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能源现状(6篇)

时间:2024-07-27 来源:

目前能源现状篇1

Abstract:Developmentareaisasmallregionwhichincludesocialeconomicdevelopment,resourceandenvironmentconsumption,andalargenumberofpopulation.Economydevelopsfastandstablyinalimitarea,thentheresourceandenvironmentmustcarrymuchload.Soitisimportantthatwediscusswhethertheresourceandenvironmentistherangeofsustainabledevelopment.Thepresentassessmentmethodswereintroducedsimplyinthisarticle,andthesemethodswereclassifiedintotwocategories,thosearesingleelementassessmentandcomprehensiveassessment.Fordevelopmentarea,statusspacemethod,oneofcomprehensivemethodsinassessingregionalbearingcapacity,wasappliedtoevaluatingbearingcapacityonresourceandenvironmentofdevelopmentareasinthispaper.Weintroducedstatusspacemethodandsingleelementassessingmethodtoacertaindevelopmentarea,theresultsaresamebasically.Statusspacemethodcanfindall-inclusiveproblemsbecausemoreinfluencefactorsareincluded.Andthesefactorsmustbecalculatedthroughasetofsteps,thentheacturalstatusspacevalueiscomparedwiththeplanningstatusspacevalue,thereforeitcangetasimpleconclusion.Statusspacemethodisfeasibleinassessingbearingcapacityonresourceandenvironmentofdevelopmentarea.

关键词:资源环境承载力;开发区;单因素评价;综合评价;状态空间法

Keywords:bearingcapacityonresourceandenvironment;developmentarea;singleelementassessment;comprehensiveassessment;statusspacemethod

中图分类号:X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6-0127-03

0引言

工业开发区是一个集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资源、环境消耗的地域综合体,其一方面可以使企业共享园区基础设施,实现规模经济、促进就业;另一方面也使园区的资源供给和环境保护面临巨大的压力[1],因此开发区如何在资源、环境可承受的范围内,最大程度地促进社会发展,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目前关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很多,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区域范围内,区域资源环境系统所能承受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这里所涉及的“一定区域范围”一般是指一个流域[2,3]、一个省或几个省[4-6]、某一特定的地域范围如环渤海地区、珠江河口地区、西南地区等[7-9]。但对于工业开发区,目前主要是针对资源、环境的某一方面进行评价,如开发区土地资源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10]、开发区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11]及开发区生态承载力的综合评价研究[1],而对于开发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的研究尚少。本文旨在探索开发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判断方法,帮助开发区查找发展过程中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不相协调的问题,为管理者制定发展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理论基础。

1区域承载力计算方法选择与原理

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计算方法一般有两大类,一类是单因素评价方法:某些区域的自身发展条件中存在着某一方面的限制性因素,则应该选取相应的方法进行预测。如土地承载力法、水资源承载力法等[12]。另一类是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方法[13]。

1.1单因素计算法选取资源环境承载力要素中的主要因素分别进行计算,可以找出限制区域发展的具体控制因素。对于资源环境的某一方面可以采用环境承载率来衡量其开发利用的程度,这一指标可用式(1)表示:

环境承载率(EBR)=环境承载量(EBQ)/环境承载力(EBC)≤1

(1)

环境承载率(EBR)是客观和科学地反映一定时期内区域(或城市)环境系统对社会经济活动的承受能力的实际情况的指标。其中:环境承载量是指某一时期环境系统实际承受的人类系统的作用量值,可通过实际调查或监测得出;环境承载力数值分为两类:一类是能较易得到的理论最佳值(如地下水最佳开采量),则采用此数值;另一类是不容易直接得到的理论最佳值,则采用预定要达到的目标值(标准值)来间接表示。

根据环境承载力的定义和特点,从环境的本质出发,其可量性的指标体系包括:自然资源指标(淡水、土地、矿产、生物等)、社会条件指标(人口、交通、能源、经济状况等)和污染承受能力指标。对于某个区域而言:

0.81?燮EBR

EBR?叟1.0:表示开发强度过度,不宜进一步开发。

所以承载力分析是进行宏观调控,促进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14]。

1.2综合评价法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法是在区域承载力的研究中,将社会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等因素紧密结合进行综合研究。其综合承载力可由一系列相互制约又相互对应的发展变量和制约变量构成。①自然资源变量: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的种类、数量和开发量;②社会条件变量:工业产值、能源、人口、交通、通讯等;③环境资源变量:水、气、土壤的自净能力。计算综合承载力一般采用的是定量化方法,即选取上述某些变量或全部变量作为评价指标,在理论发展的基础上,针对其评价指标的具体数值,采用数理方法对资源环境承载力做出综合的分析。概括起来,计算方法有:相对资源环境承载力方法、状态空间法、层次分析法、系统动力学方法和生态足迹法等[15]。

开发区是集社会经济发展、资源与环境消耗、人口集中于一体的面积较小的区域,通过阅读文献、评价方法对比分析,选取了适合于开发区这一特殊区域的评价方法:状态空间法,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指标的选取与调整。计算原理与方法如下:

环境是人赖以生存的外部基本条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人在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基础上,追求更好的生活质量,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相应地越高。而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靠资源、环境做支持,大自然所提供的资源、环境是有限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所决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也有一定的限度,如果超出这一限度,便会对资源或环境造成不利甚至不可逆转的影响,也就超出的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参照武春友[1]、毛汉英[9]提出的状态空间模型,结合开发区承载力评价的要求,得出开发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选取资源和环境分别为X、Y轴,社会经济发展作为Z轴,由这三个方面构成的曲面为开发区资源环境承载力曲面。如果开发区所处状态位于该曲面上(如点Ⅰ),则表示开发区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低于该区面的点代表的状态为开发区的经济发展低于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如点Ⅲ),相反,高于该曲面的点表示社会经济发展高于资源环境承载力(如点Ⅱ)。

开发区生态承载力评价的三维空间状态模型如式(2)所示:

S=│M│=(2)

式中,Scc为开发区生态承载力的大小;│M│为开发区生态承载力的有向矢量的模;pi为开发区经济活动与资源环境的某指标处于实际状态(或理想状态即可持续发展)时的坐标值(i=1,2,…,n);wi为各指标的权重。

2应用实例

某经济技术开发区,1984年10月20日,国务院批准设立。为首批14个部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1985年3月28日正式动工兴建,规划面积20.02km2。1986年3月成立某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1992年,省、市决定将面积扩展到181km2。现全区总面积274.1km2,总人口59.4万人,其中户籍人口32.1万人。自建区以来,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80多亿元,现已初步形成了以现代化港口、家电电子、机械制造、石油化工、生物制药、国际贸易、旅游度假为主要特色,集开发区、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和旅游度假区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城区框架,是中国开放区域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2.1单因素法评价结果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价可分为资源和环境两个方面,资源可看成物质生产支持系统,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等;环境是生命体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可看成生命生产支持系统,包括空气、水、土壤、生物等。根据开发区的特点和资料可获取性,选取土地资源、水资源、空气环境和水环境作为单因素的考察对象。

2.1.1土地资源承载力开发区目前及规划期的人均建设用地情况见表1。

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以下简称《用地标准》),城市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标准为60.1~120m2分四级,并明确规定“新建城市的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应在第Ⅲ级(90.1~105.0m2/人)内确定”;现有城市的人均建设用地根据现有的用地水平,允许采用的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最高为120m2/人,若将该数值作为人均建设用地的标准,则目前及规划期的用地指标均高于国家标准,此时的土地承载率在0.8~1之间,表示开发力度相当,人均建设用地稍高于国家标准,土地资源利用率稍有不足;若以105m2/人作为标准,那么目前开发区的承载率在0.8左右,表示区域内开发力度不足,土地利用率不足。

有关资料显示[16],我国用地弹性系数远超合理水平。目前,我国城乡建设用地约24万km2,城市人均建设用地已达130多m2,远远高于发达国家人均82.4m2和发展中国家人均83.3m2的水平;2004年全国村庄建设用地2.48亿亩,按当年农业人口计算,人均村庄用地218m2,高出国家定额最高值(150m2/人)45.3%。而包括郊区在内,纽约人均占地为112.5m2。

通过与《用地标准》比较可以发现,开发区现状用地及规划用地指标都比标准值偏高,而且这是国内建设用地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因此土地资源不是开发区发展的制约因素。相反,应将规划用地控制在105m2/人,以减少用地,节约土地资源。

2.1.2水资源承载力根据资料调查所得到的水资源数据见表2,由表2可以看出,随着开发区建设的逐步展开及经济的快速发展,规划期的水资源承载率逐步扩大,到2022年达到最大为3.59,远远大于水资源承受力,需通过跨流域调水、中水回用、海水利用等途径解决用水问题。

2.1.3空气环境空气质量可以作为大气环境质量的评价指标,根据大气扩散模型可以得出计算环境容量以及实际环境容量,二者比值即为环境承载率。本次评价选取二氧化硫和飘尘作为评价对象,环境承载情况列于表3中。由表3可见,开发区目前的环境承载率均小于0.8,环境质量较好,适宜大规模开发。

2.1.4水环境水环境承载力的计算以CODMn为主要指标,按照2010年的总量控制目标确目前的排放量为2166t/a。

开发区紧靠海域,污水处理达标后直接排海。根据2006年10月15日、16日高、低潮位的现状监测资料,纳污海域的现状CODMn的浓度为1.42mg/L。根据《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该海域的海水执行三类标准,CODMn的水质目标位4mg/L。

参照《某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报告书》,建立浓度模型,从化学需氧量输入量和水质监测值之间的响应关系,可以计算出纳污海域当500米混合区半径以外的海域满足海域功能要求时,海域化学需氧量最大环境容量为14387t/a。

CODMn承载率=排放量/环境容量=2166/14387=0.15%(3)

通过式(3)计算出了排污口附近海域的CODMn承载率为0.15,远远小于0.8:可见,对于海域来说,CODMn环境承载力较大。

2.1.5单因素评价结论计算结果表明,在上述所考察的土地资源、水资源、大气环境、水环境等方面中,明显制约开发区发展的是水资源不足。

2.2承载力综合评价结果选取与开发区可持续发展直接相关的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指标,以规划值作为理想值,以2008年的实际值作为现状值,具体数值与计算指标列于表4中。现状值与理想值差别越大,其比值指标越偏离1。

“某经济技术开发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计算结果如下:

2.2.1社会经济发展指标中的经济发展指标,现状值与规划值差距较大,其中固定资产投资指标,差距值高达2.41。

2.2.2资源环境指标中的人均水资源量、万元GDP废气排放量与标准值差距较大,但水耗、能耗都比标准值偏低,反应了开发区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好,技术水平较高,其他指标与规划值差距不大。

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承载力指标的权重值,具体计算方法参照文献[17],计算结果见表5。

对二级指标的权重经归一化处理后,得出各指标权重。一级指标中,社会经济发展为8,资源为19,环境为73。环境是人类和各种生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地,所以环境指标所占权重较大,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资本,而且,即使资源贫乏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较好,也需要资源输入,否则便难以维持发展需要。因此,各指标权重基本反映了资源环境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

在二级指标中,环保投资占GDP的比例、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权重较高,其次是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三废排放量以及能耗。这种权重关系基本能反应开发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将指标Pi、权重Wi代入公式(2)中,得出状态空间值。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实际资源环境承载状况Sr为0.417: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状态下的总的资源环境承载状况Si为0.376。

根据工业园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判断方法,当Sr>Si时(比规划状态超出10.9%),可得出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资源环境的承载力情况为略微超载,可经过适当调整,实现某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目标。

3结论

在对单因素考察过程中,通过对土地资源、水资源、大气环境、水环境承载情况的计算可知,目前开发区土地资源较丰富,大气、水环境质量良好,仍有较大容量,制约因素是水资源短缺,而且随着开发区的经济发展,该问题会日益凸显,需要采取南水北调工程、中水回用、海水淡化等措施来弥补水资源短缺问题。

在综合评价过程中,考察了社会经济、资源、环境三个大方面中的15个因素,并将规划值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标准,将各指标的现状值与规划值比较,当二者比值偏离1时,说明发展偏离理想状态。该开发区社会经济发展指标中的经济发展指标,现状值与规划值差距较大,其中固定资产投资指标,差距值高达2.41。资源环境指标中的人均水资源量、万元GDP废气排放量与标准值差距较大,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水平的0.022。另一方面利用层次分析法将各指标权重赋值,指标权重基本反映了资源环境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将指标Pi分别与权重Wi相结合,得出状态空间值,可知现状的状态值比规划值偏高10.9%,该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资源环境的承载力情况为略微超载。

将单因素评价与综合评价对比可以发现,二者所得结论基本一致,开发区发展状况较好,个别指标尤其是水资源短缺较为突出,整体状况略微超载,可通过适当调整,加强弱势,合理解决,使开发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状态空间法用于开发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一方面可以发现某些偏离标准的指标,与单因素考察结果基本一致,另一方面可以得出综合指数,对开发区发展状况有一个宏观的印象,用于开发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武春友,孙源远.基于生态承载力的工业园区生态效率评价研究[J].管理学报,2009,6(06):751-754,766.

[2]付爱红,陈亚宁,李卫红.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J].资源科学,2009,31(09):1535-1544.

[3]叶明霞,罗国云.长江上游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实证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9.23(3):1-4.

[4]康松,刘鲜明,陈斐.江西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及其启示[J].井冈山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5.26(09):76-79.

[5]李峰生,何海兵,王亚茹.湖南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4(9):5-7.

[6]邱鹏.西部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J].软科学,2009.23(6):66-69.

[7]刘庆斌,环渤海的“圈”经济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博弈及化解机制[J].环渤海经济t望,2008,(4):20-22.

[8]张正栋.珠江河口地区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J].地理科学,2005,25(1):29-35.

[9]毛汉英,余丹林.区域承载力定量研究方法探讨[J].地球科学进展,2001,16(04):549-555.

[10]段勇,郑爽,李鱼等.开发区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四川环境,2005,24(01):98-101.

[11]芦晓峰,李波,王铁良.沈阳辉山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水资源承载力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06):1192-1194.

[12]王浩,江伊婷.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小城镇人口规模预测研究[J].小城镇建设,2009,(3):53-56.

[13]黄秋香.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9,29(01):62-64,84.

[14]齐亚彬.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进展及其主要问题剖析[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5.18(5):7-11.

[15]赵兵.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8.21(3):114-118.

目前能源现状篇2

【关键词】山西省;低碳经济;CO2;CO2-ECBM技术

引言

随着温室气体引发的全球气候问题日益凸显,CO2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引发广泛关注。作为我国的能源大省,山西省CO2减排压力巨大。本文针对目前山西省资源分布、利用及碳排放现状情况,提出山西省减排CO2适用CO2-ECBM技术,该技术的应用可实现山西省大规模减排CO2,为我国实现CO2减排的目标作出实质性的贡献。

1山西省发展低碳经济背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温室气体浓度迅速增大,引发灾害日益频繁,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研究表明,在众多排放的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约占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64%[1],是导致温室效应及全球变暖的首要原因。在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温室气体控制,减少CO2排放并降低大气中CO2浓度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碳经济是以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为目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要求,以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为手段,以绿色GDP为目的的革新性经济模式。基于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状况,导致每年煤炭产量50%左右用于火力发电,以满足我国80%左右的电力需求。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中,实现“低碳绿色”的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煤炭资源化利用寻求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国政府十分关注在达到发展经济目的的同时,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后代子孙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在2015年底结束的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中国政府承诺: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60%~65%。因此,我国面临的国际压力日趋加大,减排任务十分繁重。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资源大省,又是我国重要的煤化工基地,属于典型的高碳经济省份,碳排放总量和份额均居全国前列。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山西面临前所未有的温室气体减排压力。《山西省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3年~2022年》明确提出,到2022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CO2排放量较2005年累计下降45%。这也意味着,山西省CO2减排工作迫在眉睫。

