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卧床老人的护理问题(6篇)

时间:2024-05-18 来源:

长期卧床老人的护理问题篇1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骨折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及管理措施。方法:对老年骨折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制定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实施过程中进行有效的监督指导。结果降低了护理风险的发生率,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减少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结论对老年骨折患者危险因素评估,制定相应的安全护理管理原则,健全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更新护理服务理念,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将护理风险消灭在萌芽中。

【关键词】:老年骨折患者护理风险管理

护理质量风险管理(riskmanagement,RM)指对经济损失的风险予以发现、评价,并寻求其对策的管理科学,以减少经济损失的风险和法律诉讼为目的[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认识不断增强,同时人们的法律意识与维权意识空前提高“医疗护理风险无处不在”伴随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交通工业也日益发达,因此老年骨折患者日益增多,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老年骨折患者护理服务过程中的各类风险,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已成为骨科护理管理者所面临的新课题。

1、护理风险相关因素分析

1.1老年患者的特点老年患者往往患有其他一种或多种疾病,一旦受到外伤,不但肌体防御功能受到破坏而引起病理变化,而且因创伤疼痛的刺激,紧张焦虑的情绪,极易引起其他组织器官的病变,如脑血管意外、心梗、应急性溃疡等。

1.2骨科方面的护理风险因素

1.2.1跌倒、坠床、烫伤因骨折后自理困难,行动不便,易发生跌倒、坠床的危险。骨折后患肢感迟钝以及老年感觉不灵敏等因素而发生烫伤

1.2.2输液外渗骨科患者多用20%甘露醇或甘油果糖脱水、消肿,因该类药为高渗液体,如输液时外渗如果处理不及时,发生不良后果,易导致护理纠纷

1.2.3褥疮因长期卧床、截瘫或牵引等因素,如护理不到位,及易发生褥疮。

1.2.4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长期卧床因肌肉不运动,下肢静脉血回流缓慢,容易形成血栓,老年患者是血栓发生的高危人群。这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

1.2.5坠积性肺炎病人长期卧床,呼吸道分泌物排不出来,坠积于肺内,会导致肺感染。

1.2.6泌尿系感染及结石长期卧床病人全身骨骼脱钙明显,大量钙盐从肾脏排出。如饮水不多,钙盐易在肾脏或膀胱形成结石或引起感染。

1.3护理管理方面风险因素

1.3.1护理人员专业护理知识缺乏护理人员由于专科知识有限,在病情观察时缺乏预见性护理思维,无个体针对性,致使伤后发生致命的并发症时才采取对策,容易引起护理纠纷。

1.3.2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随着人们的健康意识和维权意识的日益增强,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护士的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危机意识,欠缺风险意,对潜在的、无形的工作重视不够,而导致护理风险发生。

1.3.3缺乏沟通技巧骨折患者为意外损伤较多,患者、陪员及家属多有急躁情绪,他(她)们不知就诊程序,护士缺乏耐心的解释或态度冷淡易引发纠纷,如沟通不够也易引发医疗费用方面的矛盾。

2管理措施

2.1建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拟订护理风险管理预案护理风险管理小组组长由护士长担任,组员由护理骨干组成。通过以往积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针对现存的或潜在的护理风险,结合老年骨折患者的病史资料进行客观评估,拟订各种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定期进行评估,针对评价的效果及客观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方案。

2.2很抓制度落实,强化“慎独”精神护士长抓好规章制度落实,强化“慎独”精神,教育引导护理人员严格遵守护理操作原则,实事求是,明确自己的职责,及时作好每项护理工作,科室由主管护师级或责任心强的护师担任指控员,指控员发现问题及时向科护士长汇报,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2.3加强理论学习,培养风险预见性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专科知识是培养护士风险预见性思维的基础,科室定期组织理论学习,鼓励护理人员在岗继续教育,由经验丰富的护士针对个案病例进行分析总结,运用护理程序和专科知识,找出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问题,培养护士敏锐的观察力和提高预见性护理思维的能力,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给予相应的处理,避免护理风险的发生。

