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能锻炼(6篇)

时间:2024-06-24 来源:

体能锻炼篇1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3.289

在总结之前工作经验教训和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功能锻炼方法和护理措施,并从2010年3月份开始在部分患者中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10年3月~2011年3月收治乳腺癌施行乳腺癌根治手术患者71例。所有病例均为女性,年龄23~64岁,平均48.7±5.2岁。病变均为单侧乳腺,左侧39例,右侧32例,37例患者施行了改良根治术,34例施行了扩大根治术。所有患者有冰冻病理切片检查确诊。

肢体功能锻炼方法:71例患者于术后清醒后即开始在护士的指导下按照我们制定的规范进行锻炼,主要是早期开始分步骤的上肢功能锻炼。①术后24小时后指导患者进行关节的活动,患者卧床,取平卧位,依次做伸指、握拳(前臂与上臂呈90°,手指用力握拳再完全张开)、屈腕、屈肘等锻炼,以防患侧肢体肿胀的发生。每日可练习3~4次,每次20分钟左右。此期功能锻炼持续至拔除引流管下床活动时。②拔除引流管可下床活动后(术后3~4天),患者即可开始进行肩关节功能的锻炼。指导患者练习耸肩的动作,患者坐于床边或者站立,挺直脊背,双臂自然下垂,收缩上臂肌肉,上提两臂使之尽量靠近耳朵,放松,每日3~4次,每次10分钟左右;“爬墙练习”:用患肢手指顺墙渐渐向上滑行,尽可能地提高,直至手臂完全伸直,然后缓缓下移至原来位置,每日练习3~4次,术后第5天即可开始;用患侧上肢摸同侧耳郭和对侧肩部;病情进一步好转后,可练习患侧上肢伸直、内收、屈曲肩关节等动作。锻炼过程中,应告知患者坚持有计划、有目的、分阶段循序渐进的锻炼,不能急躁,应坚持在不影响切口愈合的前提下锻炼。如切口愈合不良,则应适当放慢锻炼速度。医护人员要随时评估患者患侧肢体活动的耐受力和进展情况,及时调整功能锻炼的方案。③术后9~14天,切口愈合拆除缝线后,应继续坚持以上运动并可进行上肢旋转和扩胸运动。上肢旋转,患者取站立位,将上肢尽可能的向前和向后摆动,然后将上肢贴垂于同侧躯体,外旋和内旋肩关节。此期的功能锻炼可适当延长锻炼时间,并鼓励患者自己打理生活,如穿衣、梳头等需要运动上肢的活动。④出院后应继续功能锻炼,进行适当的负重劳动,以达到增强患侧肢体力量,完全恢复其功能的目的。在日常生活中还要有意识地多使用患侧上肢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

护理措施:有效的护理应当兼顾术前、术中、术后各个时期。

⑴术前护理的重点在于心理护理:患者往往出现焦虑、沮丧甚至抑郁厌世的情绪。此时就要求护理人员通过专业的指导和积极的心理护理,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帮助患者正视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另一方面,在术前应全面了解患者的基础身体状态,记录患者的体温、血压、心率、血糖水平、肝功能、肾功能等。对于存在糖尿病、心血管系统疾病以及感染等合并症的患者,应积极纠正合并症,最好能够将患者的基础生命指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之后再施行手术。

⑵术中护理主要是加强手术过程中操作的规范性,提高无菌意识,保护好手术野的无菌区,减少术中不必要的损伤和失血,减少手术带来的感染。

⑶术后待患者苏醒、血压平稳后,置患者于半卧,以利于切口引流,并改善呼吸。监测患者的基础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密切注意切口愈合情况,观察切口是否有红、肿等感染征象,及时清洁切口并换药。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以及是否有受牵连过紧的情况,保持引流管内有效的负压。重视疼痛护理,由于乳腺癌根治术切除组织较多,创伤大,术后疼痛严重,应根据不同患者具体情况给予止痛药物。乳腺癌根治术创伤大,术后可正常进食,以后应注意患者的营养支持,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以增强机体抵抗力,使患者早日康复。

⑷患者康复出院时应对其进行细致的出院指导,将所有注意事项印成小册子发给患者,并当面告知。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生活习惯,在家尽量生活自理。着装应宽松舒适,避免佩戴手表、首饰,以免过紧的衣物和饰品压迫患侧肢体引起血液回流障碍。每日进行适度功能锻炼,前3周不要使用患侧肢体上提>1kg的重物。做好避孕措施,5年内尽量避免怀孕,以减少乳腺癌的复发。另外,要指导患者学会的自我检查,检查时间以月经后7~10天为宜。取平卧位,肩部可垫一薄枕,将被检查一侧手臂上举过头,用对侧手指掌面扪查,按内上-外上-外下-内下-中央的顺序轻触,并触摸扪查腋下,每月至少进行1次。发现乳内或腋下有硬结或肿块,有分泌物流出时应及时就诊,并嘱患者定期复查。

