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碳循环(收集3篇)

时间:2024-10-13 来源:

简述碳循环范文篇1

1.与植物对矿物质离子的吸收有关的是()

A.矿物质离子的浓度

B.温度、水、气体等环境条件

C.植物对矿物质离子的吸收能力

D.以上三个都正确

2.在竞争中的种群增长方程中,竞争系数α、β卢与K1、K2决定物种1、2的竞争结果。物种1取胜,物种2被排斥α、β与K1、K2的关系是()

2015年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六)

3.种类组成贫乏,乔木以松、冷杉、云杉、落叶松为主的生态系统是()

A.热带雨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阔叶林

D.北方针叶林

4.一个生态系统必须有的生物成分是()

A.植物、动物

B.生产者、分解者

C.动物、微生物

D.微生物、植物

5.可持续农业的目标是()

A.促进农村综合发展,减少多种经营

B.保证稳定持续增长的农业生产率

C.保持健康、协调的生态环境,有益于城市人民身体健康

D.合理利用、保护资源,特别是要保证土壤肥力得到快速的提高

6.现代生态学发展的主要特点之一是().

A.以微观层次为主

B.向微观和宏观发展

C.以宏观层次为主

D.以个体层次为主

7.植物花芽的分化和形成的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的是()

A.光照时间

B.光照强度

C.光照长度

D.光照速度.

8.黑龙江省是种植水稻纬度最北的地方,此现象是___对生物分布的限制作用的表现。()。

A.日照强度

B.日照长度

C.常年温度

D.有效积温

9.种群的性别比例直接影响种群的繁殖力,两性花植物种群的繁殖()

A.应考虑性别比例问题

B.不考虑性别比例问题

C.应考虑育龄雌体数问题

D.不考虑育龄雌体数问题

1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种群自动调节机制的是()

A.遗传诃节

B.食物调节

C.内分泌调节

D.动物的领域性

11.早稻是不宜连作的农作物,其原因是()

A.种群调节

B.竞争作用

C.抗毒作用、

D.他感作用

12.辛普森多样性指数公式中Pi的意义是()

A.群落中的物种数

B.物种i个在群落中的盖度

C.物种i的个体数

D.物种i个体数占群落中总个体数的比例

13.从裸岩开始的旱生演替又属于()

A.快速演替

B.次生演替

C.内因性演替

D.外因性演替

14.中国植物群落分类的高级单位是()

A.群丛

B.群丛组

C.植被型

D.群系组

15.生态系统中的植物群落光能利用率一般是()

A.1%

B.5%

C.10%

D.20%

16.时间长、范围广、闭合式的循环是()

A.气相型循环

B.生物循环:

C.沉积型循环

D.地球化学循环

17.碳循环不平衡带来的环境问题是()

A.臭氧层破坏

B.酸雨

C.温室效应

D.水体富营养化

18.使多样性维持高水平的措施是()

A.保持平静

B.强度干扰

C.中度干扰

D.低度干扰

19.最重要的温室气体是二氧化碳,其对温室效应的作用()

A.100%以上

B.80%以上

C.50%以上

D.20%以上

20.下列属于生态因子的是()

A.温度、食物、湿度、氧气、二氧化碳等条件

B.温度、食物、光、土壤、氧气、二氧化碳等条件

C.温度、湿度、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相关生物等条件

D.温度、湿度、食物、空气和其他相关生物等条件

二、填空题:2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21.既能按气相型循环,又能按沉积型循环的元素是___。

22.一般来讲,土壤的质地可分为沙土、黏土和___三大类。

23.当水分不足时,往往会引起动物___。

24.两个或多个群落或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区域叫___。

25.群落演替的先决条件是___。

26.碳循环失调的环境问题是___。

27.而容积较小,临时性,与外界物质交换活跃的库称为___。

28.生态学研究的每一个高层次对象,都具有其下级层次对象所不具有的某些___。29.在未被生物占领过的区域,从没有种子或孢子体的状态的原生裸地或水体开始的演替,叫___。

30.一些物种的种群密度有一个下限要求,如果低于临界下限,该生物种就不能正常生活,甚至不能生存,这就是___。

31.种群的数量随时问的变化而上下摆动的情况称为___。

32.在生物机体内部自发性和自运性的时间节律,这种内源节律不是精确的24h,因此称为9___。

33.能够被植物叶绿素吸收利用的太阳辐射称___。

34.旱生植物在形态结构上的特征,一方面表现为增加水分摄取;另一方面表现为。

35.次生演替过程中若群落被进一步破坏叫群落退化或___。

36.全球生态学又叫___。

37.水生植物区别于陆生植物之处,一是通气组织发达;二是机械组织___。

38.群落演替最后达到和环境紧密协调的稳定群落叫___。

39.根据物质循环的路径不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可分为___和沉积型循环两种类型。40.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___的集合。

