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废物运输投标方案范文篇1
【关键词】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监督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1-253-02
医疗废物是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由于医疗废物含有大量病菌、病毒、寄生虫等有害物质,这些污染物如果处理不好,既传播疾病,又污染环境[1]。因此,作为医院,我们完全有责任做好医疗废物处置,真正达到保护环境,减少医源性感染,提高人们健康水平。笔者作为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负责医院内医疗废物的监督管理,现就2003年以来我院在规范医疗废物处置工作中、从不规范到逐步完善、规范的几点体会归纳如下:
1我院医疗废物管理历程及现状
1.1组织机构方面
医院感染管理科根据2003年国务院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卫生部与国家环保总局相继出台的《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及《医疗废物行政处罚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办法,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院长(法人)为第一责任人,明确分工,层层落实。对医疗废物管理从组织机构到应急预案,从废物分类、包装、运输及暂贮地均有详尽要求并制定相关制度。在《条例》施行初期,医院从人员组织、制度建设、检查监督等虽有制度但没有足够重视,从分类包装、收集贮存、转运处置等全过程医院对科室没有明确要求和具体规范,科室做好做坏都只有检查、没有考核,监督不力,也没有做到专人专管,针对几年来医疗废物处置中存在的问题,医院健全了组织管理,感染管理科设了专人负责医疗废弃物的管理和日常工作,明确责任,监督检查每个科室医疗废弃物管理的环节。对医疗废物管理的认识不足、改进不到位通过每月的检查反馈进行考核、整改。
1.2医疗废物的分类
分类初期,由于对医疗废物分类工作的危害认识不足,或是为图方便,各种医疗废物混入同一容器或混入生活废物容器内,未将损伤性、感染性、病理性废物进行分类投放,投放后又不加盖,或者同为感染性废物又分类过细等。经过省市的各种检查、感染办的培训学习考核等,现医疗废物均做到严格与生活废物分开,同时感染性、损伤性、病理性废物也做到严格分开收集。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年组织相关知识全员培训及考试,让每位职工都了解医疗废物处置知识。感染科每月检查落实,使我院医疗废物分类工作不断规范。
1.3医疗废物的包装
几年来,为了节省资金,也曾用过劣质黄色塑料袋,常出现渗漏、利器刺破等现象,给收集医疗废物的人员也造成一定威胁,2005年后,医院根据《条例》中规定:“存放医疗废物的容器应选用防渗漏,防锐器穿透的专用包装物,各包装物上均应有明显的警示标志和警示说明”,每年医院在医疗废物的包装上拔付一定资金,专款专用。包装物或容器内存放的医疗废物严格按规定不超过3/4,并进行有效封口,按要求填写标签并粘贴在容器上。
1.4医疗废物的收集、登记和交接
我院的医疗废物由产生科室分类后,各楼层清洁工每天收集送暂贮间存放,再由签定合同的处置单位运走集中处置。2006年前,产生科室与清洁工、清洁工与暂贮间管理员无交接手续,只有暂贮间管理员与处置单位的转移联单管理,也不实行称重。2006年由于昆明市创建卫生城市,大大促进了医疗废物的管理体系,对医疗废物产生科室、数量严格实行科室与清洁工、清洁工与暂贮间管理员、暂贮间管理员与处置单位三级交接登记签字制度,感染管理办公室为各科室配了简易称,每次现称重量双方核实后登记签名,然后放入暂存间,从而完善了医疗废物的三级交接制度。
1.5医疗废物暂存
