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眼病症状及治疗方法篇1
【关键词】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诊断;治疗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123-01
糖尿病及甲亢两者互为因果,糖代谢异常容易导致甲亢,甲亢容易继发糖尿病。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一般以其中一种疾病就治,诊断不当容易遗漏另一种疾病,导致治疗效果不佳。本文回顾性分析48例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诊治要点,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48例均为从2000年8月――2012年4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其中男14例,女34例;年龄22-68岁,平均(48.4±10.5)岁;体重指数17-24kg/m2,平均(19.7±2.4)kg/m2。48例患者均有糖尿病“三多一少”表现,即多食、多饮、多尿、消瘦;怕热、多汗40例,心悸38例,乏力37例,突眼24例,视网膜病变20例,甲状腺肿伴血管杂音18例,甲亢性心脏病5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4例,甲状腺危象4例。
1.2诊断标准[1]①甲亢诊断标准:证实有弥漫性甲状腺肿、甲状腺毒症;血清促甲状腺素(TSH)降低,甲状腺激素FT3、FT4升高。②糖尿病诊断标准:有明确糖尿病史;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h血糖≥11.1mmol/L。
1.3诊断方法结合临床表现,进行B超检查确定是否有弥漫性甲状腺肿、甲状腺毒症;采取放射免疫法测定TSH、FT3、FT4水平;测定空腹及餐后2h血糖;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确定是呈糖尿病型糖耐量曲线;进行胰岛素释放试验,确定是呈高峰延迟或低平曲线。
甲亢眼病症状及治疗方法篇2
【关键词】
糖尿病;甲亢;治疗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treatmentofdiabeteswithhyperthyroidism.Methods40casesofdiabetesmellituswasobservedinpatientswithhyperthyroidism,inthesamehypoglycemicdrugsandgenerallyunchanged,aftertheglycemiccontrolwithhyperthyroidism.ResultsDiabeticpatientswithhyperthyroidismincreaseduseofhypoglycemicdrugs.Hyperthyroidismcontrolled,reducedhypoglycemicmedicine,bloodsugarstable.ConclusionDiabeticpatientswithhyperthyroidismneedsanti-thyroiddrugs,andhypoglycemicagentcombinationtherapy,andincreaseduringthetreatmentdoseandtreatmenttimeextended.Thusneedtopayattentiontodrugs,dietandreasonableadjustments,inpatientswithhighmetabolicdisordersymptomsandcanimproveglucosemetabolism,controlofdiabetespossible.
【Keywords】Diabeles;Hyperthyroidism;Treatment
糖尿病与甲亢均是内分泌科常见疾病,也可并存。据国外研究报道,糖尿病合并甲状腺疾病的发生率7.1%~51.6%[1]。糖尿病合并甲亢的病例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两者可同时发生,或糖尿病在先,也可甲亢在先。现将我院内分泌代谢科在近3年收治的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40例,给予分析,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根据1997年美国ADA标准确定为糖尿病者的诊断标准。甲亢的诊断标准是临床症状及甲状腺功能测定及甲状腺彩超。选择我院2007年7月至2010年7月的确诊病例40例,男17例,女23例,年龄30~57岁。患糖尿病在先者25例,其中有糖尿病家族史者12例;甲亢在先9例;糖尿病与甲亢同时确诊者5例。其中,以糖尿病症状为主者26例,以甲亢症状为主者8例,有9例患者伴突眼。单纯患糖尿病体重指数正常或超重而合并甲亢后消瘦者24例甲亢在先而合并糖尿病后体重下降加重者8例。年龄30~65岁,平均45岁。
