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移植(6篇)

时间:2024-07-27 来源:

干细胞移植篇1

1966年Friedenstein等[2]首先从骨髓中发现MSCs,是来源于中胚层的成体干细胞,广泛存在于全身结缔组织和器官间质中。MSCs在体外长期培养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多向分化潜能,而且易于分离、培养、扩增及外源基因的导入和表达,免疫原性弱,具有强大的迁移能力。其分泌的多种细胞因子具有调节免疫、支持造血的特性,对于修复组织缺陷或损伤有独特的优势,遗传背景稳定,且不受胚胎干细胞研究中遇到的伦理问题限制。因此,MSCs在细胞治疗、基因治疗及组织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研究较多的是骨髓MSCs、外周血MSCs、脐带MSCs、胎盘MSCs及羊水MSCs。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BMSCs)是存在于骨髓微环境中的一种成体干细胞,来源于发育早期的中胚层,是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多能干细胞。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证实,BMSCs可促进损伤组织结构及功能的修复,用于治疗脑、脊髓、心肌、皮肤及颌面部等多种损伤性疾病,临床已取得满意疗效[3-5]。但成人BMSCs存在病毒高度污染的可能和潜在的致瘤性,随着年龄增长其细胞数量和扩增、分化能力呈明显下降趋势,且供者BMSCs采集须行骨髓穿刺术,因患者易感染、体质较弱等因素限制了自体BMSCs移植的应用。近年来,自体外周血干细胞(peripheralbloodstemcells,PBSC)移植已成为继自体骨髓移植之后治疗恶性血液病、免疫缺陷性疾病和某些实体肿瘤的又一有效辅助方法,在治疗神经、心血管系统疾病等方面也取得满意疗效。PBSC具有更强的增殖能力、造血及免疫功能恢复快、来源及采集方便及痛苦小等优点。但外周血的祖细胞和多能造血干细胞只占骨髓细胞的1/104~1/105,需用血细胞分离器采集多次,同时需借助造血干细胞动员剂,使骨髓或其它部位的造血干细胞进入血流,以提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单次采集效果。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cordmesenchymalstemcells,UCMSCs)的研究是传统BMSCs的新生力量,UCMSCs多数生物学特征与BMSCs相似,但其增殖能力、CFU-F频率、CD106、HLA-Ⅰ表达和神经诱导分化能力等优于BMSCs。同时脐带来源广泛,便于取材,对供者无不利影响,不影响脐带造血干细胞的保存,无道德伦理限制[6],且其干细胞输注相关的病毒和病原微生物感染率远低于BMSCs移植,是一类免疫缺陷细胞,不需经过严格配对,异体移植无免疫排斥反应或反应较弱,适于不同个体之间移植且易于转染外源基因。目前已用于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帕金森综合症、肺纤维化修复、类风湿、肾损伤、大肠炎、改善肝硬化后肝功能、抑制乳腺癌等领域以及作为基因治疗载体细胞[7-10]。因此,作为一种新型种子细胞,UCMSCs的应用具有更广阔的前景。另外,目前发现通过各种体外诱导方法,可使胎盘间充质干细胞(placentalmesenchymalstemcells,PMSCs)可以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肌细胞、神经细胞等多种细胞[11]。PMSCs来源广泛,供者无痛苦,污染机会少,分化能力较佳,增殖迅速,具有更强的长期增殖能力。Prusa等[12]首次证实,羊水细胞表达Oct-4转录因子,Oct-4被认为是鉴定多潜能干细胞的标志性基因。羊水来源干细胞同样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培养条件适当可以分化出内胚层、中胚层、以及外胚层3个胚层的细胞[13]。近年羊水干细胞在组织工程学领域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包括成功地构建了组织工程骨[14]、人工心瓣膜的体外培育[15]及异体移植后联合高压氧疗促进受损神经生长[16]等多个方面。羊水取材简便,既可在产前诊断时经羊膜穿刺获取,也可在分娩过程中收集。不会对母亲和胎儿造成伤害,安全性高,且不涉及伦理问题。

MSCs治疗卵巢早衰

近年来采用骨髓、脐带和羊水来源MSCs移植治疗化疗药物、免疫性卵巢炎、半乳糖和化学因子诱导的POF取得了明显效果。MSCs原位、腹腔或静脉注射后,可迁移、定植于卵巢,并在卵巢存活、生长,可恢复实验动物卵巢形态、大小和正常动情周期,增加卵巢各级卵泡数,促进颗粒细胞生长,抗颗粒细胞凋亡,改善卵巢内分泌功能,恢复受孕。

1体外研究

体外研究分析干细胞治疗作用的机理,目前主要研究干细胞与卵巢颗粒细胞共培养,检测其是否可抑制卵巢颗粒细胞调亡。POF主要的病理学表现为颗粒细胞凋亡,而凋亡调控涉及多种基因和蛋白,包括Bcl-2基因(B-celllymphoma/leu-demia-2,淋巴细胞瘤/白血病基因-2)、Bcl-2相关X蛋白(Bax)、细胞型Flice抑制蛋白(cellular-Flicelikeinhibitoryprotein,cFLIP)、P53等[17-18]。Bcl-2可以通过线粒体途径抑制卵巢颗粒细胞的凋亡,而Bax则可促进细胞的凋亡。cFLIP在健康卵泡中高表达而在闭锁卵泡中低表达,推测其具有抑制卵巢颗粒细胞凋亡作用[18]。一些细胞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growthfactor-1,IGF-1)、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growthfactor,HGF)等也参与了凋亡调控过程[19-20]。体外培养BMSCs发现,其分泌的多种细胞因子如VEGF、HGF、IGF-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等,可减少细胞凋亡,促进上皮增生及血管生成,抑制炎症反应[21-22]。付霞霏等[23]研究报道,颗粒细胞与BMSCs共培养后,BMSCs能上调Bcl-2基因在颗粒细胞中的表达,并分泌具有抗凋亡作用和促血管生成的细胞因子,如VEGF,IGF-1和HGF,颗粒细胞凋亡率下降,细胞存活率上升,BMSCs细胞数越多,凋亡率越低,呈现数量依赖性。陈芳等[24]在体外实验发现,UCMSCs具有抑制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的作用。

