍张家界的迷人?

④张家界在什么地方?离我们有多远?

4、这些问题中,哪些是大家最想了解的?

5、这节我们就围绕这个目标来学习课文:①②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疏理重点。

1、带着上面的问题快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懂的字词自己查字典解决,并思考:

哪几个自然段具体写了张家界的迷人?(2——6)

2、检查汇报:

①预习过程中,大家觉得哪些词语难以理解需要提醒同学们,或还有哪些词语还没解决的`,提出来。

②哪几个自然段具体写了张家界的迷人?

三、围绕目标,运用所学阅读课文。

1、回顾学法:我们在学习描写景物的课文时(如第一、第二课),运用了什么学习方法?

(板书)读→划→思→议→读

2、下面我们就运用这种方式学习课文。

3、默读2——6自然段,用“﹏﹏”划出最能体现张家界迷人的句子。

4、读一读这些句子,看看写得好在哪儿,在不懂的地方打个“?”。

5、小组开展学习交流活动:

①把你划的句子有感情地读给大家欣赏;

②把你不懂之处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解决;

③再把大家都认为写得好的句子一起读读,看看哪个小组最能读出“迷人”的感觉。

6、检查汇报:

你们小组认为哪些句子能体现张家界的“迷人”?请读给大家听。

7、指导朗读。

四、了解3——6自然段首句的作用。

1、过度谈话:张家界迷人的地方的确很多,而课文具体描写了哪几个景点?

2、指名说。(金鞭岩、黄狮寨、金鞭溪)

3、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知道这些名字的?(3——6自然段首句)

4、自己读读这几句,想想它们在文中分别起什么作用?

(3——5自然段首句:中心句,概括、引出下文;第6自然段首句:过渡句,承上启下。)

5、指导朗读:有了它们,张家界的迷人之处就更明显了。

五、总结全文。

1、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思考:

这里的奇山秀水有什么价值?(美学)

动、植物呢?(科学)

所以张家界有什么样的美称?(人间仙境)

2、至此,我们该明白,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赞美张家界,热爱祖国河山。)

六、质疑:

对这一课的学习,大家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七、指导拓展说话:

1、师:今天大家已随作者一同有了一次迷人的张家界,对那里的景色已有了了解。下面大家来当一回导游,选取张家界的其中一个景点,向别人介绍一下她的迷人之处,好不好?

2、小组为单位,选一个同学来当小导游,向其他人介绍一个张家界的景点,特别要介绍它的迷人之处。

板书要求:①大大方方,用普通话;

②可根据书上插图、文句,自己加上想象更好。

3、汇报,请小组代表上台讲。

4、评价,奖励优秀小导游。

八、作业:

1、摘录好词好句(课外阅读笔记本)

2、模仿今天课上的小导游,回家去向家人介绍一下你的校园。

板书设计:

山┓

┣美学╲

╲人间仙境

╱(赞美)

动、植物:科学╱

《迷人的张家界》教学设计篇3

教研课题:

引导实践、自能读书、自主发展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体会张家界的迷人

教学难点:

知道张家界的武陵源为什么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认识它的美学价值和科学价值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学法、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国湖南,有个非常美丽、又非常迷人的地方。它有着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又有着黄山之变化、桂林之秀丽。你们猜是什么地方?出示课题:迷人的张家界。

以前是怎么学习阅读课文?(抓住预习和课后思考练习中的问题和要求来读通、读懂、读好课文。

[出示]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张家界的迷人景色?

(2)武陵源为什么能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3)文章三、四、五自然段开头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4)把你喜欢的部分找出来,与同学们交流。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预习,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奇山秀水,植物宝库,动物乐园。

二、品读课文、发现美、感受美

1、学习描写山峰的部分(2-4节)

四人为小组,读书交流喜欢的部分,可以朗读、可以说喜欢理由。

第二节

(1)指名读,读出喜欢之情。[出示]“重重叠叠……利剑……”

