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技术治疗篇1
纳米,从未远离。它一直和其他技术相结合包装在层层“外衣”下,默默为人类提供着便利。未来,纳米科技有望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能源环境等领域,给人类带来更多福祉,甚至成为未来世界的改变者。
颠覆性变革印刷业
对于公众来说,纳米技术似乎远不如3D打印技术那么“看得见摸得着”,也不如智慧城市那样耳熟能详。它似乎被束之高阁,仅仅停留在实验室里。
事实真的如此吗?不久前,记者随同中科院北京综合研究中心工作人员到位于怀柔科教园区的中科纳新印刷技术有限公司,与印刷领域的纳米科技来了一次“面对面”接触。
“我们的核心技术是纳米材料绿色制版技术,这是一种非感光、无污染、低成本的新型印刷制版技术,”在中科纳新工作的中科院化学所博士纪艺琼介绍,“如果进一步推广,它必将引发整个印刷业颠覆性的变革。”
走进生产车间,几台看似不起眼的制版机躺在中间,几名工作人员正将一张铝板放进机器内,不多时,一张制好的版材就从机器尾端出口“跑”了出来。没有刺鼻的化学药水味,没有排污管道,甚至没有大的噪音,报纸、杂志制版过程轻而易举完成了。
“喷墨是手段,纳米是我们的核心技术,用纳米手段来实现亲水亲油区域的自由调控。”据纪艺琼介绍,纳米科技给印刷技术带来新的突破,不但环保,还可节约成本,“用这样的印刷设备,可节约30%左右的成本”。
据了解,该项技术的产业化正稳步推进,目前山东等地的报社已开始利用中科纳新的设备大规模印刷报纸。不产生废水,不造成重金属污染,印刷业革命已成为现实。
“纳米”就在我们生活中
除了印刷制版,纳米科技其实早已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只不过,它如同春雨一般,“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以至于公众都忽视了它的存在。
“拿纳米钢皂来说,其实技术早就成熟了,在很多地方也买得到。”据国家纳米科学技术指导协调委员会专家组秘书长、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科技管理部副主任任红轩介绍,纳米钢皂最早在德国生产出来,近年国内也出现同类产品。这种不锈钢肥皂,能有效去除鱼腥味等多种异味,但由于价格高昂并未进入超市销售,而主要在大商场贩卖。
“纳米科技早就无孔不入了。”在办公室里,任红轩拿起一部苹果手机向记者比画了一下,“这里面的芯片都是利用纳米技术制造出来的,但一般人谁知道?”
在芯片制造领域,纳米科技进步意义重大。每一台电脑、智能手机的生产都离不开芯片。目前,英特尔最先进的移动SoC(系统级芯片)采用22纳米工艺,高通的高端SoC采用28纳米工艺。采用纳米级较低的工艺生产芯片,可提高芯片的性能和能耗效率。最新消息是,英特尔将公布14纳米制造工艺,并表示将利用这项新工艺生产新一代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芯片。毫无疑问,这将带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性能的新飞跃。
“前两年红火的纳米衣服,在技术上也有了新发展。”据任红轩介绍,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正在帮助一家企业研制一种耐高温、透气的纳米衣服,可用于高温下作业的特种行业,“我们提供材料和技术支持,他们生产”。
在医疗领域,纳米科技也早已应用多年。但相对于治疗,目前纳米科技主要在疾病检测领域发挥作用。科学家针对不同病情设计出不同试纸,“最简单的应用就是检查女性是否怀孕的试纸,用的也是纳米技术。”任红轩说。
据了解,2011年,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和检验检疫部门合作,研发了用于快速检测植物病毒的试剂盒,目前这种试剂盒已被海关部门投入使用。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阎锡蕴也向记者介绍,纳米科技在医学成像、农药检测等领域用途很广。她曾利用纳米模拟酶发展了肿瘤诊断新技术。该技术简便、快捷,突破了免疫组化法依赖于昂贵抗体的限制。
人们日常生活中必须用到的电池、手机显示屏等,也离不开纳米技术。“碳纳米管被用作导电材料,已经用于锂离子电池中,且实现了产业化;利用碳纳米管场发射性质制造的显示屏,在手机上的运用效果非常好,也已实现了产业化。”任红轩告诉记者,每当人们打开手机享受其带来的便利时,就已在不自觉地享受着纳米科技带给人类的福祉了。
下一次工业革命的核心?