2山西省CCUS技术的应用前景

2.1CCUS技术简介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研究人员从实践中得出CO2捕集、利用及封存(CCUS)技术具有大规模的减排CO2的潜力,CCUS技术利用废弃油气田、深部咸水层、不可开采煤层等地下空间封存CO2,用于提高石油采收率(EOR)、煤层甲烷回收(ECBM)、增采页岩气、溶浸采铀、增强地热系统等。该技术是当前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措施[2]。山西省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及煤层气资源,由于煤炭及煤层气资源利用技术相对落后,煤层气采收率低,CO2等温室气体排放量巨大。CO2注入及驱替煤层气(CO2-ECBM)技术提供了可实现的大规模CO2减排的途径。山西省深部煤层处置CO2的潜力巨大,是该技术开发应用的主要地区[3]。CO2-ECBM技术是向煤层注入CO2驱替置换煤层中的甲烷气体,即可以提高煤层气甲烷的采收率,同时又能达到封存CO2的目的。研究表明,采用CO2置换煤层气与采用常规降压产生煤层气相比,前者可以回收90%以上的煤层气,而后者只能回收30-70%。这向技术对全球的环境和经济都具有重要的意义[4]。2.2山西省资源储量现状2.2.1山西省煤炭资源储量现状山西省作为我国煤炭资源及煤层气资源大省,同时也是CO2排放大省,且具有适宜CO2地质封存的地质构造单元和煤储层,为我省开展CO2-ECBM技术提供了先决条件。以“山西省煤炭资源潜力评价报告”(2012.12)的工作方法原则,对照《山西省煤炭资源利用现状调查》(2011.9)相关基础数据,经过测算,全省预测埋深2000m以浅潜在煤炭资源的赋存面积20515.21km2,山西省预测的潜在煤炭资源量约为2627.48亿t[5]。2.2.2山西省煤层气资源储量现状山西省煤层气资源丰富,开发条件优越。根据刘2.3山西省CO2-ECBM技术应用优势2.3.1具有集中的CO2排放源山西省是全国碳排放总量与强度较高的省份之一,根据山西省经济普查报告显示:2008年,山西省能源消费总量为14664.4万吨标准煤,碳排放总量为3.81亿吨,比2005年增长了19.1%。2009年,全年能源消费总量为15590.59万吨标准煤,2010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16808万吨标准煤,2005~2010年碳排放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据测算2015年CO2排放总量达5.5亿吨。目前我省集中排放源较多,排放量较大,主要分布在电力、水泥、钢铁、化工等行业,较为充足的CO2排放源为CO2-ECBM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了碳源基础。2.3.2具有适宜CO2地质封存的地质构造单元和煤储层山西省总体地质构造被地质学家称为“山西台背斜”,其总体构造为一系列呈北东向雁行斜列分布的断陷盆地和其相间的断隆台地所组成,为煤炭和煤层气的形成创造了有利的地质构造条件。而丰富的煤层气资源得以长期保存为我们寻找CO2地质封存可用结构体提供了理论依据。山西省构造煤盆地中煤层气的长期存在和稳定保存,充分证明了山西煤盆地可以长期稳定地保存气体资源,其安全稳定程度可以达到相当于煤层气在煤正[5]统计结果得,山西省2000m以浅预测含气面积35796.86km2,资源总量83097.86亿m3,此外,预测2000m以深煤层气资源量为35975.57亿m3。2000m以浅煤层气预测量按煤田统计,沁水煤田煤层气资源量最为丰富,河东煤田次之,二者占资源总量的90%以上。按埋深统计,1500~2000m煤层气资源量最为丰富,1000~1500m次之,二者约占资源总量的78%。田内赋存的地质年代尺度。山西省深部煤层地质构造简单,煤层稳定,上覆岩层密闭性好,水文地质条件相对简单,是CO2地质封存有利区。2.3.3具有煤层气工业化开采的经验及广阔的市场需求前景截止2015年年底,中联、中石油、中石化、蓝焰等大型企业已工业化开采煤层气多年,在山西省施工煤层气井10000余口,分布于沁水、河东、西山、宁武4个煤田。目前,主要煤层气生产项目集中于沁水盆地南部,其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煤层气生产基地。沁水盆地拥有全国1/10的煤层气资源,拥有1/5的煤层气矿权登记面积,拥有75%的探明地质储量,现有产气量占全国煤层气产量的78%。山西是煤层气资源大省,资源储量约9万亿m3,占到了全国总量的近三分之一。煤层气产业是山西省当前大力发展的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十三五”期间,山西煤层气产能要达到400亿m3。然而,山西多数煤田煤层气含气量很高,但煤层渗透率低,煤层气开采难度大,CO2-ECBM可以通过提高煤层气采收率,大幅度增加煤层气产能与产量,在山西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

3结语

目前能源现状篇3

关键词:网络管理;模型结构;SNMP协议

中图分类号:TP393.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35-2431-02

OntheNetworkManagementTechnologyandtheDevelopmentTrends

ZHANGHe-yuan

(SinopecPipelineStorageandTransportationCompanyinXiangfan,Xiangfan441002,China)

Abstract:Inthispaper,theauthorintroducessomeknowledgeofthenetworkmanagement.Theauthorgivesthedetailsoftheconceptofnetworkmanagementandthecontentwhichneedtobedefined.Thispaperalsodescribesitsbasicfunctionsandanalyzesitspresentsystematicstructuredeeply.Thenafterdividingandcomparingtwostandardprotocolsofadministrationofnetworks,thispapermakesanexpectationfordevelopmenttrendstheofnetworksmanagementinthefuture.

