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香果的种植方法与管理范文篇1
[关键词]引种香榧气候分析种植技术
香榧,称“中国榧”,又名榧树、玉榧、野杉子,红豆杉科,属慢生常绿乔木,枝繁叶茂,形体美观,是中国原产的特有和世界上稀有的经济树种,也是园林绿化的常用树,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香榧寿命达数百上千年,民间又称“寿星树”,它分布在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主产区位于浙江诸暨、东阳一带。其干果和果仁油可食用,且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微量元素,经济价值较高。据有关资料显示,它药用范围广,具有杀虫消积,润肺化痰,滑肠消痔,小儿遗尿,健脾补气,降血脂、去瘀生津的功效。还有润泽肌肤、延缓衰老和预防和缓解眼睛干涩、易流泪、夜盲等药用,其内脂碱对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治疗和预防血管硬化、冠心病、抑制恶性肿瘤,淋巴肉瘤有抑制作用等。鲜香榧外壳,含有乙酸芳樟脂和玫瑰香油,是提炼多种高级芳香油的原料;假种皮、果壳与树叶可提香榧油、制作工业用栲胶;材质优良,是造船、建筑、家具等的良好用材。香榧虽然有长期的收益,但生长缓慢,收益较晚。总之,香榧是聚经济和观赏价值高的树种,万年县充分利用本地喀斯特地貌山地和矿山弃土资源引种香榧,它对绿化荒山,增加林地覆盖率,林农增收,以及快速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增添神农宫部级景区景观具有现实的意义。
一、香榧树特征
香榧为常绿乔木,是世界上唯一的一种祖孙三代果实同生一棵树上的果树品种,果实成熟周期为二十九个月,树高20~25m不等,树干挺拔,树形冠状,老龄树浅纵裂突显,叶线形,长1~2.5cm,顶端刺状短尖头,终年不萎,基部圆或微圆,叶面有绿色光泽,背面淡绿色,常有3个集生于枝端,雌雄异株,雄球花单生于叶腋,雌球花对生于叶腋,种子大形核果状,基部有苞片,近无梗,胚珠直立,单生于假种皮上,受粉后假种皮包裹胚珠,其果长2~4cm种子卵圆形、椭圆形或长圆形,为假种皮所包被,假种皮淡紫红色,5年后有初果,盛花期4月中下旬,果熟翌年10月间。15年后进入盛产期,每棵青果可达10kg以上。
二、香榧适应性气候与土壤环境
1.生物学特征
据有关资料显示:香榧正常生长生育期年平均温度14~18℃,历年≥10℃平均活动积温7000℃以上,年极端最低温度在≥-15℃,最高气温≤43.0℃,无霜期日数≥210Td,降水丰沛,年均降水量≥1200mm。
2.生态习性
香榧为亚热带比较耐寒的树种,雌雄异株,浅根性、半阴性常绿大乔木,喜温湿润、弱光凉爽的气候环境下生长,海拔200~800m,朝夕多雾的溪流两旁和直射光较少而散射光较多的山腰谷地是它最佳栖息地,适宜在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忌风口栽种。香榧树寿命高达数百至上千年。
3.土壤要求
香榧生长对土壤要求不高,适应性较强,喜微酸性到中性的壤土,即pH值为4.5~8.5,耐干旱耐贫瘠,红壤、沙(石、砾)灰土都能适应、还可在的岩石缝中扎根生长。一般情况下,香榧种植地应选择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通透性好、排灌设施齐全的区域为最佳。
三、气候条件
万年县地处中低纬度亚热带季风温润气候区,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的气候,见下表
表香榧引种地基本气候要素
四、土壤条件
作者经实地调研,引种地大部分山地为喀斯特地貌丘陵地带,土壤呈红色、褐灰色沙土和石砾土,土层较为深厚,经抽样检测大部分土壤pH值在4.5~8.0,为中性到微酸之间。
综上所述,根据香榧生态习性、土壤性质和气候资源情况分析,利用大源等乡镇喀斯特地貌山地和水泥矿山弃土资源,可以引种香榧,但pH值7的土壤不适香榧种植。
五、香榧种植技术与管理
1.香榧种植技术
香榧有野生和人工培植两种,这里主要介绍和讨论人工种植香榧。
1.1林地选择
根据香榧喜荫凉、湿润的气候环境和忌强日光直射的生物学特性,种植地应选择在海拔200~800m,向阳多雾、土层深厚肥沃、通透性好、地下水位低的丘陵山地,且微酸至中性的壤土地为宜,鼓励村庄周边,房前屋后栽植香榧。
1.2育苗
1.2.1种子育苗
