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性土壤改良方案(6篇)

时间:2024-06-13 来源:

酸性土壤改良方案篇1

关键词:土壤;PH值;湿度;单片机

引言

土壤的酸碱度(PH)、温度和湿度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土壤的酸碱性将直接影响植物是否可以生长。获取土壤酸碱度是植物种植前重要的环节,土壤湿度是植物生长期间指示作物正常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酸碱度(PH)和温度测量仪的设计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本文对当前市场上常见土壤测量仪器进行分析,发现目前使用的土壤测量仪器存在的问题,比如测量误差大、操作麻烦、测量信息单一等不足。为此,提出改进的设计方案,并设计了相应控制系统的低功耗硬件电路和软件流程,最后对产品进行了测试验证,得到了较好的结果。本测量设备可以改进市场上土壤测量仪器存在的一些不足,取得更高的测量精度、更好的稳定性和简便的校准。

1测量原理

1.1复合电极测量PH值

2系统设计

2.1系统整体机构

基于PIC18F系列单片机的土壤酸碱度和湿度测量仪可以实现土壤酸碱度、湿度、温度的测量,通过LCD显示屏将采集的信息显示到屏幕。按键及其电路可以实现对单片机的操作,可以通过按键实现数据采集、保存、查看和删除、校准操作,也可以通过串口将数据发送到电脑上位机,对采集的数据信息进行集中管理。土壤酸碱度(PH)和温度测量仪系统框图如图1。

2.2硬件电路设计

2.2.1酸碱度信号采集电路

PH信号采集电路如图所示,图中字母PH代表PH传感器返回的电压信号,先经过了一个电压跟随器,电路的第二级是一个减法运算电路,将一个1V左右的信号与PH传感器的电压信号相减,通过表1可知PH传感器的电压变化可正可负,而PIC18F单片机的AD采样只能采集大于零的电压信号,经过二级电路时,当PH为0时PHout为0.6V左右,当PH为14时PHout为1.4V左右,传感器的信号经过图电路后信号整体被抬高到大于零,且PH与电压成正向关系,PHout输出范围为,AD可以正常采集此信号。电容C2用于消除输入端的干扰。电路如图2所示。

2.2.2湿度信号采集电路

湿度信号采集电路采用了分压的方式,单片机的AD直接采集电压变化。电路R1和R3起分压作用,R4和R5分压,C4起滤波作用,防止干扰信号的影响。电路如图3。

3PH和湿度标定

3.1PH标定

从表1可知PH与电压呈线性关系,在理想状态下线性方程符合公式(2),在实际测量过程中需要通过二点标定法算出斜率和零点:

(1)在25摄氏度的室温下准备两种常用标定溶液混合磷酸盐

pH值为6.86PH、硼砂pH值为9.18PH。

(2)通过功能键将土壤PH和湿度测量仪调到校准功能,当

LCD上读取到CAL和6.86PH字样时,将测量仪在磷酸盐标定液中测量数次,继续按功能键从LCD上读取到CAL和9.18PH字样时,将测量仪在硼砂标定液中测量数次。

(3)按确认键单片机会自动计算两种溶液中读取到的电压平均值,算出斜率和零点保存在单片机中。

长时间使用该土壤PH和湿度测量仪时会造成PH传感器信号返回值漂移,所以需要定期对该产品进行重新标定。

3.2湿度标定

从室外田地取土若干,用烘干机烘烤6小时,然后用烘干的土配置含水量不同的土壤标本,使用单片机读取含水量不同时传感器返回的电压值,经过大量测试数据表明土壤含水量低于与18%时含水量越大AD采样电压值也越大,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含水量超过18%随含水量的增加AD采样电压值下降;当含水量超过25%时土壤稀释度就比较大,在实际土壤灌溉中没有意义。

通过上面结论具体研究了土壤含水量低于18%时与电压的关系:

(1)取10组土壤样本,放入烘干箱中烘烤6小时。

(2)将10组烘干的土壤称重记录,然后分别加入不同含量的

水,配制含水量不同的土壤。

(3)分别测量对应的电压关系,每组土壤隔2min记录一次,共记录4次,算出平均值,记录如表1。

对表中的数据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可得拟合曲线如图4。

4实验测试

为了测试本土壤酸碱度和湿度测量仪的准确性,进行了以下实验测量。在温度为25℃的实验室中配制了10组酸碱度和湿度不同的土壤样本,PH以PHS-3C型酸度计测量数值为准确值,本土壤酸碱度和湿度测量仪测量的PH值为测量值,湿度百分比以10组土壤样本烘干前后计算值为准确值,本土壤酸碱度和湿度测量仪测量的湿度值为测量值,将PHS-3C型酸度计和本土壤酸碱度和湿度测量仪分别插入10组样本中测量记录,然后将10组土壤样本烘干、天平称重,计算湿度并记录,记录如表2。

本次实验测量的土壤PH主要集中在4-10,湿度集中在3%-18%,在实际的农田中,土壤的酸碱度和湿度在上述区间内有实际的意义,通过实验测量结果可以得出,土壤的PH误差小于0.1PH,湿度误差小于0.5%,符合产品生产要求。

5结束语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酸碱度(PH)和湿度测量仪,硬件上采用了运放电路和AD采样实现,分别通过二点标定法和线性回归获得PH和湿度相关曲线,软件上采用了温度补偿和两点校准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通过实验测试该酸碱度(PH)和湿度测量仪的PH测量误差小于0.1PH,湿度的测量误差小于0.5%,指标满足设计要求。综上所述该测量仪具有性能优良、可靠性高、操作简单、节约成本等优点,可以满足农田土壤酸碱度和湿度的测量,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邹应全,行鸿彦.高精度PH测量仪研究[J].测控技术,2010,29(9):1-4.