2动物实验及体内研究

由于POF的病因尚不清楚,目前仍没有非常理想的POF动物模型。因化疗药物造模具有动物取材容易、病理结果与人一致、可用药物逆转、操作容易且造模投入人力和时间相对较少等优点,是目前常见卵巢早衰造模模型。目前研究主要针对化疗药物造模方式导致的卵巢早衰,观察移植干细胞的存活迁移情况,探讨MSCs移植对卵巢损伤大鼠卵巢结构、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Lee等[25]报道,移植绿色荧光标记的BMSCs至环磷酰胺诱导的POF小鼠体内,发现小鼠卵巢内未成熟卵泡数量显著提高,且其远期生殖能力也有所改善。随后研究[23]发现,大鼠BMSCs的卵巢局部移植对化疗所致的卵巢早衰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表现为大鼠卵巢各级卵泡数增加,E2浓度明显上升,FSH浓度明显下降,表明BMSCs能修复卵巢结构,改善卵巢内分泌功能。其机制可能与BMSCs能分泌VEGF、IGF-1、HGF等,抑制卵巢颗粒细胞凋亡有关。贺卫卫等[26]也证实,BMSCs可促进损伤卵巢功能修复,其机制可能是BMSCs通过腹腔血管进入血液循环到达受损伤卵巢,利用其多向分化潜能分化发育成受损伤的组织。BMSCs中可能还存在生殖干细胞,分化发育成各级卵泡及BMSCs可分泌多种细胞外基质,促进损伤卵巢功能的修复。另有研究[27-28]发现,BMSCs在体内能选择性地迁移和停留在机体受损伤的组织,可能与MSCs表面表达的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和细胞外基质受体有关,这些因子驱使移植的BMSCs迁移至炎症部位。随着BMSCs移植时间的推移,免疫损伤卵巢的各级卵母细胞逐渐增多,BMSCs移植4周后,卵巢各部分细胞形态均与正常卵巢相似;而且凋亡的颗粒细胞数明显减少,表明BMSCs对卵巢免疫损伤的修复有效。2010年埃及国家研究中心在德国举行的世界生殖和不孕大会报告上报道,BMSCs使生育能力有缺陷的雌性实验鼠的卵巢功能得到康复。最近一项研究用卵泡刺激素受体(FSHreceptor,FSHR)基因敲除的雌性小鼠模型来研究人类POF[29],静脉注射BMSCs后发现,小鼠成熟卵泡数及总卵泡数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血清FSH下降,雌激素增加,并在移植骨髓干细胞的小鼠卵巢内检测到FSHRmRNA,表明BMSCs可到达小鼠卵巢,并刺激卵巢分化和表达FSHR基因,使FSHR对FSH产生反应,恢复卵泡的成熟发育和类固醇激素的生成,这为临床上有生育要求的POF患者恢复受孕提供了可能。李彩霞等[30]研究UCMSCs发现,其表达OCT4、Stella、Ifitm3等生殖系特异性标记物,且将其移植到POF小鼠体内后,具有向卵巢归巢的能力,并能在局部存活生长,提示UCMSCs可能具有向生殖细胞转化的潜能及卵巢损伤修复的作用。冷少华等[31]报道UCMSCs移植到动物体内后,能富集在卵巢早衰动物卵巢的卵泡周围,非闭锁始基卵泡数量显著提高,表明UCMSCs具有向生殖细胞分化的能力。朱少芳等[32]通过鼠尾静脉移植人UCMSCs到卵巢早衰的大鼠模型,发现体外标记PKH26的人UCMSCs可迁移至卵巢,主要沿基质血管分布,为追踪人UCMSCs移植后在体内生长、分化和转归提供依据。李洁等[33]通过移植人羊水来源干细胞(AFS)治疗大鼠卵巢早衰发现,AFS能有效地恢复动物的动情周期,提高体内雌激素分泌水平,改善卵巢组织卵巢早衰的状况,并且分阶段移植AFS比一次性移植AFS治疗效果更显著。综上所述,MSCs移植修复损伤卵巢组织的机制可能为:(1)MSCs移植后,在特定的微环境诱导下可分化为受损组织的细胞,部分补偿或替代其功能;(2)MSCs能分泌多种细胞因子,例如VEGF,HGF,IGF-I,TGF-β和GM-CSF等,通过旁分泌途径参与颗粒细胞生长和凋亡调节过程。在体外和体内都能抑制靶细胞凋亡,修复受损组织细胞。(3)MSCs分化成卵巢组织细胞后,可能分泌激素,调控体内激素水平。(4)MSCs中可能还存在有生殖干细胞,分化发育成各级卵泡,促进损伤卵巢功能的修复,MSCs可分泌多种细胞外基质,也有助于损伤卵巢的恢复。

总结与展望

干细胞移植篇2

康博士:

2003年8月13日下午,广州南方医院进行了一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湖南理工学院21岁的学子陈欣捐献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到了广州工人黎当生的体内,给这位白血病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据媒体报道这是中华骨髓库并网以来非血缘关系配型成功的第一例,捐髓者陈欣是中华骨髓库湖南分库、岳阳HLA配型实验志愿者。他于8月6日住进长沙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血液科进行采髓前的系列准备。请问康博士,陈欣为何不直接到广州南方医院捐献干细胞,干细胞移植供需双方难道不能见面吗?

长沙墨子

墨子你好:

你提出的问题,据中国干细胞库的工作人员解释,患者与捐献者在干细胞移植手术后可以见面,但必须在一年之后。所以陈欣不方便直接到广州去采集造血干细胞,患者也不能立马与陈欣见面,这是为什么呢?

理由很简单,这是国际惯例,任何人概莫能外。这个全球通行惯例的形成来源于伦理、道德等诸多因素的考虑。首先,干细胞移植手术能否根本成功,需要一年时间才能确定。在这一年中,如果移植失败,患者很容易缠住供者继续为自己提供造血干细胞,给捐献者带来一定的麻烦。第二,如果供者发现患者家庭经济富裕,容易产生其他想法。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移植成功后,患者和供者不仅存在了血缘关系,而且相貌也会越长越像,这就产生了伦理、法律等问题。因此,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一年以后,供需双方如有见面的意愿,可以考虑,但必须在干细胞库工作人员的协调、慎重安排下进行。

康博士

中小学生不宜配戴隐形眼镜

康博士:

我的女儿小丽今年刚上初中。前两年因视力下降经医院检查确诊为真性近视,并配戴了眼镜。如今小丽追求时髦,嫌框架眼镜不美观,跟我提出要像同学那样配戴隐形眼镜,我想满足她的要求,但又担心隐形眼镜放在眼珠子上,对眼睛能不造成损害吗?康博士,请您帮我出主意吧!

凯里张萍

张萍读者:

您女儿的情况很有普遍性。

隐形眼镜又称角膜接触镜,它是按照人眼角膜的形状,用透明或染色的材料制成的镜片,直接戴在角膜的泪液膜上,以达到矫正视力、美容或治疗的目的。患者戴用后美观、自然、不易被人发现。但应掌握配戴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究竟中小学生是否适合配戴隐形眼镜呢?

我们知道,中小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旺盛时期,眼球视轴尚未成形,自我保健意识和自理能力都较差,而目前一些眼镜店的从业人员大多缺乏专业培训,配镜前检查形同虚设。加之隐形眼镜每天都要清洗消毒,程序比较繁琐。中小学生如过早或长时间连续戴用隐形眼镜,会引起角膜生理代谢障碍等副作用;镜片消毒不严,则会造成感染;镜片曲径若与角膜不相适应,会造成角膜磨损,上皮脱落而出现畏光、流泪、眼睛刺痒、疼痛、结膜充血、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等症状。

因此,我国眼科专家一致认为,中小学生配戴隐形眼睛宜慎之又慎。若没有特别需要还是以戴框架眼镜为好。对有慢性结膜炎、严重沙眼、泪囊炎等隐形眼镜禁忌症的,绝对不能配戴隐形眼镜,实属特殊情况如高度近视、远视等确需配戴隐形眼镜者,必须到正规医院眼科散瞳验光,确定眼镜片的度数再予配镜,并学习、掌握戴镜知识和镜片消毒处理方法。

从以上道理可以看出,您的女儿最好不要配戴隐形眼镜。

康博士

如何防止避孕药的副作用?

康博士:

您好!我是一个新婚女子,由于不想这么早就怀孕生小孩,于是我采用口服避孕药的措施,但我近来发现白带增多,是否与口服避孕药有关呢?