我院不具备医疗废物处置条件,按《条例》要求设有暂贮间。刚开始所谓的暂贮间只是远离医院一间闲置的房子,不具备“五防”等,现医院重新选址,完全按《条例》要求新建了医疗废物暂贮间,门口设有明显的医疗废物警示标志和“禁止吸烟、饮食”的警示标志,窗子有纱窗,做到防鼠、防蚊蝇、防蟑螂、防渗漏、防水浸。暂存间内放置密闭医疗废物转运桶。桶内放置已包装好的医疗废物。暂贮间有专人管理,每次转运后及时清洁、消毒有记录。
1.6医疗废物的转运
每2天由处置单位专车收集。有双方交接登记本及转运联单,并由双方专管人员确认签名并盖章,然后统一转运处理。
2对策
2.1健全组织机构
院长作为第一责任人任医院感染委员会组长,感染办、各科室主任、护士长、感控医生、护士组成医院感染控制小组,感染科对医疗废物实施直接管理。医院感染科根据相关《条例》及《办法》《分类目录》等,制定了各种管理制度十余类。每月对各科室的医疗废物根据相关制度进行检查考核,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书面反馈,并提出整改意见,考核直接与科室经济挂钩,使我院医疗废物管理工作不断改进,每次均通过昆明市疾控中心、昆明市创建卫生城市相关检查等。
2.2加强培训学习
为提高工作人员对医疗废物管理的认识,定期组织医院全员学习《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相关文件并进行考试,使每位员工充分认识到医疗废物管理的重要性,主动、自觉地去执行各项规定;加强对清洁工及暂贮间人员的培训管理,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医疗废物管理的重要性,主动自觉地配合工作,感染办不定期抽查,并将落实情况与经济挂钩,使清洁工及专管人员能认真做好医疗废物收集转运中每个环节的工作。
2.3加大医疗废物管理的投入
为保证医疗废物处置做到日常化、规范化,医院加大了经费投入,设置了医疗废物处置专款,新建了医疗废物暂贮间,
3几点建议
3.1建议按照处理去向分类
医疗废物分五大类,且各类不能混合收集。但分类收集的废物最终却只有焚烧这一条出路。这样增加的容器既占用空间又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同时给工作人员增添分类的麻烦,也容易造成治疗室的二次污染。建议医疗废物按照处理去向分类,如焚烧类、可再利用类等。
3.2感染性废物的界定不可随意扩大
感染性废物是具有引发感染传播危险的被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是否有感染危险应由医疗机构相关管理人员认定,从而减少医疗废物产量,这样不仅节约资源,又能减少污染[2]。如输液器、注射器均为优质塑料,我国人均占有资源非常有限,应在加强管理的基础上粉碎造粒进入再生产。如对使用后的输液器、注射器毁形、消毒,交有资质且生产非食品包装类用品(如利器盒、便盆等)的企业再利用,这样的物品链才可能持续发展。关于利器盒,只要是防渗漏、耐刺的牢固的容器即可,(如废弃的戊二醛消毒液容器等,标明利器盒应可),即满足利器的分装安全又废物利用,节约了成本。又如产妇的卫生巾、偏瘫病人的尿不湿、工作人员的口罩帽子等并不构成感染威胁,不必作为医疗废物。将所有一次性使用的医疗用品与器械均视为感染性废物,无形中扩大了医疗废物的范围,其后果是医院要承担更多的处置费用,而大量的焚烧进一步造成环境污染及可再生资源的浪费。关键是对真正引发感染危险的废物强化管理。
3.3医疗废物处理应充分考虑环保
医疗废物的处置目前国际上主要采用焚烧法,焚烧造成环境污染,且浪费大量能源,由于医疗废物中塑料制品、纸张、棉纤维制品等可燃成份比例较大,其燃烧发热的平均值可达18820KJ/kg,燃烧产生的热量可用于发电或用于供热[3]。象欧洲、日本等国,将医疗废物破碎后,用专门的设备进行高频杀菌处理,然后分别制造垃圾包装袋、垃圾固形燃料和水泥原料,有效地提高了医疗废物的再利用率。
3.4费用问题
医疗废物包装、运输及处置费用目前均由医院一方承担,但院方又不能收费。同时是按床位数每天收费,一是作为中小型医院的我们病床一般情况下住不满,同时应考虑减去部分陪床费。
经过几年的实践,我院按照《条例》的要求以及医院感染办制定的各项制度和规范,不断检查反馈整改,并对存在的问题实施相应的对策,使我院医疗废物管理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各项管理工作做到了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避免了医疗废物对社会的危害。