冬春季节,将已消毒灭菌催芽好的种子,撒在施足底肥的苗畦地上,行距50~60cm,株距10~20cm,苗出土后,应根据香榧苗出土时的根系分布深浅情况,浇水护苗,保持湿度。晴天时,搭棚遮荫,防止高温暴晒,同时还要加强中耕除草和防旱工作。
1.2.2嫁接育苗
香榧嫁接时间,初春季节香榧树液开始流动,此时是进行最佳的嫁接育苗时间,嫁接方法,可根据各自所掌握的嫁接技术而定,一般采用4~5年生的大砧木嫁接,始果和盛果期可分别比实生树提前5~6年,它不仅嫁接成本低,而且成活率高。嫁接后,应加强苗期水肥管理,及时解决苗期生长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
1.3造林
1.3.1移栽
冬春是香榧的最好移栽季节,选择苗时,应选二年生的一类无性系,生长健壮,根系发达,主侧根多,有3个分枝的优质嫁接苗,苗高≥50cm,径≥1.5cm。幼苗移栽地尽可能保留林地原有的植被,确保侧方有自然的或人工防晒措施,加强水肥管理,提高幼苗的成活率。造林地,一般要求坡度≤15度,全垦或洞穴方法种植均可;幼苗种植地提倡林粮果套种;15-30度坡地,应梯田整地,保留梯坎肩植被,并套种粮油果等经济作物;≥30度的坡地以鱼鳞坑块状整地为宜,洞穴宽≥80㎝,深60㎝,施足基肥,幼苗四周应保留原有的落叶乔木或灌木草植被,但郁闭度不宜过高,适度即可,能达苗、木、草共同和谐生长最好。移栽苗应选择带土球或容器苗的,移栽时做到浅栽、高复、压实,表面覆盖松土,浇定根水,苗根部适量覆盖一层杂草等措施,改善局部气温条件,防止日灼伤,因而降低幼苗的成活率。
1.3.2种植密度
香榧是经济效益时限极长,生长极为缓慢的树种,由于它的树体庞大,枝繁叶茂,一株成年老树可占地数百m2,因考虑它前期收效缓慢问题,初植时,其间距可适当密些,以4×4或4×5m,亩栽35株左右为宜。
六、抚育与管理
1.幼树期抚育
移栽后,1~5年的幼树,在炎热的夏秋季节,防止强阳光直晒,应采取遮阳避荫的措施,如遮阳网、间作速长经济作物或果树等;同时在幼树期,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中耕除草抚育。中耕除草时,在幼树的周边应保留原有的自然生长小灌木、杂草等植被和加强肥水力管理,春秋季施速效有机肥为主,采用环沟法施肥,冬季施迟效性有机肥,各1~2次,施肥时不能与幼树或根系直接接触,以防烧皮烂根,致使幼树死亡。
2.实生树期施肥与整技
2.1实生树期施肥
实生树期间,冬季应施足基肥,花前花后或果实采收后,再追施一次无公害有机肥,如农家肥、生物肥、专用复合肥。其林地可套种绿肥,覆盖秸秆、杂草果壳等,以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水能力。
2.2实生树期整技
林实生树抚育应以耕代抚进行。成林后进入开花结果期,对雌雄株要合理的搭配,并保留一定数量的雄株,株间较密的成年树,不必精密整枝和间伐,可任其自由生长,整枝时,应疏密生枝、剪病枯虫枝;实生树盛产果期,力求树冠低矮美观,呈宝塔状,树高控制在5m左右,以便今后人工对香榧的辅助授粉;实生树成林后,如株间较密的应间伐和伐去种植时其周边所保留乔(灌)树,以提高阳光的照射率。
2.3病虫害防治
香榧树病虫害较少,主要预防地老虎、苗木立枯病,栽种时,在其树周边土壤表层播撒克百威或浇辛硫磷即可;对刚出土的幼苗或嫩芽发生细菌性褐腐病时,用敌克松200倍液等药液喷雾灭病菌。常有白蚁活动的地区,应及时喷施白蚁防治专用药剂。
七、香榧树引种思考及建议
香榧是亚热带比较耐寒的树种,雌雄异株,浅根性、半阴性常绿大乔木,基于香榧的生物学特性和气候环境特点,为万年县引种提出以下建议供参考:
1.通过对万年县的气候、土壤PH酸碱度以及香榧生长习性的综合分析,作者认为,该县可以种植香榧。
2.香榧是我国特有的食用木本油料,也是世界上稀有珍贵树种。它具有良好的园林绿化和水土保持特征,因此,在引种前期,应有长远的种植规划、经济估算和保护措施。
3.大源周边乡镇和盘岭附近的喀斯特地貌山地可以种植香榧。它不但有持久的经济收入,还可为神农宫景区再添优美的景观树。
4.由于它的生长周期较长,应根据目前林地现状,科学发展。实施时,不需全垦,可在灌木丛林中,按照所需的间距和地形特点,洞穴种植,此举可以保护原有的生态,成林后再根据香榧生长情况,进行疏密间伐,以保证有足够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杨景春,《地貌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
[2]周泽松,《水文与地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3]灾害性浓雾[M].气象出版社.1994,7.
