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废水主要处理方法(6篇)

时间:2024-06-23 来源:

电镀废水主要处理方法篇1

关键词:电镀水;处理技术;化学沉淀;物理法

中图分类号:V444.3+7文献标识码:A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水资源的供应,同时,水也是使社会发展受到严重限制的一种因素。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工业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的用水量也在不断地攀升,不达标的污水和废水的大量排放给水源和环境带来很大的压力,也造成了水质的严重恶化和水资源的短缺,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也因此而导致[1]。所以,污水处理技术的高效与经济就会显得日益重要,这对于水环境的恢复和污染的回用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电镀废水的来源

电镀废水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在电镀生产的过程中用清水冲洗镀件的废水、镀件酸洗废水、镀液过滤水、刷洗极板以及地坪所产生的废水、钝化废水、由于管理或者操作不当生产的废水,此外,在废水处理过程中化验室所排放的水或者自用水的排放。电镀液的性质以及化学清洗液的性质直接决定了电镀水的性质,通常按其性质可以分为六类:含铬废水;含镍废水;含氰废水;混排废水;前处理废水及综合废水。各种金属离子是废水中最主要的污染物质,其次是有机物、氨氮和总磷[2]。

2电镀废水常规处理技术

2.1化学沉淀法

第一,氢氧化物沉降法。当碱加入含重金属废水中时,其中的金属阳离子以氢氧化物或盐的形态沉淀析出,进而可以分离出来。该种方法常用的沉淀剂有:苛性钠、石灰以及碳酸钠等,其操作简单、价格低廉而且来源广。第二,硫化物沉淀法。硫化物沉淀剂能够使电镀废水中存在的重金属离子和沉淀剂发生反应形成硫化物沉淀,达到分离的目的。

2.2氧化还原法

通过化学氧化法进行电镀废水的处理,其主要的目的是处理电镀废水中的氰,通过把氢根离子氧化成氢氧根离子而去除。通常情况下所使用的氧化剂有:过氧化氢、氯系列氧化剂、臭氧以及氧气等[3]。其中,应用十分广泛的是碱性氯化法除氰,该种方法是在碱性的条件下,利用氯氧化剂把废水中的氢根离子氧化成最终产物为氮气和二氧化碳,该种方法能够彻底解决电镀废水中存在的氰化物的污染问题。而还原法可以将六价的铬还原成三价的铬。因为六价铬的毒性高出三价铬的毒性大约100倍,通常的做法是先借助还原剂把电镀水中六价的铬还原成三价铬,然后再通过沉降法把三价铬给去除掉。一般的还原剂有:亚硫酸盐、铁屑、硫酸亚铁等。

2.3Fenton氧化法

由于电镀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化学物质,其中有部分化学物质会与废水中的重金属形成络合物,用普通的化学沉淀工艺达不到处理效果。必须先氧化破络,后再进行沉淀分离。目前常用的工艺是Fenton氧化法。Fenton氧化法是利用催化剂或光电化学作用,通过双氧水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OH)处理络合物的技术。而Fe-Fenton氧化法是使H2O2在Fe2+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产生?OH,其氧化电位达到2.8V,它通过电子转移等途径将有机物氧化分解成小分子。同时,Fe2+被氧化成Fe3+产生混凝沉淀,去除大量金属络合物和有机物。

2.4离子交换法

该种方法是通过交换剂自己所带的能够进行自由移动的离子可以与废水中需要处理的离子进行交换,因此现实废水净化的目的。离子交换剂具有交换和吸附两种作用,通过对待交换离子的吸附而进行交换。该种方法还可以对电镀废水中的铜、铬、镍等离子进行交换去除。

3电镀废水处理新技术

3.1高效生物法

生物法进行电镀废水处理是借助人工养殖的复合功能菌来实现的。该种菌的作用有:络合作用、酶的催化转化作用、静电吸附作用、共沉淀作用、凝絮作用以及PH值的缓冲作用等。基本原理是:功能菌首先把电镀废水中的六价铬还原成三价铬,然后菌体把铜、铅、镍、锌、铬吸附在一起进行络合成团,使重金属离子经过沉淀后形成污泥,通过固液分离的方法进行去除。改种方法的适用性十分的强,而且设备简单,费用低,也不产生二次污染,其应用前景很广泛,该种方法存在的不足就是功能菌的繁殖速度太慢,而且效率不高。不过生物技术是一种彻底的、十分环保的废水净化技术,通过不断的研究,终将发挥更大的作用[4]。

3.2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工作原理是:借助膜的选择透过,来对废水中存在的部分成分进行分离。该种技术不仅没有二次污染、分离效率高,而且可以对重金属进行回收。因此该技术很有发展前途。电镀废水中应用到的膜技术有:超滤、电渗析、纳滤等。通过这三种方法进行除镍处理,截留率能够达到99%以上,经过处理后的重金属膜浓液可以达到回收利用的标准。同时该种方法对铬和铜的处理效果也十分有效。

3.3溶液萃取法

溶液萃取法的基本原理是:把不溶于水,但是可以溶解水中某种特定物质的溶剂加入到废水中,经过一段时间,使溶质能够在溶剂内充分的溶解,这样就可以将该种有毒物质从废水中分离出去,同时也可以对金属进行回收。该种方法主要包括三种工序:混合、分离、回收[5]。该种方法是液-液接触,在保障分离效果的同时,又能连续性操作。溶液萃取法处理废水的重点和难点就是溶液萃取剂的选择,由于溶剂的再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并且在萃取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流失,这些缺点限制了该种方法的使用范围。