2.4实施人性化护理,和谐护患关系在护理服务过程中要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及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认真履行风险告知义务,维护患者知情同意权,并实施签字认可制度,及时解决患者及家属的疑问,耐心安慰患者的不良情绪,满足患者合理要求,把为患者服务放到首位,将人性化护理服务贯穿在整个护理进程中,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及信任,和谐护患关系,将护理风险消灭在萌芽中。

长期卧床老人的护理问题篇2

关键词老年;精神病;护理

老年期精神障碍有些属于功能性,其中包含偏执型、燥郁型、抑郁症和精神分裂,有些是器质型,例如脑动脉硬化痴呆。据资料显示,我国在本世纪已经进入老龄化的社会,预计到2025年老龄化人口将占中国总人口的20%,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25.5%。届时,每4人中便有1个老人。近几年来,老年精神疾病的住院人数逐年呈上升趋势,如何护理这些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度过人生的最后阶段,以及如何防治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特点

老年精神障碍患者主要有以下特点:①易出现与精神障碍无关的疾病,如褥疮、骨折等。②身体机能减退的疾病。如骨质疏松、动脉硬化等。③免疫力低下。④检查不配合,给护理带来困难。⑤对药物有耐药性。⑥病程长,兴奋躁动,患者易猝死,抑郁患者易自杀。

护理

生活护理:①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室内光线充足,温度适中,病床高度以患者坐在床沿,脚能着地为合适高度。卧床患者必要时,需加气垫,防止褥疮。②保持地面干燥,室内禁止放危险品,卫生间和洗漱间有明显的标识,走廊有扶手,防止跌倒受伤。③老年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差,特别是精神衰退患者,早晚应督促患者刷牙漱口、洗脚、洗脸、梳头,整理房间。卧床患者给予口腔处理,定期督促患者洗澡、剪指甲、刮胡须,卧床者行床上治疗。④长期服用治精神科药物患者,易出现便秘不良等情况。如3d不排便,给予患者缓泻剂或低压灌肠,平时躲让患者喝水,多吃蔬菜、水果等促进便秘的食物。在排除身体疾病后,应诱导排尿,如让患者听流水声等,无效时导尿。⑤发现腹泻、尿频、遗屎,应戴尿袋或尿布,并定时清洁更换,预防皮肤擦伤。⑥患者由于精神衰退或痴呆,生活自理能力差,不知冷暖,大小便失禁,终日卧床,饮食失调等。护理应喂食患者,多关心患者的衣着,随着天气变化,增减衣物,防止受凉或中暑。⑦细致观察患者的饮食情况。老年人因精神因素而出现拒食、少食或不知饥饱。随便减食或因药物作用而出现吞咽困难,这就要求给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多纤维的食物,按病情给予流食、半流食,对不知饥饱的患者应限制食量,夏天应多饮水。⑧不能进食者,要耐心喂食,同时防止呛咳式噎食。⑨长期卧床不起的患者,护理一定耐心,定时翻身,局部按摩,防止出现褥疮,保持床铺干燥整洁。

药物护理:①老年人身体各脏器功能已衰退,使药物在体内代谢、排泄都较慢,长期用药可产生耐药性,易发生不良反应甚至中毒,用药时应选用针对性强、药性温和的药物,从低剂量开始。②在护理操作中如发现问题应通知医生,不能盲目更换药物。③对拒服药物者应在看护下服药,并对其解释或留在其他患者之后处理。④注意观察患者服药后的反应。

心理护理:①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多应急性发作,老年痴呆在家中难以护理,而短期或长期住院,缺乏家人的关心,时常不安心住院,护士应多疏导、多接触。②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由于大脑思维紊乱,功能减退引起意识障碍,表现孤僻、行为幼稚、反应缓慢、智力记忆减退、情绪激动或抑郁。护士应经常与其接触,多谅解患者,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③新住院患者由于环境的改变,而产生陌生感、恐惧、孤独,怀疑被家人抛弃,害怕死在医院,护士对患者要态度和蔼,说话诚恳,关心体贴患者。④长期住院的患者对外界失去兴趣、想家、情绪抑郁、沉默不语,护士应主动介绍自己,拉近与患者关系,使患者感到有人关心自己,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尊重他们,不要随便打断说话。