1.2治疗方法
1.2.1给予定量饮食,因为患者均为住院患者,按每公斤体重25千卡热量计算合并时,二者均为高代谢;高消耗性疾病,基础代谢率增高,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在一定疗程中饮食上适当放宽,热量应比单纯患糖尿病者多增加5~10kca/kg[2],还要多吃富含蛋白质、高微量元素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1.2.2对于体重指数正常或超重的糖尿病患者,开始给以双胍类及胰岛索增敏剂或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良好。但合并甲亢后,且有6例甲亢突眼患者,突眼有加重,血糖控制差,化验糖化血红蛋白(HbA1c)>10%,体重下降明显。给予胰岛素控制血糖控制较好,化验HbA1c
1.2.3对于消瘦的糖尿病患,应用胰岛素治疗,开始胰岛素用量为46U/d,血糖控制较好,体重稳定,HbA1c≤6.5%。但合并甲亢后,在饮食、运动及胰岛素用量不变的基础上,血糖控制差,体重渐下降,需增加25%~100%[2]的胰岛素,血糖控制好,体重有所增加。甲亢的高代谢症状控制,胰岛素用量也随之下降。
1.2.4甲亢患者采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症状缓解。但发现合并糖尿病后,抗甲状腺药物用量较无糖尿病的甲亢患者用量大,不能在短时间内控制病情,药物维持治疗时间长,一般比单纯甲亢者长1~2倍。且体重有下降,治愈率低,复发率高。
2结果
25例糖尿病在先患者,合并甲亢后,使血糖控制稳定,降糖药物用量明显增加。甲亢控制后,降糖药物用量减少。9例甲亢在先患者,合并糖尿病后,抗甲状腺药物用量较无糖尿病时增加。5例甲亢和糖尿病同时确诊者,降糖药物和抗甲状腺药物用量明显增加,症状控制难,药物维持时间长。
3结论
糖尿病合并甲亢的患者需要抗甲状腺药物及降糖药联合治疗,而且治疗过程中药物剂量加大并且治疗时间延长。因而需要注意药物,饮食的合理调整,患者的高代谢症状及糖代谢紊乱才能改善,糖尿病才有可能控制。
4讨论
糖尿病是一组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病。病理生理为绝对或相对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升糖素活性增高所引起的代谢紊乱。症状期有多食、多饮、多尿、易饥、消瘦、疲乏无力等症状。甲亢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种多系统的综合征,其多食、易饥、消瘦、大便次数多、疲乏无力、心悸、手颤等高代谢症状与糖尿病的某些症状有相同只处。糖尿病与甲亢关系密切,均有明显家族聚集性,二者有共同的遗传、免疫学基础[4]。由于遗传上的缺陷,加上病毒感染、饮食、环境、情绪等因素影响。造成免疫平衡的破坏,发生免疫疾病之间的免疫重叠现象。因两种疾病的临床表现有其相同之处,则很容易造成误诊和漏诊,从而使治疗效果欠佳,且两种疾病并存时,症状重叠,相互影响,使病情加重。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病情突然恶化,出现用糖尿病无法解释的惊慌、烦躁、怕热、多汗、心悸、引起酮症酸中毒和心力衰竭,都应怀疑是否合并了甲亢,应及时检查甲状腺功能。对于甲亢患者,如果经过正规治疗后,消瘦、乏力、食欲亢进等临床症状无好转甚至加重者,要及时检查血糖或葡萄糖耐量试验,通过此项检查可以协助诊断甲亢是否合并了糖尿病还是暂时的糖代谢紊乱,暂时的糖代谢乱在甲亢治愈后一般随之恢复正常,但糖尿病必须坚持长期在控制甲亢后,要适当调整降糖药,密切监测血糖,抗甲状腺正规治疗。甲亢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促进肠道对葡萄糖,糖尿病患者葡萄糖利用减少,机体产生能量障碍,使甲亢的消耗症状更趋明显。
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一经诊断即应同时治疗,因两病均为消耗性疾病,故在甲亢未控制时,饮食不宜控制过严格,对明显消瘦的患者即使血糖用口服药可得到控制,也建议短期使用胰岛素治疗。降糖药物在甲亢控制后,由于其胰岛素敏感性增强,亦应及时调整剂量,以免发生低血糖[4]。但是在治疗上应该首先控制甲亢,改善患者的高代谢症状及糖代谢紊乱,在控制甲亢后,要适当调整降糖药,密切监测血糖,抗甲状腺药物治疗较单纯甲亢者要长1~2倍[5]。因此加强本病的认识从而提高本病的诊断率,减少误诊及漏诊,使我们掌握系统的治疗来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王建华.糖尿病合并甲亢的诊治.糖尿病新世界,2007,8:42-43.