4电镀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随着环保要求不断提高和电镀工业发展迅速,我国电镀废水处理技术由闭路循环、工艺改革以及回收利用向综合防治的方向逐渐发展,我国目前已经进入到了总量控制和回收利用的阶段。自动控制与多元化组合方式相结合现实资源回用的废水处理技术将成为净化电镀废水发展的主流[6]。研发出具有节能、高效、环保、节能的处理技术,将是电镀废水处理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研究的主要内容。在对电镀废水进行处理的同时,也应该从源头上对其进行控制。从行业发展的整体效益和发展趋势来看,该行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控污染的源头。第一,推广循环经济,进行清洁生产。通过对提高电镀资源、电镀物质的循环利用率和转化率,可以大幅度的减少重金属污染物的产生,在电镀行业生产的过程中实行全过程的分布智能控制、与此同时,结合综合治理废水,从而实现电镀废水的零排放。第二,实行综合一体化技术,由于重金属会因为不同的工艺和行业有所差别,通过发展综合的多处理技术,使其在实践中应用,可以提高处理效果。

结束语

通过对过去常用和目前新兴的电镀废水处理工艺的介绍,指明了未来电镀废水处理技术的研发方向和前景,虽然每种方法都有其优势,在实践中应该重点研究有效的组合工艺,以提高处理效果。通过不断的深化新技术,提高水质净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文星.电镀废水处理技术研究现状及趋势[J].电镀与精饰,2011,33(5):42-46.

[2]曾武.电镀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发展[J].广东化工,2011,38(4):173-174,146.

[3]胡翔,陈建峰,李春喜等.电镀废水处理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J].新技术新工艺,2008,(12):5-10.

[4]黄其祥,胡衍华,徐凑友等.电镀废水处理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J].广东化工,2010,37(4):128-130.

电镀废水主要处理方法篇2

关键词:含铬废水处理还原

通过查资料,电镀工业含铬废水的处理最常用的方法有还原法、电解法,工艺成熟,运行效果好。但是近来又有很多其他的方法被研究出来,综合比较会发现这些方法也各有优缺点。作为新方法,他们自有借鉴之处。

现将所查到的资料综合总结如下:

一、还原沉淀法

化学还原法是利用硫酸亚铁、亚硫酸盐、二氧化硫等还原剂将废水中六价铬还原成三价铬离子,加碱调整ph值,使三价铬形成氢氧化铬沉淀除去。这种方法设备投资和运行费用低,主要用于间歇处理。

常用处理工艺为在第一反应池中先将废水用硫酸调ph值至2~3,再加入还原剂,在下一个反应池中用naoh或ca(oh)2调ph值至7~8,生成cr(oh)3沉淀,再加混凝剂,使cr(oh)3沉淀除去。改良的工艺为在第一反应池中直接投加硫酸亚铁,用naoh或ca(oh)2调ph值至7~8,生成cr(oh)3沉淀,再加混凝剂,使cr(oh)3沉淀除去。使用该技术后,含铬废水日处理量为1000m3,废水中铬含量为10mg/l.该技术适用于含铬工业废水处理。

在一些报道中也有提到利用聚合氯化铝铁处理电镀含铬废水。聚合氯化铝铁兼有传统絮凝剂pac,pfc的优点,形成的絮凝体大而重,沉降速度快。其出水色度比聚合氯化铁好,除浊效果和絮凝体沉降性能又优于聚合氯化铝。具体报道内容附于文后。

二、电解法沉淀过滤

1.工艺流程概况

电镀含铬废水首先经过格栅去除较大颗粒的悬浮物后自流至调节池,均衡水量水质,然后由泵提升至电解槽电解,在电解过程中阳极铁板溶解成亚铁离子,在酸性条件下亚铁离子将六价铬离子还原成三价铬离子,同时由于阴极板上析出氢气,使废水ph值逐步上升,最后呈中性。此时cr3+、fe3+都以氢氧化物沉淀析出,电解后的出水首先经过初沉池,然后连续通过(废水自上而下)两级沉淀过滤池。一级过滤池内有填料:木炭、焦炭、炉渣;二级过滤池内有填料:无烟煤、石英砂。污水中沉淀物由过滤池填料过滤、吸附,出水流入排水检查井。而后通过泵进入循环水池作为冷却用水。过滤用的木炭、焦炭、无烟煤、炉渣定期收集在锅炉房掺烧。

2.主要设备

调节池1座;初沉池1座、沉淀过滤池2座;循环水池1座;电源控制柜、电解槽、电解电源、电解电压1套;水泵5台。

3.结果与分析

某电镀厂电镀废水处理设备在正常工况条件下,间隔不同的时间多次取样,。

电镀含铬废水采用电解法沉淀过滤工艺处理后全部回用,过滤池内填料定期集中于锅炉房掺烧,达到了综合治理电镀含铬废水的目的。

该处理技术虽然运行可靠,操作简单,但应注意几个方面:

a)需要定期更换极板;

b)在一定的酸性介质中,氢氧化铬有被重新溶解的可能;

c)沉淀过滤池内的填料必须定期处理,焚烧彻底,否则会引起二次污染。由此可见,对处理设施加强管理非常重要。

4.结论

1)该处理工艺对电镀含铬废水治理彻底,过滤池内填料定期统一处理,不会引起二次污染;处理后清水全部回用,可节省水资源,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2)该工艺投资较小,技术成熟,运行稳定可靠,操作方便,易于管理,适应于不同规模的电镀生产企业。

三、其他国内外含铬废水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

1.1生物法

生物法治理含铬废水,国内外都是近年来开始的。生物法是治理电镀废水的高新生物技术,适用于大、中、小型电镀厂的废水处理,具有重大的实用价值,易于推广。国内外对srb菌(硫酸盐还原菌)[1]、sr系列复合功能菌[2]、sr复合能菌[3]、脱硫孤菌[4]、脱色杆菌(bac.dechromaticans)、生枝动胶菌(zoolocaramigera)[5]、酵母菌[6]、含糊假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7]、乳链球菌、阴沟肠杆菌、铬酸盐还原菌[8]等进行研究,从过去的单一菌种到现在多菌种的联合使用,使废水的处理从此走向清洁、无污染的处理道路。将电镀废水与其它工业废弃物及人类粪便一起混合,用石灰作为凝结剂,然后进行化学—凝结—沉积处理。研究表明,与活性的淤泥混合的生物处理方法,能除去cr6+和cr3+,no3氧化成no3-.已用于埃及轻型车辆公司的含铬废水的处理[9].