长期卧床老人的护理问题篇3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23.270

由于老龄本身机体功能的问题导致老年患者的人数增加[1],所以老年患者成了社区卫生院在床患者的主体,尤其是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逐渐增多,更需要得到注重的护理。

临床资料

2009年11月~2010年9月收治长期卧床老年患者32例,年龄65~90岁,男20例,女12例,根据其护理特点进行相关的护理后,都保持的良好的体质及良好的心理状态,未发现有出现并发症。

长期卧床老年患者特点和护理的重要性如下

身体各器官老化及抵抗能力差:由于机体各器官老化及功能逐渐退化,机体对营养的吸收能力及排出毒素能力明显下降,易导致营养不良和毒害自身器官。

生活自理能力差:大多数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都属于病情严重的患者,无法从事正常的日常生活。保持口腔良好的功能,对于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意义就更为深远。做好口腔护理有许多方面的好处,例如,可以保持口腔的清洁、湿润、预防口腔的溃疡以及感染等并发症;还可以防止口臭、口垢,有利于促进食欲;同时通过对口腔进行护理,可以观察口腔的变化,及时发现有无溃疡、口臭或者感染等。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口腔内的细菌携带者比正常人多,口腔内的条件致病菌的携带率也比正常人高。皮肤在生活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防止一部分细菌直接侵入体内,还可以排泄一部分体内毒素等功能,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由于身体虚弱而无力自行翻身,容易发生皮肤破损和继发感染。

记忆力和理解能力差:长期卧床的老年人常患多种疾病,且所患的慢性病还具有病史较长不易治愈的特点,因此,许多这样的老年人不仅常年反复用药,而且联合使用多种药物。在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当中,有一部分的患者记忆力和理解能力有所退化,对于接受事物能力下降,记忆力不佳。如易漏服或错服或多服或误服药物,这样将影响病情的转归。

心理压力较多:由于疾病的困扰多年,疾病本身带给老年患者各种躯体上的不适感,如疼痛、头晕、心悸、活动受限等,加之长期患病,导致经济负担增加,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以及社交困难等,虽然通过多次利用医疗救治手段让其渡过了危险期,病情平稳,但由于自身的承受能力及家庭因素会造成老人对抗疾病失去信心,从而随遇而安,自身消极,对医护人员的劝导也没作用,致使其对生活失去信心,对疾病的过度担心和产生对死亡的恐惧等,从而产生焦虑、抑郁情绪,从而引发心理疾病。

应对措施

饮食护理:加强饮食护理,增强机体抵抗力,鼓励患者多摄入高蛋白、易消化、具有丰富营养的食物,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同时为预防便秘的发生,可适当增加粗纤维,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多饮用润肠通便的饮料,如蜂蜜水等,起到润肠软便,刺激肠蠕动,有利于保持大便通畅,还应该多饮水,以利于一部分毒素随体液排出体外。

口腔护理与预防呼吸道感染:卧床患者体弱、免疫力减退,抵抗力降低,呼吸道和肺部的防御功能减低或减退,口腔的不卫生易导致继发吸入性、坠积性肺炎。做好长期卧床患者的口腔护理尤为重要,首先就是人为的清洁口腔,漱口、擦洗牙齿,具体的操作为先帮助患者侧卧,用毛巾围在头颈下或枕头上,让患者先用温开水漱口,同时咬合上下齿,含漱时要让溶液在口腔内充分转动,保持30秒以上才有效。患者漱口后用棉签蘸漱口水来擦洗牙齿,从左到右,或者从右到左,纵向擦洗,注意擦洗牙齿时动作要轻柔,以防伤到黏膜及牙龈。其次,应注意保持房间的卫生与通风,以减少病菌的滋生。

