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教育资源的概念(收集3篇)

时间:2024-07-11 来源:

乡土教育资源的概念范文篇1

关键词心理学乡土课程资源乡土课程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4文献标识码:A

桂林是一个具有丰富自然文化资源的历史名城,在长远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独特的历史传统文化,这些文化反映了当地居民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生活面貌和精神文化,成为了组成桂林优秀历史文化资源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传统文化是一个地区独特的民族记忆,是一个地区向心力、凝聚力的源泉,是人类文明的珍贵结晶,是地区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根基,所以我们必须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当地独特文化,大力开发当地乡土课程资源,拓展乡土课程的利用渠道,丰富学生的课堂,给课堂注入新鲜的文化血液。

乡土课程资源是国家课程资源的一部分,是与当地实际文化相结合的本土资源。开发乡土课程资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不仅如此,乡土课程资源还有利于当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促进当地文化的多样性。

为了将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具体化,本文将结合学科对桂林当地的乡土课程资源进行探讨。

1桂林心理学乡土课程资源概况

1.1自然资源

桂林的城徽象鼻山;夜色优美的两江四湖;学风浓厚,历史与文化完美结合的靖江王城、靖江王陵;神秘莫测的七星岩、芦笛岩、冠岩;举世闻名的漓江;异域风情浓厚的阳朔;一柱南天猫儿山;充满童趣的乐满地;自然悠闲的西山公园、风景秀丽的兴坪、杨堤等。

1.2文化资源

民俗文化资源:七星公园、西山公园的寺庙、桂林国际动漫节;恭城月柿节、桃花节;阳朔渔火节等节庆;桂剧、彩调剧;景区内神仙、名人造像;当地民间传统活动;当地的民间文学等。

历史文化资源:史前人类文化甑皮岩遗址;南方长城灵渠;李宗仁故居;白崇禧故居;徐悲鸿故居;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红军长征图片湘江历史纪念碑园;中山不死纪念碑;猫儿山美军飞机失事遗址等。

2资源特点

2.1数量丰富

桂林作为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积淀了许多自然、文化资源,有神奇壮美的喀斯特地貌景观,优美秀丽的山川平湖,千姿百态的山水景观,奇景尽现的森林景观,古色古香的人文景观,浓郁的民族风情,多样的节庆活动。丰富的课程资源为我们乡土课程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方便了学生进行户外素质拓展活动。

2.2种类繁多

桂林作为旅游名城,其乡土资源也是非常丰富的,既有各式各样的自然山水风光、节庆活动、历史遗迹,也有民族传统的文化艺术,还有古老的造型石刻、宗教风景,他们广泛地分布在桂林市区及周边区域,极其方便乡土课程的取材和实践。

2.3品质优良

桂林作为国际旅游名城,其资源不但数量丰富,而且品质优良。如“桂林的城徽”象鼻山;“南方小长城”灵渠;“华南之巅”猫儿山;“大自然的艺术之宫”芦笛岩,除了这些享誉国际的自然资源外,保存完好的人文资源也给乡土课程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如美军飞机失事地遗址等历史遗迹;摩崖石刻、碑帖、等人文资料;图腾、名人崇拜、祭天等民间活动。

3心理学乡土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

3.1通过户外拓展来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

课程资源不仅包括课堂上可利用的资源,还包括课外资源,乡土课程资源的一大亮点是让学生从实践活动中领悟课堂知识。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基于生活基础上的非科学领域的课程,它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身心素质,更注重学生在实际情景中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以心理健康为主的课程,不应该过度依赖教材和有限的校园环境,而应该重视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情感道德。我们可以通过户外拓展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身心素质和积极情绪。

3.2通过亲身实践提高学生身心素质

桂林地区适合作为心理健康课程的乡土课程资源内容很多,它们都能够给学生的认知过程以及日后学习带来影响。如通过漓江徒步开阔学生的视野,教授学生团体合作精神;通过猫儿山露营活动让学生学会克服困难并培养自我意识;通过乐满地游玩可以让学生从玩乐中感受快乐,学会合理发泄不良情绪。诸如此类的户外活动不仅能让学生锻炼身心,还能在活动中熟记课程的涵义和内容,从而达到课程目标。