结果

对患者进行了0.5~1.5年的随访,71例患者中有7例因乳腺癌复发死亡,2例患者出现上肢淋巴水肿,5例患者出现患侧上肢肌力下降,余未出现明显的关节活动异常。患者关节活动自如,能进行正常生活劳动。

讨论

乳腺癌根治术手术切除范围大,严重影响了患侧上肢功能,如手术后早期未进行功能锻炼,可出现废用综合征,影响工作生活。由于乳腺癌手术清扫范围大,患者术后疼痛严重,许多患者惧怕切口疼痛而拒绝术后早期锻炼,致使切口处瘢痕挛缩,肩关节活动受限,因此,控制好术后疼痛也是乳腺癌术后有效肢体功能锻炼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晓菊,胡雁,黄嘉玲,等.渐进式康复操改善乳腺癌患者术后肩关节活动度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7):5-7.

体能锻炼篇2

关键词:体育教学自主锻炼兴趣

一、自主锻炼能力的涵义

自主锻炼能力是指学生在没有教师的情况下完成练习任务和进行身体锻炼的能力,是对学生锻炼的自觉性、锻炼的目标程度、锻炼的内容和方法以及独立处理锻炼中出现问题的能力的综合衡量,是学生自学能力的体现。

现阶段自主锻炼的现象比比皆是,而且有着迅速发展的趋势。在学校的运动场、学生宿舍、小花园等都能看到许多学生自备体育器材进行锻炼,且形式多样,有跑步、打球、打拳等等。这些活动表明体育已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体育锻炼能够使学生善度余暇,接触社会,对培养现代文明生活方式,实现个体社会化等方面都有着良好的作用。

二、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

1.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广大体育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辛勤耕耘,无私奉献,致力于学生综合体育素质的全面提高。可学生的成绩往往与自己的期望值相差甚远:或老样子,或提高幅度很小,或出现了倒退。于是,教师们困惑了:“我的教学究竟怎么了?”

出现上述问题,与部分体育教师按部就班地执行授课计划,只注重课堂上的知识传授和动作示范,而对分组练习和个人练习指导不力,对课外锻炼不够重视,忽视学生自身锻炼兴趣和自主锻炼能力的培养有相当大的关联。

2.学生对体育不重视的态度。目前,学生普遍不重视体育课,采取应付的方式接受教师的知识传授和动作示范,课外时间几乎全用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上。少数喜好体育的学生,一开始本来想好好地进行锻炼,却因得不到正确的指导而不知道该练什么和怎样练,导致他们的“锻炼热”慢慢降温,直至消失殆尽。

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的兴趣,对体育的重要性及体育锻炼的目的、方法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理解,使得他们的自主锻炼能力低下,导致他们轻视体育课,漠视体育锻炼。这样,任凭教师再努力,学生的成绩还是上不去。

三、培养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途径和措施

1.转变教师观念,加强学生对自主锻炼重要意义的认识

体育教师在长期的体育课堂教学中,主要还是习惯于让学生通过身体练习来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没有能够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的态度、兴趣和习惯。其实,如果没有端正的自主锻炼态度,又没有自主锻炼兴趣和良好的自主锻炼习惯,学生就不能真正掌握好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当然也不可能更好地实现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相反,学生如果对自主锻炼有浓厚的兴趣,又具有良好的自主锻炼态度和习惯,就会以一种积极的态度,精神饱满地参加锻炼。例如,现在大多数学生都不喜欢跑步,怕脏、怕累,一听到要跑步就叫苦,更谈不上对跑步的兴趣与习惯了,可是跑步要求的速度素质、耐力素质和力量素质等,是身体素质要求的一些最基本的素质。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跑步的自主锻炼兴趣呢?经过观察发现,喜欢踢足球的同学一踢起足球来,就显得生龙活虎起来,喜欢篮球的同学一打起篮球来也会显得兴致盎然,什么累都似乎都不存在了。由此,教师就可通过组织一些足球、篮球比赛,针对许多学生在比赛中体力下降很快,跑不快、跑不动的现象,教师就可及时指出:“速度素质和耐力素质是踢好足球和打好篮球的基本保证。”这样学生就能自觉地练习跑步,教学效果好了,学生参加自主锻炼的兴趣也高了。

