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监测毕业设计总结(6篇)

时间:2024-06-20 来源:

噪声监测毕业设计总结篇1

关键词:既有线阻尼钢轨降噪器施工

中图分类号:U213文献标识码:A

TheConstructionTechnologyOfTheAlreadyWiredDampingSteelRailNoiseReducer

WangChuanchun

(ChineseRailwayConstructionGrouptwenty-twoBureauofHarbinrailwayconstructionRefcoGroupLtd.,Harbin,Province,150001,China)

Abstract:WTDdampingsteelrailnoisereducingdeviceisinthehighspeedrailroadbackgroundinordertosolvetheproblemfromthenoisesourceofresearchanddevelopment.Thesiderailwaisttopaste50%areaofconstraineddampingplate,thuschangingthelossofrailstructurefactor,thevibrationenergyintoheatenergy,soastoachievetheeffectofdampingandnoisereduction.Installthe3.55kmZhengrailwaydesigndampingsteelrailnoisereducer,throughmeticulousorganizationdulysafelyandsmoothlytocompletetheconstructiontask,forthesimilarconstructionaccumulatedvaluableconstructionexperience.Theconstructionhasachievedgoodeconomicandsocialbenefits.

Keywords:alreadywired;thedampingrail;noisereducer;cnstruction

1工程概况

大郑线大虎山至新立屯铁路是大郑线的一部分,该段铁路位于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境内,南起沈山线的大虎山站,终点为新立屯车站,线路全长58.254km。是平行于哈大线、纵贯东北西部地区的重要铁路干线,在东北路网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1施工范围

大虎山至新立屯增建复线工程的设计及安装范围如下表:

表1安装里程

1.2工程数量

本工程铺设区域所涉及的工程量为:

西关村:2700延长米;南营子村:650延长米;曹屯敬老院:100延长米;曹屯村:100延米。

总铺设工程量共计:3.55km。

1.3WTD阻尼钢轨降噪器介绍:

随着列车速度的提高,其产生的噪声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经中外专家多年研究确认,列车在250公里/小时以下时所产生的噪音以轮轨间的噪声贡献最大,因而降低轮轨噪声成为目前铁路减振降噪的有效途径。WTD阻尼钢轨降噪器即是在铁路大提速的背景下为了从噪声源方面解决问题而研制开发的。它通过在钢轨轨腰两侧以50%面积粘贴约束阻尼板,从而改变钢轨的结构损耗因子,将振动能转化为热能,以达到减振降噪效果。经中科院等国家权威检测机构在安装钢轨阻尼减振器的铁路正线现场测定:WTD钢轨阻尼减振器可有效地降低铁路列车行驶时的轮轨噪音,在自由声学场内,车速>100公里/小时情况下,最大声级可降低18.5dBA,平均降低13.5dBA;等效声级最大可降低9.6dBA,平均降低3.7dBA。

1.4粘合剂介绍及性能技术指标

阻尼钢轨降噪器粘接剂主要成分为丙烯酸酯双组份高强度结构胶。具有室温快速固化、粘接强度高、使用方便等特点。并具有一定的耐冲击、耐震动性能,并对酸碱具有耐受性能。可在-40℃~100℃范围内使用。经过实验室及室外实际工程实践,该粘合剂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其技术指标如下表所示:

表2技术指标

2施工工艺及方法

2.1施工工艺流程

图1安装工艺流程图

2.2现场安装示意图

将阻尼材料做成约束形阻尼钢轨降噪器结构粘贴在轨腰两侧面,产品外形尺寸及装配示意图如图2及图3所示。

3现场施工

3.1施工准备

3.1.1原材料准备:阻尼板、粘接剂、磷化液、除锈剂

3.1.2工装准备:专用卡具、除锈设备、棉丝等

3.1.3电源、运输工具准备

3.1.4施工组织准备:业务培训及安全教育;制定施工工艺;制定行车、人身安全保障措施;制定质量保障措施等

3.2现场施工

3.2.1封锁前的准备工作

⑴封锁前30分钟在监控员到场情况下,将施工所用材料及辅助工装卡具运放在指定地点。

⑵检查电源及除锈等设备。

⑶施工人员预先熟悉施工地点,分工明确;点前开工协助监护,与驻站联络员联系,等候调度室指令。

3.2.2封锁中的具体施工

⑴驻站联络员在点前10分钟通知现场施工负责人,做好开工准备,两名安全员到达施工地点的前后800米处做安全防护。

⑵现场负责人接到调度命令通知后,组织施工人员迅即将所有施工设备及器材等搬运至施工地点,为防临线来车所有物品存放在道心及线路两側均不侵入临线线界。

⑶上述同时,接到调度命令通知后迅即在轨腰处画线。

⑷开通电源开始按画线除锈作业。当除锈达7~8米距离后,开始钢轨表面清理并做磷化作业(以防轨面二次返锈)。15分钟后,当磷化膜干燥,表面呈中性,即可开始粘接作业。

⑸粘接作业。用专用靠尺在轨腰处划线确定阻尼板粘贴位置。按划线位置两人一组迅速粘贴阻尼板,包括安装卡具,每两分钟6块。共粘贴60分钟,完成180块,计22.5m。此长度为一工作小组的小时工作量。根据每天的封锁时间安排人员并确定完成的工作量。

