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治疗产业研究篇1
【关键词】治疗性克隆;细胞核;移植;胚胎干细胞
1治疗性克隆概述
治疗性克隆(therapeuticcloning)是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和最新的人胚胎干细胞技术结合的产物,将成为人类医疗历史上革命性的技术.该技术首先应用患者体细胞,如皮肤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核供体,移植入去核的人卵母细胞,获得克隆胚胎;然后从克隆胚胎分离建立胚胎干细胞系;并将这些胚胎干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诱导分化成所需要的各种类型的细胞用于治疗目的[1,2].目前已报道,将产生多巴胺的神经元细胞用于治疗帕金森症[3],将产生胰岛素的胰岛细胞治疗糖尿病患者[4].从理论上来说由于使用的是患者自身的细胞生产出来的治疗用细胞,移植这些细胞到患者体内将不会产生免疫排斥反应.另一方面,每年都有数以百万计的患者需要细胞、组织的修复或者器官移植,由于胚胎干细胞可以无限传代,在数量上可以保证治疗的需要,从而解决可供移植的细胞、组织和器官来源严重不足的瓶颈问题[5],为人类健康和长寿提供了新的希望.
近年来,利用核移植技术和胚胎干细胞技术相继建立了人核移植胚胎干(nucleartransferembryonicstemcell,ntES)细胞系和人兔异种间ntES细胞.这2项阶段性研究成果的取得,标志着治疗性克隆研究的巨大进步.韩国科学家Hwang等[6]通过核移植技术获得了人人ntES细胞.他们以健康女性志愿者的体细胞为核供体,以其自身卵母细胞为受体.在30枚核移植囊胚中,得到20个内细胞团(ICMs),建成1株人ntES细胞系,可传代培养70代以上.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盛惠珍研究小组[7]在国际上首次构建了人兔核移植重构胚.分别将5,42,52和60岁4个年龄组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核移入去核兔卵母细胞内,获得ntES细胞,通过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核型和同源基因分析等证实ntES细胞具有人源性,并且保持干细胞的未分化特性,能形成类胚体,在一定诱导条件下可以分化为神经、肌肉等3个胚层的细胞群.200506,汉城国立大学的研究者[8]以患者的皮肤细胞为供体,以志愿者捐赠的卵母细胞为受体,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成功建立11株人核移植胚胎干细胞,这些细胞具有多能性,染色体正常,与供核患者的DNA一致、组织相容性抗原一致.
2治疗性克隆的应用前景
ES细胞在生物医学的各个领域均有广阔的应用前景,ntES细胞也有着同样广阔的前景,为临床治疗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发育学、比较动物学等研究提供研究材料和方法.
2.1临床疾病的治疗ntES细胞与普通的细胞移植治疗相比,具有革命性的进步.它以患者的体细胞为核供体,通过核移植技术获得的ntES细胞,与患者的遗传物质相同,可以消除受体对供体的免疫排斥反应,为目前多种退形性疾病,如心脏病、脊髓损伤、帕金森病、1型糖尿病等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特别是一些目前还没有找出致病基因的遗传病,如脊髓侧索硬化症,ntES细胞移植是最有希望的治疗方法.目前已经应用ntES细胞在体内外分化成多种细胞,包括神经细胞和生殖细胞[9,10].尤其Barberi等[9]建立了一套方法,能使ntES细胞向中枢神经系统细胞特定分化,能产生高效率的神经胶质细胞、寡突细胞、神经元细胞,包括多巴胺能神经元、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等,将分化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移植到Parkinson病模型后,能改善其症状.细胞治疗的途径有两种:其一,ntES细胞定向分化后移植.细胞扩增后,体外定向分化,对分化细胞进行纯化,将获得的目的细胞移植到病变部位,替代丧失功能的部分细胞;其二,ntES细胞原位移植.与定向分化后相比,ntES细胞原位移植有以下缺点:①没有经过纯化,可能将污染的异源饲养层细胞带进移植部位;②ntES细胞没有转入经选择基因,无法控制植入细胞的命运,可能发生癌变;③ntES细胞分化成分复杂,目的细胞分化成分少,可能出现大量非必须细胞的分化.
2.2细胞生物学通过研究ntES细胞的体外分化特性,可以识别某些靶基因,对人类新基因的发现,功能基因的研究,以及基因治疗的研究均有重要意义.通过探讨ntES细胞体外增殖和分化的机制,了解各种生长和分化因子的作用,为组织再生和修复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通过诱导ntES细胞癌变,可分析肿瘤细胞发生的分子机制.ntES细胞作为一种得天独厚的研究材料,对于阐明细胞增殖、分化、凋亡、迁徙、恶变等机制有着重要意义.自发现ES细胞以来,人们已经利用ES细胞建立了多种细胞类型的体外分化系统,体外分化的多种细胞类型都曾被成功的植入胎鼠或成体鼠,在受体鼠体内形成有功能的细胞群.