3.3通过分析当地民俗文化来教授心理学课程内容

挖掘心理学乡土课程资源,最突出的应该是地方性的“乡土教材”,也就是本地文化、方言、习俗、食、住、行等资源,让学生在乡土资源中理解课程内容,把教材上晦涩生硬的抽象概念具体化,学以致用。如利用当地禁忌、动植物崇拜等现象给学生解释心理学中的人格理论、自我需要理论;以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把当地的民间文学作为课程资源,如以《刘三姐》等喜剧传说为范本来分析恋爱心理学内容虽然这些文化资源看起来与课堂毫不沾边,但他们却是很好的课程案例,可使我们更为直观简单地理解心理学课程中的抽象概念。

乡土教育资源的概念范文篇2

【关键词】乡土资源美术教学现实价值

【中图分类号】G633.9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205-01

“生活即教育”,丰富多样的生活为各项教育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美术课程作为艺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选取合适的素材,适合的创作场合等等都可能成为激发创作激情的条件。近些年来,课外教学资源越来越得到重视,“乡土资源”由于具有独特的面貌特征与地域性表现,其教育价值逐渐得以凸显。因此,在初中美术课程教学中,要充分根据各地独具特色的乡土资源加强教学改革,以此为基础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课程教学,推动初中美术课程健康化、科学化、全面化、现代化发展。

一、乡土资源的概念与内涵

乡土资源,主要指师生和学校所处行政区域内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和科技人文等方面的反映群众文化心理并且带有积极教育意义的系列内容[1]。从概念来看,乡土资源包含众多内容,可以包括资源资源与人文资源两个方面。资源资源相对来说更为大众作了解,包括自然环境,地理气候等等,人文资源较为复杂,包括人文传统,风俗习惯,民间艺术形式等等。这些形式多样,表现力较强,极具渲染力与表现力的乡土资源,为美术课程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

二、采取多种措施推进乡土资源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实际功用

美术课程是发展的课程,是在实践中不断捕捉灵感与创作激情的艺术课程,作为初中课程体系设置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课程承担着帮助缓解学生巨大学习压力,提高学生鉴赏能力与审美能力,激发学生艺术创作激情的重要实际性功用,因此更应该重视美术课程的改革与完善发展,随着国家新课改政策的颁布与时展的社会需求,课程改革以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与发展方向。广阔的乡土资源是自然赋予的巨大美术资源库,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以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搜寻美,是乡土资源的美学价值得以充分发挥。

(一)根据初中美术教学目的和当地地域特征选择合适的乡土创作资源

乡土资源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不同的气候、地形、地理环境、植被资源等等都直接限制着美术课程教学的内容设置,另外,人文资源也是相对各异,比如各地独特的人文风俗,民间典型艺术形式,生活习惯,语言作风等等也在一定程度影响了美术取材。因此,在利用丰富的乡土资源优化初中美术教学的实践中,要根据课程教学的重点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创作地址与乡土资源题材,初中美术教师可以实地考察附近区域的自然特征与人文资源,制定合适的美术创作主题。比如,当地资源中具有独特的民间艺术创作形式,就可以“民间文化表现“的主题,鼓励学生实地观看这些艺术形式,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创作;或是当地的建筑保留着明显的时代特征与设计风格,可设置”建筑美学“的主题以激发学生根据观察发挥想象性创作等等。因地制宜的教学方式,即可以让学生就近选取创作资源,又可以让学生重新发现身边的美,鼓励学生从生活的点滴中汲取创作的无尽灵感,是初中美术教学成为学生的自觉选择和兴趣发展点。