⑹施工现场清理:按粘贴顺序依次拆卸卡具,将所有施工用品、材料清理至物料存放地点。施工负责人仔细检查现场,提前十分钟清理现场,并通知驻站联络员施工及清场完毕,开通线路。

4安全、质量保证措施

4.1安全保证措施

4.1.1施工前充分做好准备工作,施工过程中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防止损坏既有设备。做好施工人员及机具进场的组织。

4.1.2严格执行施工封锁方案,按有关规定设置防护人员,防护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呼唤应答复诉制度。

4.1.3施工过程中,所有料具不得侵入限界,未封锁线路时,施工人员不得提前施工,施工中严禁超范围施工。作业料具防止连电,料具堆码稳固,防止侵限影响行车安全,抬运笨重路料统一口令,防止伤人。临线防护员看好轨料及工具侵线。开通前检查有无施工机具、料具侵线,施工机械专人指挥。

4.1.4严格施工的登、销记制度,驻站联络员准确填写请求封锁内容,及时准确传达调度命令。开通前确线路开通条件,确保列车运行安全有序。

4.1.5施工结束前对所有施工项目、线路进行彻底检查,达到准许放行列车条件后,方可准许开通放行列车,确保行车绝对安全。

4.2质量、环保保证措施

4.2.1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对施工机具进行妥善保养;

4.2.2严格执行施工工艺,确保每一步工序准确无误;

4.2.3精心施工、准确对位,确保不低于50%的粘贴面积;

4.2.4认真检查已粘贴的阻尼板的接合情况,保证每一块阻尼与钢轨的粘贴是牢固的;

4.2.5注意施工环境的保护、防止施工环境的污染;

5质量检查

5.1阻尼钢轨降噪器的外型尺寸公差应符合加工图纸图2的要求。

5.2阻尼钢轨降噪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5.2.1钢轨与阻尼板结合面涂胶应均匀、全面,中间不得有缺胶或有空隙现象。

5.2.2同一枕木档轨腰两侧的阻尼板要对称安装。

5.2.3在钢轨纵截面,钢轨与阻尼板的粘接要符合图3粘接位置图的要求。

6施工效果

2012年10月大郑项目部组织了10次封锁施工,每次封锁时间3小时,共完成阻尼钢轨降噪器安装3.55km。施工安全正点。经建设、监理单位检查施工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7结束语

通过精心组织如期安全顺利地完成了施工任务,为今后类似施工积累了宝贵的施工经验。同时当地居民对降噪效果十分满意。施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雷晓燕,圣小珍.铁路交通噪声与振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噪声监测毕业设计总结篇2

关键词:电源;干扰;MATLAB仿真

引言

火力发电厂燃煤机组烟尘排放的合理控制是环境保护治理的主要目标之一。在我国电除尘器是比较普遍使用的火电厂排放污染气体处理的设备之一,而大部分电除尘器采用高压静电方式去除排放气体中的污染颗粒,所以需要大量的供电电源的使用。2011年7月29号由环境保护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共同《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将烟尘排放量统一标定为30mg/m3以下[1]。为了达到国标要求,各企业推出了各种各样的电源,有高频电源、软稳电源、脉冲电源、三相电源等等。文章中我们不讨论电源的优缺点,我们简单讨论一下电源的干扰问题。

1干扰的分类及处理措施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电除尘器供电电源基本超出工频范围,由过去单一的工频相控等策略逐步转变为频率幅值可变等策略,功率器件也逐步由SCR转变为IGBT、MOSFET等。功率器件工作在非线性的条件下,采用PWM调制方式,加之频率的不断提高,电源的干扰问题愈发突出,对火电厂厂用电除尘段的配电系统造成很大的污染。

