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收集3篇)

时间:2024-09-02 来源: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范文篇1

关键词:医学生;探究性学习;创新能力;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8-0058-02

所谓探究,就其本意来说,是探讨和研究。探究能力是指个体根据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以问题为载体,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通过独立或合作探究而获取知识的一种能力[1]。在现今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更要求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人才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健全学生的人格,是探究学习的一个总目标。[2]因此,“探究性学习”对高校创新性人才包括医学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医学教育在探究性学习方面做出哪些努力?医学生的探究素养究竟又如何呢?为此,本文开展了相关调查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

一、问卷调查

1.调查目的。医学生探究学习情况调查与分析,旨在搜集医学生探究的知识、意识与态度、探究行为方面的第一手数据,掌握高等医学教育中探究性学习的有效信息,为高校医学生创造性能力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2.调查对象。本研究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了苏州大学医学部预防医学、放射医学、医学影像、口腔医学业、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法医学、药学、中药学9个专业的本科生487名医学本科生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本覆盖所有专业的医学生,具有较广的代表性。

3.调查工具。依据本研究的内容和目的,自编了“医学生探究学习情况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认知(知识)、意识与态度、行为3个纬度共19个条目,采用了四级量表进行度量,正向叙述题分别为:“很符合”、“较符合”、“稍符合”、“不符合”,分别计4分、3分、2分、1分,反向叙述题中回答“很符合”、“较符合”、“稍符合”、“不符合”,分别计1分、2分、3分、4分,即赋分反转。单题分数以2.5分为中间分。问卷在试测的基础上做了两次修改。请2名教学论的同行确认问卷的内容能恰当地反映问卷主题和目的,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本调查共发放问卷571份,回收512份,回收率为89.7%,剔除无效问卷25份,实际获得有效问卷487份(包含纸质问卷和电子问卷),有效率为85.3%。数据运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探究性学习认知调查结果。

由表1可知:第4、5、6问题的正确率均很低,第1和3题也偏低,表明医学生对探究性学习的概念、特性、目的、理论基础知之甚少,而此维度的总均正确率仅仅60.39%,显示医学生总体的探究性学习认知水平较低,探究性学习的理论知识薄弱,难以有效地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实践。

2.探究性学习的意识结果。

由表2可知:医学生对待探究性学习的态度是积极的、对探究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认识是清楚的,总均分为3.2分,高于均分2.5分,总体上,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意识是强烈的。

3.探究性学习的行为结果。

由表3可知:医学生现实的探究性学习的行为总均分为2.31分,低于均分2.5分,总体上,在探究性学习的各步骤中表现是消极的,这对探究能力的培养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三、医学生探究素养提升的路径

1.加强探究认知学习,为探究实践夯实基础。高等医学院校可以依据自身的特点,加强探究认知的全方位学习,如可开设独立的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课程,以校级通识课程或新生研讨课或专业选修课形式呈现,亦可以各种讲座的形式开展,加强对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理论知识的教育。医学院校的教师亦可利用探究性学习的各种途径,如实验探究、资料查阅、调查研究、开放实验、大学生创新项目训练、课外科研训练等机遇给予大学生探究性学习理论方面的熏陶,让医学生充分了解什么是探究学习,探究学习的步骤有哪些环节,以致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探究教学学习。

2.改革医学教学培养方案,全面关注探究素养。探究性学了实验外,查阅资料、评判结论、解答问题、设计方案,甚至带着思考的听讲与阅读,都可称为探究性学习[3]。因此,首先,培养目标中明确创造能力的培养。除对学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的要求外,也应设置“创新能力和研发能力”等的培养目标,强调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次,通识教育课程中增加实验学分。尤其在校选修课程中,实践类的课程比例应该增加,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最后,设置《医学文献检索》、《医学史》为必修课程。科学探究的步骤总是按照“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总结”。[4]《医学文献检索》课程的设置其必要性就凸显出来。学生通过《医学史》学习历代名医创新精神及其创新成果,总结历代名医诊疗经验与验证用药特色等措施,能够培养创新意识及科研探索精神[5]。名医们的科学探究过程,更是往往能带给学生启示,指导他们的科学探究,促进学生探究思维的形成和探究能力的提高。