[4]陈世斌、魏遐,《新编地貌学教程》,气象出版社,1997.5.
[5]周淑贞、张如一、张超主编《气象学与气候学》高等师范院校教材.
[6]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气象出版社.2003.11.
百香果的种植方法与管理范文篇2
种植时应选没有病虫害侵害的健康壮苗。壮苗标准:苗高30cm,离土面3cm茎干直径0.6-0.8cm,根系发达且白根多,叶色青秀但不浓绿。
2、整畦
沿大棚建设走向进行整畦,畦面宽3m,畦与畦之间挖30cm×20cm的排水沟,在畦面中间沿直线起垄箱,垄箱基部宽60cm、高40-50cm,垄箱与垄箱的间隔为3.0-3.5m,垄箱内挖40cm深的定植穴。
3、定植
温室大棚以每年的2、3月种植为宜,定植穴每穴施腐熟有机肥20-30kg、复合肥1.0-1.5kg作基肥,基肥用挖穴时挖出的表面熟土覆盖,厚度15-20cm,将种苗放在熟土上定植,栽苗时种苗要从营养袋或育苗盘取出,营养袋不能埋入土中。定植时要理顺根系,分层填土,踏紧压实,苗根颈略高出种植面8-10cm,确保嫁接口露出土面,栽后及时浇足定根水。定植间距3.0m×3.5m,每667m2种60-70株。
4、抹芽
定植成活后,应及时将腋芽摘除,促使主蔓速生、粗壮,5-7d抹芽1次。
5、引蔓
当主蔓长到40-50cm时,要及时插设支柱,引导主蔓上架。当主蔓上架后,要经常牵引侧蔓在铁丝架上缠绕生长,侧蔓满架后,断顶绑扎。侧蔓走向为一边一枝,利于早日抽发结果枝。
6、整形
主蔓和侧蔓是主要营养枝,由侧蔓生长出的次生侧蔓是主要的结果枝,所以培育健壮的结果蔓是提高产量的重要一环。在主蔓长到1.5m高时,让其长出侧蔓,分向两侧生长。
7、修剪
百香果忌重剪,若过度修剪,易使主蔓逐渐枯萎,严重时整株死亡。一般每批果实成熟采摘后,及时剪至2、3节,促其重新生长出侧蔓。夏季必须疏剪生长过密的、垂下生长的枝条及叶片,以保持光照、通风良好,垂下枝条在离地面30-40cm处剪除。冬季最后一批果实采收后,所有结果枝都从基部剪去,防止来年徒长或枝叶过密。
8、除草
在结果母枝未满架前要不定期给果园除草,防止杂草与树苗争肥及滋生病虫害。清除的杂草可在种植地挖深沟掩埋,也可清除出果园烧毁。
9、科学管水
百香果较耐旱,但土壤过于干燥会影响藤蔓及果实发育,严重时枝条呈现枯萎状,果实不发育并会发生落果现象,在土壤发白及干旱时需灌溉。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止积水引发烂根现象。
10、科学施肥
重施基肥,勤施追肥,施肥量随苗木长大而增加,氮、磷、钾比例以2∶1∶4为宜,前期以氮肥为主,后期以磷、钾肥为主,切忌过量和偏施氮肥。追肥可在离树根周围40cm处挖浅沟,撒施在沟内,或进行叶面喷施,15-20d左右施1次复合肥(15-15-15)。种后7d可喷施叶面肥,施0.1%-0.3%磷酸二氢钾及0.1%-0.3%尿素,并每667m2配施微肥0.5-1.0kg,促进早生快发;开花后15d内是果实迅速膨大期,要增加钾肥的施用量,促使果实迅速膨大,每株施复合肥0.5kg、钾肥0.05kg;进入产果期,应增施磷钾肥,促进花芽分化,每株施复合肥0.25kg、钾肥0.05kg,并配施磷酸二氢钾1.0-1.5kg。
11、搭建棚架
在主蔓长到40-50cm时,要开始搭建棚架,为了使整个棚架能承重、稳固、耐用、安全、便于耕作,以及保证光照、通风良好,要合理使用搭建方法及搭建棚架的材料。棚架搭建有平顶式、篱笆式和“人”字形等,搭架材料有水泥柱、热镀锌管、毛竹、木棒、铁丝等。邵武市和平镇坎头村温室大棚试验示范种植区棚架搭建采用平顶式搭建,棚高2m,立柱用直径32热镀锌水管,立柱埋入土中50cm,柱距3m×3m,立柱顶部主力杠使用直径25热镀锌水管,立柱与主力杠固定不能移滑,主力杠之间使用14(直径2mm)铁丝铺设40cm×50cm田字格的铁丝网。
