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树读后心得体会(整理3篇)

时间:2024-06-18 来源:

去年的树读后心得体会

今天,我读了《去年的树》这篇课文,心中有许多的感想。

课文开头写了小鸟和树是好朋友,说明小鸟和树和睦相处。小鸟天天给树唱歌,树天天听小鸟唱歌,日子过得非常开心快乐。冬天到了,小鸟必须到南方去过冬。小鸟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树,并且约定明年还唱歌给它听。可是,等小鸟历经千辛万苦飞回来的时候,树儿却不在原来的地方了,只留下了树根。小鸟焦急地四处寻找,还是没有找到,但小鸟始终不放弃,最后在用火柴点燃的煤油灯旁唱完了最后一首歌,伤心的飞走了。我想它还会去找新的好朋友。

读到这里心里虽然很伤感,但是我非常欣赏树。它牺牲了自己,却给人们带来了光明。我也非常敬佩小鸟,它遵守约定飞回来。同时我也要提醒伐木的'人,不要乱砍树,要有计划。也要记得植树造林,因为树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新鲜空气,我们的后辈们也就不会因为没有树作正当的用途了,在现实生活中同学们也要节约,比如一次性的筷子要少用,尽量不用。写字的木铅笔要保护好,不要浪费、乱扔……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保护美丽的大自然吧﹗

去年的树读后心得体会篇2

一棵树和一只鸟是好朋友,鸟儿经常给树唱歌,树每次也听小鸟唱歌。日子一天天过去,寒冷的冬天就要来到了,小鸟要飞到很远的.地方去。大树说:“我在这儿等你回来。”小鸟说:“好的。”

春天来了,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群芳争艳,小鸟又回到这里,去找它的好朋友大树,结果大树被伐木工人砍倒运到了工厂里,小鸟就飞到了工厂里,结果他一问大门,大门说:“树被切成细条条儿,做成火柴,运到村子里卖掉了。”小鸟又飞到村子里去找树,在一盏煤油灯旁,坐着个小女孩,小鸟说:“小女孩,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小女孩说:“火柴已经用光了,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在这盏灯里亮着。”小鸟盯着火看了一会儿。接着,它就唱起了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读完了这个故事,我第一个想到的便是要信守承诺,珍惜友情。中国有句古话说:“言必信,行必果。”与朋友相交要言而有信,人与人之间要言而有信,不能说话不算数,这样别人才会帮助你,要是连你自己都没有诚信,别人怎么肯帮你,让你走出困境呢?我在班里就很有诚信,所以就有很多人帮助我,我也很爱帮助人,所以我每次都能走出困境,克服困难,希望大家以后能象小鸟一样言而有信,让骗人的话从世上消失,消失!

去年的树读后心得体会篇3

9月27日,环翠区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新教材培训会在长征小学举行。我们有幸聆听了区教研中心领导精辟的教材分析,观摩了四位优秀教师精彩纷呈的课堂教学,受益匪浅。语文课时而水平如镜,时而波澜皱起,时而水光潋滟,时而汹涌澎湃。其中,《去年的树》一课从教师的语言风格、教学细节到课文的教学设计上别具一格,特别精彩。

一、教学气氛和谐融洽

这堂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谷老师的音色。她的声音悦耳动听,语言精练干脆,环节过渡自然。她和蔼的表情,激励的语言,赞赏的眼神,儿童化的表述都给人留下亲切自然的感觉,营造了和谐的师生对话环境,激发了孩子内在的生命热情和潜能。这样的交流,没有年龄的沟壑,没有身份的阻隔,没有师生的痕迹。正因如此,学生与老师的交流对话,无拘无束,智慧不断。与其说学生的发挥好,不如说教师创设的好。在这样愉悦的氛围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师生间的民主和平等。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呈现的'是一个充满精彩细节的教学现场,这个现场堪称是巧妙运用教学细节营造良好教学氛围,不断运用个性化的教学细节激活教学过程,于教学细节中蕴含人文关怀的典范。

