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电诈工作要求范文篇1
【关键词】电信诈骗谨慎义务反诈骗服务平台侦查合作
一、电信诈骗的现状
(一)发案率高,社会危害性大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电信诈骗发案率呈上升趋势,据统计G地的电信诈骗案件由2013年的四万三千多宗,上升到2014年的五万四千多宗。2013年涉及金额10亿元,2014年增加到15亿元,2015年1~9月份已达11亿元。[2]就公布的裁判文书来看,相关的案件共有55件,涉案金额除最少的1件为8000元以外,其他均在5万元到150万元不等。
(二)范围广泛,受害人群大
从裁判文书中可见,范围广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涉案地区范围广泛,除1件针对江西新余地区,其它54件都波及到全国不同的省市;二是成员分布范围广,成分散在全国各地,其中3起案件诈骗的负责人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台湾三地。同时受害人群大,除1件针对新生儿父母,1件针对韩国人的以外,其他53件都针对不特定的人群,广泛的撒网式诈骗使受害人数量多,且由往年的以自然人受害群体转变为自然人与单位并存。
(三)手法多样,技术含量不断提高
在55个案件中公布电信诈骗具体作案信息的共有51件,作案手法多样,其中通过“猜猜我是谁”等冒充熟人诈骗的有20件,冒充公检法等单位的有12件,冒充邮政等快递公司、银行的有10件,以中等中奖名义的有4件,以网络相亲,借子等名义的有2件。技术含量不断提高,2013年犯罪分子主要是通过“智能回芟低场薄⑷悍⑵鞯确绞浇行诈骗,2014年使用改号软件将许多机关电话进行修改并加以冒用,电话虚报中奖或者短信群发引诱被害人点开诈骗网站的较多;2015年使用网络投资虚假交易软件的案件多发。
(四)普遍年轻,学历层次普遍较低
55个案件中共有207个被告(包括二审上诉人员),公开年龄信息的共有69人其中20-35岁的56人占总人数的81.2%,多数为1990年以后出生的人员,且年轻化态势日趋明显。公开学历信息的有146人,初中及以下的有130人占总数的89.04%。公开职业的有58人其中无业53人占总数的91.38%。由此,电信诈骗犯罪的人普遍年轻,且学历层次普遍较低处无业状态。
(五)团伙作案,隐蔽性强
除仅有5个为单独作案,其为团伙作案,且有密切分工,简单的分为实施诈骗行为与提取钱款的两部分,其中8起有更为详细的分工,彼此以电话等方式进行联系,例如其中有14个案件的被告人为“上线”提款转账甚至都不知道“上线”是谁,隐蔽性极强。
二、电信诈骗高发的原因
(一)成本低,诱惑力大
主要表现在:一、低成本,高收益。电信诈骗投入成本低,简单易学,只要借助手机、网络等设施即可,一旦诈骗成功获利少则千元多则千万元;案发率高,打击难度大,犯罪成本低。二、参与电信诈骗的人多年轻无业,对金钱的追求欲望强烈,而较低的文化素质及法律意识使得他们抵御诱惑力差。
(二)被害人未尽到谨慎义务
多数被害人对诈骗消息缺乏理性分析能力,不辨真伪。对冒充性信息不经核实轻易相信,对中奖性信息侥幸贪婪,从而按照诈骗行为人的要求进行操作,进而将自己陷入被害的境地。
(三)侦查部门破案率低
公安部门缺乏专门打击电信炸诈骗的专业队伍,面对隐蔽性较强的诈骗活动,往往显得乏力,加上涉案范围广,不能获得及时有效的数据及信息,破案难度大。此外,侦查部门与电信运营商、金融机构及国内外侦查部门的合作机制缺失,独立办案,收效甚微。
(四)电信运营商,银行等机构的责任意识欠缺
此前电话用户实名制的贯彻执行不力,加上运营商对于电信运营商对信息源的监控疏漏纵容了犯罪。而银行等金融机构信用体系及核查机制的缺失为电信诈骗犯罪的泛滥提供了条件。
三、电信诈骗的防控策略
(一)降低人们的诈骗欲望