(2)[出示课件]看图,师配乐范读。

(3)指名读,再次欣赏,齐读。

(4)省略号表示什么?再出示图片,让学生用“有的……有的……”说话。

(5)引读“它们纷纷排列……优美的诗”。

(6)再次配乐齐读。

第三节

(1)指名读或说。

(2)其他学生考考金鞭岩爱好者,生提问题,生解答。

(3)看图理解“斧砍刀劈”、“怒举的金鞭”、“气势磅礴”并指导朗读。

第四节引读完成

2、学习第五节

(1)看录象、谈感受

(2)自由读,画出认为优美的词。

(3)交流,并出示词语“满山清翠”、“流水潺潺”、“纤尘不染”、“清澈见底”、“安谧静美”,读好词语,读好文章。

(4)用上喜欢的词语练习看图介绍金鞭溪。

3、小结,回到课始问题,解决问题3,并点出美学价值欣赏到的,下面欣赏科学价值。

4、学习第六节,看录象大体了解。

问题解决了,鼓励学生课后翻阅资料,获取更多的知识。

三、总结升华

齐读最后一节,总结,完成板书:人间仙境。

齐读课题。

板书安排:奇山秀水,植物宝库,迷人的张家界,动物乐园。

《迷人的张家界》说课稿篇4

一、教学内容及设计背景

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十册《迷人的张家界》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如何调动学生“独立”阅读的兴趣,从而认识张家界,了解张家界,更进一步地热爱张家界,陶醉于祖国的大好河山之中呢?我设计了《今夏我们去张家界》的语文实践活动。设计思路是以课文为基点,将网络作为学生获取相关资料的工具,通过信息技术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新的加工、整合、创新,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教学时间两课时

三、课前准备

阅读课文《迷人的张家界》,上网浏览文中所描绘的景点、物产的图片或影像资料等。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剪辑的小影片《张家界风光》。

教师:(配画面)这就是迷人的张家界。奇峰异石,千姿百态,云环雾绕,壮美绝伦。秀水飞瀑,纤尘不染,幽潭碧水,陶然而去,溪水幽幽,清澈明丽。茂密的树林中,遍布着奇花异果。珍禽异兽活跃山林溪涧,野趣天成。地下迷宫迂回曲折,扑溯迷离,钟乳奇石变化多端。还有极具挑战性、刺激性的漂流……迷人的张家界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来此体验回归大自然、返朴归真的清新感觉。看着眼前的一切,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回答(略)。

(二)、自主探究

教师:短短两分钟的影片,把同学们的心带去了张家界。假如你要去张家界旅游,首先要说服你的家人把旅游目的地锁定在张家界。

(用电子文稿出示学习目标)

说服你的家人或亲戚、朋友,今夏和你一起去张家界旅游。

1、认真阅读课文,并结合网上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说服计划。

2、小组分工合作,把计划制成powerpoint。

3、借助作品,练习说服家人或亲戚朋友。

学生:分小组行动(有按书上的描写顺序制定计划的,有按日程安排制定计划的,有按几大景点制定计划的,有按山、水、洞、林等分类制定计划的……)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

(三)、交流评价

教师请若干组到教师机上演示(通过切换,每个同学都能看到他们的作品)“说服家人或亲戚朋友”的过程,然后由其他学生提出不足,并出谋划策,让“说服”计划更有说服力。

(四)、总结

1、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

2、鼓励学生把作品发给“被说服者”,并去说服他们。

3、希望“被说服者”反馈信息给教者。

四、教后心得

有专家曾言:“当学生能够选择信息工具来帮助他们及时地获取信息、分析、综合并熟练地表达信息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才是有效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本课总体上是成功的。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紧密沟通,协调合作,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加工和处理信息尤其富有创造性。他们共同完成作品,共享劳动成果。从反馈的信息来看,家长表示了极大的惊喜,表示有机会要带孩子去亲眼见识张家界。

但是本课也有不足之处,如缺乏学习评价细则,对于作品和讲演的评价基本上是跟着感觉走。

《迷人的张家界》教学设计篇5

教养目标:

学习生字词,有感情读课文。

教育目标:

能通过查字典理解词句,感受张家界迷人的自然景色,增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发展目标:

培养自主学习的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

2.读题。

3.根据课题,大家想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些什么知识?

①为什么说张家界是迷人的?

②张家界的哪几方面迷人?

③课文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来介绍张家界的迷人?

④张家界在什么地方?离我们有多远?

4.这些问题中,哪些是大家最想了解的?

5.这节我们就围绕这个目标来学习课文:①②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疏理重点。

1.带着上面的问题快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懂的字词自己查字典解决,并思考:

哪几个自然段具体写了张家界的迷人?(2——6)

2.检查汇报:

①预习过程中,大家觉得哪些词语难以理解需要提醒同学们,或还有哪些词语还没解决的,提出来。

②哪几个自然段具体写了张家界的迷人?

三。围绕目标,运用所学阅读课文。

1.回顾学法:我们在学习描写景物的课文时(如第一、第二课),运用了什么学习方法?