1991年,碳纳米管为人类发现,此后被广泛用于超微导线、超微开关以及纳米级电子线路等研究中。1999年,纳米技术逐步走向市场,全年基于纳米产品的营业额达500亿美元……
如今,纳米技术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共同构成当今世界高新技术三大支柱。包括美国、日本、欧盟、俄罗斯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各自明确的纳米科技发展战略,并投入巨资抢占战略制高点。美国甚至将纳米计划视为下一次工业革命的核心。
“从我国对纳米技术的支持力度看,纳米研究一直是热点。”据任红轩介绍,近年国家在这方面投入的经费基本上每年在10亿元以上。此外,地方政府也有相应投入。当前及未来纳米科技热点在哪里?任红轩称主要集中在以石墨烯为代表的纳米材料、生物医药、信息技术、能源环境几个方面。
“石墨烯是由单层碳原子组成的二维晶体,可是制备功耗更小、速率更高的新一代纳米电子元件的重要基础性材料。它的发现是纳米科技发展史上,距现在最近的一个里程碑事件。”任红轩表示。
在生物医药方面,尽管纳米科技用于新药研发成功的案例不多,但这并非纳米本身的原因,而是因为世界上对药品的研发、上市有着严格审定程序。实际上,科学家们已在实验室研发出很多种新药,在临床数据的表现都很好,但因为审批的原因,正式上市尚需时日。任红轩举例说,经过10多年努力,一种名为“富勒烯包钆”的药物被研发出来,可用于治疗各种肿瘤。它的原理是可在肿瘤组织形成一个包围圈,阻断肿瘤组织与外界物质交换,从而实现抑制其生长的目的。目前,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发现,它在治疗乳腺癌、胰腺癌方面疗效显著,已申请了三个国际专利和20多个附属专利,并通过了动物实验阶段,未来如果能够走入市场,可能会改变目前现有的肿瘤治疗方式。
在信息技术方面,纳米科技对提高每平方英寸存储器的存储密度、提高中央处理器的计算速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在纳米相变存储器的产业化关键技术上已取得重大突破。“时下流行的可穿戴智能设备,其芯片、材料将来都离不开纳米技术。纳米技术的进步将推进这些智能设备的发展。”任红轩说。
纳米技术治疗篇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为门诊宫颈糜烂ⅰ~ⅲ度患者260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48岁。仅1例无妊娠史,排除急性宫颈及阴道炎,阴道镜下宫颈无癌变可疑,宫颈刮片或阴道镜下活检未找到癌细胞。宫颈糜烂ⅰ度156例,ⅱ度64例,ⅲ度30例,单纯型140例,颗粒型95例,乳突型25例。病史2~20年,所有患者均采用银美尔局部用药治疗。
1.2诊断标准宫颈糜烂根据糜烂深浅程度分为3型,单纯型糜烂型、颗粒型糜烂型、乳突型糜烂型。根据糜烂面积大小将宫颈糜烂分为3度:ⅰ度(轻度):指糜烂面小于整个宫颈面积的1/3;ⅱ度(中度):指糜烂面占整个宫颈面积的1/3~2/3;ⅲ度(重度):指糜烂面占整个宫颈面积的2/3以上。
1.3技术与方法(1)采用武汉新福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纳米银女性外用抗菌器(凝胶型)产品(银美尔),它利用纳米银抗菌消炎和促进伤口愈合;纳米银凝胶进入阴道后,释放纳米银微粒,直接作用于患处;杀灭病菌及致病微生物,促进伤口愈合。(2)方法:治疗时间是月经期除外,治疗时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用碘伏消毒外阴、阴道、宫颈,纯中药洗液洁阴爽灌洗阴道,拭干宫颈及阴道,将纳米银凝胶注入宫颈均匀涂抹于糜烂面。每日1次,6日为1个疗程,ⅰ度宫颈糜烂连续2个疗程,ⅱ度宫颈糜烂4个疗程,ⅲ度宫颈糜烂5个疗程。用药期间禁同房。
2结果
2.1疗效评定标准痊愈:糜烂面消失,宫颈光滑,患者自觉分泌物明显正常。好转:糜烂面积缩小;由重度转为中度或中度转为轻度。
2.2结果患者经治疗后随访6~9个月,总治愈98.85%,见表1。表1260例宫颈糜烂治疗效果
