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旅游市场分析(收集3篇)

时间:2024-07-28 来源:

特色旅游市场分析范文篇1

关键词:旅游村(镇);特色化建设;关键因素

一、引论

自2006年开始,各地陆续开始了旅游特色村(乡、镇)的评定工作,各级政府通过这些特色旅游村镇、农业旅游示范点,来引导整个区域乡村旅游的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评定工作和一系列鼓励政策,冠以特色旅游村称谓的地区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然而,在乡村旅游社区增多的同时,越来越多的旅游村镇以学习的名义不断的模仿,重复同质建设不仅浪费了不少人力、财力和物力,也影响了乡村旅游的生命力。为此本文针对影响旅游村镇特色化建设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进而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二、旅游村特色化建设的关键因素分析

根据对各旅游村镇特色化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笔者认为影响旅游村建设的关键要素主要分为五大类:资质要素、个人和组织要素、资本要素、市场要素、竞合要素。

1.资质要素。资质要素指在是在发展乡村旅游之前就固有的要素,是传统村庄成为旅游村的基础条件,也是各级政府评定特色旅游村的关键资质条件,直接影响旅游村特色化建设,资质要素也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动态的变化。这里的资质要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生态环境。

2.个人和组织要素。个人和组织要素主要指的是领头雁式的人物或普通社区居民,组织主要包括地方政府、村委会和乡村旅游协会等。

领头雁顾名思义就是乡村旅游发展的佼佼者,他们最先意识到旅游的巨大作用,所以最先着手建立旅游项目做起旅游接待工作并从中获得了较高的收益,引领普通村民的追随,是乡村旅游中的先驱式人物。普通村民世世代代建设了村落,村落是自己的家园。旅游村的建设过程中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到了他们的生活和生存的状态,他们也是旅游活动的直接和间接的参与者。地方政府和村委会在旅游村的特色化建过程中充当“协调人”、“经济人”、“决策人”的角色,有着剂和加速器一样的作用。乡村旅游协会是一种民间的非赢利性质的组织,其主要作用就是协调旅游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资本要素。资本是旅游村建设的最关键的要素之一,许多村庄正是由于没有足有的资金支持才不得不停止项目的开发,所以旅游村的建设过程中,资本的引进和利用是最关键的部分,也就是在建设之前就应该落实的问题。按照现在旅游村利用资金的形式可以分为以下三类:村民自主发展型、开发商投资型和上级政府主导扶持型。

村民自主发展,是指村民自己筹措资金并自觉投入发展旅游。这种形式的筹资方式一般筹资数目比较少,多用在改造自家农舍,种植果园、花圃等活动上。村民自主发展的形式更容易把握乡村旅游发展的方向,所谓船小好掉头就是这个原理。开发商投资,即引进资金最有效的方式。这类资金的引入一般数量比较大,适合建设大体量的旅游项目,比如一个度假村、野营基地等,同时开发商主要是以获取利益为目的一旦项目不盈利,后续资金很难跟的上。开放商投资建设的项目因其体量大、层次多而往往成为著名的乡村旅游景点,这些景点又恰恰象征了旅游村的特色,所以依赖开发商投资很容易在短时间内受到经济效益和提高旅游村知名度。

4.市场要素。市场要素就是指客源市场的品味,简而言之就是城镇居民的的需求。特色旅游村的建设,归根到底就是为了满足客源市场的旅游需求,客源市场的偏好和品味影响并制约着旅游村的发展,旅游村的发展不是盲目的自我发展,而是考虑很多综合因素的全面发展,所以研究客源市场,了解客源市场的品味才能够开发出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城市居民对乡村最基本就是对乡村性和原生态,所以在特色旅游村建设中要做减法,尽量摈弃那些刻意造作的的项目,城市旅馆样式的住宿条件,避免圆形广场等居民休闲场所。

5.竞合要素。影响特色旅游村的建设,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竞争对手和合作对象。因为特色就是差异性、独有性和优势性,只要区别于竞争对手就是特色,识别竞争对手和合作对象就特色旅游村建设中一个关键任务。笔者之前针对竞争和合作的关系提出等距-临近区位竞争模型,提出在一个扇形区域内属于激烈的竞争对手,所以在建设特色过程中,只要区别与竞争对手就是特色。