干扰的类型通常按噪声产生的原因、噪声传导模式和噪声波形性质的不同进行划分[2][5]。

按噪声产生的原因分为放电噪声、高频振荡噪声、浪涌噪声。按噪声传导模式分为线间感应噪声、地感应噪声。按噪声波形性质的不同分为持续正弦波和各种形状的脉冲波[3]。

通常抗干扰的措施分为硬件抗干扰技术和软件抗干扰技术。硬件抗干扰措施又分为滤波吸收、光电隔离、接地、分开布线。其中滤波吸收措施是在控制柜的输出端加电抗器,控制电源中加交流滤波器,再在直流工作电源中加上参数匹配的滤波电容,同时,在输出端并联压敏电阻[4]。本方案采用在1.5A规格的高压电源控制柜输出端加电感滤波。

2仿真

针对本方案,文章利用MATLAB7.4软件建立1.5A规格的电除尘用高压电源仿真模型[7],逆变模块的仿真模型如图1。从仿真模型的FFT分析中可以看到,谐波含量THD从72.7%降至62%。图2是滤波之前输出波形及其谐波含量,图3是加电感滤波后输出波形及其谐波含量。

图3加L滤波后输出波形及其谐波含量

逆变电路采用H桥结构,开关频率10KHz,输出电流为300A。实际应用中输入380V50Hz标准交流电,经过三相整流得到稳定的直流电压540V,仿真中采用直流电源代替,主要考虑文章中主要研究逆变输出的影响。

3电源干扰测试及抑制实验

本方案实验采用1.5A规格的电除尘用高压电源柜体,带纯阻性负载,一次电流I1=300A,分五个测试点:①柜体出线;②1,3测试点中间;③柜体和变压器连线中点;④3,5测试点中间;⑤靠变压器进线。采用日置磁场测试仪FT3470-52进行试验,测试仪配有两个测试传感器分别为100cm2和3cm2[6]。如图4所示。

图4日置磁场测试仪FT3470-52及配套100cm2测试探头和3cm2测试探头

1.5A高压电源柜通电测试结果:

测试仪显示为磁感应强度B,单位T,查阅标准采用磁场强度H,单位A/m。两者关系为H=B/μ,其中μ是磁导率。(见表1、表2)

4结束语

通过上述仿真FFT分析以及1.5A高压电源柜体加电感滤波试验分析,加装电感对近柜体侧影响较大,随着离变压器距离的减少,影响也逐渐降低。

参考文献

[1]GB13223-2011.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S].

[2]GB7260.2-2003.不间断电源设备(UPS)第2部分:电磁兼容性(EMC)要求[S].

[3],闫怀海,白真,等.大功率开关电源的EMC测试分析及EMI滤波器的正确选择[J].UPS应用,2004(42).

[4]燕宏斌,白真,高大庆,等.大功率开关电源中EMI干扰抑制[J].电源世界,2004(2).

[5]陈涛,侯振义.开关电源的干扰及其抑制[J].电源技术应用,2005,8(11).

[6]MAGNETICFIELDHiTESTERFT3470-51/-52.HIOKI日置产品手册[S].

[7]洪乃刚.电力电子和电力拖动控制系统的MA

TLAB仿真[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周宝红(1974-),男,汉,本科,毕业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噪声监测毕业设计总结篇3

一、“交通环境与保护”课程授课内容

“交通环境与保护”课程是苏州科技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交通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限选课,课程讲授的主要内容有:环境科学的有关概念和道路交通环境保护的原则;公路景观设计、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和城市互通立交景观设计的基本要求和相关的工程实例;道路交通环境影响(噪声、振动、汽车尾气、自然资源)、污染防治的基本知识和技术以及噪声、振动、汽车尾气的测量方法;道路交通环境影响评价;道路交通环境管理、监测;环境经济分析方法和环境经济决策。

二、“交通环境与保护”课程教学方法的弊端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主要采用以系统讲授为主的结构式教学方法,该方法最大的优点为授课信息量大,教学效率高。[4]但是,对于“交通环境与保护”这门对实践要求较高的专业课,如果采用系统地授课方法存在着以下不足:首先,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连续灌输知识,学生经常处于被动状态,没有独立的思考时间,这样会使学生主动和独立学习的能力受到限制。其次,系统的授课方法专注于知识的传授,不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尽管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辅以增加工程实例的教学方法,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补充系统讲授法的不足,但是在培养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应用于工程实践方面,仍显得薄弱。再次,在考核方式上采用笔试闭卷的形式,题型涉及填空、选择、判断、简答、论述、综合分析、案例分析、计算等,并按照学校规定的考核要求,即考查课期末考试出A、B两份试卷,试题不得重复,综合题目应占试卷分数40%左右。在出卷时尽量覆盖授课的所有主要知识点,力求全面贴近实际工作。但试卷分析的结果表明,涉及理论的客观题目试题的成绩较高(试题难度系数为0.8以上),案例分析题、综合分析题的成绩较低(仅有试题难度0.4,个别学期甚至更低),究其根源,学生在日常学习和准备考试的过程中,常常对主要知识点死记硬背,忽视对知识的应用,对同一个知识点不能举一反三。因此,要解决以上问题,“交通环境与保护”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上的改革势在必行。

