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中的传统文化范文篇1
汉字的应用具有灵活性、重构性和全息性,所以便于设计、创意和传播。为了更好形象地说明汉字形貌修辞和汉字字体设计在广告设计中的运用,在此选取了一些典型的广告案例加以阐释,以说明传统汉字在现代广告运用中的可行性。
1.关于汉字形貌修辞在广告中的应用以下是WWF中国(WorldWildlifeFund,世界自然基金会)制作投放了一则公益广告,利用汉字“见形识意”,充分利用它的形,通过汉字的特殊形体结构,来表达传递广告的信息。直观而巧妙地表达了保护森林的主题———乱砍滥伐的直接后果。“森”变成“林”,“林”变成“木”,最终变成“十字架”。其寓意很明确,当树木砍光时,人类也就不存在了,使这则广告内涵丰富,影响深远。传统汉字同样也应用于城市形象标志,例如杭州市的城市形象标志,里面采用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包括航船的底部造型、江南飞檐屋顶的建筑风格以及西湖园林圆洞门元素,同时整个标志又采用书法笔触来进行演绎,整体造型和局部处理不仅充分体现了杭州市本身的特色,同时又艺术化地传达了杭州市大气与精致的完美结合的城市形象。整个标志的形态处理非常舒展,传达新杭州的大气与开放,寓意今天的杭州正扬帆起航的“意”念,展现出更为积极进取、意气风发的杭州城市新精神风貌。标志下方增加了书法笔触的笔“意”,且以“形”不到而“意”到的巧妙性诠释了西湖水的意象,自然而流畅地传达了城市、航船、建筑、园林、拱桥与水的亲近感,凸现了杭州独有的“五水共导”的城市特质,增强了杭州城市标志的人文意蕴。这样不仅使得标志的内涵得到了充分“森”变成十字架而又直观的表达,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视觉表现效果。
2.关于汉字字体设计在广告中的应用以下是一则公益宣传招贴。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后,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的公益广告引起社会大众的共鸣。泛黄且断裂的习字纸上,上红下黑的“汶”、“川”二字撞击着人们的视神经-汶川告急!两字组合在一起形成大大的“济”字,广告主题是“我们在一起”,清晰而准确-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在这则广告的感召下,全国人民纷纷向灾区伸出援助之手。另一则公益广告,同样很好地运用了汉字字体设计的拆字设计方法。作者以拆分“食”字的形式,来告诫食品供应商:“人”和“良”两字方能组成的“食”!做一个有“人”心、“良心”的商家才是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而“人”与“良”异质同构,组合成广告的主体“食”字字形,给受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整个作品不仅充分体现了作者精巧的构思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很好地传达了“做良食,方可为人食”的主题。通过对以上广告创意中汉字的运用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汉字创意广告如果运用得当,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汉字创意广告可以制造差异性,引起受众的好奇心;能以简蕴繁,以少藏多,契合快节奏生活,人们期盼信息简洁的心理;相对而言,制作费用低廉;体现了传承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汉字字体设计和汉字形貌修辞分别属于不同的领域,两者的结合在广告创作和设计中已经产生了非常好的效果。两者都强调视觉效果,尤其是汉字形貌修辞对汉字字体设计具有启发作用,而汉字形貌修辞则在增加文字内涵等方面技高一筹。广告学、艺术学与语言文字类专业的专家学者,应该开展汉字艺术设计和汉字形貌修辞的交叉研究,总结各自的规律,使各种艺术创作相互之间取长补短。如果我们能够发挥学科交叉的优势,并借鉴新的研究成果,一定能够创作出更多的既能体现民族文化特色又能表现国际主题,为群众喜闻乐见的高质量作品。
二、汉字在广告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随着现当代设计行业领域越来越青睐于将汉字以设计元素的方式引入到其范畴之中,同时这种以设计的眼光着眼汉字字形的方式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针对汉字本身的具体应用方面,通过对案例的简单分析,我们发现,在广告设计中通过对文字应用简单的拆分、组合等设计方法,并从中得到创意思路,赋予新生字形不同的意义,这不仅开拓了广告创意的新领域,同时我们还可以从中领悟到文字设计的字形与字意的趣味性和逻辑性,给广告受众最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促使形成创意汉字运用的新时尚。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如果运用不当,就会出现各种问题,甚至是违规违法问题。国家工商总局《广告语言文字管理暂行规定》第十三条规定:“广告中因创意等需要使用的手书体字、美术字、变体字、古文字,应当易于辨认,不得引起误导”。目前广告界出现滥用汉字的现象,可归结于两方面原因:其一为根本原因,即人类的意向观念问题;其二为表层原因,即着眼于汉字在广告中的实际应用角度。正如克里福德·格尔兹所说“文化是通过符号在历史长河中代代相传的意义模式,他将传承的观念表现于象征形式中。通过文化的符号体系,人与人得以相互沟通、绵延传续,并发展对人生的知识以及对生命的态度。”而汉字正是作为这样一种文化符号,起着沟通和传承的作用。