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科医师工作(收集3篇)

时间:2024-07-08 来源:

重症医学科医师工作范文篇1

本调查结果显示,山南地区急诊疾病谱具有如下特点:(1)急性高原病作为高原地区特有危急症仍值得关注和重视,但目前其发病率有所降低,急性肺水肿和急性脑水肿等重症患者已不多见,这可能与近年来强调预防和早期救治有关,当然高原病的科普宣教也功不可没。(2)消化系统急诊仍占据重要地位。这与当地卫生条件及饮食习惯不无关系,也与高原地区胃粘膜常常处于缺血缺氧状态密切相关〔2〕。高原地区急性胃粘膜病变更加严重,出血量大、时间长,这给预防和治疗增加了更大的难度。(3)创伤患者比例逐年升高,特别是与建设事故相关的高处坠落伤和交通伤增加尤为明显。近年来西部大开发致地区获得了很好的发展机遇,各种建设工作正如火如荼,但其管理水平仍不够完善,导致相关事故受伤人员明显增加。另外,到观光人数近年明显增加,其中包括大量自驾游的人群,但由于高原地区特有环境条件对司乘人员身心的影响,加之当地交通条件的限制,导致各种车祸受伤人员比例增加。急诊医学的理论体系和急诊科采取的模式应由其救治患者的疾病谱来决定,因此,高原地区急诊医学同样应根据这些急症的特点,进行急诊科建设和发展,以更好地开展临床诊治工作。树立并强化急诊医学理念急诊医学有别于传统的临床专科,它不是以独立的器官系统来界定自己的专业范围,而是以疾病的急缓和危重程度来界定,更加注重患者的整体性和救治的时效性〔3〕。从本调研结果及既往临床工作发现,急诊患者占总就诊数比例不高,其绝对数量也较为有限,但急诊患者常常发病急,病情多较为危重,涉及的疾病谱广,需要进行紧急救治,其急救技术具有复杂多样性,对设备配置和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准都有较高的要求,其救治水平和效果对患者家庭甚至社会均可能产生明显影响〔4〕。因此认为,应重视急诊医学建设和发展,树立并强化急诊医学观念,根据急诊医学的自身特点及高原地区急诊患者疾病谱,建立和完善急诊科的发展模式,培训合格的急诊医师,抓住抢救患者的最佳时期,采取切实有效的救治手段,提高急诊患者抢救成功率,防止医疗纠纷和事故发生〔5〕。

规范设置急诊科并配备相关急救设备在现代医学高速发展的今天,特别是随着循证医学的不断进步,各种疾病的准确诊断和有效救治成为现代医学追求的目标。急诊医学也不例外,各种危急重症的诊断及器官功能监测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其有效救治同样有赖于各种急救设备。因此,要提高各种危急重症患者的救治水平和救治成功率,特别是患者的整体性和救治的时效性,必须规范设置急诊科并配备相关急救设备。强化训练并熟练掌握急诊急救技术急诊急救技术的掌握对于提高急诊科和急诊专科医师的地位有重要作用,也是提高和保证危急重症抢救成功率的基础。急救技术可分为手术性急救技术和非手术性急救技术。一个合格的急诊专科医师应掌握伤病员所需的急救技术,包括心肺脑复苏术、气管插管术、呼吸机呼吸支持治疗、电击复律术、有创和无创监测技术等非手术性急救技术;如有条件,也可开展一些手术性急救技术,以尽可能达到救命和恢复患者的生理功能的目的。特别是近年来创伤患者比例明显增加,而这对大多数严重创伤救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主要措施包括手术止血、切除或修补受损的组织和器官、减压等〔4〕。只有熟练地掌握了这些手术性和非手术性急救技术,才能成为名符其实的急诊专科医师。急诊专科医师的培养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急诊医学具有它的理论基础和独特的专业技术,以体现急诊医学的特色,而急诊专科医师的培养则是现代急诊医学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4,6〕。