生物法处理电镀废水技术,是依靠人工培养的功能菌,它具有静电吸附作用、酶的催化转化作用、络合作用、絮凝作用、包藏共沉淀作用和对ph值的缓冲作用。该法操作简单,设备安全可靠,排放水用于培菌及其它使用;并且污泥量少,污泥中金属回收利用;实现了清洁生产、无污水和废渣排放。投资少,能耗低,运行费用少。

1.2膜分离法

膜分离法以选择性透过膜为分离介质,当膜两侧存在某种推动力(如压力差、浓度差、电位差等)时,原料侧组分选择性透过膜,以达到分离、除去有害组分的目的。目前,工业上应用的较为成熟的工艺为电渗析、反渗透、超滤、液膜。别的方法如膜生物反应器、微滤等尚处于基础理论研究阶段,尚未进行工业应用。电渗析法是在直流电场作用下,以电位差为推动力,利用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从而使废水得到净化。反渗透法是在一定的外加压力下,通过溶剂的扩散,从而实现分离。超滤法也是在静压差推动下进行溶质分离的膜过程。液膜包括无载体液膜、有载体液膜、含浸型液膜等。液膜分散于电镀废水时,流动载体在膜外相界面有选择地络合重金属离子,然后在液膜内扩散,在膜内界面上解络,重金属离子进入膜内相得到富集,流动载体返回膜外相界面,如此过程不断进行,废水得到净化。膜分离法的优点:能量转化率高,装置简单,操作容易,易控制、分离效率高。但投资大,运行费用高,薄膜的寿命短。主要用于回收附加值高的物质,如金等。

电镀工业漂洗水的回收是电渗析在废液处理方面的主要应用,水和金属离子可达到全部循环利用,整个过程可在高温和更广的ph值条件下运行,且回收液浓度可大大提高,缺点为仅能用于回收离子组分。液膜法处理含铬废水,离子载体为tbp(磷酸三丁酯),span80为膜稳定剂,工艺操作方便,设备简单,原料价廉易得。也有选用非离子载体,如中性胺,常用alanmine336(三辛胺),用2%span80作表面活性剂,选用六氯代1,3-丁二烯(19%)和聚丁二烯(74%)的混合物作溶剂,分离过程分为:萃取、反萃等步骤[10,11].近来,微滤也有用于处理含重金属废水,可去除金属电镀等工业废水中有毒的重金属如镉、铬等[12,13].

1.3黄原酸酯法

70年代,美国研制成新型不溶重金属离子去除剂isx[14~16],使用方便,水处理费用低。isx不仅能脱除多种重金属离子,而且在酸性条件下能将cr6+还原为cr3+,但稳定性差。不溶性淀粉黄原酸酯[17]脱除铬的效果好,脱除率>99%,残渣稳定,不会引起二次污染。钟长庚[18,19]等人用稻草代替淀粉制成稻草黄原酸酯,处理含铬废水,铬的脱除率高,很容易达到排放标准。研究者认为稻草黄原酸酯脱除铬是黄原酸铬盐、氢氧化铬通过沉淀、吸附几种过程共同起作用,但黄原酸铬盐起主要作用。此法成本低,反应迅速,操作简单,无二次污染。

1.4光催化法[20,21]

光催化法是近年来在处理水中污染物方面迅速发展起来的新方法,特别是利用半导体作催化剂处理水中有机污染物方面已有许多报道。以半导体氧化物(zno/tio2)为催化剂,利用太阳光光源对电镀含铬废水加以处理,经90min太阳光照(1182.5w/m2),使六价铬还原成三价铬,再以氢氧化铬形式除去三价铬,铬的去除率达99%以上。

1.5槽边循环化学漂洗

这一技术由美国erg/lancy公司和英国的effluenttreatmentlancy公司开发,故也叫lancy法。它是在电镀生产线后设回收槽、化学循环漂洗槽及水循环漂洗槽各一个,处理槽设在车间外面。镀件在化学循环漂洗槽中经低浓度的还原剂(亚硫酸氢钠或水合肼)漂洗,使90%的带出液被还原,然后镀件进入水漂洗槽,而化学漂洗后的溶液则连续流回处理槽,不断循环。加碱沉淀系在处理槽中进行,它的排泥周期很长[22].广州电器科学研究所开发了分别适用于各种电镀废水的三大类体系的槽边循环化学漂洗处理工艺,水回用率高达95%、具有投药少、污泥少且纯度高等优点。有时,用槽边循环和车间循环相结合[23].