甘肃颜玲

颜读者:

你所说的近来白带增多可能与口服避孕药有关。口服避孕药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主要有:

1.胃口不好、恶心、呕吐、头晕、无力:常发生在开始服药的时候,出现这种反应时,一方面可喝点浓茶、嚼点糖姜、咸菜;另一方面要坚持按规定服药,随着人体对药物的适应,反应会逐渐消失。个别妇女反应较厉害,可适当服下列抑制反应的药物:维生素B6,每次20毫克,每日3次;维生素C,每次1O0毫克,每日3次;抗反应片,每次1片,每日3次;复方氢氧化铝片或酵母片,每次1克,每日1次,与避孕药同服。

2.白带增多、稀薄:常发生于服长效避孕药以后,一般无需治疗,如果白带过多,每晚可在阴道放1片中药的止带片。

3.阴道间断出血:常发生于漏服避孕药之后,一般只要按时继续服药,流血就可停止,经期也会正常。当然也可请医师调整药物,也可改服其他避孕药,如服Ⅱ号避孕药出血,可改用Ⅰ号避孕药。

4.月经过少,甚至闭经:这种情况对身体健康并无多少影响,常常是暂时性的。如果连续3个月闭经,应暂停服药,采取其他避孕措施,等月经自行恢复后再继续服药。停药后1个月内仍不来月经,应请医师根据检查情况,采用甲地孕酮、复方黄体酮或催经片等药物催经,此后应改用其他的避孕药。

5.体重增加过快:如果有浮肿,应适当采用利尿剂和低盐食物;如果体重明显不断增加,应停药改用其他避孕方法。

6.面部发生黄褐色斑:停药后一般会逐渐消失,如果服用维生素B类、维生素C,效果更好。

7.胀痛:一般可减量,如果严重应考虑停药,选用其他避孕措施。

依上所述,如果你白带没有出现异味或异常颜色,你又是口服长效避孕药的话就不用担心。

康博士

人类发现了哪些血型系统?

康博士:

你好!国庆期间,在广场看到无偿献血车前人头攒动,我也好奇地登上了献血车。护士小姐测了我的血型,我才知道自己的血型是AB型。我想知道目前人类发现有哪些血型系统?

株洲梁兰

梁读者:

感谢你对无偿献血事业的支持。目前人类发现的血型系统有:ABO血型系统、MN血型系统、P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HLA血型系统等二十多个血型系统。与输血关系最大的是ABO血型系统。

康博士

老年人怎样服安眠药?

康博士:

我今年66岁,最近一段时间,我总是失眠。不吃安眠药就无法入睡。可我又怕吃多了安眠药对身体有副作用,请问,我该怎样服用安眠药?

安阳刘兴安

刘读者:

老年人失眠本身不是病,只是某些病症的征兆。有资料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半数以上都有睡眠障碍。由于老年人肝肾功能减弱、大脑功能随年龄的增加而减退,随便吃安眠药可造成肝肾功能衰竭,产生耐药性、引起精神障碍、诱发其它疾病。

引起老年人长期失眠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有神经衰弱、老年的健康问题,例如骨痛、心肺功能不正常、情绪的因素、前列腺病、内分泌病、抑郁、焦虑及其它精神障碍,也有的老年人失眠是由于生活不规律、饮酒、喝咖啡等原因造成的。

小剂量、短时期服用,是治疗失眠症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如果将此当成治疗失眠的唯一方法,长期服用,则形成药物依赖,无法自拔。有的老年人因为失眠,于是服用安眠药解除失眠痛苦,并产生一种特异的欣,于是逐步增加药量,形成越吃越多、非吃不可的情况,若停药,便出现焦虑、容易激怒、全身乏力、头痛头昏、震颤抽搐等戒断症状。

干细胞移植篇3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淋巴瘤;淋巴细胞白血病

EffectofHematopoieticStemCellTransplantationinMalignantHematologicDiseaseofLymphaticSystem

AbstractThestudywasaimedtoinvestigatetheeffectofhematopoieticstemcellstransplantation(HSCT)intreatmentforhematologicmaglignaciesoflymphaticsystem.Throughobserving8patientswithnon-Hodgkin′slymphoma(NHL)and3patientswithlymphoblasticleukemia,whoreceivedautoorallo-HSCTafterchemotheraphy,thehematopoieticreconstitution,complicationandsurviraltimewereevaluated.Theresultsshowedthat11patients(7patientsafterauto-PBSCT,4patientsafterallo-PBSCT)allachievedhematopoieticreconstitutionandcompleteremission(CR).Withinthreeyearsfollowing-up,5patientswithNHLweresurvival,butonecaseofNHLdiedatthe2monthsafterauto-PBSCT,onepatientsuicided.From4casesreceivedallo-PBSCT,onepatiantwithNHL(NKcell)wasdiedat79dayslater,onepatientwithchroniclymphoblasticleukemiawassurviving,another2casesofacutelymphoblasticleukemiaweredeadat17monthsand54daysrespectivelyafterallo-PBSCT.InconclusionHSCTisaneffectivetreatmentforhematologicmaglignanciesoflymphaticsystem,butthereplasewouldoccurinsomepatientsreceivedauto-PBSCT.Theothersbyallo-PBSCTmightdieofseverecomplicationoftransplantation.

Keywordshematopoieticstemcellstransplantation;lymphoma;lymphoblasticleukemia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已被公认为是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对急慢性白血病及中高度恶性、初治耐药、易于复发等预后不良淋巴瘤效果尤为突出[1]。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BHSCT)是HSCT中的一种类型,因其采集方法简便,移植后造血重建迅速,痛苦相对较少,易于被患者个人或供者接受,而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本研究在已有的造血干细胞移植研究基础上[2-7],重点探讨HSCT治疗淋巴系统恶性血液病的效果。

材料和方法

病种和移植类型

11例移植患者中,男6例,女5例,年龄15-56岁(中位年龄35岁),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8例(弥漫性大B细胞型5例,B细胞源性2例,NK细胞型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移植类型: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7例,异基因HLA单倍相合亲缘移植4例(其中2例为非清髓移植,2例为清髓移植)(表1)。Table1.Informationof11patientswithmalignanthematologicdiseaseoflymphaticsystemafterHSCT(略)

干细胞的采集、动员、保存

对所有异基因造血干细胞供者均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外周血干细胞,10μg/(kg·d)分2次皮下注射共5天,所有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先予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联合G-CSF动员外周血干细胞,再用CS-3000plus(Baxter公司产品)分离外周血干细胞,每次循环血量10L左右,如1次采集干细胞数量不足,可于第2日重复采集直至CD34细胞数量超过3×106/kg,将采集到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放置液氮中保存。

预处理方案及干细胞回输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中,有6例采用CBV方案(CTX/VP-16/CCNU),1例选用MA方案(MIT/Ara-C)进行移植术前预处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中,2例非清髓干细胞移植者,1例采用环磷酰胺阿糖胞苷全身照射(CTX/Ara-C/TBI),1例采用氟达拉滨(fludarabine,FAMP)环磷酰胺进行预处理;2例清髓干细胞移植者,1例采用CTXTBI,1例采用CTX/VP-16/TBI进行术前预处理。所有患者在预处理结束后均予以输注含CD34细胞数平均为5.5×106/kg的未去T细胞的移植物,移植后即开始使用G-CSF(300μg/d),直至WBC>3×109/L后停用。

