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卫生保健重点笔记(收集3篇)

时间:2024-06-24 来源: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重点笔记范文篇1

上午好。

紧张而又充实的2010年已经健步走过。回眸这一年,有过辛酸、有过喜悦、有过汗水。一年来,在局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基妇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我个人也提升了能力、收获了喜悦。在此,衷心地感谢局领导为我提供各种锻炼自我、提高素质、升华内涵的机会,同时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和帮助我的同事们道一声真诚的感谢。现就我一年来履职情况向各位做以汇报述职,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良好的理论修养,是一个党员干部保持政治立场坚定,头脑清楚的思想基础。一年来,我始终保持端正的学习态度、饱满的工作热情、良好的工作作风,强化学习意识,汲取知识营养,来提高自我,超越自我。为适应医改带来的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我注重学习有关卫生法律法规、医改政策及本职工作方面的知识,认真做学习笔记,撰写心得体会,进一步强化党员的宗旨意识,并把这些理论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足点,从而保证自己在政治上坚定,思想上常新。

二、奋发赶超,努力工作,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一)农村卫生工作进一步增强

积极开展以“厕所”改造为重点的乡镇卫生院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14所卫生院全部建成了水冲式无害化厕所,群众的就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我县也被评为省级卫生院厕所改造先进县。实施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的公共卫生服务,将规范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作为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重点工作来抓,多次进行人员培训和督导检查,指导各单位建立规范化档案室,制定了档案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全市几项重点工作检查中得到市领导的肯定,不断接受兄弟县区来我县参观交流。截止12月底,全县建档率已达80%以上。以“民生工程”为契机进行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对63个村卫生室建设项目进行现场指导和检查验收。每所村卫生室基本达到了建设标准。同时接收省市为村卫生室配置的电视机、电脑等基本设备560台件,有效提升了村卫生室的服务能力。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我们选派16名公共卫生人员参加省级专业技术培训;对196名乡村医生进行了以专业知识和农村卫生适宜技术为重点的在职培训,并安排他们到辖区卫生院进行临床进修学习,全县农村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落实乡村医生考核制度。继2009年考核之后,对首次考核不合格的63名乡村医生再次考核,并完成了周期性乡村医生再注册工作。探索推行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充分发挥乡镇卫生院在农村卫生服务网络中心枢纽的作用,加强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业务管理和指导,保护乡村医生的合法权益和工作积极性,稳定乡村医生队伍。

(二)妇幼保健事业进一步提升

一是贯彻实施《母婴保健法》,依法保障妇女儿童健康权益。

依法加强对从事母婴保健服务的机构和人员进行资格审查和技术培训,对考核合格的单位和个人分别颁发了《母婴保健执业许可证》和《母婴保健合格证》。加强了对《出生医学证明》的管理,进一步完善了首次签发登记和补办程序,使出生医学证明管理达到了规范化和制度化。逐步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举办培训班,提高了基层妇幼人员对此项工作的认识。加强产科建设,对部分单位产科房屋、设施、设备等建设情况进行指导,对不符合标准的单位提出了整改意见,规范了产科管理。

二是加强妇幼保健网络建设,做好全县妇幼保健工作

为实施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做好妇幼卫生服务工作,我们分别制定下发了孕产妇保健和儿童保健管理规范,举办了项目培训班,明确了县、乡、村三级在妇幼卫生服务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接受培训的县乡妇幼人员和乡村医生共1100多人次,孕产妇保健和儿童健康管理率均达80%以上。此外,开展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通过普查对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两癌”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极大保障了妇女的身心健康。

三是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和《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分别制定了方案,对“降消”项目及农村育龄妇女增补叶酸项目进行了专题培训和知识讲座,同时选送孕产妇急救中心妇产科和儿科医师去省级进修学习,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下发了通报并提出了整改意见。2010年发放补助资金xx万元,受益人数xx人,发放叶酸片1万多瓶,受益人数4000多人。

四是完成了妇幼信息统计上报工作。组织专家组对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进行评审,提出干预措施。完成了各种妇幼卫生信息的统计上报和网络直报工作。配合计划生育部门落实《河南省禁止非医学需要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条例》,做好了出生实名统计上报,并对相关单位禁止“两非”工作情况进行了督查。

