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科小讲课(收集3篇)

时间:2024-07-09 来源:

重症医学科小讲课范文篇1

1突出儿科特色

中医儿科学作为一门临床学学科,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在中医儿科学的教学中,难免一些内容与以前所学的方剂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等有所重复。为了避免相同知识的重复讲解,在讲授重复知识时可以采用提问式的方法,让同学参与互动,使其更好的巩固这部分内容。比如讲到四诊概要时,大部分内容是中医诊断学中所学的内容,但是要突出儿科的特色,像小儿望指纹、小儿切脉方法等,要详细讲解;比如感冒、咳嗽、哮喘、呕吐、泄泻等,这些疾病同样是中医内科的常见病,但重点讲解小儿与成人的不同点,通过比较加深印象。

2不避中西医之嫌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儿科疾病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由我国古代四大证“疲、痘、惊、府”转化为现代儿科四大重点防治疾病“腹泻病、贫血、小儿肺炎、徇偻病”,儿科病的病种在发生着变化。同样,一些疾病如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多发性抽动症,川崎病等发病率逐年增高,而在我国古代医籍中很少记载,另外比如小儿肺炎和急性肾小球肾炎等疾病,现代西医治疗有明确的疗效。所以在讲解这些疾病时应该注重西医知识,特别是西医治疗疗效迅速、作用肯定的危重证候,要详细讲解诊断要点及西医的抢救措施。本着发展中医儿科学的观念,不避中西医之嫌,培养学生的综合临床能力,适应现代医学发展趋势。

3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多年来中医儿科教学多采用课堂教学为主的方法,即以教材和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但是单纯的课堂讲授被称为“填鸭式”教学,教师单凭口头和文字描述,教学形式单调,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欠佳。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角色和地位,由课堂上的“绝对权威”转变为提供高水准指导与支持的“教练”。课后提出一些超出课本范围的“难题”,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激发学生对于本门课程的兴趣,这种教学模式非常符合中医儿科学的教学特点,使理论与临床实践形成有机结合。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经过精细设计,教学目标所要求掌握的课程内容被严谨地安排在这些问题之中。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转化为“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的教学模式,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重视临床见习

由于在现代临床工作中,传统中医诊疗方法的运用明显少于西医疗法,以致课堂学的中医知识没有实践机会,久而久之,中医药院校毕业生不会开中药,不会运用中医理论诊疗疾病。因而在中医儿科学的教学中应该重视临床见习,选择一些具有典型证候的患者,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中医诊法,启发学生中医辨证论治的思维。中医儿科学的临床见习,可以采取参观教学、病例讨论、实际操作等多种形式,力争使学生及时看到相关病例,使学生不只是在“黑板”上学会看病,更重要的是对其临床应用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重症医学科小讲课范文篇2

关键词中药药理学;解表药;授课思路

中图分类号:G642.4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6-0108-02

中药药理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1]。解表药是中药药理学各论的第一章,所以讲好解表药,不仅为以后章节的学习做好铺垫,也有利于学生熟悉中药药理学的课程特点,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调动学习这门课的积极性。

解表药分为概述和常用药物两部分内容,概述是概括总结本章药物的共同作用和应用的,掌握了概述部分的内容,就掌握了本章药物的共性作用,讲解常用药物时,只需要重点讲授代表药物不同于概述的作用及作用特点。因此,概述内容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讲好概述内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是笔者在讲中药药理学解表药概述时的一些思考和经验,供参考。

1结合中药学讲功效和药性

虽然解表药在中药学里已经讲过它的功效和药性,但在中药药理学课程里还要讲,只是讲的侧重点不同:中药药理学讲功效和药性主要是从功效出发,联系其药理作用,从药性分析产生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解表药具有发散表邪、解除表证的功效,从功效可以分析,表邪是致病原因,发散表邪是对因治疗,解除表证是对症治疗,为后面讲表证与现代医学的关系埋下伏笔。另外,解表药多味辛,辛味的功效能发散,即发散表邪,而辛味药的有效物质基础是挥发油成分,解表药中大多数药物都含有挥发油成分,即挥发油成分是解表药发散表邪的有效物质基础。