所以,面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又应该如何更好地应对呢?首先,在汉字字体设计方面,我们要注重汉字易解性。传播信息是广告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功能,这使得广告作品中的汉字在信息传达上,承担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汉字设计过程中必须将广告信息准确的传达给观众,切勿为了单方面过度强调某种特定的形态,增减关键比划或者扭曲变形,结果弄巧成拙,而应该要做到因地制宜,自然巧妙,易认易懂,不引起受众误解,这样才利于信息的传播。优美的汉字设计应该以清晰的视觉形象,使人在自然的环境中完成对广告的认知,从而达到其宣传的效果。其次,汉字的字体设计含义应与广告本身的意境相吻合。我们都知道,一则广告不可能适应于多种产品或是品牌,进行广告设计的同时要考虑到产品属性和品牌个性,同样,把汉字应用到广告中的同时,也应考虑到两者的匹配性。好的汉字设计是设计者智慧和阅历的完美体现,能给人以独特醒目的视觉享受,因此我们要根据广告目标的属性和特点进行创意构思,突出汉字设计的个性色彩。在保持汉字字体本身独特个性的同时,使设计内容与形式相互统一,增强广告设计中传统汉字的整体视觉效果。再次,汉字字体设计应富有创造性和想象力。在广告设计中,文字的存在具有三种意义:一是作为语言信息载体而存在的文字,二是书写在广告表面的汉字形态,三是作为激发观者艺术想象力和联想的工具之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这样使汉字摆脱传统的表现方式。这种将传统汉字重构、拆分或亦字亦画的表现形式,使汉字在辨识中促生新的意趣,将习惯的“文字叙述”变为强烈的“视觉表现”,以惊奇的视觉来审视这种迷离的传统汉字。总之对于从事创意工作的从业者来说,对待传统文化元素的价值取向应该本着传承为本源,超越为目标。我们在汲取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也应该不囿于传统的樊篱。因而,现代广告对传统图案文化的借鉴绝不是随意拼凑组合,现代广告创意是一个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当代广告人应该把握传统图案所蕴含的审美文化精髓,并将其融入现代广告创意中,在整合的基础上加入新的元素,才能创造出更具民族文化底蕴的优秀广告作品。
三、“现代广告”与“传统文化”的未来展望
汉字中的传统文化范文篇2
在汉字不断转变、融合的发展过程中,汉字经历了从象形字到形声字再到会意字的过程。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汉字是汉民族思维方式的体现,它所包含的具象、隐喻和会意,是中国文化及其传承的核心。长期以来,很多对外汉语老师对于汉字教学认识不足,沿用西方传统的第二语言教学体系进行教学。作为表意体系的文字,汉字特有的音形义的结合,字形是核心要素,与字义的联系十分紧密,而表音文字的字形与字义的联系确是间接的。因此,盲目地模仿西方的“词本位”理论进行教学,割裂了汉字字形与字义的关系,忽视了汉字里所蕴藏的中国古老的文化元素。诚然,汉字以其独特且优美的字形激发了留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又因其复杂结构令人望而却步。久而久之,学生学习汉语的最大瓶颈。因此,我们必须立足于汉语特点,找到一条符合汉语特点和汉语学习规律的教学思路,在教学中把字与词语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以字为基础去掌握词语,加深对汉字字义的例句。此外,而基于汉字书写形成的汉字书法艺术更是具有独特魅力的民族瑰宝。练习书法,不仅可以提高审美情趣,还有助于留学生全面领悟和体会中国文字的意境美、音韵美和形态美,是对汉语学习的升华。
二、举办传统文化专题讲座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果有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时,可以给学生随堂渗透,介绍相关知识文化背景知识,及时为留学生扫除语言学习中的障碍。但是对于一些中文程度较好,且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非常感兴趣的留学生们来说,他们更渴望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系统的了解。这种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的随堂渗透,已经无法满足他们旺盛的求知欲。所以,适当举办一些“传统文化专题讲座”就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了。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对某一部分的中国文化有一个较为系统完整的认识,在知识性文化教学方面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比如可以开设书法课、剪纸课、中国音乐欣赏课、中国传统手工艺制作课、太极拳课等中华才艺课等,这些生动有趣的文化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了一项中国才艺的情况下,也了解了这项才艺的起源,传承和发展。此外,还在特定的节日举行主题文化的交流讲座,这种交流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在汉语和中国传统文化学习中的积极性。学生经过主题交流,对中国文化的某一方面作详细深入而理性的思考.并且可以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变被动为主动。将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的主题交流讲座既培养了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和汉语写作能力,又加深了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三、组织校内外文化体验活动