三、影响因素模型及分析

根据上面论述可知,影响旅游村建设的关键要素主要分为五大类:资质要素、个人和组织要素、资本要素、市场要素、竞合要素,这五种要素的的与旅游村特色化建设的关系如

在这个模型中,资质要素、市场要素、竞合要素、资本要素位于内环属于客观因素,他们直接影响旅游村特色化建设,资质要素是建设特色旅游村的基础,市场要素是发展特色的方向,资本要素是建设旅游项目的关键,竞合要素是寻找特色和比较优势的重要参照对象。个人和组织要素是主观因素,通过作用与内环的四个要素而起作用,而且贯穿旅游村特色化建设的各个阶段。

根据对不同类型旅游村的调查分析发现,上述五种要素对不同类型旅游村镇作用力的大小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五个要素并不是同等重要而是相互制衡的关系。我们就以现有旅游村的发展为例说明各个要素对旅游村建设的影响。

1.资质要素对旅游村特色化建设的影响。资源依托型、区位依托型的、生态环境依托型的旅游村都彰显了资质要素对旅游村特色化建设的重要性,如何高效的利用良好的资源禀赋、如何克服资质条件不足带来的劣势等成了旅游村特色化建设的关键。

特色旅游市场分析范文篇2

关键词:旅游英语;红色旅游;市场营销;运用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9.041

红色旅游是我国特有的旅游文化,是中国革命的认证。当下,红色旅游主要集中在偏远地区,发展缓慢。南昌就是我国红色旅游景区之一,其发展受到当地经济等因素的影响。红色旅游市场营销的主要方向实际上就是旅游市场与旅游产品。在以往的红色旅游营销中,主要是针对国内旅游者。而这恰恰制约了红色旅游业的发展。为了满足更多的旅客需求,尤其是日益增长的红色旅游业,更应培养更多的英语人才,以便于服务国外旅游者。使更多的人了解红色文化,接受红色文化。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分析了南昌红色旅游市场营销策略。并且强调旅游英语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

1南昌红色旅游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1.1合理定位市场,拓展客源

旅游景点具有区域性个独特性,一些旅游景点观赏性强,一些旅游景点的文化底蕴较深。不同的旅游景点所带来的客户必然不同,对红色旅游而言,关注景点的新奇显然不是正确的定位。旅行社要注重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好充分的宣传。江西省市重要红色旅游景点之一,被誉为“红色旅游”的故乡。在多年的发展中,有利有弊,优势在于江西省的红色文化深厚,能够获得具有革命经验或者对红色文化有兴趣的人群,且当地其它旅游资源可以与之相呼应。劣势在于当地经济发展缓慢,南昌市更是以八一南昌起义旧址等多个红色旅游景点而闻名。因此,新时期,红色旅游的重点应定为宣传红色文化,稳定原有的红色旅游资源与客源,重新分析旅游市场需求,实现红色旅游知识、文化的发展。在营销中,导游人员肩负着服务客户,做好营销的艰巨任务,新时期,英语成为导游必要掌握的一种语言。翻译人员的翻译水平高低,沟通能力的好坏都将影响到国外旅游者的心情以及对于旅游景点的认可度。因此,语言是合理定位市场的基础,在旅游策略的实施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市场的开发,还要注意人才的培养,针对现有的形式,将一部分精力瞄准国际市场,申报世界遗产项目,吸引更多的国外友人去研究和欣赏中国的红色文化。当然,在市场定位过程中,旅游英语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口语交流上,在文献上也要注重其正确的、具有文化传承的翻译效果。就红色旅游的特点来看,应将其重点放在人文意义和国际意义的挖掘上,从而拓展客源,促进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1.2开发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并建立完善的旅游服务体系

