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管理范文篇1
关键词:压力容器;管理;焊接质量;措施;发展
Abstract:withtheboiler,pressurevesselandpipeparametersgreatlyincreasedandapplicationfieldofexpanding,abouttheweldingtechnologyrequirementsisincreasing,theweldingprocessofpressurevesselshallbeinstrictaccordancewiththenationalstandardsandrelevantregulations,withmanyyearsexperienceandrelatedinspectionstandardandtheunderstandingofthelawsandregulations,thispaperdiscussesthepressurevesselintheproductionprocessofhowtoimprovetheweldingqualitycontrolmeasuresandmanagementmethods.
Keywords:pressurevessels;Management;Thequalityofwelding;Themeasure;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TH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压力容器,英文为pressurevessel,是指盛装气体或者液体,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贮运容器、反应容器、换热容器和分离容器均属压力容器。压力容器是保持内部或外部压力的容器。为保证压力容器安全正常运行,必须保证压力容器焊接质量,否则将可能发生泄漏甚至爆炸事故,危及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本文对影响压力容器焊接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影响焊接质量的工序进行控制,从而保证压力容器的焊接质量。压力容器焊接质量的控制主要包括焊接前准备控制、焊接过程控制和焊接后检验控制。
1.压力容器的主要焊接技术分析
1.1锅炉、压力容器和管道均为全焊结构
锅炉、压力容器和管道均为全焊结构,焊接工作量相当大,质量要求十分高。焊接工作者总是在不断探索优质、高效、经济的焊接方法,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进步。以下重点介绍在国内外锅炉、压力容器与管道制造业中已得到成功应用的先进高效焊接方法。
1.2双面脉冲MAG自动焊接生产线
为提高锅炉热效率,节省材料费用,大型电站锅炉式水冷壁管屏均采用光管+扁钢组焊而成。这种部件的外形尺寸与锅炉的容量成正比。一台600MW电站锅炉膜式水冷壁管屏的拼接缝总长已超过万米。因此必须采用高效的焊接方法。
1.3.对接高效焊接法
锅炉受热面过热器和再热器部件管件接头的数量和壁厚,随着锅炉容量的提高而成倍增加,600MW电站锅炉热器的最大壁厚已达13mm,接头总数超过数千个。传统的填充冷丝TIG焊的效率以远远不能满足实际生产进展的要求,必须采用效率较高的且保接头质量的溶焊方法。
1.4.厚壁容器
厚壁容器纵环缝的窄间隙埋弧焊厚壁容器对接缝的窄间隙埋弧焊是一种优质、高效、低耗的焊接方法。自1985年哈锅从瑞典ESAB公司引进第一台窄间隙埋弧焊系统以来,窄间隙埋弧焊已在我国各大锅炉、化工机械和重型机械等制造厂推广使用,近20年的实际生产经验表明,窄间隙埋弧焊确实是厚壁容器对接焊的最佳选择。
1.5大直径厚壁管生产中的高效焊接法
随着输送管线工作参数不断提升,大直径厚壁管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制造这类管材量经济的方法是将钢板压制成形,并以1条或2条纵缝组焊而成。由于厚壁管焊接工作量相当大,为提高钢管的产量,通常采用3丝,4丝或5丝串列电弧高速埋弧焊。5丝埋弧焊焊接16mm厚壁管外纵缝的最高焊接速度可达156m/h,焊接38mm厚壁管外纵缝的最高焊接速度可达100mm/h。
2压力容器焊接质量的控制措施
2.1.焊工的管理
在压力容器的生产过程中对压力容器质量起到决定性作用的焊工不容忽视。因此,焊接压力容器的焊工必须按照《锅炉压力容器焊式考试规则》进行考试,取得焊工合格证后,才能在有效期间内担任焊接工作。焊工应按焊接工艺施焊。制造单位检查员应对实际的焊接工艺参数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从事压力容器生产的焊工必须持证上岗。焊工必须通过相应考试取得焊工证,并在有效期内承担合格证规定范围内的焊接工作。持证焊工中断受监查设备的焊接工作六个月以上,必须重新考试并合格后,才能重新担任受监查设备的焊接工作。压力容器制造单位应建立焊工技术档案,这样可从焊工焊接业绩档案中全面了解每一名焊工的技术状况,便于管理和提出持证焊工免去重新考试的审请、定期组织焊工学习有关标准和法规等,制订焊工培训学习计划,不断提高焊工的技术业务水平,牢固树立产品质量第一的观点,确保压力容器的焊接质量。
2.2压力容器的组焊的主要质量要求
在压力容器上焊接的临时吊耳和拉盘的垫板等,应采用与压力容器壳体相同或在力学性能和焊接性能方面相似的材料,并用相适应的焊材及焊接工艺进行焊接。临时吊耳和拉盘的垫板割除后留下的焊疤必须打磨平滑,并应按图样规定进行渗透检测或磁粉检测,确保表面无裂纹等缺陷。打磨后的厚度不应小于该部位的设计厚度。不宜采用十字焊缝。相邻的两筒节间的纵缝和封头拼接焊缝与相邻筒节的纵缝应错开,其焊缝中心线之间的外圆弧长一般应大于筒体厚度的3倍,且不小于100mm。