1.6水泥基固化法处理中和废渣[24]

对于暂时无法处理的有毒废物,可以采用固化技术,将有害的危险物转变为非危险物的最终处置办法。这样,可避免废渣的有毒离子在自然条件下再次进入水体或土壤中,造成二次污染。当然,这样处理后的水泥固化块中的六价铬的浸出率是很低的。

2、电镀含铬废液及污泥的综合利用

由于电镀含铬老化废液有害物质含量高,成分复杂,在综合利用之前应对各种废液进行单独和分类处理。对于镀锌钝化液、铜钝化液及含磷酸的铝电解抛光液均用酸碱调节ph;对于阴离子交换树脂,只需将它变为na2cro4即可。

2.1利用铬污泥生产红矾钠[25]

在高温碱性条件介质na2cro4中三价铬可被空气氧化为na2cr2o7,同时污泥中所含的铁、锌等转化为相应的可溶盐nafeo2、na2zno2.用水浸取碱熔体时,大部分铁分解为fe(oh)3沉淀而除去。将滤液酸化至ph<4,na2cro4即转变为na2cr2o7,利用na2so4与na2cr2o7溶解度差异,分别结晶析出。采用高温碱性氧化铬污泥制红矾钠的条件是n(na2co3)∶n(cr2o3)=3.0∶1.0,温度780℃,时间2.5h,铬的转化率在85%以上。

2.2生产铬黄[26]

利用纯碱作沉淀剂去除电镀废液中的杂质金属离子,再利用净化后的电镀废液替代部分红矾钠生产铅铬黄。电镀液加入na2co3饱和液后,调整ph至8.5~9.5.进行过滤,滤液备用。在碱性条件下将滤渣中的cr3+用h2o2氧化为cr6+,再经过滤,滤液与上述滤液混合。将滤液与硝酸铅溶液和助剂,在50~60℃反应1h,然后经过滤、水洗,洗去氯根、硫酸根以及其它部分可溶性杂质,再经干燥粉碎即得成品铅铬黄。利用电镀废液生产铅铬黄,不仅解决了污染问题,而且使电镀废液中的铬得到了回收利用。据估算,按年处理电镀废液200t,年平均回收18t红矾钠,可实现年创收4万余元。效益可观。

2.3生产液体铬鞣剂及皮革鞣剂碱式硫酸铬[27,28]

含铬废液先用氢氧化钠去除金属离子杂质,控制ph=5.5~6.0,然后过滤,滤液待用,污泥用铁氧体无害化处理。然后,在滤液中投加还原剂葡萄糖,使na2cr2o7还原为cr(oh)so4,在100℃条件下,进一步聚合,当碱度为40%时,分子式为4cr(oh)3.3cr2(so4)3,即为铬鞣剂。河北省无极县某皮革厂就是利用电镀含铬废水生产液体铬鞣剂。按每天生产5t液体铬鞣剂,每天可得利润为6000余元。可见利用含铬废液生产铬鞣剂的经济效益是十分显著的。另外,可将含铬的污泥与碳粉混合,在高温下煅烧,从而可制得金属铬[29].因为含铬污泥是电镀车间污泥的主要品种,根据电镀处理方法不同,污泥的回收利用也不同[30].电解法污泥:

(1)做中温变换催化剂的原料;

(2)做铁铬红颜料的原料。

化学法的污泥:

(1)回收氢氧化铬;

(2)回收三氧化二铬抛光膏。铁氧体污泥做磁性材料的原料等等。

电镀废水主要处理方法篇3

[关键词]重金属工业污染离子交换电解吸附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崇尚工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这种理念已不断渗透到各学科之中,在治理污染技术的开发上也应该寻求这种绿色产业。充分发挥自然界的天然自净化功能,是在污染治理与环境修复领域开发绿色环保技术的体现,更是完整地利用天然自净化功能的反应。本文阐述了重金属的危害、来源及其存在形式,并重点论述了处理重金属污染物的方法。

二、废水中重金属污染物的来源

1.铅的来源。铅常被用作原料应用于蓄电池、电镀、颜料、橡胶、农药、燃料等制造业。铅板制作工艺中排放的酸性废水(ph<3=铅浓度最高,电镀废液产生的废水铅浓度也很高。

2.镉的来源。镉是一种灰白色的金属,自然界中主要以二价形式存在。镉电镀可以为钢、铁等提供一种抗腐蚀性的保护层,具有吸附性好且镀层均匀光洁等特点,因此工业上90%的福用于电镀、颜料、塑料稳定剂、合金及电池等行业,含镉废水的来源还包括金属矿山的采选、冶炼、电解、农药、医药、电镀、纺织印染等行业的生产过程中。

3.镍的来源。废水中镍的来源废水中的镍主要以二价离子存在,比如硫酸镍、硝酸镍以及与许多无机和有机络合物生成的镍盐。含镍废水的工业来源很多,其中主要是电镀业,此外,采矿、冶金、石油化工、纺织等工业,以及钢铁厂、印刷等行业排放的废水中也含有镍。

4.银的来源。常见银盐中唯一可溶的是硝酸银,也是废水中含银的主要成分。硝酸银广泛应用于无线电、化工、机器制造、陶瓷、照相、电镀以及油墨制造等行业,含银废水的主要来源是电镀业和照相业。

三、重金属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存在形式

重金属污染物在大气、水、沉积物、土壤、植物等体系中均有分布,在不同体系中的存在形式不同。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形式、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是由于使用污泥和污水灌溉造成的,污水中工业废水占60%~80%,且成分复杂,都不同程度含有生物难以降解的重金属。

1.重金属在水中的存在形式。近年来,中科院等对长江水环境中重金属的背景值进行了较深入的考察,结果表明河水中大部分元素主要以悬浮颗粒态存在,而溶解部分的重金属浓度较低,并且总量越是偏高的元素,以悬浮颗粒态存在的比例也越高。这一特征与区域条件有密切联系,当地理风化强烈时,悬浮质含量直接影响水环境中元素浓度分布。同时,化学风化微弱使元素难以释放,河水碱性偏低更使溶解态重金属浓度偏低。