提高犯罪成本,严惩协助者。从功利主义角度,使犯罪成本远大于因犯罪所得的收益,直接打击行为人的犯罪欲望。同时严厉打击为诈骗团伙招募员工、为提供网络改号平台,销售和使用“伪基站”,“黑广播”等器材的辅助者以间接控制电信诈骗的发案率。
(二)完善教育制度,落实就业政策
上文分析可知犯罪人多为初中以下辍学人员,年轻,无业,对此应该反思教育制度,找出学生辍学的症结,完善义务教育与技术教育制度,提高青年人的劳动技能,并落实好青年人就业政策,保证其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以防止其通过非法途径来维持生计。
(三)被害人需要履行谨慎义务
首先要加强保密意识,不要随意泄露个人及家庭信息。其次,对于亲朋好友借钱或者出事急救,政府机关通知等讯息要通过电话或者其他人进行核实。再次,切记天上没有掉馅饼的好事,禁忌贪图小利。
(四)提高侦查部门的破案率
一方面建立反电信诈骗服务平台,提高社会参与度,以便侦查机关及时了解收集诈骗信息,侦破电信诈骗案件。另一方面,建立与电信运营商及金融单位的联动合作机制,加强同境外侦查部门之间的合作以协同获取诈骗犯罪分子信息,查找犯罪分子动向。
反电诈工作要求范文篇2
浅议信用卡诈骗犯罪的手段、特点及防范措施电信诈骗犯罪侦查难点及实证对策研究电信诈骗犯罪规律及治理措施电信诈骗犯罪的法律惩治从一起典型案例分析电信诈骗犯罪的特点及防范措施电信诈骗犯罪中帮助取款人的刑事责任分析网络诈骗犯罪及预防电信诈骗犯罪的刑罚规制和防范研究打击电信诈骗犯罪理念转变与机制创新电信诈骗犯罪的防控研究关于施工企业营改增出现的问题与应对手段分析当前金融票据诈骗犯罪的特点及防范对策分析集资诈骗犯罪案件分析及防控手机短信诈骗犯罪研究厦门反诈骗中心工作机制在防控电信诈骗犯罪的应用诈骗犯罪实证研究浅议网络诈骗犯罪浅析集资诈骗犯罪浅析农村诈骗犯罪的特点及预防合同诈骗犯罪成因及防范对策研究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
[2]易正鑫,王秋庆,柯萌.防范电信诈骗的技术手段[A].《同行》2015年9月(下)[C].安徽:安徽同行杂志社,2015.
[3]席B.电信诈骗的分析与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2012,33(8):117-118
[4]王朦.iOS市场份额缩水谷歌安卓迎来2年内最强劲增长
[EB/OL].[2016-10-31]..
[5]YD/T2407-2013.移动智能终端安全能力技术要求[S].2013.
[6]马国富,郭铭博,谢天元.基于Android手机的数据泄密及其防范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9):65-67
[7]YD/T3082-2016.移动智能终端上的个人信息保护技术要求[S].2016.
[8]JiaweiHan.MichelineKamber.DataMiningConceptsandTechniques[M].ChinaMacheinepress,2001.
反电诈工作要求范文篇3
你涉案了
冒充公安、检察院、法院等机关工作人员,打电话或发短信、微信,告诉你身份信息被盗用或其他原因已经涉嫌重大案件了(如贩毒、洗钱和非法集资等),有的甚至把你的照片做成了一个假的通缉令,有的则留有所谓公安机关的固定电话,让你不信可以查询等等,然后为了证明清白或保护资金财产安全,把你名下所有的财产全部转到所谓的公安机关安全监管账号或资金比较对账号,从而实施诈骗。近日,就有老人中招。他们的资金转到的不是安全监管账号,而是犯罪分子控制的账户,犯罪分子迅速把钱转走,他们的钱大多情况下是肉包子打狗一去无回。
防范对策:接到此类电话、短信等,首先不必紧张,不去理会,因为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办案从不会叫你把钱转到某账户的。其次,把这件事告诉子女、亲戚和朋友商讨对策,也防止他们上当受骗。再者,若还半信半疑,可直接打110报警。
你欠费了
