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亲旅游市场前景(收集3篇)

时间:2024-08-10 来源:

相亲旅游市场前景范文篇1

亲景度是某客源市场在某一旅游目的地的市场占有率与该客源市场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的比值[1],反映了游客的偏好程度。式中:P表示亲景度,Sd为到某一旅游目的地旅游的客源市场人数,Fd为到某一旅游目的地旅游的外国人数,Sc为到中国旅游的客源市场人数,Fc为到中国旅游的外国人数。根据P值的大小,客源市场又还可进一步细分为四个市场:强亲景(P≥2)、弱亲景(1≤P<2)、弱疏景(0.5≤P<1)和强疏景市场(0≤P<0.5)[2]。根据2003-2012年各客源市场旅游者数量等数据分别计算了山西省近10年主要客源市场的亲景度。

1.1亲景度差异分析从表1可看出,2003-2012年间山西省入境游市场亲景度变化比较明显,差异显著,亲景度值最大是7.43(法国,2011年),最小是0.02(俄罗斯,2009年),两个数值相差7.41。法国、德国、意大利一直是强亲景市场,美国一直是弱亲景市场,英国(除2011年是强亲景市场外)、日本(除2012年是弱疏景市场外)、澳大利亚(除2003、2004年是弱疏景市场外)、加拿大(除2011、2012年是弱疏景市场外)属于弱亲景市场。俄罗斯一直是强疏景市场,蒙古(除2010年是弱亲景市场外)属于强疏景市场,印度2003-2007年是强疏景市场,2008-2012年为弱疏景市场。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韩国亲景度不稳定,韩国和印尼亲度景值总是小于1,属于疏景市场;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亲景度值小于2,弱亲景或疏景市场。

1.2亲景度时间变化分析从亲景度变化趋势看,2003-2012年山西省入境游市场亲景度年际变化不大。法国亲景度变化幅度为2.58,年际变化相对较大,2012年日本亲景度大幅下降,主要是受突发事件中日事件的影响,中日关系紧张,使日本入境游需求降低。德国、英国和印尼的亲景度变化幅度均大于1,分别为1.55,1.21和1.03,这三个客源国亲景度整体呈上升态势,表明山西省对其吸引力在逐步增大,偏好程度在提高。马来西亚亲景度变化幅度为1.38,但整体呈下降趋势。其它客源国亲景度变化幅度均小于1,相对比较平稳,其中美国、澳大利亚和俄罗斯小于0.5。总体来说,山西省入境客源市场亲景度在时间变化上存在相对平稳的态势。

1.3亲景度空间变化分析以2007年为界,分别以前期(2003—2007年)和后期(2008—2012年)两个时间段的亲景度平均值来分析山西入境游市场亲景度空间变化。分析表2可知,①前后期各客源市场的亲景度类型变动不明显,基本保持稳定。法国、德国和意大利仍为强亲景市场;美、日、加、英和澳大利亚仍为弱亲景市场;新加坡为弱疏景市场;韩国、俄罗斯为强疏景市场。仅马来西亚、蒙古、印度、印尼的亲景度类型发生了变化,马来西亚年均亲景度由1.07降为0.90,由弱亲景变为弱疏景。蒙古、印度和印尼年均亲景度都有所上升,由强疏景变为弱疏景,说明2008年以后山西省对这几个客源市场的吸引力有所增强。②同一类型中亲景度排序发生变化。意大利和德国同属于强亲景市场,前后期年均亲景度排序刚好互换。美国和澳大利亚都是弱亲景市场,年均亲景度分别从第3位和第5位上升到第2位和第3位,表明这两个客源国对山西省的喜好程度有所增加,而日本和加拿大则由第2位和第4位分别下降到第4位和第5位,其偏好程度有所减弱。