本组260例,其治愈率98.85%,治疗效果佳,糜烂程度不同,用药疗程不同,其治愈率不同,ⅰ、ⅱ、ⅲ度治疗效果均明显,可见纳米银凝胶治疗宫颈糜烂其治愈率高,有临床应用价值。
3讨论
纳米技术治疗篇3
载药纳米微粒的靶向性及控释作用
所谓纳米药物指的是纳米级别的用来防治或者辅助治疗的药物,纳米药物具有轻松通过体内生理屏障的显著优点,纳米级别药物与传统的宏观药物在其分布、吸收以及代谢和排泄等角度与传统的宏观药物截然不同。
1纳米级别的药物能够跨越体内各种屏障
如果我们选择合适的纳米材料来制备纳米药物,可以有效的穿透生物膜的并透过血脑屏障,可以将药物直接输送到大脑内部对疾病进行治疗。采用纳米技术制备的药物载体和抗体能够大幅度提高穿透人造膜和天然膜的能力,并蓄积在小肠,使药物的生物利用率显著改善。
2纳米药物的控释作用
所谓纳米药物的控释作用指的是载有药物的纳米微粒在其控释的过程中能够显现出特有的规律性,囊壁的溶解及酶和微生物的作用,均可使囊心物质向外扩散。鉴于上面所述,我们可以根据控释的目的选择合适的囊材使载药纳米微粒在局部滞留并达到有效浓度,这样做不仅仅大幅度提高了用药的疗效,还不会给全身带来不良毒性。对于需要长期进行治疗和监控的疾病,起作用和功效是十分显著的。因此,纳米控释给兽药系统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3纳米药物的靶向性
目前,抗球虫药物以及抗菌药物在畜牧业的养殖中被普遍使用,泛滥和不合理使用的现象也尤为明显,从而直接导致目前很多禽畜的主流病原体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等早已经对大多数的抗菌药物产生了耐受性,甚至有些病菌已经产生了多重的耐受性,这些问题都是可以通过纳米载药技术来进行有效解决的。一方面,我们可以先将兽药进行纳米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其溶解率、靶向作用同时得到控制其释放的效果。这样可以大幅度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减少对药物的使用剂量,能够在不换药的前提下就解决了药物残留问题;另一方面,采用纳米技术,可以研制出具有广谱、高效、无毒、无副作用的新型兽药,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因大量使用兽药而带来的种种不良后果。
纳米技术在家畜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人们对于健康家畜的定义,无外乎生长快、瘦肉率、耗料低、胴体品质好等要求,但是传统的育种方法需要少则几年,多则几十年的育种时间。如果我们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相关的改变,即对DNA链上的碱基序列做相应改变,就可以大大缩短育种时间,而且可以获得我们需要新品种。DNA上的核苷酸序列是纳米级的,所以要用到纳米技术。例如我国科学家已经用STM以及AFM等纳米技术,对DNA分子进行分离,并写出了“DNA”三个字母,标志着人类在纳米技术对生物分子操作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通过这一事实我们可以发现,人类可以通过纳米技术,对分子级别的事物进行操作,以探寻生命的奥秘,定向地对遗传物质进行改造,以获得所需性状的生物体。这在生物育种上是有极大的作用的,可以很好的对动物的品种进行改良,同时,通过分子探针,还可以在遗传物质上对生物的病情进行探测,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在遗传育种上,纳米技术的应用是至关重要的。
纳米技术与畜禽产品质量
药效的提高和用药量的减少,是添加纳米材料的药物的巨大作用,这样可以解决药物残留的问题.浙大饲料研究所研究出的一种纳米微粒,采用天然的硅酸盐材料,可以吸附黄曲霉素、重金属以及农药等有害物质,降低畜禽产品中有害物质的含量,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
纳米技术治疗篇4
