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及防治(收集3篇)

时间:2024-10-10 来源:

大气污染及防治范文篇1

关键词:大气污染;成因;防治措施;唐山市

唐山市位于河北省东部,现辖2市6县6区,4个开发区和曹妃甸工业区及汉沽管理区。陆域面积13472Km2,到2009年年末总人口733.90万人。2009年,唐山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800亿元,唐山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一个以能源、钢铁、建材、化工为主的资源依赖型产业结构,重化工业比重高达80%,增长方式粗放,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资金高投入、资源高消耗、污染高排放实现[1]。

本文根据唐山市2006~2010年间大气质量常规监测数据,分析了唐山市大气污染现状及特征,并对其成因和防治对策作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1数据来源及处理

1.1数据来源

唐山市共有大气环境监测点六个,分别是雷达站、物资局、供销社、陶瓷公司、十二中和小山,本文所用资料来源于这六个空气自动监测站2006~2010年的常规监测数据。

1.2数据处理

本文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计算,将六个监测点的3种主要大气污染物的常规监测数据进行算术平均,分别得SO2、NO2、PM10的年平均和季平均浓度,并借助Excel作相关图表进行分析。

2结果分析与讨论

2.1大气污染现状

2.1.1大气污染物浓度年际变化

表13种主要大气污染物年均浓度统计表(mg/m3)

2006-2010年3种主要大气污染物年均浓度值监测结果见表1、图1。其中SO2年均值范围在0.057-0.082mg/m3之间,其中2006-2009年均超过国家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2],年均最高值出现在2006和2007年,最低值出现在2010年;NO2年均值范围在0.029-0.043mg/m3之间,2007年NO2年均值监测值最高,五年间年均值均优于国家二级标准,2008-2010年均优于国家一级标准;PM10年均值在0.082-0.100mg/m3之间,均达到国家大气环境二级标准,其中2006年为最高,为0.100mg/m3。五年间SO2、NO2、PM10浓度均有所降低,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上呈逐步好转趋势。

2.1.2大气污染物浓度季度变化

2.1.2.1二氧化硫

表2二氧化硫浓度统计表(mg/m3)

图2唐山市近五年SO2浓度季度变化图3唐山市近五年采暖期与非采暖期SO2浓度变化

一年中,一、四季度日均值明显高于二、三季度,以一季度污染最为严重,三季度污染最轻。季均值最高为2007年一季度,日均值超标率最高达到了33.3%。见表2、图2。

五年间SO2采暖期浓度均高出非采暖期1倍以上,采暖期浓度最高值出现在2007年,见表2,图3。

2.1.2.2二氧化氮

表3二氧化氮浓度统计表(mg/m3)

图4唐山市近五年NO2浓度季度变化图5唐山市近五年采暖期与非采暖期NO2浓度变化

一年中,一季度日均值明显高于其它三个季度,三季度污染最轻,采暖期日均值略高于非采暖期。见表3、图4、图5。

2.1.2.3可吸入颗粒物

表3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统计表(mg/m3)

图6唐山市近五年PM10浓度季度变化图7唐山市近五年采暖期与非采暖期PM10浓度变化

一年中,一季度PM10日均值明显高于其它三个季度,三季度污染最轻。五年间可吸入颗粒物采暖期浓度均高出非采暖期,见表3、图6、图7。

2.2成因分析

2.2.1气候因素分析

从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浓度季度变化趋势看,唐山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冬季和春季受采暖期和风沙的影响污染物浓度较高,空气质量较差;而夏季和秋季因气象因素利于污染物扩散,污染物浓度较低,空气质量较好。

2.2.2环保工作分析

2.2.2.1节能减排起到了关键作用

“十一五”期间,唐山市高度重视减排项目建设,不断加大环保专项资金支持,重点加强火电厂脱硫、钢铁行业烧结机脱硫等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已建成燃煤机组脱硫设施26个(脱硫机组装机容量604万千瓦),已建成钢铁企业烧结机脱硫项目44个,全市累计完成二氧化硫减排项目454个,共削减二氧化硫24.37万吨。这些减排项目的完成,对唐山市环境空气质量的改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2.2.2市中心部分重点污染企业搬迁的作用

