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高层建筑发展(6篇)

时间:2024-06-05 来源:

国内高层建筑发展篇1

关键词:建筑幕墙设计发展方向

Abstract:theconstructioncurtainwallisthemainperformanceofthemodernbuildingpiecharacteristic,inthenewcentury,moderncitybuildinghasirreplaceableartstatus.Thispapermainlytotheconstructioncurtainwalldesigndevelopmentdirectionthinking.

Keywords:theconstructioncurtainwalldesigndevelopmentdirectio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幕墙设计的基本要求

在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设计工作中,幕墙设计所占的比例是比较小的,往往被设计师所忽略,这是极其错误的,也不利于建筑物整体美观效果的实现。幕墙不但可以起到增强建筑物整体美观效果的作用,还可以对建筑物墙体起到一定的维护作用,因此对于幕墙的设计必须得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人员以及相关专业设计人员的高度重视。

设计工作的基本要求来开展和进行幕墙的设计。建筑幕墙的设计的基本要求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保证幕墙设计的整体美观效果

幕墙主要悬挂或支承在建筑物主体结构的外墙上,其具有一定的维护作用,同时幕墙也具备美化建筑物的作用和意义,因此,在现代幕墙设计工作中,设计人员也要注意对于现代美学、艺术学科、建筑学科等知识的全面应用,在保证幕墙整体耐用性与强度的基础上,还要注意保证幕墙设计的整体美观效果,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幕墙整体美观效果的实现也是现代幕墙设计的基本要求之一,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建筑工程整体设计理念的进步,建筑幕墙设计对于整体美观效果的要求也会不断地提出更新、更高的标准与要求。

2、要注意幕墙整体坚固性的设计

幕墙在风荷载或地震的作用下极易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坏,因此,在现代幕墙的设计工作中,一定要高度注意幕墙整体坚固性的设计,合理的牢固性设计对于建筑工程项目防止灾害发生、减少经济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都是至关重要的,是绝对不容轻视的。目前,国内幕墙的主要建筑形式中,玻璃幕墙和金属幕墙由于自身重力较小、材料伸缩性较大等原因,其对于牢固性的要求也就自然有所降低。但是钢筋混凝土幕墙由于采用了脆性材料,变形能力较小,极易遭受外力的损坏,是特别要注意的设计技术问题之一。在现代幕墙设计工作中,设计人员一定要结合不同幕墙所采用的建筑材料的特性与载重能力的不同,而分别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以确保幕墙牢固性的实现。

二、幕墙设计的原则

1、服从于建筑设计,服务于建筑设计幕墙是从室内空间到室外空间的过渡层,是可供观赏的外表,是体现建筑设计外观,传达建筑设计理念的基础,所以幕墙在建筑设计中理应倍受重视。可以说,幕墙设计的成败直接影响到建筑设计的成败。幕墙设计服从于建筑设计的意义也就不言而喻了。服从于建筑设计,服务于建筑设计是幕墙设计的根本。不难想象,将建筑设计放在一边,大量生硬地套用各类幕墙产品的建筑,会成为一座什么样的建筑。而将幕墙设计完全放任,仅仅只单纯地追求建筑外观而忽视建筑的整体,这样建筑只能成为一件艺术品,它永远也成不了建筑精品。

2、服从法规规范要求幕墙除了要服从于建筑设计的要求,满足建筑设计的各项性能外,作为一种护结构,与混凝土结构、钢结构一样,其结构安全性也是设计应关注的重点。国家颁布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以及幕墙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都是我们幕墙设计过程中需遵守的基本原则。目前国内幕墙技术标准已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标准化体系,正确地理解和应用规范,遵守规范要求是幕墙设计的责任。

三、幕墙设计的发展趋势

1、国外幕墙设计体系

众所周知,国内幕墙新技术新产品大都来源于国外建筑技术发达的欧美国家,除了幕墙在国外起步早有关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的幕墙设计体系较我们科学健全。

从建筑项目国际招标的情况来看,国外建筑设计中标的项目与国内设计项目有三大区别:一是在投标阶段,建筑师在进行建筑方案设计的构思时会专门征询幕墙顾问的意见,也就是在建筑方案阶段幕墙设计就已经开始介入;二是建筑设计深化阶段都有幕墙顾问的参与,有较完善的幕墙设计方案图;三是幕墙施工单位必须完全服从幕墙顾问的设计要求。另据了解,在建筑师的培养方面,国外部分国家已将建筑幕墙纳入教科书的一个章节,作为建筑师的必修课,让建筑师在基础的学习阶段对幕墙就有较深刻的认识。