(板书)读→划→思→议→读

2.下面我们就运用这种方式学习课文。

3.默读2——6自然段,用“﹏﹏”划出最能体现张家界迷人的句子。

4.读一读这些句子,看看写得好在哪儿,在不懂的地方打个“?”。

5.小组开展学习交流活动:

①把你划的句子有感情地读给大家欣赏;

②把你不懂之处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解决;

③再把大家都认为写得好的句子一起读读,看看哪个小组最能读出“迷人”的感觉。

6.检查汇报:

你们小组认为哪些句子能体现张家界的“迷人”?请读给大家听。

7.指导朗读。

四。了解3——6自然段首句的作用。

1.过度谈话:张家界迷人的地方的确很多,而课文具体描写了哪几个景点?

2.指名说。(金鞭岩、黄狮寨、金鞭溪)

3.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知道这些名字的?(3——6自然段首句)

4.自己读读这几句,想想它们在文中分别起什么作用?

(3——5自然段首句:中心句,概括、引出下文;第6自然段首句:过渡句,承上启下。)

5.指导朗读:有了它们,张家界的迷人之处就更明显了。

五。总结全文。

1.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思考:

这里的奇山秀水有什么价值?(美学)

动、植物呢?(科学)

所以张家界有什么样的美称?(人间仙境)

2.至此,我们该明白,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赞美张家界,热爱祖国河山。)

六。质疑:

对这一课的学习,大家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七。指导拓展说话:

1.师:今天大家已随作者一同有了一次迷人的张家界,对那里的景色已有了了解。下面大家来当一回导游,选取张家界的其中一个景点,向别人介绍一下她的迷人之处,好不好?

2.小组为单位,选一个同学来当小导游,向其他人介绍一个张家界的景点,特别要介绍它的迷人之处。

板书要求:①大大方方,用普通话;

②可根据书上插图、文句,自己加上想象更好。

3.汇报,请小组代表上台讲。

4.评价,奖励优秀小导游。

八。作业:

1.摘录好词好句(课外阅读笔记本)

模仿今天课上的小导游,回家去向家人介绍一下你的校园。

《迷人的张家界》教学设计篇6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7个生字;

2、感受张家界迷人的自然风光,增强对祖国壮美山河的热爱之情;

3、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感受张家界迷人的自然风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你们喜欢旅游吗?你都到过哪些地方去旅游呢?那你听说过张家界,知道它在哪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迷人的张家界》这篇课文,跟随着作者一起来领略这迷人的自然风光。

板书:迷人的张家界

提问:从课题你知道了些什么?你想知道些什么?

2、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

⑴检查生字词的预习

读生字组词:絮、劈、纤、杉、皆、锦、怡。

学生互相提示易错的地方

絮:注意读音

区分“锦、棉、绵“

提出不懂的词语,互相讲解。

⑵快速阅读全文,找出文中与课题相照应的句子

(这次来张家界,我才真正领略了这仙境般迷人的景色,迷人的张家界,名副其实的人间仙境。)

板书:仙境般迷人人间仙境

这种写法称作什么?(首尾呼应)

⑶文章是什么结构?(总分总)怎样分述?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张家界的迷人景色。

投影打出填空:(学生口头填空)课文描写了张家界的()、()、()等景色。因为这些(),张家界便成了植物的(),动物的()。张家界的()于1992年12月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板书:山奇、水秀、物丰

3、引导学生理解首句的作用

谁能用最快的速度找出课文中具体描写了哪些山峰?说说你快的方法。

小结:中心句的作用:提示全段的主要内容,承上启下,提示了张家界的奇山秀水和其间生存的珍贵动植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4、品读交流,有感情地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⑴品读“奇山部分”自由读2~4自然段,把你喜欢的部分找出来,与同学交流

①“重重叠叠的山峰……一首优美的诗。”写出山多、山高、山之千姿百态,美妙神奇。(总写)(反复读,读出赞叹的语气,相同句式的句子,要注意声调高低或语速成的快慢区别)

②“金鞭岩高出峰林之上……‘神鹰护金鞭’。”(边读边想象)

③“我们来到……在等待着出征的号令。”既写出了山峰像将军一样威武,又给人一种动感。(个别读)要读出气势。

⑵品读“秀水”部分

“……清澈见底,纤尘不染的碧水中……安谧静美的享受。”

写出了金鞭溪的清澈、静美。(指导朗读)

⑶品读“物丰”部分

总结文章的表达方法:

①总分总的结构

②运用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5、情境再现

⑴播放介绍张家界的VCD,感受张家界的迷人。

⑵有感情地朗读你喜欢的段落。

6、课外延伸作业:

