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校地结对帮扶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办学资源优势,聚焦帮扶地息县中等职业学校师资力量、专业建设、实训条件、教学管理、校园文化等五项短板,精准对接需求,立足长远发展,采取务实举措,开展全方位帮扶,促进息县中职实现从“建校起步”向“优质发展”跨越,取得显著成效。
聚焦师资力量短板,构建“三维提升”体系,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
开展赋能培训。学校发挥国家级实训基地和职业院校教师省级培训基地优势,邀请息县中职教师分批参加河南交院“校培+省培”项目,覆盖《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检修》等12门专业课程,提高“信息化教学工具应用”等8类教学能力,赋能教师成长。
提升实训教学能力。组织20人次教学名师、骨干教师赴息县开展“示范课+教学研讨”活动,15节示范课程被纳入息县中职“优质教学资源库”,手把手指导教师提升实训教学能力。
结对助力成长。与息县中职建立一对一结对关系,坚持每周指导、每月交流,破解教学难点37个。帮扶工作开展以来,息县中职“双师素质”教师占比从帮扶前的15.6%提升至43.8%;教师在各级竞赛中获奖8项,实现奖项数量和层次“双突破”。
聚焦专业建设短板,锚定“市场需求”,建强专业课程
联合制定培养方案。组建由专业带头人、行业专家、息县中职教师构成的“三方团队”,开展县域产业调研、分析岗位需求,共同为息县中职量身制定核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10门课程内容,实践教学模块占比提升至55%。
助力专业拓展。聚焦息县“文旅融合+现代农业”发展战略,立足县域经济发展需求,推动息县中职申报新专业,专业数量从5个增至15个,形成“覆盖县域主导产业”的专业群。推动课程内容与产业发展精准对接。开放“智慧职教”平台200余门优质课程与息县中职共享,指导开发《息县农村电商案例分析》《息州古城导游实务》2本校本教材,将校本课程融入地方产业案例,推动职教课程与地方产业发展精准对接。
聚焦实训条件短板,增强“输血”功能,改善实训环境
捐赠专业设备。针对“实训设备短缺”的实际,学校捐赠与专业教学直接相关的汽车整车、发动机实训台、电商直播设备等教学实训设备310余台(套),推动息县中职建成4个专业实训室,开展的农村电商助农、农业机械维修等实训项目紧密对接农村实际应用,确保培养的学生“留得住、用得上”。
提供技术支持。多次选派专业实训技术人员赴息县,进行实训室设备安装调试,开展技术实操培训,建立“每月1次设备巡检”机制,确保实训教学顺畅开展。实现“双向互动”。每学期安排息县中职学生到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基地跟岗实训、组织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赴息县开展实践活动,两校通过实训基地共享、师生互访,实现“资源双向流动、师生共同受益”。
聚焦教学管理短板,健全“制度体系”,提升教学规范管理水平
推动教学标准化建设。派驻教学管理专家,帮助息县中职制定教学管理制度,规范备课、上课、考核等关键教学环节;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通过定期听课、学生满意度调查等措施,促进教学工作标准化建设。
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推广“理实一体化”“项目化教学”等教学方法,指导息县中职开展教学改革试点5个,《新能源汽车实训项目化教学改革》获市级教学改革项目立项;协助建设“多媒体录播室”,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信息化教学使用率从20%提升至85%。
加强心理健康管理。开展“心理健康进校园”活动,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对心理预警学生进行“一对一”咨询指导,帮助解决亲子关系、学习焦虑等问题;为息县中职编制《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南》,培训心理健康指导教师,建立心理工作三级预警机制,增强心理工作“造血”功能。
聚焦文化建设短板,立足“培根铸魂”,提升文化育人水平
营造浓厚校园文化环境。捐赠《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案例集》等图书资料120册,举办校园文化建设座谈会3场,指导息县中职设置“专业文化展示墙”“优秀学生风采栏”等宣传栏15处,打造“汽车文化角”“电商成果展示区”等特色文化空间,营造“崇尚技能、精益求精”的校园氛围。
丰富校园文化。指导息县中职开展“文明礼仪月”活动,培训学生规范礼仪200余人次;组织运动会、篮球比赛、“技能之星”演讲比赛等文体活动12场;协助成立“汽车维修社团”“电商创业社团”等6个学生社团,累计开展社团活动50余次,有效激发了学生兴趣特长。
规范学生日常行为。帮助息县中职完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社团管理办法》等8项管理制度,推动学校管理“有章可循”,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供稿)
1、编码的基本方式和应用(知识和选择题)2025-06-24
2、十进制数二进制相互转换(知识和题目)2025-06-24
3、教科室春季学期工作总结范文2024-01-23
4、一年级数学采松果教案(整理3篇)2024-01-23
5、小学音乐教师年终工作总结四(整理3篇)2024-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