2、国内幕墙设计发展趋势

随着国内建筑市场的国际化,建筑设计与国际的接轨必然导致幕墙设计向国际惯例靠拢。随着对建筑幕墙认识的深入,对幕墙设计的新要求会促进幕墙设计工作的新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超高层建筑的快速发展必将推动建筑幕墙技术的进一步创新。大量摩天大楼的建设,必将引领世界超高层幕墙设计和施工水平的发展,包括诸如超高层建筑的风环境理论研究、超高层建筑“风阻尼”――建筑“舒适度”的研究、超高层建筑幕墙抗震安全性的研究、超高层建筑幕墙水密性――等压腔原理的研究、超高层建筑幕墙防火性能的研究、超高层建筑幕墙防雷性能的研究超高层建筑幕墙中“冷弯玻璃的初始压力如何发展”研究、超高层建筑幕墙中“石材使用限高100m”突破的理论研究、超高层建筑幕墙中双层热通道内空气有序流动的研究、超高层建筑幕墙维修更换技术的研究等等,随着这些问题研究不断深入和完美解决,中国必将成为全世界超高层建筑幕墙高端研发福地。

(2)节能环保幕墙将被大量使用。财政部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09年3月23日联合财建[2009]128号及129号文件。具体内容为《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实施意见》和《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这二个重要文件对中国的幕墙行业将带来前所未有的利好和翻天变化的巨变,对于光电幕墙的超常规的蓬勃发展带来巨大机遇。“太阳能屋顶”和“光伏幕墙”说到底是建筑护结构,其主体或叫载体还是幕墙系统。所以国家对光电幕墙的事业上极力推荐改革无疑会使幕墙高速蓬勃发展。同时国家关于大阳能屋顶及光伏幕墙的政策导向必将极大推进光电建筑材料的研发。

(3)建筑遮阳系统。建筑遮阳系统是高技术生态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遮阳系统是阻止太阳热辐射直接影响室内环境的最有效方法,特别是建筑物外遮阳系统。

四、总结

国内高层建筑发展篇2

关键词:高层办公建筑;专业设计;现念

1.前言

高层建筑师综合反映城市经济的一个标志。我国的高层建筑开始兴建的主要作用是为了汇集脑力劳动者的写字办公场所。进入80年代后,逐渐演变为居住和办公两种作用。随着我国科学信息的进步,各种高科技材料、新技术和工艺等更广泛的的综合运用到高层建筑上。高层建筑在设计的时候,首先考虑到的是整体的概念,其布局的空间形式,则要从工艺阶段组织,在设计方案的初始阶段,必须要以确定性能为主,然后综合布局使用空间。设计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活动场所的舒适程度。所以在设计进行时,必须对地点、空间、家具、艺术效果和绿化等各种要素,去综合的考虑。

2.现代高层建筑发展过程及现状

我国高层建筑的兴起,主要是从80年代初开始的,那个时候只在我国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主要城市才能看到为数不多的一些办公高层楼宇。随着我国改革春风的兴起,高层建筑的发展也如雨后春笋般的林立而起。在90年代前,我国的高层建筑也有原来的单一使用功能,变为更先进的综合利用。里面的设计也配备了许多先进的元素,如:厦配备了先进的楼宇控制系统、消防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中央空调系统和垂直、手扶、观光电梯系统。此时的高层建筑师集办公、商贸、金融、饮食、观光为一体的综合物体。90年代以后,高层建筑的设计高度和结构也发生了质的飞跃。20世纪以后,是我国高层建筑的全鼎盛时期,这是的高度已经在不断的刷新,而且各种设计流派也轮番登场,其内部的使用功能、结构、高度、工艺、装饰等等,都已经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而促进高层建筑发展的不仅仅是国际竞争力,同时对于我国国情中的土地使用限制,也是因素之一。在中国经济的这种工业化与信息化的“二元性”特征背景下,产生出我国历史上空前的城市建设热潮。而在这一建设热潮中,高层办公建筑占有很大的比例。