(二)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优化乡土资源利用体系

现代化技术是改革课程与发展课程的巨大推动力,在利用乡土资源优化初中美术教学的实践探索中,充分发挥网络的互动性与快捷性,推进初中美术课程完善进城。在具体的实施操作中,可以引进专业科研小组,建立互动网络平台,鼓励教师与专业教育人员利用互联网络加强科研讨论与科研创新的交流互动,包括初中美术课程教学教材的选择,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方式的选择等等都可以通过交流的方式广泛听取学生、家长、同行教师与相关教学专家的意见,以此为基础,合理采纳有关建设性建议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地域特征,将乡土资源利用导入到美术教学的课程体系中,使学生真正接近生活,凸显“艺术来源于现实“的创作主旨,提高教师利用乡土资源改革美术教学的能力。

(三)建立丰富的乡土资源数据库,编写专业的美术教学教材

美术教学相对来说,启发性与灵活性比较强,因此与语文、数学等课程教材相比,美术教材的选定更加重要,充分发现社会生活的创作资源,建立乡土资源数据库,将不同地域的创作资源纳入美术教材中,丰富美术教学创作资源,开阔学生的审美眼界,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不断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热情。一方面,由于地域的限制,学生不可能在短暂的初中生活中体验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无法体现不同的民俗艺术,可能无法了解丰富的室外世界。因此,美术教材的编者者,可以考虑以不同地域为划分章节,将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等典型表现添加进教材中,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的世界。另一方面,由于成本与人才的限制,全方位、各方面地域表现的教材可能无法在短时间内编写成功,建立网络数据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环节资金的压力,缩减编写教材的时间,让教师在更大范围内,更大空间内,开发美术教学资源,建立乡土资源共享平台,增加乡土资源在优化初中美术课程中的使用率与价值性,使丰富的乡土资源数据库建设成为促进完善美术教材编写的平台与敲门砖。

(四)设置互动交流美术课程教学方式,加强学生关于乡土资源利用的经验交流

交流互动式学习与激发灵感的重要方式,在初中美术课程教学中,要及时鼓励学生在美术课堂上加强互动交流,分享乡土资源在自己创作美术作品中的巨大促进作用。或者是由教师设置创作主题,让学生以小组创作的方式,鼓励每一个学生去查阅相关资料,搜集乡土资源中的创作题材,组织整理,定期以小组竞争的方式,在美术课堂上表达自己组的创作旨趣。通过这种让学生自主创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利用自己的能力发现美、创作美的能力,并且在此过程中,启发学生在平时看来平凡的乡土资源中发掘独具特色的美学艺术资源,让学生真正爱上丰富的乡土资源,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与美丽风光。

初中美术课程是艺术课程的重要分支,是教学理念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课程形式,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与审美能力作为美术课程设置的根本目的。因此,将开发乡土资源与美术课程建构、教师专业化成长相结合,有目的、有计划地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操作方式,并适时地进行反思和评价[2],不断改进美术教学方式,扭转美术教学理念,不断丰富美术教学取材来源,促进美术教学现代化、科学化、全面化发展。

参考文献:

乡土教育资源的概念范文篇3

关键词:乡土课程资源;高中思想政治;应用;策略

一、乡土课程资源概述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关于课程改革提出了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就是课程资源。所谓课程资源是指课程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课程资源在结构上可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校内课程资源指除教科书之外,还包括教师和学生以及师生本身不同的经历、生活经验和不同的学习方式、教学策略都是非常直接的课程资源,校内各种教室和各种活动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多媒体资源、乡土资源、家庭资源等等。乡土资源是指生活在一定地域的人们受到该地域长期发展形成的历史、人文、地理、经济等多方环境的影响,经过长期的历史实践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产物。它既包括具有地方特色精深的载体,如当地特色建筑,独特自然景观,反应地区历史的图书馆、纪念馆以及当地杰出人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同时也涵盖了隐性的地方特色精神以及理念,如当地人们的思维方式、道德规范、风土习俗等。乡土文化与当地的人们息息相关,因此把乡土资源融入高中的思想政治教学方面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黄浩森对乡土课程资源概念的理解最具代表性:“乡土课程资源是指师生和学校所出的某一具体行政地区范围内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其他方面反映了文化心理学和一系列的积极意义和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当地的历史、地理、生态、文化、习俗,人物和风情。生活经验和社会科技进步等能促进教育课程目的实现的物质和非物质因素”。对于学生如何学习的方面,乡土资源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一直能感受到的文化,学生经常接触因此很容易产生共鸣。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学习动力的来源,因此学生对于学习家乡文化所表现出的较高的积极性正是我们教师把乡土资源带入课堂非常可靠的保障。因此,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合理开发和利用乡土课程资源,无论对教师的专业技能培养还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建立健康人格的培养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二、乡土课程资源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乡土课程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思想政治教学课堂中利用乡土课程资源具有很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但是面对内容如此广泛的乡土资源该如何合理利用,利用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都是这的我们思考的问题。因此,我们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合理利用乡土课程资源,需要坚持以下几点原则。