2.3受压元件之间
受压元件之间或受压元件与非受压元件组装时的定位焊,若保留成为焊缝金属的一部分,则应按受压元件的焊缝要求施焊。
2.4压力容器焊接部位
压力容器主要受压元件焊缝附近50mm处的指定部位,应打上焊工代号钢印。对无法打钢印的,应用简图记录焊工代号,并将简图列入产品质量证明书中提供给用户。
2.5焊接接头返修的质量要求
应分析缺陷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返修方案。返修应编制详细的返修工艺,经焊接责任工程师批准后才能实施。返修工艺至少应包括缺陷产生的原因;避免再次产生缺陷的技术措施;焊接工艺参数的确定;返修焊工的指定;焊材的牌号及规格;返修工艺编制人、批准人的签字。同一部位的返修次数不宜超过2次。超过2次以上的返修,应经制造单位技术总负责人批准,并应将返修的次数、部位、返修后的无损检测结果和技术总负责人批准字样记入压力容器质量证明书的产品制造变更报告中。
2.6返修的现场记录
返修的现场记录应详尽,其内容至少包括坡口型式、尺寸、返修长度、焊接工艺参数、焊接电流、电弧电压、焊接速度、预热温度、层间温度、后热温度和保温时间、焊材牌号及规格、焊接位置等、和施焊者及其钢印等。求焊后热处理的压力容器,应在热处理前焊接返修;如在热处理后进行焊接返修,返修后应再做热处理。
2.7压力试验后需返修
压力试验后需返修的,返修部位必须按原要求经无损检测合格。由于焊接接头或接管泄漏而进行返修的,或返修深度大于1/2壁厚的压力容器,还应重新进行压力试验
3.我国焊接技术的新发展
3.1锅炉集箱密排接管的焊接技术
集箱筒体上焊有密排接管是其固有的特点,一台200MW电站锅炉集箱上接管的总数接近1万个,焊接任务量极其繁重。由于这些接管大多数是密排布置,接管的间距较小,焊接自动化的难度较大。长期以来,大多采用焊条电弧焊,但效率低下,且焊接质
量不易保证。近期,许多锅炉制造厂改用实芯焊丝或药芯焊丝气体保护半自动焊,效率可提高0.5~1倍,焊材节约20%~30%,但仍摆脱不了手工操作,因气体保护焊焊枪重量大于焊条电弧焊焊钳,焊工的劳动强度反而增加,因此,推广这种半自动焊的阻力较大,且必须探索更先进和实用的解决办法。从近期的发展趋势来看,焊接机械手和焊接机器人是实现集箱密
集接管焊接机械化和自动化的有效途径。
3.2集箱接管焊接机器人工作站。
集箱密排接管采用焊接机器人自动焊接理应是最佳的解决方案,不少锅炉制造厂,如“武锅”、“上锅”和“哈锅”曾从国外引进了集箱接管焊接机器人,但使用效果不甚理想。这主要归因于早期的焊接机器人功能达不到集箱密排接管焊接的技术要求。最主要的是必须掌握以下两项关键技术,即焊枪在待焊接管起弧点的自动检测精确定位及焊枪在焊接过程中自动跟踪接缝的轨迹;其次应当选定适于机器人焊接,并能确保焊缝质量的焊接工艺方法。图19示出近期研制成功的集箱接管焊接机器人工作站全貌。其由倒置安装的6轴机器人、悬臂横梁、轨道行走平车、翻转机、焊接电源和送丝机及中央控制器等组成,配备焊缝检测定位和接缝轨迹跟踪系统,确保焊枪在待焊接缝起始点准确定位,通过对电弧参数的控制自动跟踪接缝的轨迹。中央控制器可按预编程序协调控制工作站的所有模块。计算机软件则对机器人工作站各运动轴的动作进行程序控制和管理,并使其具有人机对话和故障诊断功能。该机器人工作站在20000mm行程内重复定位精度为0.2mm,机器人各轴的重复定位精度为0.1mm;适用的接管外径为25~150mm,接管最大高度为1000mm,接管壁厚为3~15mm;最小轴向和周向管间距为50mm;焊接工艺方法为优化脉冲MIG/MAG焊;如改用自保护药芯焊丝电弧焊可将管间距减小至35mm。按上述技术特性数据,这种机器人工作站可以满足大多数集箱接管焊接的技术要求。
参考文献:
[1]赵淑珍,驻厂监检中应加强压力容器焊接工艺的审查.《中国特种设备
安全》.2010(10):40-43.
[2]董正祥,刘峰,田为民,孙先强,王卫国,油田在用压力容器主要缺陷
压力管理范文篇2
摘要:该文首先讨论了压力管理的概念及其相关理论,并介绍了几种压力管理的模型,这几个模型为压力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最后,该文重点介绍了压力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结合的切入点,旨在为建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提供思路。
http://
关键词:压力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压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影响。根据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健康机构的报告,工作压力过大已经成为了社会问题,由此引发的疾病是生产力减弱的一个主要原因,甚至可造成经济损失。田野以及缪丽华(2008)援引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认为:心理压抑将成为21世纪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我国现阶段把经济发展放在首位,正经历着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企业员工面临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因此企业更应该重视压力管理,没有或者不适当的压力管理都将会影响生产效率,从而影响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一、压力的概念及理论