2.重金属在沉积物中的存在形式。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水环境的重金属,绝大部分随物理、化学、生物及物理化学作用的进行,迅速转移到沉积物中或通过悬浮物转移到沉积物中。沉积物中重金属赋存状态及特征为:pb主要趋向于同fe/mn水合氧化物、碳酸盐相结合,cu主要形成残渣相和有机质相,而zn易同fe/mn水合氧化物、碳酸盐相结合;pb、zn以非残渣相为主要成分,cu以残渣相为主要成分。

四、常用的重金属废水处理方法

重金属废水处理的方法有很多,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使溶解性的重金属转变为不溶或者难溶的金属化合物,从而将其从水中除去。另一类是在不改变重金属化学形态的情况下进行浓缩分离,例如反渗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蒸发浓缩法等。

1.氢氧化物沉淀法。该方法是通过向重金属废水投加碱性沉淀剂(如石灰乳、碳酸钠液碱等),使金属离子与轻基反应,生成难溶的金属氢氧化物沉淀,从而予以分离的方法。

2.硫化物沉淀法。该方法是通过向废水中投加硫化剂,使金属离子与硫化物反应,生成难溶的金属硫化物沉淀从而得以分离的方法。硫化剂可采用硫化钠、硫化氢或硫化亚铁等。此法的优点是生成的金属硫化物的溶解度比金属氢氧化物的溶解度小,处理效果比氢氧化物沉淀更好,而且残渣量少,含水率低,便于回收有用金属。缺点是硫化物价格高。

3.还原法。该方法是通过向废水中投加还原剂,使金属离子还原为金属或低价金属离子,再投加石灰使其成为金属氢氧化物沉淀从而得以分离的方法。还原法可用于铜、汞等金属离子的回收,常用于含铅废水的处理。

4.离子交换法。离子交换法是利用离于交换剂的交换基团,与废水中的金属离子进行交换反应,将金属离子置换到交换剂上予以除去的方法。用离子交换法处理重金属废水,如cu2+、zn2+、cd2+等,可以采用阳离子交换树脂;而以阴离子形式存在的金属离子络合物或酸根(hgcl2-、cr2o72等),则需用阴离子交换树脂予以除去。

5.铁氧体法。铁氧体是由铁离子、氧离子以及其它金属离子所组成的氧化物,是一种具有铁磁性的半导体。采用铁氧体法处理重金属废水是根据铁氧体的制造原理,利用铁氧体反应,把废水中的二价或三价金属离子,充填到铁氧体尖晶石的晶格中去,从而得到沉淀分离的方法。

6.电解法。电解法是利用电极与重金属离子发生电化学作用而消除其毒性的方法。按照阳极类型不同,将电解法分为电解沉淀法和回收重金属电解法两类。电解法设备简单、占地小、操作管理方便、而且可以回收有价金属。但电耗大、出水水质差、废水处理量小。

7.膜分离方法。该方法是利用一种特殊的半透膜,在外界压力的作用下,在不改变溶液中化学形态的基础上,将溶剂和溶质进行分离或浓缩的方法。膜分离法包括反渗透法、电渗析法、扩散渗折法、液膜法和超滤法等。

8.吸附法。该方法是利用吸附剂将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除去的方法。吸附法由于占地面积小、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无二次污染,特别适用于处理含低浓度金属离子的废水。

五、结语

重金属的污染问题已成为今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国内外对重金属的处理方面的研究正在全面进行中。我国也在这方面取得了瞩目的成绩。

参考文献:

[1]任高平.化学法治理铜件酸洗废水并电解回收铜[j].工业水处理,1986,(06).

[2]宋世林,赵玉娥.化学法处理含铬废水试验[j].电镀与环保,1984,(02).

电镀废水主要处理方法篇4

根据多年实践研究,纵观我国表面工程的现状和将来的发展,对于电镀行业实施清洁生产的技术进步、严谨管理、绿色通道、紧迫态势等方面发表不少相关论文,思路清晰,可操作性强。

王一夫指出,中国已加入WTO,国际贸易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工业产品、农产品和其他行业,都要按国际标准化监测办事,我国的工业和农业的产品要进入国际市场,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努力缩小差距,我国政府多次提出,中国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

电镀行业面对经济发展而带来的环境问题,必须认真贯彻第九届人大常务委员会第28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切实实施清洁生产。这是我国工业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是实现我国工业污染控制重点由末端控制向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的重大措施,并对行业生产的健康发展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2001年12月,国家环保总局召开有关专家研究讨论,首先选定电镀、啤酒、造纸三个行业,具有代表性的污染行业作为推行清洁生产评定技术标准的试点行业。

王所长身任多职:中国电镀协会老专家委员副主任、中国电镀协会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宁波电镀协会副理事长等。他数十年潜心研究、积极工作,提出了按ISO14000标准要求,努力实施电镀清洁生产绿色通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实抓紧做好。

转变观念,提高清洁生产意识

一个综合型电镀厂、电镀车间,可以说五毒俱全,在多年电镀工作岗位上,总觉得电镀厂要达到清洁生产“难”,确定电镀厂要达到清洁生产比别的行业要难,其原因电镀厂用的化工材料太复杂,有多种酸、碱、有机化工和无机化工及各种光亮剂、添加剂、表面活性剂和各种金属材料等,但考虑到环境保护和按照国际标准要求实行清洁生产,时间紧迫,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改变观念,规划好一个清洁生产的电镀厂,造就一批观念新颖,开拓性强,懂管理、懂科学、会开发的高素质人才。加强企业管理,向高新技术发展。改进电镀工艺与设备,是提高电镀质量的关键,所以不断探索改革工艺,应用新的工艺技术至关重要。电镀设备是实现新的技术工艺有效措施,在生产线上实现温度、电流等参数的测控及添加剂自动补充,进而实现自动生产,只有自动化才能真正做到清洁生产。