三、“交通环境与保护”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手段

我校交通工程专业开设的“交通环境与保护”课程,总学时32学时(2010年以前为34学时),周学时3,其中,理论教学26学时,实践教学6学时。课程安排在大三下学期,这时学生大都已经修完“工程地质”、“大学物理”、“路基路面工程”、“道路勘测设计”“交通工程基础”等相关专业基础课程,以上课程是本课程学习的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是教学方法的航标,所以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所采用的方法。“交通环境与保护”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环境科学的有关概念,掌握道路交通环境问题的来源、特征和规律以及道路交通环境保护的原则,掌握道路工程景观设计的基本要求,重点掌握道路交通环境污染的防治技术与方法,了解道路交通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监测以及环境经济分析方法和决策。能够应用道路工程、环境工程和系统工程等综合方法寻求解决道路交通环境问题的最佳方案,使道路交通建设与环境建设相协调。同时,通过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交通噪声振动测量实验、汽车排气测量实验,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加深对噪声、振动、汽车尾气等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基本理论的掌握,培养学生进行道路交通噪声、振动及汽车尾气实验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工程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毕业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由于“交通环境与保护”课程学时较少(2010年以后仅为32学时)、教学内容较多,这对教学内容的安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以达到既能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能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的目的。理论教学的26学时,应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的形式,一般采用以多媒体教学为主,板书为辅的教学手段。对于道路交通噪声振动控制、大气污染控制等内容,采用多媒体为主,并辅以实验演示,对于难点和重点公式内容,则通过板书进一步讲解和推导,使学生加深对该知识点的印象。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应对教学内容进行仔细推敲并精简提炼,条理清晰,避免与课本内容的重复和大量文字的堆砌,做到图文并茂,并配合使用Flash等动画形式,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交通环境与保护”教学方法的研究

基于对“交通环境与保护”课程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需要不断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大力推广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对“交通环境与保护”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与探索。

1.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以适应现代教育对学生培养的要求

现代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对知识的一味传授,而是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工作能力和各种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现代教育的另一重要目的则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终身学习的方法。这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所要求的,为了适应这种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进行相应的改革。

2.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对于“交通环境与保护”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首先要摒弃现有对知识传授的“一味填充式”及“以教师为主导”的授课方法。尽量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启发和讨论,使学生积极参与对授课内容的思考,这对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同时也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授课教师在授课时要对所讲授的内容做好充分准备,思考如何提出问题、如何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如何辨析可能出现的错误答案、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等。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应积极引导学生大胆思考、各抒己见,使学生的思维得以训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忱,进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突显实验教学在本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对于众多学科而言,实践教学都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5]“交通环境与保护”课程是交通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但是目前开设本课程的本科院校屈指可数,自2006年开课以来,教研组一直坚持在“交通环境与保护”课程教学别安排6学时实验(尽管2010年以后该课程课时缩减为32学时),认真编写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和实验报告。实验内容包括:

(1)交通噪声振动测量实验。该实验为综合性实验。学时数为4学时,每组人数5-6人,学习掌握评价道路交通噪声振动的物理量,学会使用HS5633B型普通声级计、HS6288B型噪声频谱分析仪、HS5933A型环境振动分析仪、HS5660X型多通道噪声振动测量分析系统测量道路交通噪声的方法。

(2)汽车排气测量实验,该实验为验证性实验,学时数为2学时,每组人数5-6人,学习汽车在不同工况下的尾气排放量的特点,学会使用FGA-4100型汽车排气分析仪测量汽车排气的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热情很高,在测量的过程中,能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积极主动提问,形成师生间的互动,教学效果较好。因用于教学的测量仪器不是很充足,学生能够主动排序,做到每个学生都能亲自动手操作,并测出相应观测点的噪声和振动,使实验井然有序地进行。尽管实验的学时数只有6个,但学生的前期知识准备时间比较长,知识贮备充分,所以实验的效果较好,另外,安排实验教学时间时,考虑到实验课应是理论学习的应用和补充,摒弃了以往在理论课程全部结束后才实验的做法,并按照理论课程内容合理安排实验教学环节,使学生能够对理论知识学以致用。

4.改革总评成绩的考核内容的组成,拟定新的考核标准以往对“交通环境与保护”课程考核的总评成绩中,平时成绩占60%,期末考试成绩占40%。学生的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考勤、实验、作业三部分,每部分各占1/3,这种几分方式往往不能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如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30分(百分制),而总评成绩“及格”。为了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对该课程的总评成绩考核方式进行如下改革:

(1)总评成绩的组成。平时成绩60分,主要包括实验(30分)、课堂讨论(20分)、作业(10分),期末成绩占40分。

(2)评定标准。及格的标准为:实验(18分)、课堂讨论(12分)、作业(6分)、考试成绩(16分)。如果各考核项目均达到及格标准,考核结果为及格(60-69分);如果有一项未达到及格标准的,考核为不及格;总评成绩70-79分,考核结果为中;总评成绩80-89分,考核结果为良;总评成绩90-100分,考核结果为优。学生的平时考勤在总成绩中综合体现,无故旷课每次扣总评成绩5分,迟到或早退每次扣总评成绩3分。2010-2011第2学期,对交通工程2008级学生执行此考核标准,综合成绩分析结果表明,期末考试成绩较往年有显著的提高,平均分为78.9分,标准差为6.10,成绩分布理想,说明该总评成绩的考核方式效果良好。

噪声监测毕业设计总结篇4

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环保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U41文献标识码:A

众所周知,公路工程的施工具有施工周期长、工程量较大的特点,而且容易对周围的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甚至严重破坏施工地区原有地形地貌,造成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虽然公路工程施工对环境的破坏是很难完全避免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环保管理对策有效控制这些问题,尽量减小公路工程对周围环境造成的破坏和污染。本文分析了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容易导致的环保问题,提出了加强公路工程施工环保管理的具体措施,探讨了一些公路工程施工中环保管理应注意的问题,希望对广大公路施工同行有所帮助。

1、公路工程施工容易引发的环保问题

公路工程的施工所引起的环保问题种类较多,具体可分为对地表的破坏、对空气的污染、对河流和地下水的污染以及噪声污染等集中情况。

1.1地表破坏

公路工程的施工要开挖地面,这不但会破坏地表,改变原有的地形地貌,还会破坏地表植被,破坏周围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并且使地面,进而造成水土流失。如果水土流失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还会造成河流中泥沙淤积,从而污染水源。

1.2空气污染

公路工程的施工要用到大量的石灰、沥青、水泥、沙砾等材料,这些材料在运输、堆放、拌合、使用过程中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首先,各种材料在运输过程中会沿运输途径产生粉尘,从而污染沿途空气;其次,各种石灰、沙石堆放在公路两旁,会随空气流动而产生粉尘;除此之外,基料拌合会产生扬尘,路基施工过程中若不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也会造成扬尘。由此可见,公路工程施工很容易造成空气污染。

1.3水污染

除了水土流失造成的河流泥沙淤积,公路工程施工还可能因建筑材料堆积、施工机械、工具的清晰以及废料、燃料、施工队生活废水的排放造成对施工地区水源的污染。

1.4噪声污染

如果公路工程施工地点靠近居民区,施工过程中各种机械和工具所发出的声音就会对居民的正常生活、工作和休息产生干扰,形成噪声污染。同时,公路工程中的加工作业,如基料拌合等,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噪声污染。

2、加强公路工程施工环保管理的具体措施

2.1水土流失的防治

为了减小公路工程施工对地表的破坏和避免水土流失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地面开挖时要结合施工地点原有的地形地设置公路边坡的坡度,尽量避免严重破坏原有的地形;二)地面开挖过程中要注意设置排水系统,尤其是在雨季施工时要及时排水,防止雨水冲刷带走大量泥土而冲蚀边坡;三)尽量保护施工地点原有植被,弃土、沙石等的填埋不得掩盖原有的植物,完成开挖工作后应尽快实施绿化,防治因地表造成的严重水土流失。

2.2空气污染的防治

为了减轻公路工程施工造成的空气污染,应采取以下措施:一)在进行公路工程材料运输,如对石灰、沙砾、沥青等材料的运输过程中,不能超载,运输车辆运送完毕离开施工地点时应进行认真的清理后再离开,防止运输车辆上遗留的施工材料在车辆返回时形成扬尘;二)应尽量在室内存放各种施工材料,如果条件不允许室内存放,也应该做好遮盖工作,防止材料在空气中而形成粉尘;三)施工现场应经常洒水,减少粉尘,在进行材料装卸、基料拌合等工作时还可安装除尘装置来减少扬尘。

2.3水污染的防治

为了防止公路工程施工对自然水体和地下水造成严重的污染,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施工材料、施工工具等不得乱堆乱放,弃土、沙石等也不得随意堆放,以免进入河道、湖泊等自然水体中,造成淤积,影响水质;二)清洗施工机械、施工工具的废水,以及施工队伍的生活废水,经过必要处理,去除有害物质尤其是油污后才可排入排水管道,含有混凝土、沙石、泥土等的废水要经过沉降后才可排入排水管道,以防造成淤积和阻塞。