皮肤护理与预防褥疮:护士应做好常规的皮肤护理,并跟患者及其家属解释好翻身和全身保持清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洗澡可以使患者的皮肤清洁,促进血液循环,增强皮肤的排泄功能,预防皮肤感染,还可以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需要有家人来帮助进行擦洗,擦洗后要换上干净的衣裤。对于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要定时翻身和有具体的翻身计划,白天每2小时翻身一次,夜间不超过3小时翻身次。计划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让执行者记录,以保证计划的实施。夜间翻身可根据患者睡眠习惯,安排翻身时间,如晚上22:00睡觉,可在睡前给患者翻身,晨1:00再为患者翻身一次,4:00前给患者翻身一次至天亮。

口服药物的管理:明确用药指征,可根据患者的特点,采取形象的、多次的、反复的指导方法帮助患者记忆。护士严格执行给药操作规程,撕去锡纸包装,按时送给患者,并亲自照顾服下。夜间或睡眠中给老人服药,一定要把老人叫醒后再服药,以防似醒非醒服药误人气管造成呛咳,粉剂应装胶囊或加水混成糊状再服。对出院后需继续服用药物者,应向患者及其家属采用口述和书面的方法,认真地做好服药指导。

心理辅导:针对这部分患者,护理人员尤其对他们要多方体贴关心,让他们更多的感受到人间温情,注意态度和蔼,并给予耐心解释和安慰,使其消除顾虑,配合治疗。对于患有不治之症者要注意保护性医疗制度的执行,让其在愉快的医疗环境中安度余生。部分老年患者由于病情较重情绪比较低落,有的甚至拒绝治疗或者有轻生念头,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必须认真及时地做好其心理疏导工作,帮助患者克服悲观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总结

长期卧床老年患者与普通患者的护理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要注意心理护理,也要重视各方面的观察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总之,应特别重视对长期卧床患者的观察与护理,最大限度的减轻患者的痛苦,根据其特点进行相应的护理,大大的改善了长期卧床老年患者的生活,及明显减少和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使他们在舒适温馨的环境中安度晚年。

长期卧床老人的护理问题篇4

日常生活中,老人预防腰痛最基本是要做到“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合理的锻炼,以及正确看待和处理疼痛”这“三大纪律”。另有八个常见的注意事项:

1、吃药。包括止痛药、肌肉松弛剂、神经营养药、关节软骨修复和营养类药物、骨质疏松治疗药等。前两类属于治标不治本,如果疼痛很严重或久治不愈时,才建议患者服用。后几种一般副作用较小,但需长期服用,很少立竿见影,要遵医嘱使用。

2、理疗。对腰痛不严重或偶尔腰背不舒服的老人,理疗方便、快捷。但严重腰部扭伤的老人,在伤后48小时做一些可扩张血管的理疗,反而会加重炎症。此时,较安全的做法是卧床或请医生进行“无热量的超短波”治疗。慢性腰背疼痛的患者,多个疗程的理疗无效后应该停止。

3、硬板床。实际上,老人腰痛不必拘泥睡什么床,市面上软硬适合的席梦思床都可以。但睡姿很重要,仰卧时可在小腿下垫床被子,抬高下肢,既有利于血液回流到心脏,也会放松您的腰部,一举两得。侧卧时,右侧在下,蜷紧双腿的睡姿也会起到同样的作用。

4、围腰。围腰缓解腰痛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急性腰扭伤或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的老人,围腰可保护腰部、缓解病情。另一方面,长期佩戴围腰,腰部肌肉在用进废退的原则下会逐渐萎缩,反而加重病情。佩戴围腰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两周,需长期佩戴的老人一定要咨询医生意见。

5、卧床。腰背疼痛,尤其是急性腰扭伤时,卧床48-72小时会有效的缓解疼痛,帮助损伤的组织愈合。但卧床超过一周的时间,腰部负责保护与稳定椎体的内层肌肉会萎缩,因此,卧床时间延长并不意味着疗效的延长,有时还会起副作用。

6、提肛。坐着的时候可经常练习提肛。乘坐地铁或公交车时,可一手拉着吊环,踮起脚、双膝微弯的站立,随着车辆的晃动,腰、膝、踝周围的肌肉会得到有效的锻炼。躺着时,一腿蜷并踩在床上、一腿伸向空中(约40度角),然后腰背发力,抬起背部、臀部。