[2]王凤花,裘正军,介邓飞.农田土壤PH值和电导率采集仪设计与实验[J].农业机械学报,2009,40(6):164-168.

[3]李民赞,王琦,汪懋华.一种土壤电导率实时分析仪的试验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4,20(1):51-55.

[4]许国忠,饶连周.基于单片机ADuC845的pH计的设计[J].三明学院学报,2009,26(2):168-171.

[5]田思庆,史庆武,程佳生.基于单片机的土壤湿度测试仪的研究[J].农机化研究,2015,V43(5):130-135.

[6]刁硕,王红旗,邱晨.土壤酸碱度测定方法的差异研究与探讨[J].环境工程,2015,33(增刊):1015-1017.

酸性土壤改良方案篇2

关键词:羊粪;发酵;农家肥;制作技术

堆肥在我国农业生产中作为施肥手段已经历时3000年以上,同时也是作为生活垃圾减量化和废物利用资源化的重要手段为各国所重视。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起步于上世界80年代后期,由于采用混合垃圾收集方法,增加了物料的复杂性,严重地阻碍了堆肥生产的规模化发展,同时存在堆肥周期长、占地面积大等缺点。近年来,城市和农村的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以每年8%到10%的速度递增。研究利用羊粪发酵生活垃圾制作农家生态有机肥对减轻生活垃圾和资源再利用的一种有效方法。

1土壤增施有机农家肥料的作用

土壤增施有机农家肥料,主要是这些肥料中含有的大量有机质在分解转化时,能形成各种腐植质。腐植质是一种亲水胶体,它的保水保肥能力比等量的粘土粒大十几倍到几十倍。当腐植质和土粒凝聚在一起的时候,能够促进土壤形成团粒结构,在团粒内部有小孔隙,团粒之间有比较大的孔隙。水通过大孔隙进入土壤内部,增强土壤的透水性能。水又能够被团粒内部的小孔隙所吸收贮存起来。因此,有团粒结构的土壤,保肥保水性能好。在增施有机肥料的土壤里,尽管天气干旱,表土干燥,下层土壤还是比较湿润的。

2制作和施肥技术方案、材料要素

该技术方案利用养分吸收量与产量平衡原理制作农作物最佳堆肥施肥方案,建立堆肥施肥量与产量效应函数方程,制定果蔬茶叶水果等经济作物的施肥方案和最高产量施肥方案。建立不同土壤、作物对堆肥的允许负荷量数学模型,结合土壤环境质量和农产品卫生品质国家标准,确定堆肥的推荐总施用量。参考不同作物肥料分析式、结合有机生态农家肥制造方法,确定堆肥精加工成生态农家肥的配方和工艺。

其一,堆肥材料的选择与混配。用羊粪作为堆肥的原料,其共同特点为含养分高,碳氮比较低。羊粪含氮0.34%,碳氮比为21∶1。微生物体的碳氮比:细菌为25∶1,发酵材料的碳氮比过高使发酵慢而难,过低使发酵快,损失养分。堆肥材料不能仅用粪尿肥,必须配加碳氮比高的有机物料。其二,向堆肥接种有益微生物,特别是一些分解有机肥能力强的菌种,可以促进堆肥腐熟过程。其三,适当水分条件。水分调控直接影响到堆肥发酵速度和腐熟程度,还是好氧堆肥化的关键因素之一。其四,堆肥需要酌情加入石灰。

3羊粪发酵制作农家生态有机肥关键技术

通过几年的实践经验,笔者找到一种利用原生态物质制作天然生态农家有机肥的方法。

3.1原料炼制后的天然红壤1500公斤,稻草、秸秆、垃圾150公斤。人粪尿或羊粪150公斤。

3.2沤制方法取天然红壤1500公斤,捣碎,取稻草或高粱、玉米的秸秆、山草或可燃垃圾150公斤,比例是10∶1,用草或垃圾把红壤烧成褐色。把烧好的红壤与草木灰搅拌后移进室内,边移动边浇上人粪尿或羊粪便150公斤,浇湿润为止,搅拌均匀后堆成一堆。以后每两天浇上两担人粪尿,翻动后堆成一堆,连续25天后,再放置65天就可使用。经90天的沤制发酵,微生物分解后,褐色的粪土就变成了黑褐色,氮含量5.6%,五氧化二磷含量1.3%,氧化钾含量1.8%。酸碱度pH7.5,而且比较疏松,基本没有臭味。这样,有机肥便沤制成功,可以施用了。