3.现代高层建筑存在问题及原因

3.1与城市换进关系不和谐

虽然高层建筑体现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近年来高层建筑不断扩建,这与城市的整体规划控制有相背离,高层建筑破坏了城市原有的空间环境,例如一些海滨城市。另外,从建筑比例角度考虑,一些城市新旧办公高层区之间缺少高度、楼群的比例关系。对城市的传统街区无清晰的思索行为。

3.2内部使用功能滞后

近年来,虽然高层办公楼主体部分在增加,但是办公的空间重视程度不够,很多入驻机构对其内部的使用功能并不是很满意,建筑物外部的标准与内部的使用功能并没有形成一致性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办公文化和方式的应变力、人文性的环境力和有效分析交通体系等方面的缺省。高层办公建筑如果不对以上方面的科学和动态的有效分析,仅仅按照以往的设计经验参与的使用效率较低,这对高层建筑的办公效率也有很大影响。

3.3外部造型不良

首先,许多办公行政专用的高层办公建筑造型大多雷同,地域文化缺省程度低。然后是对于新型利益的造型比较焦躁。有华而不实,盲目追求流行的低层次建筑影响。最后是滥用符号建筑。直接影响了建筑物的内涵和文化品质。

3.4进入生态化建筑误区

近些年多数建筑物多以生态建筑为主打。我国大多熟写字楼多被冠以生态的名义作为卖点,但是仅仅是对一些西方高科技派的皮毛模仿。高程建筑设计人文中多数是伪生态的设计,大多设计师只是对噱头和概念的混淆,并没有将实际功能最为元素置入其中。

4.结合实践对高层办公建筑问题的解决

4.1与城市景观要相连接

在设计策略中,城市的空间对称关系是很重要的,在一个地段或是一个空间,对于其建筑物的建设地点选择很重要,设计师的影响力对其有限。所以要有效的利用现代设计手法,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三个方面的和谐关系。第一是群体形态的定位。在保持原有城市空间结构的前提下,对周边的环境资源进行分类规划,通过周边环境仔细研究测绘地形,与城市主管规划部门及时沟通。同时还要与业主交流,在自然景观和城市基础之上,对于整体资源的优化。最后,要对周边城市道路系统进行详细的分析,确定合理的评定,明确道理的使用情况。预测交通元素对人流和车流的影响。最后在制定根除或者缓解的方式。

4.2内部空间元素的设计

高层建筑的内部空间设计部仅仅是对其间隔和组合,而对对其中的每个平面内组成部分的重新构建,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是设计中却很复杂,这包括:门厅、办公区、辅助空间等等元素,这些都是建筑设计工作者应该关注的问题。

4.3外部造型的设计把握

在设计过程中,功能和形式的关系协调问题也是有争议的一项,对于不同建筑的思想和流派之间的分歧也存在衍生和组成空间的形式结合。这都和城市道理发生的主要框架都影响着视觉要素。最主要的特征是环境和空间的。不管采用哪种建筑风格,外形的设计都应该与城市总体和目标性为主,在总体的框架下,以主体去考虑个体。而事实上其内部所半酣的设计手法是象征的和抽象的。其真正的标志性是主要设计问题。当然还有的是建筑材料的使用,依靠材料的特性去进行配置,建筑处更高雅的建筑精品。

4.4结构体系的和谐性

在设计过程中,结构体系的总体造型师很重要的。这可以看成是建筑主导因素的创意行为。主要非为钢筋混凝土和钢结构两大分类。结构的合理性和经济型之外,还有创意和艺术密切的相互结合。平面的结构和适应范围等等都应该与建筑设计师自身的各个方面来密切的结合。

5.结语

我国高层办公建筑的发展在各个行业结合的发展下,打破了传统影响,从社会经济的发展出发,总结我国设计的发展历程和结合自设的特征以促进我国总体经济的发展。鉴于此,我们应该认清新的形式,探索出更适合我国发展的建筑设计发展思路。

参考文献:

[1]吴景祥著,《高层建筑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邵松、林少强主编.《高层建筑设计资料图集》.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

国内高层建筑发展篇3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设计;节能设计;现状;结构节能;材料节能