加强三废治理,减少排污总量。电镀行业是用水、用电大户,目前还不能离开水和电,电镀体清洗下来的电镀废水必须处理达标才能排放。不少小电镀厂仍采用常流水的清洗工序,既浪费水资源,又增大了排污量,无论是间隙式逆流漂洗,还是连续式逆流漂洗都会比常流水的情况大大减少用水量。相比之下,二槽逆流漂洗比单槽节水70%~80%,而三槽逆流串联,节水效果更好。

有些单位采用反喷淋法,起雾法代替简单逆流漂洗,更进一步减少用水量,并提高回收镀液的效果。

强化管理体制调正集中行业管理

全国电镀生产厂有三万多家,仅宁波就有600多家、实在太分散,污染源太多,不好管理,也不好处理,建议政府有关部门考虑,对规划、管理、处理、发展,全面考虑,实行集中电镀、供热、供水、供电,集中治理,节能且可大大减少污染源。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已相当突出,按ISO14000标准,以预防为主,规范从政府到企业等所有行为,达到降低资源消耗,改善环境质量的目的。

电镀实施清洁生产是防治污染的重要途径

目前电镀污染控制治理方法多种多样,首先是从源头减少污染,通过技术和管理的改进,减少排污量;其次是综合利用,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各种污染物进行回收利用,把废物变为资源;最后是把生产过程排放的废水进行净化处理,以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在电镀废水净化处理中大多数采用化学法,也就是氧化还原,酸碱中和,化学沉淀,固体分离方法。以上三种控污措施,是互有关联。但是,从经济效益和有效防治环境污染的发展来看,从源头削减更具有积极意义。电镀废水单纯的末端净化处理,不但浪费资源,消耗了能源,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也不能圆满解决电镀污染的排放对环境的危害。如果从源头削减又称为清洁生产(或清洁工艺)是防止工艺污染的根本出路。

电镀废水主要处理方法篇5

关键词:电镀废水;重金属;污染;治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F4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重金属电镀废水的来源及危害

电镀生产工艺复杂,工序繁多。含重金属废水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前处理废水。电镀中普遍采用盐酸、硫酸进行除锈、除氧化皮及浸蚀处理,工件基体重金属离子溶解在清洗液中;

电镀工艺过程中(包括化学抛光和电化学抛光)各工序清洗水。清洗水中含有重金属盐类、表面活性剂、络合物和光亮剂等。清洗废水占电镀废水的绝大部分;

废弃电镀液。长期使用的镀液,杂质不断积累,当难以去除时,不得不将一部分或全部废弃;化学镀液超过使用周期也会形成含重金属废液;

4)其他废液。包括不合格的工件退镀、镀液分析、清洗滤芯、清洗生产场地、废气治理的废液及各种设备的“跑、冒、滴、漏”造成的废水。

电镀废水中含有环保方面认定的危害重金属主要有铬、铜、镍、铅、锌及镉等。重金属在自然界中难以降解,有很强的隐蔽性和富集性。近几年,我国的重金属污染事故呈高发态势,如不进行有效处理,其危害难以估量。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一些重金属离子进入人体会使人致癌、致畸、致染色体突变,潜伏期可达数十年,一旦发病后果不堪设想,有人把重金属危害形容为“慢刀子杀人”、“生物定时炸弹”。在这种形势下电镀行业应该摆正位置,深刻认识重金属污染的危害,以高度的责任感,变“被动应付”为“主动应对”,认真采取各项措施大幅降低污染,作好重金属废水的防治工作。

2、源头预防是控制重金属污染的有效手段

根治重金属污染任重而道远。在现阶段从源头预防末端治理达标是最现实的,也是可以做到的。源头预防就是要尽量减少重金属废水的产生,或在生产过程中将重金属污染物回收处理;末端治理就是通过各种处理方法将不达标的废水处理达标并排放,预防和达标应该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不应顾此失彼。在前端预防方面,政府有关部门要严格审批电镀厂的建设地点,能不建的尽量不建,必须建的要贯彻环保“三同时”方针,认真作好环境影响评估,并监督环保设施的设计、安装和竣工验收,全面落实对重金属污染的防治措施。对已经取得电镀生产许可证的企业,要推广使用低污染甚至无污染的新工艺、新技术,减少废水的重金属浓度和排放量,要在生产线上进行科学管理,提高金属材料转化率,延长镀液寿命。在末端治理方面,要加大重金属废水治理的科技、人才和资金的投入,加速推进先进治理技术的成果转化,为电镀企业重金属治理提供可靠和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使企业用得上、用得好、用得起,从而实现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此外,环保部门认真监督执法做到不欠自然生态环境的新帐,也能使重金属废水的治理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

3加强重金属废水治理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处理含重金属电镀废水的传统方法有化学法、物理法、电解法、离子交换法和生物法等。这些单一的处理方法都不同程度存在着成本高、能耗大、达标率低和金属回收率低的弊端。有资料显示,我国绝大多数电镀企业应用化学沉淀法处理重金属废水。化学沉淀法的原理是通过化学反应使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转变为不溶于水的金属化合物(如硫化物沉淀、中和沉淀和铁氧体沉淀等)。受沉淀剂和pH值的影响,处理后的水质往往不能达标,沉淀物分离困难,尚需进一步处理。另外,单一处理方法还存在产生二次污染的危险。