2结合中医学、现代医学讲主治病证及与现代医学的关系

中药学课程里已经讲过解表药的主治证,在这里重点是讲表证的主要症状表现及原因,为后面讲药物的药理作用埋下伏笔。表证的临床表现主要有恶寒、发热、头身痛、咽喉痒痛等症状[2],接下来分析表证与现代医学的关系及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现代医学认为表证与上呼吸道感染及传染病初期疾病症状相似。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原因与机体受凉有关,寒冷刺激作用于机体,可使体表皮肤血管收缩,并引起呼吸道黏膜血管收缩,使局部缺血、缺氧、抵抗力降低,原先存在于上呼吸道的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等)则乘机侵入黏膜上皮细胞生长繁殖,导致炎症反应而出现上述疼痛及炎症症状。恶寒、发热是由于寒冷刺激作用于机体后,使体表皮肤血管收缩,体表血流量减少所以恶寒;又由于血管收缩,散热减慢,体内热量散发不出去,所以又发热。因此,从现代医学的角度分析,表证的主要病因是病原微生物的感染(细菌、病毒等),临床症状主要是发热、炎症、疼痛等。

3结合药理学讲与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

既然表证与现代医学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相似,以发热、炎症、疼痛为主要症状,那么解表药的主要药理作用应该与解除这些症状有关。所以在讲授解表药的现代药理作用时,应从解表药功效出发,结合现代医学病症及药理学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地讲解,每个药理作用都有一个精彩的知识点,都会引发思考。

发汗和促进发汗作用中医学认为解表药都有发汗或促进发汗作用,通过发汗使表邪从汗而解。此作用需要重点讲解发汗和促进发汗的不同。发汗作用是直接作用,如麻黄能促进汗腺分泌而具有直接的发汗作用;促进发汗是间接作用,如桂枝、生姜通过扩张血管,促进、改善血液循环而协助发汗。由此又可引申麻黄和桂枝为什么常常相须为用,用于风寒表证?因为桂枝助麻黄之发汗。另外还要注意,解表药中以发散风寒药的发汗作用最强,此作用与发散表邪功效相关。

解热和降温作用解热和降温概念不同,解热是使发热者的体温降低,降温是指将正常体温降低到正常值以下。大多数解表药具有不同程度的解热作用,有些药物还有一定的降温作用,如柴胡。这个知识点需重点讲解发散风寒药和发散风热药解热机制有何不同。发散风寒药主要是通过发汗、扩张血管而解热,而发散风热药多与抗内毒素、干预内生致热原的释放及炎症因子前列腺素E的合成等有关。此作用与解除表证发热症状相关。

镇静、镇痛作用疼痛是表证的主要临床症状,多数解表药有不同程度的镇痛作用,有利于消除头痛如裹、周身酸痛、咽喉痒痛等症状;另外,镇静作用也有利于消除或缓解表证的临床症状,所以该作用也与解除表证功效相关。

抗炎、抗过敏炎症和过敏是表证和上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理改变。解表药有良好的抗炎、抗过敏作用。此内容应结合病理学和药理学的炎症、抗炎药物知识点,重点讲解解表药抗炎、抗过敏的作用和作用机制。先介绍炎症的病理改变,为后面讲解药物的作用做铺垫。炎症早期以毛细血管扩张,白细胞的浸润和吞噬,红、肿、热、痛为主要病理改变,炎症后期以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及肉芽组织的形成,疤痕和粘连的形成为主要病理学改变[3]。