2.3发育生物学由于哺乳动物在母体内受胚胎发育的个体大小和内环境条件的限制,很难系统地研究其早期的发育进展、细胞分化及调控机制等.比较动物卵母细胞质对同种或异种细胞核发育的影响,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为研究哺乳动物胚胎早期发育的调控机制提供了良好的材料和方法,也为研究胚胎发育的影响因素提供了便利条件.建立在ES细胞和基因打靶技术基础上的复杂的转基因系,使人们可以建立有效的分析系统,从而在分子水平上研究不同的生物学问题.它不仅可以将一些在发育过程中对动物体非必需或可被替代的特定基因进行敲除(geneknockout),在体内进行功能缺失研究,而且还可以研究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中的作用.ntES细胞作为一种体外细胞系,提供了一个研究处理整体细胞群的实验体系.因此,就有可能人为地产生一些基因突变,如对胚胎致死性基因的研究等,也可利用这些突变的基因来克隆产生转基因小鼠,从而建立基因突变的模型.
3治疗性克隆面临的问题
3.1亟待解决的问题①体细胞克隆效率与ntES细胞建系效率普遍较低:核移植胚发育至囊胚的几率为19%~25%,与牛、猪的核移植囊胚发育率相当分别约为25%和26%;从克隆囊胚获得ntES细胞的效率仅有4%~16%,平均8.2%[11].②卵母细胞来源问题:ntES细胞用于人治疗性克隆,卵母细胞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目前尽管已有许多措施来改进核移植技术,但仍没有明显提高.要得到一个ntES细胞系平均需要12个囊胚,而所需要的卵母细胞数就更多了,一个ntES细胞系平均需要666个.如果ntES细胞系用于人类疾病的治疗,这样的代价是非常大的,即使目前报道的最高效率的建系,也是30个卵母细胞,才能得到一个ntES细胞系.另外一种替代策略就是利用非灵长类异种哺乳动物的卵母细胞,例如兔、山羊等.③伦理问题:胚胎生物技术涉及使用早期未着床的胚胎,特别是治疗性克隆技术还将无法避免的使用通过体细胞克隆获得的人的早期克隆胚胎.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国家对此争论很大[12,13].迫于社会公众与宗教的压力,大多数西方国家对治疗性克隆技术应用于人类,持反对态度,不允许国家科研经费支持治疗性克隆的研究.④临床应用问题:如ES细胞系可能在培养过程中出现染色体非整倍性问题,ES细胞定向分化能力及分化细胞的稳定性问题;其次,异种核移植产生的人动物重构胚还存在安全性问题:异种重构胚在发育早期含有2种线粒体,以后供核体的线粒体取代了受体的线粒体,但受体卵浆中所带的异种蛋白,包括细胞器及mRNA,它们的命运如何,是否也像线粒体一样完全被供核体所取代,还有待进一步证明.再次,在核移植的过程中,可能存在跨种间病毒传染,例如,人兔核移植胚胎干细胞,有可能将某些目前未知的兔疾病传染给人类,就像艾滋病病毒可能是从非洲猩猩而来那样.
转贴于
3.2建立我国知识产权的治疗性克隆技术随着干细胞技术和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研究进展,我国学者在治疗性克隆的技术方面也处于世界前列.当前,在我国研究和发展治疗性克隆技术,建立我国知识产权的治疗性克隆的细胞产品,创建细胞治疗产业,是一个很好的机遇.我国在治疗性克隆研究领域的优势:①目前,我国在哺乳动物克隆技术的研究方面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相继成功克隆出了牛、羊等动物.1991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物工程研究所在世界上首次获得山羊胚胎细胞核移植成功,共得到5只羔羊.1998年,该研究小组用来自成年雌性山羊的皮肤成纤维细胞作供体,采用细胞质内直接注射的方法将供体细胞核直接注入去核卵母细胞内,胚胎激活后移植到受体母羊子宫角,获得了2只体细胞核移植后代,这是世界上首批成年体细胞克隆山羊,并获得了克隆山羊的第4代后裔,目前仍生长健康.②宽松的人文环境.中国公众有着不同于西方的伦理观念,对于动物权利和早期胚胎的担心没有西方国家严重,也基本没有因为宗教信仰而反对胚胎生物技术的问题.③法律和法规的基本保证.为保证和促进人胚胎干细胞研究的健康发展,国家科技部和卫生部联合下发了《人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伦理指导原则》,使治疗性克隆的研究合法化.但我国明令禁止克隆人和买卖人类胚胎.
然而,中国的优势不能在治疗性克隆的研究领域走在国际前列,主要原因是经费不足和相关学者缺乏协同研究.应用克隆技术结合胚胎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和细胞治疗方法的关键是技术问题.我们希望临床学者与基础细胞生物学家联手合作,借鉴国外的思路,应用自愿者的卵母细胞,建立中国人的ntES培养技术,为治疗性克隆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我们坚信,中国有可能在这个领域走在世界前沿.
【参考文献】
[1]贾战生.肝病细胞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92-412.
[2]HwangWS,LeeBC,LeeCK,etal.Humanembryonicstemcellsandtherapeuticcloning[J].JVetSci,2005;6(2):87-96.
[3]BjorklundA,DunnettSB,BrundinP,etal.NeuraltransplantationforthetreatmentofParkinsonsdisease[J].LancetNeurol,2003;2(7):437-445.