3.3炼制红壤土不挖取现场耕作层的土壤,选择红壤,一是以免破坏耕地。二是红壤富含酸性,不含病害菌、昆虫卵等,不含其他不溶解于水的物质。焚烧后的红壤就成为氮磷钾肥的共生载体。总之,利用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生产天然有机肥料,取材容易,操作简单,成本低,无污染,有利于恢复大自然原生态平衡等优点,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4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生态农家有机肥料加工工艺,选用未被水冲洗过的羊粪、炼制的红壤及水稻、玉米等桔杆为原料;按上述各原料重量份配比,加入水搅拌混合,调节含水量60―65%后装入发酵池,发酵池盖覆上薄膜后发酵,发酵温度控制在15―60℃,经过5―10天搅拌3―5次,沤制20天发酵即可。发酵后的固体搅拌、粉碎,输送筛分机至含水量为20%,即成有机肥料化肥,再经称重计量,最后包装,本技术羊粪经高温杀菌,发酵腐熟,脱臭无害化处理,结合微生物肥料发酵菌种等特殊工艺精制而成,克服了化学肥料和传统农家肥料的缺点。

酸性土壤改良方案篇3

1试验设计与实施

试验为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6个处理,每处理3个重复,共计18个小区,每个处理小区面积为333.5m2(10m×33.35m),试验小区总面积6003m2,各处理之间埋设隔离膜。试验以龟裂碱土淹水荒地为对照(CK),试验处理方案见表2。根据不同处理要求,于秋季耕翻时将脱硫废弃物及良剂施入耕层土壤。播种前,旋耕翻田地2次,耙2次,耱1次,灌水1次,使改良剂与表层土壤混合均匀,然后采用激光平地措施整平试验小区。施底肥尿素225kg/hm2、二铵112.5kg/hm2、复合肥6000kg/hm2。试验于4月23日灌水泡田,4月29日播种,播种方式为撒播,播种量375kg/hm2。其他管理同水稻常规栽培。1.4测定项目与方法采集试验处理前和水稻收获后0~20cm、20~40cm土样,在实验室进行土壤风干过筛处理,测定土壤机械组成、pH、水溶性盐、速效钾含量等;测定方法分别为比重计法、电位法、电导法、火焰光度计法等。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处理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土壤机械组成又称土壤质地,与植物生长所需的环境条件及养分供给关系十分密切,土壤中各级颗粒组成比例适当,使土壤具有良好的结构性;土壤孔隙的数量和大小比例适中,通透性好,保水保肥性强,适于植物根系生长。由于土壤颗粒组成在剖面中的垂直分布及其在土体中的含量不同,从一定意义上说,土壤的形成就是粘粒的形成与机械组成的变化[6]。盐碱地施脱硫废弃物+改良剂改良后种植水稻,使得土壤颗粒组成发生明显变化。由表3可知,施脱硫废弃物+改良剂的处理,0~20cm土壤砂粒、粉粒和粘粒平均含量分别为57.7%、20.0%、23.0%,与未施脱硫废弃物+改良剂的处理相比,砂粒含量下降了9.8%,而粉粒、粘粒含量分别增加了15.6%和23.0%;未施脱硫废弃物+改良剂的处理与对照相比,颗粒组成基本相似,没有显著差异,说明盐碱地未施脱硫废弃物种植水稻,土壤机械组成在短时间内不会发生明显变化。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施脱硫废弃物+改良剂的处理,20~40cm土壤砂粒、粉粒和粘粒平均含量分别为42.1%、24.9%和33.3%,与未施脱硫废弃物+改良剂的处理相比,砂粒含量增加了26.4%,而粉粒、粘粒含量减少了17.7%和15.5%,分析结果发现,施脱硫废弃物+改良剂处理的深层土壤颗粒组成和表层土壤颗粒组成呈现相反的变化规律。

2.2不同处理土壤全盐含量的变化在严重碱化的裸碱地表面常形成一层盐壳,其中碱性盐类碳酸钠、重碳酸钠的积累是其明显的特性[7]。由图1可知,0~20cm土壤全盐含量除处理④、⑤较对照有所增加外,其他处理的均较对照有显著降低;20~40cm土壤全盐含量均较对照有很大程度降低。施脱硫废弃物+改良剂的处理全盐含量均比未施的处理高,分析原因可能是因为脱硫废弃物本身含有的溶解性盐分含量高,带入到土壤中的盐分较多所致;20~40cm土壤全盐含量呈现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是由于土壤施脱硫废弃物+改良剂后,土壤中的钠离子被钙、镁等离子置换出去,水稻生育期内持续的灌水、排水及灌水压盐使得土壤盐分含量降低。

2.3不同处理土壤pH的变化土壤pH是代表土壤酸碱状况的直观且极其重要的土壤指标,表征了土壤的活性酸强度,也是影响土壤肥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土壤pH可直接影响土壤养分的存在状态和有效性,因此,土壤pH的高低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直接的影响。施用脱硫废弃物+改良剂可以降低土壤的pH值,水稻收获后各处理土壤pH均有显著变化(图2)。施用脱硫废弃物+改良剂的处理土壤pH均较未施加脱废弃物+改良剂的处理有所降低,分别平均下降了1.0%、7.0%和8.0%;其中,处理③的pH降低最多,较对照平均下降了1.4%。但是,试验处理土壤的pH和水稻生长适宜的pH(6.0~7.0)相比,施用脱硫废弃物改良后土壤pH还是较高,由此看出,盐碱地改良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分析认为,pH下降主要是由于改良物质从盐碱土壤胶体中代换出交换性Na+,改善了土壤的化学性质。另外,施加改良物质改变了盐碱土的物理结构,抑制了盐碱随水分上升,从而降低了土壤的pH。