2008年初,省政府办公厅下发《河北省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环保行动计划》以后,唐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按照要求,唐山市焦化厂、唐山市宏胜陶瓷有限公司、唐山华新纺织集团有限公司二分公司、唐山市油脂储炼公司、唐山市政建设总公司沥青混凝土施工公司、唐山启新水泥有限公司、唐山市啤酒厂、唐山陶瓷集团唐山陶瓷厂、陶瓷集团唐山德顺隆陶瓷厂、唐山冀东氯碱有限公司等十家重点污染源企业被列入《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环保行动计划》,这十家搬迁企业在2010年底之前已经全部完成搬迁任务。在完成规定搬迁任务的同时,唐山市又搬迁了市区内其他重污染企业14家。

2.2.2.3达标建设全面提升了企业污染防治水平

“十一五”期间,唐山市针对占全市排污总量80%以上的钢铁、焦化、电力、水泥、造纸、陶瓷、化工等七个重点污染行业的649家企业,开展了达标企业建设,制定了钢铁、焦化、电力、水泥等七大行业污染治理技术规范,要求企业从污染防治设施配备、清洁生产等方面加强环境建设。五年间,共投入治理资金80多亿元,完成200万元以上治理项目1200多个,有力提升了钢铁、焦化、水泥等重点企业的污染治理水平和企业日常环境管理水平。

2.3存在问题

2.3.1城区供热燃煤锅炉问题

虽然截止到2010年底,唐山市对已有的48台4吨及以下燃煤锅炉进行了取缔(入网)或改燃清洁能源,使城区集中供热管网覆盖范围内分散的燃煤锅炉全部取缔关停。但在市区内,开滦矿务局所属的各个小区、祥荣里、祥富里、祥瑞里、祥丰里、蓝天楼、蓝天家园等小区冬季取暖仍是靠10吨燃煤锅炉集中供热,这些燃煤锅炉已成为影响唐山市冬季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的首要因素。

2.3.2机动车尾气污染问题

近几年来,唐山市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加,2006年为91.37万辆,2007年为98.13万辆,2008年突破100万达到106.11万辆,2009年为119.69万辆,2010年为133.1万辆[3]。据2010年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数据显示,2010年机动车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为7.57万吨,占到全市氮氧化物排放量的24.57%,机动车尾气带来的污染正在逐渐加大。

2.3.3高耗能行业快速发展带来的问题

唐山市的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整体呈现排放量减少趋势。但唐山市作为全国和华北地区的重化工和原材料基地,经济发展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是工业污染较为突出的时期,在当前与将来处于一个相当长的工业转型期。尽管大气环境质量呈好转趋势,但是随着电力行业、钢铁行业的快速发展,燃料消耗量增长较快,致使燃烧废气排放量大幅增加,二氧化硫和粉尘的污染负荷呈上升趋势。

3对策建议

3.1尽快将市区内所有居民小区的集中供热纳入电厂的供热管网当中去,拆除市区内的所有小吨位燃煤锅炉,从而彻底解决冬季取暖燃煤锅炉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3.2一是鼓励使用环保车型和清洁燃料汽车,加强日常维护。减少机动车污染要督促广大机动车的用户购置和使用环保达标的车型和清洁燃料汽车,并加强机动车的日常维护保养,使机动车的发动机经常处于良好的燃烧状态,从而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公交公司更新现有燃油公交车为燃气或锂离子动力电动客车。

二是从燃料质量入手,控制污染排放。从源头控制机动车污染,加油站要销售符合国家标准的汽柴油。使用清洁燃油和燃油添加剂,安装柴油过滤器和汽车尾气净化装置。

三是严格立法,加强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定期的检测和维护。我国已经颁布了十几项国家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严格执行这些标准及规定,要求拥有机动车的单位及个人必须接受机动车排气污染定期检测和维护。对排放超标车辆依法进行惩罚,并强制限期进行治理。

3.3取缔落后工艺和装置,积极采用冶金行业的清洁生产技术和综合利用技术。对钢铁企业中至今仍存在着的落后的生产设备,应在工艺和设备更新过程中逐步淘汰。积极采用高炉喷煤、干熄焦、连铸取代模铸、热装热送、连铸连扎、淘汰平炉建设转炉等新工艺,以及烧结机铺底料、烧结矿冷返矿配料、焦炉的无烟装煤等技术,从生产流程中彻底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采用新型脱硫技术进行脱硫,逐步开展钢铁企业烧结机脱硫工程。