药理学上讲过两类具有抗炎作用的药物,一类是非甾体类解热镇痛抗炎药,改善炎症早期红、肿、热、痛作用明显,而对炎症后期几乎无效,抗炎机制与抑制花生四烯酸的代谢,抑制前列腺素类的代谢产物产生有关;另一类是甾体类抗炎药,即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这类药物抗炎作用强大,对炎症早、后期作用都非常显著[4]。如果某个解表药对炎症早期的红、肿、热、痛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对炎症后期的肉芽形成和增生没有作用,那么这个药物的抗炎作用就可能类似解热镇痛抗炎药,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花生四烯酸代谢有关;如果某个解表药对炎症早、后期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那么这个药物的抗炎作用就可能类似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作用机制有可能是本身具有皮质激素样的作用,或能够促进皮质激素的合成。

另外,风邪袭肺,常可引起鼻痒、清涕、哮喘和皮肤痒疹等,类似于现代医学的过敏症状。解表药麻黄、桂枝、生姜、荆芥等对多种致敏剂所引起的过敏反应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作用机制与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抑制抗体、过敏介质生成等有关。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表邪是外邪客表所致,细菌、病毒等均可视为外邪。大多数解表药具有一定的抗病毒、抗菌能力。这个知识点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是,虽然中药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没有抗生素强,但对病原微生物感染依旧有很好的治疗作用的原因是什么?这是因为中药还可以通过抗炎、镇痛、解热、抗内毒素等作用而达到治疗感染的目的。

4结合药理实验讲实验方法

中药药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它所涵盖的知识都来源于实验结果,因此在学习中药药理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实验方法和原理的介绍。比如在解表药中介绍着色法发汗实验方法,急性期的炎症模型、亚急性期的炎症模型、晚期的炎症模型,发热动物模型、疼痛动物模型(热板法、化学刺激法、压尾法等)。实验方法的介绍一方面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另一方面帮助学生理解深奥的专业术语和实验结果表述,培养学生的中医药研究思维。

5小结

概述讲完后一定要有一个小结,总结功效与药理作用之间的关系。因为中药药理学的学科任务就是用现代的科学理论阐释中药防治疾病的作用和作用机制,所以药理作用的讲解最终要回归到与功效的相关性上。解表药与发散表邪相关的药理作用主要有发汗、抗菌、抗病毒等;与解除表证相关的药理作用主要有镇静、镇痛、解热、抗炎、抗过敏、止咳、祛痰等作用。此小结给概述部分的内容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使所讲的内容系统、清晰化,也方便了学生的记忆。

参考文献

[1]陈长勋.中药药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2]钟赣生.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重症医学科小讲课范文篇3

1适时更新教学大纲合理安排授课内容

根据五年制中医学专业本课程学习的目的和要求、学时安排和具体情况,对教学大纲进行了更新,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重组、整合、增减等处理:(1)目前使用的教材为《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部级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九版)·中医儿科学》,该教材由汪受传、虞坚尔主编。教材具用很强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能充分体现教学大纲的要求,内容适合专业课程体系的要求。(2)一些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为必讲内容,如肺炎喘嗽、哮喘病、泄泻病等。安排学生自学临床少见病、罕见病如寄生虫病、胎怯病、硬肿症。(3)个别疾病虽然常见,但与其他疾病相似或学生较易理解,如咳嗽病、奶麻等,我们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谈论学习。(4)部分学生不易理解、掌握的内容和疾病,如腹泻病涉及的小儿液体疗法、小儿惊风等作为教学中的难点进行讲解。(5)“多发性抽搐症”这一节多年来在儿科及针灸学均有讲授,为了避免学科间不必要的重复,节省教学时数,重新修订教学大纲,将此节定为自学内容。通过精简课程,调整教学内容,减少重复,进一步拓宽了医学生的专业培养口径。