3.优化探究策略,提高探究能力。一是强化实验教学,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在医学实验教学中,可以开放实验室,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探究性和综合性实验。“即使在验证性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恰当时机设置教学‘留白’,也可以巧妙地将验证性实验探究化,以发掘学生的探究潜能。”[6]

二是倡导模型建构式探究,发展探究能力。模型建构式探究教学是基于模型的科学推理思想而提出的,“倡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建构、使用、评价、修订模型以解释自然现象,将学习科学知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增进科学本质理解融为一体”。[7]在医学教学中,使学生在探究中不断建构、使用、评价和修订模型解释人体的生理现象和内在机制。

三是优化评价结构。合理的探究评价体系对探究行为具有调节作用。科学探究能力的评价方法呈多样化的整合趋势,主流评价方法有观测、框架性引导工作单、无引导工作单、充分引导工作单和纸笔考试等。[8]这充分显示,医学教学中,不同的探究性任务应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

参考文献:

[1]武瑞雪,黄安成.培养探究能力树立创新意识[J].教育探索,2011,(1):60-62.

[2]吴子健.探究学习与教师行为改善[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21.

[3]陶铜筑.国外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情况[J].生物学教学,2003,28(5):37-39.

[4]张效云,袁霞.浅谈PBL教学模式[J].张家口医学院学报,2002,19(3):80-81.

[5]王琳.《中国医学史》对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体会[J].中国西部科技,2013,12(2):82-82.

[6]沈伟云.验证性实验也可挖掘探究性思维[J].中国教育学刊,2014,(11):106.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范文篇2

1正确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

科学探究指的是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在物理教学中,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活动,经历与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新的物理课程标准为何把科学探究提到非常重要的地位呢?原因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

1.1从学习方式来看。传统的学习方式过于单一,教师讲学生听的接受式、灌输式学习占统治地位。传统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积累,忽视了对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创新能力和良好的科学素养。当然,现在倡导探究式教学,并不意味着要完全否定以占主导地位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接受式学习,而是要改变以往单一的学习方式,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没有哪一种学习方式是最佳的学习方式,每种学习方式都有各自的优越之处。在对知识结构的理解、获得知识的效率上,接受式学习优于探究式学习,在获得过程体验、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上,探究式学习优于接受式学习。因此,探究式学习应该与接受式学习相结合,各取所长,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1.2从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来看。首先,科学探究应当是科学的本质特征之一。物理学是一门科学,科学就其结果来说,是对自然界客观规律的反映的知识体系,就其认识过程来说,其基本特征应当是科学探究。自然界的奥秘只有通过人们的不断探究活动,才能透过自然现象,进而揭示其本质,从而形成科学理论。其二,科学探究是促进学生学习科学的有效方式,这是因为注重创设学习科学的环境,提供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主动探究自然的环境、条件和机会,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之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也就促进了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其三,科学探究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物理课程标准》把科学探究分为七个要素,即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以及交流与合作。可见,科学探究不单是一个逻辑的实证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充满创造性的思维过程,是一个发挥潜能、克服困难、艰辛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

2转变教学观念

转变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角色,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和知识形成的重要环节,对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应从课堂入手。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基本上处于主导和主体地位,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新课改的教育理念是要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教学观念上要以学生为主体,民主教学,同时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应创造性地探索不同教学类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良好地学习环境。

3发挥教师在科学探究学习中的指导作用

探究学习强调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但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科学探究学习承载着科学知识的掌握、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科学态度的培养等多重任务。所以应特别强调教师适时的、必要的、有效的指导,以追求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如果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片面追求自主探究,那是很难完成任务的。对于一些探究主题、探究方法、探究过程复杂的探究活动,可以选择在探究之前进行指导,以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少走弯路,提高成功率;而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探究活动,教师适宜进行即使个别指导。

4坚持形成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学习评价方法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范文篇3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生通过实验,可以探究自己还未认知的世界,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探究性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学科领域或从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对可能的答案作出假设与猜想,并设计方案,通过实验、操作、调查、收集证据,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得出初步结论;学生通过收集和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方法、态度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如何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拓展学生的创造力,这是化学教育面向现代化的重要课题。