⑴查阅有关张家界的资料

⑵学习本课的方法,以导游的身份介绍学校。

板书设计

《迷人的张家界》教学设计篇7

一、教学内容:

这篇路读课文通过描写张家界迷人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1课时)

二、教学要求:

1、认识课后生字。

2、阅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受到美的熏陶。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点、难点:

按照阅读提示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受到美的熏陶。

四、教学方法:自读自悟、读中悟情。

五、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六、使用媒体:挂图、投影、幻灯

七、教学程序:

一、交流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到迷人的张家界去欣赏一下那里的风光。课前你们通过搜集有关的资料知道了什么呢?(交流)

[意图:将课外搜集的知识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更好地学习课文做铺垫。]

二、弄清阅读的要求。

1、读读阅读提示,我们在阅读这篇课文时可以怎么做?

2、交流,弄清阅读提示有以下要求:

(1)有条件的学习可以搜集有关的文字、图片资料,和大家分享。(2)读课文,想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张家界的迷人景色的?

(3)课文中第三、四、五、六自然段的开头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4)把你喜欢的部分找出来,有感情地读读。

(5)可以根据课文的描述,选一景点画一画,讲一讲。

三、按照提示自学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词。

2、小组合作学习,完成阅读要求中的2、3

个要求:想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张家界的迷人景色的,想想课文中第三、四、五、六的开头一句话有什么作用。在小组里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明白:作者是从张家界的奇山、秀水、动植物等方面来描写张家界的迷人景色的,课文的第三、四、五、六的开头一句话概括了整个自然段的意思。

4、完成阅读要求中的第四要求:把你喜欢的部分找出来,有感情地朗读。可以先自由朗读,再读给全班同学听(教师可以适时给学生配乐朗读。)

[意图: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学生自主学习,感受张家界的迷人、大自然的神奇;通过感情朗读,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读出张家界的美。]

5、读了这篇文章,你对张家界有什么印象?大家既然这么喜欢张家界,就请同学做小导游,选一个喜欢的景点给大家介绍一下,先介绍给小组同学听,再请各组推荐代表,介绍给全班同学听。

[意图:用当小导游的形式,介绍喜爱的景点,进一步感受张家界的迷人,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四、布置作业。

搜集祖国各地名胜古迹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办一期墙报。

▲教学小结:

文中告诉我们张家界由于他的美学价值和科学价值,1992年12月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成为世界级的风景名胜。因此,吸引了大批游客观光游赏,于是,人们在风景区内建了许多宾馆饭店等,大大方便了游客出行。可是,也有许多人反对这样做。你持哪种意见?请谈谈你的观点写下来。

《迷人的张家界》教学设计篇8

教养目标:学习生字词,有感情读课文。

教育目标:能通过查字典理解词句,感受张家界迷人的自然景色,增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发展目标:培养自主学习的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

2。读题。

3。根据课题,大家想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些什么知识?

①为什么说张家界是迷人的?

②张家界的哪几方面迷人?

③课文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来介绍张家界的迷人?

④张家界在什么地方?离我们有多远?

4。这些问题中,哪些是大家最想了解的?

5。这节我们就围绕这个目标来学习课文:①②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疏理重点。

1。带着上面的问题快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懂的字词自己查字典解决,并思考:

哪几个自然段具体写了张家界的迷人?(2——6)

2。检查汇报:

①预习过程中,大家觉得哪些词语难以理解需要提醒同学们,或还有哪些词语还没解决的,提出来。

②哪几个自然段具体写了张家界的迷人?

三。围绕目标,运用所学阅读课文。

1。回顾学法:我们在学习描写景物的课文时(如第一、第二课),运用了什么学习方法?

(板书)读→划→思→议→读

2。下面我们就运用这种方式学习课文。

3。默读2——6自然段,用“﹏﹏”划出最能体现张家界迷人的句子。

4。读一读这些句子,看看写得好在哪儿,在不懂的地方打个“?”。

5。小组开展学习交流活动:

①把你划的句子有感情地读给大家欣赏;

②把你不懂之处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解决;

③再把大家都认为写得好的句子一起读读,看看哪个小组最能读出“迷人”的感觉。

6。检查汇报:

你们小组认为哪些句子能体现张家界的“迷人”?请读给大家听。

7。指导朗读。

四。了解3——6自然段首句的作用。

1。过度谈话:张家界迷人的地方的确很多,而课文具体描写了哪几个景点?

2。指名说。(金鞭岩、黄狮寨、金鞭溪)

3。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知道这些名字的?(3——6自然段首句)

4。自己读读这几句,想想它们在文中分别起什么作用?