3.4禁止在城市和近郊新建扩建燃煤电厂(热电联产除外),优先发展新能源发电和大容量低耗能等火电机组,抑制或取缔小火电,不再优惠小火电机组上网电价,加强对电力企业环保监督检查和排污收费管理,并提高发电企业的环保违法成本。适当发展生物质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

3.5调整能源结构,进行清洁能源的替代。应逐步减少原煤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对重点工业区和重点企业的燃煤锅炉推广使用型煤、清洁煤或低硫低灰分煤种;有条件的实施清洁能源的改造,扩大清洁能源如液化气、城市煤气、电能、太阳能、天然气在能源消耗中的比例;支持对各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使用,大力发展太阳能利用,扩大太阳能在居民生活、企事业单位中的使用。

3.6不断优化能源结构,加大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和引进力度,形成以天然气、石油、电力为主的优质能源消费结构。加快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促进能源消费结构由以煤炭为主向多元化方向转变,逐步降低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大幅度降低重点用能部门的能耗,能源总消费在满足经济发展的前提下逐步降低增速。加快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提高能源使用的效率,降低能耗。

参考文献

[1]唐山市统计年鉴,2009年.

[2]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s].

大气污染及防治范文篇2

关键词:大气;污染特征;现状: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S166文献标识码:A

前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环保形态的不断提高,环境空气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十一五”至“十二五”期间,丹东市把保护和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作为环境治理的主要工作,通过实施“蓝天工程”等工作,使得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得以有效改善。

1丹东市大气污染特征

近年来,丹东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持续保持良好,各年度PM10、SO2和NO2年均值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空气污染指数API达标天数均保持在350d以上,其中Ⅰ(优)级天数稳定在120d左右,首要污染物以PM10为主。

11空气污染特点

污染物来源复杂,季节地域变化幅度大,扬尘污染、煤烟污染、机动车尾气、工业污染等多种污染并存,呈现出复合型污染的特点,空气污染防治难度大。

12季节变化特征

根据丹东市区2006~2013年环境空气监测数据分析,丹东市区环境空气质量随季节变化差异较大。从表1中可以看出,各季节、各项污染物年均值由大到小均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并且具有冬季污染物浓度明显高于夏季污染物浓度的特点。各项污染物(PM10、SO2、NO2)年均值冬季分别是夏季的173倍、365倍和236倍。

13功能区污染特征

根据丹东市区2006~2013年环境空气监测数据分析,各功能区中交通区污染最重。各年度3项污染物最高值均出现在交通区。

从表2中可以看出,SO2交通区污染最重,居民区和工业区次之,清洁区最轻;NO2交通区污染最重,工业区和居民区次之,清洁区最轻;PM10交通区污染最重,清洁区较重,居民区次之,工业区最轻。PM10清洁区相对污染较重是由于该点位三面环山、地势较低、周围地表植被覆盖较少等原因引起。

14受气象条件影响

丹东市环境空气质量受特殊气象条件影响明显。当污染源排放量没有大的变化情况下,气象条件直接影响空气质量的好坏,使空气污染指数有很大的差别。

2006~2013年,丹东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共有135d超标,其中有128d是由特殊气象条件影响,占超标天数的948%。4a间,春季受内蒙古中部地区沙尘天气影响,出现13d超标,占超标天数的96%;冬季受雾、雾霾及逆温等天气影响,出现115d超标,占超标天数的852%,详见表3。表32006~2013年丹东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超标天数

与特殊气象条件统计

年度超标天数特殊气象条件沙尘雾雾霾逆温200620112720072822420082331820091921720101511211201113210201242220131383合计1351310348

大气污染物浓度除取决于排放量、排放方式等主观因素外,还取决于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程度,而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输送则受气象条件的支配。

风对大气污染的贡献在春秋两季较为明显。总体来说,丹东市年平均风力

降水对污染物浓度影响显著。丹东地区降水较多,全年降水量的80%集中在夏季。夏季,由于降水对于污染物的冲刷降低了大气中污染物的含量。

2丹东市大气污染趋势

“十二五”后期,随着丹东市大范围的市政工程及房地产项目相继开展,空气污染物仍将以颗粒物为首要污染物,其污染趋势会保持平稳或略有下降,全市污染负荷会呈缓慢下降趋势。短期内城市燃煤结构和燃烧能效难以有较大幅度改善,随着“蓝天工程”的实施和“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落实,丹东市环境空气质量将呈现缓慢改善的趋势。