2竞争态分析

旅游市场竞争态是旅游目的地各客源市场以市场占有率(ai)和市场增长率(βi)的双指标组合Ωi(ai,βi)表现出来的市场竞争状态。由表3可知,山西省入境游市场在前期表现为低增长率,市场结构较稳定,2003-2007年,瘦狗市场客源国有英国、加拿大、新加坡、俄罗斯、印度和蒙古,市场占有率和增长率均较低;幼童市场的马来西亚、印尼、意大利和澳大利亚虽市场占有率低,但增长率却较高,尤其是马来西亚,平均增长率达到116%,这一市场客源国大多数是近程市场,发展潜力大,应努力通过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实行优惠政策等措施发展这一市场。日本、美国和韩国是金牛市场,市场占有率都较高,市场比较稳定,但增长率却较低,尤其是韩国,增长率仅为7.1%。法国和德国是两个明星市场,说明山西省对这两个客源市场的吸引力较大。这一时期山西省客源市场以瘦狗和幼童市场为主。山西省入境游市场在后期表现为高增长率,幼童市场减小,瘦狗和金牛市场增大,明星市场空白,发展后劲不足,入境游市场结构的稳定性存在潜在危险。市场占有率较高的金牛市场和明星市场的增长率在后期普遍下跌,以致法国和德国从明星市场跌入金牛市场,发展机会不乐观。日本作为金牛市场,虽然其市场占有率一直都居于首位,但呈降低态势,由前期的24.4%下降到17.5%,主要原因在于2012年事件使日本游客骤减,但日本在后期的市场占有率普遍都没有前期的高,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了日本游客对山西的偏好降低。市场占有率较低的瘦狗市场和幼童市场的增长率变动幅度较大,前期幼童市场的四个客源国全部跌入瘦狗市场,对这一市场,应了解游客旅游需求的变化,及时开发出新的旅游产品以吸引游客;而蒙古、俄罗斯和韩国的市场增长率很高,尤其是俄罗斯竟达到435.7,韩国的占有率降低,从前期的金牛市场降为幼童市场。这一市场拥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应集中主要精力重点培育成明星市场。这一时期各客源市场竞争态变化相对较大,尤其是瘦狗市场客源国数量增加和明星市场缺失。

3竞争态与亲景度的相关性分析

表4中将每个客源国的亲景度类型分别用1(强亲景)、2(弱亲景)、3(弱疏景)、4(强疏景)表示,来分析山西省入境游市场亲景度与竞争态的相关性。可以看出,山西省入境游市场亲景度和竞争态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关联性。在前期,瘦狗市场中50%的客源市场是强疏景,幼童市场中50%是弱亲景,明星市场都为强亲景,金牛市场2/3为弱亲景。后期,瘦狗市场中50%的客源市场是弱疏景,37.5%为弱亲景市场;幼童市场中2/3的客源市场为强疏景,金牛市场都为亲景客源国。上述分析表明,亲景度高(P≥1)的客源市场并不一定都属于金牛市场和明星市场,而亲景度低(<1)的客源市场却几乎都属于瘦狗市场和幼童市场,瘦狗市场和幼童市场与亲景度关联较大,而金牛市场和明星市场不具有相应的关联性。

4结果分析

相亲旅游市场前景范文篇2

大庆市乡村旅游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良好的资源基础、发达的交通条件、广阔的客源市场。在黑龙江省开展乡村旅游专项工作的推动下,因地制宜地发展大庆市乡村旅游。在黑龙江省将着力发展乡村旅游的背景下,依托特色景观、民俗风情、沿江文化等优势资源,营造特色鲜明的乡村风情体验活动。建立在以湿地景观、民俗风情、农事生产生活等基础上的乡村体验旅游,将进一步丰富现有的乡村旅游产品,有助于提升大庆市乡村旅游的整体形象。

1.旅游产品开发原则

旅游产品开发首先要对市场需求、竞争环境、旅游地现状等诸多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结合旅游地特色设计出符合旅游者需要,具备市场竞争力且便于经营运作的旅游项目。大庆市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应遵循以下开发原则:

1.1市场导向原则

不符合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对旅游者缺乏吸引力,其开发过程仅是旅游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大庆市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必须遵循市场导向原则,牢固树立市场观念,以旅游市场需求作为旅游产品开发的出发点。产品开发过程,首先要确定客源市场的主体,明确旅游产品开发的针对全体特点。其次,要根据市场定位,调查和分析市场需求和供给,把握目标市场旅游者需求的特点、规模、变化规律,始终坚持以旅游者需要为出发点,着眼于市场的潜在需要。按照旅游者的需要开发旅游产品,使目标市场的所有旅游者均感到满意。

1.2文化特色原则

具有文化内涵的乡村旅游产品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也易于为当地社会所接受。

在开发的过程中,要挖掘和提升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塑造能震撼人心的高品质的旅游文化。大庆乡村旅游产品可结合石油文化、蒙古族风情等文化内容。产品设计应考虑蒙古族居民的民族文化、宗教、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因素,设计和销售具有结合蒙古族的特色文化艺术、饮食习惯、盛大活动设计旅游项目,同时应兼顾旅游者民族尊严、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杜绝危害生态环境与社会环境的旅游产品。