2.4不同处理土壤盐基离子含量的变化从表4可以看出,施用脱硫废弃物+改良剂处理土壤中的阳离子比(Na++K+/Ca2++Mg2+)较对照及未施的各个处理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表层土壤中(0~20cm)阳离子比较对照平均下降了65.3%,较未施用的处理平均下降了89.1%;深层土壤中(20~40cm)阳离子比较对照平均下降了45.4%,较未施用的处理平均下降了65.7%。施用脱硫废弃物+改良剂处理的土壤中,二价阳离子(Ca2++Mg2+)含量较未施用的处理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表层土壤中的较对照约增加27.2%;20~40cm土壤中的较对照约增加188.9%。分析认为,由于脱硫废弃物中含有的Ca2+和Mg2+将碱性土壤中的代换性Na+置换出来,使得Na+含量降低,Ca2+和Mg2+含量增加。处理③表层土壤中Na+含量下降最多,0~20cm土壤离子含量低于20~40cm土壤离子含量,仅相当于20~40cm土壤的45.5%。另外,随着脱硫废弃物和改良剂的加入,离子组成中CO32-、HCO3-的含量明显降低,而SO42-和Ca2+含量明显增多,说明原以碳酸氢盐、碳酸盐为主的盐分类型随着脱硫废弃物施入后的改良逐渐向以硫酸盐为主的中性可溶性盐转化。水稻生育期内的灌水、排水,起到了洗盐压盐的作用,使土壤盐分降低。Na+是碱化土壤中对作物生长有毒害的物质,而Ca2+、Mg2+含量的提高,有利于交换出土壤中的交换性Na+,从而降低Na+的危害,有利于土粒由互相排斥到互相粘结及团粒的形成,进而改善土壤结构,增加总孔隙度。Na+被代换下来后形成的Na2SO4可随水移动排出土壤,进而降低土壤pH。同时,可溶态CaSO4与NaHCO3反应生成CaCO3及Na2SO4也有利于土壤向中性转化。试验表明,施脱硫废弃物使土壤结构得到了优化,土壤化学性质状况有变好的趋势。这与吕二福良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3结果与讨论

酸性土壤改良方案篇4

一、土壤选择

茶树适宜生长的土壤是沙质酸性土壤;PH值为4.5~6.5。茶树主根可以伸入地下一米以上且四散分布侧根,茶树体内所需的营养物质,除部分由叶从空气中吸收外,大部分都是从土壤中吸收。土壤是茶树生长发育的场所,疏松的土壤,透气及排水性能良好,根系发达,枝繁叶茂,适合茶树生长;黏重土壤通气性差,排水不良,根系发育受阻,导致树冠发育不良。因此,做好土壤的选择工作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

1.土壤的质地

茶树对土壤的要求,一般是选择不含石灰或含量低于0.5%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2%以上,具有良好的结构,通气性、透气性或蓄水性能好,地下水位在一米以下的,均为茶树生长的土壤条件。林州市太行山地土壤70%以上是褐土性土,黄黏土占绝大比例,这些土壤孔隙度小,粘粒含量高,通透性差,应尽可能选择地下水位在1米以下的沙性土壤为好。

2.土壤的酸碱度

茶树对土壤酸碱度的反应特别敏感,茶树是耐酸作物,以PH值4.5~6.5为适宜,PH值高于6.5的土壤不适宜种植茶树,如果在中性或碱性土壤中会造成茶树生长不良,甚至不能成活的结果。建立茶园之前必须对茶园的土壤进行PH值测定,选择接近PH值6.5的土壤进行合理的土壤改良,减少土壤改良成本,实现提供茶树生长需要的条件。

3.土壤厚度

茶树根系发达,通常主根达1米以上,为了让茶树根系良好生长,要求土层深厚,底土松软,土层至少需要1米以上,熟化层和半熟化层应有0.5米,底土要有分化、松软多孔的母岩。

4.靠近水源

由于林州市范围内所有土地均属旱地或旱薄地,年平均降水量700~800毫米,且年际年内降水变幅大,年最大降水量1081毫米,最小降水量319.4毫米。

二、土壤改良

在选定的地块种植前,首先要对该地块取土化验,测定其PH值,然后制定适宜的土壤改良实施方案。碱性土壤改良的原则是:改良培肥同时进行。

1.使用酸性肥料如硫酸铝、硫酸亚铁、硫磺粉、硫酸铵、过硫酸钙、磷酸二氢钾等,定向中和碱性。

2.多施农家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增强土壤的亲和性能如施入腐熟的粪肥、泥炭、锯木屑、食用菌的土等,最好每公顷施腐熟肥37500~45000千克或厩肥75000千克,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通气透水性能,促进土壤熟化,为茶树根系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最好是8~9月份进行,以便泥土冬天分化。