急诊医师既不是外科医师,也不是内科医师,更不是全科医师,急诊医师就是急诊专职医师。急诊面临的患者往往不是单一系统的单一疾病,多系统、多器官的复杂急症也越来越多,这样的急症不是某一专科医师能够解决的。急诊专科医师首先面对急症患者并给予及时、整体的救治,因此,急诊科医师就是急诊专科医师,是发展急诊医学的主力军。但是本次调研的两所医院缺乏专业的急诊专科人员,仅仅由门诊医师兼管急诊患者,没有经过急诊医学的系统培训,不具有现代急诊的理念,对于各种急救技术也未能熟练掌握,这严重制约了急诊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建议分阶段完成急诊专科医师的培养,以提高急诊工作人员专业化、知识化程度,真正形成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急诊专科医师,从而提高急诊临床救治水平和危重病抢救成功率。综上所述,由于等高海拔地区特有的地理及环境条件,加之经济条件限制,急诊医学建设和发展仍具有明显差距。要提高这些地区急诊患者的救治水平,应不断完善急诊科的建设,改善配套急救设施,加强急诊专科医师的培养,同时加强对各种危急重症的病理生理学机理和高发病及特发病特点研究,有针对性地采取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以提高各种危急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作者:屈纪富胥全宏文亮刘明华彭顺舟

重症医学科医师工作范文篇2

关键词:重症医学教育临床实习创新实践

AProbeintotheInnovationsandPracticeofClinicalInternshipPatternsofUndergraduateStudentsofIntensiveCareMedicine

byZhangAn

Thispaperchieflydealswiththereformofteachingpatternsforclinicinternshipofundergraduatestudentsmajoringinintensivecaremedicine.Itemphasizesnormativeandscientificguidanceofundergraduatestudentsmajoringinintensivecaremedicine,whichmeanscultivatingundergraduatestudents’abilityofclinicapplicationinmanyaspects,andexploringthetrainingpatternsforintensivecaremedicineprofessionalsbycombiningtheoryandpractice,discussingdifficultdiseasesdeathcases,bedsideinteractiveteaching,combiningmulti-mediaandpracticaloperations,andcombiningthecommunicationbetweendoctorsandpatients,thuscontributingtotheconstructionofintensivecaremedicineprofessionals.

Keywords:educationofintensivecaremedicine;clinicalinternship;innovation;practice

中图分类号:R-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重症医学在我国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国内ICU虽然起步晚,但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卫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ICU显得尤为重要,ICU更能体现一个现代医疗单位的医疗水平。而ICU人才短缺,国内尚无医科院校设立重症医学这一专业,由于ICU有着与其他临床科室许多相别之处,故而在学生临床教学方面都有特别的地方。

1、第一周护理老师带教

本周的实习内容为先让学生熟悉环境,如各功能单元、物品存放及日常流程,让学生懂得有关消毒、隔离、洗手等常识,理解院内感然的防控,同时由于ICU病情重,病人监测指标多,线路复杂,让学生懂得该如何观察病情,特别是如何观察、解读监测指标,让学生将症状和体征与客观的监测指标联系起来,为以后的分析判断病情打下基础,有助于学生对重症医学的理解

2、PBL教学法

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融入疑难病例及死亡病例讨论中。日常的查房工作属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多的是教师灌输,但学生刚涉及重症医学专业,其效果有限。由于ICU的病情危重,疑难病例及死亡病例多,非常适合PBL教学法。每周安排一次疑难病例或死亡病例讨论,提前告知要讨论的病例,让学生先查找相关文献,在讨论中,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在教师的整体把握和指导下,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将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知识点贯穿于一个真实的病例,使各学科相互渗透,培养学生以病例的诊治为中心的发散思维和横向思维,从临床医生的角度进行实用性知识的学习。

3、床旁互动式教学:

ICU学科特点方面有:突然性,学科交叉性,学生水平不平衡性。ICU患者起病急、病情重、需紧急处理等特点,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要求高,恰恰重症医学虽然是一门独立学科,但常涉及内外科的各亚专科,学科交叉性决定了其对知识面的要求大于任一学科。床旁互动式教学显得非常重要,让每一位同学都参与病史询问、查体、分析、归纳、提出诊疗计划,充分发表各自意见,然后教师总结,反过来学生再提问,教师再解答。通过学生-教师-学生-教师这种互动式教学,也是便于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4、临床操作培养:

先让学生观看标准的操作视频,如心肺复苏中的胸外心脏按压,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有初步的认识。然后安排学生在模拟人上练习,整个练习过程均有教师做演示、指导、评价,讲解动作要领。通过上述培养后,再让学生在病人身体上操作,在学生操作时用摄像机将过程摄下来,当天或第二天安排时间组织学生观看自行摄制的视频,先让学生讨论、点评,再由教师点评。