结果

造血重建

11例患者中性粒细胞(ANC)>0.5×109/L平均天数为11(8-18)天,血小板(Plt)>20×109/L平均天数为12(8-23)天(表2)。Table2.Hematopoieticreconstitution,complicationandprognosisof11patientswithmalignanthematologicdiseaseoflymphaticsystemafterHSCT(略)

并发症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中,3例患者在骨髓抑制期间出现肛周、口咽部、颈静脉置管处感染,1例在造血功能恢复前因血小板低出现泌尿系出血。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1例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及肝静脉闭塞病(veno-occlusivediseease,VOD),1例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及出血性膀胱炎(hemorrhagiccystitis,HC)、间质性肺炎。

近期疗效

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5例为弥漫大B细胞型,2例为B细胞源性,1例为NK/T细胞型,移植前5例CR,3例PR,按文献[8]标准,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后8例均为CR;3例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1例为CLLA期,2例为ALL,其中有1例多次复发,移植术后3例均达到CR。

生存期

随访3年,自体移植7例患者中,除1例自杀身亡,1例术后再次复发出现肝脏、中枢神经系统广泛浸润,于移植术后2月死亡外,其余5例均无病生存。异基因移植4例患者中,除1例CLL患者无病生存外,其余3例分别于移植后54天、2个月、17个月死亡。

讨论

上述7例auto-HSCT患者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型或B细胞型,已有报道明确表明,放(化)疗大约可使30%的NHL病人长期存活,但对于中、高度恶性NHL病人的长期生存改善不明显,auto-PBSCT已成为中、高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人治疗的标准方案之一[9]。对于初治未达到CR的侵袭性NHL病人,常规挽救治疗的效果比较差,长期无病生存率很低,而auto-PBSCT却能获得较高的CR率和PR率,5年生存率达37%[10]。我院所采用auto-PBSCT治疗的7例患者中,有3例为初治未达到CR的淋巴瘤,5例为中度恶性淋巴瘤,经过auto-PBSCT后7例均达到CR标准,其中1例弥漫大B细胞型患者移植前经CHOP方案、proMACE-cytoBOM方案、MACOP-B方案多次化疗后均不能缓解,行auto-PBSCT治疗后复查各项指标提示达到CR标准,但2月后再次复发,出现肝脏及中枢神经系统广泛侵润最终导致死亡。因此可以说,自体干细胞移植无供受者之间的免疫排斥,合并症少,造血重建快,既使出现骨髓抑制引发的感染、出血、贫血症状,予以细胞因子刺激造血,同时加强抗感染、输红细胞悬液、血小板及对症处理后也可迅速恢复,确实是治疗中高度恶性、初治耐药难治性恶性淋巴瘤的有效方法,但同时也要看到因为自体干细胞移植缺乏GVL效应,易于在移植之后再次复发,降低了auto-PBSCT对该类疾病的总体有效率。鉴于auto-HSCT治疗NHL有一定的复发率,且国际上也存在采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侵袭性淋巴瘤的病例,遂予例8患者进行了非清髓allo-HSCT治疗,移植过程中患者造血重建恢复迅速,也未出现严重GVHD及其他相关移植并发症,可能与术中有效使用环孢素(CsA)、骁悉(MMF)进行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有关,但移植后患者再次复发,较术前有明显进展,出现颅内及脾脏多处浸润。有研究表明,对侵袭性淋巴瘤的治疗,可考虑采用allo-HSCT取代auto-HSCT,但采用allo-HSCT仍有25%复发率,且移植相关死亡率较高,使其总体生存率(OS)仅有18%-35%[11,12],近年来有报道显示采用allo-HSCT治疗恶性淋巴瘤OS可升至76%[13],所以allo-HSCT对NHL具有治愈潜能,但因其高移植相关死亡率,同时也存在移植后复发可能,因此需有选择地对该类患者进行allo-HSCT。目前,allo-HSCT在治疗急性白血病方面已得到公认。在上述11例患者中,有2例ALL患者进行了清髓allo-HSCT,分别采用CTXTBI、CTXVP16TBI作为预处理方案。例6患者造血重建略有延迟,例7造血重建迅速,分别出现Ⅱ度aGVHD和Ⅲ度aGVHD,移植后2例患者均完全缓解,但例7因同时存在出血性膀胱炎及巨细胞病毒感染导致的间质性肺炎于移植后第54天死亡,例6因广泛性cGVHD在移植17个月后死亡。虽然allo-HSCT治疗急性白血病效果已得到肯定,但上述2例患者无病生存时间较短可能与预处理强度、配型为单倍相合及严重移植相关并发症有关。此外,allo-HSCT在CLL中的应用也逐渐被重视起来。Pavletic等[14]报道了用allo-HSCT治疗23例CLL的情况,结果显示在这些移植后患者中完全缓解率达到87%,5年的无病生存率仅为65%,复发率为5%。虽然本研究中仅有1例为采用非清髓allo-HSCT治疗的CLL患者,但其移植后亦达到完全缓解并且无病生存。综上所述,虽然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尚存在复发的可能,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有一定的移植相关死亡率,但造血干细胞移植仍然是治疗恶性淋巴系统血液疾病的一个有效方法,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参考文献】

1WeaverCH,SchwartzcergL,ZhenB,etal.High-dosechemotherapyandperipheralbloodstemcellinfusioninpatientswithnon-Hodgkin′slymphoma:resultsofout-patienttreatmentincommunitycancercenters.BoneMarrowTransplant,1997;20:753-760

2陈宝安,熊辉霞,丁家华等.非清髓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嵌合体分析.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6;14:313-317

3陈宝安,张琰,丁家华等.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致敏供者淋巴细胞输注对嵌合状态及GVHD影响的实验研究.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6;14:102-106

4陈宝安,毕延智,丁家华等.非清髓性骨髓移植诱导异基因受者小鼠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5;13:1054-1057

5丁家华,陈宝安,孙雪梅等.非清髓性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及加速期的疗效观察.临床血液学杂志,2005;18:292-294

6丁家华,陈宝安,董伟民等.非清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白血病·淋巴瘤,2004;13:136-138

7陈宝安,熊辉霞,丁家华等.非清髓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恶性血液病.临床肿瘤学杂志,2005;10:14-17

8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北京:科学出版社出版,1998:342-349

9Gutierrez-DekgadoF,MaloneyDG,PressowOW,etal.Autologousstemcelltrasplantationfornon-Hodgkin′slymphoma:comparisonofrediation-basedandchemotherapy-onlypreparativeregimens.BoneMarrowTransplant,2001;28;455-461

10VoseJM,ZhangMJ,RowlingsPA,etal.Autologoustransplantationfordiffuseaggressivenon-Hodgkin′slymphomainpatientsneverachievingremission:areportfromtheautologousbloodandmarrowtransplantregistry.JClinOncol,2001;19:406-413

11VaishampayanU,KaranesC,DuW,etal.Outcomeofrelapsednon-Hodgkin′slymphomapatientsafterallogeneicandautologoustransplantation.CancerInvest,2002;20:303-310

12MitterbauerM,NeumeisterP,KalhP,etal.Long-termclinicalandmolecularremissionafterallogeneicstemcelltransplantation(SCT)inpatientswithpoorprognosisnon-Hodgkin′slymphoma.Leukemia,2001;15:635-641