1.3乡土化原则

指在产品设计应充分考虑景区基础设施容量和地区特色。由于接待和交通服务是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水平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所以,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必须重视景区的基础设施和交通状况等因素。同时产品应具有鲜明的特色,具有"新"和"奇"的特点已成为旅游景点生存与发展的第一生命力。富有个性的旅游景点对人们有更大的旅游吸引力,能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开发旅游资源时,要不断地挖掘新的、与众不同的可供旅游的自然或人文事物,发挥地方优势,努力整合地方文化。

1.4参与原则

目前我国旅游者消费心理已经成熟,不再满足走马观花式的农业观光旅游,注重参与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大庆乡村旅游产品应设计参与、体验、亲身感受的项目,满足游客体验需求。产品开发应注重融入文化因素,设计文化细节体验的旅游项目,获得充实而完美的旅游体验。

2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2.1明确旅游需求,确定市场定位

开发推广乡村旅游产品之前,应了解乡村旅游者体验动机。一般游客希望能亲近自然、追求变化,体验与日常生活不同的环境,暂时摆脱压力。乡村旅游可以设计农活体验项目,让游客通过学农活体验农民的心情和劳动方式。不同细分市场乡村旅游体验需求具有差异性。学生市场应偏重于教育体验,工薪阶层应偏重于放松休闲体验,老年人应偏重于怀旧与文化体验。产品开发时,针对不同年龄、阶层、知识水平或经历的游客制定出不同的体验。

2.2结合资源优势,打造特色产品

乡村旅游地就应根据当地资源特色,建设有区域优势的主题,为满足游客的好奇心,设计丰富多样的乡村体验旅游产品。大庆乡村旅游应依托特色景观、民俗风情、沿江文化等优势资源创造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方式。

为满足人们对无公害的绿色食品的渴望,在原有温室大棚、果蔬生产基地基础上,八井子、大同、林源、民吉等地打造“果蔬采摘游”。让游客在呼吸新鲜空气的同时,通过体验采摘获得身心的愉悦和放松。旅游景区的建立应注重乡村田园风光的营造,以当地特色农作物为亮点,为旅游者营造一个真实的农作物生产情景和乡村优美的生态环境相结合。

在原有蒙古族居民聚居区,阿木塔蒙古风情城、吉禾民族赛马场等地可打造民俗风情旅游。根据蒙古族生活习惯和传统节事庆典的特点,为游客塑造体验民族风情的舞台。注重民族风情意境的塑造,将蒙古族生产、生活情景与民俗体验活动相结合。

2.3丰富体验环境,注重产品参与性

乡村旅游项目应提供一流的乡村生态环境,为游客营造体验旅游的真实“场景”,如全面配备农户家中应有的有各种农用工具、生活用具和供劳作的试验田。产品开发应挖掘乡村风情体验的内涵,增加乡村体验旅游产品的审美价值、娱乐价值、教育价值。可以让游客体验春耕、夏种、秋收等劳动活动,也可让游客吃农家饭、睡农家炕等,亲自体验乡村生活,实现游客的参与价值。

2.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

生态型乡村旅游开发,同样需要对基础设施进行一定的改造和建设。为满足大量游客的游览需求,要改造交通、通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还要完善公共图形标志、信息网络建设、游客咨询、接待中心建设,特别要改善卫生条件,完善环保设施。

相亲旅游市场前景范文篇3

摘要:广东省是旅游大省,是接待入境旅游重要的口岸之一。广东省每年接待的入境游客有不计其数的向西部12省区转移,这种转移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规律和特征。运用转移态指数、亲景度、转移密度指数三个指标进行分析,得出入境旅游流以广州作为中转站向西部各省区转移的特征,从而为西部各省区的入境旅游的发展与规划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关键词:广东;转移态;亲景度;转移密度