(三)全面启动了医疗卫生机构禁烟工作

2010年,我局全面推进了医疗卫生系统禁烟工作,制定方案,成立组织,完善措施,并对各单位创建无烟医疗单位情况进行了督导评估,为2011年全省医疗卫生单位实现全面禁烟奠定了基础。

一年来,工作上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目前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比如:居民健康档案未实施电子化管理,使档案利用受限;村卫生室建设特色亮点少;县、乡、村三级妇幼保健网需进一步完善等。这些问题有待今后的工作中,在局领导和同志们的支持下努力加以解决。

三、下步工作打算

2011年,基妇工作将按照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布暑,紧紧围绕全县卫生工作的大局,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一、逐步实现健康档案电子化信息管理,实现区域内医疗机构健康资源的充分共享,让健康档案“活”起来。

二、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行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合理规划和配置乡村卫生资源,重点加强村卫生室的内涵建设,以乡镇卫生院为依托,加强对村卫生室的管理,全面提升村卫生室的服务水平。贯彻落实《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加大乡村医生培训力度,组织开展乡村医生年度考核工作。

三、加强妇幼保健工作。认真贯彻“一法两纲”,规范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加强产科的规范化管理,提高产科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全力做好“降消”项目及农村育龄妇女补服叶酸项目,重点抓好项目督导和资金监管。落实儿童及孕产妇系统管理,加强对基层妇幼保健工作的业务指导,进一步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认真开展出生缺陷筛查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与教育部门协调加强对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管理,保障儿童的身心健康。配合计生部门抓好新生儿出生实名登记管理工作。

总之,在2011年的工作中,有局党委的正确领导和支持,有在座各位同仁的关心和帮助,我们有信心、有决心,以不快不行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又好又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继续围绕工作中心,服务大局、扬优弃劣、奋势而为,力争工作上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新经验,为推动我县卫生事业赶超发展、突破发展、跨越发展贡献力量。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重点笔记范文篇2

【关键词】护理告知;免疫规划;应用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8.047

免疫规划是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关传染病,保护儿童健康成长的一项关键措施,而告知义务是每一个接种者为维护受种者知情权,帮助受种儿童顺利完成免疫规划的重要手段之一。2009-2011年笔者所在医院对辖区常住儿童从免疫程序的多个环节入手,采取多形式、多途径的护理告知,经过不断的工作流程改进,适龄儿童的全程接种率不断提高。现把具体护理告知方法及效果汇报如下。

1护理告知方法

1.1建证、建卡时的护理告知地方卫生人员在提高知晓率和为目标人群提供信息上发挥着重要作用[1]。儿童免疫规划的护理告知,实际上是对其监护人的告知,儿童监护人首先接触国家免疫规划就是从建证、建卡这开始的。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监护人认识到儿童免疫规划的重要性,这对今后儿童免疫程序能否顺利完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笔者针对这一特点设计了“预防接种告知书”(分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发给每一个前来办证的监护人,上半部分主要内容有:(1)建证、建卡及按免疫规划规范完成全程接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接种前监护人应履行的义务,如:向接种者提供儿童的健康状况;(3)相关预防接种禁忌证;(4)相关疫苗接种后的注意事项;(5)本单位咨询电话等。下半部分为已收到或阅读“预防接种告知书”家长签字及日期一栏。上半部分由办证监护人阅读后带回家,让其他监护人阅读了解,这也是告知的一个延伸。下半部分则由办证监护人签字认可后粘贴在建卡儿童的卡片后面存档,由辖区责任人管理,作为护理告知的依据,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应。这一点受到了来笔者所在医院检查工作的卫生部相关专家的肯定,也成了工作的一个亮点。另外,在建证、建卡时还发放一些有关免疫规划、预防接种知识的资料,内容涉及:国家免疫规划的免疫程序,何为I类、II类疫苗等。让监护人充分了解按照程序进行预防接种的重要性,增强儿童家长的主动参与意识。