针对传统治理方法的缺陷和不足,近年来采用复合处理和自动控制相结合处理电镀重金属废水已形成一种趋势。其特点是流程集中、设备小型化,节约了治理成本的同时提高了重金属回收率。复合应用包括化学沉淀、重金属捕集、膜处理及低能耗浓缩技术等。一批专业从事设计、制造重金属废水治理整套设备的企业应运而生,如利用高分子重金属捕集沉淀剂能在常温下与废水中多种重金属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螯合盐,再加入絮凝剂形成重金属絮状沉淀,从而达到去除重金属的目的。用该方法处理40mg/LCu2+、28mg/LNi2+和26mg/LZn2+的电镀废水,排出水重金属质量浓度均低于0.5mg/L。再如,某公司开发研制的集重金属捕集、转化、中和、絮凝及沉淀方法为一体处理含Cr6+、Zn2+、Cu2+、Fe2+、和Ni2+一步完成的方法,实用性强,出水达标状态稳定,已成功应用于电镀生产线中。

值得提出的是,近几年,利用天然矿物和植物治理重金属污染技术也有了新的进展。在矿物方面,某专利技术表明,在含有重金属离子的废液中,加入能消除、转化废水中的有害物,然后经物理化学处理,将重金属成分转变为水处理剂,实现了化害为宝。在植物方面,利用植物固定、吸收、提取、分解、转化、清除水和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物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我国生态环境工作者已发现10余种“超富集”植物。该植物的特点是在其生长过程中,能将被重金属污染的水体和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超量(较一般植物而言)富集在花、叶、茎部分,其成熟收获后,通过焚烧等处理实现重金属回收。如新发现被命名为李氏禾的多年湿生植物,生长期间叶片中Cr(Ⅵ)高达2.977g/kg的2价铜.129g/kg的1价镍.对重金属吸附率达89.3%以上。该方法已应用在广西河池大环江地域生态恢复上,取得了初步成效。

4开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

电镀企业在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的基础上要不断追求两大目标:一是金属材料转化率最大化;二是重金属污染物及废水产生量最小化。开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有利于实现电镀重金属污染物的最小化和循环利用。

清洁生产是先进的生产方式,随着清洁生产的实施和产品出口(欧盟)的需要,一批环保型的电镀工艺取代了有重金属污染的工艺。如无磷低COD前处理、三价铬镀铬、无铬钝化、代镍合金及符合欧盟ROHS法规的无铅及无镉工艺等。这些工艺的推广使用,既节约了资源又实现了环境友好,降低了电镀废水中重金属的含量。这些产品较传统产品质量有了提升,金属有效利用率提高,有害成分降低。电镀行业的这些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重金属废水处理的压力。

2009年,我国开始实施《循环经济促进法》,循环经济是更广泛意义上的清洁生产,是涉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循环经济是传统经济“资源产品废弃物”向“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产品”的转变,是建立在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基础上的发展生产模式。简单的说,就是将一个企业的废弃物用作另一个企业的原料,通过废弃物交换和使用,将不同企业联系在一起,形成“资源产品资源再利用”的良性循环过程。如将含重金属电镀废水处理后的污泥用于水泥、沥青的固化工艺中;含铬污泥作为陶瓷颜料、鞣革剂及高分子材料的改性剂,这都是有益的尝试。总之,通过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持续开展,电镀行业要坚持做到不断使重金属废水数量和危害最小化。少量的重金属污染物在社会经济的大循环中开辟新途径,实现回收利用、变废为宝的目标是值得期待的。

结束语

降低重金属材料的消耗,减少重金属废水是无止境的,不可能靠一朝一夕解决所有污染问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创新重金属污染的处理技术,使电镀产生的重金属废水数量和危害最小化,最终实现回收利用的目标,实现重金属污染物无害化、资源化。我们要从电镀行业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加强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在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中,实现电镀重金属废水的有效治理,恢复自然生态的本来面貌。

参考文献

[1]张允诚,胡如南,向荣,等.电镀手册[M].第4版.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29-30.

电镀废水主要处理方法篇6

[关键词]电镀行业清洁生产审核方法

中图分类号:TQ1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0-0318-01

1引言

推行清洁生产是加强电镀行业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的关键,而实施清洁生产审核是清洁生产推行工作的重要手段。国家环保部等部门颁发的《关于深入推进重点企业清洁生产的通知》(环发z2010{54号)文件指出:电镀企业应每两年完成一轮清洁生产审核,可见,清洁生产审核在电镀行业是一项长期工作。本文提出了电镀行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的技术要点,指导企业规范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系统提出和实施清洁生产方案,推动电镀节能减排和技术进步,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

2电镀行业清洁生产审核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地方政府和企业对清洁生产审核重视不够,审核周期短,审核程序不规范,审核方法不科学,清洁生产审核结论与企业实际情况不符;2)咨询机构和企业对国家、地方、行业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标准不熟悉,导致清洁生产审核依据不明确;3)企业资源能源消耗数据不齐全,审核缺少必要的数据分析;4)企业资源能源计量系统不完善,不能有效开展物料、水、能源平衡测试工作,不能有效分析关键因子物质流动状况;5)企业环境管理制度不完善,存在环境风险隐患;6)清洁生产方案缺乏行业特点;中/高费方案实施率低;7)夸大清洁生产方案实施后的环境、经济效益;8)持续清洁生产工作敷衍了事,不能符合国家、行业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的要求;9)缺少必要的宣传教育,导致企业管理层和员工缺乏对清洁生产的认识。

3电镀行业清洁生产审核要点

3.1加强全过程分析,评估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

(1)企业基本情况分析

重点说明企业的发展历程、地理位置、厂区平面布置状况图、环境质量状况、环境保护和技术改造状况、组织机构等情况。主要分析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1)卫生防护距离是否符合相关要求;2)环境水体、环境空气、土壤等是否符合标准要求;3)环境管理部门是否满足企业环境管理需求等。