21PM10变化趋势

PM10浓度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受经济社会等因素导致波动幅度较大。

从表4中可以看出,PM10呈明显的下降趋势,2013年出现较大波动,这是因为丹东市大范围的市政管网、道路及万达等房地产项目,露天尘源急剧增多,导致PM10年均浓度出现较大波动。然而,随着市政工程的完成和对于扬尘监管的不断深化,丹东市PM10浓度将逐步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22SO2变化趋势

SO2浓度逐步趋于平稳,未来将出现下降趋势。

“十一五”期间,丹东市以污染减排为重点,通过严抓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使SO2的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十二五”以来,随着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辽宁省“蓝天工程”的实施,丹东市SO2浓度城区逐步平稳的趋势。“十二五”后期,随着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省政府“蓝天工程”的进一步实施,将对现有10t及以下的燃煤小锅炉进行拆除,对工业企业开展脱硫改造;同时,随着天然气管网的铺设和对燃煤锅炉的替代,丹东市SO2排放将呈现一个逐步下降趋势。

23NO2变化趋势

NO2浓度总体呈现小幅上升趋势,未来将逐步平稳。

随着丹东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机动车保有量会不断增加,加之近年来丹东市市政道路、管道施工增多,局部封路限行造成道路负荷加重,交通不畅,车辆行驶常处于怠速状态,使尾气污染问题日渐突出。然而,随着“蓝天工程”的开展,电力、水泥等行业脱硝改造不断深化,将会抵消一部分机动车NO2排放增量,所以NO2在下一阶段将呈现逐步平稳趋势,但NO2防控形势依旧严峻。

3大气污染防治对策

31严控机动车尾气污染

机动车是近年来城市空气污染的又一重要因素,也是NO2的主要来源之一。

目前已经实施的污染防治措施主要有三方面:实施了“环保绿标路、区”创建工作;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对新增和更新的城市公交车全部采用LNG等新能源;不断加强机动车环保检测,全地区落实IC卡互认制度,从源头把住尾气检测,机动车环保检验率始终保持在85%以上。

32强化城市扬尘污染治理

强化源头治理与开展专项行动相结合,强力推进城市扬尘污染整治工作。联合多部门对建设施工与拆除、道路保洁、物料运输与堆存、采石取土、养护绿化、道路及管线施工等扬尘污染进行综合整治。从强化文明施工、严控物料运输遗撒、防控堆场等大型尘源污染等3个方面开展,督促施工单位做好拆迁洒水抑尘、土方覆盖、进出车辆冲洗等工作,落实码头、堆场等尘源围挡设置和物料覆盖、物料装卸抑尘等控制措施。对储煤场、堆场及运输车辆等扬尘污染防治予以量化和规范。

33进一步调整能源、产业、供热结构

积极推进“蓝天工程”工作,落实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文件要求,从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实施清洁能源替代、煤炭清洁利用、严格环境准入和加快推进集中供热等几方面开展工作。

331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扩大清洁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消费比例,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推进煤炭清洁利用,提高煤炭的燃烧能效。实施新建耗煤项目燃煤等量替代制度,严控新增燃煤项目。

332积极推进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严控“两高行业”新增产能,压缩过剩产能。

333积极推进区域集中供热,实现“一县一热源”。

334在“十二五”期间逐年扩大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范围,严格限制新增燃煤锅炉,坚决取缔原煤散烧和燃用其他高污染燃料的大灶、茶浴炉、10t及以下的锅炉,并在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建设期内改用清洁燃料或并网。

34抓源头,强化工业污染源防治

341不断强化对工业企业的环境监管。通过开展环保专项行动、综合整治等活动,将检查与抽查相结合,不断加大对涉气工业企业的监管力度,确保各类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行,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

342严格环境准入,优化市区工业布局,开展对位于主城区的钢铁、石化、化工、有色金属冶炼、水泥、平板玻璃、沥青混凝土搅拌等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工作。同时,不再审批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炼焦、有色、铁合金等新增产能项目。

343继续推进加大工业污染源管控力度,推进工业污染源在线监控工作,不断强化监管手段。实施火电、水泥等行业除尘、脱硝及脱硫设施提标改造工程。

35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通过不断加大环境绿化力度、生态修复、推进道路绿化、小区单位绿化、城市内河堤坝绿化、城市及周边地表绿化和公园绿地建设等措施,扩大城市建成区绿地规模,从而有效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4结论