5、应用日常医患沟通融入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

ICU常常因为封闭式管理,需要医生同患者家属沟通。通过在教学中传输“以人为本”的医疗观,真正树立为病人服务的思想,为人民行医的理念,而不满足于把疾病处理好。沟通过程中充分尊重病人的想法、要求,尊重他们的生命权、知权情。要理解病人的疾苦,切实为他们解除疾苦。教育学生对待病人要一视同仁。树立医疗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医疗活动是与人打交道的,以合适方式与病人、家属进行有效交流是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所必须学会的技能。

ICU是重症病人集中的地方,病情危重,涉及专业多,各种监测设备多,实习学生刚进入ICU感到无所适从,一片茫然,心理畏惧,这就需要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学有所获,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目前国内ICU尚在起步阶段,虽然卫生部已有ICU医师标准化培训细则出台,但在本科生临床实习方面尚无更多的文献和经验可借鉴。本研究通过探讨ICU本科生临床实习教学模式,探索重症医学的人才培养新方式,将有利于重症医学人才队伍的建设。

参考文献:

[1]任学军张益成王京等.重视临床教学查房提高实习教学质量[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7,27(6):95-96.

重症医学科医师工作范文篇3

【关键词】中医特色护理;重症医学科;应用观察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965-01

中医特色护理工作是中医医院工作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体现中医特色优势的重要方面,将其充分灵活地应用于重症医学科中,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显著[1]。

1资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本研究选择我院重症医学科2010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87例患者,其中男性53例,女性34例,年龄37-70岁,平均年龄(54.8±5.7)岁。87例患者均为急性重症患者,其中15例危重症孕产妇,20例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27例急性左心衰患者,25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所有患者均不能生活自理。

1.2中医特色护理方法中医特色护理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治疗及护理均分床到人,医生和护士组成固定的治疗小组,以便为患者提供连续而完整的治疗护理服务。责任护士应对新入院的患者通过中医评估法――望闻问切来收集其健康资料,观察患者的出汗、恶寒、舌象、脉象等情况,客观真实地填写中医护理记录单,并深入分析患者现存以及潜在的健康问题,以此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及中医标准护理计划。护士应依据医生对患者病情的辨证分型,通过中医特色护理方案施以辩证护理,针对患者自身的实际症状选择中医护理技术帮其解除病痛。

1.3观察指标在对患者施以中医特色护理前后均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为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总分100分。并观察记录2010年、2011年、2012年3年的重症医学科院内的感染情况。

1.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结果以P

2结果

2.1实施中医特色护理后,87例患者的调查问卷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

3讨论

中医特色护理工作是中医医院工作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体现中医特色优势的重要方面,将其应用于重症医学科中,能有效地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但在临床实践中一些主客观原因导致该项工作难以顺利展开:护士在应用护理技术的时候,需要相关医师的配合才能得以顺利完成;各中医院均有专职针灸及推拿理疗医师,护士即便接受了专业培训,但没有资格证[2]。针对以上影响因素,本研究强化了对医护人员相关知识及技术的培训,并结合责任制护理模式,成立医护治疗小组,以此促使护士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患者治疗方案的讨论,提高护士的成就感和责任心,使其在护理过程中能主动地观察患者疗效,及时发现问题,灵活解决问题,再加上医师的积极配合,必然能保证中医特色护理的顺利开展[3]。

本研究认为在重症医学科中施以中医特色护理应该注意以下三点:首先,务必要重视中医特色护理,充分认识到其积极作用;其次,医护人员应该转变自身观念,切实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工作意识;最后,不断完善中医特色护理相应的操作规程及制度,并保证各项措施能够落到实处。

综上所述,对重症医学科患者施以中医特色护理应根据患者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以此提高护理质量,促进医患和谐,降低感染率,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肖国锦,杨人,周颖,等.浅谈中医特色护理在ICU中的临床实践[J].医学信息,2013,(17):216-217.

【重症医学科医师工作(收集3篇) 】相关文章:

[精选]开学日记(整理5篇) 2024-07-04

精选小学四年级数学日记(整理2篇) 2024-07-04

开学第一天日记精选(整理9篇) 2024-07-04

[精选]暑假旅游日记20(整理12篇) 2024-07-03

万圣节日记精选1(整理9篇) 2024-07-02

初二的日记精选1(整理9篇) 2024-07-01

打羽毛球日记精选1(整理9篇) 2024-06-28

重症医学科小讲课(收集3篇) 2024-07-09

重症医学科医师工作(收集3篇) 2024-07-08

公务员个人思想总结(收集3篇) 2024-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