长期卧床老人的护理问题篇5

老年人;髋部骨折;围手术期;观察与护理

老年人髋部骨折包括股骨颈骨折与股骨粗隆间骨折,由于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储备力降低,免疫力下降,同时自身患有多种疾病,骨质疏松,加之精神受挫,生理免疫功能失去平衡,病情愈发复杂严重,久治难愈,更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1]。现将我院近期收住手术的40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情况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48~72岁,股骨颈骨折23例,粗隆间骨折17例,闭合性骨折39例,开放性骨折1例。其中合并高血压病16例,冠心病8例,糖尿病4例。平均住院20d,积极治疗后全部痊愈出院,随访12~24个月,均基本康复,生活能自理。

2围手术期护理

2.1术前护理

术前全面检查,尤其是心、肺、肝、肾功能检查,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神志等变化,做好记录,配合医师作患肢皮肤牵引,训练床上大小便,根据病情和患者的饮食习惯,给予饮食指导,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饮食,保持患者心身放松,情绪乐观稳定,注意口腔卫生,预防呼吸道感染,术前遵医嘱应用抗生素。

2.2术后护理

2.2.1手术后回病房,去枕平卧位6h,头偏一侧,轻稳移动患者。严密观察记录生命体征变化,禁食6h后,方可进流质软食少量。

2.2.2由于手术创伤深,渗血多,故采用伤口内负压引流,应保持引流通畅,防扭曲或阻塞,引流管周围皮肤要保持干燥无菌,严密观察并记录引流液量、色和质的变化,发现异常用时报告医生。

2.2.3术后疼痛患者,给予耐心解释安慰,转移注意力等,重者给予止痛剂。如遇到发热患者,应及时报告医生,应结合具体情况分析原因,并给予物理降温,药物降温等措施。

2.3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2.3.1褥疮老年人由于长期卧床,尤其骨隆突部位易受压,局部皮下毛细血管血流量降低,极易发生褥疮。首先要注意床铺整洁,皮肤清洁,加强营养,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每2h翻身一次,可做健足蹬床,两肘撑床及使骶尾部悬空锻炼。

2.3.2坠积性肺炎老年患者多有肺部疾患,加之长期卧床,活动减少,极易发生呼吸道疾病。应鼓励患者戒烟,定期翻身拍背,由外而内,由下而上,做深呼吸运动,用力咳嗽,痰液粘稠者,给予药物雾化吸入,引流。

2.3.3伤口感染注意观察伤口周围有无红肿渗出,局部有无压痛等,轻症给予热敷,烤灯照射,重症切开排脓,抗感染处理。

2.3.4下肢静脉血栓预防高龄老人髋部骨折,术后由于长期卧床,易形成下肢静脉血栓,应抬高患肢,以利静脉回流,鼓励患者做踝、膝关节主动活动。做好健康宣教工作,进清淡低脂饮食及降血脂药物,改善血液高凝状态。按摩下肢,促进肌肉收缩。

2.3.5大小便护理对于便秘者,嘱多吃蔬菜水果,必要时口服缓泻剂,多饮水,勤排尿,防止泌尿系感染。同时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富含粗纤维饮食,多食高钙食物。

3体会

髋部骨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创伤。由于老年人机体各系统免疫代偿机能下降,且伴有高血压、心脏病、肺功能低下者多见,加之老年人骨质疏松,反应能力减弱,长期卧床等诸多原因,工作中,我们护理人员一定要小心谨慎,增加职业责任心和道德使命感,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置患者利益至上。仔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合理指导功能锻炼,做好健康宣教工作,提供优质服务,充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长期卧床老人的护理问题篇6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牵引治疗;舒适护理