[4]SegevH,FishmanB,ZiskindA,etal.Differentiationofhumanembryonicstemcellsintoinsulinproducingclusters[J].StemCells,2004;22(3):265-274.
[5]AtalaA.Tissueengineering,stemcellsandcloning:Currentconceptsandchangingtrends[J].ExpertOpinBiolTher,2005;5(7):879-892.
[6]HwangWS,RyuYJ,ParkJH,etal.Evidenceofapluripotenthumanembryonicstemcelllinederivedfromaclonedblastocyst[J].Science,2004;303(5664):1669-1674.
[7]ChenY,HeZX,LiuA,etal.Embryonicstemcellsgeneratedbynucleartransferofhumansomaticnucleiintorabbitoocytes[J].CellRes,2003;13(4):251-263.
[8]HwangWS,RohSI,LeeBC,etal.PatientspecificembryonicstemcellsderivedfromhumanSCNTblastocysts[J].Science,2005;308(5729):1777-1783.
[9]BarberiT,KlivenyiP,CalingasanNY,etal.NeuralsubtypespecificationoffertilizationandnucleartransferembryonicstemcellsandapplicationinParkinsonianmice[J].NatBiotechnol,2003;21(10):1200-1207.
[10]WakayamaT.Clonedmiceandembryonicstemcelllinesgeneratedfromadultsomaticcellsbynucleartransfer[J].OncolRes,2003;13(610):309-314.
[11]MombaertsP.Therapeuticcloninginthemouse[J].ProcNatlAcadSciUSA,2003;100(Suppl1):11924-11925.
细胞治疗产业研究篇2
尽管美国政府对于联邦资金是否支持胚胎干细胞研究的政策一直反覆难定,但世界各国干细胞研究的步伐却越走越快。近年来,我国政府也非常重视干细胞研究,加大了支持力度。不过,总体来说,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政府的资助依然有限。尽管如此,对于这一待开发的“金矿”,我国科学界、医学界不少研究人员纷纷加入这一新兴领域。
干细胞是什么
如果打开搜索网站,输入“干细胞治疗”,得到的搜索结果大约有数百万条。从搜索结果可以看到,干细胞移植可以治疗糖尿病、脑瘫、肝硬化、肾病等等,让人眼花缭乱。被称为“万能细胞”的干细胞,按其所处的发育阶段,可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根据干细胞的发育潜能可分为全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和单能干细胞。按成体干细胞的功能,可将其分为神经干细胞、造血干细胞、骨髓间质干细胞、皮肤干细胞、脂肪干细胞等。
通常,干细胞来源为胚胎、骨髓、周边血、脐带和脐带血。对于造血干细胞来说,从移植方式来看,又可分为自体干细胞移植和异体干细胞移植;自体干细胞移植由于没有排异现象而被普遍使用。不过,除造血干细胞以外,间充质干细胞在异体移植时也不会出现排异现象。这也是当前我国不少医院开展各种疾病干细胞治疗的基础。目前,干细胞治疗可能存在以下问题:致癌的危险、引入传染病的危险和人体免疫系统排斥。
国家目前尚未放开
记者以糖尿病患者的名义,致电天津某知名军医院细胞治疗中心,咨询干细胞移植的治疗方法。接听电话的是一名女士,她说,经过检查,如果没有肿瘤等其他问题,就可接受自体干细胞抽取和培养。通常从大腿根部抽取,经过2~3周的细胞培养,就可进行回输治疗。
在该细胞治疗中心的网站上,记者看到,干细胞治疗几乎可以治疗所有疾病,尤其是一些疑难杂症,包括一些很难根治的皮肤病,像牛皮癣一类的。
随后,记者以真实身份,找到该治疗中心的负责人潘女士。她告诉记者,医院的干细胞治疗很正规,干细胞主要取自自体周血干细胞或者骨髓。针对每种疾病,干细胞植入的方法也不同,糖尿病是直接回输,帕金森就得是内部植入了。
“干细胞移植,国家目前也没有相关的评价标准,但我们肯定是正规的,而且有中科院院士带领的科研团队。”潘女士说。不过,她也向记者道出了真相:“其实国家对干细胞治疗还没有放开,仍还在研究阶段。”
现已形成完整产业链
据潘女士透露,干细胞治疗的时间为一周,如果在本地,通过门诊就可治疗,治疗费用需要两万多元。至于治疗效果,以糖尿病为例,若无需打胰岛素,病程只有两三年的患者,通过手术可彻底治好;但若需打胰岛素,病程比较长如十年左右的患者,效果就会慢或者差,恢复时间也很长。