第一,自主锻炼的过程是知、情、意、行的学习过程,也是学生坚持自主锻炼的必备条件。只有激发学生的强烈学习动机,树立远大的志向和抱负,才能有志气、有恒心地坚持自主锻炼,并养成良好的独立自主的练习习惯。

第二,教师要重视向学生传授锻炼的知识与方法。自主锻炼一方面要受教师教法的制约与影响,学生采取相应的学法;另一方面学生要独立进行自主锻炼活动,这种独立作业和练习更需要教师教给学生自主锻炼的知识和具体方法,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

第三,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尽可能地创造一定的、有利于发挥学生自主锻炼活动的教学环境和条件。

2.让学生明确自主锻炼的目的

在教学中,教师要不厌其烦地向学生灌输体育课对学生成长、成才具有极其重要作用的思想观念,让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目的,从而把枯燥单调的练习和锻炼转化为学生自觉的行为。

第一,体育同经济、政治、军事、科技一样,是体现一个国家、民族和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兴则体育兴、体育强则国家强。

第二,体育课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勇敢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学生要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没有体育课的熏陶与培养是不可能的。

3.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讲究科学”,不是任何一种体育活动都能达到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的效果的。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不仅会影响锻炼效果,还会损害身体健康。只有懂得和运用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科学锻炼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比如足球课的教学,如果一味地让学生乱踢,就很容易出现伤害事故。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把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首先,让学生了解人体的结构、各系统器官的功能、身体锻炼的卫生常识、体育动作的规律特点,以及体育锻炼是如何促进人体生理变化的;其次,让学生懂得生理负荷的最佳方案和合理的锻炼程序,以及为什么做与怎样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4.建立师生感情,确立教师的为人师表形象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密切师生感情,多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当学生在学习、生活和锻炼中出现困难时,要多关心他们、鼓励他们,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为人师表,处处表现出一位人民教师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让自己的言行举止于不经意间感染学生,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目的。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视教师如朋友、为偶像,教师的一言一行就会成为学生行动的指南,其教学思想就会被学生自觉地接受,学生也就会在课内课外强化练习,自觉提高自我锻炼能力。

5.提高学生参加自主锻炼的兴趣

人的本性是爱动的,一般来说自幼就爱“玩”。那么教师若针对青年爱“玩”、会“玩”的特点,加以正确的引导,鞭策与鼓励,其成效就会很明显。培养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不仅是一般的体育教育过程,而且是一个养成教育的过程。因此,不仅要求在体育课中进行教育,而且应课内外结合、校内外配合,共同实现之。忽视了这一点,就难以奏效。

培养训练学生良好的自主锻炼习惯,必须与培养学生对活动的兴趣、爱好相结合。兴趣,即表现出具有的积极情绪,导致了对某项活动的行为爱好,从而形成行为习惯。如果缺乏对某一活动的兴趣,就不可能产生对该活动的爱好,一般来说,也就不可能形成从事该活动的习惯。反之,随着对某一活动的兴趣的形成和爱好的增长,习惯性也就越强。

6.重视信息反馈,激发学生继续锻炼的热情

体能锻炼篇3

[关键词]自我锻炼能力;缺乏;方法

培养学生的自主体育锻炼能力是指让学生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完成一定量的体育活动或训练任务,这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体现,是对学生体育锻炼目标、内容、方法、习惯,以及他们独立处理锻炼过程中的突况或问题的能力的考查和衡量。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体育教学要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近年来,教育部也推行了“阳光体育运动”“每天锻炼1小时”等活动,这些都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体育锻炼能力。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缺乏自主体育锻炼意识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培养学生自主体育锻炼能力的有效方法,使他们通过持续的体育锻炼,身体和心理都能得到健康发展。

一、初中生缺乏自主体育锻炼意识的原因

(一)学生对体育课不重视

很多学生认为体育是一门副科,体育课上不是跑步,就是跟着教师的示范练习运动项目,在课堂上基本上是处于应付状态。尤其是初三学生,面对升学的压力,他们的文化学习负担更重,时间基本都花在了文化科目的学习上,无暇进行体育锻炼。还有一些学生甚至认为“体育课就是浪费时间”。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的意识和兴趣,对体育锻炼的作用、意义的认识和理解有很多不足,因此,对体育课不够重视。如果学生一直对体育学习不重视,教师再努力,体育教学也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体育教学模式单调机械