所谓“脑梗塞”,就是在脑的动脉血管内有了检塞或有血检形成,堵住了血流或使脑血流不足,使脑实质发生缺血、坏死。这种病可非同小可,轻者致残,使人偏瘫、失语、痴呆;重者丧生。据调查,我国每年新患脑梗塞的病人达156万例,而且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还有进一步增长的趋势。
既然这种病如此危急,一旦家里有人出现这种情况时,该如何处置呢?首先要抓紧时间设法将病人在发病4个小时内送到医院,以使医生在患者发病后6小时内完成治疗,治疗得越早,效果就越好。如果由于各种原因超过了6个小时,延误了治疗时机,其后果就极为严重了。
大家知道,脑是人体的中枢,是“司令部”。别看它仅仅有1200~1500克重,是体重的2%,但它的耗氧量却占全身供氧量的20%;每分钟需要动脉供血800~1200毫升,是全身血流量的15~20%;脑的耗糖量占全身供糖量的25%。所以时时刻刻都要有充足的氧和充分的糖等营养供它消耗。如查脑血流中断5~7秒,人就会丧失意识;中断5~7分钟,大脑就会受到严重的,甚至是不可逆转损伤。所以说,抓住发病后6小时内的治疗时机,是至关重要的。
介入疗法的特点是:在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和材料科学的帮助下,将检查诊断与相应的治疗结合起来,从而做到在最短的时间内,施行创伤很小而疗效甚佳的治疗。脑梗塞的介入治疗是这样实施的:患者发病4小时内被送至医院,经接诊医生的初步检查,怀疑是脑梗塞后要立即做“CT”。如果没有出血情况,应赶紧将病人送到导管室,由医生在病人的大腿根部股动脉上扎一个绿豆大小的针孔,再插入一根导管,在X线数家减影机下做脑血管造影,看看是否有脑血管阻塞以及阻塞的部位。如发现有栓塞,便将一支更细的微导管送到血栓的部位,微导管的端头与血栓接触或穿入血栓,再将事先备好的溶栓药通过微导管慢慢地注进去。这样每隔一刻钟,就做一次脑血管造影,以观察给药的效果。如果堵的轿管通了,即停止给药;若还不畅通,就加大药量,直到75~100万单位的最大剂量时停药。一般来说,只要能让医生在患者发病6小时内做治疗,通常效果还是比较满意的。
目前最细的微导管为04毫米,只可进入小动脉里,再细的血管可就进不去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与疾病的抗争手段越来越选进。一种新出现的纳米技术,正在受人们的日益关注。所谓纳米,就是长度为10亿分之一米。纳米技术就是用01~100纳米长度范围内的微细小巧的材料和物件,制造具有特定功能的零部件或产品的技术。如今人们已开始研究能进入人体血管里走动的微型机器人,医生可以通过它来了解血管内的病变情况,并指令它清除沉积的脂肪或进行其它相应的治疗。这不是幻想,而是21世纪未来医学的一个真实场景。
纳米技术治疗篇5
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是指在纳米尺度下对物质进行制备、研究和工业化,以及利用纳米尺度物质进行交叉研究和工业化的一门综合性的技术体系。
1.纳米尺度空间
国际上公认0.1~100nm为纳米尺度空间。为研究工作方便,有人把尺寸0.1~1μm视为亚微米体系,尺寸1~100nm划分纳米体系,典型尺寸
纳米尺度空间所涉及的物质层次,是既非宏观又非微观的相对独立的中间领域,被人称之为介观(mesoscopy)研究领域。
2.纳米技术范畴
(1)纳米材料与技术:纳米材料包括纳米微粒与纳米固体。纳米微粒通常>1nm,需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纳米固体系纳米结构材料,尺寸为1―100nm的纳米微粒凝聚而成的块体、薄膜、多层膜和纤维。又分为晶态、准晶态和非晶态三类。
纳米材料技术(包括纳米相材料技术和纳米复合改性技术)是缘于纳米颗粒的性能发生了变化,从而使纳米材料在力学、磁学、热学、光学、电学、催化等性能及生物活性方面发生变化,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材料领域;医学上可用于人造骨、人造牙齿等。