干细胞移植篇4

【摘要】目的探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干细胞移植的护理。方法通过对50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采取腰穿椎管内植入、静脉移植的方法,对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以及各种并发症的预防和康复指导。结果50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正确有效的护理和康复指导可以提高疗效,改善生活质量,使患者的生命得到延续。

【关键词】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干细胞移植;护理

运动神经元病(motorneurondisease,MND)是一组进行性运动神经元变性疾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lateralsclerosis,ALS)是该组疾病的典型代表。该病可以侵袭任何年龄的成年人,患者逐步出现上运动神经元(皮质脊髓束、皮质脑干束)性和下运动神经元(脊髓前角和脑干运动核)性的瘫痪和肌萎缩,严重时导致呼吸衰竭[1]。多数国家ALS的患病率为5/10万~7/10万,高的可达40/10万,太平洋关岛地区为该病的高发区,我国尚无较准确的统计资料。发病年龄(成人型)20~80岁,平均57岁。男患者多于女性。儿童期起病者,平均发病年龄为8岁,最小者为9个月。男性多于女性。本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神经干细胞(Neuralstemcells,NSCs)移植是神经重建的有效方法之一[2]。我科采取本法治疗50例,今就其住院期间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科从2006年1月至2007年11月,共接收该病患者50余例,其中外国的患者25例,国内患者5例,年龄30~70岁,平均(42±2.08)岁,其中男42例,女8例,平均住院30天。

1.2方法干细胞移植治疗,每周一次,采取的途径为腰穿椎管内植入和静脉干细胞移植途径。

2神经干细胞移植术的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由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患者,在心理上有不同程度的悲观、忧郁等。对治疗充满希望,但又存有疑虑和恐惧[3]。因此护理人员要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性格特点,全面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关心体贴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帮助消除悲观心理,增强其治疗的信心。可以找已经做过干细胞移植术的患者让其互相沟通,为其做心理指导。还要告知患者:神经干细胞移植到体内,有一个扩增过程,不能立即见效,有的还需要多次疗程的移植[4]。使患者积极配合,以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状态接受治疗[3]。

2.1.2术前常规准备测量体温、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室内进行紫外线照射,早6:00~7:00,晚18:00~19:00。检查中心吸引,中心吸氧装置,心电监护仪。

2.2术中护理

2.2.1腰穿的护理(1)术中观察患者意识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如出现麻药过敏、脑疝或病情突变,立即停止操作,协助抢救。(2)腰椎穿刺及干细胞治疗过程中,观察意识、瞳孔、呼吸、脉搏、血压变化,发现异常立即停止操作,协助抢救。(3)严格无菌操作,预防颅内、腰穿局部感染。

2.2.2静脉移植的护理

2.2.2.1防止过敏反应输注前、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输液管道,防止干细胞黏附及保持细胞的正常状态。在输液前后常规输入生理盐水100ml,加地塞米松10mg,或异丙嗪注射液50mg肌注。

2.2.2.2严格无菌操作输入开始的速度宜慢,观察10min,以后每分钟20~30滴速度输完。

2.2.2.3做好护理记录包括输血开始及终止时间,干细胞量及袋号,有无移植反应,操作者签名等内容,逐项填写清楚,输注完毕的干细胞袋(瓶)要保留24h确认无任何反应后按血袋处理。

2.3术后护理(1)腰穿后要给予适宜的卧位,要去枕平卧4~6h,防止颅内压过低引起头痛。(2)严密观察病情。观察体温、脉搏、血压、瞳孔,神志,肢体活动等生命体征的变化。(3)嘱患者禁食水4~6h,遇到腰痛或者局部不适者多休息。(4)腰穿后注意患者排尿情况及原发疾病有无加重。(5)术后每15~30min巡视一次,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和移植后是否有过敏反应和出现呼吸困难、胸闷、麻疹等(少见),即协助医生做好抗过敏性休克抢救。(6)发热、低热反应。体温不超过38℃,给予对症处理,如物理降温。体温超过38.5℃以上取血做培养。物理降温。偶有恶心、呕吐发生,经对症处理,均在1~3天内消失。

3并发症的预防

3.1预防肢体畸形、肌肉萎缩、促进功能恢复由于此病的患者肌萎缩,肌肉无力,步态不稳,因此,我们鼓励患者每天坚持功能锻炼,指导陪护人员按摩肢体每天2次,为了防止足下垂,双侧小腿应用支具外固定,卧床的患者,可以用护足架或用枕头支撑足掌,对于说话迟缓或是说话能力丧失的患者,要和患者多交流,鼓励患者说话,使患者把自己的意图尽量用语言表达出来。

3.2预防跌伤对于步态不稳的患者,要有专人陪护,离床走路要扶行,要穿防滑的鞋,不要穿拖鞋,并且要保持地面干燥,避免滑倒跌伤。卧床的患者要加床档,避免坠床摔伤。

3.3呼吸道的护理要保持呼吸道通畅,痰黏不易咳出的患者,要叩背,或者雾化吸入,必要时机械吸引,呼吸困难的患者要及时吸氧,必要时辅助呼吸。有吞咽困难者,要特别防止误吸。

3.4预防褥疮的发生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要防止褥疮的发生,用棉圈或橡胶圈。要每2h翻身一次,按摩受压的皮肤,保持床单位清洁、平整、干燥,避免拖、拉、拽。对于大小便失禁的患者,要勤换洗,并在肛周涂上软膏。有条件的可以用气垫床。

4做好康复指导

协助患者做好生活护理,指导患者的饮食要按时节量,避免暴饮暴食,避免摄入刺激性的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多的蔬菜、水果,平时要适量的摄入蛋白质饮食,避免饥饱失常,忌生冷,平时也要戒烟,饮酒也要适量。

针对每个人的病情分别对语言、运动感觉、肌张力等功能低下者,制定相关的康复训练计划。开始由护士协助、督促进行,逐渐教会家属掌握练习的要领和要求。运动障碍者护士应指导其肢体抬高位置,握力的增加量、蹲及站姿势、上下楼梯数量的增加及注意事项、行走距离的长短等[3]。

参考文献

1李作汉,张平.神经肌肉疾病的临床及病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17.

2王宁,杨树源,张文治,等.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向神经元分化.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5,21(1):55.

干细胞移植篇5

1湿性ADSCs辅助自体脂肪移植术

2006年,Matsumoto等[5]提出ADSCs协同脂肪颗粒移植(cell-assistedlipotransfer,CAL)概念,实验结果显示,CAL可使脂肪细胞成活率较单纯脂肪颗粒移植高35%。在此基础上,Yoshimura等[6]应用CAL为40例患者进行自体脂肪颗粒隆乳术,术后胸围增加4~8cm,而常规脂肪移植隆乳术胸围只增加2~3cm。2009年,李和高健华等[7]实验研究结论:自人体吸脂术中脂质部分分离培养ADSCs,在体内ADSCs能够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并促进游离移植脂肪组织再血管化,提高脂肪组织存活率并减轻纤维化,ADSCs辅助移植可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细胞疗法。2010年,刘晓燕等[8]应用干性CAL治疗面部老化症和面部凹陷症,发现局部症状明显改善,但长期效果尚待进一步观察。2010年,付冰川和高健华等[9]实验研究结论:新鲜自体血管基质层细胞(stromalvascularfractioncells,SVF)与培养的ADSCs一样,富含有多种活性细胞成分,有较好促进移植脂肪成活作用,可提高脂肪移植物存活率,但前者操作更方便,安全性更高,可一次完成;而后者需二次手术完成,难以满足临床需要。笔者在CAL概念前提下,提出干性CAL和湿性CAL概念,干性CAL应用离心技术浓缩纯化脂肪颗粒及体外分离、培养ADSCs和SVF,混合后注射移植,手术需二次完成;湿性CAL不用离心技术浓缩纯化脂肪颗粒及不分离、培养ADSCs和SVF,而是直接利用人体脂肪抽吸物静置后注射器内脂质和液体部分富含未经分离新鲜ADSCs和SVF复合自体脂肪颗粒移植[10],手术可一次完成,但移植物中含有多少数量未经分离新鲜ADSCs和SVF及对体内移植脂肪颗粒构建脂肪组织过程中确切辅助作用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除此之外,两者在抽取脂肪颗粒和注射移植过程中均符合“三低三多”自体脂肪移植原则[11]及至今已形成的coleman技术和“3L3M”技术等代表性脂肪移植技术[12]。