参考文献
[1]曹作中,程发彬,刘锡成.现阶段我国生活垃圾焚烧发展方向探讨[J].环境保护.2001,(2):13~15
医疗废物运输投标方案范文篇2
【关键词】肺炎,病毒性;公共卫生;传染病控制;设备和供应,医院
2019年末至2023年初,病毒肆虐全国,并出现全球蔓延的趋势。自2019年12月1日湖北省武汉市出现我国的首例病毒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例以来,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也相继发现了类似病例[1]。WHO最终将该疾病命名为“病毒肺炎”,简称“肺炎”。2023年2月11日,WHO将其英文名确定为“COVID-19”(coronavirusdisease2019)[2]。目前,国内科学精准的防控体系成效显著,重症病例占确诊病例比例明显下降,出院病例逐渐增多,逐步开始积极有序推动复工复产;而境外疫情形势仍十分复杂严峻。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南方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承担全深圳市肺炎的救治任务,是深圳市唯一收治确诊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截至2023年3月22日,深圳市确诊439例,经救治后累计出院411例。在医院全力以赴阻击疫情的同时,医院的后勤部门也启动应急保障工作,在保障医院高强度运行和院内感染控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全员院内“零感染”的优异成绩。作者旨在通过总结医院后勤部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综合保障体系的建设,分析医院抗击疫情过程中后勤工作对医院感染(以下简称院感)控制的支撑作用。
一、医院应急后勤保障服务体系的建立
自医院确定抗击疫情战役正式打响,后勤部门立即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完善组织架构,成立后勤部门抗击疫情应急小组,建立明确的应急反馈体系[3-4];梳理保障服务工作的重点环节,结合国家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及医院收治患者实际情况,汇总编撰《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病毒后勤应急指引》。其中重点收录后勤工作对院感控制支撑作用相关的被服洗涤收送流程、膳食订餐送餐方案、污水处置方案、电梯服务方案、空调及排风使用规定、医疗废物收运流程、救护车洗消流程、院内车辆进出及停放方案、安全保卫巡查方案、消毒用品安全使用规范、科室安保管理方案、氧气瓶收送流程、外来务工人员健康防护管理方案、逝者遗体转运流程、清洁消毒工作要求等10余项内容,并随时调整更新。通过落实以上流程指南,坚决杜绝院内感染事件发生,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服务。
二、主要实施方案和经验
(一)医用被服洗涤收送工作调整。1.肺炎患者相关衣物处理流程:按照院感指引,区分科室及常规科室,出台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洗衣收送流程,并及时与洗涤外包服务单位沟通,制订应对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具体方案[5]。具体调整内容包括:收治肺炎患者相关科室污染被服由科室放入科室被服存放区改为放入污物电梯间,且无需清点;所有与肺炎患者相关的被服均放入速溶袋后再放入密封箱,并对密封箱外表面用2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2次后转运;接触污染被服密封箱使用后用2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30min以上,如发现箱内有血迹,先用10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再用2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30min以上。