(一)适时性原则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及时反映国内外的热点和重点问题,同时也是与时俱进的,所以采用的乡土课程资源也一定要努力反应社会现实、体现时代特征,这样才具有更强的生命力。我们的教育教学应该从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实际社会出发,从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学生自身出发,引导学生注重现实社会。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乡土课程资源,及时补充反应地区建设和发展的新成果、新情况,围绕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某一章节、某一框题岁学生进行知识、能力、态度等综合素质的教育。培养学生重视身边的事物,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现时社会现象,探讨社会热点,从而不断发展自身素质。因此,教师既要传授理论知识,又要分析当前时事热点新闻和地区建设发展的新成果,因地制宜的把这些资源与教材知识融汇在一起,更有效的使学生对政治课堂产生积极性。同样,对学生来说,也是有效融入社会、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并提高学生社会实践的前提与保障。

(二)德育性原则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要引导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乡土课程资源的广泛运用,不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重要体现,也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课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教师应注意很多未经确认的、民间流传的小道消息不宜引入课堂中,所采纳出引动到课堂的乡土课程资源务应递正能量,并且能体现新时代党和国家的精神。因此,引用乡土课程资源,既要传授学生知识,提高学生理解知识的能力和素质;又能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教师应充分挖掘材料中的德育因素,放大其德育效果,发挥材料的德育功能。

(三)适度性原则

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因地、因时而异,循序渐进,量力而行。虽然乡土课程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具有重要价值,但并不意味着每一章节、每个问题甚至每个知识点都要运用到乡土课程资源,不是对乡土资源的简单累加或者机械重复。因此,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目标,正确地选择乡土资源,有针对性地提炼出有德育价值的课程资源,使其能有效的辅助完成教学任务,集合高中生的学习特点适应高中生的成长规律,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政治素养。

(四)特色性原则

乡土课程资源的特点是地域性极强,因为中国地域辽阔所以不同地域之间的乡土资源在种类、结构、形式等方面都有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要从具体的实际情况出发,展示不同地域性的文化特色。比如,思想政治课中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在过程中应尊重民族性差异,我们都知道中国有五十六个不同的民族,而且不同民族都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开发资源是要充分考虑到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或者那些经济发展水平不是非常高的地区学校应加重对美丽自然资源、红色人文资源、历史遗迹等的开发与应用。这些更要求思想政治教师要具有创造性和发现的精神,并且收集乡土课程资源必须坚持特色性原则,一定要满足于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地域的学校对乡土课程课程资源的要求。

三、乡土课程资源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发挥教师在乡土课程资源应用中的主导作用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组织者,如何更好的应用乡土课程资源是对于一节有效课堂来说至关重要的。因此教师要树立开放的乡土课程资源观,要不断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并建立本地乡土课程资源库,才能更好的提升自身素质,上好每一节思想政治课。