“十一五”“十二五”期间,丹东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良好,丹东市区空气质量随季节变化差异较大,冬季污染最重。各功能区中,交通区污染最重。当污染源排放量没有大的变化情况下,丹东市区空气质量受特殊气象条件影响明显。

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污染物排放量不断攀升,根据丹东市大气污染特征对症下药,只有采取卓有成效的控制措施,抓住主要矛盾,才能在现有基础上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参考文献

[1]丹东市环境质量报告书[C].2006-2010,2011,2012.

[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Z].GB3095-1996.

大气污染及防治范文篇3

关键词:大气污染防治技术主要类型探讨

引言:

大气污染指的是通过自然活动以及人为因素,致使一些物质融于大气中,在达到一定的时间及浓度之后,会对环境产生严重的污染,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损害的现象。当人类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种类不断增加时,地球的大气成份也在同样出现变化,已经无法单纯依靠大气层的自然净化,大气污染的防治已经势在必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环保领域的研究也日趋重视,尤其是对于大气污染的防治,研发了清洁生产技术和三废治理措施等。

一、大气污染的主要类型

1.按照化学性质划分

1.1还原型的大气污染

大部分出现在燃烧过程中,主要以煤炭和石油作为燃料的地域,通常又被称作煤烟型污染。以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及颗粒物为主要污染物。当处于湿度较高、温度较低的阴天时,这种类型的污染物通常在低空开始聚集在一起,致使污染事故的出现。

1.2氧化型的大气污染

通常出现在主要燃料为石油的地域,汽车尾气含量较多。一次污染物通常是碳氢化合物以及一氧化碳,当太阳短光波的催化下,经过光化学反应形成三氧化碳和醛类等污染物,它们很容易造成氧化,还对眼睛产生一定的刺激,例如洛杉矶烟雾等。

2.按照燃料性质划分

2.1石油型大气污染

通常来自于石油化工厂及汽车尾气的排放,以二氧化氮、链状烷等为污染物的构成部分,还包括它们在大气中产生的自由基、臭氧以及各种中间产物等。

2.2煤炭型大气污染

当工厂及企业生产过程中经常会排放一些烟气等污染物,而家庭中的炉灶等常用设备也会出现一些煤炭烟气。它的主要构成污染物是二氧化硫、烟气粉尘,还有当这些一次污染物出现一系列化学反应时,形成的硫酸等污染物。

2.3混合型大气污染

混合型的大气污染是将石油和煤炭作为燃料,经过燃烧之后产生一定的污染物被排放出来,并且还有加工工厂及生产企业等在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出一些化学物质等污染物。在日本的川崎和横滨等就出现过混合型的大气污染。

2.4特殊型大气污染

一些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往往会排放出特殊的污染气体,例如生产铝碱的工业区会存在氯气污染,制造磷肥的工厂会存在氟污染等,此类污染通常是在局部范围当中存在。

二、大气污染的防治技术

1.脱硫技术

当前脱硫技术主要分为燃烧前的脱硫技术、燃烧中的脱硫技术以及燃烧后的脱硫技术。其中燃烧前的脱硫大致包括煤的液化、煤的气化以及洗煤。洗煤通常是脱硫的配合措施,而煤的液化及煤的气化是比较经济的工艺,目前正在不断研发中。在燃烧过程中,采用燃用型煤比较节约资源,而且非常环保,通常适用小锅炉的燃烧。当前我国循环流化床较多应用在采暖及工业锅炉燃烧中,其中最大的炉型为每小时75t。当前较大规模的商业化脱硫技术,只有燃烧后的烟气脱硫,它能够很大程度的控制酸雨污染以及二氧化硫污染。烟气脱硫技术通常包括硫氮联脱、干和半干法以及湿法等。德国、美国和英国等国家较多的运用烟气脱硫技术,在烟气脱硫工艺中,技术比较纯熟而且使用范围比较广泛的有CDSI法、喷雾干燥法、石膏法及LIMB法等。当前我国并未有烟气脱硫设备的生产和设计工艺技术,对于排放也没有较高的要求,治理手段不完善也不尽合理,在电厂中很少装置有脱硫设备,没有对二氧化硫等污染气体的排放进行有效控制。除硫设备基本都是从国外进口的,但在经济上造成了一定的亏损。