三、判断题:41~5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内划“√”,错误的划“×”。

41.土壤及时满足植物对水、肥、气、热要求的能力,称为土壤肥力。()

42.根据植物的可见结构成分的不同而划分的类群,就是植物的生态型。()

43.特有种属于群落成员。()

44.阳光被大气层的气体所吸收。因此,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辐射的能量也有差异。()

45.生物群落是生物种内许多个体组成的群体。()

46.群落内部的环境变化是由群落本身的生命活动造成的,与外界环境条件的改变没有直接的关系。()

47.地形因子对生物的作用主要是直接作用。()

48.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是指某个种群或生态系统所生产出的有机物的数量、重量或能量。()

49.原生演替的是森林。()

50.生态农业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的方法,把现代科技成果与传统农业技术精华结合起来而建章的具有高功能、高效益的农业系统。因此,生态农业可以根本解决地球日益增长的人口与粮食短缺的问题。()

四、简答题:51~53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51.什么是植物的温周期现象?简述昼夜变量与植物干物质积累的关系.

52.什么是种间竞争?简述种问竞争的特点和类型。

53.生物群落有哪些基本特征?

简述碳循环范文篇2

关键词:极限碳酸盐硬度法;极限浓缩倍数;阻垢剂;性能评定

中图分类号:F40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8-0312-02

1引言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与水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日渐突出,工业生产中常使用循环冷却水节约水资源。但是,循环使用冷却水会使其浓缩倍数提高,加快了一些难溶钙盐的沉淀,使结垢问题更加严。因此,国内外循环冷却水系统普遍采用加入阻垢剂来有效抑制结垢现象。阻垢剂的性能通常用传统实验方法测阻垢率来评定。随着阻垢剂的不断开发,出现了许多新的有效评定阻垢性能的方法。本文采用极限碳酸盐硬度法评定了上述几种常见阻垢剂的性能。

2实验部分

2.1实验原理

极限碳酸盐硬度法采用恒温恒容浓缩法,模拟动态循环冷却水。循环冷却水中无机垢的形成过程是水溶液中难溶盐结晶析出的过程。该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水分蒸发浓缩形成难溶盐的过饱和溶液;(2)晶核的形成;(3)晶核长大为宏观晶体。从晶体生长理论可知,由于成核能障的存在。溶液必须在达到相当高的过饱和度后才能形成晶核。而晶核一旦形成,能障即被越过。就会发生晶体的自动长大。也就是说晶核的形成是成核过程的速度控制步骤。

若以KCa2+(=[Ca2+]循环水/[Ca2+]补水)表示硬度的浓缩倍数,KCl-(=[Cl-]循环水/[Cl-]补水)表示氯离子的浓缩倍数,则分析如图1在理想状况下(无垢生成),两种浓缩倍数应同步增长,ΔA=KCl--KCa2+=0。实际浓缩过程中,在晶核形成之前,条件A≈0符合,但随着浓缩过程的进行,KCl-继续增大,成垢盐(如碳酸盐)开始成核甚至析出,此时,条件ΔA=KCl―KCa2+=0已经不满足,当ΔA=KCl―KCa2+>a(实验精度)时表明成垢已经发生。在实际评定中,a值常定为0.2。当A=0.2时,对应的浓缩倍数K(KCl-)称极限浓缩倍数K。此时,所对应的硬度称为极限碳酸盐硬度。若向水中投加阻垢剂,尽管阻垢剂解离出的负离子螯合吸附、分散、晶格扭曲等作用使CaCO3处于游离分散状态。但浓缩倍数K继续增大到一定值,CaCO3达到临界过饱和度,晶核形成,之后高速进行的晶体长大导致溶液成垢加快。显然,找出系统的结垢点是控制结垢的关键。加入阻垢剂后,评定得到的极限浓缩倍数越大,说明该阻垢剂对钙离子的配位效果就越好,其阻垢性能越好。

图1理想状态下的极限碳酸盐硬度曲线

2.2实验仪器、试剂及条件

多孔恒温水浴锅;烧杯(1000mL塑料烧杯);EDTA/硝酸银滴定管(25mL);移液管(20mL、10mL、5mL、1mL);电子天平氯化钙(AR);碳酸氢钠(AR);0.01mol/L的EDTA标准液;0.01mol/L的硝酸银标准液;质量分数为10%的铬酸钾指示剂;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钾溶液;钙黄绿素粉末(AR);硝酸溶液(1+300);盐酸(1+1);酚酞指示剂10g/L乙醇溶液;阻垢剂:PBTCA、HEDP、ATMP、HPMA、POCA、T-225。