“高昂的费用背后便是高昂的利润。”有业内人士在采访中说道,截止到目前,在中国,所谓的干细胞治疗,已经从细胞的来源、制备到对病人的营销、治疗,都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而在这其中,每一个环节都是盈利的,特别是利用脐带血干细胞来进行治疗,其利润就更是可观。
该人士指出,从患者身上采集脐带血,在医院里面一般价格大概在300元左右。但是,经过体外一系列的培养过程,到用到病人身上,可能是4万甚至8万,这中间确实是要消耗一些费用,如人工成本等,但相对来说还是很低。也就是说,这个中间的利润,是相当可观的。
手术存在多处混乱
“目前国内有认知性的误区,”清华大学医学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中心教授郭伟告诉记者,“科学上所提出的胚胎干细胞,是特指胚胎早期从囊胚内细胞团里取出的干细胞。但是在国内所指的胚胎干细胞,则是指从胚胎中提取的组织干细胞。
“当然,一些干细胞移植病例治疗效果非常显著。”郭伟说,有瘫痪病人在打入干细胞后,手都能够自主活动。“但这些干细胞的性质,没有经过科学鉴定,也就是说,这一批干细胞可能对这个病人产生作用,但是下一批可能就不会如此幸运了。”
由于缺乏科学的鉴定,对于干细胞产生的疗效,郭伟表示需进行进一步的科学研究,“究竟是打入体内的干细胞起到了作用,还是外源干细胞分泌的某些物质,诱导了体内的一些物质或细胞产生了治疗效果,目前还需要进一步鉴定。”
“干细胞治疗的主要问题,在于身体对干细胞的排异反应。而除了这些可知的问题,还有很多我们并不清楚的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翟中和说,目前,干细胞研究还处在动物实验的阶段。虽然有医院在临床治疗上使用,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干细胞研究有前途,但并不代表一定会有很好的应用结果。”
术后缺乏跟踪和鉴定
在国外,对干细胞手术极其严谨。以胚胎干细胞为例,国外的医学者发现将胚胎干细胞直接打入体内,就有可能引起畸胎瘤,而畸胎瘤就是一种癌症,所以胚胎干细胞只有在体外分化成为特定的组织干细胞或者成熟细胞,并除去胚胎干细胞后,才能用于临床治疗。
郭伟告诉记者,美国在进行干细胞移植时,此前要在实验室验证干细胞的效果和毒性,然后进入动物实验,在进入人体试验后,必须经过美国FDA的批准,才能开始临床1期的安全性测试和毒理性测试,临床2期初期疗效测试,3期大规模测试,在足够有效以及安全的前提下,才能进行临床使用。“这个时间大概还需10年。”
然而,郭伟发现,“中国有医院已实际进行了干细胞移植手术,有的医院甚至在推广干细胞治疗。”令他感到遗憾的是,在进行手术后,几乎没有严谨的术后长期跟踪和鉴定,也没有针对干细胞本身的特性进行科学的论证。
“如果能够为这些接受干细胞移植的病人,建立一套完整的临床档案,以及长期的科学跟踪鉴定,那么中国在干细胞移植领域,很可能就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然而,现状则是我们没有很好地研究这些已有的病例,为将来更安全、更有效的干细胞移植打基础。”郭伟说。
“干细胞要从工业化生产、鉴定、运输最终进入医院,医院的资质,做手术的成效都要有一个标准的条例出台。”郭伟说。
谁来监管
2009年3月2日,卫生部颁布了《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并于当年5月1日起施行。该办法将自体干细胞和免疫细胞治疗技术、人异体干细胞移植技术列入“第三类医疗技术”。随后,卫生部确定了第三类医疗技术的审核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华医学会、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华口腔医学会。
中国干细胞研究中心主任韩忠朝告诉记者,由于具体的技术规范一直没有制定,审核工作基本停滞。除了造血干细胞治疗血液病以外,还没有其他干细胞治疗技术获得这些机构的批准。既然没有部门去审核,监管方面自然也处于真空。
那么,国外在干细胞技术方面又是如何监管的呢?韩忠朝以美国为例介绍,在美国无论将干细胞作为药物还是新技术,均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负责监管。而药物上市需要经过基础研究、临床前安全性研究和三期临床试验,其过程非常严格。
在采访中,韩忠朝对不少医院给患者移植的干细胞提出了质疑。到底它们给患者提供的是不是干细胞?干细胞是从哪儿来的?其干细胞含量是否达到了一定纯度?这些都没有专业的检验机构进行检测,无法弄清楚。
卫生部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邱仁宗更是坦言,目前国内能够在实验室分离、纯化和培养干细胞的只有少数有实力的大医院、科研机构以及企业。实际上,这项技术对实验室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一些没有能力掌握干细胞制备技术的医院,只能从其他单位购买。如果购买到的干细胞制剂是没有经过质量检验的,将给患者带来很大风险。
韩忠朝表示,无论是由卫生部按技术监管还是由国家药监局按药物的标准进行监管,当前最重要的是尽快出台具体的规范,这样才能扭转当前干细胞治疗领域的乱象。韩忠朝对当前我国干细胞治疗的乱象感到担忧,更担忧未来干细胞研究也将因此受到损害。
究竟什么时候才能改变这一令人忧心的状况呢?