干性CAL技术和湿性CAL技术与吸脂术中干性技术和湿性技术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切勿混淆。低速离心技术近年来被更多人认可,并认为是对coleman技术的进一步完善[13],但对于脂肪颗粒是否需要离心浓缩纯化,由于临床上还没有找到公认合理的离心速度,Kurita等[14]认为过快离心速度反而会破坏ADSCs完整性,目前临床实践中多数人仍不采用离心浓缩纯化技术及体外分离、培养ADSCs技术。湿性CAL注射移植前在受区局部肿胀浸润麻醉使各层次组织液压膨胀疏松无创分离,呈现一个生理湿性环境,单点微量注射移植物很容易自行弥散开,使脂肪颗粒以每点最小体积,获得最大表面接触面积,获得最多营养,减少移植脂肪坏死和吸收;注射于肌肉内,在脂肪颗粒形成新生血管之前已经存活,因肌肉血管化程度高,移植脂肪颗粒可从周围血管中获取丰富营养物质,肌肉内脂肪颗粒最易存活,移植于肌肉内成活率可达95%[15],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临床中有望对不同注射层面脂肪移植的寿命进行定量分析[16]。湿性CAL实际是未经离心浓缩纯化单纯脂肪颗粒与未经分离新鲜ADSCs和SVF“颗粒”混合物复合同步移植,技术基本成熟,有20余年单纯自体脂肪注射移植临床经验可以借鉴,且规避了许多体外培养细胞移植伦理道德方面的问题,临床操作简便、安全、经济、省时、并发症少[17]。而目前采用干性CAL操作,在脂肪抽吸、离心、ADSCs和SVF提取、分离、制作、注射为一体处理过程均需无菌手术室和净化室利用专用设备完成[18],且ADSCs诱导液常含有与肿瘤发生转移有关的生长因子,总体价格昂贵[19];它是经离心浓缩纯化脂肪颗粒与体外提取、分离、培养ADSCs和SVF细胞混合物复合同步移植,干性CAL技术尚不成熟,正处于研究阶段,操作复杂,安全性差,目前不宜临床推广普及,没什么经验可借鉴,用于人体临床研究,尚需一段距离;另外还有一些相关体外提取、分离、培养细胞移植伦理道德方面问题需探讨,特别是无法保证体外培养ADSCs和SVF是否出现细胞基因变异问题;有研究显示,长时间培养的ADSCs可使免疫缺陷小鼠发生肿瘤[20];ADSCs和SVF如何在干性或湿性CAL后新生脂肪体积和组织塑形方面研究还远远不够,仍需做更深入探讨,现在关键是跟踪随访患者远期效果,当务之急是如何高效、廉价、安全诱导ADSCs分化和应用;人们对上述干性CAL和湿性CAL两种不同方法有不同观点,但为获得预期移植效果,保证良好血运和尽量减少损伤,却已形成共识,因血运不良及损伤程度均对移植效果有直接影响。

2CAL技术前景

吸脂抽吸物作为常规“废弃副产品”获取容易,基于吸脂术安全和普遍性,脂肪抽吸物“变废为宝”,可看作是ADSCs临床应用中安全理想的自体细胞来源[21]。CAL是近年一个研究热点[22],因少量脂肪移植成活率已非主要问题[23],故CAL技术未来重点应在较大量脂肪移植治疗方面,目前在自体脂肪颗粒注射隆乳术和隆臀术及隆乳假体取出后即刻注射隆乳术方面,CAL应作为一种可选拔技术,CAL技术进一步发展,将可能使自体脂肪移植技术作为隆乳第一选择[24],理论基础是ADSCs和SVF在血管化、改造局部微环境等方面具有促进作用。ADSCs和SVF在未来将有较广泛应用,目前应用于日常临床实践尚有许多问题亟需解决,尽管已有个案报道证明在人体应用的安全性,但仍须大样本人体观察,以确定长期安全和有效。CAL远期效果及临床安全尚需要进一步观察,尤其需要在组织学方面验证单纯脂肪颗粒注射填充与脂肪颗粒联合ADSCs和SVF注射填充两者疗效比较,以及填充后ADSCs和SVF如何作用。

综上所述,干性CAL进一步研究应按照国际普遍接受准则,经过动物实验、足够大标本量、控制组和对照评估长期跟踪监测,达到FDA指导准则,方可在临床开展应用;反之,现阶段临床应以开展湿性CAL较为安全可靠。CAL技术核心问题是如何影响脂肪颗粒成活及在人体内转归我们仍不清楚[25];是否能发挥作用及怎样发挥作用还有待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26]。

[参考文献]

[1]戚可名.女性美容整形外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647-648.

[2]IllouzYG.Thefatcell"graft":anewtechniquetofilldepressions[J].PlastReconstrSurg,1986,78(1):122-123.

[3]林立新,柳大烈,梁忠军,等.自体颗粒脂肪移植在面部年轻化及轮廓重塑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08,17(1):28-30.

[4]ZukPA,ZhuM,MizunoH,etal.Multilineagecellsfromhumanadiposetissue:implicationsforcell-basedtherapies[J].TissueEng,2001,7(2):211-228.

[5]MatsumotoD,SatoK,GondaK,etal.Cell-assistedlipotransfer:supportiveuseofhumanadipose-derivedcellsforsofttissueaugmentationwithlipoinjection[J].TissueEng,2006,12(12):3375-3382.

[6]YoshimuraK,ShigeuraT,MatsumotoD,etal.Characterizationoffreshlyisolatedcellsderivedfromthefattyandfluidportionsofliposuctionaspirates[J].JCellPhysiol,2006,208(1):64-76.

[7]李,高建华.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提高游离脂肪组织存活率的研究[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9,25(2):129-133.

[8]刘晓燕,陶凯,梁久龙,等.脂肪源性干细胞在面部整形美容中的应用:15例临床报告[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0,21(11):647-649.

[9]付冰川,高建华,鲁峰,等.新鲜分离的脂肪SVF细胞促进脂肪移植存活的实验研究[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10,26(4):289-294.

[10]刘乃军.自体脂肪颗粒注射填充移植临床技术探究[J].中国美容医学,2008,17(10):1519-1521.

[11]马昌华,朱丽倩,周志刚,等.三低三多法自体脂肪移植隆乳的临床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09,18(8):1064-1065.

[12]LockMB,deChalainTM.Currentpracticeinautologousfattransplantation:suggestedclinicalguidelinesbasedonareviewofrecentliterature[J].AnnPlastSurg,2008,60(1):98-102.