当前的初中体育教学受体育达标、中考体育项目的影响较深,在初二、初三阶段,体育课的训练内容基本围绕中考项目来进行,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固定化,教师仍然沿袭传统体育课堂中命令、模仿、检查的教学模式,片面追求体育考试的成绩,导致体育教学呈现出竞技化的趋势,忽视对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学生长期处于这种单调、机械的训练中,自然提不起进行体育锻炼的热情,甚至会对体育课产生厌烦情绪。另外,为了避免体育课出现伤害事故,很多体育教师不敢开展有一定难度的教学活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教学的趣味性,也因此导致了学生的体育锻炼热情比较低下。

(三)课程设置不合理

虽然素质教育已经实施多年,但是当前的教育教学活动仍然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的课程安排绝大部分都是文化课为主,每周只有一到两节体育课。除了体育课和每天的课间操,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是很有限的。另外,学校把体育课当成学生训练中考体育项目的主阵地,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机械性的训练过多,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运动项目和内容。因此,课时量的不足、课程设置的不合理,也是导致学生缺乏自主体育锻炼意识的一个原因。

(四)体育运动场地和器材设施不完善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体育锻炼需要相应的空间、场地和器材,如果这些基本的硬件设施无法保证,无论教师设计了多么丰富、精彩的体育活动项目,都无济于事。当前,很多学校存在着运动场地和体育器材不完善的问题,因而使学生无法得到充分的体育锻炼。还有的学校虽然有了一些运动场馆,但是为了延长场馆的使用寿命,在课余时间甚至不允许学生利用它们进行体育锻炼。学生得不到充分的锻炼,久而久之,他们也就对自己喜欢的项目失去了兴趣,进而影响了他们体育锻炼习惯和自主体育锻炼能力的形成。

二、培养初中生自主体育锻炼能力的方法

(一)让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初中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使他们掌握各项体育运动技能,通过持续锻炼,加深对体育运动的了解和认识,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要达到以上要求,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加强理论知识教学,比如,为学生讲解体育与生活、健康、学习、工作等各方面的紧密联系,使他们认识到体育对自己成长、成才有着重要作用。学生认识到了体育锻炼的功能,就会对体育课产生足够的重视,就会有明确的目标,他们就会把单调的学习和锻炼转化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理论知识的传授,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体育锻炼意识,使他们认识到体育锻炼的价值和意义。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培养初中生的自主体育锻炼能力,教师应当敢于放手,多给学生提供自主体育锻炼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讨论来理解技术动作,并自主选择训练形式和程序,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和锻炼。当然,教师放手并不是对学生不管不顾,而是要发挥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通过适时点拨、及时鼓励或纠正,来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使他们掌握自主体育锻炼方法。比如,游戏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设计一些体育游戏,而游戏活拥淖橹和开展都交给学生去完成。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创编更新颖、有趣的体育游戏活动,当然游戏要围绕一定的教学内容来设置,这样既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游戏中自主进行体育锻炼,也能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培养了学生的自主体育锻炼能力。

(三)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

目前,大部分中学的体育教学仍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中心,以增强学生体质为目标。虽然不少学校为了鼓励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在评选“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以及奖学金发放评定等方面,除了要求学习成绩、道德品行方面表现优秀外,还要求学生的体育成绩达标,否则就没有参选资格。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进行自主体育锻炼,但是他们的锻炼内容比较单一,基本上以学校体育考核的项目为主。

此外,受中考体育的影响,现在初中体育教学基本按照固定的课时计划、形式、结构和教学程序进行,由教师教授、学生学习动作,以实现和达到统一规定的标准。这种僵化的模式严重影响学生自主体育锻炼能力的提高。因此,在体育课程设置方面,学校应根据时代需要和学生爱好、兴趣,给学生更大的选择权,可以开设多种形式的体育选修课和选项课。教师在教学中也必须科学地安排教材内容,在教法上要采用竞争性、趣味性的组织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完善体育基础设施

有些学生缺乏自主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并不是因为他们不喜欢体育运动,相反,有的学生很喜欢篮球、乒乓球、足球等运动项目,但是由于缺乏运动场地或设施而放弃了。作为学生学习和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要场所,学校应该承担起为学生营造一个锻炼身体的有利环境的责任,尽一切努力加大对体育运动设施的投入,为学生进行自主体育锻炼提供必要的场地和器材。

总而言之,不管是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每天锻炼1小时”等活动,还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都离不开学校体育,而且要让学生具备自主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这样他们才能体会到体育锻炼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自主体育锻炼能力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坚持下去,要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自主体育锻炼兴趣,帮助他们掌握运动技能,使他们体会到体育运动的乐趣,并积极参与到课内外的各项体育活动中,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增强自我锻炼能力。