晏英(2005)在先前文献后,认为压力的概念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指那些使人感到紧张的事件或者环境。第二方面,压力是指一种主观的反应。从这个意义上讲,压力是一种心态,它是人体内部出现的解释性的、情感性的、防御性的反应过程。第三方面,压力可能是对需要或者伤害侵入的一种生理和行为上的反应。胡春光(2005)认为,人类存在着广泛的跨越文化的基本需要,在工作环境中,基本需要存在着相应的表现形式,当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或受到威胁时就会产生基本工作压力。
二、与组织压力管理相关的重要模型
关于工作压力的作用机制,国外学者提出了一些具有预测意义的、与组织管理相关的模型。这些模型为压力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1.工作要求-控制-社会支持模型。工作要求-控制-社会支持模型(JRC)是出现较早的一个关于工作场所的模型。它是对工业化大生产时代生产线上的操作工人所面对压力的解释。工作控制包括决策权(能够选择任务完成的方式和时限)和技能判断力(指一个工作是否是枯燥的和重复性的,需要的技能可以在多大的程度上进行拓展和开发)。后来这个模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认为来自同事和上司的社会帮助也可以减缓工作的紧张性。
2.付出-回报不平衡模型。付出-回报不平衡模型适应于各类的职业,应用最多的是服务型行业。该模型认为,工作角色是个体需求(自尊和自我效能)和社会需求的连接纽带。工作可以从社会交换中获得回报,在付出与获取之间不能互惠时(如高付出/低回报的条件下),就会在情绪和生理层面产生持续的紧张反应。在我国,目前由于付出/回报不平衡引起压力的案例很多,如工作要求苛刻却不稳定、获得了很好的业绩也不能得到升职等等。
3.压力应对的层次理论。这套理论认为,管理压力的最好的办法是创造和规划出一种没有压力源的新环境,他们将这种策略称为“规划策略”。第二个策略是要增强个体应对压力的技能,称为“前摄策略”。这种办法可以使组织或者个体迅速恢复到正常的活动水平。第三种策略是消除压力不良影响的速效药。当压力产生后,个体采取一些建设性的策略(如暂时的放松技术等)来应对紧急情况所造成的压力状态,称为“反应性策略”。
三、工作压力对组织的危害
赵娅(2012)指出,工作压力对组织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压力对企业核心成员的危害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兴衰。对于领导者和高层管理者来讲,他们对压力过度反应所引起的恐慌可能会像传染病一样迅速蔓延,最终使部下的压力感剧增,团队的整体工作效率会急剧下降,严重的会造成组织解体。
其次,工作压力问题会增大企业的管理成本。很多研究表明,工作压力过大会提高员工的跳槽率。这必然就会增加员工招聘、职业定向和培训等方面的相关成本。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工作压力引发的法律诉讼问题越来越多,最终的结果往往以企业的高额赔付而告终。在美国20世纪80年代10年间,压力伤害案件增加了3倍多。国内工作压力过大引发的员工赔偿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企业界的关注。来自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每天要产生5000个职业病人,中国的企业界每天都为他们支付约2000万人民币的损失。
最后,压力会直接影响企业绩效。大量的研究表明,压力与绩效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在适当的范围内,压力会提升工作绩效,压力程度无论是超过或者低于一定的水平,都会引起工作绩效的下降增加对人力资源进行压力管理方面的投入。依据美国健康和人文服务在1995年的报告,美国对员工的压力与职业健康投入1美元,将有5-7美元的回报。总之,随着社会和企业发展出现的新特点,压力管理将成为人力资源管理落实人本化管理的具体措施,从组织角度解决员工的压力困扰将成为人力资源管理者所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
四、组织中的压力管理模型
查阅近几年有关组织压力管理的文章,大部分学者都倾向与从个人、组织、社会三方面着手。胡春光(2005)在其硕士毕业论文中专门研究了三层面压力管理模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层面策略:减少、消除或控制组织因素压力源。例如,改进工作本身(包括工作丰富化、合理安排工作负荷),改进管理方式,改善人际关系,减少角色压力等等;
第二层面的压力管理策略:员工压力的应对。员工个人压力应对包括三个部分:自身存在的压力源的管理、认知改变、压力症状的消除;
第三层面的压力管理策略:过度压力的治疗。在组织中,即使实施了压力源的减少、消除与控制等预防措施,员工也掌握组织工作压力管理研究了一些压力的自我应对方法,员工仍然可能承受着过度的压力,形成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工作、生活及健康。
五、如何将人力资源管理与压力管理相结合