以前对于超高层建筑在设计时对其节能设计落实设计理念。自《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颁布实施以来,对于建设提出了节能设计的要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部分地区虽然也按照节能标准来进行设计,但由于受制于节能设计技术水平及现行节能设计标准缺乏约束力,这就导致在建筑设计中节能设计理念并没有得到较好的落实。特别是在超高层建筑节能设计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当前迫切需要解决超高层节能设计上存在的一些阻碍,有效的提高超高层建筑节能设计的水平,为建筑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超高层建筑的特点及优势

1.1超高层建筑的特点

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定义,通常将超过100米的建筑称为超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由于所占地面面积不大,但其容积率却达到较高的水平。尽管超高层建筑地价不高,但其房价却居高不下。这主要是由于超高层建筑面设计和施工工艺会与普遍建筑存在较大的差异,结构和相关设施更为复杂,而且要保证结构自身的抗震性能和荷载。也就是说在超高层建筑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其造价成本相对也较高。

1.2超高层建筑的优势

(1)提升城市和国家形象。城市中超高层建筑的兴起,其作为现代建筑技术的结晶,标志着城市建筑的发展成就。而且超高层建筑造型较为突出,往往带给人们强烈的视觉效果,这也使超高层建筑会成为一个城市和一个国家的名片,成为当地的地标性建筑,因此超高层建筑的兴起,有效的提高了国家和城市的形象,代表着城市和国家的发展水平。(2)超高层建筑具有较好的景观效果,而且处于较高的位置,不仅湿度较小,而且远离汽车尾气和尘埃,空气的质量较好,受干扰程度较小,居住环境较为理想。而且在超高层建筑中,往往工作与生活设施实现了集约化,在建筑内部就可以有效的解决一般性工作和生活问题,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便利,有利于生活效率的提高,对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也具有积极的作用。(3)超高层建设有效实现了用地的节约。通过建造超高层建筑有效的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而且具有较大的容积率,实现了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而且在土地紧缺的情况下还能够有充足的区域用于绿化,有效的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环境,超高层建筑对于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4)超高层建筑的发展涉及到诸多的学科,如土木工程学、材料科学、机械工程、能源与动力、电子、通讯、自动化、计算机等诸多学科,这些学科的共同进步为超高层建筑提供了动力支撑,可以说超高层建筑的发展有效的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2我国超高层建筑的节能现状

2.1耗能大

当前我国建筑耗能为总体能耗量的一半以上,而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能耗又为普遍建筑能耗的几倍,这就造成当前大部分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都处于低效率、高能源的状态,存在着耗能大的问题。

2.2标准的局限性

当前对于超高层公共建筑的节能问题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很大一部分地区也没有出台针对超高层建筑的节能标准,这就导致在超高层建筑设计过程中没有可参照的数据,因此给节能设计带来较大的难度。现在建筑节能标准中的许多规定对超高层建筑并不适用。另外,当前能耗模拟软件设计还不完善,对利用建模来对能耗进行评价带来了一定的制约,这就导致当前超高层建筑节能工作在技术层面还无法达到节能的标准。

3超高层建筑的节能设计分析

3.1利用自然条件的节能设计

(1)自然通风。第一,建筑布局设计。当前超高层建筑多以单体建筑为主,这就需要在具体设计时要确保单体建筑的通风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在具体设计时,如果单朝向、具有较大进深,无法达到穿堂风的效果;如果风速过大还会对窗户的开启和冬季保温带来影响,因此在具体设计时需要进行有效调整,确保布局的合理性,从而实现对自然风的有效利用,使建筑内部实现自然通风。第二,形成竖井空间。在实际设计时,要避免出现中庭空间过高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容易有强烈的絮流产生,从而形成过大热压,会对居民的正常生活带来较大的影响。第三,玻璃幕墙围护。在高层建筑设计时,过高的热压和风压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在设计时,可以采用双层玻璃来缓解这一难题。利用双层玻璃在白天能够起到蓄热效果,同时开启内层后能够实现层间的自然通风,具有较好的节能效果。(2)天然采光。在高层建筑节能设计中,需要充分的利用自然光照,在白天可以有效的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工作需求,而减少室内热环境调节过程中能源消耗。在具体设计时,尽可能的将超高层建筑的阳台进行拓宽,或是加宽落地窗面积,使阳光能够充分的进入到室内。