[13]XieY,LiQ,ZhengD,etal.Correctionofhemifacialatrophywithautologousfattransplantation[J].AnnPlastSurg,2007,59(6):645-653.

[14]KuritaM,MatsumotoD.Influecesofcentrifubationoncellsandtissuesinliposuctionaspirates:optimizedcentrifugationforliposuctionandcellisolation[J].PlastReconstrSurg,2008,121(3):1033-1041.

[15]GuerrerosantosJ.Thefateofintramuscularlyinjectedfatautografts:anexperimentalstudy[J].AestheticPlastSurg,2005,29⑴:62.

[16]刘乃军,王艳.湿性脂肪干细胞辅助自体脂肪移植注射隆臀术[G].第八届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大会论文汇编,2011,9:16-18.中国?东莞.

[17]刘乃军,王艳.湿性脂肪干细胞辅助自体脂肪移植技术的临床应用[G].第十届上海国际整形美容外科会议论文集,2011,6:99中国?上海.

[18]高景恒,袁继龙,刘金超.脂肪结构移植与脂肪干细胞分离技术设备的发展[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9,20(8):489-491.

[19]张倩,刘晓燕.脂肪来源干细胞的研究进展[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0,21(9):565-567.

[20]RubioD,Garcia-castroJ,MartinMC,etal.Spontaneoushumanstemcelltransformation[J].CancerRes,2005.65(8):3035-3039.

[21]LockeM,WindsortJ,DunbarPE.Humanadipose-de-rivedstemcells:isolation,characterizationandapplicationinsurgery[J].AVZJSurg,2009,79(1):235-244.

[22]YoshimraK,SatoK,AoiN,etal.Cell-assistedlipotransferforcosmeticbreastaugmentation:supportiveuesofadipose-derivedstem/stromalcells[J].AestheticPlastSurg,2008,32(1):48-55.

[23]刘乃军,严紫碧,王艳.自体颗粒脂肪分区注射丰唇术[J].中国美容医学,2009,18(6):769-771.

[24]YoshimraK.Adiposetissueanditsprogenitorcell:softaugmentationwithcell-assistedlipotranser[G].第五届国际美容外科学会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08:132.日本?东京.

[25]李青峰.自体脂肪颗粒移植临床应用回顾与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05,14(1):17-18.

干细胞移植篇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349(2007)050431―04

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是临床治疗的世界性难题。SCI后的病理损害分为原发性SCI和继发性SCI。SCI治疗的难点有如何使缺损的神经元再生,如何恢复功能性轴突的传导功能。国内外传统治疗SCI最常用的方法有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但这些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神经元再生的问题。神经干细胞(nerualstemcells,NSCs)移植是20世纪末神经生物学领域最重要的进展之一,因其具备自我更新和多分化潜能的两个基本特性以及迁移功能和良好的组织融合性的优点,而成为细胞移植治疗神经系统疾病良好的移植材料,为SCI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

1神经干细胞研究现状

1.1神经干细胞移植的生物学特性NSCs是指具有分化为神经元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的能力,能自我更新,通过不对称分裂产生除自身以外的其他细胞,并足以提供大量脑组织细胞的干细胞。其生物学特性有5方面。①趋化性:NSCs具有位置特异性的分化潜能,其增殖、分化和迁移,与细胞外基质(ECM)有非常密切的关系;②归巢性:NSCs在移植过程中,有向着其起源部位,或功能及解剖区域的特殊趋化作用;③迁移性:NSCs移植后,其细胞的密度从注射区向周围逐渐减少;④分化性:包括神经系统损伤区域内局部的微环境影响NSCs移植后的分化;骨髓和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原样细胞分化;⑤抗原性:NSCs是未分化的原始细胞,不表达成熟的细胞抗原,具有低免疫源性,因此在移植后相对较少发生排斥反应。NSCs因上述特性而成为神经系统疾病较理想的移植材料。

1.2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可行性NSCs的作用有:①NSCs分化后产生的神经元可释放多种神经递质并参与电生理传导;少突胶质细胞主要在白质区域生成髓鞘;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则参与血脑屏障的建立并分泌某些神经营养囚子。NSCs能改善脊髓局部微环境并启动再生相关基因的顺序表达,使损伤轴突开始再生,它们同时产生多种ECM,填充脊髓损伤后遗留的空洞,为再生轴突提供支持物,同时分化出来的神经元可以和损伤脊髓形成广泛的神经纤维联系和突触连接;②补充外伤后缺失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③使残存脱髓鞘的神经纤维和新生的神经纤维形成新的髓鞘,保持神经纤维功能的完整性。

1.3神经干细胞的移植来源Gage发现神经干细胞来源主要有以下5方面。①胚胎组织来源NSCs:包括胚胎脑组织来源和胚胎干细胞来源;②成体组织来源NSCs:包括从出生到成年期脑组织的广泛区域;③神经嵴细胞:神经嵴细胞能自我更新,能够分化形成多种细胞类型,发育早期的神经嵴细胞对骨形成蛋白-2信号更加敏感,说明可能有更大的分化潜能;①原代细胞培养:原代细胞培养即从脑内特定的部位分离出NSCs,并在体外合适的条件下培养,可直接用于神经细胞移植。优点可以与其他神经细胞整合,完成生理学上的细胞替换,理论上可以作为把基因移植的最佳载体细胞;⑤建立“永生化”NSCs系,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反转录病毒将编码癌基因蛋白克降到胚胎NSCs中,改变细胞的表型,使部分细胞渡过细胞分裂的危象期而获永生化。永生化的细胞可以携带外源性基因,这对于神经系统的基因治疗带来了希望。目前国内基础研究用的NSCs大多是动物胚胎脑组织、胚胎干细胞、人胚胎干细胞来源。临床应用的NSCs大多是骨髓来源(自体或异体)、脐血干细胞来源(肄体)。目前临床上运用NSCs治疗脊髓损伤,多采用人脐血来源的干细胞,其具有来源充分、采集方便且免疫系统处于原始状忿、较原始的造血干细胞及间质细胞等具有更强的增殖和分化能力、病毒感染机会较少等优点。

1.4神经干细胞的移植途径NSCs采用细胞悬液移植。移植方法可以分为:①将小神经球消化成单细胞悬液,采用立体定向的方法移植到病变部位;②侧脑室内细胞悬液注射法,阮奕文等将NSCs注射到脑梗死大鼠侧脑室内,发现移植细胞可以穿过室管膜上皮,并迁移到梗死灶周围。但无论是静脉或是侧腑室细胞移植法,都依赖于NSCs向病变部位的迁移,所以报道虽认为有效,还没有可靠的、定量的研究证实大多数细胞能最终到达病灶而发挥作用。特别是静脉内注射法,迄今还没有任何依据证实NSCs通过何种机制持异性识别脑血管。并能从结构敛密的脑血管中“游出”,因此,这类移植方法还有赖于进一步研究。如果用于临床,NSCs通过局部手术移植,病人存在手术风险问题,且不能反复移植以保证干细胞的数量而受到制约。