从一般意义上讲,细致认真地执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不同管理职能,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由于管理不善而造成的工作压力。国内外的关于类似观点的论述已经很多,本文不再赘述。以下仅在指标和维度的设计上进行比较详细的论述。
1.通过工作分析确定职位对压力承受力的要求。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基础性职能,其作用主要是获取工作内容、任职资格和工作环境等信息,最终达到人职匹配。但是,从目前的研究和管理实践来看,很少有研究者和管理实践者系统考虑职位对个体心理压力承受力的要求。根据心理生理学的观点,个体承受压力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天赋性和遗传性。然而,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压力情境下工作已经几乎成为各个行业和领域的常态。
2.针对不同的压力源制定人员测评方案。马可一和王重鸣(2003)认为,从组织因素看,降低压力危害的努力应该从员工甄选开始。在人员的甄选中,考察压力所采用较多的方法是压力面试。不同个体应对不同压力源的敏感程度和承受力也是不同的。例如,有的个体可能更多地感受到时间压力,有的个体可能难以处理人际压力,而有的个体可能难以应付突发性的情景压力。因此,应该根据不同职业性质来确定压力源的类型,然后在选拔测评中根据不同压力源类型设计出不同的压力测试方法,对应聘人员的抗压能力进行针对性的测试。
3.增强薪酬体系的公平性和完善性。田野及缪丽华(2008)等人提出的“增强薪酬管理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压力感。薪酬主要是对人力资源所付出的体力劳动和智力活动的一种回报。而有的研究者认为,还有另外一类劳动是被人们所忽视的,这就是情绪劳动。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情绪劳动就是为了挣钱而出卖情绪。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工作都属于情绪劳动,如演员、医生、教师、服务业从业人员等。在薪酬体系的设计中,应该将情绪劳动纳入到回报的范围之内,以增强薪酬体系的科学性、完善性和公平性。
4.提升培训方案的针对性。培训是现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项重要职能,在开发员工潜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也是目前公司在缓解员工压力时常用的一种手段。工作技能培训可以直接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但是,由于培训管理的相对滞后,培训在实践中都没有很好地起到缓解压力的作用。事实上,部分压力是员工的个人因素造成的,例如认知问题、态度问题、个性问题。这类问题是可以通过心理减压来解决的。然而,有很多问题是由于组织管理不善造成的。例如,薪酬分配不公、绩效管理系统存在巨大漏洞、并购、扩张等,这些问题单纯通过心理培训不能够得到根本解决的。特别地,如果采用培训的手段缓解由于组织管理不善造成的压力,可能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5.转移职业生涯规划的工作重心。张佳睿(2007)指出,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是组织和员工为了满足各自和对方的需要而采取的对职业行为进行有意识管理的行为。随着商业竞争和技术革新的剧烈程度日益加深,组织和员工之间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与冲突。企业越来越难以保证为员工提供持续稳定的工作和职业发展机会,员工也越来越意识到自己随时可能面对职业危机。在这种形势下,组织对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中心也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注重保证员工的工作安全感,注意开发员工顺畅的职业发展通道,开始转向如何开发员工的受雇佣能力,提高他们对工作的心理成就感。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缓解员工由于并购、裁员和职业变化带来的压力。
http://
参考文献
[1]胡春光.组织工作压力管理研究.硕士,中国海洋大学,2005
[2]马可一,王重鸣.组织压力管理的最新研究进展[J].心理科学,2003(5):864-865
[3]田野,刘兰静,缪丽华.企业压力管理研究综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11):49-51
[4]晏英.工作压力管理理论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硕士,吉林大学,2005
[5]张佳睿.基于压力管理的员工帮助计划(EAP)研究.硕士,兰州大学,2007
[6]赵娅.基于胜任力模型的知识型员工压力管理机制设计[J].企业经济,2012(8):42-45
压力管理范文篇3
[关键词]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安全管理系统;应用分析