细胞治疗产业研究篇3
1肿瘤的发生
目前医学认为肿瘤的发生是由于致癌物质刺激人体正常细胞而发生癌变引起的。癌变后的幼稚细胞大量增殖却发育不成熟,并通过机体组织浸润或血液运行等多种形式扩散。
本人经过观察,在肿瘤组织的切片中,除见到大量的幼稚细胞外,还可以见到各个分化期的细胞,也有高分化的肿瘤细胞,其形态特征与正常细胞基本一样。这说明肿瘤细胞部分是可以成熟的,只是如现在研究的那样,它的G1期较短。本人从中医的生肌散(一种促进组织修复的中药)的作用效果可以见到,组织细胞的再生速度是可以在外界因素作用下而得到明显提高的。同样是快速增殖,肿瘤细胞却没有休止,而正常组织修复却有终止的那一刻。于是,本人将两者进行对比研究,提出以下肿瘤发生学说,即恶性肿瘤的细胞再生失常学说。
机体细胞在轻度受损状态下,受到多重、多次的病毒、物理、化学等因素的刺激而诱发细胞再生过程,但因缺乏正常修复过程的指令,尤其是细胞修复自限因子的缺乏,从而出现组织细胞异常过度再生增殖的一类疾病,即恶性肿瘤。临床上多部位的肿瘤部分为转移瘤,部分为并发瘤,即处在不同部位的同类型亚健康细胞易感性增加而被各种因素作用激发异常再生。细胞修复自限因子的作用是组织细胞修复后,根据张力、接触等感知组织修复完成而促使细胞的快速再生增殖转入正常生理速度。
肿瘤的细胞再生失常学说能很好地解释目前癌症发病的两种假说:突变学说是说明亚健康细胞被诱发异常再生的过程;而外遗传决定的假说是指这种亚健康细胞具有遗传性。
2肿瘤的治疗
根据肿瘤的细胞再生失常学说,肿瘤的治疗有三个重点:
2.1驱除致癌物质。这一点在病毒诱发的肿瘤之中显得很重要,如肝癌、宫颈癌等,部分原因诱发的肿瘤仅可尽量注意,不必也不可能得到根本祛除—即使人生活在真空中,缺氧亦可能诱发组织细胞的损伤而导致异常再生。
2.2诱发人体肿瘤细胞产生细胞修复自限因子。当然,如果正常细胞产生的自限因子对肿瘤同样有作用、不同种类的细胞其修复自限因子不存在差异性、自限因子能游离到细胞外,那肿瘤的治愈将指日可待。目前,我想着手利用轻微的创伤作用于人体正常细胞,诱发正常组织细胞产生修复再生过程,因为创伤轻微,其细胞的再生修复时间较短,其后必然激发细胞再生自限因子产生并产生作用。为使其信号持久,并能对肿瘤细胞产生作用,这种刺激必须连续、大量。当然,如果能在体外获得这种因子输注于肿瘤部位,那也不是没有希望,但动物实验的相关设备,包括科学技术的先进性是一个致命条件—医学依赖于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2.3促进肿瘤细胞的成熟,并祛除多余的再生组织。目前促进组织细胞成熟的中西药都很多,而祛除多余的再生组织还要靠现在的手术、化放疗等措施,事实上,化放疗对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根据肿瘤的细胞再生失常学说,肿瘤组织在治疗过程中,如单用促肿瘤幼稚细胞成熟的药物,而无自限因子诱导成功,如某些汉药方,则肿瘤组织会在短期内迅速膨大其体积,从而出现相应的继发症,故肿瘤细胞的杀伤性治疗如化、放疗等在其前期治疗过程中显得异常重要。
肿瘤组织在部分受到损伤后,又进一步促进组织的异常修复,其再生速度将较前加快,这也是目前手术不彻底而出现的恶化现象。目前针对肿瘤的治疗措施均视肿瘤组织为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异类,广泛采用抑制、杀灭、切除等方法。事实上,除非能杀灭或切除所有的肿瘤组织,或者人体产生自限因子使肿瘤消失,否则,肿瘤患者是难以彻底治愈的。
细胞治疗产业研究篇4
近日,安徽贝克联合制药有限公司治疗艾滋病的二线药物――利托那韦综合车间正式投产。该产品是贝克公司继治疗艾滋病一线药物拉米夫定之后取得的又一项科技成果,并填补了国内在这一项目上的空白。
据企业研发人员介绍,利托那韦是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治疗艾滋病二线药物方案中的主要药物,可有效减缓艾滋病毒在细胞中的蔓延,以防止新一轮感染的发生并延迟疾病的发展。该药物共包括3个中间体,产品工艺科技含量较高。安徽贝克联合制药有限公司从2006年就开始实施这一科研计划,并与防化研究院签订了合作开发协议。2007年10月成功研制出利托纳韦合成工艺,其中,中间体氨基酸琥珀酸盐的生产工艺经安徽省科技厅鉴定后认为,填补了国内在这一项目上的空白,达国际先进水平。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投产的利托纳韦综合车间共投资2000万元,产品将全部出口国外,年产值可达1600万美元。
(来源:安徽广播网)
辉瑞公司新投资1亿美元进行干细胞研究
美国辉瑞公司近期成立辉瑞再生医药公司,这是一家独立的完全集中于应用干细胞开发新型医药的机构。在该项目上,辉瑞公司将在未来3~5年内投资1亿美元以上。辉瑞再生医药公司将有70名研究人员,在两处从事研发:一处为美国麻省剑桥,另外一处为英国剑桥。美国剑桥研究团队集中于内分泌和心脏研究,而英国剑桥团队则集中于神经和感觉系统疾病研究。该辉瑞内部研发机构的研究人员将利用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开展研究,但同时也计划与外部机构展开合作。辉瑞再生医药公司首席科学官员RuthMcKernan表示,公司迫切希望利用其它公司和学术研究机构取得的已有成果,但也计划与若干合作伙伴合作,这些合作伙伴将在未来一年内公布。