与旅游景点的区域性相似,每个旅客对于景点的感受,动机也千差万别。传统的单一的旅游产品营销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人的需求,尤其是针对不同国家的游客来说,其出发点可能与我们大相径庭针对江西省的资源优势,对其进行全面的整合与进一步的开发。一方面,结合当地的特色,体现当地的特色。一方面,要完善旅游服务体现。对文化内涵较深的景点来说,服务无疑是体现文化、宣传文化并让观众认可文化的重要途径。江西省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南昌更是处于交通发达处,资源相对集中,资源整合成为一种可能。针对目前红色旅游现状,宣传的缺失和人才的稀少是主要问题。因此,可以在南昌各地开设教育基地,聘请目前专业的讲解人员以旅游为出发点对资源进行分析讲解,并且要注重人才的进一步培养。红色旅游并非独立的,要巧妙的将红色旅游与普通景点旅游联系在一起,通过其他部门的作用来强化旅游者对于红色旅游的兴趣。在设计过程中,既要推出红色这一主题,又要增加其他形式的旅游项目。并且借助旅游英语来扩展资源,打造南昌地区的专业化的、个性化的旅游模式。

1.3红色旅游价格策略

针对消费人群不同,在采取营销策略的过程中可指定不同的价格。红色旅游的发展还取决于整体经济的发展,江西南昌经济发展相对较慢,旅游产值不高,这对价格指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与此同时,南昌市其它旅游景点的项目丰富,依然可以受到欢迎。因此可以考虑将红色旅游与其它旅游方式相结合,在这一基础上,针对性的制定价格。如针对工薪阶层,可以考虑增加休闲项目,下调价格,以满足他们的需求。事实上,工薪阶层是当下南昌红色旅游景区的主要客源,也是最具有消费潜力的客源。对于已有资源近充分把握,合理制定价格,提供优质服务。对于目前不多但具有开发潜力的客源要进行大力开发。如青少年,以往青少年多是由集体组织而进入红色旅游景区,但既然已经进入,就要进行必要的宣传,增加一些好的项目,使青少年能够真正认识到了解历史的重要性,培养其爱国精神,通过项目让青少年爱上红色旅游景区。在价格方面,也可以考虑适当放低,毕竟青少年多数还W\无法自己挣工资,降低价格可以快速打开市场,促进旅游的发展。针对节假日,可以采取优惠、打折策略。当然,越来越多的国外游客进入中国景区,通过一些活动可以让其进入后帮助大力宣传。

1.4借助英语的活动强化红色旅游宣传

红色旅游的宣传在任何一个时期都是不可避免的。目前主要的宣传方法包括大型红色旅游主题宣传,红色文化多媒体宣传以及各种特色的广告宣传。值得一提的是,在以往的宣传中始终将重点立足于国内,因此在日后的宣传中可借助英语宣传法。如在主题活动中,可以将南昌旅游景点树立品牌并翻译成英文。打造品牌文化,提升当地资源的品牌形象。南昌市中国的革命老区,举办过多次红色旅游展览会,与英语的结合将吸引更多人的眼球,强化南昌红色旅游品牌形象。其次,突出南昌红色旅游营销主题,将南昌市的风景点与红色文化联系起来。江西省的地理文职决定了其风景秀美且资源丰富。旅行者要仅仅抓住文化特征,运用常规的营销手段,并且开展行之有效的日常营销手段。旅游节假活动效果虽然强烈,但并不持久。因此要办一系列的旅游活动,如有纪念意义的活动。指定以资源保护、传播为目的的营销传播手段。媒体宣传手段必不可少,并且是将我国红色旅游文化推向世界的手段。在红色旅游宣传中,还可以采用公共关系宣传和名人效应法。江西省南昌市是当年八一南昌起义的主要场所,涌现了大量的英雄人物。和就是亲自领导了当年的八一南昌起义,对于中国人来说,十分熟悉这段历史。但对于很多国际友人来说,未必知道。因此,可以借助足够的宣传来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也是一种明星效应。旅游的开发不仅仅是旅行社的任务,政府也要发挥其积极的引导作用。南昌市政府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通过组织展销会和推介会的方式来拉近红色文化与旅客之间的距离。为进入南昌内部的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支持。旅游品牌形象的塑造,主要是依靠提炼、概括和抽象等方式,是对当地红色景点的知名度的一种扩展,可以提高旅游者对于红色文化的认可度,旅游品牌是旅行社的常用手段之一,江南昌旅游景点分为多种形式,根据不同特点的红色景点进行整合,实现其品牌化,并且进行适当的宣传。重点营造,“红色摇篮,绿色家园”的主体形象。南昌的品牌形象为英雄城或者是人民军队的摇篮,基于这一特点进行发展。