体能锻炼篇4

关键词:大学生;自我能力;体育;锻炼;体育教学

1.大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传统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学生的运动兴趣

通过对我校和其他一些院校体育课教学的观摩,我们认为其方法和手段都带有较为浓厚的传统教育思想。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以完成教学内容为主,而考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积极性较少。主要是以教师教授为主,学生被动的学习。所以,整个教学过程比较死板,气氛沉闷。另外,通过对学生的调查表明,90%的学生在体育学习方面都比较被动,对教师的要求绝对服从。学生很少去分析教师的动作,也不去想除教师所传授的练习方法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这种“满堂灌”、“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式只重视体育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只注意技术动作的反复练习,忽视了练习方法的传授,因此限制了学生智能和创造力的发展,抑制了他们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影响了其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结果,不少学生课上虽然能积极参加练习,课后却不懂得如何自我锻炼和提高。通过对学生的询问调查表明,我校六成女生不知道怎样进行课外的自我体育锻炼,有两成同学因没人组织而放弃锻炼,其主要原因是没人组织自己就不知如何选择适合的体育项目。

1.2学生对体育锻炼缺乏正确认识

由于某些中小学体育师资缺乏、体育设施不完备、体育教学不正规等原因,使得许多学生没有打好体育锻炼的基础。他们错误地认为体育课就是玩,就是浪费时间。所以,许多大学生自我限制了锻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当然也就谈不上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了。另外,有些学生觉得上体育课又脏又累,认为是自找苦吃。虽然有些学生想通过体育锻炼来改善身体条件,提高健康水平,但由于缺乏锻炼方法,又缺乏坚强的意志,故难以经常坚持,因此就不能收到好的效果,有些学生也因此而失去锻炼的信心。所以,端正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态度是非常必要的。

2.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方法

2.1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加强运动素质教育

为了改变学生的体育锻炼观念,提高其认识水平,我们在教学中根据当前的形势、大学教学特点和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讲清大学体育的目的和任务,体育锻炼与身体素质、学习工作以及生活的关系,并结合实例讲述体育锻炼对增强体质的作用,使学生真正了解体育锻炼的意义和价值。另外,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讲述体育的基本知识和锻炼方法等,以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

身体素质是大学生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动作的基础。身体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动作的完成,也关系到他们对运动项目的学习兴趣和信心。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每节课结束前,我们都要安排一些身体素质练习。

2.2让学生自己编排动作组合及轮流领做准备活动

自第一堂课开始,我们就向他们说明,今后在体育课内教师会让他们自己编排准备活动内容并轮流领做准备活动。这样他们就有了一定的思想准备,然后教师可以利用最初的几节课,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学生介绍编排准备活动的原则、方法和要求,并提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观摩教师编排的准备活动。为了丰富学生的活动内容,提高其学习兴趣和活跃课堂气氛,我们向学生介绍一些活泼有趣的游戏。让学生轮流编写、领做准备活动的具体做法是根据教学内容将全体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并提前编好顺序,轮到哪项内容的教学,就由负责编写该内容准备活动的小组,共同研究编写准备活动计划,并选派一人领做准备活动。开始时要求各组选派组织能力强、有魄力的同学带头,以增强其他同学的信心。编写的准备活动计划要提前交任课教师审定、修改后方能上课。学生领做准备活动后,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总结、评议,发扬优点,指出不足,以提高他们的分析、判断能力。学期末教师要组织大家评议出编写领做准备活动较好的小组和个人,并对其体育成绩加分作为鼓励,从而也调动了每个同学的积极性。

由于采取了上述措施,收到了以下效果:第一,学生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集中注意力,勤于思考,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积极地学习;第二,让学生编写并领做准备活动,使其自己动脑动手、亲自尝试,开发了学生的智力,提高了他们的组织能力和自我锻炼等能力;第三,由学生领做准备活动,他们学习态度认真,兴趣也很浓,在练习中还能识别和体会动作是否正确和实用,无疑提高了同学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3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认识和掌握技术动作的不同阶段,适时地提出问题,启发学生们进行积极的思考,并把已掌握的知识和经验运用到学习体育运动技术上去,从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排球双手上手传球的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向学生提出传球时的用力部位和用力顺序、触球点和击球方向等问题,然后通过同学们的实际练习进行回答。结果发现,他们在观察和听讲时十分认真,注意力很集中,在练习过程中认真体会,很快就掌握了动作要领。对所提出的问题回答大都很正确,有的同学还利用已掌握的知识去分析和研究动作。在此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并进一步启发、诱导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结果使同学们很快掌握了动作。通过教学实践,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分析等能力,也加快了掌握动作的过程。