2.4噪声污染的防治

为了减轻施工引起的噪声污染对周边居民的影响,应采取以下措施:一)尽量避免夜间作业,如必须夜间作业需取得周围居民的谅解;二)尽量避免在施工现场进行拌合等加工工作,减少现场加工带来的噪音。

3、公路工程施工中环保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要高度重视和严格管理公路工程施工阶段的环保控制,建设单位要在公路的施工阶段大力组织开展环境监测工作,在监理工程师的配合和协作下,结合环境保护设计的要求,对施工单位的施工活动进行具体的指导和监督,确保施工计划、进度、环保投资使用、环保施工质量等等达到标准的要求,在施工活动中切实加强对周围环境的保护。

3.1科学设置监督机构

工程施工建设单位要在环保行政职能部门的配合指导下,成立相应的环境保护管理办公室。其职能是负责对施工单位施工阶段的环境保护,并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监督和整改环保的措施和操作中的不利部分并提出意见。

3.2施工期间注意环保监测

在工程施工的进行中,环保行政职能部门要实时监测水土流失、水质污染、噪音污染、大气污染、景观破坏等的实际情况,检测中发现的超标、破坏环保的情况要在最快的时间内通知施工单位制定相应的补救措施,进行彻底的整改,有令不行者要严肃追究其法律责任。

3.3充分发挥监理工程师的监督作用

监理工程师在环保管理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们具体工作内容是负责合同、质量、进度、建设资金方面的管理,对施工单位的环保工作的具体情况进行严格的监督,对工程设计中破坏环保的各种工程隐患进行监督和检查;对环境严重破坏和污染的施工,要依据相关环保法规、政策规定加以严格控制。

总结

总而言之,公路工程的施工对周边环境造成的破坏和污染几乎是必然的,如果不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的环保管理措施,将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水体污染、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因而,公路工程施工中的环保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环保管理应贯穿于工程施工的始终,从公路设计、材料管理、施工作业等各个方面共同入手,只有这样才能将环保管理工作落实到公路工程施工的每个环节、每道工序中,不但要使公路工程的施工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也要将公路工程对周边环境带来的破坏尽量减小,确保公路施工与环境保护互为制约、互相促进。

参考文献

[1]闻波.公路工程施工与环境保护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29):89.

[2]黄雷雷、曹文斌、段小恋.公路工程施工中环保工作探讨[J].职业圈,2007(20):72.

噪声监测毕业设计总结篇5

关键词:振动噪声;信号;相关性分析;四路循环采集;变频器

中图分类号:TU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8-0012-02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数据采集系统也在迅速地得到应用。如果机床中的零件出现了故障,像磨损断裂等情况就可以通过采集过来的波形与以前的波形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哪个阶段出现了故障。

一、AMPCI9102插卡

AMPCI-9102板是PCI总线通用数据采集控制板,该板可直接插入具备PCI插槽的工控机或个人微机,构成模拟量电压信号、数字量电压信号采集、监视输入和模拟量电压信号输出、数字量电压信号输出及计数定时系统。

AMPCI-9102板为用户提供了单端16路/双端8路模拟量数据采集输入通道,模拟量输入通道具有程控放大功能,4路12Bit模拟量电压信号输出,16BitTTL数字量输入和16BitTTL数字量输出,配接AMPCD821光隔端子板实现光隔I/O,可直接驱动继电器,6路16位计数定时通道(二片82C54),基准时钟8M,可构成脉冲计数、频率测量、脉冲信号发生器等电路。

二、传感放大电路的设计

在数据采集系统中,被测量的物理量经过传感器变成模拟电信号,往往是很微弱的微伏级信号(例如热电偶的输出信号),需要用放大器加以放大。在这次的毕业设计中用到的放大器是UA741放大器。如图1和图2所示:

三、数据采集与处理

“数据采集”是指将温度压、压力、流量、位移等模拟量采集、转换成数字量后,再由计算机进行存储、处理、显示或打印的过程。相应的系统称为数据采集系统。在对声音进行采集时,选择四路循环采集。

步骤:用鼠标点击:“采集通道“菜单里的“通道1”,在文本框1中显示采集到的数据,在“数据分析区”中实时显示出噪声波形图来。界面如图3所示:

在将采集到的数据先保存到文件里,在分析信号相关性的时候,通过打开文件进行分析。点击“文件”菜单中的“保存”在子菜单中选择“保存通道1”,系统会出弹出“另存为”的对话框,输入要保存文件的名字,点击“确定”。