3.整地方式茶园深翻施肥是实现茶叶优质高产的技术关键,首先将选择好的地块上的树木、杂草、石块等障碍物均要清除运出园外,土堆要推平,杂草刈割沤粪,石块可做修路之用;其次,根据地形(最后以东西向为主)每隔1米开一深0.6米、宽0.8米的槽沟(这一次工作最好在前一年冬季完成),来年春天以每667平方米施入3000千克腐熟肥或5000千克厩肥、20千克硫磺粉、70千克过硫酸钙和80千克硫酸亚铁以实折算施入,如有条件再加入深翻土量1/10的松针土。施肥方法以一层土、一层肥均匀搅拌填入沟内;施肥前应将肥料均匀拌入3%呋喃丹,每100千克拌入50千克,以防苗期地下害虫。填平后进行灌水(一般满灌2~3次),待水全部渗透踏实后,整畦待播。

三、茶树的引进、种植

1.引种的原则。

在茶树引种时,为了取得预想的效果,必须对引入的茶树良种的特性、所处的环境条件,良种产地与引入地区环境条件差异进行全面了解,选择同纬度或纬度接近的地区间引进茶籽播种更易成功。

2.引种的方法。

在引种前首先要明确引种的目的和要求,根据生产上需要来决定引入的品种。主要考虑引进品种能否适应新环境条件,同时考虑到茶类的适应性和产量。在引种过程中必须实行种苗的检疫,对挑选后的茶籽按种子重量的0.4%~0.6%福美双粉(PMID)拌种消毒,以防止茶籽在调运时病虫害的发生。为了获得引种成功,必须根据一切经过试验的原则,进行少量引种、多点试种、逐步推广的栽培试验进一步了解品种的经济价值与适应性,而后决定是否引种。

3.茶树种植

3.1种子处理

茶籽引进后,在播种前要妥善储藏,一般采用沙藏法,种子在储藏之前需进行50%多菌灵等光谱杀菌药剂消毒处理,种子数量少时可将种子在药液中浸泡12小时后捞出晾干,混沙储藏;若种子量大时,可直接将药剂(50%多菌灵200倍)均匀拌种,混沙储藏,储藏时,应选择在背风向阳地势较高无积水处,挖一深80~100厘米,宽视种子数量而定的地槽,将最底层铺厚10~20厘米湿沙,然后将混沙子放入地槽内,厚度以50厘米为宜,然后上盖10厘米湿沙杂草,注意若种子数量大时,每隔50厘米埋一通风草把,注意通气,最上面盖10~20厘米土,使其高出地面,以免积水。

3.2茶树的种植密度。

①双行种植:在1.3米宽的畦内穴距和行距为0.2×0.3米。

②三行种植:在1.5米宽的畦内穴距和行距为0.15~0.2×0.3米。

3.3播种与间作。

①播种时间:一般3月下旬到4月上旬即可播种。播种前,应将冬藏的种子增温催芽,催芽时间可根据播种时间提前10~15天进行。具体方法:白天将沙藏种子上的土层和草去掉,每天翻动1~2次,使上下温度保持一致,夜间将草盖上,待种子萌动(扭嘴露白)30%以上时即可播种。采用地膜覆盖的可提前播种,不需等待种子萌动。

②播种方法:以穴播为主,即每隔一定距离挖一,播3~5粒种子,其规格有双行和三行等,种子下地后上面覆土不易过厚,一般在2~3厘米左右,覆土过厚不利幼苗出土。有条件的地方最好进行地膜覆盖,以防春旱和晚霜的侵袭。

③间作与管理。

春播的茶籽,从播种到出苗,用地膜覆盖的需30天左右即可出土,不用覆盖的须经45~60天方能出苗。茶树幼苗刚一出土,需进行遮阴,遮阴物采用带叶的树枝插在茶行的南边,或苗上直接覆盖松软的杂草并结合茶行间作高秆作物,如春玉米间大豆或花生等,与播种同时进行,间作玉米应单行双株,遮阴程度不可太实,以花荫为准,待立秋后20天立刻清除遮荫物。

3.4茶苗的移栽。

播种后,茶苗不一定能出齐,往往出现缺苗断垄现象,需要补植。茶苗最好是带原土,移栽前把主根和分支适当剪裁,30厘米以上的茶苗可以在根茎以上20厘米左右处剪除分枝,以减少地上部分的蒸发,移栽后易于成活。移栽后压实、浇水。

四、茶树的越冬管理。

1.对1、2龄幼苗的越冬保护,除采用小工棚保护外,还可采用土墙和土埋法两种形式。

土墙法:即在茶苗背面打30厘米高的土墙来代替柴草风帐,然后在茶行内铺盖碎草,用土压实,这样可以起到既要防风又保温的效果。

土埋法:即在茶行内部用树叶、杂草填充,然后培上细干土,有条件的可用羊粪拌细干土后再培茶行。这项措施可根据气候而定,盖草培土要分期分批进行,土墙高度可得幼苗高度的2/3左右。必须注意,到第二年春季要随着气温的回升,分期分批地将土扒掉,切忌一次扒光。另外,还可采用茶行上面盖膜和杂草的方法可起到同样效果。

酸性土壤改良方案篇5

1、东川区属酸雨污染污染区域;

2、硫酸根和硝酸根离子是导致东川区酸雨的主要致酸因子;

3、降雨量与酸雨的发生频率的相关性不显著,但降雨量大的强酸性酸雨发生频率明显小于中小雨;

4、铜冶炼业排放的二氧化硫,是东川区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

5、提出了东川区酸雨控制的主要对策措施。

关键词:东川、酸雨、酸雨成因、离子组成、防治措施

酸雨现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我国在1981年首次进行了全国性的酸雨普查,结果表明87%被普查的省、市、自治区出现不同程度的酸雨,目前酸雨也成为我国严重的区域性的环境问题,酸雨污染危害居民健康,腐蚀建筑物,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1酸雨的概述