(2)纳米器件及技术:其一,微型传感器:利用尖端直径小到足以插入活细胞内而不严重干扰细胞的正常生理过程,以获取活细胞内足够的动态信息来反映其功能状态。这将为临床相应疾病提供诊断及治疗的客观指标,也为药理学、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酶工程等研究提供相应的材料和技术。
其二,微机器人(包括微型机器人与微操作机器人)微型机器人是指外形很小,便于进入微小空间进行可控操作的微型机器。如果机械结构能做到前所未有的微细,再集成高度的智能的话,那么人们将创造出面目全非的机械,建立一门概念全新的学科。
纳米技术能为医学做些什么
1.纳米生物学(Nanobiology)研究以纳米为尺度,研究(1)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如线粒体、细胞核)(2)细胞内外之间及生物体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3)生物反应机理:包括修复、复制和调控等方面的生物过程:(4)根据生物学原理,发展分子工程,包括纳米生物分子机器人和纳米信息处理系统。
2.生物与医学工程研究
微操作机器人系统可在生物与医学工程研究中进行显微注射与显微切割,这是一项复杂的微操作过程,其精度要求在微米级。目前上述操作基本上由人工在显微镜下手动或半自动完成。手工操作效率极低,如微注射产生转基因家畜的成功率只有5%左右,一个熟练的操作人员一天大约可注射100个受精卵,而培养一名熟练的操作人员要花5年时间。
3.诊断与监测
(1)光学相干层析术(OCT)已于1997年12月24日,由清华大学单原子探测实验室研制成功,可望1999年进入临床,被科学家誉为“分子雷达”。
OCT的分辨率可达1个微米级,较CT和核磁共振术的精密度高出上千倍。它能每秒2000次完成生物体内活细胞的动态成像,观察活细胞的动态,发现单个细胞病变,且不会像X光、CT、磁共振那样杀死活细胞。有了如此准确的依据,人们或许有办法把疾病“扼杀在萌芽状态中”而不必等到生命的尾声才被CT与磁共振检查出癌组织病变。
(2)激光单原子分子探测术:此术同样具有超高灵敏性,可在含有1000亿亿(1019)个原子或分子的1CM3气态物质中,在单个原子分子层次上准确获取其中一个。按照这一办法,科学家希望对生物体尤其是人体内生物分子的活动进行探测,以找到影响人类健康的某些答案。通过人的唾液、血液、粪便以及呼出的气体,及时发现人体中哪怕只有亿万分之一的各种致病或带病游离分子(或标志体),相信已不再是一件遥远的事情。
(3)微小探针技术可向人体内植入,根据不同的诊断和监测目的,可定位于体内的不同部位,也可随血液在体内运行,随时将体内的各种生物信息反馈于体外记录装置。此项技术有可能成为21世纪医学界常用的手段。
4.临床治疗
(1)显微外科术的革命――细胞修复术众所周知,本世纪器官移植,人工器官技术的发展,曾使得外科从修复外科时代(对病变器官与组织的切除)向替代外科时代(器官移植、人工器官)发展,并有专家预言21世纪医学仍然是替代外科为主的时代。
(2)定点给药:利用微型机器人深人体内做到定点给药,将是21世纪内科疾病治疗的革命。①糖尿病:外源性补充胰岛素,需要准确了解体内血糖的变化,且常年肌注,病人极为不便。胰岛移植的手术费用、病人痛苦以及成功率等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利用纳米药物存储器,定点存放在人体胰岛部位,根据纳米监测器对体内血糖水平的变化情况,自动调控对胰岛素的释放。对此,日本科学家已有初步的研究成果。②肿瘤:肿瘤的放疗、化疗及外科手术以及器官移植,心血管疾病的现行治疗方法,因其功用只是弥补疾病后果或推迟死亡,尽管在大众传媒中被视为高技术的同义词,而实际上耗资巨大,已成为西方医疗危机的主要原因,故被刘易斯?托玛斯称为“半拉子”医疗技术。而纳米技术正是向类似的“牛拉子”医疗技术挑战的有力武器,因为利用纳米技术制成的“生物导弹”可导向定点给药,将肿瘤杀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机遇与对策
1.纳米技术在医学领域内的发展前景