2.物资准备:疫情防控期间,为了避免污染被服回收作业人员的职业暴露风险,同时避免可能出现的院内感染,先后投放130L密封箱93个,作为已套装速溶袋污染被服的存放容器,从而避免速溶袋在转运途中由于摩擦等原因导致的破损,尽可能降低污染物暴露出现的概率。3.被服收送人员的培训:对被服收送作业人员进行院感培训。严格按医院病毒个人防护用品选择指引正确佩戴及穿脱防护用品,及时、规范进行手卫生处理。4.开展洗衣收送流程培训:严格按照流程对被服进行转运作业,及对运输工具按相应规定进行消毒处理;疫情期间,为了禁止被服收送作业人员进入病区,改变了作业流程,需要各护理单元协助对密封箱进行消毒后转运至污物电梯。5.院内运输车辆管理:建立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院内车辆进出及停放方案,规范医用被服转运运输车进入路线及停靠区域。(二)膳食订餐与送餐。1.肺炎相关科室医务人员及患者均采取送餐制。2.疫情期间,所有患者用餐均采取送餐形式,使用一次性餐具。患者餐送至护士站,由科室护士转送。3.为避免可能出现的交叉感染风险,对住院患者进行宣教,禁止接收外来饮食。4.取消自选餐,推出简装套餐。5.进入职工食堂需佩戴清洁口罩。6.堂食采取“高考模式”(1人1桌)。7.紧急协调采购配套保温设施,科学简化配餐流程,缩短配送时间。8.疫情相关一次性餐具及未食用饭、菜,作为医疗垃圾交定点专业公司处理。9.疫情期间,大部分医护人员采取送餐模式,使用一次性餐具,这部分餐具(含未食用饭、菜)使用500mg/L含氯消毒液进行滞留喷洒后按生活垃圾由专业公司进行收运。其它使用非一次性餐具的,在洗碗液浓度不变的情况下,将洗碗机温度调至85℃进行机洗消毒。其余由食堂产生的厨余垃圾及油脂交定点收运机构统一收运处理。(三)医疗污水处置。1.医疗污水处理站管理员每日在各楼栋预处理区域及医疗污水处理站的消毒反应池投加次氯酸钠进行杀菌消毒工作,使总排水口的余氯量达到8mg/L左右。2.每日通过在线监测系统对调节池原水的余氯量、总排水口的化学需氧量(COD值)、pH值、总余氯量、粪大肠菌群数量、日排放量等一系列数据进行监测记录,确保数据无异常,符合排放标准[6]。3.医疗污水处理站管理员每日对进入医疗污水处理站调节池的原水及经过医疗污水处理站处理后的水样进行病毒核酸检测,确保医院医疗污水无存活(核酸检测为阴性),做到达标排放。(四)医疗废物管理。医疗废物实行“四专”管理,即专人上门收运、专通道进行收运、专项人员消毒、专车来院转运,全程进行严格消毒,降低院内交叉感染的风险[7],具体管理方案如下。1.肺炎患者相关科室后勤人员医疗废物收集流程:科室后勤人员完成科室医疗废物的收集、封口、称重、贴标签(注明“患者医疗废物”)、登记及每袋医疗废物的喷洒消毒工作后(对每袋高危险医疗废物表面喷洒有效氯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放入医疗废物收集桶内。收集完成后将桶口盖紧封好,对收集桶表面做消毒工作(对收集桶表面喷洒有效氯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等待医院医疗废物暂存站回收运输人员上门收集。2.医疗废物暂存站收运人员医疗废物转运工作:暂存站收运员从固定路线进入科室医疗废物暂存间,对医疗废物收集桶进行交接、转运至医疗废物暂存站,在暂存站内对科室的高危险医疗废物桶表面贴上“高度感染性废物专用桶”的红色标识用于标记,再次消毒。完成一系列步骤后,回到收运路线进行喷洒消毒工作。3.医疗废物运送:医疗废物专业处置单位收运员安排专车来院进行医疗废物的收集转运工作。(五)电梯服务方案。设置区分医务人员电梯、普通患者电梯、肺炎患者电梯、手术专梯等;加强标识和指引;及时进行电梯消毒;采取智能化手段,通过手机对电梯进行无接触管控。(六)空调及排风系统。1.医务人员区域与病房区域配备独立新风系统,空调排水为独立系统;每一房间均需独立空调盘管机系统;新风系统安装手动风阀和电动风阀,电动风阀系统有BA系统,独立远程控制每间房;空调过滤网定期进行清洗消毒。