酸雨是指pH值低于5.6的大气降水,包括酸雨、雪、雾和露。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过去被大量引用“酸雨”的提法已逐渐被“酸沉降”所取代,酸性污染物以潮湿(湿沉降)干沉降两种形式从大气中降落到地球表面,一般将这个过程称为酸沉降。

2酸雨的危害

酸雨对环境的危害和影响,已成为举世瞩目的重大环境问题,主要表现

(1)酸雨对农作物的影响不同农作物类别对酸雨的敏感性差异很大,水稻对酸雨的抗性较强,只有在较强酸雨的影响下才会危害其生长,大豆、烟叶对酸雨也不敏感,而油菜、小麦、大麦、番茄、芹菜、茄子、黄瓜等易受酸雨的影响造成减产。对酸雨抗性较强的还有青椒、甘蓝、小白菜、菠菜、胡萝卜等蔬菜作物「1。

(2)酸雨对土壤的影响酸雨可使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变化,加速土壤矿物如硅、镁的风化、释放,使植物营养元素特别是钾、钠、钙、镁等产生淋失降低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和盐基饱和度,导致植物营养不良。酸雨还可以使土壤中的有毒有害元素活化,特别是富铝化壤,在酸雨作用下会释放出大量的活性铝,造成植物铝中毒。同时酸雨也会导致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下降「2。

(3)酸雨对森林的影响在酸雨的污染下,土壤中的有毒金属(铝、铜、镉等)的溶解流动,会伤害到植物的根系、叶片等,或进入地下水与河湖中,在加拿大,受酸雨损害严重的地区,90%的树木已枯萎,30%以上的森林受影响,。

(4)酸雨对水体的影响酸化水体中鱼卵不能孵化或成长,食物减少或因有毒金属从土壤和底泥中溶出使鱼类减少,甚至灭绝。

(5)酸雨对各种材料的影响酸雨腐蚀材料(金属、石料、涂层),加速材料风化,酸雨对金属材料腐蚀严重,使其使用寿命大大降低,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3自然环境概况

东川区位于云南高原昆明北部,地理坐标:东经102°48′~103°19′,北纬25°47′~26°33′,东邻会泽,南倚寻甸,西与禄劝毗连,北与四川省会东县隔金沙江对峙,南北长84.6公里,东西宽51.2公里。

东川属高原山区,地形陡峻,南高北低,小江河谷将东川分为东西两部份,东以海拔4017.3米的牯牛山为中心,向南延伸进入寻甸增内,向北经会泽县的大海梁子至海拔695米的金沙江河谷。西部则以全区最高点海拔4344.1米的拱王山为中心,南延轿子山进入寻甸县、北经石将军至金沙江河谷。受金沙江和小江及其支流侵蚀切割的影响,形成山高陡峭,南高北低,(东西)两山夹一江,南北向排列的地貌。

受大气环流形势和地貌的影响,东川区气候具有垂直分带明显,降水集中等到特点。东川区所处纬度较低,其地带气候属亚势带季风气候,11月至次年4月主要受西南风支流控制,天气晴朗,日期照充足,降水少,降水仅占全年的12%左右,为干季;5至10月受来自印度洋、太平洋暖湿气流的影响,降雨集中,占全年降水量的80%左右,为雨季。雨季中又以6-8月降水更中,三个月降水量占全年的一半以上,达54-59%。「3

全区土壤受地势、气候、植被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由下而上有燥红土、红壤、黄红壤、黄棕壤、棕壤、亚高山带草甸土等土类,也有主要受成土母质影响形成的土类,如石灰土、紫色土、冲积土等。土壤的pH值在5.80~8.30之间。海拔1500米以下为燥红土,海拔1500-1700米为褐红壤,海拔1700-2200米为红壤,海拔2200-2550米为黄红壤,海拔2550-2900米为黄棕壤,海拔2900-3500米为棕壤、暗棕壤。「4

4东川区酸雨现状

4.1降雨监测

东川区共布设一个降雨监测点,监测点选在建城区中心东川区环境保护局大楼楼顶,按照GB/13580-1992《大气降水样品的采集与保存》开展降水常规监测。做到逢雨必测,监测项目包括电导率、pH、SO42-、NO3-、CI-、F-、NH4+、K+、Na+、Ca2+、Mg2+和降雨量,雨量足够时进行全分析,采用的方法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离子色谱法、。分光光度法

pH采用雨量加权平均法进行计算

由以上表可看出,8年间SO42-占阴离子68%,SO42-与NO3-浓度比值为3.39:1,SO42-是影响东川区降水中酸度的的主要物质,东川区酸雨为硫酸性酸雨;SO42-与NO3-在逐步缩小,表明本地区硫酸型酸雨在逐渐减弱,NO3-对酸雨的贡献作用在慢慢显现出来,阴阳离子比例从2009年起有逐渐减小趋势,pH均值从2007年起有逐步上升趋势,较2006年相比,酸雨污染有所减轻。