3.2建筑结构的节能设计

(1)朝向设计。通过合理设计超高层建筑的朝向,能够有效的利用太阳能,实现人工能耗的节约。特别是对于我国北方地区,合理规划超高层的朝向,能够有效的节约取暖能耗。在具体设计时,需要先对太阳的高度角进行确定,然后设计出合理的日照影像图,以此为依据来对冬季建筑日照有效时间进行确定。在满足采光需求的基础上,还要将建筑南向的开窗面积尽量拓宽,减少东北向开窗面积,这样可以使室内获得更多的日光照射,而且室内热量流失率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2)高度设计。建筑高度变化会直接导致相关的参数发生变化,使能耗发生一定的改变。特别当建筑高度超过百米时,所有气象参数都会发生改变。因此一旦建筑高度过高,必然会导致能源消耗量增加。因此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需要以具体、详细的参数作为依据来合理规划建筑的高度,确保找到一个最优值,从而实现超高层建筑的节能。3.3建筑材料的节能设计(1)高性能钢的利用。高性能钢主要有高张力钢、低屈服点钢、TMCP钢与SN钢。超高层建筑对钢材的性能具有较高的要求。如钢材的强度、硬度以及窄屈服幅度的耐久性、钢材的可焊性及在精度深加工时的性能。高性能钢的出现有效保障了超高层建筑的安全稳固性,节约建造材料与能源。(2)新RC结构。新RC结构指的是钢筋混凝土的改良。混凝土的强度能够达到78.4mpa,远远超出传统混凝土强度。这提高建筑耐久性和稳固性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4结束语

超高层建筑是未来建筑发展的主要趋势,在当前能源严重紧缺的新形势下,需要重视超高层建筑的节能设计,有效的提高超高层建筑的节能设计水平,为建筑业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李佳锴单位:华润置地(赣州)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孙秀荣,金建勇.浅谈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节能设计[J].中国城市经济,2010(12).

国内高层建筑发展篇4

论文摘要高层建筑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从古典复兴式、现代主义的国际式直至当代强调个性、高技术中环境的多元化趋势,高层建筑的美学问题始终是建筑界关注的焦点。高层建筑作为构筑方式概念性突破的同时,也泛速地成为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并发展成为现代科学技术与美学形式相结合的建筑领域的尖端产品。

建筑是一种综合性艺术,是一部凝固的史诗。她积淀着人类的历史,体现了各国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思维方式。人类在建筑艺术中表现了复杂多样的美学思想,并要求以空间组合、比例、尺度、色彩、质感、体型等建筑艺术语言,统一多变,主次分明,有和谐韵律的结构布局,表现出多种不同的意境和风格。近年来,随着建筑美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它的内容还在进一步扩大。当代建筑美学正在更广阔的领域中对建筑美感的心理构成因素、建筑创作的形象思维特征、自然美与环境美的美学内容、形式美的形成与发展等课题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它反映了当今建筑美学发展的新趋向。本文主要阐述了不同时期的高层建筑的美学价值。

1早期的离层建筑

高层建筑的发源地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美国的芝加哥。作为当时的商业中心,芝加哥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随着城市的繁荣,人口的猛增,特别是1871年的芝加哥大火,使得城市重建问题特别突出,为了在有限的市区建造尽可能多的房屋,高层建筑便首先在芝加哥出现了。目前较普遍公认的世界上第一幢有现代意义的高层建筑便是芝加哥的家庭保险公司大楼代

这个时期的高层建筑造型特征是:体形较规整,在竖向划分为三段体顶部、墙身和基座;顶部往往设计成象征高直式教堂的尖顶或退台;顶部及外墙上采用大量的附加装饰,包括古典的线脚和浮雕;在墙身部分多为厚墙小窗和竖向体量划分的处理;而在基座部分,还往往保留了古典的壁柱及柱式。

2现代主义时期的高层建筑

到1945年二战结束后,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在美国大量兴建,并向超高层发展,继而在欧洲、亚洲、澳州及第三世界国家都相继出现许多高层建筑。形成世界范围内的高层建筑的兴盛时期:h。从二战到70年代中期,是世界范围内的高层建筑发展的繁荣时期。1974年建于芝加哥的希尔斯大厦,至今仍是世界最高的高层建筑之一,他的造型不仅反映了现代建筑的美学原则,也反映了其先进的结构特征,并力求创造独特的建筑上部造型和轮廓线,成为业主和企业在城市中易于识别的广告性标志。然而,由于现代建筑忽略了历史文脉,排斥装饰,过分强调工业化作用,到处出现的是工业化的高层建筑造型,而忽视了建筑与人、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3新现代主义时期的高层建筑