与大型制药企业以往通常在干细胞研究项目投资上踌躇不前不同,辉瑞公司的新举措证明,这种态度正在转变。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近期与哈佛大学签署一项为期4年,总额为2500万美元的协议,而瑞士诺华公司与罗氏公司的风险投资基金则向西班牙一家从事脂肪干细胞治疗罕见皮肤病的企业Cellerix提供资金援助。
大学在干细胞研究追加投资的态度也日渐明朗。如加州斯坦福大学近期宣布,到2010年建成可容纳600名以上科研人员的世界级干细胞研究建筑。
(来源:生命科学专辑)
日探明大型蛋白质构造,有助于开发癌症治疗药物
日本一个研究小组在最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探明了生物细胞内一种大型蛋白质“穹窿体”的构造,这将有助于开发效果更好的癌症治疗药物。
“穹窿体”是细胞内已知最大的蛋白质之一,它与生物机体的免疫反应以及耐药性等相关,但具体形态一直不为人所知。
日本兵库县立大学、大阪大学和北海道大学等高校的研究人员利用位于兵库县的大型同步辐射加速器SPring-8的强X射线照射这种蛋白质,发现它由上下各39根、共计78根绳索状的分子聚集在一起,编织成中空的竹笼形状。
细胞治疗产业研究篇5
然而8年后,医生在1998年例行体检时发现Gorman的腹部有肿块,黑色素瘤已扩散到肝脏,该肿瘤缠绕在下腔静脉上,不能动手术。晚期黑色素瘤患者在确诊后通常会活6到10个月。Gorman的妹妹告诉他,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一家医院正在使用白介素2(IL-2)对黑色素瘤进行化疗,于是他想尝试一下。
IL-2是T细胞在免疫反应中产生的蛋白质。摄入高剂量IL-2可以使T细胞快速运转,更容易识别和攻击癌细胞。Gorman被治愈了,15年后仍没有癌症复发的迹象。他说:“医生说我的免疫系统很聪明。我只觉得自己很幸运。”
这种拯救Gorman生命的药物是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为启动免疫系统治疗癌症(免疫治疗技术)所批准的第一种药物。1992年IL-2获得批准后,多年来研究人员和制药公司一直尝试开发新的免疫疗法,但在临床试验中从未成功过。
现在情况似乎发生了逆转。过去5年临床试验的成功显示,新一代方法对抵抗常规治疗的癌症可能有效。分析人士预测,未来10年,免疫疗法将用于60%的晚期癌症患者,构成350亿美元的市场。马萨诸塞州JounceTherapeutics公司首席执行官CaryPfeffer称:“这有点疯狂。该领域变得如此拥挤。”
不过使用早期药物的经验令许多研究者和临床医生小心万分。尽管IL-2可能产生奇迹,但只有约6%的黑色素瘤患者可以完全缓解症状,2%的接受者因该疗法死亡。研究人员目前正在寻找方法提高治愈数量,并减少危险的副作用。Jounce首席医疗管理人员RobertTepper称:“免疫系统非常强大,这既是好事,也是坏事。”
抑制关卡蛋白
一百多年来,研究人员一直在寻找能提示免疫系统对抗癌细胞的疫苗,但这些努力大多失败了:FDA唯一批准的癌症治疗疫苗可用于前列腺癌,该疫苗复杂而昂贵。它是否能使患者切实受益也存在争议。
2011年,事情出现转机,FDA批准了一种新型免疫疗法药物。Yervoy(伊匹单抗)可抑制“关卡”蛋白质CTLA-4,该蛋白质通常会阻止T细胞活化,是免疫系统的闸口。这些蛋白质会抑制细胞使其不去攻击正常组织。当Yervov抑制CTLA-4时,T细胞就可以自由地攻击肿瘤。
如同IL-2,Yervoy可以带来长期的反应。得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癌症免疫学家JamesAllison称,最初实验的一些参与者已经处于缓解期13年,但临床治愈率只有8%。尽管Yervov可以唤醒T细胞对抗癌症,但它们有时还是会攻击健康组织。不过,Yervoy的潜力体现在它可以限制关卡蛋白质,这促使研究人员开始寻找其他可能的目标蛋白质。Yervoy被批准后,一些研究人员开始锁定PD-1,一些癌症通过这种关卡蛋白质使肿瘤周围的T细胞失活。
由于PD-1与CTLA-4不同,可以直接与癌细胞互动,针对它的抑制剂可能更有效,且毒性更小。由纽约百时美施贵宝公司制作的PD-1抑制剂――Nivolumab,缩小了28%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肿瘤。FDA最晚将于2015年初决定是否批准使用Nivolumab。PD-1抑制剂的副作用很小。“很多患者会问,‘医生,你给我用药了吗?’”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黑色素瘤专家AntoniRIbas说,“之后肿瘤就慢慢消失了。”