(3——5自然段首句:中心句,概括、引出下文;第6自然段首句:过渡句,承上启下。)

5。指导朗读:有了它们,张家界的迷人之处就更明显了。

五。总结全文。

1。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思考:

这里的奇山秀水有什么价值?(美学)

动、植物呢?(科学)

所以张家界有什么样的美称?(人间仙境)

2。至此,我们该明白,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赞美张家界,热爱祖国河山。)

六。质疑:

对这一课的学习,大家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七。指导拓展说话:

1。师:今天大家已随作者一同有了一次迷人的张家界,对那里的景色已有了了解。下面大家来当一回导游,选取张家界的其中一个景点,向别人介绍一下她的迷人之处,好不好?

2。小组为单位,选一个同学来当小导游,向其他人介绍一个张家界的景点,特别要介绍它的迷人之处。

板书要求:①大大方方,用普通话;

②可根据书上插图、文句,自己加上想象更好。

3。汇报,请小组代表上台讲。

4。评价,奖励优秀小导游。

八。作业:

1。摘录好词好句(课外阅读笔记本)

模仿今天课上的小导游,回家去向家人介绍一下你的校园。

《迷人的张家界》教学设计篇9

【教材分析】

课文以生动的笔触,饱蘸着对祖国山河的一片深情,精心描绘了张家界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以及它举世无双的美学价值和科学价值,赞美了张家界是名副其实的人间仙境。

【教学目标】

1.认读3个字。

2.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3.了解张家界美丽的自然景色及其美学价值和科学价值,产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领略张家界仙境般的迷人景色。

2.知道由于张家界举世无双的美学价值和科学价值,张家界的武陵源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学情分析】

学生学过《索溪峪的野》对张家界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学习这篇课文,一定会有兴趣的。还有学生已经学习了三篇写景的文章,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自学问题不大。

【教学方法】

以自学为主,点播学习为辅。

【教学理念】

重视朗读和默读,在读中展开想象与联想。在读中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熏陶,并形成积累。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张家界的图片和资料。

【教学过程】

一、从第一段引入课文的学习。

未到张家界,就听人说湖南的张家界地貌奇特,有着泰山之雄、华山之险、黄山之变化、桂林之秀丽。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去领略张家界仙境般迷人的景色。

二、练习读课文,把握每自然段的意思。

1.自由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正确。

2.把下列的字音和句子读准确。

华山(四音)顷刻(三音)迥然(三音)纤尘(xiān)安谧(mì)

拔地而起高耸入云絮絮低语斧砍刀劈鹰首高昂凌空展翅

气势磅礴万丈深渊虎背熊腰流水潺潺景色怡人

由于张家界举世无双的美学价值/和科学价值,张家界的武陵源/于1992年12月/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3.再次练习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正确。并想一想每自然段的意思。

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张家界是名副其实的人间仙境?”画出有关的句子。

2.交流学习所得,练习朗读课文积累喜欢的好词佳句。

提问:你从哪里感受到张家界是名副其实的人间仙境?

每座山都像一幅画、一首诗。

它们是那么多,一座挨着一座,一座有一座的特点,一座有一座的姿态:有的像身背草篓的采药老人,有的像手捧鲜花的妙龄少女,有的像摩天大楼,有的像中世纪城堡;有的是双峰插云,像两根尖尖的竹笋;有的一柱独峙,像一支长长的利剑……它们纷纷排列在你的面前,向你微笑,向你絮絮低语。每一座山峰,都像一幅美妙的画,一首优美的诗。

(1)想象这些山峰的样子,把想象到的读出来。

(2)“……”省略了哪些山峰的样子,你用“有的像……”的句式给大家说说。

(3)这些山峰这么美,把这些美景留在头脑中吧。

金鞭岩怎么令人难以忘怀?(在想象中读出感情,积累语言)

黄狮寨有什么特点?(在想象中读出感情,积累语言)

请你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一下金鞭溪。按照“溪边溪水溪中”的顺序介绍。

(4)张家界还有什么特点?(植物、动物种类多)

3.齐读课文的结尾,体会结尾的作用。

你觉得结尾好在哪里?(概括了文章内容,与课题相呼应,文章紧凑严密)

四、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你认为好的语句摘抄下来。

课后小结:

五、作业:摘抄自己喜欢的语句。

【《迷人的张家界》教学设计(整理9篇) 】相关文章:

《比例》教学设计(整理8篇) 2024-04-30

《迷人的张家界》教学设计(整理9篇) 2024-04-30

《珍珠鸟》教学设计(整理10篇) 2024-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