新现代主义是相对于现代主义而言的,它在继承和发扬现代主义的核心思想的同时对现代主义的局限进行了改良、发展和完善。其坚持现代主义的理性和功能化,追求功能、技术与艺术的平衡,但却力图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进行重新诊释。这种设计思想表现在高层建筑的设计之中,功能、结构、设备、材料等因素的重要性比其他建筑类型更为突出。新现代主义在高层建筑立面造型上有很多创造性的发展和提升,高层建筑不再是简单的四方体,而往往是以抽象的儿何体或组合几何体,以富有形态、材料质感和色彩变化及结构美感的新视觉形象出现。随着高层建筑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感受到它们是近邻环境的一部分,并发展出多种对城市、对环境的认识理论。不同的理论也导致了现代主义对环境的不同处理手法。今天的文脉要求我们城市结构、文化、尺度、材料等广泛问题进行调查,以追求建筑在时空上的特定位置感和多种文脉关系,使工程与建设地点融为一体,创造特定的环境气氛。从这个角度来说,新现代主义对体形的关注正是对城市文脉的一种解释和认可。

4目前高层建筑的发展趋势

每个时代的审美观都受到社会、科技、文化和经济的深刻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正确认识科学美和艺术美的问题,又在一个新的层次上提出来。随着亚洲特别是环太平洋西岸地区在近二十几年来经济的飞跃和持续发展,高层建筑建造的重心已从美国转移到了这一地区,大量的高层建筑和摩天大楼在这里应运而生,可以说这里成为了新一代高层建筑的试验基地,在这些地域中,我国的上海浦东新区无疑是最新最辉煌和最引人注目的一个。在我国的香港、广州等地,经济的腾飞也带动了高层建筑的发展,比如在香港建造的中环广场大厦、中国银行大厦以及富有传奇色彩的汇丰银行大厦等。日本也突破了地震的限制,建造了横滨里程碑大厦和东京都厅舍等高质量的建筑,韩国和新加坡也都掀起了高层建造的热潮。

20世纪90年代,建筑的生态设计意识与城市生态学已成为建筑师广泛关注的重点。绿色建筑的创作和有效利用自然资源的设计技术陆续推开。将具有现代感的建筑与生态环境有机结合,将使用功能与生态环境有机结合,提倡新建筑与古建筑的对话,建造花园城市、山水城市和生态城市已成为新一代建筑师追求的建筑美学目标。在21世纪,建设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亲切、舒适、方便、美丽的个性化现代城市,是建筑师面临的重大课题。