12、人工辅助授粉
百香果温室大棚种植以人工辅助授粉的方式为主,可以达到果实大小均匀、品质好、坐果率高、内容物饱满、畸形果少的目的。紫色品种百香果每天上午10:00时左右开花,开花后及时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在下午17:00时前完成授粉工作。人工辅助授粉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毛笔将花粉均匀抹到雌蕊的3个柱头上;二是用5个手指触摸花粉,顺势回拉,将手指上的花粉涂抹到雌蕊的3个柱头上,在触摸花粉时确保手指干净,不接触异物。
13、适时采收贮藏
百香果的种植方法与管理范文篇3
关键词:佳木斯地区;兴安百里香;引种试验
中图分类号S6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3)21-68-02
百里香属(ThymusLinn.)是唇形科重要的8个属之一,因其植株具有强烈的芳香气味而得名[1]。全球百里香属植物达数百种,自然分布于亚洲温带、非洲北部及欧洲,为世界著名的芳香植物资源和药用植物资源[2]。该属植物植株低矮,花型优美,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如抗寒、抗旱、耐瘠薄等。基于其众多优良特性,国际上对百里香属植物的研究和开发方兴未艾。我国野生百里香属植物资源丰富,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该属植物意义重大、前景广阔。笔者在佳木斯地区引种栽培兴安百里香(Thymusdahuricus),探讨其在高寒地区的生长表现、物候期以及园林应用价值与前景,为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奠定坚实基础。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华夏东极佳木斯(E129°29′~135°05′、N45°56′~48°28′)地处中温带湿润气候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历年平均气温2.9℃,最低气温为-41.1℃,最高气温为38.1℃,年有效积温为2521℃,年平均降水量为510.7mm,年平均日照为2525h[3-4]。夏短冬长,无霜期约为131d[5]。试验地设在佳木斯大学校园内,周围为人工栽植的灌木、乔木和地被草坪,乔木包括红皮云杉(PiceakoraiensisNakai.)、旱柳(SalixmatsudanaKoidz.),灌木包括红王子锦带(Weigelafloridacv.’RedPrince’)、紫丁香(SyringaoblataLindl.),地被草坪为白三叶(Trifoliumrepens)、草地早熟禾(Poapratensis)。试验地为黑土,向阳,光照充足、土壤疏松。
1.2试验材料与方法以2006年引自吉林长岭的野生兴安百里香为试验材料。该种在原产地生长于山脚下的碎石之上,喜光,耐干旱及瘠薄土壤。试验地选择阳光充足的区域,满足其对于光照、水分的需求。由于引种较为遥远,故试验材料蘸泥浆,并用塑料布包好。运抵引种地后,立即定植于苗床中。选取典型植株作为试验观测材料,观察其形态特征、物候期以及生长状况等。定期浇水、中耕松土、除草,并根据实际情况施用肥料。
2结果与分析