1.2工作流程中的护理告知规范安全的预防接种,需要护理告知贯穿在整个疫苗接种的始终。首先,要了解接种儿童目前的身体状况,严格执行接种前禁忌证和慎用证的筛查[2]。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告知,做到耐心讲解、科学告知。例如:由于儿童近期的身体状况或者有禁忌证,不能接种某种疫苗的,就需要告知其监护人不能接种的理由和原因,同时也要提醒和告知监护人及时补种疫苗的重要性,减少适龄儿童的漏种率;对于可以接种疫苗的儿童,在认真查验了儿童的接种证,进行接种登记后,要告知其监护人此次接种的是预防什么疾病的疫苗,在家长签字认可后还需要告知接种相关疫苗的一些注意事项,并且对下次接种疫苗的时间进行预约。在接种过程中,接种者严格执行“三查、八对、一注意”,对每一个受种儿童的接种信息再次进行核对,并将接种疫苗的外包装与儿童家长一起核对确认无误后才进行接种。这种让儿童家长参与的护理告知方式,不仅为护理人员增添了一层安全接种的保护网,同时也提高了家长对预防接种的可信度和安全感。

1.3预防接种风险的护理告知当今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对防病、保健的过高要求,使笔者更加清楚地认识到风险护理告知在儿童免疫规划工作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近年来由于告知不当引起的接种事故和接种纠纷屡屡发生。因此,在工作中首先是加强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和专业理论的学习,在预防接种风险的护理告知中要求接种人员全面、客观、科学地进行风险告知,使家长知道疫苗是生物制品,对人体而言是一种特异性抗原[3]。在实施接种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其中也包括儿童个体差异的原因,少数儿童接种后,可能会发生不良反应,极个别儿童会出现严重异常反应。接种某种疫苗后,也有少数儿童不能产生相应的抗体,甚至有的儿童还会患上相应的疾病等等。一方面是风险告知,而更重要的一方面还是要告知监护人计划免疫对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不良反应的发生是极少的,并且教会监护人一些简单应对不良反应的措施和方法。让家长对免疫规划工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树立家长完成全程儿童免疫规划的信心。

2实施效果

经过三年护理告知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中的具体实施及不断地流程改进,笔者所在医院所管辖区适龄儿童的接种率均有了提高,2009年接种率为95.26%,2010年接种率为97.58%,2011年接种率为99.46%。由于笔者注重把护理告知贯穿在儿童免疫规划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并且强调了建证、建卡时和预防接种风险的告知,以及对预防接种后所发生的一般反应进行适当的解释、处置,回访等工作,三年来,没有一起接种事故和纠纷的发生。

3小结

计划免疫工作是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一项基本国策,它关系到每一个儿童的健康成长。要做好这项工作,儿童免疫规划的护理告知是非常重要的,对提高儿童的全程免疫接种率也是非常有效的。笔者所述的护理告知就是第一:建证、建卡时的护理告知,其目的在于让监护人在第一时间内对儿童免疫规划的重要性和儿童免疫的程序、国家的相关政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今后儿童顺利完成全程免疫程序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二:工作流程中的护理告知,其目的在于通过严谨的工作作风,规范安全的操作流程,提升家长对预防接种的可信度和安全感。第三:预防接种的风险告知,其目的在于正确地引导监护人理性地对待儿童预防接种的不良反应,消除顾虑,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计划免疫工作中来,树立完成全程儿童免疫规划的信心。因为,儿童家长的预防接种意识在预防接种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所以,护理告知能有效提高儿童的全程免疫接种率,保证疫苗接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避免疫苗接种事故和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预防接种应用技术[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4.

[2]黎启江.疫苗安全接种的护理干预[J].黑龙江医药,2010,23(4):676-677.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重点笔记范文篇3

[关键词]口腔卫生;儿童龋齿;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78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2(a)-126-02

龋齿是口腔常见病、多发病之一,被国际卫生组织(WHO)列为重点防治的三大疾病之一,也是危害儿童口腔健康最常见的疾病。龋齿是一种多因素疾病,患病率高,继发病多,不仅对儿童个人局部和全身造成危害,而且对家庭和社会都有影响。龋齿发生与人们的生活环境与习性,家庭与社会因素都有关系[1],其发生与细菌、宿主、食物等因素有着密切关系。宿主的口腔卫生健康行为与龋齿的关系一直为学者们所关注[2]。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可以大大减少牙菌斑及食物附着牙面的时间,是预防龋齿发生的一个关键环节。为了进一步探讨口腔卫生与学龄前儿童龋齿发生的关系,笔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7月~2009年1月我院健康体检的3~6岁学龄前儿童1860例为调查对象,其中,男960例,女900例;年龄3岁者410名,4岁者520例,5岁者460例,6岁者470例。