Keywords:networkmanagement;modelstructure;SNMPprotocol

1引言

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普遍,由于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越来越广,使得计算机网络规模更加的庞大、结构更加复杂、支持的用户更多,对网络的维护和管理工作越来越复杂,一旦网络崩溃,将会引起灾难性的后果,保持计算机网络的良好运行状态,是网络管理的主要目的。

2网络管理的概念和目的

网络管理是指对网络的运行状态进行检测和控制,并能提供有效,可靠,安全,经济的服务。网络管理应完成两个任务:一是对网络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二是对网络的运行状态进行控制。通过监测可以了解当前网络状态是否正常,是否出现危机和故障;通过控制可以对网络状态进行合理分配,提供网络性能,保证网络就有的服务。监测是控制的前提,控制是监测的结果。所以网络管理就是对网络的监测与控制。网络管理的目标是对网络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和控制,以满足运营者的要求和网络用户的需要,使网络资源可以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使整个网络更加经济地运行,并提供连续,可靠和稳定的服务。所以网络管理的根本目标就是满足运营者和用户对网络的有效性,可靠性,可放性,综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的要求。

3网络管理的功能

国际化标准组织(ISO)定义了网络管理的5个功能域(ISO/IEC7498-4),分别是故障管理(即失效管理)、配置管理、安全管理、性能管理和计费管理。这五个功能域组成了网络管理的基本内容。五个功能域的基本内容如下:

1)故障(失效)管理(FaultManagement)是网络管理中最基本的功能之一,用户都希望有一个可靠的计算机网络。当网络中某个组成失效时,网络管理系统必须迅速找到故障并及时排除。分析网络故障原因是网络故障管理的核心内容。网络故障管理包括故障检测、隔离和纠正三个方面。

2)计费管理(AccountingManagement)。记录网络资源的使用,目的是控制和检测网络操作的费用和代价。它对一些公共网络尤为重要。它可以估算出用户使用网络资源可能需要付出的费用和代价,以及控制用户过多占用网络资源这也从另一方面提高了网络的效率。另外,当用户为了一个通讯目的需要使用多个网络中的资源时,计费管理可计算总计费用。

3)配置管理(ConfigurationManagement)。它初始化网络,并配置网络,以使其提供网络服务。配置管理是一组对辨别、定义、控制和监视组成一个通信网络的对象所必须的相关功能,目的是为了实现某个特定功能或使网络性能达到最优。这包括:设置开放系统中有关路由操作的参数;被管对象和被管对象组的管理;初始化或关闭被管对象;根据要求收集系统当前状态的有关信息;获取系统重要的信息;更改系统配置。

4)性能管理(PerformanceManagement)。性能管理估计系统资源的运行状况及通信效率等系统性能。其能力包括监视和分析被管网络及所提供服务的性能机制。性能分析的结果可能会触发某个诊断测试过程或重新配置网络以维护网络的性能。性能管理收集分析有关被管网络当前状态的数据信息,并维持和分析性能日志。一些典型的功能包括:收集统计信息;维护并检查系统状态日志确定自然和人工状态下系统的性能;改变系统操作模式以进行系统性能管理的操作。

5)安全管理(SecurityManagement),安全性一直是网络的薄弱环节之一,而用户对网络安全的要求又相当高,因此网络安全管理非常重要。网络中主要有以下几大安全问题:网络数据的私有性(保护网络数据不被侵入者非法获得)授权(Authentication)(防止侵入者在网络上发送错误信息),访问控制(控制对网络资源的访问)。相应的,网络安全管理应包括对授权机制、访问控制、加密和加密关键字的管理,另外还要维护和检查安全日志,包括:创建、删除控制安全服务和机制;与安全相关信息的分布;与安全相关事件的报告。

4网络管理系统模型结构

现代计算机网络的网络管理系统从逻辑上可抽象为四个部分:被管、网络管理工作站、网络管理协议和网络管理信息库(MIB)。网络体系结构就是尽可能地满足网络管理需求的一个通用框架,对于一个具有特定需求的实际网络而言,它能够支持开发一个具体的网络管理系统。

5网络管理系统的基本应用

网络管理系统的基本应用包括网络资源状态监视、阈值监视、事件管理、配置应用、拓扑管理以性能监视等。

1)网络资源状态监视

监测资源的目的在于尽可能获得有关资源服务质量和状态的最新信息。监测涉及到访问某些源的属性,监测总是由管理工作站发起的,管理工作站论询资源并分析论询结果。因此,实现监测能极大地依赖于对单个资源进行寻址所采用的协议。