资料显示,SO42-与NO3-与降雨的pH值呈显著相关性,说明SO42-与NO3-阴离子是导致酸雨的最主要原因。

6东川川酸雨形成原因分析

酸雨的形成机制相当复杂,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过程。它的形成与地形、气候、土壤的敏感度、工业结构、布局及能源的开发利用密切相关,另外,大气污染物的中运距离迁移输送,也是清洁区偶尔发生酸雨的原因之一,因此就某一地区而言,酸雨发生并产生危害有2个条件,(1)发生区域有高度的经济活动水平,广泛使用矿物燃料,向大气排放大量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污染物;(2)发生区域的土壤、森林和水生生态系统缺少中和酸性污染物或对酸性污染物的影响比较敏感「4。东川区酸雨形成与环境背景、区域经济结构以及外源性污染等因素都有一定的关系。

6.1土壤、地形、气候条件与酸雨的关系

东川区土壤共有10个土类,25个亚类,47个土属、62个土种,土壤分布的水平地带性差异不明显,垂直地带差异非常突出,呈酸性的红壤比重最大,是境内的最主要土类,但红壤主要分布在海拔1700-2200米,监测点所在地海拔在1500米以下,属河谷区,土壤以燥红土为主,土壤偏碱性,这样的土壤对酸性降雨中和缓冲能力较强。另外,东川气候较为干燥,易产生地面扬尘,大气中的碱性颗粒物相应较多,但东川酸雨发生率低于平原地区,这可能与碱性颗粒物对降水酸度中和作用有关。

东川属高原山区,地形陡峻,南高北低,小江河谷将东川分为东西两部份,监测网点所在地位于三面环山的地势当中,这样特殊的地形条件易使得山脉高处的冷空气晚间易于沉积谷地,在低层容易出现逆温层,并且大都属于低层逆温,这一现象一年四季均出现过,冬季尤为明显,好在时间短,一般10-12点消失「。

逆温层会阻止污染物向上扩散,呈现“空气停止现象”,使局部地区污染物浓度增高,当大气处于静风状态时,大气中的污染不易扩散,污染物笼罩在谷区,如遇降雨时,易出现酸性降雨。

东川气候具有垂直分带明显,降水集中等特点,盛行风向带为SSE风向带,平均风速为3.3m/s,最大平均风速达4.2m/s,每年11-5月风速较大,3-5月最大,6-10月风速较小,静风占30%。风大对大气湍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于湍流强,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硫等酸性物质扩散和远距离输送开,实际上超着一系列的净化作用。一般来说,在风速适中,酸性物质输送、混全条件满足时,各种天气均可产生酸雨,据文献资料,酸性降水过程前期,在1500米上空,低空大气一般较稳定,近地层风速小,大气的稀释、扩散能力较弱,对后期形成酸雨贡献较大,若地面风速大,大气的稀释、扩散能力强,致使地面污染物浓度下降,这时地面风会抑制酸雨的形成,降水的pH值增高,不易形成酸雨。7东川区酸雨污染防治对策

酸雨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逐步积累和渐进的过程,当大气环境容量被消耗殆尽时,酸雨造成的生态危害就会显现出来,这些特点决定了控制酸雨污染的对策必须采取预防为主、总量控制的政策。当前东川经济正处于由快速增长到平稳增长阶段,而酸雨污染问题也不容忽视。随着地方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建城区居民生活用能主要以电能、较为清洁的液化气,所以生活用能对环境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因此对东川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控制酸雨污染减轻酸雨的危害,保证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7.1采取总量控制措施减少酸雨发生率

防治酸雨最根本的措施是减少致酸物质的排放,根据本区域大气中致酸物质的环境容量,评估污染物排放对于本区域降水的影响和环境对酸沉降的敏感程度,来确定本区域致酸物质的排放总量,并对不现消减方案进行经济技术较,筛选经济技术可行的削减方案,进而将其落实到主要污染源,以减少酸雨的发生率。

7.2加强环保监督管理,减少致酸物质的排放量

加强燃煤二氧化硫排放企业的监督管理,促使企业积极采取新技术,安装除污效果好的环保设施,对二氧化硫排放长期不达标的企业实行关、停、并、转、迁,确保二氧化硫稳定达标。对新改、扩、建项目区环保局要严格把关,始终坚持“增产不增污、以新带老、总量控制”的原则,确保区域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在允许指标范围内。

东川区二氧化硫大部份来源有色金属冶炼业,十二五”区间,东川区一方面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有效控制工业源烟尘排放,特别是污染减排工作取得了成效,2010年拆出了昆明金合矿业有限公司3.5平米鼓风炉一座,昆明市东川区骏明矿业有限公司和东川碧龙矿产有限公司冶炼厂各拆除1.6平米鼓风炉一座。2011年云南铜通有色金属有限公司10.5平米、4.5平米以及1.5平为鼓风炉3座,投入了3.8亿进行技术改造,项目于2012年1月竣工并通过验收。昆明金水铜冶炼有限公司技改项目于2013年全部完成,并通过验收。这一系例的整改项目的完成,使东川区环境空气质量得到了有效改善,东川区酸雨发生率也在逐步减少。

酸性土壤改良方案篇6

关键词:盐碱土;苗木选种;合理施肥;排盐层

盐土主要指含氯化物或硫酸盐较高的盐渍化土壤,土壤呈碱性,但pH值不一定很高。碱土是指含碳酸盐或重磷酸盐的土壤,pH值较高,土壤呈碱性,盐碱土的有机质含量少,土壤肥力低,理化性状差。