2.每间病房卫生间排风管道安装电动风阀系统与排风机联动,电动风阀断电后阀门自动关闭;楼顶排风口安装高效消毒排风机,以便以消毒后排放。(七)救护车洗消流程。转运肺炎患者后,救护车沿指定路线前往救护车指定消毒点;转运人员下车,在指定地点按要求脱摘个人防护用品,进行手卫生;消毒人员进行手卫生,做好个人防护(二级防护);使用含有效氯1000mg/L消毒剂对救护车外部、门把手进行喷洒消毒至表面湿润;使用500mg/L二氧化氯消毒剂对车厢、驾驶室等内部空间进行喷洒消毒,保持密闭30min(气溶胶喷雾器);开窗通风,使用含有效氯1000mg/L消毒剂擦拭消毒车内仪器设备等物体表面;作用30min后,用清水擦拭。使用后的擦拭布巾浸泡于含有效氯1000mg/L消毒剂中30min,清洗晾干。消毒人员在指定地点按要求脱摘个人防护用品,进行手卫生。(八)院内车辆进出及停放方案。因收治肺炎患者期间需要对医院员工及患者车辆分流,故对院内车辆管理方式进行调整:医院员工车辆由南大门进出,就诊患者车辆由东大门进出,实现医院员工与就诊患者车辆分流。地下停车场调整为医院员工专用停车场,地面停车场为就诊患者专用;救护车在住院楼附近设置固定停靠点。(九)楼宇探视陪护管理与安全巡查制度。1.肺炎患者住院区域实行无陪护管理,所有人员(除医务人员及特批人员)不得进入肺炎患者收治区域;及时在患者电梯厅配置保安岗进行24h值守,保障病区运行安全;禁止肺炎患者离开科室,如遇患者外出应及时制止;收治肺炎患者相关科室及楼宇的保安岗要保留并熟悉岗位对应科室护士长及护士站电话;住院患者外出检查时,协助疏散该区域无关人员。2.抗击肺炎特殊时期内,每日开展2次全院安全巡查;其他时间随时进行抽查和突击检查。对全院各重点区域的安全保障、安保人员到岗值班、院内交通组织、物资储存等情况进行全面巡查。巡检区域主要包括:院区各出入口、消防监控中心、地面车场、地下停车场、门急诊区域、各住院楼值守门岗、水电及特种设备机房、氧气站等。(十)消毒用品安全使用规范。在抗击的关键时期,各科室广泛使用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消毒用品以有效灭活病毒。由于消毒用品具有易燃、毒害、腐蚀等危险特性,如果存放或使用不当,易导致火灾、中毒、灼伤等安全事故。因此,需要及时下发消毒用品安全使用规范。消毒用品采购部门应严格核查产品标签、说明书、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等文件资料,并完成入库手续。各使用科室负责做好各自区域内消毒用品的储存、使用及应急处置工作,对领用数量、使用情况及物资消耗及时予以登记造册。后勤管理部门应开展全院消毒用品专项督导检查,记录发现的问题,第一时间向使用科室予以反馈,并督促按期整改,严格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十一)氧气瓶收送规范。为减低医疗辅助人员感染风险,对医用氧气瓶的收送流程进行调整:2、4、10L医用氧气瓶由保安人员运送至科室护士站,由科室医务人员送入隔离病房并将空瓶取出,消毒后交由保安运回;40L氧气瓶由科室工作人员运送至隔离病房。如需保安人员送至病房,科室需提供对应的防护用品并审核穿戴合格后方可进入。(十二)疫情期间总务后勤外来务工人员健康。防护管理方案为规范总务后勤部门外来务工人员健康防护行为,避免交叉感染事件,制定总务后勤外来务工人员健康防护管理方案:拟新进务工人员,需提前申报,填写健康筛查申请表,检测合格后方可上岗;各外包单位人员在院工作期间,要严格遵守个人防护用品指引,正确佩戴防护用品;规范员工院外行为,不组织、参加聚会。如有批量人员入驻我院短期工作,尽量在医院周边租用宿舍,避免该部分人员长期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每日组织上岗前体温检测及健康汇报,如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归口管理人员处理;尽量避免非常驻人员进入我院。如有特殊情况必须进入我院,需提前询问拟进入我院人员健康状况及来源信息,上报归口管理人员备案,经同意后方可进入指定区域。(十三)规范肺炎逝者遗体转运管理。为减少肺炎逝者遗体对贮存环境、运输工具的污染,科室在出现肺炎逝者后立即对逝者遗体进行消毒并包裹好,同时通知市卫生健康委、市疾控中心、市殡仪馆及家属来院进行现场交接。交接后由市殡仪馆通知专车专人带棺木穿防护服来院转运遗体,现场封棺并密闭转运至殡仪馆进行火化,全程不经过医院太平间暂存。(十四)医院保洁与消毒管理。在抗击的关键时期,为提高防控工作的精准性,除科室日常的物体表面、地面等清洁消毒外,公共区域空气消毒也是重要环节。在医院会议室等人群聚集的地方安装空气消毒机,对有条件的区域采取紫外线消毒,对其他区域如内走廊、电梯轿厢、办公区域、门诊大厅等,使用ClO2进行空气消毒密闭至少30min后用清水再次擦拭。
