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的作文(整理4篇)

时间:2024-01-28 来源:网友

英雄的作文篇1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题记

何以谓之英雄?相信这个问题早在二千多年前曹操便问过刘备。曹操认为,当今世上唯有他和刘备是英雄。而我认为他们都算不上英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乱世之奸雄也。刘备,拥兵百万。勇有五虎上将,智有卧龙凤雏,可最后也没能统一三国。我认为只有以下三位可称得上英雄。

项羽,力可举千斤之鼎,战可敌之数百人。少年时代,一句“吾可取而代之”,成就了他的霸业。巨鹿之战破釜沉舟,大破秦军主力,活埋二十万降卒,何等壮兮。只可惜,四面楚歌,腹背受敌。“天亡吾也,非战之罪也!”话语刚落,雪白的剑从他的项上划过。顿时,鲜血直流。他倒下了,但却留给人们“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英雄气概。

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系着天下苍生的命运、燕丹等人的众望所托。他毅然上路,在易水边,唱出这悲壮的歌。他走了,踏上了这条不归路。在路的'那边,等待他的将是两种不同的命运。呜呼,壮士兮,烈士兮!

还有他,初出茅庐便知天下大事。赤壁之战,巧借东风,火烧曹操八十多万人,何等壮兮。可怜曹公,不得不败走华容。先主亡,他忠言进谏《出师表》,并自请北伐。北伐路上,木流牛马、诸葛连弩见其机智。一曲空城计,吓退司马懿几十万人,这又需要多大的勇气。只可惜,天妒英才,巨星陨落,他长眠于五丈原之上。他为北伐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诸葛之忠,可昭日月!他就是诸葛亮,蜀国的丞相。正如司马徽所言:“兴周百年人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诸葛亮用行动证明了自己。

他们都是英雄,他们虽已亡,但却活了在人们的心中。

窗前的明星,依旧闪烁着它耀眼的光芒。

英雄的作文篇2

野火不会把它烧光,春风的吹可以让它复活。突然,草原又送走了萧瑟的冬天,又到了凉薄初春的春夏交流时间。这时的草原上,水草越来越丰富,万物复苏,一群群牛羊在绿树丛中嬉戏,空气中荡漾着韭菜的香味。傍晚,血淋淋的夕阳把天空染成红色,艳丽奔放,让人心动。耀眼的大红让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王昭君穿着红绸斗篷的妖娆身影。

在看到草原之前,我以为只有蓝绿色。但是刚来的时候,我有一瞥。闪闪发光的湖泊,墨绿色,草绿色,黄绿色的草原,皮毛五颜六色的牛羊,淡紫色和粉红色的野花的美丽影子,在清澈高远的.天空中呼啸而过的鹰。一切自然自由。我不禁要问:昭君,这些辽阔壮丽的景色难道不比深宫、朱墙更动人吗?富裕的家庭真的比自由和平更有价值吗?远嫁匈奴对你来说真的是悲剧?

这样想着,时间仿佛回到了一千年前。同样的地方,也是晴天,风景不错。落雁和美丽的女子都穿着朱的衣衫,长着一张梅花般的脸,美丽而高傲,纤弱的手指拨弄着琵琶。o,她的眼睛是流动的,她的笑容是淡淡的,她看起来有点悲伤,但她更快乐。弹完一首歌,她眺望天空,淡淡的云,纯净的天空,淳朴的黄土,翠绿的草原。她笑了:朱墙深宫,人心难闻。第一次入宫的,被反派陷害,以后被排挤,被欺负。我受够了那些日子。天空中飞翔的鹰,带我远去,再也不回到污秽的土地。即使想家很压抑,但我更渴望自由与和平。

我看着那些在草原上绽放如花的窗帘,回想起那一年,问:赵军在里面的生活安全吗?会不会是我们听到中国公主的吉他像诗中写的那样诉说着无尽的悲哀?

又一千年前,半夜,星星布满夜空。在帐篷里,呼韩邪单于盯着这位抚琴爱好者问道:“你后悔来过这里吗?”赵军不玩了,笑了:这是我最美好的时光。

在到达她的纪念碑之前,它覆盖着郁郁葱葱的绿草,充满活力。我再问一遍:和你结婚很久值得吗?

在她弥留之际,她留下了最后一个微笑:现在匈牙利和可汗和平共处,国家和平,人民安全。当初离开的时候,我从来没有辜负过国王的信任。我的幸运大于我的不幸。他死后葬在乡下,但他想家。

纵观赵君的一生,她是不幸的,她无法回到她日夜思念的故乡,直到她死去。但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她的一生是值得敬佩的。她把中原的先进文化带到匈奴,走到哪里都是春暖花开;她自己把人们从火和水中救了出来。裴欢的灵魂回到了仲卿月亮,琵琶声如同黑山的秋天。汉家招了多少西征将领,春下相见惭愧。在我心里,她比任何一个南征北战的英雄都伟大!