2旅游英语人才培养

通过调查可知,旅游英语人才的稀缺是导致南昌红色旅游市场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旅游英语在高校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忽视红色旅游文化的渗透。红色旅游与英语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因此,在人才培养中,还应注重其在职业的过程中作用发挥。南昌市的经济发展决定了人才的流动性,从而导致营销出现滞后性,红色旅游因此而陷入低谷。要改善这一现状,出发点不只在于英语或者是市场营销,而是二者之间的结合。培养旅游英语人才,并发挥其在旅游带团、资料翻译等多个领域发光发热。高校教育阶段旅游英语人才的培养,能够为红色旅游景点输送大量的专业人才,并能制定专业化、个性化的市场营销策略。加快江西红色旅游英语人才的培养,是我国红色旅游发展的内在要求。南昌作为我国重要的红色旅游景点,始终将红色文化作为主要战略目标,在发展策略上十分丰富,但在资源的利用上存在欠缺。上世纪90年代末,就为井冈山、瑞金和南昌等30多处重要的革命旧址制定了更好的保护原则。我国相关旅游法已经规定了红色旅游总体目标,并且举办了成功的旅游博览会。总之,南昌红色旅游的发展离不开英语人才的培养,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要注重提高旅游人员的综合素质,当然离不开语言的培训。让更多专业的人才能够接待并服务国外客户。就目前看,来我国旅游的国外游客越来越多,红色旅游英语人才的需求量不断的增加,在高校教育阶段,应对南昌红色旅游的发展上提供支持,使旅游英语人才更加专业,发挥人才在红色旅游宣传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总结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到中国旅游成为更多国际友人的选择。江西省南昌市是我国著名红色旅游景点之一,具有独特的中国革命文化。在以往的发展中,只注重国内的发展,而没有将红色资源的翻译作为重点。事实上,开发红色旅游资源是实现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江西省虽作为红色旅游景点,但其经济发展相对落后,造成很多人对到当地旅游并不感兴趣。加之红色文化的内涵较深,很难受到现代年轻人的追捧。大力宣传旅游文化,拓展市场营销策略对于旅行社及相关部门来说具有非凡的意义。英语作为重要的交流工具,可以让国外旅行者更好的了解中国的红色文化,这也正是很多外国友人来中国旅游的目的。笔者根据其多年的相关行业经验,分析了旅游英语在南昌红色旅游市场营销中的应用,现阶段,我国缺少专业的旅游英语翻译人才,因此文章侧重于从旅游人才的培养上进行分析。总之,只有为我国培养足够的旅游英语人才,才能打破目前红色旅游景点不受欢迎的局面,才能促进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特色旅游市场分析范文篇3

[关键词]海岛型旅游地;空间竞争;区域合作;福建

1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滨海旅游发展迅速,并已成为世界旅游业发展最主要的专项旅游形式。海岛旅游作为滨海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与滨海旅游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加勒比海、地中海、太平洋、印度洋和东南亚的世界上许多海岛已经开发成为著名的海岛型旅游目的地。我国海岛旅游开发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目前,海南、广西、广东、福建、浙江、上海等省区市的一些沿海岛屿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旅游开发。

关于海岛旅游的研究也逐渐受到国内外旅游研究者的极大重视。国外学者主要研究海岛旅游的区域影响、旅游地演化、旅游规划与管理、可持续开发等方面,目前研究的重点就是可持续旅游和海岛旅游危机管理等方面。在区域旅游竞争力研究方面,国内外学者对旅游地空间竞争的理论研究和方法研究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在个案研究方面,保继刚(1991)等运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分析了滨海沙滩旅游地的空间竞争问题,指出不同类型的旅游地影响其空间竞争的主导因素和结果是不一样的。可见,近十多年来,国内诸多学者对海岛旅游进行了积极探讨,研究多集中于海岛旅游的资源评价、市场分析、开发模式、区域影响、空间结构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关于海岛型旅游地空间竞争的研究目前尚不足。