2.4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

首先,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组练习,允许他们在练习过程中边练边议,甚至提出不同的见解。另外,有些动作,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和学生实际练习并掌握基本的练习方法后,可分组练习并允许他们根据动作要领和要求,自行选择喜欢的练习方法。然后,由学生担任裁判工作,组织教学比赛。

2.5重视课外体育运动以巩固课内学习内容

每周一次体育课,远远不能解决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问题。为了配合学生的练习和更有效地调动学生练习积极性,必须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辅导。除辅导课上学习的内容外,还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及个人需要进行韵律操、健美操、球类以及各种练习,帮助他们提高自我锻炼能力。

3.小结

通过改进教学方式,笔者认为这对于提高大学生对锻炼身体的认识、提高锻炼的积极性、提高自我锻炼能力以及开发智力、培养全面的素质都取得较好的成效。但目前的工作还只是一个开头,教学中的许多问题还有待于今后不断完善。

首先,由于同学们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所表现的态度不同,收到的效果也就不一样。所以,教师怎样进行积极引导并因材施教还需进一步探讨。

其次,在教学中,由于采用多种形式,虽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教学组织、课堂纪律等方面往往还存在一些漏洞,有待于进一步弥补。

第三,要上好这种类型的体育课,对教师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要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责任感,这样才能使学生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体能锻炼篇5

方法:在我院骨科实行功能锻炼护理措施,总结患者护理体会。

结果: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骨折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功能锻炼,对骨折病情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结论:功能锻炼是治疗骨折的重要护理措施,能加快骨折愈合,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关键词:骨折功能锻炼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168-02

辩证护理在不同疾病的护理过程中十分重要,骨折患者治疗的目的是促进骨折愈合,最大限度地恢复身体功能,减少骨折后遗症和并发症的发生。骨折患者护理的全过程需用辩证的观点,将动与静相结合,功能锻炼与心理干预相结合,促进血液循环,减少骨折炎症扩散,防止肌肉萎缩,促进患者早日康复1。我科自2008年来完善功能锻炼系统护理措施,几年来对预防骨折患者肌肉萎缩、促进功能恢复方面取得了满意效果。

1心理护理

骨折多数是由意外造成,给患者心理造成很大打击,容易引起惊慌、忧郁、悲观、消极等不良情绪2。骨折在老年人中发生率较高,若康复效果不好,不但影响患者的功能活动,还有可能发生各种并发症。医护人员应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交流,帮助患者进行心理调节,激发患者拥有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的自我康复锻炼的技巧。针对心理准备不足的患者,应给予更多的关怀和照顾,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以最佳心理状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在治疗前,应给患者讲解骨折手术方式以及术后的注意事项,给予心理支持,增强患者信心。术后应给患者创造一个安全、舒适、整洁的休息环境。给患者介绍功能锻炼目的、方法、注意事项,让患者主动配合,正确地进行功能锻炼。

2功能锻炼护理

2.1早期护理。术后2周内,局部反应较明显,会出现较大程度的肿胀。早期骨痂未形成,不应过度锻炼,劳逸结合,切勿操之过急。早期上肢功能锻炼要求患者抬高患肢,将患肢向心性肌肉按摩,对未固定的关节进行训练,有助于消除肿胀。

2.2中期护理。术后2至5周内,骨痂逐渐形成,骨折部位肿胀程度减轻,骨折端稳定。此时期应适当进行关节和功能位锻炼,根据患者骨折病情恢复具体情况制定锻炼方案,在不影响骨折固位稳定的下,可较大幅度活动。医护人员应正确指导患者进行功能活动。在活动关节的情况下,有意识得将肌肉紧绷,能使肌肉等长收缩。股四头肌的锻炼:仰卧,两换抬腿,伸直膝关节,足跟稍离地面,保持5s,放下。反复交换双腿进行锻炼,每天早晚一次,一次约5min。腓长肌的锻炼:按摩小腿部位,做双足背屈活动,每日2次,具有预防肌肉萎缩和足下垂的作用。不能自主锻炼的患者,可使用CPM康复机进行被动下肢锻炼,每天2次,每次约25min。当X线显示骨折端有骨痂大量形成时,可扩大活动范围增强活动力度。中期锻炼的目的是恢复肌肉力量,活动关节。