教师的评价性语言能够对学生的表现及时点评、肯定和激励,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如点评学生的朗读时,教师用了“你的心痛和焦急藏在心里,谁能把它读出来?”这句话,既评价了前一个学生的朗读,还照顾了学生的情绪,同时,也很好地起到激励启发下一位同学的作用,表达了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一举数得,教学的机智展现得淋漓尽致。这样的小细节举不胜举。

有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细节不大,它往往就是那么一句话、一个眼神、一次动作、一个表情,而表现的却是教学过程的变化、灵动和创造,它不一定是预设的,却更能体现出精彩,它透视着教师对理念的实践把握。

二、教材处理独辟蹊径

《去年的树》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需要读者静下来心来,用心灵去感受。新课程倡导学生“要与文本对话”,那么首先教师就应该静下心来,细细品读,感受作者的思想。课文的语言虽然简单,但是呈现出来的却是一段缠绵悱恻的故事。整篇文章读来令人氤氲在淡淡的哀愁之中。这是一篇充盈着浓郁的人文主义情怀的文章。因而,教学这样的文章,必定要尽力体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谷老师始终围绕着文本所呈现的那种情感基调进行。

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充分考虑学生实际的基础上,撇开了繁文缛节的分析,直接抓住了几个重要句子,统领全文。

在教学中,教师非常注重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渲染情感,通过朗读体会作者思想,表达自己的感悟。本课中,教师多次组织学生读书,有自由读,轻声读,边读边划句子,分角色读,齐读等。书声琅琅的语文课是美丽的,没有朗读的语文课必定是不成功的语文课。

教师首先组织同学找出描写树和小鸟是好朋友的句子,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学生一起体会鸟与树的情深义重,再围绕鸟找树的对话,引导学生读读、划划,品品、议议,充分联系生活体验,感受小鸟为了寻找朋友不辞劳苦,有情有义,让学生进入角色,加强朗读指导。这样,情景交融,有理性的思考,也有感性的认识,有统揽全局的大气,也有精雕细刻的细腻。在朗读中引导学生一次次地和文本、和老师、和同学展开对话。在此基础上,教师抓住了本文最耐人寻味,最体现作者思想,最有深意的地方——鸟儿的“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歌德曾经说过:“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换句话说,就是教师要教会学生用两条视线读书:一条是生理视线,即眼睛看到的文字;一条是心理视线,即心灵对文本的感悟体验。“你用心去品读,假如你是那只小鸟,一年之后,你满怀期待回来寻找自己的朋友,然而曾经的大树,如今却只是一缕轻烟了,你的心情会怎样呢?你想对谁说些什么?”此处的留白真的太精彩了,不禁要感叹作家的伟大,真正是“此处无声胜有声”。每读到这里,总会有一种酸楚涌上心头。然而年幼的学生能体会到小鸟复杂的心情吗?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小鸟的那一双“瞪大的眼睛”中,真的蕴涵着太多的话语。教师抓住这一亮点,既是对文本的补充,也是学生情感的一次提升。教师精心地设计情境,巧妙地把握话题进行多元交流:你还有什么话要说的吗?想对谁说?(大树、伐木人等)逐层深入,使学生的心灵发出了强烈的回响,突破了教学重难点,人文合一,引发了一个教学高潮。

老师在与学生对话时,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让学生在深入文本的基础上感悟体验,填补课文空白,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由此,我们很幸运地听到了很多个性化的声音。

最后,教师出示了一封大树给小鸟的信,通过教师的配乐朗读,更加渲染了气氛,调动了学生的感情,打开了学生的思路,打动了我们在场的每一个人的心,从而将课堂教学再一次推向高潮。

总之,这节课是一节经过精心设计,精彩迭起的课,给我们的朗读课教学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去年的树读后心得体会(整理3篇) 】相关文章:

四年级学生寒假日记(整理7篇) 2024-06-18

去年的树读后心得体会(整理3篇) 2024-06-18

教师怎样听课评课心得(整理2篇) 2024-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