三、总结和思考
1.院感管理的地位:院感管理在现代化医院运行管理中的地位日益凸显,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以及维护医务人员健康利益的一项重要工作[8]。医院抗击疫情期间的院感控制关系到确诊患者的诊疗效果、疑似患者的判断筛查以及医务和辅助人员的自身保护,因而更显重要。医院院感控制部门职责为专业业务指导,而院感控制部门提出的措施规范和工作要求,很多需要后勤部门予以落实完成,后勤部门任务完成情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医院院感控制的效果和质量。2.科学管理方法的重要性:由于肺炎主要传染源为感染患者,且可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进行传播。因此,减少人群聚集接触,避免交叉感染是控制疫情的有效措施之一。疫情以来,我院在院感控制的统一要求之下,提前建立并重新梳理疫情期间各项后勤工作规范流程,在医用被服洗涤收送、职工订餐送餐、污水处置、电梯服务、空调及排风使用、医疗废物收运、救护车洗消、车辆进出及停放、安全保卫巡查、消毒用品安全使用、科室安保管理、氧气瓶收送流程、外来务工人员健康防护等方面做出科学、合理的工作调整,在保障医院诊疗工作正常有序开展的同时,也有效缓解了工作人员疫情初始的恐慌心理,从“我怕”到“我不怕”,让患者和职工均感觉到医院是安全的地方。3.后勤保障部门调度科学的重要性: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在此次全力以赴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后勤部门及时启动应急保障和服务工作,形成了“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后勤应急管理运行机制,并时刻关注疫情变化,动态调整应急方案,坚决避免后勤工作成为院感控制的漏洞和困扰,体现了较强的应急协调处置能力,取得了全员院内“零感染”的优异成绩,也为未来应对处置卫生医疗机构突发公共事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9]。综上所述,后勤保障是医院医疗业务工作正常运行的坚强后盾,是医护人员安心工作的定海神针,完善的后勤保障体系是医院在疫情时能打胜仗,平时安全运行的前提。经实践检验,我院在此次疫情中建立的应急后勤保障服务体系适用于各医疗机构在疫情期间的后勤管理,具有有效性和可推广性[10-12]。
参考文献
[1]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广东省决定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EB/OL].[2023-12-28].
[2]新华网.世界卫生组织将病毒感染的肺炎命名为“Covid-19”[EB/OL].[2023-12-28].
[3]吴国安,魏丽荣,莫嫣娉,等.重大传染病定点救治医院医疗应急管理机制与策略[J].中国医院管理,2023,40(3):1-3.
[4]李韬,杨涵淋,陈泽宇,等.医院后勤信息化管理现状及应用趋势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3,(5):188-189.
[5]罗玉贞.医院被服洗涤外包服务质量标准探讨[J].现代医院管理,2011,5(27):64-66.
[6]梁晶.综合医院医疗污水排放及处理设计的集成化管理[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8,19(10):62-64.