2.1形态特征兴安百里香为矮小半灌木。茎多分枝,斜生或匍匐,有疏柔毛;不育枝生自茎基部或末端或直接从根茎生出,近直立或匍匐,四棱,带紫色,有密柔毛,节间两面常交互对生;花枝高3~4cm,四棱,淡褐色或带紫色,有密柔毛,在节间两面交互对生,节间短,常比叶短。叶线状披针形或线状倒披针形,长9~12mm,宽1.5~2mm,先端钝头,基部渐狭成窄楔形,边缘全缘,常有密短缘毛,下部或基部混有疏长缘毛,上面绿色,有疏短柔毛或近无毛,下面淡绿色,无毛,具2~3对不明显隆起的侧脉,两面有淡褐绿色腺点;近无柄。轮伞花序紧密排成头状;苞片与叶同形;花柄短,长仅1~2mm,有密白长柔毛;花萼管状钟形,长4.5~5.5mm,带紫色,有黄色腺点及明显隆起的脉,上部近无毛,下部有长柔毛;花冠长6~6.5mm,粉红色或淡紫红色,外面有长柔毛,内面有疏长柔毛,两面有疏黄色腺点。小坚果近球形,暗褐色,光滑。
2.2物候期对露地栽植的兴安百里香的萌发期、花期、郁闭期、果期、叶变色期和凋零期进行观测,结果见表1。
表1兴安百里香物候观测结果
[萌发期\&花期\&郁闭期\&叶变色期\&凋零期\&4月中旬\&6月中旬~7月上旬\&7月中旬\&9月上旬\&10月中旬\&]
2.3栽培试验兴安百里香为半灌木,喜光、抗旱、耐瘠薄,最好栽植在排水、透气皆宜的壤土中。故在样地的选择上,尽量营造与原产地相似的环境条件。兴安百里香在野外采集后,为避免植株根部脱水,应立即蘸泥浆,并用塑料布包好,做好保护措施,提高移栽苗的成活率。植株露地移栽前进行整地、施肥。移栽前3d,苗床应浇透水。从野外挖取的野生兴安百里香,应采用斜栽的方式,使植株的枝条尽可能接近地面。移栽最佳时间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
引种的兴安百里香在佳木斯地区生长状况较好,能够正常生长发育,完成整个生活史并可露地越冬,且可保持其抗旱、抗寒、耐瘠薄等优良特性。
2.4田间管理兴安百里香移栽后,应浇透水,注意保持土壤湿润。移栽初期,应覆盖遮阳网,避免植株脱水或日灼。植株移栽初期,每2~3d,浇水1次,浇水时间选择在傍晚。兴安百里香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移栽1个月后,根据天气和实际情况决定浇水次数,一般生长期可每月浇水1次。定期中耕松土、除草,雨季注意排水。根据植株生长情况追施尿素1~2次,施肥量为5g/m2。入冬前浇越冬水,培土,以利越冬。
3园林应用前景
芳香植物兴安百里香植株低矮,花型优美,适应能力强,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与广阔的应用前景。兴安百里香应用于园林,既可以作为盆栽观赏,又可应用于花坛、花镜、岩石园、香料园等。此外,还可作为林缘、草坪或园路的镶边材料,体现出丰富的层次和群落的多样性。
参考文献
[1]穆丹,梁英辉,孙铭.我国百里香属植物资源研究与开发探讨[J].农业网络信息,2007(4):134-137.
[2]朱军涛,杜广明,赵波.3种百里香属植物形态特征的比较研究[J].草业科学,2006,23(10):38-41.
[3]穆丹,梁英辉.城市不同绿地结构对空气负离子水平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09,28(5):988-991.
【百香果的种植方法与管理(收集3篇) 】相关文章:
初二的日记精选1(整理9篇) 2024-07-01
打羽毛球日记精选1(整理9篇) 2024-06-28
[精选]包饺子日记(整理9篇) 2024-06-26
四年级日记5[精选](整理3篇) 2024-06-26
[精选]六年级日记(整理3篇) 2024-06-25
精选劳动的日记4(整理2篇) 2024-06-23
小鸡的成长日记精选2(整理2篇) 2024-06-23
校庆活动安全预案(收集3篇) 2024-07-01
百香果的种植方法与管理(收集3篇) 2024-07-01
邮递员作文(整理8篇) 2024-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