四、硬件接线分析

1.将插卡接线端子的D/A1转换通道输出引脚接变频器端子3,D/A1转换器的地与变频器2和4端子同时相连接,将插卡接线端子的1、2、3、4分别接声音放大电路的四个输出端子。同时将放大电路的的电源接在+5V上。将变频器中的端子5和8相连接(手动调试不要相连)。

把硬件接好线后,打开变频器。此时快速的设置MM420中的参数,快速设置框步骤见表1:

打开计算机vb编程软件,运行微机中的驱动程序,在向程序界面中输入一个数值比如是在增加转速的文本框中,实现电机启动。运行vb,进行噪声采集,并绘出波形,保存数据画出相关函数波形,并分析相关性。

五、数据的相关分析

假如X(t)是采集到的一个样本记录,X(t+τ)是时移τ后的的样本。得出它们有相同的均值和标准差,可以说明是同一个声源,如果不是就可以辨别出各个声源了,因为各个的声源的频率是不同的。如果是电机在运转时的噪声波形则说明电机是没有什么故障的,前提是和没有故障的时候作比较的。

在图7、图8、图9中可以看出:

在对自相关函数图分析的时候,可以看出t0是值最大,等于该信号的均方值。当t∞时它们之间就没有联系了。自相关函数是区别信号类型的有效手段。只要信号中含有周期成分,其自相关函数在t很大的时候都不会衰减并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否则自相关函数就会趋于近于0。

六、结语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应用采集系统可对生产现场的工艺参数进行采集、监视和记录,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提供信息和手段。在科研中,应用数据采集系统可以获得大量的动态信息,是研究瞬间物理过程的有利工具,也是获得科学奥秘的重要手段之一。总之,不论在哪个应用领域中,数据采集与处理越及时,工作效率就越高,取得的经济效益就越大。

参考文献

[1]杨龙兴.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实验指导书[M].2006.

[2]牛又奇.VisualBasic程序设计教程[M].苏州大学出版社,2004.

[3]JohnCkack,Craig,JefWebb.VisualBasic6.0程序开发环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4]编程高手工作室.VisualBasic编程高手[M].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1.

[5]王茁,张波.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噪声监测毕业设计总结篇6

关键词:环境监测综合实验实验操作技能教学研究

随着工业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之所产生的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已经到了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的地步。我们人类要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必须大力发展环境科学。在环境科学中环境监测是其中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环境化学、环境物理学、环境地学、环境工程学、环境医学、环境管理学、环境经济学以及环境法学等所有其它环境科学的分支学科,都需要依赖环境监测的结果去了解、评价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之上,才能进行各项研究和制订有关环境资源的管理、利用等法律、法规[1]。因此环境监测是高等学校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等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通过环境监测能及时、准确、全面的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规划、环境评价、环境治理和环境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而环境监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课时分配基本上是1:1,足见实验课的重要性,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的学生,毕业后才能在环境保护工作中获得能准确反应环境质量的第一手数据和资料,为环境科学和环境保护服务。环境监测实验课内容涵盖了水、气、固体废物、生物、噪声、放射性等监测内容。同时强调综合性、设计型实验的开展。但因种种客观原因,在我院的环境监测实验教学中,虽然分别开出了一些水、气、固、噪声等的单一监测实验,但是能够涵盖水、气、固等综合性的环境监测实验较少开展。使我院本专业的学生,相当缺乏综合实验技能的训练,因而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院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率。

一、环境监测综合实验要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之上

实验教学是获取新知识的源泉;是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键;是训练技能、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在高等教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环境监测实验是环境科学与工程及相关专业必开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它实用性强,涉及的知识面宽,如化学分析、仪器分析、物理测试和生物测试等,操作要求严格,实验现象复杂多变,实验数据处理量大,对数据精密度、准确度要求高,同时影响实验成败的因素多:如环境条件的变化、仪器的精密度和稳定性、试剂的纯度和处理方法、操作者的基本技能和对实验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等。而涵盖了水、气、固、噪声等内容的环境监测综合实验,还涉及到采样点的布设、采样、样品的运输、保存和预处理、干扰的消除、多组分的同时测定或分别测定等多方面的知识。因此,要顺利完成环境监测综合实验,达到综合实验预期的目的,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操作技能,基本操作技能是综合性实验的基石。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能的获取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相关理论课程的教学,二是适量开设基础验证性实验。开设环境监测实验教材中所规定的一些基础验证性实验,是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主要途径。大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但知识结构不完整,能力结构不完善[3],实验能力的培养和操作技能的熟练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在进行基础性实验教学时,教师一定要严把预习关,不允许未做任何准备而进行实验室。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切实加强实验操作的规范训练,随时纠正学生的不当操作,也应敦促学生保持实验台面整洁有序等标准化的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打下扎实的操作基本功。在此基础性上再安排一些提高性选做实验,如改变水中单一组分的处理与测试实验,而模拟废水中存在多种干扰物时的抗干扰处理与测试的设计实验[4]。并使所选实验内容与相关理论课内容密切结合、配套。通过这些提高性实验的教学,不仅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学生历经了上述基础验证性实验和提高性选做实验的训练后,基本具备了实施环境监测综合实验的能力。如此进行多层次教学,逐步形成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基本到前沿、由接受知识型向创造型的过渡,就能达到环境监测综合实验的预期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环境监测综合实验的内容要具有综合性、代表性和实用性