[2]欧阳伟.浅谈糖尿病合并甲亢的治疗.糖尿病新世界,2007,9(10):20-21.
[3]曹立乎.长期随诊老年糖尿瘸发现并发症12例.临床误诊,2005,18(42):123-124.
甲亢眼病症状及治疗方法篇3
【关键词】甲亢;强的松;浸润性突眼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07-0965-02中图分类号:R5文献标识码:A
浸润性突眼,是甲亢治疗过程中的难题之一。从2002年4月~2005年6月,我们采用小剂量强的松10mg,1次/天,疗程1年治疗男性甲亢浸润性突眼31例,疗效很好,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02年4月~2005年6月收治的随机采用小剂量强的松(10mg,1次/天,疗程1年)治疗的男性甲亢浸润性突眼病人。因为女性甲亢浸润性突眼病人拒绝服用强的松,所以本组未选择女性病人。本组31例男性病人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和检测TT3、TT4、TSH、TGA、TMA,全部符合甲亢浸润性突眼的诊断。年龄21~75岁,平均40.3岁。甲亢病史5~28年,平均8.2年。31例均为双眼突出,无服用131I治疗史和甲状腺手术治疗史。本组病人甲亢症状已控制,多次复查TT3、TT4、TSH和血常规均为正常。但TGA(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和TMA(甲状腺微粒体抗体)不正常。本组病人均是双侧眼球明显突出,采用他巴唑10mg,1次/天,甲状腺片40mg,1次/天,维持治疗4~27年,眼球根本不回缩,突眼度进行性加重,眼球自觉症状明显(流泪、怕光、灼痛、复视、眼内异物感、结膜充血)。其中8例眼睑不能闭合,形成暴露性结膜炎。本组病人经过头部CT或MRI检查均可排除颅内肿瘤和眶内肿瘤。经过其他相关检查排除糖尿病、高血压、消化性溃疡、肥胖症、柯兴氏综合征等。
1.2给药方法:强的松10mg,1次/天,疗程1年;他巴唑10mg,1次/天;甲状腺片40mg,1次/天,早餐后顿服。
1.3疗效观察指标:(1)突眼度:采用苏州医疗器械厂制造的“眼球突出计(YZ9)”测定。(2)视力。(3)眼压。(4)眼球自觉症状。(5)体重。(6)TT3、TT4、TSH、TGA、TMA。以上指标每例病人均在强的松治疗前监测1次,治疗3、6、9、12个月后各监测1次,并且列表记录,然后算出这些指标的平均值,进行比较。
1.4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P
2结果
2.1强的松治疗前后突眼度、眼压、视力、体重(平均值):见表1。
2.2强的松治疗前后,眼球自觉症状:见表2。
2.3强的松治疗前后TT3、TT4、TSH、TGA、TMA(平均值):见表3。
3讨论
浸润性突眼,是甲亢治疗过程中的难题之一[1、2]。2002年以前,我们采用大剂量强的松30~60mg,1次/天,治疗突眼效果不好,很多病人不能坚持服药,有的仅服6~15天即自行停药,不愿再服。因为剂量大,不良反应多。病人担心服用强的松后会长胖,变成满月脸,影响形象美观,尤其是女性病人,拒绝服用。医生担心会诱发或加重高血压、糖尿病、胃溃疡穿孔等合并症,所以,病人拒绝服用强的松时医生也不再坚持。个别病人坚持服用强的松30~60mg,1次/天用1~2月后,突眼未好转,人却长胖,成满月脸。因此大剂量、长时间服用强的松治疗适得其反,病人拒绝服用。
我们从2002年4月起采用小剂量强的松10mg,1次/天,用药1年,治疗31例男性甲亢浸润性突眼病人疗效显著。治疗前与治疗后12个月相比(见表1)突眼度由21.4mm降到11.2mm;眼压由18.6mmHg降到13.6mmHg;视力由0.64增加到0.85;治疗前后相比P<0.01,差异有显著性。眼球自觉症状明显好转。8例暴露性结膜炎全部治愈,双眼可以完全闭合(见表2)。
小剂量强的松治疗浸润性突眼不良反应小,很安全。治疗前与治疗后12月相比,体重变化不大为52.6kg与52.9kg(见表1)。无1例在治疗过程中长胖,变成满月脸;无1例诱发或加重高血压、糖尿病、胃溃疡穿孔等。
甲亢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有
关[3、4]。浸润性突眼的成因是垂体致突眼物质或突眼抗体刺激眼球后结缔组织增生,淋巴细胞浸润,粘多糖或透明质酸沉积把眼球向前推移而成。另一方面眼外肌水肿,眼睑回缩使突眼更明显[5]。