2.3实验条件

实验配制水:Ca2+:6mmol/L;

HCO-3:8mmol/L;

水浴温度:T=60℃;

药剂用量:PBTCA、HEDP、ATMP各3mg/L;HPMA、POCA、T-225各5mg/L。

3实验结果

以上各图是在相同配水(Ca2+:6mmol/L;HCO-3:8mmol/L)条件下,不同阻垢剂的极限碳酸盐硬度曲线,由实验原理知:当A=0.2时,各阻垢剂对应的极限浓缩倍数分别为:KPBTCA=1.385;KHEDP=1.213;KATMP=1.241;KHPMA=1.109;KPOCA=1.125;KT-225=1.086。

4结论

(1)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由实验数据绘得的曲线以及极限碳酸盐硬度法的原理知:阻垢剂阻碳酸钙成垢能力的顺序是PBTCA>ATMP>HEDP>POCA>HPMA>T-225。

(2)极限碳酸盐硬度法对有机磷酸类阻垢剂的阻垢性能分辨率高,能提供更有实用价值更客观的结果;较动态模拟实验简便而迅速,不需要复杂的设备,试验周期短;可同时进行大批量筛选,因此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尤其适用于阻垢剂的实验室筛选和评价。

(3)通过大量实验分析极限碳酸盐硬度法能很好的评价阻垢剂对钙离子的螯合能力。本方法在原理上也适用于测定水处理药剂抑制其他无机垢析出的阻垢性能。

参考文献

[1]周本省.工业水处理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5).

[2]王风云,雷武,夏明珠.阻垢剂性能评定方法中的问题与探讨[J].工业水处理,2004,24(2):1-3.

简述碳循环范文篇3

关键词:低碳城市;城市规划;问题

现阶段,城市规划面临着全球化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之下,创建低碳化、零排放城市环境成为世界的基本共识。要想合理规划低碳城市,需要从方法、理念、管理手段各个方面进行创新。城市是有效减轻碳减排的关键所在,城市的合理规划应该为创建低碳城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想要有效解决气候问题,发展低碳化城市是最基本的途径。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怎样合理调整城市化与低碳化、生态化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1简述低碳城市的概念

低碳最早出现在英国《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白皮书理念之中,这里的低碳思想就是采用最少的能源消耗获取最大的经济产出。城市是碳减排的关键所在,低碳城市的规划理念运势而生。想要了解低碳城市的概念,必须清楚低碳城市属于生态城市的范畴之内,注重低碳城市建设,事实上也是追求生态城市的创建。低碳城市的建设是实现生态城市建设的基础,是采用缩减碳排放量为主旨。低碳城市的概念就是把建设低碳城市和生态城市理念相互结合,达到人――城市――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系统,进而创建出低碳型生态城市。

2规划低碳城市的基本特征

2.1高效性

城市是一个人群聚集的地方,人们的生存方式、生活水平各部相同,对所追求的东西也有所不同,生存竞争比较激烈。低碳城市的高效性主要表现在城市的运行、生产确保低能耗处于最小化,城市物质与能源获得最高效利用率,很好的提升城市规划的持续性。低碳城市内容的高效性则表现在城市能源的有效率,提升城市转换系统的效率和效率。

2.2循环性

循环性是有很大生命力的生态系统运行机制。低碳城市的循环性特征主要表现在城市不同层面的良性循环,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合理规划城市不同系统的循环速率,确保整个城市的循环系统处于平衡状态。(2)建立明确堵塞城市循环机制,可以快速辨别、解决阻碍城市良性循环发展中出现的问题。(3)依照自身完善的生态系统,为有效改善整个城市生态循环系统发挥积极的作用。

2.3和谐性

规划低碳城市的和谐性,首先,这里的和谐性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之上,人们热爱自然、贴近自然。自然融于城市之中,城市和自然相互结合和谐发展;其次,低碳城市也展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之上,低碳城市的建设不仅可以采用自然景色修饰居住环境,从而建立关心人、陶冶人,实现人与人和谐发展的状态。这里的和谐性很好的展现出低碳生态城市的特征,也正是规划低碳城市需要达到的效果。

3低碳城市规划设计要求

3.1资源低碳化应用

相关研究表明,我国的产业机构存在较大的减排潜力。我国在发展低碳城市中,经过科学合理的规划能源消费结构,进一步缩减化石能源的比重,合理开发应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性能源,提升能源的使用效率。同时对产业、建筑、交通城镇三类碳排放主体,合理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绿色节能建筑确保达到产业、交通、建筑低碳化发展,从整体上缩减城市碳排放情况。