除纳米材料在替代医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之外,纳米器件有可能成为未来保卫人类健康的一支忠实可靠的“卫队”。(1)纳米生物传感器用于监测、收集、播送体内细胞的健康状态和病变信息(2)纳米药物存储器(药泵)用于存储、运输指定存储的药物,并按指定的部位存放,即定点给药,其体积可达数个微米(3)纳米生物导弹直接用于治疗各种细胞水平的疾病,对病变组织有亲和力,对病变细胞有杀伤力,可特异性地杀灭肿瘤细胞(4)纳米细胞修复器用于修复细胞内的各种病变,如线粒体、细胞核的病变(5)纳米细胞监督器用于监视免疫细胞、白细胞等细胞正常功能的发挥;(6)纳米细胞清扫器:帮助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以及外界进入体内的有害物质;(7)纳米细胞检疫器:巴西和美国科学家最近发明了世界上最小的“秤”,能够称量10-9克的物体,即相当于一个病毒的重量。利用纳米“秤”可称出不同病毒的重量,以发现新的病毒。可定点于口腔、咽喉、食道、气管等外界开放的部位,以充当“检疫”。
2.迎接纳米技术的挑战
纳米技术治疗篇6
【关键词】纳米材料;纳米技术;口腔内外学科
1纳米的概念
纳米(符号为nm)是长度单位,1nm=1×10-9m。“纳米材料”的概念是20世纪80年代初形成的,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1-100nm)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这大约相当于10~100个原子紧密排列在一起的尺度。
纳米材料具有以下主要特点:纳米粒子大小在1~100nm;有大量的自由表面或界面;纳米单元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作用或强或弱。纳米材料与组成相同的微米晶体材料比较具有其许多优异的性能,主要表现在催化、磁性、光学、力学等许多方面。
2纳米材料在口腔内科中的应用
2.1纳米复合树脂
复合树脂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无机填料,根据填料的粒径大小分为大颗粒型、超微颗粒型和混合填料型。混合填料型树脂填料粒径近几年不断向纳米级发展。使复合树脂的强度增强的纳米粒子包括纳米二氧化硅、纳米氧化锆、纳米羟基磷灰石等。为使材料发生聚合时不收缩或收缩减小,在光化聚合丙烯酸脂或异丁烯酸脂基的向列液晶单体中,加入二氧化硅纳米微粒和较高含量的金属氧化物,使形成高分子量的聚合物粘结性增强,体积收缩减小。二氧化锆用于口腔科具有X射线阻射性高、强度高和硬度高等优点。纳米氧化锆复合树脂光学透明性极高,是理想的口腔科复合树脂增强材料。将氧化锆纳米粒子通过运用纳米技术填充入树脂材料中,材料的物理强度会得到增强。而将氧化锆纳米粒子加入玻璃离子材料中,能使材料克服容易溶解的不足,同时强度增强,与一般的复合树脂相比,具有更好的耐磨性。研究人员在口腔科复合树脂中加入熔附了纳米硅颗粒的晶须和纳米二钙或四钙磷酸盐,可达到自修复的目的。
2.2纳米粘结材料
随着纳米技术的日益发展,将纳米杂化树脂作为基质,用它与硅基纳米材料发生共聚,从而得到高强度、热稳定、耐久性的高粘结性材料。这种材料不仅能很好地克服酸蚀过程中造成的牙本质小管闭合问题,而且能在牙体和材料之间发挥较高的粘结性,使粘接技术和粘接材料达到一个更高更新的水平。牙本质过敏是口腔内科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是牙齿上暴露的牙本质在受到外界刺激,如温度、化学性、机械性刺激后,引起牙齿的酸、软、疼痛症状,这主要是牙本质暴露后,牙本质小管内的液体,即牙本质液对外界刺激产生机械性反应所引起。临床主要是通过在暴露的牙本质表面涂布粘结剂来缓解敏感症状。在临床口腔常用的光固化粘结剂中加入一些纳米材料,主要是利用纳米粘结材料来封堵牙本质小管,可以使牙本质过敏得到迅速和永久的治愈。
2.3纳米根管充填材料