为了保障石化企业的安全生产,提高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的管理水平,人们就将安全管理系统应用到其中,从而保障了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效益。而且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人们也将许多的科学技术和设备应用到了安全管理系统当中,这不仅使得原管理系统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还满足了石化企业经济发展的相关要求,从而让安全管理系统的使用功能得到不断的提升。下面我们就对安全管理系统在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管理中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介绍。
一、压力容器和管道管理中的相关问题
在石化企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的安全管理工作十分的重视,这不仅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密切的关系,还关系到企业的经济发展。为此我们在对其进行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就要将许多先进的管理技术、理念以及设备应用到其中,从而使得安全管理系统的应用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然而,从当前我国大多数石化企业安全管理系统在压力容器和管道管理中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人们在压力容器和管道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其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资料管理缺乏规范性。目前,我们在对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技术资料信息比较复杂,那么这就使得人们在对其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有着过大的工作量。而大多数石化企业在对其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由于还是采用的传统的管理方法,其管理技术缺乏规范性,因此这就使得人们在压力容器和管道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2.技术资料不全面。在对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所涉及的管理内容主要有机械设备的检修、检验以及更换等方面的工作。但是,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由于管理人员所掌握的技术资料不够全面,因此导致管理人员在对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无法准确、及时对其设备管理的相关信息进行掌握,这就容易导致人们在压力容器和管道进行检修、和检验的过程中存在着相应的问题。
3.安全管理系统在对其信息资料进行统计的过程中问题。人们在对压力容器和管道进行检测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对其相关的数据信息进行记录,从而保障人们在后期设备维护和检修当中不会出现相应的问题。然而在我国大多数石化企业当中,人们在对管理系统进行综合统计分析的时候,对薄弱环节不够明确,这就使得企业在生产管理的过程中,无法保证其设备的安全运行。
二、安全管理系统
1、系统特点。(1)管理系统的管理模式、管理内容、管理流程、信息格式等都体现了国家有关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安伞监察法规的原则要求。(2)能完全满足中国石油企业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安全管理工程的实际需要,提高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运行的安全性和管理效率。(3)采用了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安全科学技术与安全生产管理的原理与方法,能降低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的运行风险。
2、系统组成。作为石油炼化企业设备综合管理平台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必要的专业扩展,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安全管理系统是以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安全技术最新研究成果为主要技术依据,并结合石化企业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安全管理实际需要,在研究先进安全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开发成功的专业技术管理软件。该系统主要由压力管道安全管理系统、压力容器安全管理系统和工艺流程设备及管道空视图绘制系统三大部分组成。