1.教师应树立开放的乡土课程资源观

课程资源是指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科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课程资源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讨论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的选择什么样的资料扩充学生知识,补充教材。而教师作为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者,必须树立开放的正确的课程资源观,主动积极的发觉身边的一切可利用资源,能够跳出教材和文本去发现更多更有价值的资源,使其与课堂教学和知识内容有效的结合,认识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乡土课程资源作为最贴近学生生活的校外课程资源重要组成部分,对教育教学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2.教师应积极补充乡土课程资源的理论知识

教师对乡土课程资源理论知识的缺失就限制了乡土课程资源在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也影响到新课标理念的落实。作为专业的在高中思想政治老师必须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重视身边的事物,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现时社会现象,探讨社会热点。巧妙利用本地的经济、历史、地理、人文资源,融入到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教师之间要建立乡土课程资源库

教师作为课程资源的抉择者和操纵者,应积极主动地利用乡土课程资源并强化这种意识。而建立乡土课程资源库就需要各年级的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和日常生活中把积累的乡土课程资源整理、归纳,教师们之间相互沟通,建立一个完整的资源库,有利于共同发展和完善校外课程资源。

(二)调动学生参与乡土课程资源应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把乡土课程资源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对学生的实践水平与探究能力都有着很高的要求。就是使学生更了解自己生活的环境,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热爱家乡的清洁,使学生了解时事新闻,还可以与教师一起搜集与家乡文化有关的材料,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化被动为主动,在实践中升华情感,熏陶自身。

1.在课堂教学中开发和利用乡土课程资源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主要是通过授课的形式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的素质,要求教师克服枯燥无味的单纯讲义式的呆板教学形式,更好的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及其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以加深对政治理论概念的理解。思想政治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依据学生的状况和教学需要,应合理恰当的运用乡土课程资源,运用多种课堂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小组讨论、情景表演、社会调查、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在课外活动过程中开发和利用乡土课程资源

在新课程教学中,特意强调了要以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注重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因此,思想政治教师需根据教学内容是适当情况下组织学生走出教材、走出课堂,运用当地的乡土课程资源参观当地的纪念馆、自然景观、红色革命遗址、教育基地等,教师要指引学生在探索发现中求得知识,使学生在走访调查中自己感悟与体会,共同开发政治课中的乡土资源,亲身感受当地丰富的乡土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此外,还可以通过课下布置拓展性作业来利用当地乡土课程资源。拓展性作业是对教学内容的一种延伸和拓展,学生自己动手收集资料、做调查研究、归纳整理资料内容、亲手操作手工制作、设计创新。将乡土课程资源布置到作业中,改变了以往作业繁多又枯燥无味只走形式的状况,实现了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应主动体验与过程的要求,也锻炼了学生亲自动手的实践能力。

四、总结

乡土课程资源的应用是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有效载体,并施展其特有的魅力。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对乡土课程资源的应用要因地制宜,要通过教师对教材的文本转化,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以及布置拓展性课后作业等形式把乡土课程资源有机的融入进课程教学体系中,并注意选用材料的适时性、德育性、适度性和经济性,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拓展教学空间、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资源品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乡土课程资源服务与地方教学的优势和作用,才能更大限度地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时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

[2]邹立莉.对区域文化资源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思考[J].昭通学院学报.2014(04):90-95.

[3]潘英福.浅谈本土红色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价值[J].教学探新.2011(07):44-45.

[4]何天宇.乡土资源在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应用思考[J].资源纵览.2014(09):72-74.

【乡土教育资源的概念(收集3篇) 】相关文章:

[精选]开学日记(整理5篇) 2024-07-04

精选小学四年级数学日记(整理2篇) 2024-07-04

开学第一天日记精选(整理9篇) 2024-07-04

[精选]暑假旅游日记20(整理12篇) 2024-07-03

万圣节日记精选1(整理9篇) 2024-07-02

初二的日记精选1(整理9篇) 2024-07-01

打羽毛球日记精选1(整理9篇) 2024-06-28

幸福一家人作文(整理5篇) 2024-07-12

乡土教育资源的概念(收集3篇) 2024-07-11

项目人力资源管理论文(收集3篇) 2024-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