要通过环境监测综合实验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综合实践能力、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独立承担环境监测任务,更好地服务于环境保护和环境科学,环境监测综合实验的内容就应该具有涵盖水、气、固、生物、噪声等内容的综合性特点。除此之外,环境监测综合实验的内容还应结合本地区的实际环境情况和工业结构特点,使其具有代表性和实用性。这样的实验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不仅能大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还能为本地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可谓一举两得。基于上述设置综合实验的理念以及黄石市的具体情况确定我院环境监测综合实验的内容为:

(一)湖北师范学院校园环境质量监测

(二)青山湖和南湖的水质监测

(三)华新水泥厂空气质量监测

(四)大冶某镇的土壤质量监测

(五)西赛山垃圾填埋场环境质量监测

(六)黄石市区噪声监测

转贴于

三、环境监测综合实验应与科研课题及横向项目相结合

大学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方法,而且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素养和科学作风[5]。环境监测综合实验的教学与环境工程专业教师的科研课题及横向项目相结合,能大大地提高本专业学生的科学研究意识和科学素养。我们环境工程教研室的教师,除了正常教学之外,还承接了一些科研课题和横向项目。如对实验教学仪器的研制、对外进行监测、污水控制项目、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等。为了将环境监测综合实验与科研项目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老师的引导下,本专业的学生自愿组成各种兴趣小组,如监测兴趣小组、评价兴趣小组等等,分别参加不同的科研项目。这种以综合实验教学为基础开展科学研究,以研究为方向促进实验教学,不仅能提高综合实验教学的新颖度,还能紧跟社会发展及科技发展的步伐。这些研究题目,可以逐渐地渗透到综合性实验中去,向学生提出合适的题目和要求。学生从查阅资料、确定方案、配置仪器、拟定步骤,到进行实验,分析结果、撰写报告等,模拟科学实验全过程。学生将从中学到科学研究的工作方法,养成以科学的眼光观察事物和进行学习的习惯,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就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四、开放性实验教学是开设环境监测综合实验的保障

开放性实验教学是进行环境综合实验的基础和保障。多年来实验教学一直沿用“封闭式”教学模式,实验时间一刀切,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效果相对受到限制,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易得到发挥,因此开放式实验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环境监测课既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又是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处置、环境影响评价等专业课程的基础,这些专业课实验内容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例如水控实验与环境监测实验的配合,污水混凝实验中不同混凝剂处理效果的验证,需要测试进水和出水中BOD5、COD、SS等项目的变化,这些项目的分析又是环境监测实验的重要内容,因此两者结合起来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实验时间、提高实验效果,而且还能增强学生的综合操作技能,以及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要开设环境监测综合实验,以及将此综合实验与环境工程其它专业课实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提高学生地综合素质,适应社会地需求,教学时间和实验室的开放,便成了当务之急。

总之,在环境工程专业开设环境监测综合实验,能提高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综合操作技能,能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能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独立承担环境监测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能有效地缩短本专业学生的社会适应期。参考文献:

[1]奚旦立、孙裕生、刘绣英.环境监测(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2]张琳、肖玫、胡将军,等.环境监测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4,(5):3.

[3]刘菲.在环境监测实验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J].现代情报,2002,(10):56.

【噪声监测毕业设计总结(6篇) 】相关文章:

小学学校工作总结范文(整理5篇) 2024-06-19

季度工作总结范文(整理4篇) 2024-06-11

转正工作总结范文(整理10篇) 2024-05-21

数学教研组教学总结范文(整理10篇) 2024-05-20

幼儿园大班的工作总结范文(整理4篇 2024-05-15

班主任家访工作总结范文(整理4篇) 2024-05-15

慢病工作总结范文(整理7篇) 2024-04-28

噪声污染调查报告(6篇) 2024-06-20

噪声监测毕业设计总结(6篇) 2024-06-20

废旧物资处理(6篇) 2024-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