2.3后期护理。术后5周以后,骨折端的骨痂形成足够多,外固定物已去除,患肢会感觉很轻松,关节活动基本能恢复正常。此时期还需要进行肌肉和关节的全面锻炼,加快患肢功能恢复,活动以骨折部位不发生疼痛为最大限度。注意在锻炼时不能增加骨折端的旋转、剪切等不良作用力,锻炼的力度和部位不正确是导致关节痉缩和僵硬的常见原因。

2.4出院指导。骨折康复过程比较长,医护人员在患者出院时应根据患者恢复情况给予详细指导,让患者在家进行康复锻炼。在家锻炼应循序渐进,锻炼的强度和时长应根据患者的承受力为限,避免锻炼不当引发再次骨折。上肢的锻炼以增强患者双手的握力进行锻炼,下肢锻炼以患者负重行走的能力进行锻炼。

3护理体会

骨科护理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模式,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护理的过程中充分激发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进行功能性锻炼。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治疗态度,也是护士自身价值的自我体现。健康教育应涉及医学知识、教育学知识、护理技巧等。整理护理模式要求护士在进行辩证护理的过程中,将自己丰富的医学护理知识以及健康信息有效地传输给患者,改变患者消极思想,帮助患者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3.1加强基础护理工作。基础护理是临床护理的基础,也是护士观察患者病情的主要途径之一。护士通过基础护理的桥梁,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及病情发展情况。医院应组织护士学习职业道德素质修养和医学伦理知识,提高护士对基础护理的重视度。

3.2增强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骨科护理工作环境艰苦、工作琐碎、人员接触复杂,需要护士用心工作,以南丁格尔为榜样,以病人为中心。将爱心、信心、责任心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中,热爱护理工作,具备为病患及护理事业做奉献的精神。

3.3提高护理操作技能。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大量医疗器械被引入,旧的知识已不再能适应新的要求,需要护士不断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开展护士操作技能培训,让护士掌握先进医疗仪器的操作技巧,对患者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体能锻炼篇6

摘要:健身锻炼不同于竞技运动,其强度与时间不同,对免疫系统的影响也不同。本文就健身锻炼如何提高机体防病抗病能力,及对机体细胞免疫血液免疫及细胞因子补体的影响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探讨健身锻炼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生理机制。

健身锻炼是旨在增进人体健康、增强体质所进行的有目活动。俊身性耐力练习、舞、太极拳、气功、健身操等能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其影响程度取决于锻炼者的运动习惯、运动种类、运动强度及年龄、性别、体质状况等诸因素。

1适度运动可增强机体的抗病防病能力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有益于健康的观点已为人们普遍接受。研究发现,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延长寿命。一个为期三个月的适度运动计划,使一组年龄为65—100岁的老人的免疫应答的实验室测定值上升,他们由于呼吸道感染而住院的天数比同龄对照组明显减少。陈佩杰对坚持锻炼10年以上的老人进行研究发现,其血浆白细胞介素的活性比对照组普通老人明显增强。实验还证明,适当的锻炼能显著增强抗体反应,增强对肿瘤的抵抗力,减慢实验动物的肿瘤生长。有资料表明,运动可以防止25%—100%实验性肿瘤的生长。Baracos等将Morris7777肝脏肿瘤细胞注入雌雄各半的鼠体内,通过6周的游泳实验,发现15%—32%的肿瘤细胞生长被抑制。接种存活肿瘤的小鼠继续游泳三周,游泳的时间由白天的5分钟增加到15分钟,肿瘤细胞生长受到抑制者占25%—46%,有趣的是运动组与对照组小鼠体重的丧失和肌肉蛋白消耗均相似。Cood和Pornaudes报告,在大鼠训练1—8周之后再接种肿瘤细胞,则肿瘤的发生率明显减少。体育运动能够防癌的原因是:运动可以增加酶的活性,能破坏产生癌的诱发因素,健身活动能改善免疫功能,增加全身免疫功能和T细胞及B细胞功能的数目,增加杀伤细胞的数目和能力。业已证明运动能预防或减少细胞癌的发生,原因是由于体育运动增加胃肠道的活动性,直接或间接地增加前列腺的分泌,减少结肠内氮、氨、胆汗酸和羧酸等致癌物质。