2改革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新世纪对医学生的要求不仅是具备广泛的专业技能、扎实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要求学生具有自学、不断自我完善的能力及较广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创新意识。为此,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特点,尝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1)自主学习:对于教材中要求熟悉和了解的部分章节如便秘病、鹅口疮等以此种方式要求学生自学,教师采取答疑、总结等方法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等进行解答和归纳总结。2)小组讨论。分两种情况进行。对学生不分专业的给予同一问题进行讨论,如“你如何理解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在儿科有何特点?”、“对小儿推拿疗法有何认识?”。(2)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方案。如第七章肝系疾病的第三节癫痫,对于中医专业的学生可提出以下问题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并解答:①本病除与晕厥、癔病性发作鉴别外,还可和哪些疾病进行鉴别,其鉴别要点有哪些?②本病治疗上有哪些单方验方?而对于针推专业学生可提出以下问题:①癫痫发作期和缓解期取穴有何异同?②《千金药方》中的“十三鬼穴”为哪些穴位?3)病例分析。教师结合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给予学生典型病例,各小组通过讨论得出结论。如肺炎喘嗽和咳嗽病通过实际病例的对比,加深学生对疾病诊治的理解和区分。4)情景模拟。借助大学实训室、模拟人系统,模拟儿科常见急症如高热惊厥、哮喘持续状态等,检验学生对急重症处理的能力。

3重视实践教学注重能力培养

中医儿科学作为临床主干课程建立了本科生临床导师制度,在学生科室轮转学习的基础上,为每位学生配备1—2名临床教师,对学生技能、临床思维和职业规范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强化。同时,聘请老中医工作室成员担任“中医学专业优秀本科生个性化培养计划”临床导师,并在基础学习阶段就予介人。学生经实训考核后,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实习教学中采取:人科告知一实际讲解一学生侍诊或独立操作一出科考试的程序模式。通过实习,带教老师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有针对性的讲解,并利用教学录像、典型病例讨论等方法强化和锻炼学生的临床能力,使学生在采集病史、查体、书写病历、中医辨证思维方法及独立分析处理病人等方面得到提高。

4建立网络课程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开通中医儿科学网络课程,提供中医儿科学教学大纲、授课教案、实验指导、练习自测、参考文献、外文资料及现场教学录象等,开辟了中医儿科学的专门网页,补充和丰富教学手段,网络教学资源定期予以更新。(1)将相关教学资料上网公布,如教案、教学幻灯片、网络课件、参考文献等,以供学生自学或深入学习。(2)编写了中医儿科学相关病证的思考题和病案分析题,供学生讨论、练习,提高其辨证思维能力和对中医儿科学理论的进一步理解。公布部分教授上课、査房、讲座的录像,以供学生观摩学习。开设教师E-mail与学生交流,加大互动力度,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随时进行解答,并反馈回课堂教学作为讨论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网络沟通,使教学变成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成为课堂问题教学的内容,使教学水平在教与学的互动中不断提高。

5改革考试评价方式实施教考分离

采用理论课考核形式和临床实践成绩评定相结合的评估方法。理论考试除在期末考试中采用闭卷考试、机考等形式外,还加强了中医儿科实习中的临床操作、诊疗技能、论文撰写等考试改革,注意考察学生解决临床基本问题的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体现课程系统整合后基础与临床知识相结合的特点。临床实践成绩评定分为岗位准入、职业态度考核、出科考试、毕业考试等几部分,以国家执业医师考试技能实践部分标准为蓝本,既考察学生的操作熟练度,也注重考察对操作意义的理解,并使用模拟人进行实际的单人考试,保证公平公正。

【重症医学科小讲课(收集3篇) 】相关文章:

[精选]开学日记(整理5篇) 2024-07-04

精选小学四年级数学日记(整理2篇) 2024-07-04

开学第一天日记精选(整理9篇) 2024-07-04

[精选]暑假旅游日记20(整理12篇) 2024-07-03

万圣节日记精选1(整理9篇) 2024-07-02

初二的日记精选1(整理9篇) 2024-07-01

打羽毛球日记精选1(整理9篇) 2024-06-28

古代东方文学特点(收集3篇) 2024-07-09

重症医学科小讲课(收集3篇) 2024-07-09

重症医学科医师工作(收集3篇) 2024-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