甲亢眼病症状及治疗方法篇4
甲亢是一种由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而引起的慢性内分泌系统疾病。此病患者可因机体代谢率增高、神经兴奋性增强而使体内的产热量大幅升高,使体内的蛋白质和脂肪被大量迅速地消耗,使肠蠕动明显加快,使心脏受到不同程度的刺激。因此,此病患者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多个系统都可出现高代谢症候群和高兴奋症候群,其眼部也可出现异常的症状。在临床上,甲亢患者的常见症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神经系统的症状。甲亢患者可出现易激动、多言多动、失眠、情绪紧张、思想不集中、焦虑烦躁、多猜疑、舌和双手平举向前伸出时出现细震颤等神经系统的症状。有些此病患者还可出现幻觉、狂躁、寡言、抑郁等症状。
2.高代谢综合征。甲亢患者可出现怕热、多汗、低热(在发生甲状腺危象时常出现高热)、心悸、脉速、食欲明显亢进、体重下降、疲乏无力等高代谢综合征的症状。
3.甲状腺肿大。甲亢患者可出现弥漫性、对称性的甲状腺肿大,并可出现甲状腺血流量增多、在甲状腺上下叶外侧可闻及血管杂音和扪及震颤等症状。此类症状对确诊甲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4.眼部症状。甲亢患者可出现浸润性突眼和非浸润性突眼(也叫单纯性突眼)两类眼部症状。浸润性突眼的症状包括怕光、流泪、复视、斜视、视力减退、眼部肿痛、刺痛、有异物感、眼球高度突出、眼睛不能闭合、结膜和角膜外露、充血、水肿、角膜溃烂等。非浸润性突眼的症状包括眼球突出、眨眼的频率减少、眼神惊恐、上眼睑肌肉挛缩、眼睛向上看时前额皮肤不能皱起等。不过,有些甲亢患者不会出现眼部症状或仅会出现不甚明显的此类症状。
5.心血管系统的症状。甲亢患者可出现心悸、呼吸急促(在稍稍活动后这两种症状就可明显加重)、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心脏肥大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系统的症状。
6.消化系统的症状。甲亢患者可出现食欲亢进、体重明显下降、大便次数增多、肝肿大等消化系统的症状。
7.血液和造血系统的症状。甲亢患者可出现紫癜、营养不良和贫血等血液和造血系统的症状。
8.运动系统的症状。甲亢患者可出现肌肉软弱无力等运动系统的症状。少数此病患者可出现甲亢性肌病。
甲亢眼病症状及治疗方法篇5
【关键词】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症;滋阴平亢汤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andobservetheseconddecoctionfortreatmentofdiabetesmellitusinwinterhyperthyroidismclinicaleffects.Methods:Aretrospectiveanalysisofourhospitalduringtheperiod2008-201036casesofdiabetesweretreatedhyperthyroidismclinicaldatawererandomlydividedinto2groups,treatmentgroup(TCMtreatmentgroup)18cases,accordingtothepatientsWesterntreatmentofthediseasebasedontheneedtoadoptself-pingKangYinDecoction;thecontrolgroup,18patientstreatedwithconventionalwesternmedicine;1monthasacourseofcontinuoustreatmentof2courses.ObservedinpatientswithFT3,FT4,TT3,TT4,uTSHweremeasuredbeforeandaftertreatmentinthetreatmentlevel.Results:Theoveralleffectiveratewas94.4%inthecontrolgroup,theoveralleffectiveratewas77.8%,2groupswerestatisticallysignificantdifferences(P