研究人员希望进一步推进免疫疗法。纽约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肿瘤学家和癌症研究员MichaelPostow说:“我们希望获得比目前更高的效能。”其他关卡蛋白质的抑制剂正逐步投入到临床试验中。
还有一些患者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吸引T细胞攻击肿瘤。PD-1抑制剂无法做到这一点。瑞士罗氏公司在南旧金山的子公司Genentech免疫疗法发展主管DanielChen称,PD-1仅能解除已经位于肿瘤边缘的T细胞的束缚。“一些病人似乎并没有免疫反应,那么我们需要添加一些能产生该反应的东西。”
联合疗法
Postow表示,吸引T细胞的关键在于通过联合各疗法以形成一个“发炎”的肿瘤。例如,辐射可以破坏癌细胞,释放抗原。在另一种疗法中,研究人员用含有被肿瘤细胞过度表达的蛋白质的疫苗激活免疫系统。新泽西州CelldexTherapeutics公司首席执行官AnthonyMarucci说:“未来显然需要疗法的联合。”
关卡抑制剂还可以与一种被称为T细胞过继转移疗法的免疫疗法结合。这是一种个性化治疗,医生将患者的T细胞隔离,挑选出对癌症有反应的那些细胞。然后,他们繁殖T细胞,并在将其注回血液之前,使用IL-2等分子进行刺激。马里兰州国家癌症研究所肿瘤免疫学家StevenRosenberg所领导的该疗法实验,令接受治疗的一半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肿瘤缩小,其中20%的患者痊愈。
一种新形式的T细胞转移疗法预计可以治疗其他癌症。然而,技术挑战限制着T细胞转移疗法的发展。迄今为止,只有少数学术医疗中心完成了实验。“得到初步结果之后,我们被黑色素瘤患者包围着。但我们不可能对送到这里的所有患者进行治疗。”Rosenberg说。
从很早开始,研究人员就对合作协议进行了简化和标准化,再加上白血病治疗上的显著成果,吸引了不少产业投资者。瑞士诺华公司在新泽西购买了一套仪器,可以对从全美国患者体内提取的T细胞进行处理。该设备将成为诺华公司扩展临床试验计划的关键。规模较小的公司也纷纷效仿。
真正的目标
T细胞过继转移疗法的另一个重大挑战是寻找新的分子目标以扩大治疗范围。该方法在白血病和其他影响B细胞的癌症中运作良好,因为研究人员可以将T细胞设计为攻击CD19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只存在于B细胞中。虽然这种疗法可以同时清除癌变和健康B细胞,不过患者还是能相对容易地忍受其副作用。但寻找固定肿瘤的目标非常困难,它不像液体肿瘤那么统一。“这是一个主要的限制。”Ribas称,“对于CD19我们都很兴奋,但尚不清楚下一个目标会是什么。”
研究人员正在从基因表达的数据库中寻找最好的候选者。但激发针对特定蛋白质的免疫反应是危险的:几年前,4名患者死于T细胞攻击表达MAGE-A3蛋白的细胞的实验。
针对这些死亡,英国免疫疗法公司ImmunoCore开发了新的生物信息技术,以寻找能在正常组织中表达的任何可能的T细胞目标。该公司还开始在三维细胞培养环境中进行最初的安全测试,为不同的癌症找到了20多个可能的目标。
迄今为止,研究人员专注于黑色素瘤和肾癌,因为它们可以在早期试验中对免疫疗法产生最好的回应。匹兹堡大学癌症研究人员LisaButterfield称,包括肝癌在内的一些癌症仍对免疫疗法构成挑战。肝脏在血液中处理病原体和抗原,免疫系统被仔细地控制,以避免出现针对正常细胞的反应。乳腺癌、结肠癌、胰腺癌和卵巢癌也特别善于抑制免疫细胞。联合疗法也许会提供一种方式以避开这些限制。
细胞治疗产业研究篇6
“尽管在过去的3个月中,中国卫生部强行禁止未经批准的干细胞治疗临床应用,而国内企业仍向患者收取高达数千美元的费用,有些治疗甚至未经验证。”4月11日,《自然》网站上以《中国干细胞治疗乱象》为题,披露了这一现象。
干细胞治疗在中国受捧
这已经不是《自然》杂志第一次关注中国的干细胞治疗了。2009年5月的《自然》杂志头条新闻刊登了对中国干细胞治疗安全性忧虑的文章。文章显示,现在全世界的患者都涌向中国。
科学研究发现,干细胞(stemcels,SC)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从理论上讲,干细胞通过细胞移植技术植入动物体内后,可以替换那些因病“下岗”的细胞,修复那些“过劳死”的组织,起到“全能修理工”的作用,从而使机体得以正常运转。
就世界范围而言,目前除造血干细胞移植被作为成熟技术应用于临床治疗外,其他干细胞移植技术尚处在临床研究阶段。但是在中国,干细胞治疗却是“遍地开花”。
只要在百度上输入“干细胞治疗”,你就会轻而易举地得到500多万条搜索结果。干细胞美容、干细胞除皱、干细胞整形、干细胞治疗……尽管目前干细胞临床应用只获批进行骨髓移植,但打着“干细胞移植”这个高科技旗号的美容和医疗机构在国内并不鲜见。