2.除尘技术

大气中的细微灰尘颗粒会降低大气的能见度,并且影响了城市的景观,最主要的是会给人体呼吸系统带来很大的损害。尽管使用除尘器能够使大气中的灰尘颗粒得到一定的控制,但只能除去较大的颗粒分子,对于那些细微的灰尘颗粒仍然没有作用。我国目前已经对细微灰尘颗粒分子,给大气的污染和危害给予重视,对细微颗粒分子的分布情况以及污染的来源和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但就当前研究情况来讲,对于细微颗粒分子的控制技术,以及作用机理等研究都有待提高。我国的总体除尘效率,平均值大概为95%,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当前国外的除烟技术相对先进和成熟,需要我们不断的向国外先进工艺技术合作和学习,并且尽快的发展烟气净化产业,努力掌握烟气净化设备的设计和生产技术。

3.机动车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机动车在行驶过程中会排放出一些列的污染物质,例如氮氧化物、VOCs、含铅颗粒物和CO等。而VOCs会在一定作用下形成光化学污染,并且氮氧化物在受到光化学反应以后会形成硝酸盐气溶胶。目前国外经过深入的研发,形成了三元催化技术,这项技术目前已经成熟并开始推广运用,现今已经在开发机动车尾气污染净化技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机动车的数量也在日益增加,在一些发达城市中,已经出现比较严重的光化学污染和NOx污染。为了使机动车尾气污染程度得到一定的缓解,我国已经研发出自动补气的尾气净化设备,它能够让尾气中的NOx以及碳氢化合物得到全部净化。还可以使NOx得到一定的降低排放。

4.脱氮技术

当前形势下,很多国家都已经对NOx的排放问题采取重视,并制定了相应的控制计划。NOx的控制技术主要包括在大气中将NOx的含量清除,以及将燃烧技术进行改进,减少其排放量两种方式。在氮氧化物以及硫化物的联合脱除手段中,通常有可再生技术、烟道及炉内喷吸着剂技术、用SCF取出氮氧化物技术等。目前发达国家的脱氮技术,通常是在大型燃煤锅炉中装置低氮燃烧器,可以将NOx的排放量减少大约40%。而德国等环保标准较为严格的国家,通常还在燃烧锅炉上装置烟气脱氮设备。对于烟气脱氮技术的研究,我国已经取得了新的进步和发展,并不断突破,例如在2000年研发的整体分级低氮氧化物的燃烧技术,已经通过有关部门的检测,并开始实施。在部分锅炉中开始装置低氮燃烧器等装置,但一些300MW之下的锅炉还不能安装此装置,NOx还是没有得到控制,生成量在日趋增加。现如今,我国只存在氮氧化物的环境质量指标,并没有NOx的燃烧排放标准,相关的一系列技术研究,也仅仅局限在部分氮氧化物较低级别的燃烧技术当中,以及固硫技术里面的氮氧化物附带降低效果的技术分析。我国当前的产业结构开始向集约型结构转变,并且不断优化能源的消费结构,逐渐使氮氧化物的排放趋势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并处于逐年降低的趋势。

三、结论

综上所述,尽管当前我国的大气污染治理技术有很大的进步,但大气污染形势依然很严峻,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还在持续增长。随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紧密联系,要想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大控制大气污染的投资力度,在防治大气污染的过程中要按照实际情况研发适合的技术,并形成产业化。

参考文献:

[1]刘洋,李宏伟.浅谈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2)

[2]于慧.大气污染的成因及治理措施[J].辽宁化工.2008(02)

[3]王继华.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20)

【大气污染及防治(收集3篇) 】相关文章:

三年级日记精选6(整理3篇) 2024-08-25

我的日记精选(整理4篇) 2024-08-24

三年级日记精选[5](整理3篇) 2024-08-24

我的日记精选10(整理6篇) 2024-08-23

我的日记精选6(整理3篇) 2024-08-19

寒假趣事日记精选1(整理9篇) 2024-08-16

优秀日记[精选](整理5篇) 2024-08-12

难忘的国庆节日记(整理11篇) 2024-10-10

大气污染及防治(收集3篇) 2024-10-10

快乐的星期六日记(整理7篇) 202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