【Keywords】Diabetes;Complicationsofhyperthyroidism;YinPingKangTang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糖尿病都是内分泌系统的常见病,两者的发病率都在成逐年上升的趋势。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也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疾病,很多患者是在发现其中一种疾病后入院检查,才发现另一种疾病并存。这样的患者兼有甲亢和高血糖的临床症状,病情较难控制。为了更好地为该类患者治疗,我院于2008年-2010年期间收治了36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以下简称甲亢)症患者,随机采用自拟滋阴平亢汤加减治疗或西医常规治疗,并将两者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现在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36例,其中男14例,女22例;年龄23-77岁,平均45.6岁;两病同时存在持续12个月以上。甲亢先被诊断出者9例(25.0%),距糖尿病确诊时间为4个月-9年,平均23.5个月;糖尿病先被诊断出者27例,距甲亢确诊时间为3个月~2年。糖尿病1型12例,2型24例。患者排除了合并心血管疾病、精神疾病、甲亢危象、肝脏疾病等。所有患者均能遵从医嘱服药。患者入选标准符合疾病诊断标准。患者之间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可比性。
1.2诊断依据
糖尿病的诊断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诊断标准[1],甲亢的诊断依据高代谢症状和体征,甲状腺肿大,检验采用ICMA法,血清FT3、FT4或TT3、TT4升高,血清促甲状腺激素(uTSH)下降[2]。
1.3治疗方案
治疗组:采用自拟滋阴平亢汤加减治疗,其基本药方为:生地、玄参、麦冬、生山药各15g,夏枯草、黄芩、生白芍、郁金各10g,制鳖甲30g,五味子6g、天花粉18g,水300mL,文火煎煮30min,取汁150mL,2次/d。加减治疗:手舌震颤者加钩藤、石决明、珍珠母;眼球突出者加白蒺藜、茺蔚子、沙
苑子;腰膝酸软者加桑寄生、怀牛膝;女性经量少或闭经者加熟地、枸杞子、益母草、泽兰;男子阳痿遗精者加山萸肉、枸杞子、桑葚、首乌。同时,给予原定降糖药物和抗甲状腺药物。对照组除中药治疗之外,其余和治疗组一样采用降糖药物及抗甲状腺药物常规治疗。
1.4疗效评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进行评判。疗效标准为,显效:患者主要症状消失,心率恢复正常,体重有所增加,甲状腺区血管杂音消失,突眼症减轻,血清FT3、FT4、TT3、TT4、uTSH水平基本正常,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值降低,血糖控制平稳;有效:患者症状好转,心率基本正常,甲状腺区血管杂音减轻,血清FT3、FT4、TT3、TT4、uTSH水平基本正常,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值降低,血糖控制较好;无效:患者经过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改善。
1.5数据处理
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x±s)表示,采用平均Ridit分析,两组比较用成组t检验,两组率的比较用X2检验。P
2结果