国内高层建筑发展篇5

在实施高层建筑电气设计的时候,设计人员需要按照我国建筑设计的相关规定,坚持一定的原则实现。例如,高层建筑设计人员应该按照不同的设计内容进行设计、按照一定的设计步骤进行设计、与相关部门探讨和交流高层建筑设计中的问题等。1.1不同的高层建筑设计内容我国的建筑正在实现现代化发展,高层建筑作为我国建筑走向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正在实现多元化的风格发展。高层建筑的建筑高度比较大、占地面积比较广泛,具有多样化的复杂功能。因此,高层建筑的电气设计内容越来越多。为了满足人们对高层建筑的新的使用需求,对高层建筑的电气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从狭义方面说,高层建筑的电气设计是指仅仅针对高层建筑的使用者正常应用电气设备所进行的设计;从广义方面来说,高层建筑的电气设计主要是指建筑中所有构筑物和周围道路以及广场等的电气设计。我国的建筑电气设计,传统意义上只包括供电和照明。但是,在高层建筑的电气设计中,设计内容增加了很多,包括供电、电话、照明、电视、防雷击、消防和一些弱电部分。根据电压的不同,在高层建筑中应用的电气设备可以分为强电和弱电两部分。但是在实际的高层建筑电气设计过程中,不能完全的按照这两种不同的类型实现。例如,高层建筑中应用的动力设备中的二次控制回路,从电压等级上说属于弱电,但是在进行电气设计的时候,却应该和强电设备放在一起设计。高层建筑中的消防回路联动电压等级比较高,属于强电部分,但是却要结合其他的弱电设计一起,才能实现电力设计。1.2高层建筑设计的一定步骤在高层建筑的项目计划得到审议之后,对建筑工程的设计就已经进入到了新的设计阶段。在这个阶段的设计内容,主要包括建筑工程的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一些规模比较大的高层建筑或者一些比较重要的高层建筑,在进行建筑工程的初步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不同的建筑工程设计备选方案进行优选。如果高层建筑的规模相对比较小的时候,可以直接对建筑工程的设计方案进行选取,作为建筑工程的初步设计。明确了建筑工程的设计任务之后,需要施工企业严格的贯彻和落实这些设计任务,认真的核实需要检查的不同设计项目、内容和范围。设计人员在实施高层建筑电气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按照设计要求,充分的了解高层建筑电气设计的内容和需要进行设计的内容。针对高层建筑电气设计的内容,积极的进行调查研究,收集相关的资料,保证高层建筑电气设计的质量和设计进度,才能实现高层建筑电气设计的作用,促进高层建筑的发展。1.3加强高层建筑设计的交流和沟通在实施高层建筑的电气设计的过程中,建筑设计单位必须上交初步设计,让建设单位进行审核。在审核通过之后,建筑设计单位才可以继续进行高层建筑的施工图设计。在高层建筑的电气设计过程中,包括很多的相关部门,需要不同部门之间加强交流和沟通,及时的解决高层建筑电气设计中出现的问题,才能保证建筑电气设计的全面实施,发挥建筑电气设计的重要作用,提高建筑的使用功能,促进高层建筑的发展。例如,高层建筑电气设计中包括的部门,主要有城乡规划部门、消防部门、供电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等。

2高层建筑电气设计的发展

在完成了对高层建筑的电气设计之后,需要建筑企业按照一定的发展要求,实现高层建筑的发展。这些高层建筑电气设计的发展要求,主要包括建筑的电气设计发展一定要满足高层建筑的使用功能,符合高层建筑的节能和经济要求,保证高层建筑电气设计的安全、稳定和经济性能,实现高层建筑电气设计的人性化和科学化发展。2.1适应高层建筑的使用需求高层建筑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建筑需求形成的产物,在我国的建筑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实施高层建筑的电气设计过程中,电气设计也应该适应高层建筑的使用需求。例如,在进行高层建筑的电气照明设计时候,设计人员一定要遵照一些重要的电气照明指标进行设计。例如,建筑电气设计师应该遵守电气照明的照度、显色指数和色温指数等技术指标进行设计。在高层建筑的制冷和取暖方面,设计师也应该重视选择合适的空调温度和风量,不仅要达到相关部门的卫生状况要求,还要保证建筑使用者的舒适度。在设计高层建筑的应急通道和消防通道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设计方案符合我国建筑部门的防火规范要求,保证在发生建筑隐患的时候,应急通道的畅通无阻。2.2实现高层建筑的节能效果实施对高层建筑的电气设计的时候,在具体的设计工作中,应该明确电气设备的不同功能。对于在高层建筑中没有发挥作用的电气设备,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对高层建筑的电气设计,应该坚持节能原则。针对一些耗电量比较大的高层建筑物,会具有很大的节能空间,需要设计师进行深度的挖掘。例如,在高层建筑中大量应用节能灯,减少不必要的照明等。实现高层建筑的节能效果,才能发挥高层建筑的可持续使用。

3总结

国内高层建筑发展篇6

【关键词】高层建筑;发展体系;施工

一、我国高层钢结构建筑的发展

我国由于技术和经济的原因,高层建筑钢结构的发展起步较晚,80年代以前没有建过一幢高层钢结构建筑,直到80年代中期我国在深圳兴建第一幢高层钢结构建筑“深圳发展中心大厦”(高165m),该工程中截面为1070mm×1070mm箱形柱(壁厚130mm)的工地安装焊接获得成功,为以后高层建筑钢结构提供了经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到1990年已在上海、北京和深圳建成11幢高层钢结构建筑,当时最高的是208m高的京广中心(框架-剪力墙),形成了高层建筑钢结构的小高潮。目前正在建设中的88层365m高的上海金茂大厦和95层460m高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建成后将使我国的高层建筑进入世界前列。与此相适应,我国在高层钢结构的科学研究、设计软件的编制、设计能力及各项配套的工艺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在钢结构的制作及安装方面的国产化已具有相当水准。