冒充电信、邮政和公积金管理中心等单位的工作人员,通知你电话欠费、电视网络欠费、取包裹快件和公积金账户冻结等,先套取您的身份信息和家庭住址,然后再实施诈骗。
防范对策:接到此类电话,不要告诉对方自己的信息,要么立即挂断电话,要么学会套对方信息,问清楚了自然也就不会上当受骗了。
高息诱惑
冒充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和理财公司、P2P网贷平台公司等金融单位的工作人员进行诈骗。如告诉信用卡透支欠费、推销高收益理财产品,进行民间借贷和非法集资及传销等。你看中的是比较高的利息,诈骗团伙看中的则是你的本金。
防范对策:要明白天上不会掉馅饼,不要相信电话、短信、微信和网络推销,高收益的理财往往伴随高风险。只要不贪心,稍加留心,就不难识破骗局。买理财产品到正规金融单位营业网点比较靠谱。
威胁恐吓
假扮黑社会老大或马仔给你打电话,称你子女或孙子、孙女人在他们手上,拿钱放人,否则要撕票。或称你的儿子犯罪了,有难等等。
今年2月29日,家住北京永定门附近的老年客户杨女士来到某银行网点,神色慌张但情绪较为激动,要求将卡中58万现金宝快速赎回并且提现。银行大堂经理及时发现并立即提示客户的手机一直保持通话状态,但该客户表示不能挂断电话,并且要求银行员工不能出声。大堂人员就用纸笔和客户沟通,得知在家中固定电话和手机均接到其女儿被人控制且殴打致伤的消息,并通过电话向杨女士播放了其女儿的哭喊声和求救声,随后要求杨携带20万现金到指定地点并且不能挂手机,否则就会将她女儿杀掉。了解情况后,银行人员高度重视,初步判断该客户接到的电话为“电话诈骗”,并拨打110电话报警;然后又要了杨女士家人的电话,与其进行了联系,其“家人”在电话中说“我让他们绑架了,你们不用管了”就挂断了电话。10分钟后,永定门派出所民警赶到银行,一同对杨女士进行劝解,但杨女士执意不挂电话,并且不让银行员工说话。此时银行工作人员坚持劝说客户和电话中的诈骗人员进行周旋拖延时间。突然客户的手机有多次呼入电话,银行人员反复提醒客户挂断电话并接电话,客户终于在银行工作人员劝说下,挂断了诈骗嫌疑人的电话,接听了呼入电话,此刻客户突然听到电话中传来了自己女儿的声音,其女儿正在单位工作,没有发生任何意外。至此,在警方和银行员工的努力下,成功堵截了一起电话诈骗案,使杨女士免遭资金财产损失。
防范对策:此类诈骗,恐吓、恫吓是手段,诈骗才是目的。因此,接到此类电话、信息,不去理会。如果不放心,要么先挂断电话与家人联系核实,要么打110报警,不必惊慌失措。
冒充熟人
通过冒充亲戚、朋友、同学、战友、老部下等身份进行诈骗。有的通过伪装基站虚拟熟人电话号码、声音进行诈骗。有的则通过QQ盗号和微信设置与熟人一样的头像进行诈骗。
防范对策:识破此类诈骗关键点在于电话向熟悉的本人进行核实。若是多年未见的熟人最好见到本人才能相信。特别是通过QQ和微信聊天借钱和要红包的,大多为诈骗。
你中奖了
冒充电视台、公司和税务机关等单位工作人员,通过电话、短信等谎称你的发票、、手机摇一摇、观看节目等中奖了,请你把个人信息和地址发给他们,给你免费寄奖品,或您先交少量的税或邮费,再领大奖等。或设置和发送钓鱼网站诱人点击和上当受骗。这是诈骗分子玩的“大数法则”,总有人因所谓“中奖”而上当受骗。当有人看中他们的奖品,他们骗的是“中奖人”的税或邮费及个人信息。
【反电诈工作要求(收集3篇) 】相关文章:
精选劳动的日记4(整理2篇) 2024-06-23
小鸡的成长日记精选2(整理2篇) 2024-06-23
逛超市日记精选[15](整理9篇) 2024-06-19
端午节日记精选(整理8篇) 2024-06-19
[精选]三年级日记(整理5篇) 2024-06-18
绿豆观察日记[精选](整理9篇) 2024-06-16
我的日记精选(整理6篇) 2024-06-15
打造高效课堂心得体会(整理1篇) 2024-06-25
反电诈工作要求(收集3篇) 2024-06-25
公益劳动心得体会(整理1篇) 2024-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