2.1治疗效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治疗组显效6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为94.4%(17/18),对照组显效4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为77.8%(14/18),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各项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治疗组患者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在中医当中,是没有甲状腺功能亢进(俗称甲亢)这称谓的,根据甲亢的临床反应,可以将其归纳为中医中“瘿病”的范围。根据中医的理论,甲亢的发病理论与地域因素、先天禀赋、情志以及内伤劳倦等诸多因素存在着重要的关联。糖尿病与甲亢并存时,症状重叠,相互影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病情不稳时,对葡萄糖利用减少,机体产生能量障碍,使甲亢的消耗症状更趋明显,从而加重甲亢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甲亢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促进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使餐后血糖升高;甲状腺激素增多,加速肝糖原分解和糖原异生,可导致糖耐量降低或糖尿病加重[4]。
病机主要为郁火伤阴,阴虚火旺,病变主脏责之于肝,涉及心肾脾胃,病理性质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故治疗当标本兼顾,虚实并治,应以疏泄郁火,养阴散结为主要法则。文中采用自拟滋阴平亢汤加减,方中生地、玄参、麦冬、白芍、五味子、天花粉养阴生津,黄芩、夏枯草清热泻火,郁金、制鳖甲软坚散结,生山药养阴健脾、运化诸药,全方共奏养阴清火,化痰散结之功,甚为切中病机。滋阴平亢汤加减中的主药,能标本兼治,改善血液粘稠度,促进微循环代谢,并具有很好的抗炎作用。
本组研究显示,此中药药方,不但能有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引起的烦躁易怒、怕热多汗,手舌震颤,还能缓解糖尿病所引起的倦怠无力、多食症状。而且患者在应用过程中,不良症状较少。
滋阴平亢汤加减能够有效治疗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建议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钱荣立摘译.关于糖尿病的新诊断标准与分型.WHODeptofNoncommunicableDiseaseSurveillance[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0,8(1):5―6.
[2]王吉耀,廖二元,胡品津.内科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86-887.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26-230.
甲亢眼病症状及治疗方法篇6
【关键词】
小儿甲亢;治疗与护理;追踪观察
甲亢是由各种原因下导致甲状腺腺体本身产生甲状腺激素过多,临床上以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甲状腺肿大、突眼、代谢率增高等为主要表现。
1临床资料
5例甲亢患儿,其中女4例,男1例,年龄5~13岁,均伴有轻度突眼,3例甲状腺I度肿大,1例甲状腺Ⅱ度肿大,1例甲状腺Ⅲ度肿大。其中2例甲状腺I度肿大经药物治疗2~3年后痊愈;1例甲状腺I度肿大经药物控制10年反复加重于18、19岁进行2次131I治疗后痊愈;1例甲状腺Ⅱ度肿大者经药物治疗病情明显缓解,现仍服维持量;1例甲状腺Ⅲ度肿大者经药物治疗4年后进行手术治疗后痊愈。
2治疗
儿童甲亢首选药物治疗,常用药物[1]如下。
2.1硫脲类(丙硫氧嘧啶、甲硫氧嘧啶)和咪唑类(他巴唑、卡比马唑,甲亢平)等,比较常用的是丙硫氧嘧啶和他巴唑。丙硫氧嘧啶半衰期短,具有在外周组织抑制T4转换为T3的独特作用,所以发挥作用较他巴唑迅速,控制甲亢症状快,但必须6~8h给药一次。他巴唑血浆半衰期长,可每天单次使用。药物发挥作用多在4周左右,临床症状缓解后开始减量,每2~4周减量一次,3~4个月减至维持量,维持量治疗2年左右或更长时间。