汉字中的传统文化范文篇3
一、汉字书写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价值
汉字充分地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祖先的智慧,其中蕴含有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其本身就拥有相当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精神与凝聚力的重要象征,它能充分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汉字书写是人们学习掌握传统文化的一把钥匙。汉字书写本身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是人们掌握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纽带。记录中华民族发展史的正是汉字,从夏商时期的甲骨文到魏晋南北朝以后的草书、行书与楷书,历朝历代的人们都是通过汉字来记录历史,可以说实用和审美共存。特别是自隋唐以后,科举考试取士之时汉字书写就成为了人才选用时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准,这一做法有效地推动了汉字书写的发展与繁荣。汉字书写的历史本身就是中华民族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的发展史。因此,汉字书写可以有效地帮助人们去体悟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将更加有利于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激发出人们的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帮助人们养成良好的汉字书写习惯。同时汉字文化本身也是为开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最好教材。
二、汉字书写对母体文化的认知价值
汉字的字形是汉字的大小与形体,是汉字的外貌形态,是人能否从其中感受到美的最为基本的条件。汉字字形大小虽然受汉字笔画多少以及结构特征等客观条件的制约,但是却又在一定的程度上受到人的性格的影响。在汉字的八个基本笔画之中,直画在汉字中出现的较多,因此其所组成的字形也多是用立体的方型结构作为骨架。汉字本身就源于象形,对于物态形象的描绘也决定了其方块形态的特征。对汉字字形与文字造型特征进行了解,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写字的形体如何才有着更好的可视性。
汉字形体本身就具有相当深刻的文化意义,其文化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上:(1)图画意义,汉字起源于图画文字(象形)这是一个没有争议的事实,在甲骨文、金文中象形成分是相当多的,而指事、会意、形声字则都是由象形文字发展而来,不管是义符还是声符都能够从象形文字中找到;(2)意音相互融合,孔颖达与清代学者陈澧都有过类似的论述;(3)汉字是单音节,每一个汉字都有对应的音,运用相当灵活,为文学语言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并且孕育出了汉民族中所特有的文学载体――律诗、对联;(4)汉字在使用上较拼音更加简约,更加容易组合成复音词,不仅仅是容易辨识,还有着相当强的会意性;(5)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就是中华民族社会制度、科学文化水平等诸多方面的一种写照。从这里来看汉字书写本身并不是简单的符号书写过程,同时也是对汉字文化的一种认知过程,是一个文化学习的过程。
三、汉字书写对个人修养的影响
人们经常讲“字如其人”,从一个人的字中能看出这个人的性格、意志以及修养。在通常情况下,一人如果做事认真,那么所写出的字最起码也是笔画工稳,而一个人如果性格急躁、做事马虎草率,那么所写出的字也往往潦草马虎。当然这并不是绝对的。在古时候,古人对于写字的态度相当讲究,柳公权在回答唐穆宗时,回答的是“心正则笔正,笔正则书正”。清代文艺评论家刘熙载也认为“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这些都是古人对于写字与人的性格、心态之间的关系的认识。此外,古人还将书品与人品相提并论,例如苏东坡就说过“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古人认为在书写的的过程中,品德高的人其一点一画能够自然的流露出清刚雅正。
【汉字中的传统文化(收集3篇) 】相关文章:
下雪日记[精选](整理5篇) 2024-07-13
[精选]开学日记(整理5篇) 2024-07-04
精选小学四年级数学日记(整理2篇) 2024-07-04
开学第一天日记精选(整理9篇) 2024-07-04
[精选]暑假旅游日记20(整理12篇) 2024-07-03
万圣节日记精选1(整理9篇) 2024-07-02
初二的日记精选1(整理9篇) 2024-07-01
汉字历史的资料(收集3篇) 2024-07-23
汉字中的传统文化(收集3篇) 2024-07-23
我心中的良师作文(整理9篇) 2024-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