3.2扩大绿源碳汇使用

碳汇就是采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并固定于生物碳库的过程。依照城市规划布局情况,依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固碳效益相关要求,加大森林、耕地、草地的碳汇,科学合理的设置低碳城市人工生态系统。

4低碳城市规划必须解决的问题

4.1科学处理低碳城市与生态城市之间的关系

生态和低碳城市是目前世界各地关注的重点,这二者建设理念和规划内涵具有密切的联系,必须理清低碳城市与生态城市之间的关系。低碳城市与生态城市在思想上必须保持一致,都必须关注生态环境相关的问题。同时这两者之间也有很多不同之处生态城市更加重视自然环境、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建设,低碳城市建设的重点在于全球气候变化,由此可知生态城市范围更加广泛、综合性更强,低碳城市重点关注如何缩减碳排放情况,提升碳汇,从大范围来说低碳城市是生态城市的子集中的一个。所以,有关学者给出低碳生态城市的理念,把低碳当做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概念进行叙述。

4.2合理定位低碳城市规划

为确保低碳城市规划更加深入,必须对低碳城市的规划给予合理的定位,。依照我国城乡规划体系,可以采以下几种编制类型,现行城乡规划体系之外的低碳城市规划,这是一种新的规划模式;当做现在城市规划的组成部分展开编制,采用独立的编制形式规划到低碳城市设计之中;把低碳理念合理应用在城乡规划编制系统之中,确保城市各个规划内容达到低碳效果,把低碳理念落实到交通、用地布局、产业设施等多个模式之中。那低碳城市理念融汇在现今发送城乡编制系统之中,把发展低碳城市规划作为创新的主要方面。

4.3创建低碳城市规划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是进行规划设计的主要掌控手段,是把低碳城市规划理念落到实处的关键所在。创建低碳城市必须重视一下几点:(1)界定指标体系的范围,规划低碳城市指标体系无法包揽全部,重点在于是否达到减碳和固碳这一要求,确保指标体系更加明确、简化;(2)发挥指标体系的实效性:低碳城市的各项指标运用在城市规划模式之中,进行合理的控制和操作,发挥有效的控制效果;指标体系的适用性;(3)因各个地区的经济水平、资源环境条件存在很大的差异,对各个发展地区应建立不同的指标数值,确保指标体系更贴近实际,确保指标有利的实施和推广;(4)确保指标体系的可考评性能:依照常规的办法对城市的各项指标进行评价和分析,为城市规划的实施效果进行检验,提出切实可行的指导意见。对城市规划方案碳排放量进行评估,这是考虑不同发展战略的因素之一。对各个地区碳排放量进行评估,确保城乡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的评价作为本次分析的重要内容。在进行城市规划编制中,实现合理开发土地和生态绿色系统这两个概念进行整合评估。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分析,规划出生态敏感区域,创建生态安全网络系统。在已经规定的开发土地上,对基础建设、在建项目、已有规划等方面展开深入的分析,从而确保城市的布局和规划更加合理。

5结束语

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进程较快、经济也处于迅速发展的状态,碳排放量日益增多,建设低碳城市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文中以低碳城市规划为研究依据,概述了规划低碳城市的基本特征,分析了低碳城市规划必须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郑姗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下的低碳城市规划创新体系研究[J].新材料新装饰,2014(2):415-415.

[2]叶祖达.建立低碳城市规划工具―城乡生态绿地空间碳汇功能评估模型[J].城市规划,2011(2):32-38.

[3]袁贺,杨.中国低碳城市规划研究进展与实践解析[J].规划师,2011,27(5):11-15.

[4]张洪波,陶春晖,庞春雨,等.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下的低碳城市规划创新体系[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38(5):302-305.

[5]孙强.临港新城低碳城市规划探索与实践[J].上海城市规划,2011(5):24-29.

【简述碳循环(收集3篇) 】相关文章:

三年级日记精选6(整理3篇) 2024-08-25

我的日记精选(整理4篇) 2024-08-24

三年级日记精选[5](整理3篇) 2024-08-24

我的日记精选10(整理6篇) 2024-08-23

我的日记精选6(整理3篇) 2024-08-19

寒假趣事日记精选1(整理9篇) 2024-08-16

优秀日记[精选](整理5篇) 2024-08-12

旗峰公园作文 旗峰公园作文450个字四年级 2024-10-13

简述碳循环(收集3篇) 2024-10-13

食品工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收集3篇) 2024-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