福建省滨海旅游开发总体规划课题组调研时发现,福建省海岛旅游开发尽管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开发层次不够、合力不强、形象不突出、精品缺乏、恶性竞争时有发生等。本文以福建省沿海4个特色海岛——海坛岛、湄洲岛、鼓浪屿、东山岛为例,从分析4个特色海岛的概况人手,重点比较分析它们之间的空间竞争优势,最后提出海岛型旅游地区域合作的可行性策略,以期对我国海岛型旅游地的开发与管理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2研究区概况

福建沿海分布着1546个岛屿,这些岛屿有海景、沙滩、礁景、石景、港景、山景、林景、洞景等自然景观,也有庙宇、渔港、渔村、海堤、军事遗迹、民俗风情等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特色明显,吸引力强,旅游开发价值大。其中,厦门鼓浪屿、莆田湄洲岛、漳州东山岛、福州海坛岛是福建省海滨带开发条件最优的4个特色海岛。

4个特色海岛地处我国东部沿海,面向台湾省,背靠福建省,既是福建建设东部蓝色滨海旅游带的核心竞争力资源,也是海峡旅游合作区的西岸与东岸交流的重要纽带和桥梁。海坛岛位于福州市的平潭县,湄洲岛位于莆田市的秀屿区,鼓浪屿位于厦门岛西南隅,为厦门市辖区,东山岛位于漳州市的东山县。

4个海岛型旅游地在各自区域旅游发展中起着不同的作用。东山岛旅游业是东山县的重要经济收入来源之一,旅游业是东山岛的主导产业,2005年旅游收入占全县gdp的50.1%。厦门市2005年旅游总收入对gdp的贡献率是22.9%,旅游业已成为厦门市重要的支柱产业,而鼓浪屿是厦门市旅游业发展最重要的旅游景区。莆田市2005年旅游业总收入相对于gdp的比重大约是10%,其中,湄洲岛接待量占莆田市旅游总接待量的60%以上,其对莆田市旅游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海坛岛旅游业收入相对较低,只相当于gdp的2.2%,这与其目前的开发水平和交通条件有很大关系。

34个海岛型旅游地空间竞争优势比较

影响区域旅游竞争优势的基本因素包括旅游资源条件、客源市场条件、旅游开发条件、旅游政策条件、旅游发展环境、介入机会等,这6个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区域旅游竞争力系统。

3.1旅游地发展环境比较

从海岛旅游发展外部环境来看,福建海岛旅游发展受到来自加勒比海、地中海、太平洋、印度洋和东南亚地区等世界上许多已开发非常成功著名海岛的冲击,同时还受到来自国内其他省份海岛旅游开发的竞争压力。表1表明,在全国5个沿海海岛地带中,福建省海岛在资源禀赋、主导功能上有一定优势,在区域可进入性、适游时间、开发水平、产品体系方面竞争优势一般,在品牌知名度、游客感知度方面处于劣势。在区域内部的社会经济环境方面,鼓浪屿依托城市的经济环境最好,海坛岛依托的福州市尽管经济水平较高、产业结构合理,但是由于与所依托城市交通不便,辐射作用受到限制,其依托作用难以得到足够体现。湄洲岛、东山岛分别所依托的莆田市、漳州市经济支持水平一般。

3.2旅游地开发条件分析

表3显示,鼓浪屿的旅游地开发条件的各项指标都是最好的,这说明鼓浪屿海岛旅游开发比较成熟和成功。东山岛在资源保护、开发状况方面有一定竞争优势,但是基础设施和其他配套设施比较薄弱。湄洲岛和海坛岛资源特色突出,但是其他条件处于一般水平。从4个海岛与旅游相关的级别称号来看(表4),鼓浪屿具有世界级地位,湄洲岛具有部级地位,东山岛和海坛岛具有省级地位。

3.3旅游地资源特征分析

海岛型旅游地是我国沿海分布较为广泛的一种“资源型”旅游地类型,其四周被海水环绕,是地球上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紧密结合和相互作用以及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海洋开发和国防活动的地带,所以形成了特殊的生态系统和文化系统,造就了一大批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比如自然景观一般有海滨沙滩、造型岩石、山海天象、海珍特产等,人文景观一般有宗教景观、军事景观、现代人造景观(海堤)以及其他社会文化景观等。