(2)原辅材料及资源能源消耗分析

通过对企业近三年水、电等原辅材料消耗量的分析,分析单位产品取水量、电耗、综合能耗等指标变化情况;分析重点能耗、水资源消耗工序(设备);判断节能、节水、节材潜力。重点评估企业危险化学品管理、应急预案等情况。

(3)生产工艺及设备运行情况分析

应重点评估企业清洁生产工艺装备和淘汰工艺设备使用情况。其中,电镀行业典型清洁生产技术包括有无氰镀锌、酸性镀铜、无氰镀金、三价铬电镀及纳米复合电镀等[1]。

(4)评价企业环境保护状况

应对企业主要污染源产排污情况进行分析,重点关注废水、废气处理设施的运营情况、产排污情况等;固废贮存、处理、处置、运输情况等。

应重点评价企业执行国家及当地环保法规及环境保护标准的情况,包括达标情况、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情况、缴纳排污费及受处罚情况等。

应评价企业废水、除尘等处理设施运行情况。按环保部门要求安装在线监控设备,并对在线监控设备定期进行保养、维护和校正,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应评价企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理、处置情况。明确各类废物是否分类收集贮存;危险废物库房建设是否规范;是否有废物运输、处理处置协议;是否有危险废物联单等。

(5)评价企业能源环境健康管理状况

考察电镀企业管理状况。分析原料采购、贮存运输、生产过程以及产品出厂的全程管理状况。主要分析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评价企业环保管理制度、清洁生产管理制度、危险废物管理制度等的制定及实施情况;评价企业废水、废气、噪声等环保监测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等;评价危险化学品贮存场所及应急设施建设情况;评价企业能源管理制度、能源计量体系建设及运行情况[2]。

3.2以实际运行数据为基础,加强平衡测试分析

电镀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应建立物料平衡、水平衡、重金属元素平衡,分析能耗高、物耗高、废物产生原因等,提出解决措施。

3.3结合行业主要问题,系统提出清洁生产方案。

1)管理方案

建立健全各项数据记录和生产管理制度;加强操作运行管理,建立并执行岗位操作规程,制定应急预案,定期对员工进行技术培训和应急演练;加强生产设备的使用、维护和维修管理,保证设备正常运行;按要求设置污染源标志,重视污染物的检测和计量管理工作,定期进行全厂物料平衡测试;

2)电镀生产过程控制方案

给、排水管道沿电镀槽两侧架空(离地面)铺设,避免管道腐蚀;采用高效变频开关电源,节省能源;严格物料管理,减少化学品流失和泄漏,减少废物排放;加强镀液管理,保证电镀质量,减少污染物产生、降低成本;加强槽液循环过滤;镀件出槽时,在镀槽上空停留15秒,使挂具和工件上的带出镀液滴回电镀槽;采用自动化生产;在槽体间安装档板,使镀液或清洗水流回槽内,保持地面清洁;水洗槽导入空气搅拌,提高水洗效率。

3)水污染防治方案

化学镀镍废水单独处理,并回收利用;化学或电化学抛光中,如废水中含铬,单独预处理后再进入综合废水处理系统;采取槽边处理方式进行清洗水回用;改进清洗方法,如喷雾或喷淋清洗,节约用水;

电(退)镀废槽液,属危险废物需单独收集后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理;废酸或废碱液可作为处理药剂进行废物利用;定期检测废水中COD、重金属铜、镍、六价铬、氰化物等指标,发现污染物超标,采用相应的措施及时解决;按环保部门要求安装在线监控设备,并对在线监控设备定期进行保养、维护和校正,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4)大气污染防治方案

定期检查喷淋塔的塔体,液箱,喷雾系统、填料,气液分离器等完好性,及时更换填料;抽风设备风量调试平衡后,采用全自动控制,使各抽风点处于合理风量范围;定期检查除尘设备的漏风率、阻力、过滤风速、除尘效率和运行噪声等;袋式除尘器定期清灰,及时检查滤袋破损情况并更换滤袋。

5)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及处理处置方案

电镀废水处理后产生的污泥经压滤脱水后,打包存放于规定的贮存场所,避免雨淋流失;电镀污泥按照危险废物管理要求运输、贮存和处置,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3.4持续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引导企业技术进步

根据《关于深入推进重点企业清洁生产的通知》(环发z2010{54号)等文件要求,电镀企业应每两年开展一轮清洁生产审核。清洁生产是持续改进的过程,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全员节能减排和风险防范意识等。

4结语

本文在探讨电镀行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系统说明了电镀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的现状评估方法和平衡测试分析方法,提出了常见的清洁生产方案,并指导企业如何建立持续清洁生产机制。对规范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实现电镀行业全过程污染防治和重金属减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蔡瑜u电镀行业清洁生产审核技术要点的探讨[J].电镀与涂饰,2012,31(3):31.

【电镀废水主要处理方法(6篇) 】相关文章:

小学学校工作总结范文(整理5篇) 2024-06-19

季度工作总结范文(整理4篇) 2024-06-11

转正工作总结范文(整理10篇) 2024-05-21

数学教研组教学总结范文(整理10篇) 2024-05-20

幼儿园大班的工作总结范文(整理4篇 2024-05-15

班主任家访工作总结范文(整理4篇) 2024-05-15

慢病工作总结范文(整理7篇) 2024-04-28

寻找年味的作文(收集23篇) 2024-06-23

电镀废水主要处理方法(6篇) 2024-06-23

大学元旦晚会优秀的活动总结(收集3篇) 2024-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