2)阈值监测

阈值的设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者的经验知识,目前还没有哪种工具能够支持对监测过进行切合实际的阈值配置。阈值主要是通过管理工作站进行指定、管理和监测。当网络管理系统测到超出阈值的情况时,就向事件管理应用程序发出相应的事件。

目前能源现状篇4

关键词:农田水利;规划;水土资源

1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的编制目的和意义

县级农田水利工程大部分建于20世纪50~70年代,主要是依靠农民投工投劳,因陋就简兴建起来的,工程建成时就存在标准低、配套不全、质量差、设备及技术落后等问题,再经过几十年运行,现在大部分都到了工程设计年限,进入更新、改造时期,工程老化失修、设备报废严重,难以为继。农田水利建设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各种水利工程技术措施调控、改善农田水份状况、地区水利条件及生态环境,使之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及改善农村居住条件。在新形势下,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

2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中水土资源平衡分析的特点

水土资源平衡分析将水资源研究与土地资源分析评价相结合,其研究的主要内容有水平衡研究、水资源数量、质量的评估、土地资源的评价与分析、区域水土资源供需分析、水土资源利用现状评价与中长期预测等。现有的水土资源平衡分析多侧重于年内水资源供给量与需求量的测算,分析目的在于从宏观上掌握研究区水土资源供需平衡状况,为水土资源管理或调配提供依据。通过水土资源平衡分析实现人地和谐、人水和谐、目标协调、地区协调、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科技水平相协调。

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水,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不可替代的主要资源之一。关于水资源平衡分析的研究并不少见,但从目前看,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中的水土资源平衡分析与以往的研究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分析尺度介于宏观与微观之间。目前有关水资源平衡分析的研究多数集中于两个角度:①从宏观尺度针对流域进行的水资源平衡分析;②从微观角度针对农田田块进行的水资源平衡分析。而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范围往在只涉及到几个村或多个村,项目规划面积较分散,介于宏观与微观之间。

(2)分析核心在于种植业的水土资源平衡。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项目主要是农业用地,甚至很多是基本农田和一般农田,项目规划时主要是对耕地而言,而对项目区的其他用地类,除部分通过规划变更为耕地外,原则上一般不改变现状,甚至不划入规划区范围。所以,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中水土资源平衡分析的核心在于分析种植业水土资源平衡能否实现平衡。

(3)分析时点更加突出未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并为未来农作物种植结构创造条件,是水土资源平衡分析的目标之一,因此,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中的水土资源平衡分析既是剖析拟规划区的水土资源平衡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利用潜力,为农田建设规划设计提供基础资料,更要充分考虑到耕地面积、有效灌溉面积的增加、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所带来的需水量的变化,为确定灌溉排水工程方案提供依据。

(4)分析内容强调数量与空间的统一。由于地形、土壤、土地利用方式或水利设施状况、水源类型、灌溉节水方式、灌溉保证率等的差异,不同地形部位、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水利设施状况下地块的水资源供需状况不同。所以,水土资源分析既要考虑到规划区水资源在数量上能否实现总量的供需平衡,也要分析空间上土地潜力与分布的不平衡,从而为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设计时确定灌区的规模以及灌溉排水设施的布局提供依据。

3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中水土资源平衡的分析的层次

现有的水资源平衡分析多侧重于年内水资源供给量与需求量的测算,分析目的在于从宏观上掌握研究区水资源供需平衡状况,为水资源管理或调配提供依据。而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不但要求从总量上了解项目区年内水资源盈亏状态,为灌区规模、合理灌溉方式的确定和灌溉工程设计提供参考。而且,要求掌握年内水资源供需变化规律,针对干旱等缺水时段的水资源平衡状况进行分析,为灌溉工程设计进一步完善和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提供依据。因此,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中的水土资源平衡分析应该包括水资源总量供需平衡分析和季节性水土资源平衡分析两个层次。

目前能源现状篇5

【关键词】石油系统电力设备检修维护

当今时代可以说是能源时代,各行各业的发展离不开能源的支持,能源的开发也已然成为产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但是能源的开发离不开电力的支持。电力的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越来越迫切的需求促进了电力产业的发展,电力系统开始向更高技术要求的行列发展,越来越显示出电力行业在行业的发展中的突出地位。本文通过分析电力设备的状态检修在石油系统中的发展概况和实施目的,以及实施的基础和重要性,探究了石油系统中电力设备状态检修的工作步骤。

1实施石油系统电力设备状态检修和维护的目的、基本原则以及重要性

1.1石油系统电力设备状态检修的目的

电力设备状态检修是指在进行在线或者是离线的设备监测时,对设备的状况进行分析和判断,并针对具体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检修方法,并在设备检修的周期前对设备进行维护,来提高设备的使用年限,并降低维护成本。应用现代化管理的理念和技术,并借助有效的监测手段对设备进行诊断和分析,时刻掌握设备的运营状况,保障设备的运营安全。

1.2石油系统进行电力设备状态检修的基本原则

状态检修作为一种先进的检修管理的体制,是一项管理行业的大的系统工程,目前我国的企业还大部分处于探索阶段,石油系统作为能源产业巨头之一更是如此,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状态检修工作,应该遵循相应的基本原则如下:

1.2.1保证电力设备安全运行

在石油系统中电力设备是石油生产的运行基础,是整个电力系统中的基础设施,设备的安全运行时企业进行各项生产作业以及经营活动的基本保障。所以保证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是系统检修的首先要遵循的原则。

1.2.2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电力设备状态检修时一种现行的检修管理体制,需要进行整体上的规划,长期的坚持,并不断的进行总结和完善,这需要要在整体布局的基础上进行分阶段的实施。

1.2.3根据需要进行故障诊断设备的配置

在进行状态检修时,首先要保证对资源和设备进行统一化配置,根据石油系统的生产过程的要求,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和资源,合理配置先进又实用的状态监测和故障分析的设备,是能够正常完成监测任务的必备原则。

1.3实施石油系统电力设备状态检修的重要性

1.3.1电力体制的改革需要电力设备进行状态检修工作

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企业同时追求的目标,如今的能源结构决定电力系统发挥着重要的无法替代的作用,提高电力系统的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是实现以上两种目标的关键所在和根本解决方法。状态检修作为提高电力系统的工作效率和降低设备检修费用节约生产成本的重要的措施成为电力体制改革的需要,因此电力设备的状态检修的重要性凸显出来。

1.3.2传统的定期预防性的检修造成人力财力的浪费,还影响供电的可靠性

以往传统的电力设备的检修主要采用的是定期的预防检修,即不管设备运行状态如何,到期必检,常常发生检修不及时,检修不足和检修过剩的情况,造成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的浪费。同时定期的预防性检修需要计划停电,这样既影响供电的可靠性。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生产的紧迫性越来越重,定期检修造成的停电时间影响石油工业的正常的生产,动摇石油产业的经济效益的稳定性。

2石油系统中电力设备状态检修和维护中的问题

石油工业的供电系统是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供电系统的电力设备的状态检修是一个需要值得重视的工作。如今,石油工业供电系统电力设备的状态检修存在着:继电的保护整定困难;系统出现谐振;电气设备连接发热状况;电压的波动性较大等等问题。

2.1继电的保护整定困难的问题

如今的石油工业中的继电保护整定的原则是根据最远地方的负载和大小,进行计算得出相应的负载开关的定值,并采用逐级配合的方法把远距离的短路电流进行切断保护。但是这种方法容易造成出现短路以后,其他的速断保护进行一起动作发生越级跳闸,扩大停电。

2.2电气设备在连接部分发热的状况

由于所带的负载大、接触部位不良、螺栓产生松动等,造成电气设备在连接部位出现发热,这样就会使接触面的氧化速度加速,因此造成更严重的接触不良。这时候就会发生:导体的烧熔,导致短路事故出现。2.3谐波的污染问题

由于目前的工业发展,电力的电量需求,现在的电力电子以及大功率的开关大量使用在石油系统中,使用的过程中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谐波污染的情况,很多石油工业的供电系统的谐波污染情况严重,甚至已经超过了国家的要求标准,对石油工业的发展造成了阻碍。

3石油系统电力设备进行状态检修和维护的措施的建议

石油系统中电力设备的运行存在着相应的问题,要想解决问题,加快石油产业的发展,需要进行电力设备的状态检修和维护工作。改革传统的计划检修体制,实施相应的状态检修制度,是安全生产、减低生产成本、提高设备的可用率,增加石油产业的经济效益的要求,也是状态检测发展的方向。采取的主要措施的建议如下:

3.1实施状态检修从辅助设备开始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和完善

在石油系统的电力设备中,在主设备检修时,抛弃以往的计划检修,以状态检修来替代,并结合其他的预防检修和事故后的检修,渐渐的完成向状态检修为主的主动检修模式上的转变。

3.2运用经济技术的手段分析

充分运用各种状态监测手段和经济技术分析,在确保设备安全可靠的同时树立追求最大经济效益的企业目标,为设备技术改造项目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减少目前不同程度存在的为技改而技改的不良现象。

4结语

进行电力设备的状态检修不仅仅是进行一些仪器诊断的应用,更重要的是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灌输,这是对传统的检修管理体制的创新。所以建立一套与此相适应的现代化管理梯子,能够保证状态检修的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1]刘玉会.浅谈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05)

目前能源现状篇6

关键词:医院人力资源;招聘;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的卫生专业人士的跨区域流动现象越来越明显,每年医务人员的离职率都在不断上升,对于我医院人力资源招聘管理提出的更高要求与改革。随着《中公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的颁布与实施,我国的新型医疗改革进入了下一个阶段,关键内容就是有关人才的培育和人才的招聘,目前我国医院的人力资源招聘管理现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因此必须创建正确标准的医院人力资源招聘管理体制,才能有利于推动医疗改革的发展。