2.2β受体阻断药如普萘洛尔
2.2.1阻断甲状腺素对心脏的兴奋作用,减慢心率。
2.2.2阻断外周组织T4向T3转化
主要用在药物治疗初期,可较快控制甲亢的临床症状。
2.3升白细胞药,如利血生、鲨肝醇
甲亢自身或药物治疗可引起白细胞减低,药物治疗主要发生在治疗开始后2-3月内。
3护理措施
3.1监督定时服药及定期复查粒细胞
由于小儿年纪小,自理能力差,经常会忘记服药,应在家长监督下进行。对于怕热、多汗儿童,应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衣服,以免受凉感冒,加重病情,并注意小儿出现体温升高及咽痛等症,应及时复查血象,检查白细胞是否减低或产生粒细胞缺乏症,因为粒细胞减少可发生在治疗的任何阶段,如白细胞低于3×109/L或中性粒细胞低于1.5×109/L应停用抗甲状腺药物。
3.2病情观察观察用药后患儿神志、面部表情、消瘦是否好转、体重有无增加,心率快、怕热、多食等症有无改善,甲状腺肿是否渐消退,突眼是否减轻,如果突眼严重,眼睛不能闭合,应保护好眼睛,外用金霉素软膏、用湿纱布覆盖眼部,防止眼部感染及角膜损伤。观察患儿发育是否迟缓,女孩月经是否早潮、月经量减少、闭经,皮肤、肢端有无水肿,有无甲状腺危象及甲状腺性心脏病等并发症发生。
3.3心理护理由于甲亢起病缓慢,病程长,治疗时间长,患儿不易坚持服药,易产生厌烦心理,对治疗丧失信心,年龄稍大特别是女性患儿,开始关注自己的容颜,对于突眼、粗脖子产生自卑、忧郁心理,不愿出门,不愿与外界接触。应关注患儿的情绪变化,关心、体贴患儿,耐心解释坚持服药的重要性及精神因素对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告诉患儿甲亢缓解或痊愈后甲状腺肿大及突眼可改善或消退,以增加患儿治疗的信心,并以愉快的心情接受治疗。
3.4饮食护理
3.4.1多吃高热量、高蛋白、多脂肪、高钙和铁类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B、C的水果、蔬菜,少吃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生葱、生蒜)及油炸、烧烤类食物,由于甲亢患者T3、T4分解过多,机体代谢率高,对一些营养物质的需求量相对增多。
3.4.2禁食海味如海带、紫菜、海虾、带鱼及含海藻类饼干等加工食品。应食用无碘盐,对于碘盐可经暴露、热锅炒或炒菜时早放盐,让碘挥发,忌用碘酊消毒皮肤及含碘含片,因为甲亢患者自身免疫功能异常,甲状腺具有积碘功能,当过多的碘长时间聚在甲状腺内,就会出现高代谢征群,即“碘甲亢”。
3.4.3少食粗纤维食物,因为甲亢患儿代谢率增高导致肠蠕动增快,易加重腹泻。
3.5适当休息与活动
在疾病早期,临床症状明显时应注意休息,症状改善时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切忌过度劳累。培养小儿的学习兴趣,制造轻松的学习环境,可使小儿在无压力的状态下愉快地学习文化知识,因为这个年龄段是孩子学习的主要阶段,应做到学习和治病两不误。
3.6定期随访
每1~2月复查一次,如遇服药病情未能控制仍继续发展或粒细胞低下不能继续服药,可根据病情选择手术或131I治疗。
4讨论
近年来,随着社会压力增大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甲亢发病率有所增高。虽然小儿发病率占总数的1%~5%,但儿童甲亢治愈难度大,治疗时间长,容易复发,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智力和精神影响较大。因此,做好儿童甲亢的治疗和护理使其尽快痊愈十分重要。
【甲亢眼病症状及治疗方法(6篇) 】相关文章:
小学学校工作总结范文(整理5篇) 2024-06-19
季度工作总结范文(整理4篇) 2024-06-11
转正工作总结范文(整理10篇) 2024-05-21
数学教研组教学总结范文(整理10篇) 2024-05-20
幼儿园大班的工作总结范文(整理4篇 2024-05-15
班主任家访工作总结范文(整理4篇) 2024-05-15
慢病工作总结范文(整理7篇) 2024-04-28
甲亢日常护理(6篇) 2024-06-29
甲亢眼病症状及治疗方法(6篇) 2024-06-29
水环境治理方案(6篇) 2024-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