一、充分利用和发掘教材资源,发展学生创新意识

1、在实验中探索新知识

创新意识是使学生进行创新、创造行为的心理动机。作为智力正常的学生,一般都具有创新和创造的潜能。教师应具有保护学生创新心理和创新精神的意识。如在实验教学中,因材施教,拓宽实验思路,使化学实验更具有趣味性、探索性和综合性,以满足学生动手、动脑、求新的心理特点,支持学生在实验中萌发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去探究事物的本质。例如:在学习了O2气体的实验室制取的方法之后,我们在学习制取CO2的实验中,可以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实验进行如下的设问:(1)制取O2的装置有什么特点?是否可以用来制取CO2?(2)制取一种气体,我们需要了解哪些知识?(3)如果实验室没有稀盐酸,可不可以用硫酸代替?(4)若没有碳酸钙该用什么药品代替?经过动手、动脑,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巩固了所学知识,同时培养了独立思维能力。

2、变演示实验为学生设计性实验

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在演示实验中,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过程,使之变为探究型、设计型、科研型的实验。例如:在关于溶液的导电性演示实验中,教师可以给出所需的药品和仪器,然后让学生自拟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物质的导电性。教学中我们可以这样安排:(1)学生自拟实验方案。(2)学生详细设计实验操作过程。(3)师生讨论、评价实验。学生在实验中,独立探索、研究,虽然时间可能长一些,但在操作中提高了他们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解决实验中出现的疑难问题,提高了学生独立实验和学习的能力。

二、注重对实验的探究,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创新

探究的目的是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探究性的主动求知,这是学习过程的一种质的突破与飞跃。探究式教学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空间,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促使学生产生质疑、探索求解的创造性学习动机,并将化学学科的各部分知识、技能、技巧相互渗透、融会贯通。

以教材“燃烧的条件”为例,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

1、提出问题

燃烧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现象。那么应具备哪些条件才能燃烧呢?

2、提出假设

由于学生对燃烧这一现象非常熟悉,联系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纷纷猜想问题的答案,主要有以下几种:

猜想1:要有可以燃烧的物质(可燃物)。

猜想2:要有氧气。

猜想3: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在学生提出各种猜想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在猜想的基础上进行如下合理的假设。

假设1:三个条件只需满足其一就能燃烧。

假设2:三个条件要同时满足才能燃烧。

假设3:满足三个条件中的两个就能燃烧。

3、制订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

让学生制订详细的探究计划,就上述的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在实验中给予一定的指导。

实验一: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400ml热水,放入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块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干表面水分的白磷,观察现象。

现象: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薄铜片上的红磷与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

实验二:用导管对准上述热水中的白磷,通入少量的氧气,观察现象。

现象: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起来。

4、解释与结论

要求学生对所做的实验进行总结,从实验所得到的事实可以证明,燃烧的条件是:①氧气(或空气)。②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③可燃物。这三个条件应同时满足,缺一不可。

三、注重验证性实验的探究性

通过实验探究不仅能让学生获得知识,学到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科学方法和受到科学思维的训练,养成科学精神和良好品德,发展学习的兴趣。这样在实验教学中,尽量发挥实验的探究本性,让学生体验到实验的趣味,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丰富学生探究活动的亲身经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精心设计探究性习题,提高学生探究思维能力

选择好的探究性习题,对于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能力可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实验方面的探究性学习会占据大量的时间,而且会受到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而习题只需要利用大脑的思维,避开实验条件,利用已有的知识,在大脑里形成探究步骤,在大脑里比较分析各种可能情况的利与弊,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

例如:某课外活动小组在一次探究实验中,将一种金属投入盛有水的容器中,发现反应剧烈并有大量气体生成。请根据上述实验现象探讨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推测该气体可能是什么气体,并简述推测理由。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收集3篇) 】相关文章:

三年级日记精选6(整理3篇) 2024-08-25

我的日记精选(整理4篇) 2024-08-24

三年级日记精选[5](整理3篇) 2024-08-24

我的日记精选10(整理6篇) 2024-08-23

我的日记精选6(整理3篇) 2024-08-19

寒假趣事日记精选1(整理9篇) 2024-08-16

优秀日记[精选](整理5篇) 2024-08-12

人生如茶作文600字 人生如茶为主题的作文 2024-09-02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收集3篇) 2024-09-02

我也追星作文(整理7篇) 2024-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