随着纳米羟基磷灰石生物材料的出现,能很好解决填充材料存在的关于生物相容性的难题。经过大量临床研究,发现纳米羟基磷灰石的结构与天然骨的无机成分很相似,均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两者可以紧密结合,结合后周围组织未见有炎症和细胞毒性的发生,其对骨组织还有良好的诱导性。材料的组成和构造与脊柱动物硬组织相似,生物相容性良好。研究指出,用纳米羟基磷灰石根充与传统氧化锌丁香油糊剂根充两者相比较,在根管壁密合度方面,前者明显优于后者。纳米羟基磷灰石具有良好的根尖封闭特性,用其作根管封闭剂可减少微渗漏的出现。纳米羟基磷灰石材料本身无杀菌作用,将碘或其他抗生素加入其中可以使该材料的抑菌和抗菌效果提高。对难治性根尖周炎应用无机抗菌剂作为根管充填剂进行根管治疗,取得很好临床疗效。本身没有成骨性的纳米羟基磷灰石,可为新生骨的沉积提供合适的生理基质,引导牙骨质不断沉积来封闭根尖处的根尖孔。
3纳米技术与纳米材料在口腔外科中的应用
3.1纳米技术在拔牙麻醉上的应用
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口外医生可将纳米粒子活性麻醉剂悬液直接涂布在牙龈和牙龈沟内,在声学信号或程序化的化学反应链的指引下,经牙齿的薄弱区牙颈部,药物通过牙本质小管到达牙髓腔,达到无痛麻醉,给患者减少疼痛和恐惧感。
3.2纳米复合体材料修复骨缺损
羟基磷灰石作为新兴的材料,可大量用于口腔骨组织缺损的修复,如牙槽骨再造、牙周骨组织缺损、颌骨囊肿等。纳米羟基磷灰石的晶体无细胞毒性,生物相容性好,故认为其是多种口腔疾患造成天然骨质缺陷最好的替代物。纳米羟基磷灰石材料既可作为骨形成的支架,而且还对骨细胞有引导的作用。有学者用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胶原植入术,对牙周病造成骨组织缺损的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及疗效观察,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羟基磷灰石复合胶原与周围组织相容性好,其组成和构造跟天然骨相似,本身无细胞毒性,对牙周膜细胞的生长和新生骨的形成有促进作用,故认为它是一种良好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3.3纳米控释系统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纳米控释系统包括纳米粒子和纳米胶囊,它们直径在10~500nm之间。药物可以通过吸附作用、附着作用位于粒子表面或者通过溶解、包裹作用位于粒子内部。在外磁场的引导下,将磁性纳米颗粒作为药剂载体引导到肿瘤患者的患病部位,对病变部位进行定位治疗这样可以减少治癌药的毒副作用,提高药物疗效。作为抗恶性肿瘤药物的输送系统,纳米控释系统被认为是最有发展的应用之一。大量研究显示,具有纳米级的一些抗肿瘤药物,延长在肿瘤内停留时间,肿瘤生长缓慢,同时减少对组织器官的毒性和副作用,减少药物剂量。纳米脂质载体在肿瘤造影和成像等方面具有较好的优势,因为其对药物、基因、成影剂有较好的包封率。
4结论
由此可见,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口腔材料学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使我们能以全新的思维模式在纳米水平来重新探索和研究材料的成份与结构,从而为口腔医学领域研制出更好更理想的口腔材料。
参考文献:
[1]陈治清:口腔生物材料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2]刘秀丽,刘曦.复方羟基磷灰石充填根管临床疗效观察西安医科大学学报2010
【纳米技术治疗(6篇) 】相关文章:
季度工作总结范文(整理4篇) 2024-06-11
转正工作总结范文(整理10篇) 2024-05-21
数学教研组教学总结范文(整理10篇) 2024-05-20
幼儿园大班的工作总结范文(整理4篇 2024-05-15
班主任家访工作总结范文(整理4篇) 2024-05-15
慢病工作总结范文(整理7篇) 2024-04-28
学习委员工作总结范文(整理10篇) 2024-04-23
跨文化营销论文(6篇) 2024-06-12
纳米技术治疗(6篇) 2024-06-12
信用管理的功能(6篇) 2024-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