经过改革开放近30年的发展,广东旅游业已具备了相当的产业规模,成为广东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产业和新增长点。近几年来,广东省的旅游业总收入、旅游创汇、入境总人数等主要经济指标一直位居国内首位,已成为我国名符其实的旅游强省。特别是入境旅游业的发展成绩斐然,入境旅游接待人数和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2006年接待入境游客人数2089.7万人次,占中国入境旅游总人数的34.03%,国际旅游外汇收入753.279万美元,占中国国际旅游外汇总收入的22.19%,是我国入境口岸的重要所在地之一。我国西部12省区的旅游资源的优势是资源丰度大,品位等级较高,精品生态旅游资源众多,高原风光、大漠胜景美不胜收;少数民族风情优势突出,文化古老而神秘,楼兰古城遗址,神秘的三星堆文化都具有极强的吸引力。从广东省入境的游客对西部丰富特色的旅游资源十分向往,通过各种交通方式和渠道向西部进发。那么广东省入境旅游流向我国西部省市转移存在着怎样的规律性?入境旅游流的方向空间演变上又存在着怎样的演化机制?笔者对此进行探讨。

一、关于入境旅游流转移的研究

旅游流,即游客在旅游空间场内的迁移现象。旅游流在狭义上是指客流,广义上包括游憩流,以及与此相关或伴生的相关流如信息流、资本流、技术流、货物流等[1]。旅游流空间场是由这种旅游流联结的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复合的网络系统。旅游流是旅游业的基础,是旅游地理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比[2]。目前国外有关旅游流的研究呈现研究地域尺度趋大[3],研究方法模型化、定量化[4-11],研究内容侧重于旅游流空间特性结构、等级、演化、空间效应产生、集聚、扩散、影响、旅游相关流投资、商业、贸易、信息研究脚[12-14]等三大特点。国内学者对入境旅游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多的成果,主要集中在旅游总体规模[15-16]、旅游流空间分布[17-18]、资源禀赋[19]、竞争力[20]等几个方面。然而,目前对广东省入境旅游流向我国西部地区的演变进行研究,在更大的尺度上对我国入境旅游流的东—西递进演化规律、机理进行的研究还没有。

本文通过运用转移态指数、亲景度指数及转移密度指数进行分析,对以广东省作为入境口岸的旅游流向我国西部12省区的演进变化规律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以广州省为起点的海外旅游流流向变化规律是讨论海外入境旅游流东——西变化趋势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数据来源、区域划分和研究方法

随着各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交通设施及区位条件的改善、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旅游产品的重组更新以及旅游接待服务质量的提高,广州入境旅游流向国内各旅游目的地的转移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变化。选取1998、2000、2002、2004、2006年等五个不同的时间断面研究以广州作为中转口岸的入境旅游流随外部条件的变化呈现出怎样的扩散演变规律。通过对国家旅游局公布的《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和《入境旅游者抽样调查资料》的分析,研究由广州省入境的旅游流向西部各省市的转移演变规律。由于行政归属的原因,重庆市1997年前归四川省管辖,因此数据的选取从1998年开始。

在省份的选择上,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剃度开发理论的引入和发展,我国以陈栋生为代表的区域经济学者提出了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并被作为我国政府组织国民经济活动的一种重要的地域依托。西部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和自治区。2004年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把广西和内蒙古两个自治区划分到了国家大开发意义上的西部地区。

为了科学地描述由广东中转的入境旅游流向我国西部地区各省份转移的流向、流量特征,借鉴马耀峰[20]关于游客转移态的概念,运用此方法,先从宏观方面对广东省入境旅游流向西部省区转移特征进行分析。?本文将广东入境旅游流向西部各省份的转移态ssi定义为:ssi=aij×ti(i=1,2…12),式中ssi表示广东入境旅游流向第i地转移的转移态数,aij表示广东入境旅游流向第i地转移的转移比重,ti表示某省份游客接待指数,xi代表该地接待入境游客数量,x0代表基准参照地接待游客数(本文选取接待境外游客数量最小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为参照数进行研究)。

某地入境旅游流接待指数ti的数学公式为:

ti=xi/x0×100(i=1,2…12)?