2.1压力容器安全管理系统。压力容器安全管理系统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49号《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TSG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简称《容规》)、TSGR7001--2004(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简称《检规》)和《锅炉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办法》(国质检锅[2003]207号)等国家有关压力容器安全监察与管理法规为系统管理总体原则,结合我国炼化企业在役压力容器安全管理实践而研制开发,拥有石化企业在役压力容器管理所需的全部功能,可实现对石化企业在用压力容器的使用、检验、检修、安全分析、安全监察与远程监管等一体化法定管理。
2.2压力管道安全管理系统。压力管道安全管理系统以TSGD0001--2009《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一工业管道》为管理总体原则,以TSGD5001―2009《压力管道使用登记管理规则》与《在用工业管道检验规程》等有关压力管道安全监察与管理法规为安全管理指导原则,结合我国石化企业压力管道安全管理实践研制开发,拥有石化企业压力管道管理所需的全部功能。该系统共由340多个功能点组成,可实现使用、检验、检修、安全分析、安全监察与远程监管等全过程依法管理,与空视图和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PID图)结合实现形象化、精细化管理。
三、系统应用情况
1、应用。根据该安全管理系统建设的需要,对公司各生产厂的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进行了彻底普查,补充和完善了大部分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的原始资料,对原始资料缺失的约2/5的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通过组织车间技术人员和监测中心检验人员现场测绘管道单线图、加大无损检测比例、进行强度校核计算或现场水压试验以及必要的光谱分析等手段等,补充和完善其基础资料。
2、系统拓展。为了进一步发挥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安全管理系统的作用,结合腐蚀在线监测系统的实施,近年来我国大多数石化企业与监测中心共同开发的《炼油厂腐蚀在线监测管理系统》已通过验收投用,实现了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安全管理系统与腐蚀在线监测管理系统的系统集成与数据共享。随着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基础数据的进一步完善,腐蚀在线监测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可实现对炼油厂关键装置的重要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进行腐蚀监测定点测厚、管道壁厚腐蚀趋势分析及报警、蠕变测量记录与蠕变趋势分析以及管道检验检修结论综合分析,从而真正实现设备的全过程管理与全过程监测。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我国石化企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对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进行相应的安全控制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不仅保障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还有利于石化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也将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理念应用到压力容器和管道的安全管理系统当中,这就使其安全管理系统的使用功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从而保障了石化企业的生产应用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董绍平,王维斌.炼油厂管道超声导波在线检测技术应用[J].石油化工设备,2011(01)
【压力管理(收集3篇) 】相关文章:
[精选]开学日记(整理5篇) 2024-07-04
精选小学四年级数学日记(整理2篇) 2024-07-04
开学第一天日记精选(整理9篇) 2024-07-04
[精选]暑假旅游日记20(整理12篇) 2024-07-03
万圣节日记精选1(整理9篇) 2024-07-02
初二的日记精选1(整理9篇) 2024-07-01
打羽毛球日记精选1(整理9篇) 2024-06-28
开学了作文(收集3篇) 2024-07-10
压力管理(收集3篇) 2024-07-10
杭州游记作文300字(整理8篇) 2024-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