[7]陈明壮,查静茹,鲁超,等.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综合医院医疗废弃物管理实践[J].中国医院管理,2023,40(3):47-49.
[8]崔善.医护一体院感防控模式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2):267-269.
[9]林俊,景岷勇.基于PDCA循环理论的医院后勤管理质量探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9,26(04):110-112.
[10]高全胜.加强后勤保障人员管理促进医院规范化建设[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21(10):1119-1120.
[11]李系仁.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和谐医院后勤保障工作[J].中国医院管理,2007,27(5):60-61.
医疗废物运输投标方案范文篇3
一、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医疗废物处置工作,组织发改、卫生、环保等部门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积极向国家争取医疗废物处置建设项目。经各有关部门部门的大力支持和辛勤工作,投资1500余万元的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已建成,即将投入正式运营。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的建成,填补了我市危险废物实现集中处置的一项空白,即保护了环境、保护了群众的身体健康,又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意义十分重大。
在我市医疗废物处理中心未建成前,各有关部门、各级医疗机构也采取了焚烧、深埋等一些临时性处理措施和办法,但处置方法不科学、不规范,处置规模小,覆盖面不大,一些医疗机构,特别是大量的个体诊所产生的医疗废物都还未达到无害化处理的规范要求,这些导致造成传染病流行、污染环境的潜在因素依然存在。因此,做好后期管理工作,确保集中处置目标能够实现、任务能够完成,在当前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首先,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是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群众身体健康的重要举措。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具有污染环境、传播疾病、威胁健康的特点。如果不集中起来进行无害化处理,随意乱堆乱倒,对环境和人类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其次,开展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置,是实现循环发展、富民强市的重要内容。市委二届三次会议提出了在建设山川秀美、循环发展、富民强市的目标。要求我们要保护好环境、保护好汉江水源,最大限度控制和减少环境污染因素。医疗废物量大面广,实现集中无害化处理后,能够有效的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营造干净、舒适的自然环境。第三,实现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是“双创”工作的需要。2008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双创”以来,通过各县区不懈努力,我们实现了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县城)全覆盖的目标,目前,正在全力冲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目标。医疗废物进行统一收集,集中试行无害化处置,是创卫的一项重要指标,占有一定的分值。如今,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建成投入使用,为实现创国卫能够通过省级鉴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各类医疗机构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当前做好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迅速安排部署,认真抓好落实,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实施。
二、突出重点环节,扎实抓好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为确保医疗废物集中处置顺利进行,市政府印发了《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实施方案》,明确了目标任务、集中处置范围、原则及工作要求。各级卫生、环保、物价、计生等职能部门要切实履行好职责,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计生服务机构、医疗废物处置中心要严格执行《实施方案》,确保自2012年7月起至12月底前,从中心城区开始,逐步过渡到十县区县级医疗卫生机构、计生服务机构、重点乡镇卫生院等所产生的医疗废物全部实行无害化集中处置目标的实现。
(一)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的管理。医疗废物管理是医院质量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一是要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相关文件的要求,建立医疗废物管理组织,落实专门科室、专职人员进行管理。要进一步修订完善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制度、运送制度、暂时贮存制度、登记制度、事故报告制度、卫生安全防护制度、消毒制度及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使医疗废物集中管理和处置的各个环节有章可循,工作有序有效有力地开展。二是纳入本次集中处置范围的各单位要按照规定时间和要求及时将本单位产生的医疗废物交由处置中心处理,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通过非正常渠道买卖、回收医疗废物;禁止在非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或者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三是对暂不具备集中处置医疗废物条件的农村地区,产生单位应当按照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自行就地规范处置其产生的医疗废物。