1.5神经干细胞的移植时机Okano等认为移植选择急性期,大量自由基及兴奋性氨基酸等物质的存在,NSCs存活和分化数量少,再通的神经纤维数日少。如果选择恢复期,则可能出现俘活的细胞数量较多,但损伤区域胶质瘢痕已经形成导致再通的神经纤维数目少,因此动物实验证明移植的最佳时机应该是损伤后1周~2周,代广辉等研究兔脊髓损伤后2周~4周以及4周后进行移植NSCs,在此期间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效果均不理想,可使NSCs在宿主体内长期存活、增殖、分化,并且可以与宿主进行融合,以利于对损伤脊髓的修复。但考虑人与动物区别,上述“时间窗”仅供参考,最佳移植时机需大量临床试验做进一步的总结。

2神经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现状

2.1神经干细胞单独移植治疗脊髓损伤Nakamura等用TP标记移植到猕猴SCI的人NSCs,发现NSCs可以存活、辽移、分化,神经微丝的生长、前肢肌力以及自发性运动活动均优于似手术组。这证明了NSCs的特性,且能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李立新等研究NSCs治疗SCI鼠髓鞘结构的修复作用机制时,发现NSCs能明显增强PLPmRNA的表达,促进MBP阳性的髓鞘结构再生和修复,使肢体的运动功能得到明显的改善。李成仁等探讨NSCs移植在恢复SCI传导功能的机制时,用CESP和HRP逆行示踪技术观察大鼠SCI传导功能恢复情况,发现NSCs组的CESP有所恢复但潜伏期较长。王岩峰等在探讨NSCs移植促进SCI修复的机制时,应用RT-PCR法观察NSCs移植后,大鼠脊髓损伤区胶质细胞DNF和GAP-43基因表达的变化。BDNF通过神经肽的表达来维持细胞内Ca2+的稳定,并通过抗自由基损伤、提高细胞内抗氧化酶的活性米刺激细胞的修复。发现NSCs组能明显上调BDNFmRNA,并促进GAP-43mRNA的表达,能改变脊髓损伤区的做环境。刘嫒等也应用RT―PCR法及胆碱酯酶染色的方法,证明了NSCs能较好地恢复轴突运输功能并对下肢运动终板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在实现了神经元和靶器官突触连接中起到一定

的作用。卢坷恩等在探讨NSCs移植脊髓损伤细胞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中,对各组大鼠进行了爬坡实验及MEP的检测,表明NSCs移植后组织水肿减轻,Na+、Ca2+显著降低,K+,Mg2+显著升高。这提示,NSCs对SCI的保护作用饥制可能与其减少神经细胞离子失衡,改善细胞内微循环有关。Mitsui等探讨永生化NSCs移植对SCI大鼠排泄功能的影响,发现NSCs组的单位排尿量明显增加、排尿压力明显减小、残余尿量明显减少,NSCs能促进低级排尿中枢功能的恢复、Lu等认为NSCs在神经系统损伤唇有替代缺失组织的潜能,实验发现NSCs在体外能持续分泌几种特殊的神经营养因子,促进轴突的生长,经RT-PCR检测移植的干细胞能在活体内表达神经营养因子,经皋因修饰的NSCs能表达促进宿主轴突牛长的NT-3。证明NSCs能分泌牛长因子促进宿主神经的生长,基因传递加速这种作用。

2.2神经干细胞综合移植治疗脊髓损伤Cai等在探讨lentivirus介导基因工程的人胚NSCs的作用时,发现含有转基因人胚NSCs的培养液能诱导鼠背根神经节轴突的迅速增长,所有基因工程的人神经f细胞能表达高水平的GFP和NT-3,此项研究表明lentivirus介导基因工程的人胚NSCs不但能促进轴突的再生,同时能成功的表达多种基因。Kegami等发现单纯的NSCs移植虽然可以促成SCI的修复,但在某些情况下,移值的NSCs容易黏附在某些活体空腔壁上,较难移行和融合到宿主组织,软骨素黏蛋白(CSPG)作为神经胶质疤痕的构成物能住脊髓损伤后强烈表达,是活体内NSCs移植的抑制剂,因此运用软骨素酶亲和一生物素复合物(C-ABC)联合NSCs移植治疗SCI,并比较基因介导组与单独移植组的区别,发现C-ABC能稀释CSPG对移植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促进移植细胞与宿主的融合,促进_5H性蛋白43纤维数目的增多和生长,这表明CABC、介导的移植组通过减少胶质瘢痕抑制作用以促进NSCs在体内的辽移和宿主融合性。Castellanos等认为轴突虽然在合适的酶作用下有能力再生,但如果缺乏合适纤维生长靶位就会限制脊髓环路的修复。因此,为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将TRK-C基因和NT-3因子修饰的伸经前体细胞移植钊完整的大鼠脊髓内,观察他们的存活与分化,发现两种处理因素联用能促进NSCs的存活,减少向星彤胶质细胞的分化,并能填补脊髓空洞、促进B-微管蛋白纤维在移植细胞周围的增生。郭加松等在NT-3修饰NSCs与NSCs联合移植治疗脊髓全横断损伤的研究中,发现SCS经NT-3基因修饰后,过量分泌的NT-3不仅能防止脊髓损伤后神经元的萎缩,促进脊髓损伤结构与功能修复的效果更好,促进受损伤的上行和下行轴突再生。当二者联合移植时有相互促进作用。李巍等在脊髓损伤大鼠的研究中发现采用BDNF修饰NSCs移植后,BDNF基因修饰的NSCs能在脊髓损伤移植处存活,强烈表达BDNF。李成仁等在肾母细胞瘤过度表达基因(NOV)修饰NSCs移植对损伤大鼠脊髓功能的研究中,发现NOV修饰的NSCs和分化出来的子代细胞能恒定表达NOV蛋白,而分化出来的不成熟星形胶质细胞可引导神经元的迁移和轴突的生长。周健洪等对于骨形成蛋白4(BMP4)对SCI后大鼠功能和NSCs的影响研究表明:BMP4可减轻神经损伤症状和对脊髓损伤后神经干细胞有促进增殖作用。Teng等研究表明植入了NSCs专门的聚合体支架能使大鼠的共济运动及后肢承重功能得到明显的改善。程映华等用壳聚糖及NSCs复合物桥接成年SD大鼠完全性脊髓损伤,可使损伤脊髓恢复解剖上的连续性,植入的复合材料与宿主脊髓达到良好的整合,再生的轴突穿过宿主移植物界面。复合材料在移植后脊髓断端发挥桥梁作用,使再生的神经轴突能跨越损伤区。李晓滨等在督脉电针与NSCs联合应用促进全横断脊髓损伤研究,这一机制可能为督脉电针促进受损伤的脊髓组织细胞代谢过程,引起细胞膜的腺苷酸环化酶活性增高,使ATP生成CAMP增加,从而激活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内蛋白激酶A的级联反应,启动神经生长因子和细胞营养因子等蛋白质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从而促进脊髓内神经干细胞的存活和分化,以及促进受损神经元的存活及其轴突再生。

3结语

【干细胞移植(6篇) 】相关文章:

小学学校工作总结范文(整理5篇) 2024-06-19

季度工作总结范文(整理4篇) 2024-06-11

转正工作总结范文(整理10篇) 2024-05-21

数学教研组教学总结范文(整理10篇) 2024-05-20

幼儿园大班的工作总结范文(整理4篇 2024-05-15

班主任家访工作总结范文(整理4篇) 2024-05-15

慢病工作总结范文(整理7篇) 2024-04-28

船员培训(6篇) 2024-07-27

干细胞移植(6篇) 2024-07-27

空间设计要点(6篇) 2024-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