股骨颈骨折多发生在中老年人,与骨质疏松有关,经轻微暴力或跌倒可发生骨折,受伤后髋骨疼痛,下肢短缩不能活动,根据患者的损伤程度可以采取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对于没有明显移位的外展嵌插型骨折[1],需要持续牵引6~8周,股骨颈骨折部位特殊,卧床时间长,相关并发症多,对护理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文介绍我院对老年股骨颈骨折牵引治疗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6月~2011年4月收治的60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在60~81岁之间,平均68.5±4.7岁,头下型12例,头颈型8例,基底型10例;对照组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在61~79岁之间,平均67.4±5.2岁,头下型13例,头颈型9例,基底型8例。两组患者均为单侧骨折,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花中南海入院后均给予患者肢体骨牵引,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治疗组患者进行个性化舒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卧床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心理舒适护理

患者均为老年人,他们度躯体损伤往往没有思想准备,担心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常感到痛苦、焦虑,因病情变化而出现脾气暴躁、固执、焦虑、不配合治疗等问题,针对患者的心理情况,在护理实践中采取个性化心理护理[2],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仔细倾听患者对本病的认识,向纠正患者的不合理认识及误区,对于因疼痛引起的心理问题,可以应用药物给患者止痛,对患者进行开导与讲解,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因素,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能积极配合治疗。

1.2.2皮肤舒适护理

股骨颈骨折患者因术后牵引需要绝对卧床休息,同时还要躯体制动,容易产生褥疮,根据患者损伤的程度及部位,应用患者自身重心移位及配合躯体平托法,保证患者的骶尾骨、背部接触压迫能透气,每2h翻身一次,帮助患者按摩骶尾部、内外髁等骨性突出部位,骨突部位用50%究竟按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早晚温水擦浴[3],避免皮肤潮湿、摩擦等物理刺激,在操作过程中动作轻柔,防止损伤皮肤。

1.2.3骨牵引舒适护理

、皮牵引、骨牵引是股骨颈骨折常用的牵引方法,在本组患者中均采用骨牵引,牵引时肢体的位置是否正确与肢体功能恢复关系很大,将患肢放在勃朗氏架上,肢体呈外展内旋位,保持上半身在床纵中轴线上,肢体外展20~30°[4],在牵引过程中最容易发生的错误是偏离床的中线,移位到床的对边,产生形似外展,实患肢与上半身处于一平行线上,没有达到外展的目的。

1.2.4环境舒适护理

为患者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患者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将室温调至20~25℃,湿度为50~60%,关心患者的感受,床边配置大小便器等生活用品,在换药时避免暴露患者的隐私,给患者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在操作时做到动作轻柔,避免对患者造成损伤。

1.2.5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护理

患者术后需要进行功能锻炼,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收缩,做髋关节跖屈背伸锻炼,每次锻炼时间为10~20min,同时健侧抱膝运动,髋关节屈曲超过90°,直腿抬高离床面15°。

1.3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项参数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使用X2,t检验,P

2结果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见表1

治疗组患者卧床时间短、相关并发症少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股骨颈骨折牵引是骨科手术常见的治疗丰富,手术只是一个重要过程,相关的护理是影响手术疗效的一个重要因素。老年患者因牵引治疗周期长,患者因长期卧床及不能变换,难以主动配合治疗,护士应主动与患者沟通,给予精神上的安慰。舒适护理是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丰富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内涵,应用舒适护理对老年股骨颈骨折牵引治疗患者进行干预,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满意。

参考文献:

[1]杨黎星.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的应用.实用护理杂志,2009,19(4):4.

【长期卧床老人的护理问题(6篇) 】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的工作总结范文(整理4篇 2024-05-15

班主任家访工作总结范文(整理4篇) 2024-05-15

慢病工作总结范文(整理7篇) 2024-04-28

学习委员工作总结范文(整理10篇) 2024-04-23

语文教师工作总结范文(整理6篇) 2024-04-17

行政个人工作总结范文(整理10篇) 2024-04-08

司机年终工作总结范文(整理6篇) 2024-03-31

九年级英语Unit3教学设计与反思(整理8篇) 2024-05-18

长期卧床老人的护理问题(6篇) 2024-05-18

绿色设计的步骤(6篇) 2024-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