福建省沿海海岛有着较为相似的自然景观形态,一般都拥有海湾沙滩、海蚀景观、象形山石、岛中奇湖等自然旅游资源。但是4个海岛在自然旅游资源特色上又存在差异,海坛岛海蚀地貌甲天下,东山岛以岛屿自然生态环境占优,鼓浪屿的整体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闻名,湄洲岛的海滨沙滩具有相对优势。4个海岛人文景观也有相似之处,多数海岛都有宗教景观等,如东山岛有关帝庙、天后宫,湄洲岛有妈祖祖庙,海坛岛有五福庙,鼓浪屿拥有天主教堂等。进一步比较,4个海岛之间的人文特色差异显著,湄洲岛享有“妈祖文化”这一世界级品牌,鼓浪屿的音乐文化、建筑艺术文化等是其特色,东山岛已打造出“关帝文化”这个特色。因此“形似而神不似”是对4个海岛旅游资源的总体评价。

3.4旅游地客源市场条件比较

3.4.14个海岛游客感知度分析

游客感知度大小是旅游地客源市场条件优劣的重要体现之一。从表6可知,鼓浪屿游客感知度最高,达到61.27%,说明鼓浪屿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最好,湄洲岛其次,海坛岛和东山岛游客感知度比较低,游客感知度都不及鼓浪屿的一半。

3.4.24个旅游地客源市场来源分析

4个旅游地同为福建海岛型旅游地,旅游客源有相当部分的重叠,调查发现(图1),省内主要以福州、闽南、周边地区为主,省外主要以华东地区、华南地区和北方市场为主要客源市场,但各客源市场的构成比例在这4个旅游地中又有大小之分。其中,鼓浪屿作为开发比较成熟的旅游地,已形成了省内、省外、境外市场的多元化客源市场格局,省外市场是主要客源市场,约占36%。湄洲岛作为具有世界性影响力的宗教性旅游地,境外市场(主要是港澳台以及东南亚市场)所占份额超过厦门,但是省内市场仍是其主要客源市场。东山岛和海坛岛的旅游业仍处于起步向发展的过渡阶段,属于省内知名的部级旅游地,其省内市场份额都超过了70%,说明这两个旅游地在省外的影响力还很小。同时,海岛旅游地的客源市场也遵循距离衰减规律,鼓浪屿客源市场受其知名度影响,距离衰减规律主要反映在省外市场。湄洲岛由于其宗教信仰的缘故,所以对港澳台和东南亚等境外市场有定向吸引力,但是其省内市场和海坛岛、东山岛一样,客源市场主要来自本市和周边县市,省外市场主要是华东市场、华南市场以及周边省份。

3.5旅游地政策条件比较,

政府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旅游地旅游业发展速度。福州市确立了“一心、二轴、三圈、十二区”的旅游产业布局,其中,海坛岛位于福州滨海旅游发展轴线上,并作为福州市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分区。莆田市努力构建“一大品牌、三大节庆、五大系列、七大精品线路、八大精品”的旅游产品体系,这些产品体系中的核心构成都包含着湄洲岛妈祖文化资源和海岛景观资源。厦门市制定了“一心、二带、三片区”旅游产业发展总体布局,其中“一心”就是重点建设鼓浪屿部级风景名胜区。漳州市确立“以滨海度假探秘旅游为龙头,以市区文化商贸旅游为中心,以山地生态观光旅游为辅助,构建3个旅游产业带”的旅游产业布局目标,东山岛与漳州国家地质公园是当地3个旅游产业带的龙头。可见,海坛岛在4个旅游地中享有的政策条件是最差的。

3.6旅游地介入机会比较

旅游地的可进人性是旅游地介入机会的关键。福建沿海高速公路全线开通为海岛旅游的开发提供了条件,但是4个旅游地的区域内部交通状况参差不齐。鼓浪屿交通条件最好,与依托城市空间距离最近,仅有1千米,并且依托城市拥有立体化的交通网络。湄洲岛其次,其与依托城市相距42千米,轮渡班次较多,并且岛内交通相对完善。东山岛和海坛岛距离依托城市距离分别达116千米、128千米,距离都较远,尽管海坛岛的依托城市福州拥有机场,但是进岛水上交通班次少,并且景区内交通设施落后,交通条件在4个海岛中属最差。