1我国医院人力资源招聘管理现状

1.1信息化方式得不到有效的应用在发达国家,很多医院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中都使用了信息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创建了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信息体系,然而我国的医院包括一些公立医院,在医院人事部门信息化建设上,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显著的差距。医院的领导层面没有现代观念,仅仅把医院的建设工作重点放在了医疗专业人才队伍的创建和先进医疗设施的引入,但是起着辅助作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却往往很容易就忽视了,这就从主观层面上阻碍了我国的医院人力资源的开发积极性。所以,在医院的人力资源部门中引进信息化技术能够显著的改变医院人力资源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1.2医院的招聘没有灵活多变的计划目前医院在招聘工作中依旧使用的是跟着已经拟制好的招聘计划不变的实施,尤其是一些公立的医院。医院是事业型单位它的人员招聘要求是严格的。然而由于我国的医疗体制改革在不断的深化与完善中,我国的医院建设也在跨越式的发展。很多新添置的床位、新添加的部门、新增加的专业岗位都在不断的出现,但是在医院招聘中,依然根据经验计划来完成,没有足够的灵活多变的思想与方式,让目前医院人才的进入无法达到医院建设的需求。

2医院人力资源招聘管理的改革

2.1创建网络化招聘信息方式医院的人力资源招聘工作可以在过去的面对面、一对一的招聘方式上,可以根据当今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的优势[1],包括了网络能够快捷、简单方便的把医院的招聘信息及时有效的到互联网上。我国拥有庞大的网民数量,且仍在不断地扩大,这样就很容易让人们第一时间通过上网搜索到招聘信息,根据自身的专业与水平来选择合适的应聘岗位[2]。通过网络渠道传播医院相关招聘信息的同时,还必须有医院的简介与形象宣传内容,如简短的医院的发展历史、主要部门与岗位、拥有的科研成就、取得的重大医疗领域突破、自身的管理特色、经营理念及现有的医护情况和所需的医护类型。同时,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还需要创建关联的医护人员具体信息数据库,从而完成对招聘管理工作的优化任务。

2.2制定科学的相关规划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需要在每年的开端就制定好一整年的招聘计划,同时完成比较完整的岗位说明任务[3]。努力增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用人单位的相互有效协调。具体的来说,就是医院的人力资源在进行招聘计划的时候,还要考虑到医护人员退休的状况,预计计划时期内离职人数,分析可能离职的原因等,利用招聘计划来引导整个的招聘工作顺利实施。另外,在进行招聘的时候,一定要给招聘人才的工作岗位完成详细的分析任务,使得所有岗位的任职需求都能得到标准的统一,同时把相关的岗位说明书当成招聘的核心。另外根据科室的实际情况和人力资源部门商讨,制定好需要招聘的职员数目及被招聘的人员所需掌握的相关专业技巧。还有,当进行挑选人才的时候,不要只局限于他的文凭及所取得的相关专业证书,要多方面多角度的考查所录人员的实践能力与经验的积累程度,这样才能找到合适的整体素质很高的人才,给医院带来真正的实效作用[4]。

2.3采用最新的招聘考试过去的笔试与面试考试结合的方式已经满足不了当前医院医疗改革的需求,因为它无法正确有效的呈现出应聘者的整体综合能力[5]。所以,医院在招聘医护人员的时候,一定要在过去的招聘方式上再添加一些新式的招聘内容,例如开展二次面试,第一次面试(传统的面试)一般只是简单了解应聘人员的教育背景、工作经历、所取得的证书等等。第二次面试更应该侧重的是心理层面上的内容及对应聘者的整体素养与实践能力,从而完成全面的考查[6]。另外,依照医院的实际状况给招聘的规范与标准实施正确的计划,要完成在每一项综合素质上的科学考核工作。

2.4关注以后发展的培训体制和连动式的知识管理根据员工在职业生涯发展计划中每个阶段不同的需求,有目的性的完成每项培训规划的制定,这样不但可以让员工获得自己所需要的技能,还可以有效保证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爱岗敬业的思想观念。让员工更加顺利的解决当前的工作,对于自身提高以及医院今后的发展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要让员工掌握更新更先进的知识、技能等,他们才有可能更快、富有创造力的完成工作。医院可以借助网络信息平台,给不一样岗位的职工带来他们所需的技巧知识等,还能够团结那些有着共同兴趣爱好理想的职工一起对医学某领域进行钻研探讨与突破。

3结论

综上所述,在当今的医疗市场竞争激烈的时候,只有足够的满足医院需求的医务人员队伍,才能让医院在竞争中拥有足够立足的正能量、新动力。如何招聘到合格的医务人员队伍是医院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必须认真探讨分析的重点。解决对策包含了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创建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团队,创建满足医院实际需要的人力资源信息化体系,制定灵活、科学的人才队伍招聘规划,完善的招聘考核方法等。

参考文献:

[1]李满勤.计算机管理现状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03(02).

[2]张淑青,赵海峻,李英春.医疗废物监督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9(03).

[3]梁翠群,钟志海,徐风琴,等.病案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J].中国病案,2004(12).

[4]何士大,汤哲,吉训明,等.北京老年保健及疾病防治管理现状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2(09).

【目前能源现状(6篇) 】相关文章:

小学学校工作总结范文(整理5篇) 2024-06-19

季度工作总结范文(整理4篇) 2024-06-11

转正工作总结范文(整理10篇) 2024-05-21

数学教研组教学总结范文(整理10篇) 2024-05-20

幼儿园大班的工作总结范文(整理4篇 2024-05-15

班主任家访工作总结范文(整理4篇) 2024-05-15

慢病工作总结范文(整理7篇) 2024-04-28

文化对语言的重要性(6篇) 2024-07-27

目前能源现状(6篇) 2024-07-27

国际税收的本质(6篇) 2024-07-27