1.亲景度分析。为了更加科学地描述由广东省中转的入境旅游流向我国西部地区各省份转移的流向、流量特征,借鉴马耀峰[22]关于游客转移亲景度的概念。?亲景度l定义如下:旅游流流量的强度和流入区对旅游流的吸引力,反映的是游客对景区的偏爱程度。亲景度是先计算由广东省向西部某一省区转移的入境游客流量mi与广东省转移的入境游客总量m1的比,再计算西部某一省区入境总流量ci与全国入境总流量c1的比,两个横比的比值。它反映的是由流出区到流入区流量占该区总流出量的份额与流入区平均流入量的对比,可以体现流出区旅游流对流入区的难易程度、流入区的吸引力及流入的强度,所以称为亲景度,也就是两个比重的比即为亲景度,用公式表示为:

l=(mi/m1)/(ci/c1)

2.转移密度指数。入境旅游流转移密度指数可以进一步反映以广东为中转口岸的入境旅游流向西部省区转移扩散的空间分布状况。转移密度指数是指由广东向某省区转移的入境游客数量占由广东向全国其它地区转移游客总数的比重,与该省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比重的比值,是衡量某省区吸引广东入境客流情况及其国际入境旅游业发展状况的参数之一。本文将旅粤入境游客转移密度指数ρ定义为:

ρsi=(ωsi/ωs0)/(αi/αc)(i=1,2…12)

式中,ρsi表示旅粤入境游客向第i省转移密度值;ωsi,ωs0分别表示旅粤入境游客向第i省和全国(除广东外)转移的游客数量;αi,αc分别为第i省和全国的面积。旅粤游客转移密度指数越大,则该流向旅游流越发育;反之,其密度值越小,则该流向的旅游流越不发育。?

三、数据结果及其分析

(一)转移态结果分析

根据转移态指数计算结果,将其反映在旅粤入境旅游流向西部省区转移态指数图上可以发现其具有明显的特性,西部各省区的入境旅游发展并不平衡,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呈现出明显的波峰和波谷的特征,并且差异较大,综合五年的转移态指数的平均值可以大体划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广西、云南、陕西和四川,第二类:重庆,第三类:甘肃、新疆、贵州、、内蒙古、青海和宁夏。其中广西和云南的转移态结果优势比较明显,说明旅粤向西部省区转移的入境游客对自然风光类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是比较感兴趣的。特别指出的是,虽然广西历年转移态指数比较高,但其发展趋势是下降的。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四川、重庆、云南、陕西的转移态指数虽然中间某些年份出现波动,但总体趋势是上升的,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而其它七个省区的转移态指数相对较低,仅占到了旅粤入境旅游流转移总量的13.58%。

(二)亲景度结果分析

根据亲景度的大小,可将客源市场分为亲景客源市场(l≥1)和疏景客源市场(0≤l

分析结果可以发现,属于亲景客源市场的是重庆、四川、广西、云南、陕西五个省区,是传统意义上的旅游强省,疏景客源市场的是、甘肃、宁夏、贵州、新疆、青海、内蒙古。疏景客源市场中的和甘肃亲景度接近于1,具有很好的发展态势,对于游客还是具有较高的吸引力,相关部门要进行合理的引导培育,制定出相关的政策,努力使之发展成为亲景客源市场。内蒙古亲景度平均指数只有0.0745,亲景度指数最高的重庆是其17倍,应当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宣传促销策略,同时要加大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

(三)转移密度指数分析

分析表明,转移密度指数排名前三的是广西、重庆、陕西,其次是云南、四川,排名第三档的依次是贵州、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粤桂、粤渝和粤陕旅游流属于大型旅游流,粤滇旅游流属于中型旅游流,粤黔、粤甘、粤藏、粤清、粤夏、粤新、粤蒙旅游流属于小型旅游流。密度反映了游客的集中程度,密度越大的省域游客越集中,而密度越小的省域游客可选择旅游范围较大,因此地域上相对较分散。入境游客的前来能够增加该省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加快国际旅游业发展速度,因此转移密度较小的省份要加大吸引游客力度;另外,由于游客的过度集中会导致旅游区的环境污染、过度拥挤、目的地居民态度的改变,从而导致入境旅游者旅游体验质量的下降,因此密度过大的省份也要考虑通过各种措施改善和缓解游客的大量涌入和过度密集带来的问题。

(四)综合分析

运用转移态指数是从宏观方面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了旅粤入境旅游流向西部省区的总体态势,是绝对指标。而亲景度和转移密度指数引入是从微观方面更好的说明旅粤入境旅游流向西部省区转移的特征,是相对指标。亲景度的引入,可以更深入、更全面地把握入境旅游流转移的特点,确定旅粤入境旅游流向西部省区转移的友好市场、机会市场和潜力市场。而转移密度指数反映旅游流的发育程度,可以对各支旅游流进行详细的评价。从宏观和微观两大方面进行分析可以较好的得出旅粤入境旅游流向西部省区转移的特征。综合以上三种分析发现,旅粤入境旅游流向西部省区转移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性。