2健身活动对细胞免疫的影响

长年坚持舞蹈锻炼者安静时表现出细胞免疫“节省化”现象,即羊红细胞玫瑰花结百分率较低,而淋巴细胞转化率正常。舞蹈等练习可引起即时性体液免疫变化,即酵母多糖一补体玫瑰花结百分率升高。河野对有每周坚持5日以上,每日2小时运动习惯的人进行了免疫机能测定,并以无运动习惯的人作为对照,结果表明,具有运动习惯的实验组的淋巴细胞反应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运动习惯的人单核细胞对酵母多糖的吞噬机能大大高于对照组,而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实验组与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因此,运动习惯对细胞免疫有较大影响,而对体液免疫的影响则较小。Soppi等以无运动习惯的健康人为对象,连续6周进行运动负荷后,与运动开始时相比,其淋巴细胞反应性显著提高。Watson等对连续运动负荷15周的健康人进行免疫学测定的结果也表明其淋巴细胞的反应性和NK细胞活性均增加,提示长期系统地进行健身锻炼可以使人体细胞免疫机能明显增强。

有研究者对多年练习太极掌气功的老年人运动前后外周血NK细跑活性和NK细胞数量进行动态观察,结果显示,运动后即刻NK细跑活性和NK细胞数量均呈显著性升高,运动后2小时两项指标都有相应程度的恢复。NK活性虽高于安静值但无显著性变化。

慢跑是最简单而又最受人喜爱的健身锻炼方法。袁家齐等对坚持每天慢跑锻炼二年以上的老年人进行研究,以匀速慢跑作为运动负荷,慢跑时间均为30min、速度为150m/min,在30min内分别跑完4000—5000m,在安静状态,运动后即刻、2h、4h分别作T淋巴细胞百分率和淋巴细胞转化功能检测,发现运动后即刻无明显改变,2小时后T淋巴细胞百分率上升,淋巴细跑转化功能见明显上升。

3健身锻炼对体液免疫能力影响

谢海宝等的研究将受试者分为长跑组和对照组,长跑组每天长跑范围为2000—20000米,免疫球蛋白IgG和IgG对照组显著高于长跑组,Nehen—Ccnnarella等证实血浆IgA、IgM、IgG运动组显著性增高,运动组患上呼吸道感染的人数显著小于对照组。虽然适当的运动对血浆Ig的影响在正常范围内的变化较小,但联系到上呼吸道感染这一事实,这种小的变化可能具有极重要的临床意义。

4健身锻炼对细胞因子和补体的影响

长期坚持长跑的老年人安静时血IL-1活性高于对照组。长跑运动员高于训练者。另有报道,多年练习吴氏太极拳的老人练习拳后外周血IL—2的变化结果显示,练拳后即刻IL—2水平显著性增高,2小时后基本恢复。

关于运动引起的淋巴机能变化方面,它与类鸦片肋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持续跑步30min时,有时可出现被称为“跑步欣快感”的现象,表现为心情愉快,内心舒畅。这是由于运动使B—内啡肪升高。

郭健生等研究10名中老年男性经长途自行车运动后,与运动前比总补体(CH50)增加,但无显著差异,补体第三成份C3显著降低,并认为这对于调整体液免疫功能具有积极作用。谢海宝等(1984)报道非锻炼组中老年人血清C3和CH50显著高于青壮年组。老年锻炼组与相应年龄对照组在C3值上无差异。但老人坚持长跑5年以上者C3显著低于长跑5年以下者,另有报道,长寿老者C3值低于普通人。

参考文献

1、DaviD.D等.ErrectofEnduranceExerciseOntheImmuneRespense.EndruanceinSport.Chater45P487—504

2、Mars.s等.ExerciseandImmunology.MedSciSportExerc,1994,26(2);125

3、袁家齐等.慢跑老年人免疫功能的影响.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84,391;41

4、孙绪生等.舞蹈锻炼者免疫状况的初步研究.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89,8(3);176

5、谢海宝等.对长跑锻炼者静止时心脏、免疫功能及血液流变学观察.中国运动攻学杂志,1984,3(2)

6、袁家齐等.体育运动与免疫.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82年1期,71

【体能锻炼(6篇) 】相关文章:

小学学校工作总结范文(整理5篇) 2024-06-19

季度工作总结范文(整理4篇) 2024-06-11

转正工作总结范文(整理10篇) 2024-05-21

数学教研组教学总结范文(整理10篇) 2024-05-20

幼儿园大班的工作总结范文(整理4篇 2024-05-15

班主任家访工作总结范文(整理4篇) 2024-05-15

慢病工作总结范文(整理7篇) 2024-04-28

感恩父母主题英语演讲稿(收集2篇) 2024-06-24

体能锻炼(6篇) 2024-06-24

成长过程作文(收集8篇) 2024-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