(二)加大医疗废物处置中心能力建设,逐步扩大集中处置名录和范围。目前,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由于设施还不完善,只能负责医疗废物5个名录中的感染性、损伤性和药物性医疗废物个名录的集中处置工作,处置范围也只能覆盖县级以上和中心城区部分范围内的医疗卫生机构,还不能覆盖全市所有医疗卫生机构和广大农村地区。因此,通过这次启动运营后,要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能,逐步实现所有名录全市统一集中处置的目标。一是要做好当前能够集中处置的3类医疗废物名录的处置工作,这3类占了医疗废物总量的90%以上,把这处理好了,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医疗废物管理分散的状况。二是处置中心要做好服务工作。要抽调工作责任性、业务技能熟悉的专业人员充实到处置中心,做好到各县区,到各医疗机构、民营医院、个体诊所的收集、运输和集中无害化处理各个环节工作。要建立一套管理规范、运行高效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的操作程序和工作制度,确保处理后的医疗废物达到国家环保和卫生标准要求。要与医疗卫生机构签订医疗废物处置协议或合同,明确双方在医疗废物收集、贮存、运输、处置、费用等方面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要严格执行物价部门批准的收费标准,不以盈利为目的,严禁乱收费的现象发生。三是要加强安全生产。要制定科学、规范、合理的应急预案和处置措施,在设备停运或检修期间,必须保证医疗废物贮存的安全,不得造成二次污染,不得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四是要加大病理性废物和化学性废物项目建设力度,完善设备,尽早实现全部集中统一处置。
(三)明确部门职责,形成工作合力。医疗废物处置工作涉及卫生、环保、物价、计生等多个部门,各部门一定要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全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工作。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辖区医疗机构产生的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消毒、贮存以及集中处置工作中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检查和管理;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医疗废物收集、贮存、交接、运输、集中处置活动中的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各级计生部门负责对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医疗废物处置工作的日常监督管理;各级物价部门负责对医疗废物处置收费标准的监督检查;各级公安、交通、药品监督、工商、农业等有关部门依法各司其职,共同做好医疗废物的监督管理工作。
(四)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各级卫生、环保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市健康教育所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在减少环境污染、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群众健康、开展“双创”等方面的重要意义,特别要向量大面广的个体诊所、民营医疗机构和农村地区宣传,使他们主动配合、积极参与支持这项工作,为全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工作的顺利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五)逐步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置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事关环境保护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我市工作才刚起步,各级各部门、医疗机构、处置中心要认真总结工作开展过程中的经验,把有效的办法、制度、机制固定下来,形成一套机制健全、管理规范、责任落实、运转高效的管理办法,为逐步推进全市医疗废物集中统一处置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领导,确保集中处置工作顺利进行
(一)加强领导。各县区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把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近期“双创”和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领导。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成立由单位一把手任组长,相关科室和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医废处置领导小组,专门负责本部门、本单位的医废处置工作。各县区、各单位要按照市政府统一安排和工作方案要求,迅速部署,健全机制,落实责任,抓好落实,确保全市医疗废物统一集中处置工作顺利实施,取得实效。
(二)落实责任。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环保部门要按照各自承担的法律职责,加强对医疗废物产生单位的监管,尤其要加强对各类门诊部、个体诊所、村卫生室、民营医院、宣计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的监督检查,督促其做好医疗废物的收集、储存、登记和交由处置中心统一集中处置,对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从严查处。同时,要加强对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的监督检查,督促其规范服务流程,严格执行处置规范,杜绝二次污染、交叉感染和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的事故发生。
【医疗废物运输投标方案(收集3篇) 】相关文章:
优秀日记[精选](整理5篇) 2024-08-12
精选昆虫日记(整理2篇) 2024-08-12
[精选]成长日记作文(整理5篇) 2024-08-10
我的日记6[精选](整理3篇) 2024-08-09
校园生活日记精选1(整理9篇) 2024-08-09
实用的日记作文精选(整理6篇) 2024-08-08
三年级日记精选(整理3篇) 2024-08-08
层次化网络设计(收集3篇) 2024-08-14
医疗废物运输投标方案(收集3篇) 2024-08-13
今天我来当家作文(整理4篇) 2024-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