英雄的作文篇3

在《三国演义》的序就写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啊!尽管是英雄也敌不过岁月的流逝,朝代的更替。

楚虽三户,秦亡必楚。我想人人都知道秦朝的统治残暴无道,百姓流离失所。百姓们都思得明君,来带领他们过上安稳的生活。这时英雄出现了,他就是陈胜——我国第一次农民起义军领袖,他带领人们推翻秦朝的统治,建立了大楚,让人感受到光明,虽然最后失败了,但却让人们的思想更加清醒。

项羽,一个熟悉的名字,一段传奇的故事,一身傲骨的精神。在秦二世出巡时,项羽少年壮志说出了“彼可取而代之”的豪言壮语。而刘邦则说“王应当如此”两人的反差极大,鲜明的对比不禁让我产生了对项羽的敬意。在长平之战中,他孤注一掷、破釜沉舟,只备三天口粮,援助赵军,振奋了士兵们的士气,一鼓作气,让敌人无不畏惧。项羽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骁勇善战实在令人敬畏!他征战多年,戎马一生,只为了天下的太平、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可惜英雄气短,他在与刘邦的楚汉战争中不幸失败,然后自刎江东,令人倍感惋惜和叹恨!不禁让我想起了《骇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首楚辞彻底地说出了项羽的心声。为何英雄,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人人都说“乱世出英雄”,我觉得这句话错了!因为生逢乱世爱国之人的感情更加强烈,他们所表达出来的对祖国的爱也更加的激昂澎湃!

东汉末年,汉朝分裂,诸侯群起,战争不断,人们饱受战争带来的痛苦。曹操凭借“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有利态势和官渡之战,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刘备以荆益二州为中心奠定了南方的稳定,又有诸葛孔明的协助;孙权江东已历三世,贤才为之用;为以后的三国鼎立提供了宝贵的条件,为天下的人民争取到相对和平稳定的环境,此为真英雄也!

“自古英雄出少年”,他是谁?他就是唐太宗李世民!他关爱百姓,为百姓们有一个真正安定的生活而努力奋斗。虽然在历史的长河中,他发动了玄武门之变,争夺了他哥哥李建成的皇位,但是他是一个真正的天子。魏征在李建成手下的时候就对李建成说要杀了李世民,但是李世民之后没有追究他的过错,反而重用了魏征,帮助自己改正自己的`过失,做到了一个真正的明君。使他说出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为我国开创了“贞观之治”使我国走上了繁荣富强的道路,使唐朝的发展走上了世界的最前端,让其他国家的人都知道中国的繁盛时代——唐朝!

随着时光的流逝,英雄的形式有所不同,无数英雄也印在我们的脑海中,他们的精神也深深地扎根在我们的心中,在我们的心中发扬滋长……

英雄的作文篇4

自孔孟以来,我们的阅读方式、欣赏模式大致便是“知人论世”。我们大多认定“文如其人”,这是有道理的,但并不全面。如是我言,逢文先勿论人品,且以作品论英雄。

我们很容易理解“言为心声”,也即作品反映其人品。所谓“郁结乎心而发乎声”,作品本身定然有着个人人品的渗透。引美学家蒋勋之言:“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句,我认为不是诗歌上的技巧,而是诗人心灵上动人的东西。同样是一堆白骨,很多人走过去了,却没有看见”。试想,若是杜甫没有忧国忧民之心,又何来发自肺腑之言?伟大的.心灵,投影在文学上,依然是伟大的作品,是高尚的品性。

然而这并不是说高尚作品背后一定是脱俗之人。我们从小读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读犹太人斤斤计较、视财如命的险恶心肠,末了明白人不能为金钱奴役,要追求人性上、人品上的美与良善——但事实上呢?莎士比亚成名后的岁月一直为钱财奔波。他敛钱如命,甚至发放高li贷敛资,更因一家人无法如期还清财物而气急败坏、对簿公堂。这时候我们再看元好问的“文章宁复见为人”,便显得格外讽刺而引人深思了:高雅的作品并不能看出写就它的笔杆人品如何。如此,你又怎能像孔夫子一样操琴无数、推演其人为文王;又怎能像孟夫子一样“知其人、论其世”呢?

既然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人品未必挂钩,那又何必纠结其人品如何?人类的文明本身就是宽容的,它看重作品本身。所谓“文以载道”,作品之“道”,为其根本。我们不妨说,如果一部作品传递了人品的真、善、美,读之令人动容、发人深省,那它就已经达到了“作品”所应达到的目的,至于本人如何——你无法从作品中推知的情况是可能发生的——并不在对作品的考虑范围之内。或许依靠作品而不朽,但文学史最终告诉我们,它保存的,是“不朽的作品”,不是“不朽的文人”。

所以我认为,面对作品时,要且以作品论英雄。我们固然尊敬杜工部的情怀并愿意将其内化为修养,但我们也能从《威尼斯商人》中汲取正义忠诚的不竭力量。终将逝去,其人品也会销蚀不见;但一旦其作品高雅,便足以光照千古、惠泽古今。作为重,道为重,人品须臾如苍狗,应以作品论英雄!

【英雄的作文(整理4篇) 】相关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整理4篇) 2024-01-28

写人的作文(整理8篇) 2024-01-28

写人作文(整理8篇) 2024-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