另外,旅游地宣传促销又是扩大介入机会的重要手段。4个海岛都拥有不同程度的知名度,但是市场营销的力度、方向存在很大差异。鼓浪屿通过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多次举行重大的国际性旅游节庆活动和会展活动、尝试实行网络营销等手段,在塑造产品形象和旅游地知名度上效果显著。湄洲岛全力打造妈祖文化品牌,每年都举办妈祖文化旅游节,加强对澳门、台湾以及东南亚市场宣传,已取得较好的宣传效果。东山岛充分利用生态海岛的优势,积极加入到区域旅游合作,尤其是加强与厦门、深圳的合作,旅游知名度正逐步得到提高。海坛岛由于在当地经济中产业地位不突出,尽管拥有“海蚀地貌”这一独特资源,但是知名度有限,在对外宣传、营销方面还有待加强。

44个海岛型旅游地区域合作的可行性策略

4个海岛型旅游地具有独特的资源禀赋和竞争优势,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竞争的日益加剧,4个海岛的旅游合作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实现优势资源互补,形成特色旅游产品,打造福建海岛旅游整体形象和品牌,提升福建海岛旅游的知名度,在更大范围内赢得市场。

4.1健全沿海海岛旅游发展的管理体制

福建省已制定出我国第一个省级滨海旅游开发总体规划,但是在实施过程中由于缺乏一个健全的旅游管理体制,海岛旅游开发存在严重的诸如海岛旅游资源浪费、主题形象不明、省内的恶性竞争、条块分割开发等现象。因此,建立健全的旅游管理体制,建立统一的海岛(滨)旅游开发的管理机构和相关管理制度,提升海岛(滨)旅游开发中的区域和部门协调能力,是解决海岛旅游开发过程中诸多问题的关键。

4.2突出特色,形成区域海岛旅游总体形象

充分挖掘福建海岛旅游资源的本底特色与形象元素,塑造福建海岛总体旅游形象。利用鼓浪屿的音乐文化和建筑艺术文化、湄洲岛的妈祖文化和民俗文化、海坛岛的渔村风情和海蚀地貌、东山岛的关帝文化和海岛生态等特色,构建鼓浪屿、湄洲岛等景区品牌,鼓浪屿海峡旅游节、湄洲岛妈祖文化旅游节等节庆品牌,最终形成“闽风岛韵,魅力福海——海峡西岸海岛游”旅游总体形象。

4.3实行一体化的营销管理

加强福建沿海地区市场促销的协作,打破各地分头营销宣传的状况,达到推广整体形象和共建福建海岛旅游带的目的。4个特色海岛利用各种大众媒体宣传、旅游节庆活动、公共关系传播、市场促销活动等统一宣传福建4个特色海岛,共筑旅游信息平台、共同开发旅游客源市场、统一制定旅游服务标准,实行区域旅游宣传和营销一体化战略,共同打造福建沿海海岛旅游品牌。在本区域内促销协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区域协作的范围,加强省际区域促销协作,在海岛旅游促销方面加强与广东、浙江、台湾和港澳等地的联系,共同构筑无障碍中国沿海海岛旅游合作圈。

5结论与讨论

福建沿海4个海岛型旅游地有较为相似的旅游资源、重叠的客源市场以及相当的重视程度,但同时其资源特色、发展环境、市场倾向、发展条件、介入机会等竞争优势差异较大,这些都决定了海岛型旅游地之间是竞争与合作共存的对立统一关系。

(1)4个海岛自然旅游资源相似,地理位置相邻,客源市场重叠以及旅游业都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这些因素都决定了4个海岛型旅游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竞争关系;

【特色旅游市场分析(收集3篇) 】相关文章:

四年级日记[精选9](整理5篇) 2024-07-27

描写秋天的日记精选1(整理9篇) 2024-07-27

下雪日记[精选](整理5篇) 2024-07-13

[精选]开学日记(整理5篇) 2024-07-04

精选小学四年级数学日记(整理2篇) 2024-07-04

开学第一天日记精选(整理9篇) 2024-07-04

[精选]暑假旅游日记20(整理12篇) 2024-07-03

乡村的黄昏作文(整理8篇) 2024-07-28

特色旅游市场分析(收集3篇) 2024-07-28

历史专业实习工作总结(收集3篇) 2024-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