高层钢结构在我国的发展中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1)钢材的国产化。国内钢铁企业根据我国高层建筑钢结构设计标准的要求,制订我国第一部高层建筑钢结构的钢材标准《高层建筑结构用钢板》(YB4104-2000),比目前仍在实施的《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94)又前进了一步,其性能指标优于国外同类产品。(2)钢结构设计国产化。国家标准《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98)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等有关高层建筑最大高度和最大高宽比的规定,在一般情况下,应遵守规范的规定,否则应进行专项论证或试验研究。建设部第111号令《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和建质[2003]46号文《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对加强高层建筑钢结构设计质量控制意义重大,具有可操作性。(3)结构设计。钢结构设计分两个阶段,即设计图阶段和施工详图阶段。现在有的设计院完全采取国外设计模式,无构件图、节点图和钢材表等,对工程招投标和施工详图设计带来不便。建议有关部门对此做出具体规定,关于节点设计问题,国内应多做一些理论和试验研究工作,比如柱梁刚性节点塑性铰外移和防止焊接节点的层状撕裂等。由于钢结构的阻尼比较低,在研发各种耗能支撑和节点的减震消能体系方面,国际上研究和应用较多,国内应加快进行此方面的研究。

二、钢结构制作与安装

(1)钢柱的安装。首先是准备工作,包括钢构件预检和配套、定位轴线及标高和地脚螺栓的检查、钢构件现场堆放、安装机械的选择、安装流水段的划分、劳动力的进场等。其次就是吊装,多层及高层钢结构吊装,在分片区的基础上,多采用综合吊装法,其吊装程序一般是:平面从中间或某一对称节间开始,以一个节间的柱网为一个吊装单元,按钢柱一钢梁一支撑顺序吊装,并向四周扩展;垂直方向由下至上组成稳定结构,同节柱范围内的横向构件,通常由上向下逐层安装。最后就是安装,一般按吊装程序先划分吊装作业区域,按划分的区域、平等顺序同时进行。当一片区吊装完毕后,即进行测量、校正、高强螺栓初拧等工序,待几个片区安装完毕,再对整体结构进行测量、校正、高强螺栓终拧、焊接。接着,进行下一节钢柱的吊装。

(2)框架梁的制作与安装。高层、超高层框架梁一般采用H型钢,框架梁与钢柱宜采用刚性连接,钢柱为贯通型,在框架梁的上下翼缘处在钢柱内设置横向加劲肋。为保证框架梁与钢柱连接处的节点域有较好的延性以及连接可靠性和楼层层高的精确性,在工厂制造时,在框架梁所在位置设置悬臂梁(短牛腿),悬臂梁上下翼缘与钢柱的连接采用剖口熔透焊缝,腹板采用贴角焊缝。框架梁与钢柱的悬臂梁(短牛腿)连接,上下翼缘的连接采用衬板(兼引弧板)全熔透焊缝,腹板采用高强螺栓连接。框架梁的翻样下料长度同样不等于设计长度,需考虑焊接收缩变形。焊接收缩变形可用经验公式计算再按实际加工之后校核,确定其翻样下料的精确长度。框架梁上下翼缘的连接可采用高强螺栓连接或焊接连接,目前大部分采用带衬板的全熔透焊接连接。施工时先焊下翼缘再焊上翼缘,先一端点焊定位,再焊另一端。腹板则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要充分理解设计时采用摩擦型还是承压型高强螺栓,采用高强螺栓群连接时,孔位的精度十分重要。目前制孔一般采用模板制孔和多轴数控钻孔,前者精度低,后者精度高,应优先考虑采用后者。

参考文献

【国内高层建筑发展(6篇) 】相关文章:

转正工作总结范文(整理10篇) 2024-05-21

数学教研组教学总结范文(整理10篇) 2024-05-20

幼儿园大班的工作总结范文(整理4篇 2024-05-15

班主任家访工作总结范文(整理4篇) 2024-05-15

慢病工作总结范文(整理7篇) 2024-04-28

学习委员工作总结范文(整理10篇) 2024-04-23

语文教师工作总结范文(整理6篇) 2024-04-17

财务监督体系建设(6篇) 2024-06-05

国内高层建筑发展(6篇) 2024-06-05

隧道的施工方法(6篇) 2024-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