1试验苗木配置方案

根据土质检验报告,圃地pH值基本都达到了重盐碱的标准(pH>8.5)。该土壤盐碱含量多,肥力低,地下水位较高,浅层水质不良,耕性和生产性都比较差,危害植物的正常生长。

第一,试验田标注的耐盐碱乔木中法桐和合欢长势不良,法桐死亡率偏高,合欢病虫害严重,反而香花槐长势优良。

第二,小乔木中紫叶李、紫叶矮樱、山桃、榆叶梅、紫叶樱桃、樱花、丛生木槿、云杉属于不耐涝品种,需注意该地块的排水或抬高地形。

第三,绿篱中小龙柏和凤尾丝兰可以大面积间植于3年内不出圃的乔木中间。其余绿篱品种、月季由于出圃周期短,养护困难,不建议在苗圃栽植,或者盆栽以利于周转。

第四,地被植物从经济上看没必要在苗圃栽植。一些经济性比较差的小常绿,如小黑松、侧柏、蜀桧等,市场价格本身并不高,不建议在苗圃栽植。一些长势不良的大常绿建议除了做肥料处理外,再做排盐处理。试验田具体种植规划:苗圃总面积40000m2,苗木栽植面积约35000m2,大乔木间距3m×3m,小乔木及灌木间距2m×2m。道路系统分为主路和辅路,路面为素土夯实,主路4m宽,占地950m2,辅路2m宽,占地约3000m2。每隔20m设1条0.6m的排水沟,其余还需建设办公、仓库、宿舍等基础设施。

2土地整理方案

根据该地区的土壤检测报告可以在本地区实施的方案需遵循下面几种原则:(1)便于灌溉。各耕作地块高程必须低于水源出口,使圃地的每块耕地都能灌上水。(2)便于排水。苗圃整体高程设计应考虑排水的方向和出路,圃地各耕作区相对水平的情况下应用排水渠道进行连接。在雨季排涝时,各地块的水能顺利排出,不能形成个别地块内涝。(3)便于耕作。整理地形就是要求耕作地块相对平整,不要求整个圃地都相对在一个高程上。有些地块上的苗木如需带土坨出圃,下批苗木必然亏土,高程下降,这种情况需及时补土,为便于耕作,还应考虑机械作业的方便,如机械中耕,机械打药等,这些都不受地形的阻碍。根据以上3条原则,我们得到具体的土地整理方案应该为多样的,可以把苗圃划分为抬地区(即在原土地的基础上回填客土,使成活面高于本地的原始标高)、排盐区(即做排盐层,使排盐层下盐分不上反)、原土种植区和施肥区(即通过化学方法对原有土壤进行改良)。

3土地盐碱化改良方案

3.1客土栽植

对于成活率低的树种,客土是最常用的方法,用土质好的沙壤土替代盐碱性重的粘土。通常在土壤中还会加入有机肥和土壤改良剂,乔木换土深度1~1.2m,小乔木灌木换土深度0.6~0.8m,草皮地被换土深度0.3~0.4m。

3.2抬高地形

对于低洼种植地或者比较珍贵的大规格树种,根据地下水位抬高地面或砌树池控制返碱,一般抬高至地面40~50cm。

3.3苗木栽植时间的选择

在盐碱地栽植苗木,时间的选择尤为重要,要因树种而异,如杨、柳树宜早不宜晚,应在土壤化冻后立即栽植。香花、白蜡、法桐早栽不易发芽,不利成活,宜在树芽萌动时栽。柏类在雨季栽植,成活率也很高。落叶大树、松类在立冬前后栽植成活率高,因而苗圃的栽植工作应提前安排,合理规划。

3.4肥料的使用

苗木栽植时挖坑要相对大一些,坑底施入牛粪、鸡粪等有机肥,回填土最好能掺一些草炭土,能够很好地改善土壤结构,中和盐碱,提高树木的成活率。

3.5做隔离层排盐

用石屑、炉渣等颗粒较大的材料隔离下部盐碱土,阻断毛细管水的上升。隔盐层厚度一般要20~30cm,同时,埋入带孔的100mm的PVC螺纹管做透气管和检查管,如有积水也可以及时抽出。

3.6铺设排盐盲管

种植土下铺设20cm的石屑,在根系两侧每隔6m铺设1根50mm的PVC盲管,可控制高盐度的地下水位上升,防止土壤急剧返盐,同时,及时排除积水,促使土壤脱盐效果明显。盲管施工的关键是排水顺畅,各条管路向排水方向至少要保持3%以上的坡度。

【酸性土壤改良方案(6篇) 】相关文章:

季度工作总结范文(整理4篇) 2024-06-11

转正工作总结范文(整理10篇) 2024-05-21

数学教研组教学总结范文(整理10篇) 2024-05-20

幼儿园大班的工作总结范文(整理4篇 2024-05-15

班主任家访工作总结范文(整理4篇) 2024-05-15

慢病工作总结范文(整理7篇) 2024-04-28

学习委员工作总结范文(整理10篇) 2024-04-23

酸性土壤的特点(6篇) 2024-06-13

酸性土壤改良方案(6篇) 2024-06-13

人工智能对生活的帮助(6篇) 2024-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