1.2方法

1.2.1临床检查: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第4版)[3]中龋齿的诊断标准进行龋齿检查。由同一医生完成,另一名医生记录。检查器械为探针、口镜和镊子,在自然光下进行视诊和探诊。龋齿诊断标准:牙齿的窝沟点隙或光滑面有明显的龋洞、明显的釉质下破坏或明确的可探及软化洞底或洞壁的病损。使用CPI探针来证实咬合面或颊舌面视诊所判断的龋坏。

1.2.2口腔卫生问卷:向所有受检学龄前儿童家长发放自拟定问卷,内容为喂养方式、餐后漱口、每日刷牙、睡前吃零食。

1.3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1.3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

2结果

2.1健康体检的3~6岁学龄前儿童1860例龋齿人数及患龋率

本组调查显示,儿童患龋率以6岁儿童为最多,达65.95%;5岁者其次,达41.08%。4岁者高达31.73%;3岁者高达28.29%;年龄稍大的儿童患龋率较高。见表1。

2.2健康体检的3~6岁学龄前儿童1860例口腔卫生问卷

儿童患龋率与喂养方式、餐后漱口、每日刷牙、睡前吃零食均有关系。见表2。

3讨论

各种含糖较多的精致食品以精细和高糖为主,食物纤维成分少、质软、黏稠且含糖高,容易在牙面滞留并发酵产酸。儿童的进餐次数多且睡眠时间长,睡眠时口腔处于静止状态,唾液分泌减少,自洁作用差,有利于细菌繁殖,加快龋齿的发生,但同时相应的口腔保健却相对落后,引起学龄前期儿童龋齿高发。

通过本组口腔卫生问卷可以观察到正常儿童具有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餐后漱口、每日刷牙、睡前不吃零食;而龋齿儿口腔卫生明显差于正常儿童,不良习惯较高。

母乳中含有的各种营养成分的比例是最适合婴儿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易被婴儿摄取利用,有利于牙齿的发育和钙化,从而增强儿童牙齿的抗龋能力。人工喂养和大量摄入饼干、糕点等甜食的儿童,这一类食物易滞留在牙面,易被口腔细菌利用发酵产酸而致龋[4]。饭后漱口能及时去除牙面滞留的食物残渣,稀释口腔中糖及酸的浓度,防止pH值过度下降,从而降低龋齿的发生率[5-9]。

口腔卫生保健是防止儿童龋齿主要方法,应加强对口腔卫生知识的指导,让家长培养儿童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餐后漱口,保持刷牙习惯和正确的刷牙方法,避免睡前吃零食等不良习惯,能够有效地防止龋齿的发生。

[参考文献]

[1]SakkiTK.Lifestyle,dentalcariesandnumberofteeth[J].CommunityDentOralEpidemiol,2004,22:298-302.

[2]HarrisR.Riskfactorsfordentalcariesinyoungchildren:Asystematicreviewoftheliterature[J].ConmmunityDentHealth,2004,21(1):71-85.

[3]陈勇.错胎畸形病人对正崎治疗的配合性[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2004,31(3):243-244.

[4]岳松龄.国外龋齿预防动态[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80,7(1):6.

[5]马缨卫,邵林琴,高丽萍,等.国内对学龄前儿童龋齿影响因素及危险性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J].预防医学文献信息,2003,9(4):438-439.

[6]张颖,刘璐,程睿波,等.儿童乳牙患龋状况及其家庭口腔健康行为的差异[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8,26(1):67-70.

[7]王利芝.健康教育与儿童龋齿患病率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0):106-107.

[8]陈明,彭胜,郑军,等.宁波市城区1160名幼儿园4~6岁年龄段乳牙患龋及分布情况调查[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58-59.

[9]李煜.9513名学龄前儿童龋齿患病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8,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重点笔记(收集3篇) 】相关文章:

精选劳动的日记4(整理2篇) 2024-06-23

小鸡的成长日记精选2(整理2篇) 2024-06-23

逛超市日记精选[15](整理9篇) 2024-06-19

端午节日记精选(整理8篇) 2024-06-19

[精选]三年级日记(整理5篇) 2024-06-18

绿豆观察日记[精选](整理9篇) 2024-06-16

我的日记精选(整理6篇) 2024-06-15

微信运营培训心得体会(整理2篇) 2024-06-24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重点笔记(收集3篇) 2024-06-24

世界地球日心得体会(整理9篇) 2024-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