而在媒体上大打广告的干细胞医院屡见不鲜。记者找到位于朝阳区建国路万达广场93号院的一家干细胞美容医院。在这座商住两用的楼里有很多公司,而这家干细胞美容医院位于33楼。前台接待人员表示,可以通过玻尿酸和BOTOX进行注射美容。同时,也可以通过在耳后取一块面积很小的皮肤,经过培养,进行干细胞注射除皱。
“干细胞是自体细胞培养而来的,主要针对静态纹除皱”,接待人员告诉记者,干细胞除皱和其他两种方法效果上没有太大差别,一个部位注射一次最低2000元,如果要保持效果的话,需要注射几次。
“我国干细胞研究处于国际前列。干细胞也在某些领域证明它的有效性,但伴随着干细胞研究‘春天’的到来,行业内缺乏相关规范和操作标准,缺乏伦理指导原则和临床准入标准。”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教授陈虎告诉记者。
干细胞治疗技术尚未成熟
近年来,我国干细胞治疗领域的乱象饱受多方诟病。技术尚未成熟但干细胞市场化已过热的现象禁而不止。在干细胞乱象的背后,隐藏着利益驱动下的盲目应用。
2009年,卫生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认为干细胞移植技术“涉及重大伦理问题,安全性、有效性尚须经规范的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将其归入“第三类医疗技术”。《办法》还规定,若用于临床治疗,须经卫生部审批。
但是,卫生部出台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并没有给已经“发热”的中国干细胞走向临床治疗降温。
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伦理学部主任沈铭贤曾经接受卫生部委托,于2009~2010年对国内的干细胞治疗现状进行了调研。
沈铭贤告诉记者,调研发现,“神奇的干细胞疗法”不断吸引着病患心甘情愿地做起了“小白鼠”。“眼下,一些机构开展的所谓‘干细胞疗法’,正处于科学与不科学、规范与不规范的‘灰色地带’。”
混乱的现状着实让专家们捏了把汗:一些人打着干细胞治疗的旗号,吹嘘炒作,声称“干细胞就是干什么都行的细胞”,甚至夸大疗效,用有效率达90%之类的数据吸引患者;某些机构不做研究,或以研究为名,将未经专家评审和伦理审查的技术匆忙应用于临床,并收取高额费用。
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韩忠朝为代表的业内专家呼吁,建议国家管理部门尽快打开第三类医疗技术和干细胞新药审批之门,严厉监管不合法的干细胞治疗,引导干细胞技术走向科学发展之路。
“目前干细胞治疗的混乱局面主要表现在‘包治百病’、费用高昂、资质缺失、质量失控这四个方面。”韩忠朝说。
是“规范”而不是“叫停”
2012年1月,卫生部下发《关于开展干细胞临床研究和应用自查自纠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对正在开展的干细胞临床研究和应用项目进行认真清理,停止未经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干细胞临床研究和应用项目。
今年4月份,从北京市卫生局获悉,市卫生局联合药监部门,将联手规范整顿北京地区干细胞临床研究和应用行为。目前,两局已成立北京市干细胞临床研究和应用规范整顿工作组,并下发通知,要求各区县组织开展干细胞临床研究和应用自查自纠工作。
事实证明,仅有一个部委的通知是远远不够的。根据卫生部发言人所说,目前尚没有一家诊所通过规定的途径获得了注册,而大量的诊所仍在继续提供治疗。
2009年3月,奥巴马一上任,就为美国的干细胞研究“松绑”;此前,美国FDA(食品药品监管局)批准了一项干细胞临床试验。而国内采取的从严的措施,国内专家担心卫生部的做法,会不会对国内正规开展干细胞研究产生负面影响。
沈铭贤教授认为,现在我国干细胞研究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该不该叫停的问题,而是缺乏规范。“国内很多干细胞技术没有经过比较规范的临床试验研究,就仓促地应用到临床治疗上。”沈铭贤强调。
【细胞治疗产业研究(6篇) 】相关文章:
季度工作总结范文(整理4篇) 2024-06-11
转正工作总结范文(整理10篇) 2024-05-21
数学教研组教学总结范文(整理10篇) 2024-05-20
幼儿园大班的工作总结范文(整理4篇 2024-05-15
班主任家访工作总结范文(整理4篇) 2024-05-15
慢病工作总结范文(整理7篇) 2024-04-28
学习委员工作总结范文(整理10篇) 2024-04-23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问题(6篇) 2024-06-15
细胞治疗产业研究(6篇) 2024-06-15
班组长个人工作总结(6篇) 2024-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