四、政策建议

(一)加强以广州作为中转的入境旅游流向广西、云南、陕西、四川、重庆转移的优势

五个省区在三种指标分析中均具有较高值,构成了旅粤入境旅游流向西部省区转移的主体,占到了旅粤入境旅游流转移总量的86.42%。截止2007年,这五省区(市)3a级以上旅游景区占西部所有3a级以上景区总数的60.22%,旅游资源分布广泛而又相对集中,竞争优势突出。从广东入境向我国西部地区转移的游客在地域选择上存在明显的偏好。与西部地区各省区的旅游资源赋存有关系,相关系数高达0.874。大尺度的入境旅游者由于时间、经费等客观条件的影响,在旅游活动中选择游览的是旅游资源赋存较多的地区,且在该目的地游览时选择该地较高级别的景区。今后五省应加强对广东入境旅游市场的促销,使其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强化其主导地位,同时也应加大其它入境口岸的促销力度,使客源输入地多元化。

(二)促进以广州作为中转的入境旅游流向贵州、、甘肃转移的趋势

三个省区的转移密度和转移态指数比较低,但亲景度指数相对来说比较高0.4835、0.9932.、0.9410,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贵州距离广州比较近,具有交通上的优势。做中国旅游已经35年的小野由纪夫先生说[24]:贵州旅游资源的丰富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有好的资源还不够,最重要的是要将这些资源转化为商品推销出去,才是市场开拓的关键。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旅游业取得了更加迅速发展,但由于其距离、气候等原因,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其旅游业的跳跃式发展。特别是最近发生的“3.14事件”,会对的入境旅游产生较大的影响,相关部门应该积极的诱导疏通,争取把负面效应减小到最低。抓好舆论宣传、向国内外讲明此次事件的真相,增强游客进藏旅游的信心。同时,继续加强景点、景区、宾馆、饭店以及交通运输的安全工作,保障游客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有针对性地加强旅游促销宣传。甘肃旅游应在目的地营销及改善旅游交通等方面下功夫,有待进一步加大优质极品旅游资源开发力度、旅游交通的建设和促销宣传。关键的一点是要加强宣传力度,要将媒体、广告、促销等各种方式的宣传结合起来。

(三)大力提升青海、宁夏、新疆和内蒙古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和市场宣传的水平

广东入境旅游流向其转移的三个指标的数值,除少数年份外,其余均为零。四省区由于资源地理区位、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交通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国际旅游业的发展在全国较为靠后,四省区在开拓旅游资源、改善旅游交通、提高旅游服务硬件及软件水平方面还有较长的路要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内蒙古,三个指标在12个省区里全是最低的,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打造强势旅游品牌,还应在深度开发旅游资源、基础设施建设及加强对广东入境客源的宣传上花大力气。

五、结语

通过对1998、2000、2002、2004、2006年五个不同时间断面以广东省作为中转站向西部省区转移的入境旅游流转移的转移态、亲景度和转移密度指数的研究,得出了广东省作为入境口岸的旅游流向我国西部12省区的演进变化规律,具有明显的地区分异现象。研究结论显示:在以广州中转的入境旅游流中,广西、云南、陕西、四川、重庆五省区是主要目的地,构成了旅粤入境旅游流向西部省区转移的主体,要进一步强化其主导地位。贵州、、甘肃三省区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上升的空间,前提是相关部门进行合理的诱导和宣传。而青海、宁夏、新疆和内蒙古四省区需要改进的地方很多,循序渐进,争取在近期内取得一定的成果。总之,西部各省区应该根据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通过多种渠道,扩展自己的广州入境旅游市场份额,争取国际旅游业更好、更快、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motleyjm.thegeographyofinternationaltourism[j].associationofamericageographers,1976.

【相亲旅游市场前景(收集3篇) 】相关文章:

[精选]成长日记作文(整理5篇) 2024-08-10

我的日记6[精选](整理3篇) 2024-08-09

校园生活日记精选1(整理9篇) 2024-08-09

实用的日记作文精选(整理6篇) 2024-08-08

三年级日记精选(整理3篇) 2024-08-08

过年日记[精选](整理5篇) 2024-08-05

精选写人的日记(整理1篇) 2024-08-04

生物技术发展现状(收集3篇) 2024-08-10

相亲旅游市场前景(收集3篇) 2024-08-10

镜子里的我作文(整理8篇) 2024-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